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 第9.4周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含解析)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巅峰冲刺专题0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突破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巅峰冲刺专题0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突破含解析

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真题回顾.(年北京卷文综历史).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案】.(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项错误。

.(全国Ⅱ·)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理想化的政治诉求.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

(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看法:《古今人表》体现了历史人物观东汉史学家班固《古今人表》以“表”为载体,“古今”为时空界定,“人”是主体。

按照人物的德、智、功全方面综合评价的标准把众多的人物分为三等九品,优劣评价寄寓其中。

2019高考历史三轮练习:考前第18天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9高考历史三轮练习:考前第18天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9高考历史三轮练习:考前第18天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
想的演变
【必记图示】
【必背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1、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提出“仁”和“礼”;孟子将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论”;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儒学的体系更加完整。

2、完善与独尊——西汉时期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吸收与改造——魏晋至隋唐
儒、佛、道纷争与融合,儒家思想表达出极大的包容性,进一步被官方所接受。

4、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
程朱理学(天理、心性、修养)出现,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体系。

明初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

王阳明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5、批判和继承——明清之际
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专制的主张,从而使儒学获得新生。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单元检测:(十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单元检测:(十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解析

单元检测(十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孟子认为:“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

这表明他主张()A.知识分子应重视农事B.知识分子应参与政治C.统治者应维护分封制度D.统治者应该有民本意识解析:选B材料中“士之仕也”表明知识分子应重视仕而非耕,故A项错误;知识分子应参与政治与材料中“士之仕也”“士之失位”相符,故B项正确;材料中孟子关注重点是“士”,没有涉及分封制与民本意识,故C、D两项错误。

2.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

”该思想属于()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解析:选B该思想反对“大国之攻小国”,主张非攻;反对“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主张兼爱,故B项正确。

3.“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以上言论应该出自()A.《论语》B.《道德经》C.《孟子》D.《韩非子》解析:选D由材料“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得知,作者主张严刑峻法,反对实行“仁政”。

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与材料观点相符,故D项正确。

4.钱穆在论及先秦诸子思想时说:“要视人之父若其父……不该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费和奢侈。

……把当时社会上最劳苦的生活,即刑徒役夫的生活,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

”这一论述提及的思想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解析:选C墨家主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墨家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

5.先秦时期,某学派提出“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

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25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早于孔子100多年的鲁国大夫臧文仲,因为在国内“废六关”(毁掉阻碍商品流通的关卡)、“妾织蒲”(织蒲席出售,与民争利)被斥为“不仁”的人。

孔子的学生子贡从事货殖(商业)也受到不安本分的指责。

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时期()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商人社会地位不高C.新兴商人日益活跃D.儒家反对商业活动2.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古礼,《论语》记收孔子和学生宰予言论。

宰予问:“三年之丧。

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子曰:“于女(汝)安乎”?曰:“安。

”子曰:“予之不仁也。

”这体现出孔子强调()A.孝悌之义B.仁者爱人C.为政以德D.等级秩序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A.理解和体贴他人B.人们应贵贱有序C.君主要严于律己D.人际关系要和谐4.韩非认为,君主用官爵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

这种观点可以反映当时()A.奴隶主贵族利益得到维护B.察举制的雏形开始出现C.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潮D.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下列观点与此相似的是()A.“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A.①③②④B.③②①④C.④②③①D.④③①②7.“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六尺巷的故事被编译成歌曲搬上了2016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备受好评。

“让他三尺又何妨”主要体现了()A.孔子的“仁爱”思想B.老子的“无为”思想C.墨子的“尚贤”思想D.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8.《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初窦太后好读老子书,辕固说:“此是家人言耳。

福建专用2019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练习含解析

福建专用2019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练习含解析

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8·四川学考)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提出的治理社会的方案是( )A.法治B.专制统治C.德治D.无为而治2.某位先秦学者提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

人应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这四种品德,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

这位学者是( )A.韩非子B.孟子C.墨子D.庄子3.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所勾勒的世界蓝图是万物和谐、各遂性命、充满生机的协调世界,这恰好是今天全球正在努力实现的生态文明社会的伟大理想。

这个派别是(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

”这体现了( )A.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B.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C.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D.韩非子的法治思想5.中国有“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树大招风”“人怕出名猪怕壮”等处世格言。

这些格言体现的思想是( )A.儒家的民本B.道家的无为C.法家的法治D.墨家的尚贤6.“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该观点属于学说(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7.他坚决批判复古思想,讥笑复古派为守株待兔的人,他的思想非常适合当时的新兴阶级当权者的需要,后被秦王嬴政所采纳。

“他”是( )A.墨子B.韩非子C.孟子D.庄子8.《商君书》记录了商鞅与其他法家的思想。

下列言论与该书思想一致的是( )A.法古无过,循礼无邪B.俭节则昌,淫佚则亡C.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9.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班级__________ 某某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满分100分,测试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24题,每小题2分,满分48分)1.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

那么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下列主X与之相符合的是()A.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节俭”B.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C.法家的“抱法处势,道法者治”D.道家的“乘物游心,亲近自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彻底的精神自由”这一信息可知,道家的思想与这一主X相符合。

道家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以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所以本题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的思想。

2.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又说:“一则治,异则乱。

”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

材料表明吕不韦思想(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B.融合诸子百家思想C.礼乐与法制并举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信息看,吕不韦认为,道家、儒家、墨家思想各有特色,应该把不同的思想统一起来,于是,组织宾客编写《吕氏春秋》,对各家思想都进行了改造、发展与摒弃。

故B项符合题意。

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儒学的正统地位奠基,汉代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

这种“转折”是指()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B.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C.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D.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答案】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新发展·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4.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2019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习总结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2019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习总结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习总结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地位及其原因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及对世界的影响1.现实意义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2.对世界的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1)儒家思想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影响巨大。

其中东南亚一些国家从东方文化中汲取营养,合理地处理了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建立了令人称叹的“东方工业模式”“儒家资本主义”,证明了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2)儒家思想在欧洲也产生了影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其大加赞扬。

例题 (2017·江苏单科,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 )A .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 .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 .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 .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一明考点:宋朝理学对孔子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二抓关键:朱熹的“克己”和孔子的“克己”之间的比较第二步:逐项分析答案 D材料型选择题具有形式多样、知识覆盖面广、命题灵活等特点。

材料来源(1)历史文献类:包括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

历史文献是人类文明传承的载体之一,其作为材料的来源,可信度比较高。

(2)文学作品类:诗歌、小说、剧本、楹联、歌谣、传说、名言警句、口号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2019年高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2019年高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A.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B.开启了清代的考证学术之风
C.推动了人们从正统儒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D.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中“李贽并未绝对地否定孔子及其思想”“他谈经读佛却还供奉孔子”“他反对把孔子言论的价值绝对化和对孔子的盲目迷信”等信息分析可知,李贽反对盲从孔子,向传统理学思想发起了挑战,这在某种意义上推动了人们从正统儒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故C项正确。明清之际儒学并不是背离传统儒学思想,李贽言行的价值在于其批判性,故A项错误。根据设问中“在当时”可排除B、D两项,这两项都是明清儒学思想对于后世的影响。
6.下表先秦秦汉思想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据此可知
观点
出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
《庄子·达生》
“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A.天人合一思想的大致形成过程
B.儒道两派的思想主张基本一致
C.古人已经注意到环境污染问题
D.思想家都有维护君主专制愿望
【答案】A
【解析】
【详】
7.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与其哲学思想相似的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是
A.“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B.“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C.“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D.“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D.百家争鸣局面异彩纷呈
【答案】B
【解析】
【详解】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主旨,本题材料主旨信息是诸子百家的宗旨是“以其天下”,被各国君主“兼而礼之”,由此即可知道答案。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一、选择题1.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

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A.主张民贵君轻 B.维护统治秩序C.强调层层分封 D.体现以德治民2.(xx年3月德州市一模12题)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孔子》中写道:“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

”在伏尔泰和一大批思想家的推动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写入《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这从本质上说明()A.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孔子思想一脉相承B.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根本性影响C.法国大革命时期中法之间文化交流频繁D.启蒙思想家借用孔子宣传资产阶级思想3.(xx年12月北京昌平区月考14题)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潮流并为秦始皇治国所用的指导思想是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4.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A.对传统儒家思想批判否定B.与传统儒家思想一脉相承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对传统儒家思想补充完善5.“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6.朱熹同王阳明的主张相同之处有①主张理在气先②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③要求克服私欲,维护统治秩序④心外无理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7.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8.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也……”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里所说的“子”指的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9.(xx年3月长春市调研25题)“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

2019年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卷-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9年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卷-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顾炎武指出:“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以不能免矣。

……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

”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A.儒学“天下为公”的正统思想 B.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C.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D.君主专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2、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

……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

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

”材料()A.否认“天理”的存在 B.认为“理”“欲”相统一C.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 D.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3、朱熹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他在这里强调()A.教育应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B.要继承和发展太学的传统C.仁者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D.须全面贯彻孔子的教育理念4、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

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

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控制范围中也。

”这主要反映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D.儒家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5、南朝吴均齐在《春秋北史》中记载,“有病风邪者,以问欢(人名)。

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而已。

’欢曰:‘可取仲尼居,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差(治愈)。

’如言果愈。

问其故,欢曰:‘善禳恶,正胜邪,此病者所以差也。

’”这则故事反映了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明)神宗之待张居正,其礼稍优,当时论者骇然居正之受无人臣礼。

2019届高三高考真题训练——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解析版)

2019届高三高考真题训练——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解析版)

.................................2019届高三高考真题训练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单选题1.“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 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物格——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齐”体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说明了修身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B项反映的是专制思想,故排除;C项强调向善的思想,故排除;D项强调的是个人的责任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个人修养的重要想点睛:本题契合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热点,考查考生对个人修养重要性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在享受科学主义带来的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遇到很多严重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核威胁、能源危机、精神危机,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被高度物质化。

而儒家思想恰恰在人类社会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身心和谐方面有着独到的理论基础和经验,特别是儒家思想在个人的修身养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家国情怀”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

2.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 重农抑商B. 强调制度与秩序C. 厚古薄今D. 重视道德与人伦【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法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2019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 第9.4周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 第9.4周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9.4周今天复习:中国传统主流思想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名师点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试题演练】1.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

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A.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B.倡导经世至用,反对思想一统C.批判八股取士,倡导学以致用D.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答案】A【解析】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的思想我要练习1、(2015年新课标Ⅰ卷文综32)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象。

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

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答案】C【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原则【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图片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本题材料新颖,契合时代热点,以古罗马正义女神像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罗马法原则和社会生活的认识。

本题难在对“双眼蒙布”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排除,找到最佳答案。

有时历史考的是社会生活,不蒙布也可以依据道德良知;法官只靠听肯定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双眼蒙布”仍然会受到一系列的干扰,因此A、B、D三项均可排除。

古希腊、罗马一般是轮考,每年高考肯定会考到一道题,因此我们在复习备考时,要对这一考点给予特点关注,同时要培养考生基本的历史素养。

2、(2016年上海单科历史11)有史学家写道:在危机中,新教和其他力量站在法律和议会一边,而君主则把政治命运押在罗马天主教会身上,最后制定法律的议会战胜了国王。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江苏卷B版)教师用书: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含答案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江苏卷B版)教师用书: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含答案

理学中的不合理部分,是对儒学的新发展; 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 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但这种思想批判并没有 成为时代主流思想,未能推动社会的政治变革㊂
成为儒学更加理论化㊁思辨化奠定了基础㊂ 学术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㊂
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㊂ 传统儒学被改造成为哲学理论体系㊂
①儒学进一步思辨化㊂ 与先秦㊁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
考点三㊀ 宋明理学
佛教㊁ 道教中汲取有益的内容, 完成了更为理论化㊁ 思辨化的过 程,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2. 主要思想
宇宙观
1. 形成:理学是儒㊁道㊁①㊀ 佛㊀ 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㊂ 儒学从 理学㊂
( 一) 程朱理学
伦理观 把天理和封建
认识论 把握 理 的 方 法 是 ④ ㊀ 格物致知 ㊀ , 只有探究万物, 才 能掌握天下之理
1. 内容 (1) 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提出 ①㊀ 春秋大一
(1) 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④㊀ 思想解放 ㊀ 运动, 推动了社 (2) 文化: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㊂
( 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代表
统㊀ 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主张; 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
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㊂
(2) 为加强君权,宣扬 ② ㊀ 君权神授 ㊀ , 提出 天人合一 和
(1) 政 治: 发 展 了 孔 子 仁 的 思 孟子 战国 提出了 民贵君轻 的民本思想 (2) 伦理:主张 性本善 (1) 政治: 仁义 和 王道 , 以德 服人; 君舟民水 (2) 伦理:提出 人之性恶
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㊂
阶级关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 他们反对封 系方面 建束缚,要求发展商品经济 思想 方面 外部 条件 宋明理学日益僵化, 统治者的专制思想占主导地位, 八股取 士㊁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摧残人的思想, 进步思想家要求 挣脱思想束缚,实现自由发展 新的生机 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 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为思想界注入

2019届高考模拟题历史专题选编: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答案)

2019届高考模拟题历史专题选编: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答案)

”孟子让生产者有恒产,保护生产者的利益,让他们安居乐业,无饥无
寒的主张旨在( )
A. 为实现仁政奠定物质基础
B. 反映人民的利益诉求
C. 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D. 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
12. 稷下学宫是齐国著名的高等学府。齐国君主对稷下学者采取了十分优礼
的态度,封了不少著名学者为“上大夫”,并“受上大夫之禄”,即拥
1. 孔子为人的道德修养设定了贤人、君子、仁人、圣人等由低到髙的理想
人格目标,并强调仁的实践从自身开始,“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这反映出孔子( )
A. 重视人的主体地位
B. 强调理性思考
C. 主张维护等级秩序
D. 反对贵族专权
2. 清朝前期,乾嘉学者继承顾炎武考据学的方法,博古不通今,论史不议
政,涌现出吴派、皖派、扬州学派和浙江学派等各具特色的学术流派。
D. 谴责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8. 无论是朱熹的“义理之学”,还是陆九渊的“心学”,他们都跳出了汉
唐注疏之学的藩篱,转而以学术经世为旨归。这一转变( )
A. 表明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个性解放 B. 继承发展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C. 有利于积极进取时代精神的形成 D. 借鉴了佛道禁欲主义的思想
9. 表 唐宋两朝节妇烈女对照表
★思想一致的时代
A.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化
B. 汉代儒学的发展
C. 宋明理学的兴起
D. 明清之际新思想的萌芽
6. 先秦儒家倡导“仁爱”和“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人文观;而墨
子主张从“农与工肆之人”中培养成名副其实的”兼士”或“贤良之士”
来治理国家。这表明( )
A. 先秦实现了选官制度多样化
B. 两个学派的“仁爱“本质相

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 第10.4周 中国重大思想理论(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 第10.4周 中国重大思想理论(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10.4周今天复习:中国重大思想理论【2018年高考命题预测】本专题主要介绍了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思想主张等内容,分析近些年高考试题可知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高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关于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试题量和分值明显增加,突出考查了毛泽东思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非选择题所占比例较少,主要以综合考查为主。

关于该考点的预测,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1.孙中山三民主义是近些年高考常考的考点,且与必修一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结合考查,因此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需要把教材相关史实进行整合归纳,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准确理解与把握。

2.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思想主张等内容,既需要对思想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归纳整合,还要分析三者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相关史实的结合等。

3.复习本部分内容,需要同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比较,注意与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等特点相结合,即联系时事热点分析归纳。

【2018年高考考点定位】(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着重考查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意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意义。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重点考查毛泽东思想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和成熟阶段的主要著作(文章)、主要理论及影响。

(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突出考查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观点及特点。

(4)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强调考查“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容及评价。

我要练习1、(2015年上海卷历史3)“每一国的人民,一方面要遵守自身特有的法律制度和社会习俗,一方面要遵守全人类共同的法律,……根据自然理性,适用于全人类的法律称为列国通法”。

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9.3周:中国传统主流思想

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9.3周:中国传统主流思想

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9.3周今天复习:中国传统主流思想【考点pk】名师考点透析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名师点睛】【试题演练】1.“他们从旁观察世局,认真思索宇宙的真象,使用着抽象度高且不带意识形态的执着的语言,描述天道与人事变化的法则,属于原理性研究的层次是他们的专长。

”这一评价是针对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思索宇宙的真象”、“使用抽象度高且不带意识形态的执着的语言”、“描述天道与人事变化的法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道家主张“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探索宇宙万物的规律,应是道家的观点。

儒家主张“仁”“礼”,探索的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法家主张适应诸侯争霸需求的法治、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根据上面分析,故C项正确;墨家代表平民、手工工业者下层人民的利益,主张“兼爱、非攻”,故D项错误。

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道家学派今天复习:中国传统主流思想考点一、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名师点睛】西汉董仲舒是怎样发展儒家学说的?在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封建正统思想?(1)发展:董仲舒将道家(黄老之学)、阴阳家、法家思想融合在一起改造传统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

(2)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

②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③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试题演练】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儒学的正统地位奠基,汉代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

这种“转折”是指()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 B.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C.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 D.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答案】B【解析】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新发展·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考点二、宋明理学【名师点睛】理学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兴起来的?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些人?(1)兴起背景: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②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的主张,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③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

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9.2周:中国传统主流思想

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9.2周:中国传统主流思想

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9.2周今天复习:中国传统主流思想(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基本上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以此必须重视相关的考点,要特别注意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会突出考查儒、道、法、墨四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

(2)在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关于这一考点要注意其基本的史实。

但侧重于考查“罢黜百家”的背景、过得及评价,太学,始创于西汉武帝时期,鼎盛于东汉,历时六、七百年,是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第一所国立中央大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我国教育史上的奇葩。

所以同时兼顾太学的性质与意义。

(3)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

由于该部分的观点理解要求会比较高,同时容易记混,因此主要考查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考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主张和历史影响。

(4)明朝中后期出现了以李贽为代表的对理学的批判,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领域的反映,明末清初出现了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家为代表的新思潮,他们主张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强调博学考据,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个知识点主要是要求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重点考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甑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历史影响。

【高考考点定位】(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突出考查儒、道、法、墨四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主要考查“罢黜百家”的背景、过得及评价,同时兼顾太学的性质与意义。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着重考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主张和历史影响。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019历史高考复习十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解析17卷.doc

2019历史高考复习十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解析17卷.doc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60分)1.面对社会疾病,孔子从不向神灵祷告。

他主张“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

故君子多闻,质而守之;多志,质而亲之;精知,略而行之”。

由此可见,孔子( )A.拒绝祷告是因为他不相信鬼神存在B.主张尊敬神灵的同时尽量与之保持距离C.认为用实际行动更能推动社会进步D.明确否认神灵祷告对社会的推动作用答案: C解析: 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即其承认鬼神的存在,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尊敬鬼神并与之保持距离的内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可知孔子认为用实际行动更能推动社会进步,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明确否认神灵祷告的内容,故D项错误。

2.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

这反映了道家( )A.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B.对“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C.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D.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可知“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的背后其实是对国家统一安定的渴望,并不是真的就对社会充满了绝望,故A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具体的道家的治国之策“无为而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材料与“小国寡民”的社会追求无关,故D项错误。

3.近代学者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说:“今无慈惠廉爱,则民为虎狼也;无文学,则士为牛马也。

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

”他评价的是( )A.孔孟的仁义之道B.老子的辩证思想C.韩非的重刑理论D.墨子的“非攻”主张答案: C解析: A项属于儒家思想,与材料“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不符,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反映辩证思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无慈惠廉爱……无文学”,可知是法家重刑罚的法治思想,这一思想违背了人性,因而“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故C项正确;D项属于墨家思想,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与材料“无慈惠廉爱,则民为虎狼也”不符,故D项错误。

2019高三历史总练习高效测评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9高三历史总练习高效测评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9高三历史总练习高效测评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2018·福建泉州3月)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解析:孔子强调“仁”,即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孟子强调“仁政”,即对统治者个人政治素养的要求;荀子的“仁义”那么是指仁爱和正义,宽惠正直。

三人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

故A项正确。

B项将早期儒家思想与阶级对应起来显然是错误的;C项表述错误;D项那么是西汉董仲舒的思想。

答案:A2.右图韩非子的《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这反映了韩非子主张()①社会是发展变化的②自然万物总在不停地变化,而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③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④先王之政不需要改变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自然万物是变化的,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是老子道家思想,②错误;韩非子以“守株待兔”的故事讽刺保守和守旧,强调国家的政策和措施应与时俱进,④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9.4周
今天复习:中国传统主流思想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名师点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试题演练】
1.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

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
A.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
B.倡导经世至用,反对思想一统
C.批判八股取士,倡导学以致用
D.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
【答案】A
【解析】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的思想
我要练习
1、(2015年新课标Ⅰ卷文综32)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象。

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
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

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答案】C
【考点
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原则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图片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本题材料新颖,契合时代热点,以古罗马正义女神像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罗马法原则和社会生活的认识。

本题难在对“双眼蒙布”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排除,找到最佳答案。

有时历史考的是社会生活,不蒙布也可以依据道德良知;法官只靠听肯定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双眼蒙布”仍然会受到一系列的干扰,因此A、B、D三项均可排
除。

古希腊、罗马一般是轮考,每年高考肯定会考到一道题,因此我们在复习备考时,要对这一考点给予特点关注,同时要培养考生基本的历史素养。

2、(2016年上海单科历史11)有史学家写道:在危机中,新教和其他力量站在法律和议会一边,而君主则把政治命运押在罗马天主教会身上,最后制定法律的议会战胜了国王。

他描述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德意志王朝战争
【答案】A
【解析】
【考点定位】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英国革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名师点睛】欧美主要国家代议制民主政体的确立都有各自的特点。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我们说是相互妥协的产物;美国的特点就是没有议会,三权分立;法国的特点就是封建势力顽固,民主道路艰辛漫长;德意志特点就是不彻底。

日本和俄国都是改良运动,所以有很多封建残余。

这些国家的特点是判断各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和改良的重要手段。

3、(2015年新课标Ⅱ卷文综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答案】C
【考点定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中的主线。

【名师点睛】本题的出题思路非常明确,回答时抓住核心问题就可以。

美苏两国的“冷战”就是意识形态不同的两大国家间国家实力的较量,两国追求的正是各自自身的利益。

也正是由于两国间方方面面的不同才会产生对立的局面,因此两国不可能发生利益趋同和意识形态上的淡化。

用排除法来解决本题是最好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