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研究_郭蕊

合集下载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思考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思考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思考摘要:城乡一体化对于解决我国新农村建设问题,提升社会经济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其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问题。

所以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其中存在的一些有利因素,积极克服一些体制不健全、人才缺乏以及资金投入不到位的不利因素。

基于此,本文就将在分析目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问题思考国家着眼于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并逐步朝着城市化建设路程靠近。

而从根本上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同时这也是国家城市化建设的新型战略目标。

而且综合当前的各种情况以及当前的国家建设发展步伐来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提出的推动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也是人民一直期盼的。

通过近些年的实践情况,在进行整体的总结和整理的时候,发现当前我国在新农村的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无论是建设进程,还是建设的目标方向。

而同时这也就是当前所需要解决的,就当前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基础上,寻求新的解决办法与对策,从而为新农村建设铺平道路,也为国家的城市化建设提供全新的助力与支持。

1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从城乡关系的角度,人类学家和社会学者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借助于农业劳动力非农化和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双重推动,城乡之间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城乡之间的二元结构利益反差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最终使城市和乡村互相融合,成为一体。

规划学者则是从空间的角度,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对具有一定内在关联的城乡物质和精神要素进行系统安排。

生态、环境学者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城乡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以保证自然生态过程畅通有序,从而使得城乡健康、协调发展。

经济学者则从生产力合理布局和经济发展规律的角度,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和乡村互为条件、互为市场、互为依存、互为渗透,同步发展,城市和乡村彼此都能适应和满足对方要求,城乡协调发展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城乡生产力分工优化、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经济效益最佳。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发表时间:2018-06-14T10:38:35.51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4期作者:秦自铭[导读] 使其形成新型农村社区,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基础上美丽乡村的更好建设,进而为国家更好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乌鲁木齐县规划建设局新疆 830000 摘要:基于城乡一体化背景,为了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分别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分析。

结果发现,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下,新农村属于其发展重要成果,同时也是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前提条件与载体。

因此,一体化背景下,美丽乡村的规划和建设需要将新农村作为规划与建设载体,不仅可以适应乡村发展需求,而且还能改善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以便于营造良好前景,从而展现美丽乡村建设的地域文化,使其具有相应差异性与多元化。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美丽乡村;建设途径1美丽乡村建设的含义对于美丽乡村来讲,从本质的含义上来讲会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方式,我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来看,其中主要是立足在对社会层面上的含义,对美丽乡村中的所指的是对农业发展产业本身的特点,其中主要包含了农民的生活状态、农村的发展特色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这不但在自然的层次上,同时也表现在了社会的层面上。

对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但为农民和村民提供出相应的产业增收,并且还可以有效的帮助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在乡村的建设过程当中,首先需要对乡村的实际状况来进行分析,同时还要对乡村的整体布局进行合理的规划,其中包含了一些基础性的设施的完善、对社会系统保障体系、产业发展的品质等方面,通过这种形式才可以保证乡村建设的完整性。

加强乡村社会和自然以及城市化之间的联系性。

这也是有效实现消除城乡之间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不管是在现在或者是以后,其中城乡之间多少都会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差异性,在很多情况下,城镇当中的居民对村民都保持着一种比较警戒性的状态,基于这种心理,我们就需要有效的开展美丽乡村的建设工作,这样不但可以有效的消除这种待遇上差别,同时还可以从基本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研究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研究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研究一、前言在全球城市化不断加速的背景下,中国农村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转型困境。

城市化的加速对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新农村建设是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由中国政府提出的旨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

针对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境和发展方向,需要展开深入的研究。

本文将围绕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述,以探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趋势。

二、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2.1 城乡一体化理念的提出中国政府提出城乡一体化战略,意在解决空间、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

城乡一体化理念的实施,旨在缩小城乡差距,平衡经济发展,推动中国社会和谐。

2.2 新农村建设的概念和目标新农村建设是中国政府在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提出的新的农村发展模式。

新农村建设旨在实现城乡发展的均衡、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其主要的目标包括:•构建现代化天然村庄和宜居乡村社区;•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建立城乡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卫生和城乡人居环境协调发展。

2.3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新农村建设主要包括: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卫生、公共服务建设和民主自治。

产业发展方面,需要与农村基层实际相结合,共同推进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人居环境卫生方面,需要注重废弃物处理、环境污染治理等问题;公共服务建设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系统;民主自治方面,需要通过选举和产生典型等活动,培养担当民主自治重任的村干部。

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挑战3.1 城乡一体化带来的资源压力城市化加速,给城市和农村带来了不同的资源压力,包括食品、水资源和土地等,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也更为深远。

3.2 农业产业发展的困难和瓶颈当前,中国农村仍然面临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偏低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3.3 建设资金短缺新农村建设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

城乡一体化视野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探析

城乡一体化视野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探析

科学规划 、合理布 局是农村社 区建设 的首要 工作 , 民政部在 《 全 国农村社 区建设实验县 ( 市、区 )工作实 施 方案 》中要 求 各地 “ 按照 地域 相近 、规模适 应 、群
众 自愿 的原 则,科 学界 定农 村社 区 的区域 范围 ,明确
在 农 村 社 区建 设 工 作 中,缩 小 城 乡之 间 收 入 差
3 . 参 与农村 社 区建 设 的主体 比较单 一,未形成 多 营性 组织 ,二者职 能应 明确 划分 ,防止 出现 推诿 扯皮 现象 ;在 社区 与上级 政府 的关 系上 ,应 明确 由镇 街道 统一 领导 协调各 个农 村社 区服 务 中心 ,并 负责 日常管
方参与 的态势
部分农 民群 众 受 自身素质 的影响 ,对 农村 社 区建 理 、统筹 经费使 用和 人员 配备 ,基层 政府 与职 能部 门
二、农村社 区建设 中存在 的突 出问题 1 . 发展步伐不一致 ,各农村社 区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社区服务 中心在建设过程 中,由于标准有高有低 ,
农 村 的 劳 动 力和 资源 优 势 ,利用 各 自的优 势 ,吸 引
企业 到农 村担 任龙 头企业 ,带动农 村经 济结 构调 整 ,
村 社 区建设 存在 着制 度建设 不健 全、资 金投 入不 足导 失等问题 。 因此 , 我们应 当在城 乡一体化 的推动进程 中, 深化推进农村社 区的改革和创新 ,努力建 设管理建设 、 服务完善、 , 文明祥和的新型社 区。 关键 词:城 乡一体 化 农村社 区 社 区建设
些 资源 建设成 社会 主义 先进 文化与 提升 农 民文化素 质
的思想文化 阵地 。同时组织科技人 员、利用远教 、宣传
3 . 继续加大投入 ,建立 多元化 的投入机制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城乡一体化路径选择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城乡一体化路径选择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城乡一体化路径选择摘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应充分发挥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有利因素,克服理念认识不到位、政策体制不健全、城市化水平低、投入资金不足等障碍因素,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城乡产业布局和结构、城镇规划体系建设以及城乡一体的制度创新四方面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路径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和实践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的必然历史过程。

早在19世纪中期,城乡一体化就已成为西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

在我国,1978年改革开放后,随着城乡之间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不断出现,城乡一体化思想逐渐受到重视。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城乡一体化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

要打破城乡间相互分割壁垒,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尤其需要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等方面取得突破,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合理分布,推动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使城乡经济社会融为一体。

可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促进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关于城乡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城乡一体化的提出与探索阶段。

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侧重于对城乡结合部的研究。

90年代中期至2007年,城乡一体化理论框架和理论体系初步建立,内容日臻完善。

自2002年起,我国将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并将城乡统筹放在第一位,随后我国总体上进入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城乡之间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之一,为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新农村建设便成为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农村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新农村建设需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乡村地区的老旧基础设施亟需更新换代。

加强乡村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也有利于吸引更多城市居民来到乡村创业、就业。

其次,新农村建设需要注重产业发展。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引导农村发展多元化产业,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培育农村新型经济实体,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举。

接着,新农村建设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实现城乡生态共建共享,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农村的天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对于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新农村建设需要注重人居环境改善。

打造宜居的乡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

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让农民有更好的生活体验,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

再者,新农村建设需要注重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

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资源相对匮乏,影响了农民的教育和健康水平。

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此外,新农村建设需要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

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培育农村文化产业,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再者,新农村建设需要注重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

建立健全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举。

同样,新农村建设需要注重政策扶持和市场激励。

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激发农村市场活力,吸引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效。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
聚效 应 , 市也 随之 出现 , 代表理 论 为克鲁格 曼提 出的 中心 与外 围模 型对城 市 出现 的解 释理 论 ; 城 其 新 兴古 典经 济学从 分工 和专业 化经济 角度 解释 城市 的 出现 , 其代 表 理论 为 杨 小凯 提 出 的城 市化 和
分工演进模型。由于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都没有 回答如何选择产业与哪些类别 的工
间经 济倾 向不平 衡发展 , 随着 经济增 长 , 区间经 济发 展 的不 平衡 程 度趋 向平稳 , 入经 济 发展 成 地 进 熟 阶段 , 区 间经 济趋 向平衡 发展 。经济一 体化理 论在 国际 贸易领域 有着 非常广 泛 的应 用 , 地 如欧盟 经济 共 同体 。就 一个 国家而 言 , 经济 一体化 是产 品市场 和生产要 素市 场在地 区之 问 、 乡之 间的一 城 体化 ④ 。有 了以上理 论 的 回顾 , 以将我 国城 乡一体 化理 解 为打破 城 乡 固有 的社会 经 济二 元结 构 , 可 消 除造成城 乡 隔阂的一 切制度 与机制 , 从城 乡规划 、 经济 体制 、 会事业 、 态环境 等诸 多层 面建 立 社 生 有利 于实现 城乡一 体化这 一 巨大 的社 会系统 工程 。
l3 3
择 的两 派理论 : 平衡 发展理 论 ( 称为大 推进 战略 ) 也 与非 平衡 发 展理 论 。而应 用 较为 广泛 的佩 鲁 的
增 长极理 论就 属于后 者 的理论 范 畴 。由以上理论 又推衍 出“ 点一 轴 ” 理论 来 解释 城 市带 问题 , 市 城 群 理论提 供 了城市规 模在地 理空 问分布 的演变 轨迹 。根据经 济一 体化理 论 , 经济发 展过 程 中 , 在 地 区间收入 差距演 变呈 现 出倒 U型 曲线 变化 轨迹 。其 中 , 廉 姆森 认 为 , 经 济发 展早 期 阶段 , 区 威 在 地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

为我们社会的精神楷模 。通过树立文化典 型 , 传播先进事迹 , 具
体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促进城 乡文化的融合。 ( 三) 将农 村文化与 主流文化融合 , 发展特色文化。 在城乡一
( 二) 迅速暴富和城镇化 , 产生文化空挡。 城乡一体化建设 以
工业化改造农村传统农业 ,发展现代化 的农业 组织 方式和生 产
融合 主流文化 , 发 展各种文化形式 , 形成具有地方特 色的新 面, 新 型城镇化建设使城镇周边 的农 民脱离土地 , 改变 了以土地 上 , 农 村文化。一是丰富文化的表现形式 , 发展地方 文化艺术 , 通过 为核心 的生产生活方式 。 城镇一体 化改变 了农业收入分配 , 按劳 分 配的一般规律 , 提高 了农 民生产效率 , 出现 了更 多空闲时 间。
学 科
园 地
文 艺生活 L I TE RA T URE L I F E
2 0 1 - 2
城 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 的路径研 究
邝岳峰
( 广 东省珠 海市斗 门区斗门镇文化站 , 广东 珠海 5 1 9 1 1 0 )
摘 要: 文章从城 乡二元 结构 出发 , 探讨 了城 乡一体化 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的瓶颈 , 提 出适合农村 文化建设的路径构 想,
业、 农 民特色的新文化。 ( 一) 改造农村原生文化 , 扬弃农村文化 中糟粕 。 文化来 自实
体化建设对农村文化环境带来 巨大 的冲击 ,产生 了一 题表现在城 乡一体化进程 中, 农村文
化发展面临着来 自于城市文化 、外来文化和主流文化 的冲击和
化存在 的冲突 , 必须依靠 主流文化的引导。当前 , 我们倡导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不仅符合我 国发展的社会实践 , 也具有统

新农村建设中的城乡一体化

新农村建设中的城乡一体化

新农村建设中的城乡一体化近年来,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其中,城乡一体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城乡一体化不仅是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城乡一体化的意义、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途径、新农村建设中的城乡一体化的实践和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乡一体化的意义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与农村在经济、社会、人口、文化等方面紧密联系,实现资源要素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协调发展的状态。

城乡一体化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首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可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长期以来,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拉大是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城乡一体化可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均衡配置资源,促进城乡协同发展。

其次,城乡一体化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失,农村经济面临严峻挑战。

城乡一体化可以通过农村土地流转、特色农业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

最后,城乡一体化有利于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等措施,城乡一体化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就业、教育、医疗等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途径推进城乡一体化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途径:首先,建立健全城乡规划体系。

城乡规划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基础,需要统筹城乡各项发展,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和城乡空间布局,确保城乡间有机衔接。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城乡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保障,需要加大对农村道路、供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水平。

再次,加强农村产业发展。

加强农村产业发展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路径,需要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农村产业,推动农村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最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保障,可以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城乡一体化发展下的新农村建设

城乡一体化发展下的新农村建设

城乡一体化发展下的新农村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凸显出来。

为了促进区域发展的均衡,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在这个背景下,新农村建设成为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城乡一体化发展下的新农村建设。

1.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义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实现城乡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协同,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可以减少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2. 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新农村建设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

机遇在于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而挑战则来自于缺少专业技术支持、农民素质低等问题。

3. 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新农村建设需要优化乡村产业结构,调整传统农业产业布局,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

通过发展农业综合种养、乡村旅游等现代农业产业,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和乡村经济发展速度。

4.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

完善农村公共设施如道路、供水、电力等,可以大大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5. 加强乡村教育和文化建设乡村教育和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学校教学条件,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和技能水平,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

6.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

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农村金融服务等手段,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改善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平。

7. 加强农村治理体系建设农村治理体系建设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至关重要。

通过健全农村自治组织和村级决策机制,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与度,可以增强农村自治能力,解决农村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8. 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农民职业培训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

通过提供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

9.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农村环境保护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温州市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温州市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温州市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第一篇:温州市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温州市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江海滨温州市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是浙江省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

全市现辖3区2市6县,有119个镇、143个乡、30个街道办事处,5406个村委会,511个居委会。

2008年末常住人口799.8万人,户籍人口771.99万人,城镇化比重60.5%。

2008年生产总值2424.29亿元,财政收入339.78亿元,民营经济比重达80.9%。

曾先后获得全国十大最具有活力城市、中国十大品牌之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和国际最佳休闲城市等荣誉称号。

农村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2005年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温州市委、市政府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为基本方略,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为核心,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强领导,完善政策,增加投入,明确重点,创新载体,以点带面,狠抓落实,全市城乡一体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农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108.43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124.46亿元,同比年均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6845元增长到2008年的9469元,同比年均增长7.7%,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5年的2.89%下降到2008年的2.7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连续3年高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开始扭转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

与此同时,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乡风文明全面普及,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均衡发展态势初露端倪。

成效: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增长。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发展研究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发展研究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发展研究城乡一体化已经成为了我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重要战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发展的问题也变得尤为重要。

农村发展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发展研究。

一、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发展概述城乡一体化旨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资源共享、产业互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市场一体良性流动,实现城乡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农村作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为了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许多地方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计划。

然而,由于中国农业经济现代化程度较低,农业基础相对落后,农产品质量不高等原因,导致农业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困难。

二、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发展问题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使得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这为农村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也带来了挑战。

目前,农村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1.农业生产结构陈旧,以粮食生产为主,粮食价格难以提高,而农产品加工业、畜牧业等支撑农业现代化的领域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2.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大量年轻人离开家乡进入城市,留守老年人和儿童居住条件相对落后。

这会影响到农村的人力资源和劳动力来源。

而且,大量的流动人口也会导致城市的居住问题和社会治安问题。

3.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程度低,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设施状况不良,大大影响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

三、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发展对策解决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发展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对策:1.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化的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加强农村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

2.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农村产业规模,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3.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加大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居住环境、加强社区服务。

4.促进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互动,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进城乡共同发展。

关于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研究

关于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研究

关于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研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日渐拉大,引发了各种不同的社会矛盾。

城乡一体化理念逐渐的被社会所关注和重视。

第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推动城乡之间的统筹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

本文就如何在城乡一体化的视角下加快新农村建设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快速、稳定、高效、健康发展。

标签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研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需,城乡之间的差距日渐拉大,引发了各种不同的社会矛盾。

在这种背景下,城乡一体化理念逐渐的被社会所关注和重视。

这一思想也被中央纳入了工作范畴,第十七届三中全会中提出,要大力推动城乡之间的统筹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

要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视角下,促进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在产业布局、城乡规划、公共服务一体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突破,促进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推动和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融合。

本文就如何在城乡一体化的视角下加快新农村建设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快速、稳定、高效、健康发展。

一、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民族众多,各地的自然、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差异明显,这给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农村建设带来了许多困难和不便。

1、农村缺乏配套的基础设施,城乡之间的交流交通不畅。

我国的农村基础设施整体上还较为薄弱。

公路交通的等级较低,基础设施相当落后,缺乏现代化的排污处理系统等等,这些都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难题。

同时,我国农村的互联网普及不足,有些地方甚至没有互联网,给城乡间的交流带来了不便。

2、自然村的布局分散,难以整合城乡间的资源。

在我国的许多地方。

尤其是边远欠发达的地区,自然村落由于地形、历史等原因,使得它们的布局分散、大小不等。

这些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国土资源,也给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和现代化发展造成了制约,阻碍了农村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不利于城乡一体化的新农村建设发展。

浅谈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

浅谈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

浅谈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支农的政策,致力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一体化战略下的新型城乡关系。

其中美丽乡村建设的提出,不仅有助于缓解和解决乡村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乡村生活环境,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本文从美丽乡村建设在当前城乡一体化背景下遇到的问题入手,结合笔者的项目参与实践,对美丽乡村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乡村;城乡一体化引言中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史,农耕文化流传下来的传统和习惯仍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乡愁是最容易引起我们共鸣的情感记忆。

然而在城镇化浪潮的推进过程中,乡村发展滞后,乡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面对乡村发展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1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美丽乡村建设是指在“农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上,打破固有模式,通过生态人居建设、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经济推进、生态文化培育,实现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五位一体”。

(1)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乡村建设。

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绿色发展,就没有整个中国的绿色发展。

(2)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一方面,城乡联系日益紧密,城市为乡村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乡村为城市提供粮食、农副产品等;另一方面,城乡空间界限日益模糊,很多城市居民居住在乡村,在城市上班。

(3)助力精准扶贫工作。

美丽乡村建设有助于推进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走出一条旅游扶贫的精准路子。

(4)推进农业现代化。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产业基础,很多农业生产的本身就构成了乡间的景观或者生态,美丽乡村建设可以从根本上推进乡村农业发展走入现代化。

2 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问题2.1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投资渠道单一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项目广泛,乡村生态环境修复、乡村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投入资金需求量大,资金紧张,配套困难。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布时间:2021-02-04T10:56:10.743Z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1月31期作者:黄恪睿[导读] 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地逐步加快黄恪睿身份证号:45010319841023****摘要: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地逐步加快,城乡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之上,城乡发展的关键就是美丽乡村的建设。

而怎么探索出一种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有效融合的新模式自然也成为热议的话题。

对此,针对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美丽乡村建设引言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我国贫困状况将发生重大改变,绝对贫困现象历史性整体消除,城乡相对贫困现象将在今后一段时间长期存在,扶贫工作重心将转向解决相对贫困,亟须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

通过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有所提升促进新乡村建设而提出的一种客观要求。

并且,当前美丽乡村的建设不可以只是局限在个别农村的改善,其还需要与当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保持契合。

1城乡一体化的含义在目前社会经济二元情况下出现了城乡一体化,其具体指的是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进行统一管理,在政策上做到平等与互补,一起发展的模式。

城乡一体化具有很大的独特性,在不一样的国家与政治情况下具有很大的差别,城乡一体化会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政策、我国城乡具体发展相互融合,符合我国城乡发展的新时期,能够使农村居民有着和城镇居民一样的娱乐生活与惠民服务,乡村建设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

2美丽乡村建设的必要性2.1处置乡村建设用地存在的矛盾,推进居民就业农村土地的使用率偏低,这和贯彻执行集约用地,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脚步存在很大分歧。

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有必要使用有效的措施合理的完成村庄土地资源的整合与开发,这样能够有效的使用当前存在的土地资源,并且起到节约土地、提升土地整体使用效益的目标。

城乡一体化视野下农村乡土建筑保护浅见

城乡一体化视野下农村乡土建筑保护浅见

城乡一体化视野下农村乡土建筑保护浅见
陈淑珍
【期刊名称】《《杭州文博》》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总页数】3页(P19-21)
【作者】陈淑珍
【作者单位】[1]桐庐县文管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7
【相关文献】
1.谈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土建筑保护与更新问题 [J], 吕红医;王宝珍
2.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乡土建筑保护与乡村治理 [J], 姚远
3.城乡一体化视野下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J], 高燕;张娟
4.城乡一体化视野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探析 [J], 赵洁
5.城乡一体化视野下农村环境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J], 陈润羊;德国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农村建设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农村建设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农村建设研究
李五星;李颖;刘宇洋
【期刊名称】《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2)002
【摘要】城乡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国家现代化的体现,农村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因为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如何,直接关系到城乡融合和国家整体现代化的实现.全面、系统、科学分析城乡一体化条件下新农村建设的存在问题及其实现路径,对实现农村健康发展和城乡互动,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十分必要.
【总页数】5页(P81-84,126)
【作者】李五星;李颖;刘宇洋
【作者单位】沧州师范学院政法管理学院,河北沧州 061001;沧州师范学院政法管理学院,河北沧州 061001;沧州师范学院政法管理学院,河北沧州 06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9.21
【相关文献】
1.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农村建设研究 [J], 彭东海;王秋鸟
2.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的实证研究 [J], 董玥玥
3.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动力研究 [J], 王晓梅;张利辉;王鸿梅
4.新密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 [J], 张红恩
5.我省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农村建设研究 [J], 张兰新;李五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9-01-04基金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5促进陕南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产业研究6阶段性成果(SL GJD0808)作者简介:郭蕊(1961-),女,陕西城固人,教授,从事区域经济、三农问题研究。

2009年第2期(总第147期)理 论 探 讨T HEO RET ICAL I NV EST IGA T IO N N o 12,2009General 1No 1147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研究郭 蕊(陕西理工学院经济贸易系,陕西汉中723000)摘 要:城乡一体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社会经济整体进步的有效途径。

城乡一体化面临着思想意识滞后、城镇对周边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发展资金不足等矛盾和问题,建立多元的城乡一体化投资机制,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农民素质,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有序转移,实施城乡科学合理规划,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594(2009)02-0093-04城乡一体化,是我党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农村继土地承包责任制和农村税费改革之后的第三次改革,而且这一次改革将更加彻底,必定对我国社会产生更为深远的历史影响。

如果前两次改革基本上停留在还农民以/生存权0,解决农民温饱问题,那么,第三次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更多关注农民的/发展权0,给农民真正的公民权,实现城乡差距和工农差距逐步缩小,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加协调,这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和开创性的事业,这不仅是农民的迫切愿望,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依据城乡一体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社会经济整体进步的一个有效途径,是以城市化为核心,工业化和农村现代化为动力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

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看,城乡一体化是现代经济中农业和工业联系日益增强的客观要求,是指统一布局城乡经济,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协作,使城乡生产力优化分工,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从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看,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在现实社会经济中,城乡经济一体化所表现的主要是城乡之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变化,而其中又以人流问题最为重要,造成人员流动的根本原因是巨大的城乡差别。

因此,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使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

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容是在加快城市化发展的基础上,强化城市主体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之间各种要素的双向流动,实现资源的共享、互补和合理配置。

城乡一体化包含多方面内容:一是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实现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二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产业分工一体化;三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服务功能一体化;四是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实现城乡就业、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一体化;五是统筹城乡两个文明建设,实现城乡社会进步一体化。

在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追求的目标。

二、我国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利条件分析我国农村改革三十年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广大农民实现了/分田到户、耕者有其田0,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乡镇企业的崛起,使一部分农民实现了/洗脚上岸、开店进厂0,增强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始积累;小城镇的发展,使一部分农民实现了/离土经商、进城致富0,既推动了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又造就和培养了一代新型农民,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阶段的农村发展,主要依靠的是小城镇的聚集力量、带动功能和辐射效应,小城镇已经成为城市和农村的融汇处、工业和农业的对接点、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助推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的加快调整,城乡一体化也成为我国农村改革的必然趋势。

1.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广阔空间。

城乡一体化,是一次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也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民营企业的兴起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这项改革自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目前中国民营企业已超过中国企业总数量的60%,成为中国最大的企业群体,占全国GDP的份额超过50%。

随着经济发展领域的放开、投资身份的打破,一些城镇居民陆续下乡开发资源,治山治水,许多农村群众离开土地纷纷进镇造城,务工经商,城乡联动、工农互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拆除了城镇与农村发展的/围墙0,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置业提供了广阔舞台,为城乡经济的交流融合疏通了宽敞的渠道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现代农业的发展,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对接载体。

农业产业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趋势,这种以农业公司为主导,以广大农民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本运营为纽带,集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的实践,不仅可以有效地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而且有利于加速城乡一体化。

一是公司制农业的发展,使农民认识到不仅可以从事种植业或养殖业,而且可以通过自办或入股农业公司成为企业股东,还可以通过务商或经商而成为农业工人。

这就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劳动力的分工重组。

二是通过农业公司这个龙头,将生产、流通和市场紧密衔接为一个整体,引导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加速了产品向城镇销售、产业向城镇集中、农民向城镇转移。

三是农业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城镇这个载体,它的创办和发展必然会扩大城镇规模,增加城镇消费,繁荣城镇经济。

可以预见,公司制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必将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

3.劳务经济的发展,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积累了资金,培养了人才。

我国农民人均占有资源太少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

农业是耕地密集型和水资源密集型的产业,然而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1/2,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的1/4。

由于农户经营规模小,粮食和许多大宗农产品的生产费用高,纯收益率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近年来,许多农民离开土地进城从事非农产业并取得工资性收入已占农民收入的一部分,也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据测算,我国农村目前进入非农产业和流动就业的农民将近2亿,未来20年内每年将有1.2亿至1.8亿剩余劳力。

为缓解就业压力,各地政府都把发展/劳务经济0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免费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农村剩余劳力有序向城镇流动。

一方面,打工者离开土地进城务工,在获得经济收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同时,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了城市规模,促进了城镇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另一方面,农村离土人员的增加,必然使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减少,扩大了人均土地占有量,有利于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从而实现农民的增收和富裕。

总之,劳务经济的发展,无论是离土农民创业,还是守土农民的增收,都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4.构建和谐社会,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了政策保障。

发展生产力,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

当前,农民收入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与城镇居民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对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着力从政策等方面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扶持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一是全国人大通过了城乡统一规划法,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发展向农村倾斜,极大地加快了城乡一体化步伐;二是全国各地正在开展的户籍改革,从体制上消除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市场;三是近年来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极大地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在投资方面,通过增发国债、提供信贷、安排项目等途径,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小城镇;在扶贫方面,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领导包保、结对帮扶、整体搬迁等措施,改善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在社会保障方面,通过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义务教育、粮食和农机具补贴等政策,推动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下岗、失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加弱势群体的收入。

同时,粮棉油等供应市场的放开,房地产市场的培育,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也为农民进城提供了衣食、住房、就业等方面的条件。

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快农村发展,促进农民进城,加速城乡一体化。

5.拉动内需,推进经济稳步发展,为城乡一体化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并对全球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中国虽然受到的直接冲击相对较小,但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经济增速连续五个季度减缓,2008年GDP增速从第一季度的10.6%下滑到第三季度的9%。

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以防经济增速继续减缓,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提出加快加大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实行家电下乡、拉动内需、增加就业、扩大消费、加强小城镇建设、推动城市化进程等措施为城乡一体化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总之,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劳务经济的兴起,有效地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目前,城乡一体化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成熟。

三、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因素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目前背负着解放后工业化政策失误造成的沉重历史包袱,包括人口膨胀、人均资源匮乏、二元结构的束缚、体制转轨的高成本等。

我国多元不平衡结构的消除、城乡差别消除、完全充分就业、共同富裕、政治上的充分民主等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