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烈度,大业绩辛亥革命探究课导学案
《辛亥革命》导学案
辛亥革命(学案)学习目标:【识记】民主革命宣传家、兴中会、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袁世凯篡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深刻原因、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政府性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辛亥烈士的英雄事迹、孙中山先生屡败屡战的革命精神,认识到中国的进步趋势不可阻挡重点难点【重点】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难点】袁世凯篡权、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过程与方法分析归纳,中外对比深化认识知识结构一、背景经济基础:时间:阶级基础:地点:兴中会人物:思想准备:入会誓词:性质:组织准备:时间:地点:人物:同盟会政治纲领:机关刊物:性质:影响:二、武昌起义及革命的发展1、导火索:2、时间:3、发展:武昌起义三、中华民国的建立及《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 临时大总统: 首都: 国旗:1、 2、3、4、意义: 四、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清政府袁世凯帝国主义列强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革命阵营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摘录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二十九条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以总员四分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二以上者为当选。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三十四条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第三十五条临时大总统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
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五十一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材料二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材料三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问卷“崇拜的人物”统计表序号崇拜的人数被崇拜的人物1 157 孔子2 61 孟子3 17 孙中山4 11 颜渊5 8 诸葛亮、范仲淹6 7 岳飞7 6 王守仁8 4 大禹、陶侃、朱熹、华盛顿等9 3 程德全10 2 苏轼、康有为、袁世凯等11 1 伯夷、周公、苏秦、张仪、秦始皇、张良、萧何、韩信、司马迁、马援、班超、韩愈、司马光、程颐、徐光启、顾宪成、史可法、曾纪泽、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马丁-路德、培根、卢梭、梁启超、武训、安重根等12 23 无崇拜者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
辛亥革命导学案完美版
第13课辛亥革命(导学案)——中国近代民主进程的丰碑【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临时约法》的内容和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难点: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学习方法】运用史料研习、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概念解读】(1)近代化的含义: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思想理性化、科学化(2)辛亥革命的概念: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学习过程】★预习巩固导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前赴后继,在辛亥革命前中国各阶级怎么做的?结果如何?▲地主阶级(统治阶级)——▲农民阶级——▲工人阶级——▲资产阶级——一、风雨欲来——革命准备1、兴中会时间:地点:性质:2、中国同盟会时间:地点:政治纲领:性质:3、一系列起义:黄花岗起义等二、武昌圆梦——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发动,当夜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1911年10月11日,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
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份宣布独立,清政府统治随之土崩瓦解。
三、铸就民国——中华民国成立1、时间:;2、地点:;3、国旗:;4、采用公历,民国纪年四、民主丰碑——《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时间:2、性质:3、基本内容:4、直接目的:5、历史意义:具有反对的进步意义。
★史料研习、合作探究: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史料1:辛亥革命后,士绅在城市的势力迅速式微。
但在农村,“绅权”依然得以延续,不过,“绅”的构成、职责、权力来源、权力组织等以及官绅关系、军绅关系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也许,农民在辛亥革命中只是失去一条辨子,士绅失去的东西却要多得多。
——《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村与农民研究的新问题》史料2:1915年6月,陈独秀从日本回国到了上海。
《辛亥革命》导学案2.doc
《辛亥革命》导学案2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二、预习内容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背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列强侵略的加深,中国民族危机的加剧;清政府的政治腐败及社会矛盾的尖锐。
2.建立:1905年8月,日本东京,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民报》为机关刊物。
3.纲领(连连.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驱除靶虏,恢,复中华”民生主义.“”4.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政党。
5.作用: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武昌起义1.导火线:保路运动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占领楚望台军械库,武昌起义爆发。
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12日武汉三镇全部光复。
史称3.影响:各省相应,清统治瓦解三、中华民国的成立1.成立: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2.措施:颁布《》、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革'命措施。
3.性质: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
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颁布:1912年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2.内容:中华民国的生权属于;确立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3.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性质:O2.作用:3.局限: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5.教训: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资产阶级共和共路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
思考:中国近代前期,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机先后作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问题?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013年人教版必修一辛亥革命优质课辛亥革命(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一 第13课《辛亥革命》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深刻原因。
2、能说出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和记住中华民国成立的基本史实。
3、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重难点)4、认识辛亥革命存在的局限性,体会中国近代求民主的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概念】。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一、革命原起1. 【合作探究】:浏览课本第一目并结合以下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必要性(为什么一定要革命)可能性(革命具备哪些基础和准备)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 军事准备:偶然性(加速革命爆发的有利时机)材料1: 1901年,清廷开始最后十年的改革。
(“新政”和“预备立宪”能否挽救中国?)“新政”的主要内容有:训练新兵、奖励实业、废除科举,兴办新学、派留学生出国、改革官制等。
但在实行过程中,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加重对人民的剥削,更促使人民群众不断起来放抗。
从1905年起,清政府开始所谓“预备立宪”。
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大纲共23条,其中维护君上大权的就有14条,其余9条规定广大人民有当兵、纳税、服从清政府统治等义务,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权利。
1911年,清政府成立责任内阁,在13个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预备立宪”骗局彻底暴露。
材料2:材料3: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即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2家,投资总额合计470万元,每年新增投资额平均约20万元。
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
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二(人民版)材料4:材料5: 主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简表成立时间 名称 主要成员 领导人 1894年 兴中会 华侨和会党 孙中山1904年 华兴会 留学生和学界 黄兴、宋教仁 1904年 光复会 留学生和学界蔡元培1905年 同盟会 中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孙中山、黄兴 1906年日知会学界和新军刘静庵材料6: 同盟会领导武装起义1906年,同盟会发动萍浏醴起义。
辛亥革命导学案
辛亥革命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是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水平;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搜集资料以及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水平。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持续进取意识。
1、重点是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
2、难点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图画和形势图等,提示或交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
2、学习历史要注意对历史知识的比较和联系,本课中的兴中会创立和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可指导学生制成简表实行比较分析,以探求较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本,完成下列问题,不明白的做好标记。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1、年,孙中山在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
2、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召开,大会选举为总理,通过的纲领是、、、。
3、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孙中山在发刊词中,把革命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
4、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二)、武昌起义1、年月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
起义军迅速占领,夺取枪支弹药。
2、年元旦,孙中山在宣誓就职,选到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3、辛亥革命的意义是推翻了,结束了,使。
4、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了。
5、1912年2月12日,下诏退位。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共同提升。
)1、让学生制成简表,比较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名称、时间、地点、创建人、纲领、性质)。
2、讨论: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课堂小结(形成知识网络)学史感悟: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于()A、北京B、夏威夷C、纽约D、檀香山2、中国同盟会成立于()A、1894年B、1905年 C 、1898年D、1901年3、中国同盟会创办的机关刊物是()A、《万国公报》B、《中外纪闻》C、《民报》D、《新青年》4、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1)民主(2)民族(3)民生(4)民权A、(1)(2)(3)B、(2)(3)(4)C、(1)(3)(4)D、(1)(2)(4)5、武昌起义发生于()A、1911年B、1910年C、1912年D、1913年6、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于()A、1911年 B 、1910年C、1912年D、1913年7、建立起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是()A 、袁世凯B、左宗棠C、宋教仁 D 、段祺瑞8、武昌起义中,起义军首先攻占的地区是()A 、南京B、武昌C、汉口 D 、汉阳二、材料分析:中国现今正处在一次伟大的民族运动的前夕,只要星星之火就能在政治上造成燎原之势。
八年级历史 第8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第8课《辛亥革命》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孙中山成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二、探究过程:(一)自主学习1.孙中山创建革命党:(1)1894年,在创办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①成立时间:;②地点:。
(3)政治纲领:、、、。
机关报是。
它的成立,标志着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4)三民主义:即、、,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武昌起义:(1)时间:。
(2)经过(略)(3)中华民国的成立:时间:(民国元年)。
地点:。
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起的统治。
(4)辛亥革命的作用:推翻了,结束了我国多年的封建帝制,使观念深入人心。
性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合作探究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为什么?三、达标检测1.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中国同盟会2.某旅行社的负责人说,他们旅行社将为去中国同盟会成立地旅游的游客提供优惠,旅行社负责人提到的是下列哪座城市( )A.曼谷 B.新加坡 C.东京 D.檀香山3.在讲述辛亥革命的历史之前,老师先让同学们把自己对辛亥革命的了解写下来,下列是同学们对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建立了中华民国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推翻了清朝的统治4.同盟会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里“鞑虏”指的是()A.西方列强 B.满族人民 C.满清贵族(清政府) D.少数民族5.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
第8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看图,提高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搜集资料以及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学习重点】1.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2.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36、37页“孙中山创建革命党”一目的内容,提炼并完成表格2、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37、38页“武昌起义”一目的内容,提炼相关知识要点,完成填空:(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发动起义。
(2)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开会,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宣告正式成立。
(4)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成这次革命为。
(5)辛亥革命推翻了,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1.同盟会的纲领与“三民主义”有怎样的关系,试解释其含义。
2、简介武昌起义的过程。
3、中华民国是怎样建立起来的?4、辛亥革命的直接目标达到了吗?最终结果如何?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归纳整理】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举1894——1912年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大事件及相关人物。
【当堂检测】(一)单选:1、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被推举为()A、大总统 B 、总理C 、临时大总统 D、主席2、武昌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A、1905年B、1911年C、1912年D、1921年3、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A、封建社会B、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君主立宪制国家4、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巨变的是()A、辛亥革命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B、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C、1840年鸦片战争D、戊戌变法政令的颁布5、最早提早开发三峡水利的是孙中山,这一设想体现了他关注()A、民族B、民权C、民生D、民主6、下列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不符合的是()A、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B、建立同盟会C、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D、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7、民国纪年换算成公元纪年,两者相差()A、1000年B、1911年C、1900年D、1912年(二)列举:1、中国同盟会的纲领:2、三民主义的内容:【学法指导】概括记忆本课内容:一个中心人物()创建一个政党()一次武装起义()建立一个政权()【课堂反思】:写下你在这节课的收获和困惑。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导学案辛亥革命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辛亥革命的背景、经过及其意义。
【导学目标】1.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导火索;2.掌握辛亥革命的经过;3.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导学过程】一、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导火索1.辛亥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背景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急剧恶化、民族危机逐渐加深的条件下,中国共和党和其他革命党派的积极活动。
2.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是中日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的失败。
甲午战争后,清朝政府陷入腐败,国力衰弱。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垂直变革,但受到保守势力的阻挠,终告失败。
二、辛亥革命的经过1.组织策划:在南京筹建革命军和参谋部,并与各地革命党派开展合作。
2.武装起义:华盛顿舰事件成为辛亥革命武装起义的导火索,革命党通过起义夺取武汉、南京等重要城市。
3.宣布辛亥革命胜利:革命党召开临时大总统府会议,宣布辛亥革命胜利,民国成立。
三、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1.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打破了封建帝制的束缚,宣告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2.确认共和: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实现了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转型。
3.掀起救国运动:辛亥革命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各地的保皇、反清和革命起义,推动了进步革命力量的壮大和社会进步的探索。
4.打破列强对中国的控制:辛亥革命削弱了列强在中国的影响力,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彰显反帝反封建的特征:辛亥革命在具体内容上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对封建制度的革命,成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里程碑。
【导学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导火索,掌握了辛亥革命的经过,认识了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没有辛亥革命的胜利,现代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呢?如果没有辛亥革命的胜利,现代中国会是一个面目全非的国家。
《辛亥革命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辛亥革命》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辛亥革命的起因和背景;2. 掌握辛亥革命的过程和结果;3. 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导学内容:1. 辛亥革命的起因和背景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其起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导致国家一蹶不振,社会动荡不安;二是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剥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急需进行改革,推翻清政府,建立一个新的政权。
2. 辛亥革命的过程和结果辛亥革命于1911年爆发,先后在各地掀起了武装起义。
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成为了辛亥革命的主力军,最终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的成功,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开创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3.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时代。
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辛亥革命也揭开了中国政治变革的序幕,为后来的政治改革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三、导学活动:1. 小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清政府为什么会导致辛亥革命的爆发,列举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的具体表现。
2. 观看视频:播放有关辛亥革命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和结果。
3. 朗读文章:让学生朗读有关辛亥革命的文章,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4. 专题研究:让学生选择一个与辛亥革命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撰写一篇小论文或制作一份PPT展示。
四、导学评价:1. 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起因和背景有清晰的认识;2. 学生能够描述辛亥革命的过程和结果;3. 学生能够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4. 学生的专题研究成果能够展示出较高的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拓展延伸:1. 阅读相关文献:让学生阅读更多关于辛亥革命的文献,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参观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博物馆,亲身感受辛亥革命的历史风采。
《辛亥革命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辛亥革命》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前导1. 导入问题: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的辛亥革命是什么事件吗?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2.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够理解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学习内容1. 辛亥革命的起因:清朝的衰落和中国的社会变革。
2. 辛亥革命的过程: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辛亥革命成功。
3. 辛亥革命的结果:清朝灭亡、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三、学习重点1. 了解辛亥革命的起因是什么。
2. 掌握辛亥革命的过程。
3. 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学习方法1. 听课笔记:听讲过程中重点记录辛亥革命的关键事件和重要人物。
2. 课后思考:课后复习时可以思考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五、学习过程1. 授课环节:通过讲解PPT,介绍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 课堂讨论:学生们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3. 作业布置:布置阅读资料,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辛亥革命的文章或者制作一则PPT展示。
六、评价反馈1. 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讨论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 学习反馈:通过课后讲解和答疑,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七、延伸拓展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辛亥革命的活动,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2.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更多的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八、总结回顾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一重要事件,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现代历史,为我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起因。
2.掌握辛亥革命的过程和影响。
3.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导学内容:一、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起因1.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是什么?2.清朝末年中国的政治状况如何?3.列举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是什么?二、辛亥革命的过程和影响1.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2.民主革命运动的中流砥柱是谁?3.辛亥革命的影响有哪些?三、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意义1.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有何改变?2.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3.辛亥革命对中国文化有何启示?导学活动:一、课前预习1.请同学们搜索相关资料,了解清朝末年中国的政治状况和民主革命的发展历程。
《辛亥革命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
《辛亥革命》导学案导语:《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覆灭和共和制度的建立。
本次导学案将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认识和批判思维。
一、导学目标:1. 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导火索;2. 掌握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和影响;3. 能够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深遥影响。
二、导学重点:1. 辛亥革命的起因和背景;2. 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3.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三、导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进修辛亥革命的起因和背景1. 讲解辛亥革命的起因:清朝政治腐败、外国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加重等;2.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探讨辛亥革命的起因,并撰写小结报告;3. 观看视频资料:观看相关视频,加深对辛亥革命起因的理解。
第三步:进修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1. 讲解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武昌起义、南北议和、临时政府扶植等;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人物,演绎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设计展板或PPT进行展示。
第四步:进修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1. 讲解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制度、开启中国近代化经过等;2. 教室讨论:组织学生就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思考;3. 撰写读后感:要求学生撰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和意义的读后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能力。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辛亥革命》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2. 撰写一篇关于辛亥革命的读后感或心得体会;3. 完成一份关于辛亥革命的思维导图或PPT。
五、评判方式:1. 教室表现:包括参与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的表现;2. 作业成绩:包括背诵内容、写作内容和设计作品等的评判。
六、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进修,寻找更多关于辛亥革命的资料并进行深入钻研;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走进历史处所感受辛亥革命的氛围;3. 开展辛亥革命主题的文化活动,如演讲比赛、展览等。
《辛亥革命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辛亥革命》导学案
一、导入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历史事件,它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王朝向摩登民主国家的转变。
本节课将指挥同砚们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帮助同砚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二、目标
1.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导火索。
2. 掌握辛亥革命的具体过程和重要事件。
3. 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
三、进修过程
1.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导火索
- 请同砚们回答以下问题: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是什么?导火索是什么?
- 讲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是清朝统治日益腐败,民众生活疾苦,外国列强侵略加剧。
导火索是辛亥革命前一年的武昌起义。
2. 辛亥革命的具体过程和重要事件
- 请同砚们分组讨论,总结辛亥革命的具体过程和重要事件。
- 讲解:辛亥革命主要包括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扶植、清朝退位、中华民国扶植等重要事件。
3.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
- 请同砚们思考: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政治有哪些影响?
- 讲解: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革命的序幕,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的摩登化经过。
四、拓展延伸
1. 请同砚们钻研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的变化和发展。
2. 鼓励同砚们思考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意义和影响。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们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同砚们能够继续深入进修,探索中国历史的精彩与发展。
低烈度,大业绩辛亥革命探究课导学案
“低烈度,大业绩”——辛亥革命探究导学案一、革命释义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
二、本课脉络1、偶然性与必然性2、延续性与复杂性3、普遍性与独特性4、评价袁世凯三、探究问题1、材料一从小的方面说,如果当时坐镇武昌的湖广总督不是瑞澂,如果他此前的处置不是那么失当,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工程营的枪声,兴许不会变成一场占领武汉三镇的起义。
从大的方面讲,如果不是上台当政的满人少年亲贵由着性子胡闹,先是赶走了最能干的袁世凯,得罪了最不该得罪的人,然后又张罗收权,把地方权力收回中央,把汉人的权力收回满人,革命即使发生,也成不了气候。
千不该万不该的是,在各地立宪派风起云涌立宪请愿的时候,亲贵们不答应也就罢了,却搞了一个皇族内阁,让各地士绅们心里凉到底。
——节选自张鸣《辛亥革命前后,摇晃的中国》材料二视频资料(略)问题: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辛亥革命爆发的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并简要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
2、材料一视频资料(略)材料二从太平天国后的自强(洋务)运动始,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章太炎、孙中山、宋教仁等都曾各自承受着由近代变局所带来的剧痛,无痛苦不会思改革;无痛苦不会思变法;无痛苦不会思革命。
正是在这些痛苦中,中国的现代转型启动了、延续着。
——摘自《读书》2011年第2期材料三革命的成功由多种因素促成,不是革命党人包场的。
革命阵营当然很重要,但还有很多省份的君主立宪党人和地方士绅,还有北洋统帅袁世凯的临门一脚,都起了作用,才把清朝推翻。
历史的发展不是单一的,是多因多果,不是一因一果,至少是多因一果,我们要打破线性的思维。
——摘自郭世佑《辛亥革命不是由革命党包办的》材料四视频资料:辛亥革命后中国南北分治问题:(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辛亥革命兴起和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延续性。
(2)结合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辛亥革命兴起和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复杂性。
辛亥革命导学案
《辛亥革命》导学案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2.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3.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辛亥革命难点: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图画和形势图等,提示或交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习历史要注意对历史知识的比较和联系,本课中的兴中会创立和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可指导学生制成简表进行比较分析,以探求较好的学习方法。
导学过程:一导入:1924 年 3 月 12 日,一位伟人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当时有十几万民众自发前去悼念,后来还把每年的 3 月 12 日设置为植树节来纪念他,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他为国为民奋斗了一生,大家知道他最大的功绩是什么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孙中山和辛亥革命。
二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1.认真阅读课文 40—— 41 页内容,完成以下知识的梳理。
兴中会:时间地点口号(背景)孙中山创同盟会时间纲领地点性质立同盟会目标旗帜2.仔细阅读课文 41—— 42 页武昌起义一目,完成下面的表格:起义背景武昌简单经过起义起义影响3.认真阅读 43 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地点(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哪些?(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三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让我们相互合作,共同提高。
)1.中华民国政权和清政权有什么不同?2.讨论:“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四欣赏图片感悟历史各地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活动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活动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五小结(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教师点拨)可以归纳整理为辛亥革命的准备、爆发和结果三个阶段,说出三个阶段的重大事件,并用一句话概括其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烈度,大业绩”
——辛亥革命探究导学案
一、革命释义
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
二、本课脉络
1、偶然性与必然性
2、延续性与复杂性
3、普遍性与独特性
4、评价袁世凯
三、探究问题
1、材料一从小的方面说,如果当时坐镇武昌的湖广总督不是瑞澂,如果他此前的处置不是那么失当,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工程营的枪声,兴许不会变成一场占领武汉三镇的起义。
从大的方面讲,如果不是上台当政的满人少年亲贵由着性子胡闹,先是赶走了最能干的袁世凯,得罪了最不该得罪的人,然后又张罗收权,把地方权力收回中央,把汉人的权力收回满人,革命即使发生,也成不了气候。
千不该万不该的是,在各地立宪派风起云涌立宪请愿的时候,亲贵们不答应也就罢了,却搞了一个皇族内阁,让各地士绅们心里凉到底。
——节选自张鸣《辛亥革命前后,摇晃的中国》
材料二视频资料(略)
问题: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辛亥革命爆发的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并简要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
2、材料一视频资料(略)
材料二从太平天国后的自强(洋务)运动始,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章太炎、孙中山、宋教仁等都曾各自承受着由近代变局所带来的剧痛,无痛苦不会思改革;无痛苦不会思变法;无痛苦不会思革命。
正是在这些痛苦中,中国的现代转型启动了、延续着。
——摘自《读书》2011年第2期
材料三革命的成功由多种因素促成,不是革命党人包场的。
革命阵营当然很重要,但还有很多省份的君主立宪党人和地方士绅,还有北洋统帅袁世凯的临门一脚,都起了作用,才把清朝推翻。
历史的发展不是单一的,是多因多果,不是一因一果,至少是多因一果,我们要打破线性的思维。
——摘自郭世佑《辛亥革命不是由革命党包办的》
材料四视频资料:辛亥革命后中国南北分治
问题: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辛亥革命兴起和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延续性。
(2)结合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辛亥革命兴起和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复杂性。
3、材料一评价辛亥革命,主要看其结果,革命是否推动了国家与社会的进步,或者是否为国家与社会的进步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和契机。
事实证明,辛亥革命的坐标设定是世界的和现代化的。
材料二民主政治在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得以创试,正是基于它尚不成熟和完善,但绝不能轻估这一创试的意义,因为它已起始,且在趋于成熟和完善中。
辛亥革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业绩,给后来留下一个难得的好范例。
——节选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问题:
(1)结合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辛亥革命的坐标是世界的和现代化的。
(2)结合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民主法制的角度去评价辛亥革命的独特性。
4、材料一视频资料:
袁世凯皇帝梦破灭叮嘱子孙远离政治.mp4
材料二袁世凯整顿金融秩序,收回各地乱发的纸币,统一铸造袁大头银币,奠立了统一币制的基础。
在其他工商业领域,袁世凯发起和筹建了中国人今天仍热情传颂的京张铁路,在这条铁路的决策、资金筹措,包括决定重用詹天佑等方面袁世凯起了重要作用。
周有光用三句话总结了袁世凯的功过,并与华盛顿做了比较:“袁世凯的问题是想做封建皇帝,如果他有点民主思想的话,他就是第二个华盛顿;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位总统,他一开始就立下了好规矩,所以才有美国的民主社会。
”——摘自王碧蓉撰写的《百年袁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问题: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袁世凯。
四、探究作业
谈清末新政对于辛亥革命的客观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