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体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PC)对小鼠移植性动脉硬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移植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 ( P ) 能够分化为内皮 细胞 的干细胞。 E C是 众多 国 内外研 究表 明, P E C能够 修复受损血管 的 内膜并 在缺血 部位形 成血管… P 。E C通 过分化 、 殖 , 增 并融合到原有血管 的内膜层 , 促 使新 的血管网的形成 出能通过 分泌多种细胞 因子影响其周 围 ,
EPCsc n i r v adicf ncin,nd e ne v s ulrz to rDCM . a mp o e c r a u t o i uc o a e a ia in f o The te t ntwih EPCsha e re e t r ame t s b ue f c.
h d lr t e e r n o y d vd d it P r u n o t r u . h c o a do r p i x mia o n o a d a c p l r e st te mo e as w r a d ml ii e n o E Csg o p a d c n r lgo p T e e h c r ig a h c e a n t n a d my c r i a i a y d n i o i l l y we ep rome . s l s T r emo t satrt n p a tt n te e w sh g e a i a y d n i n EP sg o p Co l s o r s l tt n o r ef r d Re u t h e n f a s ln ai ,h r a ih rc p l r e s yi C r u . nc u i n T a pa ai f h e r o l t n n o
血管内皮祖细胞与炎性因子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预处理的EPCs数量和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
万方数据
生理叠堂进星2Q鲤生箜塑鲞筮≥魍
是一种血管生成因子,目前发现的Ang家族共有4
改善EPCs的功能。Yamaguchi等旧1对无胸腺、后肢 缺血的裸鼠局部注射SDF.1,同时给以EPCs移植 术。结果表明,给以SDF.1后局部EPCs数量增加, 缺血组织毛细血管的密度也明显增加。此研究提 示,SDF—l可能通过增强EPCs的迁移来提高缺血组 织新生血管的形成能力,同时也削弱了EPCs的调 亡。刘锐等p1研究了细胞因子对淋巴管内皮祖细 胞(1ymphatic
endo出elial growth
来源于骨髓,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在一定因 素刺激下(如组织缺血释放的生长因子或细胞因 子)能够动员到外周循环,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并 参与血管修复或血管形成。一些能够改善内皮细胞 功能并提高NO活性的因素如他汀类药物、促红细 胞生成素等具有促进EPCs动员的作用。相反,有 些心血管危险因素能降低循环EPCs的数量或减弱 其功能,例如:血管紧张素Ⅱ、高血糖、高胆固醇、氧 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炎症因子C一反应蛋白(C—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降低外周血中EPCs的分化、存活和促血管生成功
能,其机制是通过降低EPCs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 酶(eNOS)mRNA的表达,所以EPCs诱导的血管发 生依赖于NO的合成与释放。Suh等又发现p J,用 一定浓度的人重组CRP与EPCs共同孵育,可明显 降低EPCs和内皮细胞层的黏附,抑制VEGF诱导的 EPCs的迁移,这与CRP降低eNOS的表达,从而降 低NO的合成与释放有关。另外有研究者认为,As 等心血管疾病的典型病理生理特征是高水平的活性 氧自由基(reactive
SDF—1对小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
文章编号 :10 —0 4 (0 6 50 2 —5 0 80 7 2 0 )0 —4 70
中图分类号 ;R8 30 1. 3 9 7
文献标识码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Efe t DF — f c s of S —1 on num b r and bil gialc ar c e itc on a r w r v d e ot la p o n t r c ls i e o o c h a t rs is of b e m r o de i e nd hei l r ge io e l n
c nc n r to f SDF — l o 4 o e t a i ns o a f r 8 hou s EPCs pr ie a i r. olfr ton, m i a i biiy n a he i s a a e f r e : gr ton a lt a d d son a s y w s p r o m d
mo o u la e l ( NC ) i l t d f o b n r o b e s t r de t c n rf g to o n n ce r c l s M s s a e r m o e ma r w y d n iy g a i n e tiu a i n c mb n d wih a h r n e o ie t d e e c c l i r t n we e p a e n fb o e t o td c lu e d s e .Afe a s d e e tc l r e twih d fe e t el f ta i r lt d o i r n c i c a e u t r ih s s l o n t r 7d y ,a h r n e l we e k p t i r n s f
内皮祖细胞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中的新进展
中国血液净化2012年5月第11卷第5期C hi n J B l oodPu r i f,M ay,2012,'C ol,l I.N o.5内皮祖细胞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中的新进展蔫丽娜综述方炜审校中图分类号:R692.5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 ss r1.1671—4091.2012.05.012以往研究认为内皮祖细胞(endot hel i al pr o—geni t o r cel1S,E PCs)仅存在于胚胎发育阶段,之后的研究发现E PC s也存在于成体。
目前的研究结果发现,E PC s主要来源于胚胎的中胚层和出生后的骨髓,是一群被发现的同时存在于胎肝、脐带血和成人外周血中、能够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多潜能细胞,这群细胞具有修复损伤内皮细胞以及增强组织缺血后血管发生(ya sc ul ogenesi s)和血管新生(angi ogenes i S)的作用。
1E PC s生物学特性E PCs的主要来源包括胚胎中胚层、骨髓、脐血以及外周血。
目前有关EPC s的特异性表面标志物尚缺乏统一的意见。
1997年。
A sahar a:¨首次利用C D34及V E G FR一2(v ascul ar endot hel i al gr o w t hf a ct or r e ce pt o r2/ki nas e i nser t dom a i nr ecept or,V E G FR2’/K D R+)表面标志物经免疫磁珠法从人外周血中成功分离、纯化出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并将其命名为血管内皮祖细胞。
C D34是相对分子质量为l10000的唾液酸粘蛋白,选择性表达于造血干细胞及某些激活的血管内皮细胞,其功能是作为内皮细胞及造血前体细胞相互作用的粘附分子。
V E G FR-2即Fl k—l(鼠)或K D R(ki nas e i nser t do m ai n r ecept or)(人),血管系统最早出现的细胞标志,是胚胎期血管发生的关键受体。
小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的培养和表面标志物鉴定_杨栋
小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的培养和表面标志物鉴定杨栋,辛世杰,李凤贺,王磊,汪颖厚,李悦,李晰,马文锋,张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甲状腺外科,沈阳110001)摘要目的建立一种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EPC )的方法,并对EPC 多种表面标志物进行鉴定。
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小鼠骨髓源性单个核细胞,应用专门培养基EGM -2培养。
观察不同时期细胞增殖情况;在培养7d 后行DIL -AC -LDL 和FITC -UEA -1双荧光染色鉴定及流式细胞检测;应用RT -PCR 分析0,4,7d 时CD31、CD34、CD45、CD117、CD133、FLK -1、VE -Cad 等表面标志物的表达情况。
结果诱导培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72h 后基本完成贴壁,8~9d 时贴壁70%~80%可进行传代,2~3周后呈典型的鹅卵石样外观。
细胞培养7d 后DIL -AC -LDL 和FITC -UEA -1双染色阳性细胞比例为(90.16±6.77)%,流式细胞检测PE -Flk -1、APC -CD133、FITC -CD34均阳性概率为(1.73±0.27)%。
RT -PCR 结果显示随时间推移CD34、CD117、CD133的表达量逐渐下降,而CD31、FLK -1、VE -Cad 等内皮系标志物的表达逐渐增加。
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定向诱导培养可获得较多数量的EPC ,以流式细胞检测技术为主,结合细胞形态学和功能学对EPC 进行鉴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小鼠;骨髓;细胞培养中图分类号R25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258-4646(2011)12-1063-04doiCNKI:21-1227/R.20111226.1614.023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21.1227.R.20111226.1614.023.htmlCulture and Surface Markers Identification of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from Mice Bone Morrow 对于众多缺血性疾病而言,细胞学治疗作为传统手术或介入治疗的重要补充手段,正逐渐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优势。
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动员及相关因子含量变化
实验研究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动员及相关因子含量变化赵斌,赵志虎,骆巍,马剑雄,马信龙△摘要:目的 探讨大鼠周围神经损伤(PNI)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及EPCs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4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NI 1 d组、PNI 3 d组、PNI 5 d组、PNI 7 d组及PNI 14 d组,每组7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均采用钳夹法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
对每组在预定时间点采用活体心脏穿刺法采血;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单个核细胞,CD34和CD133双阳性细胞标记EPCs,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EPCs数量。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外周血bFGF、VEGF及MMP-9含量,分析EPCs数量与bFGF、VEGF、MMP-9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NI 3 d组、PNI 5 d组、PNI 7 d组外周血EPCs数量升高,PNI 3 d组、PNI 5 d组、PNI 7 d组及PNI 14 d组外周血bFGF含量升高,其余各组外周血VEGF含量升高,PNI 5 d组、PNI 7 d组及PNI 14 d组外周血MMP-9含量升高(P<0.05)。
PNI 5 d组和PNI 7 d组外周血EPCs数量与血清bFGF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784和0.788,P<0.05),与血清VEGF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889和0.852,P<0.05);PNI 5 d组、PNI 7 d组和PNI 14 d组外周血EPCs数量与血清MMP-9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788、0.852和0.873,P<0.05)。
结论 EPCs与bFGF、VEGF和MMP-9共同参与了PNI后血供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坐骨神经;内皮祖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中图分类号:R651.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1958/20231111Changes in peripheral blood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 mobilization and related factors afterperipheral nerve injury in ratsZHAO Bin, ZHAO Zhihu, LUO Wei, MA Jianxiong, MA Xinlong△Digital Orthopedic Technology Clinical Application Center, Tianjin Hospital, Tianjin 300211,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changes and correlation of peripheral bold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 and serum bFGF, VEGF and MMP-9 in rats with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PNI). Methods Forty-two SD ra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PNI 1 d group, the PNI 3 d group, the PNI 5 d group, the PNI 7 d group and the PNI 14 d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7 rats in each group. The sciatic nerve injury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all groups except the control group. In each group,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by living heart puncture at a predetermined time point. Mononuclear cells were extracted by Ficoll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CD34 and CD133 double positive cells were labeled with EPCs, and the number of EPCs in each group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contents of bFGF, VEGF and MMP-9 in peripheral blood of each group were detec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EPCs and bFGF, VEGF and MMP-9 was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EPCs in peripheral blood were increased in the PNI 3 d group, the PNI 5 d group and PNI 7 d group. bFGF contents in peripheral blood were increased in the PNI 3 d group, the PNI 5 d group, the PNI 7 d group and the PNI 14 d group, and VEGF contents in peripheral blood were increased in the other groups. The content of MMP-9 in peripheral blood was increased in the PNI 5 d group, the PNI 7 d group and the PNI 14 d group (P<0.05). The number of EPCs in peripheral blood in the PNI 5 d group and the PNI 7 d group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rum bFGF level (r=0.784 and 0.788, P<0.05) and serum VEGF level (r=0.889 and 0.852, P<0.05). The number of EPC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the PNI 5 d group, the PNI 7 d group and the PNI 14 d group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rum MMP-9 level (r=0.788, 0.852 and 0.873, P<0.05), and it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rum VEGF level (r=0.889 and 0.852, P<0.05). The number of EPCs in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501061);天津市卫生健康行业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工程-青年医学新锐(TJSQNYXXR-D2-136);天津市卫生健康科研项目(TJWJ2023QN049) 作者单位:天津市天津医院数字骨科技术临床应用中心(邮编300211) 作者简介:赵斌(1988),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骨科及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方面研究。
内皮祖细胞的信号通路调控
内皮祖细胞的信号通路调控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
骨髓中的EPC能够被动员到外周循环,归巢到缺血区域或者血管损伤部位,并通过自身增殖、迁移和粘附于受损血管网分化为功能性内皮细胞,从而促进受损血管的再内皮化。
在此过程中,许多生理或病理因素对EPC的生物学特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有利或不利作用。
而调节EPC增殖或分化的机制以及引起EPC动员和归巢的信号通路是近期国内外研究热点。
因此本文就调节EPC的几条信号通路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标签:内皮祖细胞;信号通路;调控血管内皮受到损伤后,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能够被动员到外周循环,归巢到缺血区域或者血管损伤部位,并通过自身增殖、迁移并粘附于受损血管网分化为功能性内皮细胞,从而促进受损血管的再内皮化。
在此过程中,很多因素如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生理因素、病理因素及药物对EPCs 的增殖、凋亡、分化、迁移、粘附及成血管功能等生物学特性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作用。
本文就内皮祖细胞的信号通路调控做一综述。
1 PI3K-Akt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由一个催化亚基p110和一个调节亚基p85构成。
PI3K通过两种方式被激活:一种是与具有磷酸化酪氨酸残基的G蛋白偶联受体和(或)蛋白酪氨酸激酶受体相互作用,引起二聚体构象改变而被激活;另一种是通过Ras和PI3K的催化亚单位p110直接结合导致PI3K的活化。
PI3K活化后在质膜上产生第二信使PIP3,PIP3与细胞内信号蛋白Akt,也即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和磷脂酰肌醇依赖的蛋白激酶PDK1/PDK2结合,促使PDK1磷酸化Akt蛋白致Akt的活化。
目前研究发现,活化的Akt通过作用于其下游的信号分子,不仅调节着EPC的凋亡、增殖和分化;还在介导EPC的动员、迁移和黏附等生物学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小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的体外培养及标志物鉴定
D A N G S h e n g — c h u n , C H E N J i - f a n g , F E N G S h u , L I UB i n ,
e n d o t h e l i a l g r o w t h f a c t o r ( V E G F ) , i f b r o b l a s t g r o w t h f a c t o r ( F G F )a n d d e t e c t e d t h e c e l l s u r f a c e m a r k e r s o f
[ 摘 要] 目的 : 探讨小鼠骨髓来源 的血管 内皮祖细胞 ( e n d o t h e l i a l p r o g e n i t o r c e l l s , E P C s ) 的体外培养 、 诱导分化及表面 标志物的鉴别。方法 : 收集 I C R小 鼠骨髓 E P C s , F i e o l 1 分离单核细胞 , 使用含有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 ( V E G F ) 、 成纤 维细 胞生长因子( F G F ) 的培养基培养。分别在细胞培养 5 , 1 0 , 1 5及 2 0 d 后检测细胞表面 的内皮细胞标志物。结果 : 培养 5 d后细胞开始出现上皮细胞 的形态 , 有伪足出现 ; 培养 1 0 d , 细胞开始增殖 , 成圆形 , 出现梭形细胞 ; 培养 1 5 d , 细胞出 现较为典型的 内皮细胞形态 , 铺路石状 ; 培养 2 0 d , 细胞 出现 长梭形拉 网状 , 即类似成熟 内皮细胞 形态 。免疫荧 光染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d e v e l o p e m e t h o d s o f i n v i t r o c u l t u r 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a n d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内皮祖细胞对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及再内皮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内皮祖细胞对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及再内皮化影响的研究进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但支架内再狭窄严重影响了其长期疗效。
研究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主要与内皮损伤、再内皮化延迟有关。
快速完全的再内皮化是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方法。
而内皮祖细胞在受损内皮再修复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通过促进内皮祖细胞动员、移植内皮祖细胞或者捕获循环中的内皮祖细胞等方式,促进其增殖、迁移、分化及归巢,可以加速受损血管的再内皮化,这为有效防止支架内再狭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
[Abstract]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s the major means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but in-stent restenosis seriously affect its long-term efficacy.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the occurrence of in-stent restenosis is mainly associated with endothelial injury and the delay of re-endothelialization. Fast and complete re-endothelial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event stent re-stenosis. While,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endothelial repair.A study has provided a good research direction to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in-stent restenosis. It is confirmed that promo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mobilization,transplantation of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or capture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and promoting its proliferation,migration,differentiation and homing,can accelerate re-endothelialization of damaged blood vessels.[Key words]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In-stent restenosis;Re-endothelialization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显著地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临床预后。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
AL PROGENITOR CELL AND AUTO BONE MARROW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
较高的数量和迟发的高增殖潜能
实验证明,外周循环中成熟的EC数量极少,约 2.6±1.6(2-3)个/ml ,而EPC则约500-1000个/ml, 两者比较相差悬殊 成熟微血管内皮细胞在体外能很快进入增殖期,但 4-6周(8-10代)后增殖活力即逐渐下降。与此相 反,外周血、胎肝、骨髓来源的CD34+细胞在15-20 天后形成迅速生长的鹅卵石样内皮细胞层,并能稳 定传代30次以上,其增殖潜能是脐静脉内皮细胞的 10倍。Lin等发现骨髓来源的EPC与EC体外扩增能力 之比为50:1。
结
果
培养48小时,可见长梭形、三 角形、纺锤形或不规则形贴壁 细胞呈集落样生长 第9~11日,原代细胞汇合成 层,近似单层铺路石状排列
EPCs原代汇合时(×200) 第48小时(×200)
XUANWU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AL PROGENITOR CELL AND AUTO BONE MARROW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1)胚胎发育上的时空联系:在鼠胚7.5日龄、人胚13日龄胚外造血启动, 卵黄囊的胚外中胚层聚集成血岛(blood island)。位于血岛外层的细胞 分化成原始的血管内皮细胞,血岛中央的细胞则变成原始的造血细胞。 多个血岛腔隙相互联结成网状结构,形成原始血管床,此过程称之为血 管发生(vasculogenesis) 。 (2)造血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共同具有众多细胞表面标记:SCL/TAL-1、 CD34、VEGFR-2、GATA-2、PECAM-1、Tie-1、Tie-2和CD133等 。 (3)某些胚胎源细胞的双系分化能力:有人用VE-cadherin从胚胎中分离 到不表达CD45和Ter119的“内皮细胞”,发现该细胞可产生包括T和B 淋巴细胞在内的造血细胞,证明了胚胎期内皮细胞系与造血细胞系的同 源性。同时有实验表明,小鼠、鹌鹑、鸡的胚胎干细胞、Flk-1+细胞、 Tie-2+细胞及VE-cadherin+细胞在不同生长因子刺激下可同时产生造血 和内皮系细胞
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一)
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一)【关键词】血管内皮祖细胞;血管新生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是一类能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不仅参与人胚胎血管生成,同时也参与出生后血管新生和内皮损伤后的修复过程。
大量的研究显示,动员和移植的EPCs可提高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能力,促进损伤血管的修复和再内皮化,这为治疗以坏死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
因此EPCs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新生的关系及其在治疗性血管新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内皮祖细胞的来源内皮祖细胞(EPCs)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类细胞。
1997年Asahara等〔1〕首次从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得至CD34+细胞,因其在体外可向内皮表型细胞分化,表达内皮细胞标志物并且参与血管形成,故将此命名为EPCs。
EPCs也叫成血管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能循环、增殖并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缺乏成熟内皮细胞的特征性表型,不能形成管腔样结构。
EPCs起源于胚外中胚层卵黄囊血岛,由位于血岛外层的造血/成血管细胞(又称原血干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的共同起源)分化发育而来。
目前,许多研究证明,EPCs在成人外周血,人脐带静脉血和骨髓中均有分布,且人外周血、脐带血的EPCs均来自于骨髓。
EPCS的来源还有多潜能成体祖细胞(multipotentadultprogenitorcells,MAPCs)、骨骼肌〔2〕。
Lin等〔3〕发现骨髓来源的EPCs增殖能力明显高于成熟循环内皮细胞,两者体外扩增能力之比为50:1。
在骨髓内EPCs与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可影响EPCs的发育、增殖、动员和迁移。
Murahara 等〔4〕用免疫磁珠分离法从脐血中成功地分离出EPCs,这些细胞经培养可以摄取as-LDL,释放NO,表达VE-cadherin、CD31和vWF。
内皮祖细胞(EPCs)研究进展
内皮祖细胞(EPCs)研究进展
于海莹;崔磊;曹谊林
【期刊名称】《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年(卷),期】2003(23)8
【摘要】组织工程血管以及组织工程化组织的血管化因目前内皮种子细胞扩增能力和生物活力的不足而受到限制。
EPCs(内皮祖细胞 )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
在胚胎期 ,内皮细胞系与造血细胞系来源于血岛内共同的祖先细胞 ;出生后 ,EPCs存在于骨髓 ,并可被转移至外周血 ,参与缺血组织的血管重建和血管的内膜化。
因此EPCs有望成为今后组织工程内皮种子细胞的重要来源。
【总页数】4页(P7-10)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EPCs;组织工程血管;组织工程化;血管化;内膜化
【作者】于海莹;崔磊;曹谊林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组织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组织工程研究与开发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81;R318.11
【相关文献】
1.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成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J], 崔磊;于海莹;尹烁;刘伟;曹谊林
2.冠通方对体外培养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J], 张接发
3.内皮祖细胞(EPCs)在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CAV)中的研究进展 [J], 胡馗
4.受体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PC)对小鼠移植性动脉硬化的影响 [J], 杨兆华;洪涛;朱仕杰;夏利民;王春生
5.分析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在冠心病治疗中对循环血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J], 黄兰雅;李忠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皮祖细胞来源的胞外囊泡研究进展
内皮祖细胞来源的胞外囊泡研究进展张小媚【摘要】内皮祖细胞(EPCs)是循环中特征性祖细胞,在血管新生和组织修复中有重要作用,已成为各类以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器官功能为治疗策略的疾病的\"种子\"细胞.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胞外囊泡(EVs)是细胞的重要旁分泌成分,其携带母细胞来源的蛋白质、mRNA、miRNA等生物活性物质,介导细胞通讯,是干/祖细胞功能的重要执行者.内皮祖细胞来源的胞外囊泡(EPCs-EVs)在心血管、糖尿病、肾损伤修复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关注,文章主要就EVs的生物学特点、EPC-EVs在上述疾病中的研究现况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年(卷),期】2018(031)011【总页数】6页(P1211-1216)【关键词】内皮祖细胞;胞外囊泡;生物学特点;应用及机制【作者】张小媚【作者单位】201102 上海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呼吸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0 引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 主要存在于骨髓、脐带血和外周血中,是一种内皮前体细胞,可在外周转分化为内皮细胞直接参与血管的修复,或通过旁分泌作用,间接影响血管生成,加速组织损伤修复,EPCs现正成为缺血性疾病治疗性血运重建和血管修复的新治疗策略[1-3]。
利用EPCs表面分子标记识别、分离纯化和鉴定EPCs的技术已渐趋成熟,当前比较公认的用于分离EPCs的表面标记为CD34+ CD133+ VEGFR2+,但是EPC的表型仍然存在很大争议,也被认为是各实验室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4]。
有研究者倾向于根据EPC的表面标记、扩增能力以及集落出现的时间,将EPCs分为两类,源于CD14+单核细胞的早期EPC和源于CD34+细胞的晚期EPC,也称作内皮集落形成细胞(endothelial colony-forming cells, ECFCs),均能促进血管的形成,参与血管损伤的修复[5]。
SDF-1α
SDF-1α/CXCR4轴在脊髓损伤干细胞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刘成贺1,2,3,刘强1,2,3,王攀1,2,3,陈腾1,2,31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济南250012;2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3 山东大学脑与类脑科学研究院摘要:脊髓损伤(SCI)导致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丧失,至今仍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
干细胞具有神经再生和神经保护特性,干细胞移植有望成为治疗SCI的有效方法。
但是,干细胞治疗SCI需要趋化因子介导其定向迁移至损伤组织部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则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SDF-1α/CXCR4轴在SCI干细胞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既对多种干细胞的迁移、增殖和分化起调控作用,又能促进轴突生长和重新髓鞘形成,进而改善SCI。
关键词:脊髓损伤;干细胞;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CXC趋化因子受体4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19.027中图分类号:R7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19-0107-04脊髓损伤(SCI)是患者致残的主要因素,通常由创伤引起。
SCI会导致患者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SCI治疗的难点源于其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首先,成熟神经元是不能分裂的终末分化细胞,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在脊髓中的数量和分布非常有限。
第二,脊髓的原发性损伤通常会引发一系列继发性损伤,包括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离子稳态的丧失、细胞钙超载、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多种免疫和炎症反应,从而进一步加剧组织缺血和炎症,并导致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凋亡。
因此,二次伤害往往超过一次伤害。
最后,在SCI的后期形成神经胶质瘢痕和囊腔,并作为轴突再生的物理屏障[1]。
因此,SCI经常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其有效治疗方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干细胞因其具有多能性和自我更新能力,并且富含营养因子,作为各种疾病的有效治疗来源一直备受关注。
内皮祖细胞与肿瘤及放疗的关系
内皮祖细胞与肿瘤及放疗的关系作为血管内皮细胞前体的内皮祖细胞在肿瘤的生长、侵袭、肿瘤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数量的变化对于评价肿瘤的恶性程度以及该肿瘤对于放疗的敏感性及放疗后的复发情况能够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
在此本文对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与放疗期间的变化做一综述。
标签:内皮祖细胞;肿瘤;放疗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起源于骨髓,与造血干细胞具有共同的前体,并且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分化为成熟的内皮细胞。
EPC不仅参与了胚胎期血管的生成,同时在维持血管的正常结构、功能以及损伤后的修复中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与肿瘤的生长、转移也存在着密切相关,放射治疗(放疗)会对其数量及功能产生一定的作用,进而对其生物学特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此,本文对EPC及其在肿瘤与放疗期间的变化做一综述。
1 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1.1 内皮祖细胞的来源在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EPC的含量极少,为了便于功能检测,通常需要在特定的体外培养条件下对其进行扩增。
Asahara等[1]最初于1997年建立的外周血EPC的分离培养体系,开创了人们对于EPC的研究先河。
通常认为,EPC与造血干细胞来源于同一骨髓前体细胞,并且二者具有很多相同的表面标志,如Flk-1、C-Kit、CD34等。
通过对心血管疾病的模型动物移植进行骨髓移植,在受损局部可以检测到由植入的骨髓EPC及其前体分化而来的内皮细胞,由此表明EPC来源于骨髓[2]。
然而,尽管骨髓是循环EPC的主要储存场所,却并非唯一的来源。
Wassmann等[3]从小鼠的脾脏分离出一种单个核细胞,这类细胞不仅具有血管内皮细胞特征,在体外培养状态下能够形成小管样结构,同时这些细胞移植到颈动脉损伤的小鼠体内可以归巢到受损区域,明显改善血管的舒张功能。
目前人们已经能够从骨髓、肝脏、血管外膜,甚至脂肪组织中实现EPC的分离和扩增[1,4-6]。
VEGFR1-positiveh...
VEGRR1 阳性的骨髓造血祖细胞形成转移前壁龛(微生态)摘要:肿瘤细胞向某一确定的目标位置转移的细胞及分子机制很不清楚。
本课题证明,在肿瘤细胞转移之前,骨髓来源的、表达VEGFR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亦被称为Flt1)的造血祖细胞已经来到肿瘤特定的转移前位置,并形成细胞集群。
通过抗体或者将VEGFR1+细胞从野生小鼠骨髓中去除而抑制VEFR1功能,可以防止转移前细胞集群的形成及肿瘤的转移;反之,在Id3(分化抑制剂3)敲除的小鼠体内重建具有Id3功能的VEGFR+细胞,可以建立细胞集群并形成肿瘤转移。
我们也发现,VEDFR+细胞表达VLA-4(一种整合蛋白a4b1),而转移处的纤维母细胞中则有VLA-4的配基----一种上调肿瘤特异生长因子的纤连蛋白;它们共同提供了允许肿瘤细胞到来的环境。
该环境根据具有独特转移传播模式的不同肿瘤类型而重新调整纤连蛋白的表达以及细胞集群的形成,从而改变转移的表现。
这些发现证明,VEGFR1+造血祖细胞对转移调节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提示,纤连蛋白及VEGFR1+、VLA-4+集群的类型决定肿瘤扩散的器官特异性。
骨髓来源细胞(BMDCs)对恶性变、肿瘤血管生成以及瘤性细胞迁移均有促进作用。
之前我们在骨髓特定的某种壁龛中鉴定出表达VEGFR1的造血祖细胞(HPCs)。
在血管生成过程中,这些细胞增殖并与表达VEGFR2(也称Flk1)的骨髓来源上皮细胞祖细胞一起移动至血流中,对原位肿瘤的血管生成及生长有促进作用。
这些骨髓单核的VEGFR1+的细胞定位于血管周围的位置,从而增强稳定肿瘤血管。
这些细胞及其他肿瘤相关细胞增强了原发肿瘤的血管生成及生长,但它们对于转移的促进作用很不清楚。
该研究即着眼于明确VEGFR1+de HPCs 在转移形成过程的即时功能。
BMDCs在肿瘤细胞之前克隆形成转移前位点原位肿瘤皮下接种至小鼠体内以后,观察分析β-乳糖阳性(β-gal+)和绿色荧光蛋白阳性(GFP+)的BMDCs的变化。
骨质疏松症与内皮祖细胞相关性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与内皮祖细胞相关性研究进展刘志军;孔俊超;曾荣【摘要】内皮祖细胞是具有多方向分化的潜能的细胞亚群,可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和成骨细胞,参与血管形成及骨的再生,其在疾病研究的运用也相当广泛.成骨系细胞凋亡是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发生的生物学基础,而骨-血管耦联概念的提出,提示骨组织的血管发生与骨发生存在密切的交叉对话.基于血管与成骨系细胞方面对骨质疏松的重要性,以及内皮细胞的分化能力和对组织的修复能力,该文对骨质疏松症与内皮祖细胞相关性作一综述.%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are the subpopulation of cells that has potential of multi-directional dif-ferentiation, which can differentiate into osteoblasts and endothelial cells, and participate in angiogenesis and bone regen-eration. Its applications in disease researches are also quite extensive. Bone cells apoptosis is the biological basis of glu-cocorticoid induced osteoporosis, and the concept of bone-vascular coupling suggests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osteo-gensis and angiogenesis. Based on the importance of vascular and osteoblast cells for osteoporosis, and the ability of en-dothelial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repair of tissu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steoporosis and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7(028)007【总页数】3页(P1124-1126)【关键词】骨质疏松症;内皮祖细胞;血管形成;成骨细胞【作者】刘志军;孔俊超;曾荣【作者单位】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广东湛江 524000;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广东湛江 524000;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广东湛江 52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众所周知,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细结构破坏并多数伴有骨痛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1]。
miR-34a调控内皮祖细胞介导的血管新生
miR-34a调控内皮祖细胞介导的血管新生黎健【期刊名称】《中国动脉硬化杂志》【年(卷),期】2011(19)3【摘要】背景和目的血管新生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个体的血管新生功能呈现进程性减弱,修复缺血和受损组织的能力显著降低。
内皮祖细胞(EPC)已被证实在成体的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来源于老年个体的EPC其增殖、存活及迁移功能明显减弱。
最近的研究表明miRNA参与了血管新生的调控。
miR-34a是肿瘤抑制因子,通过作用于靶蛋白沉默信息调控子1(SIRT1)导致细胞周期阻滞或者细胞凋亡。
但是,目前尚不清楚miR-34a是否在EPC介导的血管新生中起作用。
此外,最近已报道miR-34a在老年小鼠的心脏和脾脏中水平升高,提示衰老可上调miR-34a水平。
EPC还受到eNOS的调控,在衰老的情况下eNOS的功能也被削弱。
研究已证明,eNOS的必需辅因子BH4水平的下降可引起eNOS解偶联,导致EPC的数量及迁移能力降低。
GTP水解酶I(GTPCH I)是生理情况下合成BH4的限速酶。
GTPCH I活性的降低可减少BH4的产生,引起eNOS解偶联,从而导致活性氧(ROS)水平升高。
但是EPC中的GTPCHI是否可以通过影响ROS的产生进而调控miR-34a的表达尚不清楚。
本研究旨在探讨正常与衰老情况下miR-34a调控EPC介导的血管新生及miR-34a的上游调控因素。
方法我们分别从成年雄性Spraque-Dawley大鼠(201~225 g)、年轻(8周龄)的C57BL/6小鼠(野生型)、GTPCH I转基因小鼠(Tg-GCH,内皮特异性过表达GTPCH I)、Hph-1小鼠(GTPCH I表达水平组成型降低)、老年(18~20月龄)的C57BL/6小鼠及eNOS/GCH双转基因小鼠(全部为雄性)的骨髓中分离EPC。
用流式细胞术联合干细胞和内皮细胞表面标志对培养7天后的细胞进行表型鉴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搪 ( 医学 版 )
3 60
Un v M e S i i J d c
受 体 骨 髓 源 性 内皮 祖 细 胞 ( P 对 小 鼠 E C) 移 植 性 动 脉 硬 化 的 影 响
杨 I 洪 朱 夏 王春生 华 涛 仕杰 利民
( 旦 大 学 附 属 中 山 医 院心 外 科 上 海 2 0 3 ) 复 00 2
【 要】 目的 摘
探 讨 输 入 受 体 骨 髓 源 性 内皮 祖 细 胞 (n oh ll rgntrcl E C) 移 植 性 动 脉 硬 化 的 影 e d tea po e i el P 对 i o ,
响 。方 法
密度 梯度 离 心 法 联 合贴 壁诱 导法 分离 培养 小 鼠 骨髓 源 性 E C, 对 其 进 行 鉴定 。利用 小 鼠 同 种 异 体 P 并
( p rme t f C r ito a i u g r Zh n s a s t l Fu a iest De a t n a doh r ccS r ey, o g h n Hopi , d nUn vriy,S a g a 0 ( 2, ia o a h n h i2 0) Chn ) 3
t oBAL / c. e , 0 / 0 L E Cs( = 1 ) o 0 L v hce ( . n r lsl e B cmie Th n 1x1 5 0 P 8 r5 0 e il 0 9 o ma ai )wa n s
系 统 测 量 移 植 动 脉 新 生 内膜 增 生 情 况 。结果 骨 髓 源 性 单 个 核 细 胞 ( n n c a elMN ) 外 可诱 导 培 养 出 mo o ul rcl e , C体
E C, 细胞 表面既表 达干细胞标记 , P 其 又表达 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 , 并具有 内皮细胞 的生 物学功能 。小 鼠腹 主动
[ src] Obet e To iv siae te efc fb n a rw— eie n oh l l rg nt rcl Ab tat jci v n et t h feto o en ro d r d e d t ei o e i el g v ap o s
we e io a e r m o e m a r w- e ie o s o o u la el ( NCs b sn c l de st r s lt d f o b n ro d rv d m u e m n n ce r c ls M ) y u i g a Fio i n iy g a in e t 讧u ai n,a d t e e e c lu e n e d t ei1b s lm e im .To e t b ih a m o e f r de tc n r g to n h n w r u t r d i n o h l a a du a s a ls d lo
( EPCs o h n i lp oie a i n i u e m o e fta s lnta tro ce o i. ) n t e i tma r l r to n a mo s d lo r n p a re i s 1r ss f M e h d EPCs to s
n o ntm a h c e ng n m o s o tc a l g a t e i i lt i k ni s i u e a r i lo r f s
YANG h oh a Z a — u ,HONG o,ZHU h—i ,XI L— n,W ANG u — h n A Ta S i 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 i mi Ch n s e g
Adm i i t a i n o n v t o e pa e o a r w— e i e n o h la n s r to fi i r x nd d b ne m r o d r v d e d t e i l
p o e i rcl E Cs o tiuet h e eo me t f r g nt el o s( P )c n rb t oted v lp n o
腹 主 动 脉 移 植 ( C 7 L 6小 鼠为 供 体 , AL / 小 鼠为 受 体 ) 立 移 植 性 动 脉 硬 化 模 型 , 后 通 过 尾 静 脉 将 体 以 5B / B Bc 建 术
外培养的 E C输入模型体 内, 周后观察移植动脉 内膜损伤修 复情况及病理 改变 ; 后 4周用计算 机图像分 析 P 2 术
E C加 重 移 植 动脉 内膜 损 伤 , 移 植 性 动 脉 硬 化起 促进 作用 。 P 对
【 键 词 】 内皮 祖 细 胞 ( P ) 移 植 性 动 脉 硬 化 ; 内 膜 损 伤 ; 小 鼠 关 EC;
【 中图 分 类 号 1 【 献 标 志 码】 A 文 d i O 3 6 /.sn 1 7 -4 7 2 1 . 4 0 6 o :i . 9 9 j i . 6 28 6 . 0 2 0 . 0 s
ta s ln reislr ssasg n f b o n l o t sta s ln e rh tpc l rm 5 B / r n pa ta tr ceo i, e me t d mia a rawa r n pa tdot oo ial fo C 7 L 6 o oa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