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德国哲学家马克思于1844年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这部著作在当时对于经济学和哲学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在这部著作中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的理论。
通过阅读《经济学哲学手稿》,我对马克思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首先,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分析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是资本和劳动力的对立,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获取利润,导致社会财富的不平等分配和社会矛盾的不断加剧。
同时,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也导致了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机。
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分析,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让我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其次,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关于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的理论,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必然导致社会的革命和变革,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实现人类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的这一理论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也为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通过阅读《经济学哲学手稿》,我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最后,通过阅读《经济学哲学手稿》,我对马克思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马克思是19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马克思的思想,我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变革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马克思的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更好地应对当今社会的挑战和问题。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第一篇: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最近选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本书来读,闲来无事写一下感受。
在以前从未关注过相关的东西,别说思考了。
也很少思考过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有多么的不可调和,读这本书对社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马克思在第一手稿论述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克思认为工资决定了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是敌对的关系,而此前我一直认为两者是互利的关系;此外,由于工资的是由对工人的需求来定的,所以劳动者就变成了一种商品,而工资就是其价格,而且被维持在“工人及其养家糊口所能得到的最低的必要的起码生活费用,只能维持与畜类一样的生活。
”真是令人震撼!另一方面,马克思还对亚当斯密进行了批判。
亚当斯密认为工人的工资只有在社会财富衰落的情况下才会下降;而马克思认为这是毫无根据的,他说工人在财富处于衰落状态受到的痛苦最大,因为对工人的需求下降,工人将面临失业;在社会财富增进时,虽然对工人需求增加,但因为扩大生产而会导致工人的过度疲劳和早死;到社会财富达到顶点时,工人的贫困状况不变。
而且资本家可以较久的没有工人生活,反过来工人却不能活的那么长久。
因此工人也离不开资本家。
读到这些观点让我吃惊不小,但我认为资本家虽然在分享利润时得到最多的部分是不公平的,但是存在就是合理的,我们应该看到工人就是脱离资本家,他的生活依旧是贫困的,而农民既然想成为工人,说明工人的收入要比农民的高,可以生活的更好;就像如今的中国,几乎所有的农民都在外打工,而且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种地。
因为打工挣的钱是种地时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并且我认为农民成为工人,农民走进工厂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必然情况,是社会生产力增加的需求。
另外马克思说:“只有劳动产品最微小、必不可少的部分回到了劳动者手里,这是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不相一致的,我很奇怪难道在马克思眼里资产阶级就不劳动,实际上他们不仅要付出许多脑力劳动,而且还要面对许许多多的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工厂倒闭了,工人受到的冲击小,到对于资本家来说可能是一场灭顶之灾。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经济学哲学手稿》以哲学的方式来对经济学进行分析,它在研究经济问题的同时,关注了人的本质、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类自由的实现。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人类历史上的所有社会形态都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来驱动的。
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来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会出现剥削和压迫,并将其归结为商品生产和私有制的存在。
他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在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劳动力的雇佣制,这就使得劳动成为商品化的劳动力,资本家通过剥削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从而产生了阶级剥削的现象。
同时,马克思也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和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劳动变成了一种苦役,人的劳动力被压榨出售给资本家,工人变成了物化的劳动力。
马克思认为,这种异化和压榨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可避免的产物,它导致了人的自由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被压抑。
《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还阐述了人的劳动创造性的本质和劳动在社会中的作用。
他指出,劳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础,是人类生活的基石。
劳动不仅是物质生活的来源,更是人的本质和人的自由的表现。
通过劳动,人体现出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成为了一种剥削和压迫,劳动者失去了对自己劳动过程的控制和决定权,劳动成为了一种抽象的、不自由的劳动力。
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工作分工和机械劳动的存在,他认为,这种分工和机械劳动使人变成了机器的附属品,使人的劳动力变得虚无和物化。
他提出了需要消除工作分工和机械劳动的观点,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
马克思还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分析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势,展望了未来社会的可能性。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但也是历史的暂时阶段。
资本主义社会因其内部矛盾的积累和发展,必然会走向灭亡,进而产生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即共产主义社会。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将变为全民所有,劳动将不再是一种剥削和压迫,人将自由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从1844年4月开始写作的一部早期哲学著作。
这部著作在批判继承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詹姆斯·穆勒等人经济学思想的基础上,集中阐释了异化劳动理论、私有财产理论和共产主义理论,第一次从哲学、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理论三者相结合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研究,反映了当时马克思在哲学、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是马克思早年一部标志性的理论著作。
尤其是本书所阐释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在新时代理解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资本主义历史走向等问题上,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首先集中阐释了异化劳动理论。
按照马克思的阐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异化,工人和劳动产品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
其次,工人同自己的劳动相异化,工人通过劳动过程不但不能发现自己的价值,而且感觉到压抑和束缚,因此,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鼠疫那样逃避劳动,人的劳动过程变成了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折磨。
第三,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工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如同一只狗或者猪之类的动物,异化劳动不仅剥夺了人的生产对象,也剥夺了人的类生活,把人对动物所具有的优点变成了缺点,把人的类生活变成人的自我活动,把自由活动贬低为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
第四,人同人相异化,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通过异化的劳动,工人生产出了一个跟劳动格格不入的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即资本家。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青年时期的一个重要理论发现,借助于这一概念,马克思把对资本主义经济事实的批判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这个发现成为他批判改造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并由此找到了无产阶级变革现实的革命的基础。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5篇范文)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5篇范文)第一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马克思主义的最初解读——读《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关键词:《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或《手稿》);马克思;工人阶级;共产主义;中国国情正文:想必在我国没有人是不知道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到底讲的是什么则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我们必须对马克思主义有深刻的了解。
首先我们看看马克思这个人吧。
马克思被定位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
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
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弄潮儿。
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他对于人类历史进程中阶级斗争的分析。
他认为这几千年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矛盾与问题就在于不同阶级的利益掠夺与斗争。
依据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大胆地假设,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由此我们大概是能想象得到《1844年经济哲学文稿》的大概内容了吧。
是的,《1844年经济哲学文稿》的确是马克思对阶级之间的斗争的思考。
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1844年经济哲学文稿》是马克思第一次试图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并初步阐述自己的新的经济学、哲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一部早期文稿,这是在《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先行者,这这是我们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共产主义的绝好资料。
也见证了马克思主义的成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在年轻时代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弄清思考的问题而写的一个未完成的手稿,第一次试图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立场出发,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制度作批判性考察,从而论证共产主义历史必然性的手稿。
“在手稿中,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作了批判性的分析,指出它的主要历史功绩是把劳动提高为‘唯一原则’,揭示了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并探讨了私有财产的各种运动规律,指明了工资和利润之间的反比关系。
《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说实话,当我翻开这本《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时候,我心里是有点犯嘀咕的。
毕竟,经济学和哲学这两个领域对我来说,都像是藏在深山中的神秘洞穴,充满了未知和困惑。
但随着我一页页地读下去,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仿佛渐渐活了起来,开始向我展示一个全新的世界。
马克思在书中对于劳动、异化等问题的探讨,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思想工厂,各种新奇的观点和深刻的洞察像不断运转的机器零件,冲击着我的思维。
就拿劳动异化这个概念来说吧,以前我从来没有这么深入地想过劳动这件事儿。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工作似乎就是为了赚钱,为了生存,为了能在这个社会上有一席之地。
但马克思却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变成了一种与劳动者自身相异化的活动。
这意味着什么呢?让我给您讲讲我身边的一个真实例子吧。
我有个朋友叫小李,他在一家工厂上班。
每天,他都要早早地起床,赶上拥挤的公交车,花费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那个位于郊区的工厂。
一进工厂,就是无休止的流水线作业,他像个机器人一样,重复着同样的动作,上千次,上万次。
他的工作环境可不怎么样,车间里弥漫着刺鼻的化学气味,噪音震耳欲聋。
可他没办法,为了那份微薄的薪水,他只能咬牙坚持。
他跟我说,有时候他感觉自己都不是自己了,而是这台巨大生产机器上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零件。
他的劳动成果——那些从流水线上下来的产品,跟他似乎没有任何关系。
他不知道这些东西最终会去到哪里,被谁使用,他只知道自己在不断地消耗着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却得不到任何真正的满足和成就感。
而且啊,因为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他的身体也越来越差。
经常腰酸背痛,眼睛也因为长时间盯着流水线而变得干涩疲劳。
回到家,他已经累得没有力气做任何其他事情,只想倒头就睡。
周末的时候,别人都能出去玩,放松一下,可他只想躺在床上,恢复一点元气,准备迎接下一周的折磨。
您看,这就是劳动异化在小李身上的真实体现。
他的劳动不再是一种自我实现和表达的方式,而是一种被迫的、痛苦的活动。
《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读<经济学哲学手稿>有感》当我第一次翻开《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心里是有点犯嘀咕的。
毕竟,经济学和哲学这两个领域,对我来说都像是高高在上的山峰,让人望而生畏。
但随着一页页地深入阅读,我却像是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隐藏在日常生活背后、充满着复杂与微妙的世界。
在书中,马克思对于异化劳动的论述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他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与劳动过程相异化,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以及人与人相异化。
以前对于这些概念,我只是在课堂上听老师提过一嘴,并没有深入去思考。
但这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开始真正地去琢磨这些话背后的含义。
就拿我前段时间的一次兼职经历来说吧。
我找了一份在工厂里组装零件的活儿,原本想着能靠自己的双手挣点零花钱,顺便体验一下劳动的乐趣。
可当我真正走进那个车间,才发现一切都和我想象的完全不同。
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得爬起来,匆匆洗漱后赶到工厂。
一进车间,那股刺鼻的机油味就扑面而来,机器的轰鸣声震得耳朵嗡嗡响。
我的工作很简单,就是坐在流水线旁,不停地把一个个小零件组装起来。
一开始,我还觉得挺新鲜,觉得自己在创造价值。
可没过多久,这种新鲜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发现自己就像是一台没有感情的机器,机械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上千次,上万次。
我根本感受不到自己在做的事情有什么意义,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
那些组装好的零件,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情感上的联系,它们只是一堆冷冰冰的物件,被迅速地运走,不知道会被用到哪里。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完全没有自主的权利。
什么时候开始工作,什么时候休息,甚至工作的速度和节奏,都不是由我自己决定的。
我就像是被绑在了这条流水线上,无法挣脱。
每天下班后,我都累得腰酸背痛,回到家倒头就睡,根本没有精力去做其他事情。
这时候我才真正明白,什么叫与劳动产品相异化。
我付出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却无法从自己的劳动成果中获得任何满足感和成就感。
202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一一关于人的劳动、异化和自由问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所写,包括一个序言和三个未完成手稿,其中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人的劳动、异化和人的自由问题。
(一)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物质决定意识,放在人类社会来说,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所有制是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
马克思认为,所有制是大规模工业生产的资本主义,无论是在所有制的历史阶段还是在生产时代,尤其是在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是生产资料的集合体。
将工人与生产资料分开是没有用的。
所有权的异化几乎将人们推向了极端。
生产资料的主导地位使人们控制了生产资料。
其背后的所有权可以称为权力分配机制,它取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其他人的工作。
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分工进一步分化,生产与出版分离,社会各阶层都是公民,社会关系的象征是生产和交换。
组织每个国家都通过一系列组织来保护自己的财产和利益。
国家是统治阶级处理国家和阶级关系的工具。
她受统治阶级的控制。
归根结底,历史上,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的发展落后于权力关系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更新和发展的基础上的。
(二)人的劳动异化问题,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劳动是人的主要工作之一,《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说道: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
劳动的实现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⑴从生产过程来看,劳动者与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
在劳动过程中劳动对生产行为的关系。
这种关系是工人对他自己的劳动这种关系是工人对他自己的活动一一一种一级的、不属于他的活动的关系。
在这里,活动是受动;力量是无力;生殖是去势;工人自己的体力和智力,他个人的生命——因为,生命如果不是活动又是什么呢?一一是不依赖于他、不属于他、转过来反对他自身的活动。
《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在阅读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被引入了一个深邃而又充满现实关照的思想世界。
这部著作并非是那种晦涩难懂、高高在上的理论堆砌,而是与我们的生活、社会的运转紧密相连,充满了对人性、劳动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洞察。
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劳动的分析让我深受启发。
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发生了异化。
原本应该是人类实现自我价值、展现创造力和获得满足感的劳动,却变成了一种被迫的、痛苦的活动。
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他们生产的越多,自己却越贫困;与劳动过程本身相异化,劳动不再是自愿的,而是被强迫的;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失去了作为人的自由和创造性;人与人之间也相互异化,形成了尖锐的阶级对立。
这种异化现象,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中,依然能找到其影子。
想想我们周围的一些劳动者,他们在流水线上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单调的工作,只为了换取微薄的薪水。
他们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没有任何感情,也无法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乐趣。
这难道不是劳动异化的一种表现吗?马克思的这一观点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合理的社会制度应当尊重劳动,让劳动成为人们实现自我、创造幸福的途径,而不是痛苦的源泉。
书中关于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的论述,也让我有了新的思考。
马克思认为私有财产是劳动异化的结果,而共产主义则是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
共产主义不是简单地消灭私有财产,而是要消除私有财产所带来的剥削和不平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这使我明白,共产主义并非是一种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针对现实社会问题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
当我们看到社会上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资源分配的不均,就能够体会到马克思理论的现实意义。
共产主义所追求的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应当努力的方向。
它不是要剥夺个人的合法财产,而是要创造一个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环境。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心得体会: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最新)
心得体会: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最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从1844年4月开始写作的一部早期哲学著作。
这部著作在批判继承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詹姆斯·穆勒等人经济学思想的基础上,集中阐释了异化劳动理论、私有财产理论和共产主义理论,第一次从哲学、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理论三者相结合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研究,反映了当时马克思在哲学、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是马克思早年一部标志性的理论著作。
尤其是本书所阐释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在新时代理解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资本主义历史走向等问题上,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首先集中阐释了异化劳动理论。
按照马克思的阐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异化,工人和劳动产品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
其次,工人同自己的劳动相异化,工人通过劳动过程不但不能发现自己的价值,而且感觉到压抑和束缚,因此,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鼠疫那样逃避劳动,人的劳动过程变成了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折磨。
第三,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工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如同一只狗或者猪之类的动物,异化劳动不仅剥夺了人的生产对象,也剥夺了人的类生活,把人对动物所具有的优点变成了缺点,把人的类生活变成人的自我活动,把自由活动贬低为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
第四,人同人相异化,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通过异化的劳动,工人生产出了一个跟劳动格格不入的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即资本家。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青年时期的一个重要理论发现,借助于这一概念,马克思把对资本主义经济事实的批判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这个发现成为他批判改造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并由此找到了无产阶级变革现实的革命的基础。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于1844年写成的一部著作,这部作品是马克思早期的重要著作之一,也是他思想的重要里程碑。
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关于人类解放的思想。
首先,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他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使人变成了商品的奴隶,剥夺了人的自由和尊严。
在这种制度下,人们被迫为了生存而进行无休止的劳动,而劳动的成果却被剥夺了,这使得人们失去了对自己劳动的控制权,成为了资本家的工具。
马克思还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导致了严重的社会不平等,使得少数人拥有绝大部分的财富和权力,而大多数人却陷入贫困和无助之中。
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使得社会充满了矛盾和冲突,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
其次,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一些关于人类解放的思想。
他认为,要解放人类,首先需要解放劳动。
他主张取消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化,使得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享有生产资料,从而摆脱对资本家的依赖,实现真正的自由。
同时,他还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即共产主义社会,这种社会形式将消除阶级的存在,实现人人平等的共产主义社会。
通过阅读《经济学哲学手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以及马克思对于人类解放的思想。
在当今社会,虽然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发展了几百年,但是其中的弊端却依然存在,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平问题依然严重。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思考马克思的思想,探讨如何解决当今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人类的真正解放。
总的来说,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的著作,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对资本主义制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人类解放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考。
希望我们可以通过深入研究马克思的思想,探讨如何实现人类的解放,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和平等的社会。
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马克思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思维的独到之处,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和批判。
在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根本矛盾。
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动力是追求利润,但这种追求利润的竞争导致资源不均衡的分配,使得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同时,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所掌握,工人阶级的权益被剥夺,从而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
马克思在手稿中论述了商品的本质和价值创造的过程,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
他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方式引发的社会关系问题,包括劳动力的商品化、利润的剪刀差和资本积累的过程等。
这些问题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我被手稿中的批判精神所打动。
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剖析,马克思试图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固有的矛盾。
他指出,这种矛盾无法通过局部改革或修补来解决,而需要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实现全面的社会转变。
在我看来,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不仅仅是一本经济学的著作,更是一部极具批判性的社会学作品。
它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弊端和不可持续性,并试图提出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来取而代之。
这本书对我个人的启发是深远的。
它让我更加关注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和人类解放的问题。
同时,它也提醒我要保持批判的眼光,不只满足于表面的现象和表述,而是要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和根源。
总的来说,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一部具有深刻洞察力的作品,它的思想和批判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本书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内在矛盾,同时也促使我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社会制度。
《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在阅读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后,我仿佛被引领进了一个深邃而又充满现实关照的思想世界。
这部著作不仅仅是对经济现象的分析,更是对人类社会本质、人的存在价值以及劳动异化等重大问题的深刻洞察。
马克思在书中对劳动异化的阐述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不再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而是异化为一种被迫的、痛苦的、与劳动者自身相分离的行为。
工人生产的产品越多,他自身就越贫穷,越受到资本的支配。
这种异化现象让我深思,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是否也在某种程度上经历着类似的异化?比如,我们为了工作而工作,失去了对工作本身的热情和意义的追寻,工作成为了仅仅为了获取生活资料的手段,而非自我实现的途径。
同时,马克思关于私有财产的论述也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他认为私有财产不是天生就存在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私有财产的出现,既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阶级的分化。
这使我意识到,私有财产制度并非绝对完美,它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保障私有财产权利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减少贫富差距,让更多的人能够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书中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也颇具启发。
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让我明白,不能孤立地看待个人,而是要将其置于社会关系的网络中去理解。
一个人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更取决于他在社会中与他人的互动和关系。
这也促使我反思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位置,以及如何更好地与他人建立积极、健康的社会关系,实现自身的价值。
此外,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展望也给人以希望。
他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劳动不再是异化的,而是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虽然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充满挑战和困难,但这样的理想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激励着我们为了更美好的社会而努力奋斗。
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读后感
读《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感想化学系侯剑秋BA16019062《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关于当时社会现状的规律总结和未来展望。
资本主义社会使社会财富获得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和积累,但引发的阶层分化和人本身异化问题给社会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针对国民经济学的观点,作者对劳动、工资、资本、地产、货币、分工和人的异化等要素提出了更深刻的理解,并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一个在矛盾和辩证中前进的社会。
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由于财富的积累和高度的分工,形成了资本家和工人两大阶级。
资本家只是全人类的少数,却拥有大部分的社会财富,而工人占大多数,获得的工资只够维持日常的生活。
社会财富分配差异巨大,必然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探寻问题的根本原因,总结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寻找人类社会未来前进的方向,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这篇手稿晦涩难懂,而且是针对当时社会形势进行的思考分析,字里行间难免有局限性和感情色彩,抛开这些不谈,手稿中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剖析和人异化问题的探讨对如今的社会依然起到警示作用。
交换和商业是社会的本质,为了满足人生产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商业范围的扩大是必然的,流通的货币就显得十分关键。
货币本质上只是人交换商品的媒介,拥有的货币越多,购买能力就越强,私有财产作为交换的前提也孕育而生。
而决定私有财产多少的标准就是人生产劳动产品价值的大小。
为了增加货币的流通能力及使用效率,或者说为了更进一步增加社会财富,这里就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业,管理货币的资本家。
资本家将个人的劳动累积成资本,再将资本转化成商品,从而获取利润,利润作为资本家管理货币这一劳动的报酬。
资本家本身目的并不与社会利益直接挂钩,他们的目的只有利润,与传统的劳动者相同,都是追求购买力,从而满足自身的需求。
以上是当代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资本家和工人阶级都是劳动者中的一员,都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推动着社会财富的大幅增加。
然而现实中由于人的欲望膨胀,货币逐渐从交换工具变成了人渴求的目标,进而形成了人价值的衡量尺度,甚至支配着人。
《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在阅读了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后,我仿佛被引领进了一个深邃而充满思辨的思想世界。
这部著作并非是一本简单的学术论述,而是马克思在对当时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深入观察和思考后的智慧结晶,它给我带来了诸多深刻的启示和触动。
书中对异化劳动的阐述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发生了异化,劳动者与他们的劳动产品、劳动过程以及自身的类本质相分离。
原本,劳动应该是人类实现自我价值、展现创造力和获得满足感的活动,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却成为了一种被迫的、痛苦的行为。
工人生产的产品越多,他们自身却越贫困,越受到资本的压迫和剥削。
这让我不禁思考,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是否也在某种程度上经历着类似的异化?当我们为了生计而从事一份自己并不热爱的工作,每天机械地重复着单调的任务,我们是否已经失去了劳动原本应有的意义和乐趣?马克思对于私有财产的分析也发人深省。
他认为私有财产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劳动异化的结果。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私有财产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导致了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和社会的不平等。
这使我认识到,社会的公平正义不能仅仅依靠市场的自由竞争来实现,政府需要发挥积极的调控作用,以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减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此外,《经济学哲学手稿》还让我对人的本质有了新的理解。
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
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本质被扭曲和压抑。
这使我反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物质欲望和外在的评价标准所束缚,忽略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和追求。
我们应该如何摆脱这些束缚,回归人的本质,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这部著作也让我对共产主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共产主义并非是一种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深刻剖析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而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
它旨在消除劳动异化,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建立一个公平、和谐、富足的社会。
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在1844年所写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是马克思早期的作品之一,也是他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思考的产物。
这部手稿以其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而闻名,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在阅读这部作品后,我深受启发,对马克思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当代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首先,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令我深感震撼。
他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分化和剥削问题,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导致了劳动者的异化和剥削,这使得社会的财富不公分配,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平等。
这些观点使我对当代社会的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我更加关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其次,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人的自由和解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私有制和商品经济使得人们的劳动变成了一种异化的商品,导致了人的自由和解放受到了限制。
他呼吁人们要追求真正的自由和解放,要摆脱资本主义社会的束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这些思想使我对人的自由和解放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我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体的尊严。
最后,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令我深感振奋。
他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私有制和阶级分化的社会,是一个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社会。
他呼吁人们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努力奋斗,要摆脱资本主义社会的束缚,追求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
这些思想使我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我更加关注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和实现。
总之,《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一部充满哲学思考和社会批判的重要著作,它对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和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在阅读这部作品后,我对马克思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当代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我相信,只有深入理解马克思的思想,才能更好地认识当代社会问题,为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而努力奋斗。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汲取前人智慧,发挥当代价值它从什么时候走进我的世界里?我不断低头沉思到,不断回想,不断拼凑那些破碎的记忆。
我曾经因为它深奥难懂的字句而束手无策,束之高阁。
但是随着不断地成长,我选择走近它,选择与它有一场亲密的对话,去读懂它,怀着崇高的敬意,去感受和读懂那振聋发聩的话语,从中学习和借鉴,并且不断创新,服务当代社会。
在几天的彻夜长读之中,在读完这本内容详尽,意义重大,启发深刻的著名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后,我深受震撼和启发。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本流传百年的著作,不仅让当时的世界为之一震,对当时的世界问题进行了深刻地分析和探讨,并且指明了发展方向,而且对百年后今天的今天,对当今的世界的政治经济局势以及未来的发展,仍然有着深刻地启发和指导意义。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1844年4-8月创作的一部未完成的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重要著作。
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思想转换。
在这个转换之中,马克思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这一思想的角度,对有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理论的各种历史文献和思想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批判性思考和考察,在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过程中,马克思提出了一些崭新的经济学观点、哲学观点和共产主义理论观点,并作了初步的分析论述。
这是一次重要的转变,也是一次重要的创新,对于经济学、哲学和共产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都是一次重大的进展,巨大的进步。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由三个笔记本式的文稿所构成。
分别是笔记本一:通过把亚当•斯密创立的学说斯密学说中的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这三个经济学范畴进行对比研究,揭露斯密学说自身所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笔记本二:进行有关私有财产的问题讨论。
笔记本三:对私有财产和劳动、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的问题的论述,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对当时各种共产主义理论的考察和研究。
此外,尚有一篇《序言》。
《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在翻开《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本书之前,我从未想过自己会被卷入一场如此深刻而又复杂的思想之旅。
说实话,一开始我是硬着头皮去读的,心里想着这估计会是一堆枯燥难懂的理论。
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却发现它就像是一个隐藏着无数宝藏的神秘洞穴。
马克思在书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劳动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这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疲惫、迷茫的身影在工厂的机器轰鸣声中渐渐失去自我。
就拿劳动异化来说吧,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劳动产品不属于自己,反而成为了与自己对立的东西。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去过的一家工厂。
那是一个夏天,天气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我走进那家工厂,看到工人们在流水线上忙碌着,他们的动作机械而又重复,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麻木和无奈。
我注意到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他的额头满是汗珠,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淌。
他的双手不停地在组装零件,速度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我在一旁观察了他好久,发现他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
我忍不住问他:“兄弟,你每天这样干活儿累不累啊?”他抬头看了我一眼,苦笑了一下说:“累?这都习惯了。
每天就是为了完成任务,挣那点工资,哪有时间想累不累。
”我当时心里一阵难受,这不就是马克思说的劳动异化吗?这个小伙子付出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可他生产出来的产品却不属于他自己,他也无法从劳动中获得真正的满足和快乐。
他只是为了生存,被迫在这个流水线上不停地劳作,失去了对自己劳动的掌控权。
还有啊,马克思提到的工人在劳动中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这一点也让我感触颇深。
我们人类本应该是自由自觉的创造者,可在资本主义的劳动中,工人却被剥夺了这种本质。
就像工厂里的那些工人,他们原本可能有着各种各样的梦想和才华,也许有人喜欢画画,有人喜欢唱歌,有人喜欢写作。
但在日复一日的机械劳动中,他们的这些梦想和才华被渐渐磨灭,只剩下为了生计而奔波的疲惫身躯。
再说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化。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目录:包含六部分:序言;第一手稿;第二手稿;第三手稿;附录;注释。
主要内容:它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经济学的研究。
马克思批判地分析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吸收了其中的一些合理因素。
《手稿》是马克思第一次试用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主场出发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对自己的新的哲学、经济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做综合的阐述。
一、对“序言”的认识马克思在“序言”中主要阐述了写作的主旨,方法和《手稿》的哲学基础。
在写作过程中由原先打算着重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后经过对国民经济学的系统研究和批判,改为把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当做主要批判对象以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剖析为主要内容,从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同时着重揭露和批判了鲍威尔为首的黑格尔分子的唯心主义观点,指出他们的根本错误在于坚持“自我意识”哲学。
二、对“第一手稿”的认识1 揭露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局限性,提出经济学研究的任务首先,马克思肯定了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但又揭示了它的缺陷。
他认为古典经济学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剖析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
“它不理解这些规律,就是说,它没有指明这些规律是怎样从私有财产的本质中产生出来的。
”因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不能科学地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给自己提出了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的任务。
2 论述异化劳动理论“异化劳动”这一概念是我第一次接触。
从《手稿》中知道“异化劳动”是指劳动者生产出了产品,而由于产品不属于劳动者本身,因此,产品生产越多,劳动者的价值就相对越低。
这里似乎是一个相对的关系,劳动者和产品两者之间的对立。
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而劳动产品是人的劳动的结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劳动产品本应属于劳动者。
”三、对“第三手稿“的认识1 私有财产和劳动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作为自为地存在着的活动、作为主体、作为个人的私有财产,就是劳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有感
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于1844年4月----8月在巴黎研究政治经济学时写的著作手稿(本文简称《手稿》)。
《手稿》由三个未完成的手稿组成,这些手稿反映了当时马克思在经济学和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根据笔者对《手稿》的理解,逐一对手稿部分章节的内容写出感想。
由于笔者先前接触此类的书籍或是著作较少,加之在哲学方面的学术研究水平有限,文中难免有不足之处,虽然对某些方面写出了观点,但叙述时采用的角度或是讨论的深度可能不准确或是不够深入,还待进一步的努力。
关键词:《手稿》;马克思;读后感;
《手稿》是马克思政治思想进入决定性转折的巴黎时期的产物。
《手稿》是马克思第一次试用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主场出发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对自己的新的哲学、经济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做综合的阐述。
本文阅读了《手稿》中的部分章节,其中包括“序言”,“第一手稿”中的“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第三手稿”的全部内容。
那么在下文将对以上介绍的部分内容逐一写出阅读感想。
一、对“序言”的认识
马克思在“序言”中主要阐述了写作的主旨,方法和《手稿》的哲学基础。
在写作过程中由原先打算着重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后经过对国民经济学的系统研究和批判,改为把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当做主要批判对象以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剖析为主要内容,从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同时着重揭露和批判了鲍威尔为首的黑格尔分子的唯心主义观点,指出他们的根本错误在于坚持“自我意识”哲学,把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变成主观唯心主义,反对费尔巴哈批判黑格尔哲学,并且指出剖析黑格尔哲学的必要性。
二、对“第一手稿”的认识
本文将对“第一手稿”的“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这一部分内容从两个方面写出感想和提出疑问。
2.1 揭露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局限性,提出经济学研究的任务
首先,马克思肯定了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但又揭示了它的缺陷。
他认为古典经济学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剖析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
“它不理解这些规律,就是说,它没有指明这些规律是怎样从私有财产的本质中产生出来的。
”因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不能科学
地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给自己提出了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的任务。
“我们现在必须弄清楚私有制,贪欲和劳动、资本、地产三者的分离之间,交换和竞争之间,人的价值和人的贬值之间,垄断和竞争等等之间,这全部异化和货币制度之间的本质联系。
”
以上段落的描述其实我不是很懂,但是我看到了其他的东西。
那就是处理事务的态度的问题。
或许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我还是想说一下做事必须要有耐心而且要勤奋。
正如:“天才是来自于1%的天赋加上99%的汗水”。
很平凡朴实的话,但是告诉我们对待事务要认真,看问题尤其是研究学问更要有专研的精神,才能探究到问题的本质。
2.2 论述异化劳动理论
“异化劳动”这一概念是我第一次接触。
从《手稿》中知道“异化劳动”是指劳动者生产出了产品,而由于产品不属于劳动者本身,因此,产品生产越多,劳动者的价值就相对越低。
这里似乎是一个相对的关系,劳动者和产品两者之间的对立。
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而劳动产品是人的劳动的结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劳动产品本应属于劳动者。
”
但是我想问的是“为什么产品要属于劳动者呢?仅仅是因为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而劳动产品是人的劳动的结晶吗?”
我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生产资料是属于私人的,那么如果要是说产品是属于劳动者的,那么就是说劳动者从资本家的手里夺取了物质的占有权,则劳动者不就变成“资本家”了吗?同时,劳动者在劳动之后可以得到代替产品的货币。
所以我认为:首先我是同意“异化劳动”这个观点的,但我觉得这个异化的程度是有待商榷的。
就是支付劳动者的产品和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数量之间的比例,来确定劳动者贬值的程度。
三、对“第三手稿“的认识
“第三手稿”分为“私有财产和劳动”,“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私有财产和需要”,“分工”以及“货币”五个章节。
本文对其中一些章节内容给出自己的想法。
3.1 私有财产和劳动
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作为自为地存在着的活动、作为主体、作为个人的私有财产,就是劳动。
3.2 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
在这个章节中,感受最深的就是对“共产主义”的理解。
马克思在此提到了五种共产主义的理论,即:普鲁东小资产阶级的共产主义,以傅里叶为代表的空
想社会主义,以巴贝夫为代表的平均共产主义,议会的共产主义,无政府共产主义。
其中马克思重点批判了平均的共产主义。
认为他不过是私有财产关系的“普遍化和完成”马克思认为它把私有财产的扬弃仅仅理解为以原始共同体的方式对私有财产的重新占有,甚至想用强制的方法来消除人的本能,想象力等。
同时,马克思还批判了议会的共产主义。
他认为它只是理解了私有财产的概念,而没有理解私有财产的本质,即没有超出物质财富的范畴来把握私有财产作为人的本质的异化的特性。
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
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合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
在读过这本书之前,我的“共产主义”观念就是“空想社会主义和平均共产主义”的结合版。
记得以前不知谁说的,共产主义就是每个人想干嘛就干嘛,需要什么就去管理部门去拿,后来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也没有系统认真的去研究过。
现在想想我的这个社会要想成立,那么基础必须是人民的素质要绝对的高,而且不能存在一个瑕疵品,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而且都在完美地履行着。
但是又想想,如果真的这样了,好像活的又没什么意思了,就好像这段时间网上说的,吸毒其实也是一种文化,当你觉得已经被正常化的文化给麻木了,或是这些文化已不能再给你带来激情和顿悟,那么你只有寻找别的,或是变成另一个样子、身份去体验新的思想,探求新的刺激。
3.3 私有财产和需要
马克思指出:“在社会主义的前提下,人的需要的丰富性,从而某种新的生产方式和某种新的生产对象,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
在私有制范围内,则具有相反的意义。
每个人都指望是别人产生某种新的需要,以迫使他作出新的牺牲,以便使他处于一种新的依赖地位并且诱使他追求一种新的享受,从而陷入一种新的经济破产。
”
这段话指出了在两种制度下,“需要”产生的不同原因和引起的不同结果,但他们同时都在强调着“新”。
这让我想起以前看的一部电视剧《生活》“由胡军主演一名研究生毕业后分到卫生局从一个职员到局长的成长历程”。
其中,电视
剧中胡军的老婆“小梅”她扮演一名护士在胡军事业最低潮的时候和胡军走在了一起,那时她是一个温柔贤惠,懂得心疼人的贤妻良母,随着胡军在单位位置的升迁,小梅的性格和她的人生追求,以及她的欲望需求都在慢慢的转变着,膨胀着。
我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反映了“新”。
所以我认为人的需要是随着人的位置不同而随时改变的,就好像是人没钱的时候,不择手段的去赚钱,等到有了钱后,他就会想尽一切办法维持一个好的名声。
3.4 货币
这里讲的货币是人与生活,人与人联系的纽带。
同时也是颠倒一切的手段。
其实这些话语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货币是实现物质之间交换的媒介,也是万恶的”。
引用马克思的话“因为货币作为现存的和起作用的价值概念把一切事物都混淆了、替换了,所以它是一切事物的普遍的混淆和替换,从而使颠倒的世界,是一切自然的品质和人的品质的混淆和替换。
”
四、总结
《手稿》是马克思的一部未完成的著作,虽然不是一部完整的著作,但其内容极为丰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过程中一份独特的文献,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源地。
作为处于马克思思想形成过程中的著作,它是马克思在前一阶段已经达到的成就的基础上前进,是对《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重要论点的进一步发挥,从而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变化。
当然,《手稿》是一部过渡性的著作。
马克思在《手稿》时期,还没有完全摆脱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特别是大量使用了费尔巴哈哲学的术语。
但是,在内容上,马克思又大大超越了费尔巴哈。
这就是说,尽管马克思当时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自己同费尔巴哈的重大分歧,尽管《手稿》中充满了费尔巴哈式的概念、术语,具有人本主义的因素,出现了内容和形式的不一致,什么是矛盾,但是,《手稿》在内容上却力求向历史唯物主义接近,处处闪烁着新世界观思想的光辉。
最后,本文是笔者第一次真正阅读哲学类书籍后写的一些感想,由于笔者先前接触此类的书籍、著作较少,加之在哲学方面的学术研究水平有限,文中难免有不足之处,虽然对某些方面写出了观点,但叙述时采用的角度或是讨论的深度可能不准确或是不够深入,还待进一步的努力。
文中有不正之处,希望老师能不吝赐教,让我在此方面的研究可以有更深的感悟。
参考文献:
【1】王良铭.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精选导读.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