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国课标卷高考一轮复习:古代文化常识教案(附新教材高中语文总复习文化常识答案)
高考一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学案:6.古文化常识(教师版)
2021高考一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学案:5.理解掌握古文化常识(教师版)训练目标:一、理解掌握文言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二、通过阅读训练,提高文言阅读解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导入学习】最新《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要求考生掌握的古代文化常识涉及姓名称谓、官职沿革、教育科举、宗法礼俗、天文地理、历法乐律、文化典籍等。
[思维导图]【自主学习】高考古代文化常识考查重点是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以及知识面的广阔度,为此,我们需要熟悉命题者在试题中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设误类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备考心中有数。
一、古文化常识题命题“8设误”1.扩大官职职权范围考查某一官职或部门的职责时,添加了不属于它的职责,扩大了职权范围。
如误把工部和户部职责混淆。
2.古今地名识别不清考查古代地理常识时,常常用今天的地理知识去阐释古代的地理知识,弄错古代地名的说法或范围。
如2018年全国卷Ⅱ,“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中的“‘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是错误的。
3.弄错官职任、免、辞考查官职知识时,往往会涉及任、免、辞官职的文言词。
命题人常常将表示任官与升迁的词混为一谈,或改变任、免、辞官职的说法进行设误。
如2016年全国卷Ⅱ,“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中的“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是错误的。
4.弄错宗法礼俗等级标准考查关于宗法、祭祀、礼仪知识时,将相似宗法、礼仪内容范围和等级,天子祭祀与诸侯祭祀的等级或牺牲标准混淆一起。
如2017年全国卷Ⅰ,“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中的“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是错误的。
5.混淆名字称谓常识将古人的字、号用法混淆,将帝王的年号、谥号、庙号的说法以及官职等方面的称谓张冠李戴。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共204张PPT)
※【答案讲评】D (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 识。移疾: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委婉 语。选项中“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 职”表述错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 )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 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 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 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 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 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 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者却 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 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 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 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 款赈济灾民。
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 与太后家 .. 亦谨避其锋矣。陛下 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 .. 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挠盛 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 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 之,疏论吏部 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 .. 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 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 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
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 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 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 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逐 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 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 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 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 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 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教案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教案【篇一:2016全国课标卷高考文化常识教案】2016全国课标卷高考一轮复习古代文化常识教案(附新教材高中语文总复习文化常识答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导课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远至日本,近至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魅力,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纪年纪时和姓名字号。
二、纪年纪时(一)、古代纪年方法1、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
如甲午战争,辛丑条约等。
练习巩固:2008然后就戊子年,2071年是什么年?(辛卯年)2、帝王年号纪年法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为自己拟定一个富有一定寓义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
如:乾隆三十九年,开元元年等。
所取定的年号大多孕含着吉祥之意,寄托了振兴国运,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如“康熙”就寄托了天下隆盛兴旺之意,再如“光绪”有光明永绪之愿。
(二)、古代纪月的方法1、序数纪月法如:如平地二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
《采草药》2、地支纪月法。
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之前加上一个特定的“建”字,就成了一种纪月的方法。
如: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农历十一月)——杜甫《草堂纪事诗》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
(建亥,农历十月)——庾信《哀江南赋》3、时令纪月法一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每季的三个月按顺序依次加孟、仲、季,就可将一年的十二个月清楚的区别开。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词语文化常识考法简析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词语、文化常识考法简析教学设计【导入语】近三年新课标卷的第11题题干设置是“下列对材料中(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从题干指令看,本题是综合性考察,涉及的面很广,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所考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尤其要区分多义词的语境意思。
如果题目出得难一点,可能还会考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意思,甚至会考有区别于词典解释的临时意义。
二是与所考词语相关的其它方面的理解,比如与成语中的相同词语意思比较、与之前学过的课文中某某处词义是否一致、是否涉及古今变化等。
三是命题人的“解说”是否合乎原文语境,包括与人物形象、作品主题的关联,有没有过度解读或偏狭理解等,如2023年新课标Ⅰ卷“具臣”的解说,就是命题人根据语境推测出来的。
【课堂活动一】考法探究下面我们先以2023年新课标Ⅰ卷的真题为例,来探究一下这一题的解读方向。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
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
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
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
讨论:请同学们从考法角度思考,看看这道题能给我们哪些启示?1.考查词语的用法,与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有所关联。
A项中“围”在选文中指被围困,是被动用法;“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是被选拔,也是被动用法,所以选项判定是正确的。
2.考查多义词的语境义,与课文中的语句放在一起比较。
重视对教材内容的回顾,是新课标卷的重要趋势。
而且不限于高中教材,甚至涉及初中教材。
如A项“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自初中教材《孟子》三章,B项“不可以不劝爱人”才是选自高中教材《兼爱》。
3.死知识考得活,考查思维能力,要真的读懂文本才能判定。
C项“具臣”,词典释义是“备位充数之臣”,但是选项说的是“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学生如果没有语境分析的能力,即使背了词典,也照样做不出来。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教案教学目标:根据“重点”中的要求,这节课我们通过实例的训练,要求具有如下的能力:1、推论语文常识正误的能力。
2、分析语文常识的能力。
3、有关语文常识的挑选与填空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语文常识包括文体知识、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文体知识重点掌握的是:记叙的要素、人称、顺序、详略;说明对象、特征、方法;议论的论点、论据、论证。
文学常识重点掌握的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样式的基本知识;课本基本篇目中涉及的古今中外的重要作家作品。
文化常识重点掌握教材中涉及到的日常生活经常应用的文化常识。
难点:识记和分析复习建议:1、阅读中考指要,初步了解文学常识专题所要掌握的内容。
2、顺利完成中考概而言之中的有关习题。
3、摘录疑难问题,准备课堂交流。
教学过程:一、明确要求:1、介绍关键作家的有关情况(包含姓名、朝代或国籍、主要作品及其原文等)。
重点掌控的作家:中国现代作家:鲁迅、茅盾、老舍、朱自清、冰心、赵树理、周立波、吴伯箫、臧克家、鲁彦、魏巍、杨朔、王愿坚等。
中国古代作家:孔子、孟子、左丘明、韩非、司马迁、陶渊明、柳宗元、刘禹锡、欧阳修、范仲淹、苏轼、施耐庵、蒲松龄、吴敬梓、曹雪芹等。
外国作家:安徒生、都德、契诃夫、莫泊桑、高尔基、马克·吐温、奥斯特洛夫斯基等。
2、介绍文体科学知识(主要介绍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及古代诗、词、曲等有关科学知识)3、了解与课文有关的古代重要的作品的有关知识(包括作品主题或故事主人公等)。
重点了解的作品有:《诗经》、《论语》、《左传》、《战国策》、《孟子》、《列子》、《史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著作。
4、介绍并掌控初中课本中发生的关键作家作品的有关科学知识(包含作品主题或故事的人物及主人公等)。
例如《分马》、《同志的信任》、《在烈日和暴雨下》、《变色龙》、《老杨同志》、《孔乙已》、《范进中握》、《竞选州长》、《我的叔叔于勒》5、文体知识应重点掌握四个方面的内容:①记述的要素、人称、顺序、征引;②说明的对象、特征、方法。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优质课件:古代文化常识
)
答案 ①春秋时期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②楚国之卿,类似丞相之 职。③武官名。④封建时代多为辅佐主要官员做事的官吏。⑤古代官名,一般授予 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⑥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故称。⑦“孝顺 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⑧宫廷的侍卫。⑨贬官,降职。⑩官吏初到任。
考点二 古代文化常识——以本为本,强化记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涉及内容非常广泛,这些常识内容一般包括天文历法、地理、 官制、科举、姓名、礼俗、宗法、车马、饮食、音乐、文学等内容。高考考查的重 点是在古代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对理解作品起着重要作用的内容,不考生僻 晦涩的内容。高考考查的文化常识大部分与课本内容相关,所以考生掌握课本上的 基本文化常识,对解题有很大帮助。下面就对课内外出现的文化常识进行分类梳理 训练,帮助考生找到解答文化常识题的窍门。
⑩“先”表示已故的,是称呼死者的敬辞。如“先考”是对已故母亲的敬称,也称“先君 子”。“从”表示堂房亲属。如“从子”是指侄子,“从兄”是指同祖伯叔的儿子而年长于 自己的人。( ) 答案 ①√ ②√ ③× 应该是“名”与“字”有关系,陶渊明,字元亮;苏轼,字子 瞻。 ④× 明清之前,很多皇帝有多个年号。 ⑤× 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 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⑥√ ⑦× “家”“舍”的解释反了。 ⑧√ ⑨× 不只是 褒奖,谥号有褒贬之意。⑩× “先考”是对已故父亲的敬称,已故母亲称“先妣”。
【课外拓展】 4.判断下列各句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的正误。
①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兵部掌管文官任免、考 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兵部尚书。( ) ②征辟制是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吏的制度,如张衡就曾经“公车 特征拜郎中”。( ) ③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称“致仕”,也称“休致”。官员年老有病,由本人提出申请, 获准后致仕,国家据其职位,给予一定的赏赐。( ) ④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 清代。“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
2016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代文化常识 课件
针对解读
本题为最新考试大纲的新增题型,为文学和文
化常识题。对于此类题目,我们需从平时关注我国传统文化中 的有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和宗 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的积 累。A项中应是“父死曰孤”。
答案
A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 仁本的赏识,于是被资助到了长安。 B. 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 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考点四
文化常识
一|考点精解 考纲要求:理解应用 B
依据最新《考试大纲》要求,新增了对古代文化常识考查 的题型,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在复习备考时, 我们应关注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 科举、地理常识和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 罚等相关知识的积累。
二|实例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 ,家窭,狭嗜学,善 . 《诗 》《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 . 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 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 而西,舍新丰,逆旅 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 .. 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 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 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一个武 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列举了二十多件事,都是切中时 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 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 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段时间还没到,太宗接连 派使者去敦促了四次。等到马周前来拜见,与他谈话,太宗非 常高兴,下诏让他入职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 史,马周接受了命令,并且很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 而得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古代诗文阅读5古代文化常识课件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 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 “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 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解析:“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的是谢混,不是谢弘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解析:翻译句子要抓住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特殊文言句式等得分点。 (1)句中,循:遵守。事:服侍,侍奉。党:亲族。(2)句中,臧否:褒贬。 以:介词,用。乱:打乱,扰乱。
(一)分类 串记法
(二)联想 记忆法
类型
1.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语 2.与官职相关的常用词语 3.与人物秉性、品行相关的 常用词语 4.与科考学校相关的常用词 语 5.与水利粮食相关的常用词 语
6.与食物饱饥俸禄等相关的 其他常用词语
7.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8.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例子
(1)诣(2)劝(3)课(4)风、化(5)按、案(6)游(7)当(8)坐(9)多(10)少 略
必须掌握的10类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 化常识
(一)古代官职 (二)古代官职迁谪
(三)古代称谓 (四)古代科举 (五)天文历法 (六)古代地理 (七)古代礼பைடு நூலகம் (八)饮食器用 (九)音乐文娱 (十)传统节日及民俗
识记方法
记
方法一
忆
方
法
方法二
(一)分类串记法 (二)联想记忆法
【教育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常见古代文化常识教案5
常见古代文化常识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8届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萧劢字文约,喜愠不形于色。
位太子洗马,母忧去职,殆不胜丧。
每一思至,必徒步之墓。
或遇风雨,仆卧中路,坐地号恸,起而复前,家人不能禁。
景特所钟爱,曰:“吾百年后,其无此子乎。
”使左右节哭。
服阕,除太子中舍人。
景薨于郢镇,或以路远,秘其凶问,以疾渐为辞。
劢乃奔波,届于江夏,不进水浆者七日。
庐于墓所,亲友隔绝。
会叔父昙下诏狱,劢乃率昆弟群从同诣大理,虽门生故吏,莫能识之。
除淮南太守,以善政称。
迁宣城内史,郡多猛兽,常为人患,及劢在任,兽暴为息。
又迁豫章内史,道不拾遗,男女异路。
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至新淦县岓山村,有一老姥以盘擎鳅鱼,自送舟侧奉上之,童儿数十人入水扳舟,或歌或泣。
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至,多为刺史所侵,每年舶至不过三数。
及劢至,纤豪不犯,岁十余至。
俚人不宾,多为海暴,劢征讨所获生口宝物,军赏之外,悉送还台。
前后刺史皆营私蓄,方物之贡,少登天府。
自劢在州,岁中数献,军国所须,相继不绝。
武帝叹曰:“朝廷便是更有广州。
”有诏以本号还朝,而西江俚帅陈文彻出寇高要,又诏劢重申蕃任。
未几,文彻降附。
劢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
敕仍以为高州,以西江督护孙固为刺史。
征为太子左卫率。
劢性率俭,而器度宽裕,左右尝将羹至胸前翻之,颜色不异,徐呼更衣。
聚书至三万卷,披玩不倦,尤好《东观汉记》,略皆诵忆。
刘显执卷策劢,酬应如流,乃至卷次行数亦不差失。
少交结,唯与河东裴子野、范阳张缵善。
卒于道,赠侍中,谥曰光侯。
(选自《南史·萧劢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B.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C.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D.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5:古代文化与名著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5:古代文化与经典名著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古代文化的卓越成就以及经典名著的积淀,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发展方向和人们的思维模式。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5:古代文化与经典名著,紧密围绕这一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回望历史,弘扬传统文化。
一、知识点梳理1.古代文化古代文化包括诗、书、礼、乐、易等多种形式,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
其中,《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经》则是中国古代练习书法和修身养性的经典之一;《礼记》是关于礼制的古代经典,对社会礼仪和人际关系的理解有较深的探讨;《乐经》则是中华文化中音乐文化的代表,记录了古代音乐家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创作实践;《易经》则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之一,强调天人合一和阴阳平衡。
2.经典名著经典名著是文学史上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以其艺术独特性和思想深邃性,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游记》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以其丰富奇特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叙事方式,获得了国内外广泛的赞誉;《水浒传》则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四大名著”之一,通过对侠义精神和社会现实的刻画,倡导了正义和反抗不平之风。
二、教学目标经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古代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理解《诗经》、《书经》、《礼记》、《乐经》、《易经》等经典著作的文化价值和思想内涵;3.熟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4.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文学知识,拓展文化视野。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知进行演讲。
例如,以“古代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主题,让每个学生从不同侧面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引导他们进行互动交流。
2.知识点讲解2.1.古代文化2.1.1.《诗经》教师通过投影幻灯片、课件或者PPT等方式,展示一些典型或者精美的《诗经》篇目,让学生品味其中的意境,并从字词、语序、修辞等角度进行分析。
古代文化常识学案(答案版)
古代文化常识学案(答案版)高三语文导学案备课人:审核人: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复习目标】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课前学习案【考点解读】 1. 考点内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从15年到17年全国卷考查来看,主要考查范围主要集中在姓名称谓、古代官职、科举制度、风俗礼仪、文史典籍、饮食器用、音乐文娱、天文历法、古代地理、古代刑罚等比较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涉及范围较为广泛。
所以复习时要注意记忆那些常见的、基础的文化常识。
注意:①另古代服饰代称、目录辞书这两方面也要有所涉猎。
②从对官职、16年对“契丹”的考查来看,考查与历史学科有所融合。
2.考查形式①单项客观选择题,夹杂在古文阅读题中出现。
词条虽然均出自所供选文,但大多与选文的文意没有太多的关系,基本可以脱离选文作答,但有的根据上下文意推断,亦有利于古代文化常识的判断。
主要考查平时的积累和识记能力,同时也考查理解和推断的能力。
②主观表述题。
结合名句名篇默写考查。
3.趋势分析2021年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有可能单独设题或在文言文试题中设题考查。
课中学习案【链接高考】【2021年新课标】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
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
――郑板桥第 1 页共 1 页高三语文导学案备课人:审核人:母忧去职。
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
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常见古代文化常识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常见古代文化常识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8届某某自治区某某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萧劢字文约,喜愠不形于色。
位太子洗马,母忧去职,殆不胜丧。
每一思至,必徒步之墓。
或遇风雨,仆卧中路,坐地号恸,起而复前,家人不能禁。
景特所钟爱,曰:“吾百年后,其无此子乎。
〞使左右节哭。
服阕,除太子中舍人。
景薨于郢镇,或以路远,秘其凶问,以疾渐为辞。
劢乃奔波,届于江夏,不进水浆者七日。
庐于墓所,亲友隔绝。
会叔父昙下诏狱,劢乃率昆弟群从同诣某某,虽门生故吏,莫能识之。
除某某太守,以善政称。
迁某某内史,郡多猛兽,常为人患,及劢在任,兽暴为息。
又迁豫章内史,道不拾遗,男女异路。
徙某某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至新淦县岓山村,有一老姥以盘擎鳅鱼,自送舟侧奉上之,童儿数十人入水扳舟,或歌或泣。
某某边海,旧饶,外国舶至,多为刺史所侵,每年舶至不过三数。
及劢至,纤豪不犯,岁十余至。
俚人不宾,多为海暴,劢征讨所获生口宝物,军赏之外,悉送还台。
前后刺史皆营私蓄,方物之贡,少登天府。
自劢在州,岁中数献,军国所须,相继不绝。
武帝叹曰:“朝廷便是更有某某。
〞有诏以本号还朝,而西江俚帅陈文彻出寇高要,又诏劢重申蕃任。
未几,文彻降附。
劢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
敕仍以为高州,以西江督护孙固为刺史。
征为太子左卫率。
劢性率俭,而器度宽裕,左右尝将羹至胸前翻之,颜色不异,徐呼更衣。
聚书至三万卷,披玩不倦,尤好《东观汉记》,略皆诵忆。
X显执卷策劢,酬应如流,乃至卷次行数亦不差失。
少交结,唯与河东裴子野、X阳X缵善。
卒于道,赠侍中,谥曰光侯。
(选自《南史·萧劢传》,有删改) 〔1〕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徙某某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B.徙某某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C.徙某某/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D.徙某某/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 [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文化常识》素材-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素材
2016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古代文化常识本词条从古代称谓习惯、历法、礼仪到科举制度,概括性的阐释了中国悠久的古代文化常识。
一、目录1称谓(▪称呼习惯▪各年龄段称呼)2历法(▪纪年法▪纪月法▪纪日法▪纪时法)3节气4职官5地理6科举(▪学校与录取方式▪发展变革▪八股文与试帖诗)7宗法(▪七出▪七庙)8礼俗9古代音律二、具体介绍1称谓编辑称呼习惯由人物身份,人物关系所确定的称谓1、谦称—称自己2、敬称—称别人3、其他各年龄段称呼2历法编辑纪年法1、年号纪年法: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
以“元,二,三……〞为序数,至去世为止。
如:鲁僖公元年,鲁庄公十年。
从西汉武帝建元起,以年号纪年,用“元,二,三……〞为序,更换年号那么重新开始。
如:元嘉元年,汉末建安中,元和十年。
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重新纪年,称作“改元〞。
如:“是年夏王,改景炎〞。
2、干支纪年法: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叫十干,用以表序。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十二支,用以记时。
用十干和十二支循环花相搭配组成甲子,乙丑,丙寅……癸亥,然后用甲子重新相配正好为数六十,通常叫六十花甲子,循环使用,周而复始,从东汉起采用干支纪年法。
如“予犹记周公之被捕,在丁卯三月之望。
〞3、年号,干支结合纪年。
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乾隆丁亥冬〞。
纪月法1、按序数表示:即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
岁首的一月也叫正月。
古人又有“月建〞之法,即把十二支与十二月相配,表示月份,通常以冬至所在的夏历十一月配子,称建子之月,由此顺推,十二月为建丑之月,正月为建寅之月……十一月为建亥之月。
2、按四季纪月:每季中的三个月,按孟仲季的顺序排列,如孟春,仲夏等。
纪日法1、用干支纪日:如六月丁丑〔即六月初九〕夏四月辛巳〔即十三日〕。
由于六十甲子和夏历的两个月的天数〔五十九天〕并不等同,故每月的干支名称与日期并不完全对应。
2、按初一初二至三十的序数纪日。
每月的初一十五月底这三天又有特定的称呼,分别叫做“朔〞“望〞“晦〞。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知识清单 常见古代文化知识集萃-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素材
常见古代文化知识集萃一、官职名[爵]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丞相]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总理全国政务的人。
也称相国,简称“相〞。
[太师]指两种官职。
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
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逐渐成为虚衔。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
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是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
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大将军]先秦、两汉时将军的最高称号。
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
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后废除。
[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
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少那么三四人,多那么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
唐时由宦官担任,主要负责接受表奏及向中书门下传达帝命;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
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家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
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
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
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
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
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
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表示对某人轻视或蔑视时。
(三)、字
1、字的来历。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古代男子一般在20岁行冠礼,女子一般在15岁行笄礼。成人后,称字是对平辈或尊辈的礼貌和尊敬。
2、字与名间的关系。字是名的解释或补充,对名有表述和阐明的作用。如:
①文天祥,字宋瑞,“祥”与“瑞”意思相近
8敬称
9贱称
(二)、姓名
名,一般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或长者或有威望的人命名,姓与名结合起来就是对一个人身份的确定。但古人特别是读书人或有威望有影响力的人,一般不直呼其名,因为直呼某人的姓名是不礼貌的行为。但在下面几种情况下,则可直呼其名:
①给某人作传时,如: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屈原列传》
2、给自己起一个“字”,并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为自己的成年献礼。
附:
新教材高中语文总复习
文化常识答案
1,“文房”即书房,“文房四宝”是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统称。
2,中国古代选拔人才,汉代实行察举(荐举)和征辟制,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到明清考试分四级,县府的“院试”及格者称生员,俗称秀才,省级的“乡试”及格者称_举人,礼部主持的“会试”及格者称贡士,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录取分为三甲,其中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lǘ”,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练习巩固:2008然后就戊子年,2071年是什么年?(辛卯年)
2、帝王年号纪年法
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为自己拟定一个富有一定寓义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如:乾隆三十九年,开元元年等。所取定的年号大多孕含着吉祥之意,寄托了振兴国运,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如“康熙”就寄托了天下隆盛兴旺之意,再如“光绪”有光明永绪之愿。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
四、礼义制度
1、吉礼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
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
3、时令纪月法
一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每季的三个月按顺序依次加孟、仲、季,就可将一年的十二个月清楚的区别开。如: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农历十月)
(三)、古代纪日法
1、序数纪日法。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归有光《项脊轩志》
2、天干地支纪日法。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姚鼐《登泰山记》
3、月相纪日法。根据月亮的形状,对每月某些较特殊的日子进行称谓。如:朔(农历每月初一)、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胐(农历每月初三)、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教学难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远至日本,近至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魅力,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纪年纪时和姓名字号。
二、纪年纪时
(一)、古代纪年方法
1、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如甲午战争,辛丑条约等。
5,战国时期,以养“士”著称的有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后人称他们为“战国四公子”。
6,古文中,称山南水北为阳,称山北水南为阴。
7,我国古代授予官职为拜,调动官职为迁,免去旧职任新职为除,提升官职为擢zhuó,降职贬官为谪或左迁,罢官为黜,年老请求辞职为乞骸骨。
(二)、古代纪月的方法
1、序数纪月法
如:如平地二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采草药》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之前加上一个特定的“建”字,就成了一种纪月的方法。如:
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农历十一月)——杜甫《草堂纪事诗》
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农历十月)——庾信《哀江南赋》
3、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4、称谥号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5、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四、作业
1、通过搜集资料,了解谦称、敬称和贱称,并举出相应的例子。
2、在中国古代还有一种特殊的称谓“讳称”,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表现及原因。
3、,反观现代,你认为直呼父母名字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文明的堕落,写一段能表明你观点的文字。
五、总结
通过对古人称呼的探究,我们明白了,字号等称呼或寄托了亲朋好友殷切的期望,或彰显了崇高的灵魂,或抨击了丑恶的行径,或肯定了不斐的成就,同时也为我们阅读文言文扫除了一些障碍。
2016全国课标卷高考一轮复习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附新教材高中语文总复习文化常识答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2、五更报鼓纪时法,我国古代将一夜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或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如: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孔雀东南飞》
通过对“纪年纪日”的梳理与探究,有利于我们更准确,更深入的阅读文言文。
(四)、纪时法
今天我们要想知道几点了,只需看一下表即可,这是科技给了我们方便,古代特别是秦汉以前,无表,但人们也不是完全生活一混沌中,他们也有自己的“计时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的“计时器”都有哪些?
1、天色纪时法,即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对应现在两个小时,具体如下:
②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四)、号
1、自号,一般是作者本人所取,不受家庭行辈的限制,而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志趣或抒情的需要自己拟定的,号可谓是文人士大夫自命清高的超俗表现。如六一居士欧阳修,青莲居士李白,香山居士白居易等。
2、谥号。古代帝王、卿大夫、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的事迹行为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以褒善贬恶,这个称号就是“谥”或“谥号”。如陶渊明的谥号为靖节先生,林则徐的谥号为林文忠公,秦桧的谥号为缪丑等。
三、姓名字号
今天,我们要称呼一个人,直呼其名即可,可在古代对一个人的称谓却有许多讲究,一不留意,就有可能陷自己于不堪之境,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都有那些主要称谓。
(一)、称谓名称。
1、直呼姓名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选:量才授官。
荐:下级向上级推荐授官。
举:选拔。
点:指派,尤指皇帝指派。
简:任命。
补:任命补缺,多指照例补缺。
进:升任,尤指高级官员的升任。
起:由民间征聘。或罢官后再授官职。
赠:对官员的先世或已死的官员授予职称,封衔。
二、古代兼代官职的称谓
领:常指兼任。
摄:兼理,尤指暂兼。
守:兼理,指比本职高的兼职。
3,我国采用“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已知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那么2007年是农历丁亥年,2009年是农历己丑年。
4,“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凶礼:指凭吊各种天灾人祸的丧葬的礼节。如:古代的“五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