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七律 长征

合集下载

25七律长征

25七律长征

25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理解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能准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1、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2、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长征的资料。

教学设计:一、介绍长征,激情导入。

1.介绍作者。

你理解画面上的这个人吗?他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

他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理论家,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和书法家。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的这首诗《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3.介绍背景学生汇报交流。

二、初读全诗,交流阅读收获。

1.请同学们自由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全班同学有节奏的齐读这首诗。

3.读完这首诗你发现了什么?4.汇报交流。

(1).全诗共八行,每行有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是一首七言律诗。

押an韵。

小结:四句诗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2).诗中有很多优美词句,如:等闲,逶迤,磅礴,尽开颜。

(解释词语:“等闲”:平平常常的事。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持续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

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3).诗中还出现了三处地方名,如:五岭,雾蒙和岷山。

(“五岭”:指五座山岭。

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这五座山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乌蒙”:指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

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小结:看样子,我们的同学都很聪明,个个都是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

三、细读诗句,情感升华。

1.出示《七律长征》,请同学们默读诗句,说说你从哪些地方知道了红军长征途中的“难”?哪些地方描写了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学生默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鼓励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词语。

25.七律长征(完美版)

25.七律长征(完美版)

1.背诵、默写本诗
2.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和毛 主席的诗歌。
承 接 比喻夸张 “ 千 乌蒙磅礴 走 泥丸。 山”
对偶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 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 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 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 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此联 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
• 从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 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 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 一直在黔江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 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1935年5月6日,他们 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1935年5 月9日在树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 追兵才赶到南岸。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远 走高飞,无影无踪的走了,体现出了将士们的 机智。
上承“万水”二 颈联 字 金沙 水 拍 云崖 暖,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大渡 桥 横 铁索 寒。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颈联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 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 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
诗意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 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小波 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 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小练笔
诗句把 五岭
比作 细浪

25 七律·长征

25 七律·长征


五岭——腾

乌蒙——走

万水千山 金沙江——暖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大渡河——寒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岷山——喜
三军过后——尽开颜
革大 命无 乐畏 观的 主英 义雄 精气 神概
我们领略了红军战士豪情万丈的革命英 雄主义气概,体会到了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 不易。在生活中,我们要用“长征”精神去 征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长大后为建设祖 国贡献全部的力量。
【诗意】红军不怕万里长征的一切艰难困 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气势雄伟。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诗意】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 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 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泥丸在滚动。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诗意】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 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状元成才;路 大渡河险桥横架, 晃动着凌空高悬状元成的才路 根根铁链,寒意阵阵。
三、拓展阅读。
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译文】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 已望到了天边。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 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六盘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 握手中,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25 七律·长征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 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 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 书法家。
主要作品:《沁园春·雪》《七律·人民解 放军占领南京》等。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5七律长征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5七律长征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25 七律·长征
毛泽东
关集中心小学
刘杰芳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言,就是 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 话,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 “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长征背景知识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错误路线,红军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中央主力红军为了 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我军不得不 离开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其间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 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十一个 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 荒无人烟的草地,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 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一、二、四方面军
更加 令人喜悦的 是翻过了千 里皑皑白雪 的岷山,红 军翻越过去 以后个个笑 逐颜开。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自读提示: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顺 句子。读后说说,通过读文, 你有哪些收获?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wēi yí pá ngbó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mí n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绵延不断,在红军看来只 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而乌蒙 山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眼 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这句诗表达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品质?

诗人把五岭的“逶迤” 、乌蒙的“磅礴” 和“腾细浪”合在一起说,自相矛盾吗? 为什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七律·长征》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七律·长征》课件

这首诗是围绕“_红__军__不__怕__远__征__难__,__万__水__千__山_ _只__等__闲_”这两句展开叙事抒情的,向我们展示了 五幅红军“征难图”,你能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 概括吗? ①攀越(五岭) ②翻越(乌蒙山 ) ③巧渡(金沙江) ④飞夺(泸定桥 ) ⑤翻越( 岷山)
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更 喜∕岷 山∕千 里 雪,三 军∕过 后∕尽∕开 颜。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 军∕不 怕∕远 征 难,万 水∕千 山∕只 等 闲。 五 岭∕逶 迤∕腾 细 浪,乌 蒙∕磅 礴∕走 泥 丸。
金 沙∕水 拍∕云 崖 暖,大 渡∕桥 横∕铁 索 寒。
更 喜∕岷 山∕千 里 雪,三 军∕过 后∕尽∕开 颜。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 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 度?请同学们课外把自己的意见写下来。
写作背景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 路线的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 胜利。之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 志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934年10月,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 始长征,北上抗日。本文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9月 红军长征即将胜利时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磅 礴 :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wán
泥 丸 :小泥球。
mín
岷 山 :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海拔 4000米,终年积雪。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 军∕不 怕∕远 征 难,万 水∕千 山∕只 等 闲。 五 岭∕逶 迤∕腾 细 浪,乌 蒙∕磅 礴∕走 泥 丸。

25、七律长征

25、七律长征
理 解 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 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五岭逶迤腾细浪,
比喻、夸张
反衬手法,突 乌蒙磅礴走泥丸。 出表现红军敢 于战胜一切困 难的高大形象 和伟大气概。
颈 联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
金沙江:是中国长江上游的名称,金沙江全长2308千米, 流域面积34万平方千米,落差达3,300米。金沙江两岸群山峻岭, 高耸入云,地势险峻。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 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 雪。
看图配诗
根据你的理解,给下面 的图片配上与课文内容 相关的诗句。 (赛一赛,看谁反应快!)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 蒙 磅 礴 走 泥 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颔 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填 空
1.《七律·长征》的作者是(毛泽东)。
2.全诗生动地概述了(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 险阻),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 革命)精神。
首 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意思:红军不怕 万里长征路上的 一切艰难困苦, 把千山万水都看 得极为平常。
“远征难”三个字 怎么理解?
远征:行程之远,
时日之长 难:牺牲之大, 经历之苦 远征难:总括了红军 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 切困难。
诗中哪几句具体写出了红军长征时 遇到的艰难险阻?请写在下面。
逶迤
形容绵延不断
五 岭
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 庾岭五座山组成,故又称“五岭”。处广东、广西 湖南、江西四省区交界处。是中国江南最大的横 向构造带山脉,是长江和珠江二大流域的分水岭。

《七律·长征》全诗

《七律·长征》全诗

七律长征一九三五年十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此诗最早发表于1937 年10月英国伦敦戈兰公司出版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编著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第五编《长征》,无标题;后又见之于1955 年5月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一书,题为《毛泽东同志长征诗》;1957 年《诗刊》1月号再次发表。

①长征:1934年10 月,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转战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11 省,行程二万五千里,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1935 年9 月27日,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率北上抗日先遣队到达甘肃通渭,获知陕北苏区的情况,乃召开政治局会议。

会上,毛泽东同志朗诵了本诗。

据此,则诗当草成于是日之前。

(参阅《解放军文艺》1959 年第2 期胡安吉《毛主席给我们朗诵诗》一文)。

②万水千山:唐贾岛《送耿处士》:“万水千山路”。

③五岭逶迤腾细浪:五岭:指大庾,骑田,萌渚、都庞和越城五岭,绵延在湘、赣、粤、桂四省边境。

逶迤:蜿蜒曲折,连绵不断。

唐高适《燕歌行》;“旌旗逶迤碣石间”。

李白《荆门浮舟望蜀江》:“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

”腾细浪:谓险峻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中仅只是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

④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山名。

绵延在云南东北部,贵州西部。

海拔2300 米左右。

1935 年4月,中央红军长征经过此山。

磅礴:气势雄伟貌。

走泥丸:《汉书·蒯通传》:“犹如坂上走丸也。

”本谓山坡上滚动弹丸,顺势且便易。

诗中指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中不过如同滚动着的小泥球一般。

以上二句诗,据臧克家《珍贵的“孤纸”》一文记载,袁水拍去请教作者,作者认为“两说均可”,也就是说:队伍在高山峻岭中如细浪,如走泥丸;或说山岭本身象细浪,似泥丸。

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文译文赏析

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命英雄主义和⾰命乐观主义精神。

下⾯是⽆忧考分享的⽑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七律·长征》 【原⽂】 红军不怕远征难,⾦沙⑶⽔拍云崖⑷暖⑸。

万⽔千⼭⑹只等闲⑺,⼤渡⑻桥横铁索⑼寒。

五岭⑽逶迤⑾滕细浪⑿,⒀更喜岷⼭⒁千⾥雪。

乌蒙⒂磅礴⒃⾛泥丸⒄,⒅三军⒆过后尽开颜⒇。

【题解】 ⼀九四九年四⽉⼆⼗⽇,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的千⾥长江上,分三路强⾏渡江。

⼆⼗三⽇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为了纪念这个伟⼤的⽇⼦,⽑泽东挥笔写成此篇。

【注释】 ⑴七律:七⾔律诗的简称。

七律是律诗的⼀种,每篇⼀般为⼋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联、含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字押平声韵,⾸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

⑵长征:⼀九三四年⼗⽉间,中央红军主⼒从中央⾰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转移,经过福建、江西、⼴东、湖南、⼴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肃、陕西等⼗⼀省,击溃了敌⼈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然界的⽆数艰险,⾏军⼆万五千⾥,终于在⼀九三五年⼗⽉到达陕北⾰命根据地。

⑶⾦沙:指⾦沙江,是长江上游的⼀段。

⑷云崖:⾼耸⼊云的⼭崖。

⑸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在红军得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样。

⑹万⽔千⼭:这⾥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数,⽔⽆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⑺等闲:平常,不放在眼⾥。

⑻⼤渡:指⼤渡河。

⑼铁索:⼤渡河上泸定桥,它是⽤⼗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⑽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岭、⼤庚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东、⼴西四省边境。

⑾逶迤:绵延曲折的样⼦。

⑿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的⼩浪花。

⒀五岭逶迤腾细浪:⼤庾、骑⽥、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东、⼴西四省之间。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七律·长征【第2课时】》附答案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七律·长征【第2课时】》附答案

作者用凝练的诗句将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中
国工农红军所经历的艰难险阻进行了高度概括 ,
主题鲜明,生动形象,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
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译文】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
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
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 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 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 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
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
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 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 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使红
望,心情舒畅,“喜”由心生,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
课文结构
七律·长征
腾 走 五岭
乌蒙山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过岷山
“只等闲”
暖 寒 喜
英勇无畏 乐观向上
课文主旨
本诗生动地描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险历 程,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 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
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度金沙、抢大渡,从 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现在,红军又翻岷
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
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尽开颜”写三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5七律长征(修改版)

25七律长征(修改版)

颔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
形容山绵延不断。
意思:绵延不断的五岭,在
红军眼里,不过是微波细浪 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 在红军看来也只是小泥丸在 脚下滚动。
乌蒙磅礴走泥丸。
形容山巍峨高大。


承 五岭逶迤腾细浪, 接 形容绵延不断 “ 千 乌蒙磅礴走泥丸。 山”
形容巍峨高大
对偶
五岭逶迤 征
学-检查预习
毛泽东,字润之,1893 年12 月26 日 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
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诗人,书法家。
学-检查预习
导← →学
自由朗读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wēi yí pá ngbó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mí n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中哪两句概括了 全诗?它们体现了红军 怎样的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 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七律· 长征》赞颂了中国工农 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和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长征是什么?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 征是“地球的红飘带”。 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 长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 在埃德加· 斯诺的笔下,长征 是“惊心动魄的史诗”。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 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 播种机。
颈联
这两句诗概括了长征途中经历 的两件大事,是什么?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七律·长征毛泽东〔近现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溅起阵阵雾水,像是冒出蒸汽一样。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赏析这是一首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事件的革命史诗。

它不仅以精炼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

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七律·长征》赏析

《七律·长征》赏析

《七律·长征》赏析
首联概括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给整首诗奠定了轻松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

尾联描述了长征最后的历程。

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心里喜悦和满腹豪情,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全诗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白话文释义: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25七律长征概述

25七律长征概述

金沙水拍云崖暖, 颈联
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概括了长征途中经历 的两件大事,是什么?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 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
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狭
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
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认
学习要求:
请大家自由 大声读读这 诗,把字音 读准,把握 好节奏。
诗中哪两句概括了全诗?它们 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远征:行程之远,时日之长
难:牺牲之大,经历之苦
远征难: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 的一切困难。 等闲:平平常常
“万水”以金沙江和大渡河为代表。 “千山”以五岭和乌蒙为代表。
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 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 联——尾联。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联 万水千山只等闲。 颔 五岭逶迤腾细浪, 联 乌蒙磅礴走泥丸。 颈 金沙水拍云崖暖, 联 大渡桥横铁索寒。 尾 更喜岷山千里雪, 联 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岭”,指越城岭、 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 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山,其困难程度其实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 的乌蒙山,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朗,“喜” 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 最后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 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彻底胜利。
全诗赏析
• 第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
七 律 ·长 征
长征是什么?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 征是“地球的红飘带”。 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 长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 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 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 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 播种机。

七律_长征

七律_长征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 喜 岷 山 千 里 雪, ,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
乌蒙
金沙水拍云崖暖,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大渡桥横铁索寒。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两岸高山 峭壁,水流湍急, 峭壁,水流湍急,惊 涛骇浪, 涛骇浪,敌人戒备森 严。而我们的红军足 智多谋, 智多谋,一面假装攻 打昆明,迷惑敌军, 打昆明,迷惑敌军, 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 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 而另一面我军主力队 jiǎo) 悄悄到皎(jiǎo)车 渡袭击, jiǎo) 渡袭击,缴(jiǎo) 获渡船,活捉敌兵, 获渡船,活捉敌兵, 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 敌军阵地, 敌军阵地,等敌人发 觉赶来时, 觉赶来时,我军已安 然离开, 然离开,敌人只能望 江兴叹,而我军个个 江兴叹, 欢欣鼓舞。 欢欣鼓舞。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 远征难 万水/千山 千山/只 等闲 等闲。 红军 不怕/远征难, 万水 千山 只/等闲。 不怕 远征难, 五岭/逶迤 腾/细浪,乌蒙 磅礴 走/泥丸。 细浪, 磅礴/走 泥丸 泥丸。 五岭 逶迤/腾 细浪 乌蒙/磅礴 逶迤 金沙/水拍 云崖 桥横/铁索 金沙 水拍/云崖 暖,大渡 桥横 铁索 寒。 水拍 云崖/暖 大渡/桥横 铁索/寒 更喜/岷山 千里 过后/尽 开颜 开颜。 更喜 岷山/千里 雪,三军 过后 尽/开颜。 岷山 千里/雪 三军/过后
25.七律· 25.七律·长征 七律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 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每两行为 一句,共四句,分为首联、颔 hàn (hàn)联、颈联、尾联。诗的 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 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 偶,字的平仄(zè)有规定。
游山西村
[宋]陆游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毛泽东《七律长征》赏析

毛泽东《七律长征》赏析

毛泽东《七律·长征》赏析《七律·长征》1935年10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七律•长征》是在毛泽东长征诗词中唯一的一首律诗。

全诗以其极为凝炼的诗行,概括了长征历史的全过程,再现了中国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是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以伦比的英雄史诗。

全诗短短的56个字负载着红军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万种壮志豪情。

它既是中国革命的悲壮史诗,也是中国诗歌的灿烂明珠。

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极具意义的红色丰碑。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开篇点出了全诗的中心思想,赞美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奋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奠定了全诗轻松豪迈、气度非凡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所在,表现出我们的红军战士在各种困难中从容不迫,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英雄气概;“只等闲” 是对“不怕” 的重申和强化,从两个不同角度塑造了红军战士那种蔑视敌人、藐视困难、顶天立地的高大英雄形象,具有强烈浓郁的感情色彩;“远征难”三个字包含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无数困难,既有自然上的艰难险阻,也有敌人的围追堵截;既有来自外部的压力,也有来自党内的分裂;“万水千山”则是对“远征难”的进一步阐述,同时对全诗下一步的展开做好铺垫。

在整句的布局上,诗人用“不怕”和“只等闲”将“远征难”和“万水千山”夹到中间,表现出红军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形成前后句的对称,极富美感。

首联是全诗的总纲,后面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写的是红军对山的征服。

作者选取五岭、乌蒙这两座大山,代表红军长征途中所克服的所有山脉,对应的是首联中的“千山”。

五岭、乌蒙在作者的视野中,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的审美对象,“腾”和“走”两个动词,使静止的高山峻岭顿时赋予生命跃然纸上。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会宁
吴起镇
走过水草地 翻越大雪山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红四方面军
红二方面 军 红一方面 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遵义会议
巧渡金沙江
瑞金
七律知识知多少?
结构: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押韵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首 联 颔 联 颈 联
尾 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5 七 律•长 征
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
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
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
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 书法家。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
想一想整首诗是围绕哪一句来 写的?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 腾细浪,
比喻、夸张
反衬手法,突 乌蒙磅礴 走泥丸。 出表现红军敢 于战胜一切困 难的高大形象 和伟大气概。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巧渡金沙江
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初读长征
(1)大声朗读诗篇,借助拼音读准 字音,读通诗歌。 (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字形,注意 生字书写。 (3)根据注释或查字典、词典理解 词语。
bó 磅 礴
yá 山崖
wá n 泥丸
mí n 岷山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七律长征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诗句意思。

(2)让学生了解七言律诗的体裁特点,掌握诗词的朗读节奏。

(3)了解诗的比喻、夸张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品评作品中的诗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让学生通过诗句展开丰富的想像。

3、情感与态度:
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军队,热爱伟大领袖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了解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生课前学习(自己浏览-小组提炼重要信息)
了解毛泽东、了解长征、长征时间、路线、金沙江之战、飞夺泸定桥战役四、教学过程
(一)展示资料,知诗人、解诗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你知道什么是七律吗?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长征是题目,用间隔号隔开。


3、简介时代背景
对长征你有哪些了解?教师出示红军长征的线路图
学生结合资料说一说(学生可以从时间、经历的省份、山水、一些重要的战斗等说)
红军长征途径11个省,跋涉千山万水,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行军两万五千里,历经一年的时间,1935年回忆起长征时情境,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翻越千里大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等情景时,心潮澎湃,写下了这首诗
4、了解毛泽东
对作者毛泽东你有哪些了解?(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二)读诗文、晓诗意、感悟语言
一)初读,整体感知
自己读,指读谁来读读这首诗。

读律诗要注意什么?范读—指读
借助工具书,书下注解,想想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指生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板远征难
这首诗中写了哪些困难?是一般的困难吗?用一个词解释一下—艰难(难、困难)
红军长征越过万水千山,历尽千难万险,可他们却把这些艰难看成平平常常的事。

那个词是平平常常的意思?—只等闲板
从哪儿看出只等闲,画出重点词语
二)精读,深入探究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把什么比成细浪?泥丸?什么写法?
五岭是南部最大的山脉,有1000多米3000多平方公里
乌蒙山毛泽东描述过它课外诗《十六字令》引入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看出山的高险
乌蒙山有4000多米高,山高谷深,人难以逾越,应该比喻成惊涛骇浪,为
什么比成泥丸?
腾是翻腾,山是静止不动的,会翻腾吗?谁在走?看出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走得快,冒着困难,坚强不屈---面对困难无所畏惧板无畏)(走得开—意志坚强—对困难的藐视)
读出无畏读出对苦难的藐视指导4困难3藐视
小结:理解表面意思,结合资料理解背后的意思。

出示这两句话,发现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先写出艰难,再写渺小
写法:比喻句夸张对仗写法
齐读
这一腾一走可以看出不管山路多么艰险都看成渺小的。

(三)、品读诗句,体会情感。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在长征途中,红军渡过很多江河,这里,诗人只选了两个,从诗句你知道在这两个地方发生过什么战役吗?
金沙江补充金沙江天险的故事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江面宽阔,水急浪大。

1935年5月,红军挺进金沙江,先遣部队在当地农民的帮助下,找到了两条小船,并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一举消灭了敌人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

后来,他们又找到了5条船。

从5月3日至9日,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

担任后卫的红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确保了红军主力平安渡江。

不费一枪一弹一炮就度过了金沙江心里暖,暖表达作者的什么感情(喜悦)在这句诗中有一组反义词是寒
出示铁索图光看铁索用一词来形容胆战心惊望而生畏危险
强过大渡河困难重重。

泸定桥头是——(疯狂的敌人),桥下是——(湍急的江水),而桥上只剩——(十三根铁链),还被敌人用火——(烧得滚烫)。

此情此景,叫人看了怎么不觉得——(心寒)!
表达了什么感情(再现了红军强渡大渡河惊心动魄的悲壮的场面悲痛)13支铁索22位勇士爬过去,四位牺牲带来伤痕
这13根铁索沾满了红军战士的鲜血
引读红军浴血奋战---
面对湍流的大渡河---
前有顽敌后有追击,红军战士---
这一悲一喜一暖一寒既写出了翻越金沙江胜利的喜悦又写出了跨过大渡河的惊险悲壮。

指读齐读
还从那儿体会出只等闲?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从那两个词直接看出红军不怕困哪?更喜
翻过雪山意味着长征即将胜利,红军战士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胜利。

此时此刻,红军战士是什么样的心情?喜笑颜开拥抱举枪呐喊感受到红军什么精神舍生忘死不悲观喜悦面对无畏乐观
一起读
(三)拓展延伸,超越课堂。

诵读整首诗3遍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红军长征中仅仅遇到这5处危险吗?
资料:
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5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胜利会师,历时一年整,行程上万里。

我们暂且不说红军在这其间遭遇敌人的一次次围、追、堵、截,单说走过的行程就足以让世人瞩目。

据美国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平均每天行军70华里
小结:这么多困难,在长征的诗篇中都只字未提,这是什么精神?(长征精神)
老师向大家推荐一首《清平乐•六盘山》这是在红军登上了岷山之后,最后一座山,毛泽东写的。

大家试着读一读。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长征的精神充溢在我们的心里,长征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板书
七律.长征
远征难腾走无畏
只等闲暖寒长征精神
喜乐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