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
成人的心理或者学前儿童心理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包括三层意思:(一)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脑的机能(二)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一指人周围存在的一切自然的或社会的事物,也包括人自身内部的生理状态。
(三)学前儿童心理具有能动性的反映能动性一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积极的,主动的,有选择的反映,并作用于现实。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发展一一儿童心理机能的变化,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积极的有次序的变化。
(一)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例如:儿童语言发展中,总是先会发一些咿咿呀呀的声音,再学会说一些简单的词,最后才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与他人交流。
(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例如:孩子学走路,有段时间要扶着走,从扶着走到放开手独立迈几步,再发展到跌跌撞撞地走,最后才到完全独立自如地走路(三)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谈到发展的不平衡性,必然涉及儿童心理学中两个常见概念:关键期和危险期。
1.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期)反应或某种行为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形成或习得,如果错过这个“大好时机” ,这种反应或行为的学习就会变得困难,往往事倍功半,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这种形成某种反应或学习某种行为的大好时机就是关键期。
2.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等。
例如,感知觉在新生儿期已开始出现,到10 来岁时已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而抽象逻辑思维则要到五六岁才开始萌芽。
(四)发展具有个别差异1.发展速度上的差异,例如,有的孩子2 岁就能背儿歌了,有的才刚刚学会说话。
2.发展优势领域上的差异,例如,有的孩子很小就显示出惊人的数学才能,有的则在音乐方面一枝独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1章 绪论
所谓教育性原则就是指一切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都必须符合 教育的要求, 不允许进行可能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研究。
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二、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日记法 2. 传记法
测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测 验项目和量表, 来了解 儿童心理发展的方法。
谈话法也是研究学 前儿童心理的常用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二、 我国古代的儿童观
我国古代就有了一些朴素的学前儿童心理学思想, 根据正式文字记载, 在2 5 0 0多 年以前, 我国就已经开始有了丰富的儿童心理学思想。如在对人性的看法上, 有《 三字 经》 中“ 人之初, 性本善。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三、 近现代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
(四) 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1. 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 必须考虑到儿童生活的客观条件 2. 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也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必须遵守的一条重要原 则。
(1) 新的需要。 (2) 旧的心理水平或状态。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一、 西方早期的儿童观
受古希腊先哲和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影响, 西方人多半把儿童看成是“ 小大人” , 即 成人的雏形, 认为他们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 因此, 也就没有必要和可能来研究儿童。人 们甚至从未想过,腊、 古罗马社会, 儿童被认为是未来的公民, 接受成人式的任务训练。
念
(二)幼 儿的概
念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记忆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记忆——探秘幼儿心智的秘密花园绪论:记忆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记忆是人类认知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知识积累的基础,更是思维、语言、学习等高级认知功能发展的基石。
学前阶段(通常指3-6岁)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记忆能力的迅速发展为儿童后续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理解学前儿童的记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对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儿童心理学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篇文档将深入探讨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记忆的类型、发展特点、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教育策略。
一、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类型与特点学前儿童的记忆并非单一类型,而是多种记忆形式的综合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感觉记忆:短暂而鲜明的印象感觉记忆是指感觉器官接受刺激后,在感觉系统中短暂保存信息的记忆形式。
学前儿童的感觉记忆容量较小,持续时间也较短,但其敏感性和精确性却相对较高。
例如,儿童能够快速捕捉到一闪而过的图像或声音,但如果没有及时进行编码和存储,这些信息很快就会消失。
2. 短时记忆:信息的暂时储存库短时记忆是指将信息暂时储存起来,以便进行加工和处理的记忆形式。
学前儿童的短时记忆容量有限,通常只能记住少量的信息,并且信息的保持时间也比较短。
例如,儿童可能记住刚刚听到的几个单词,但过一会儿就忘记了。
短时记忆的容量和持续时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
3. 长时记忆:知识的永久宝库长时记忆是指将信息长期储存起来的记忆形式,它是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的基础。
学前儿童的长时记忆容量不断扩大,储存的信息也越来越丰富。
长时记忆又可以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对事实和事件的记忆陈述性记忆是指对事实、事件、概念等知识的记忆,它又可以细分为情景记忆(对个人经历事件的记忆)和语义记忆(对一般知识和概念的记忆)。
学前儿童的情景记忆发展较早,他们能够记住一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例如生日聚会、旅行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义记忆也逐渐发展,能够记住越来越多的词汇、概念和知识。
1-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密云社区教育中心❖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发展心理学的几个主要理论流派,以及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一)发展阶段❖参照我国的学制对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学前儿童是指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前的儿童的统称。
该阶段又可分为三个分阶段:出生前的发展、婴儿阶段和幼儿阶段。
❖出生前的发展: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
胚胎前9个月是发展最快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有机体有一个受精卵转变为一个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周围环境的婴儿。
婴儿阶段:身体和大脑都出现巨大的变化:能够独立行走;有较成熟的感知运动能力;基本掌握了母语的口语表达系统;与他人建立了最初的亲密关系。
本书将婴儿期定义为0-3岁。
幼儿阶段:幼儿的身体变长、变瘦,运动技巧更精细,更具自我控制性和自信。
游戏促进和支持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
思维和语言得到惊人的发展,道德感开始发展并开始与同伴建立关系。
本书将该阶段定义为3-6岁。
❖(二)发展的领域❖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整体,我们对其生理、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时会初步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生理发展主要包括:身体的发展、脑的发展、感知觉的发展和运动能力的发展;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情绪那里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对他人的认知、同伴关系、以及品德心理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
❖遗传和环境那一个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儿童是主动地还是被动的?❖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第二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所有的发展心理学家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绪论
12-18岁
18-24岁 25-65岁 65-
忠诚
爱 关心
不确定感
孤僻和疏离 自私
明智和完美无憾 绝望与悲观沮丧
二、行为主义观
人物:华生;斯金纳
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 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刺激 反应 联结
• 经典行为主义 • 代表人物:John B. Watson(18781958) • 主要观点:摒弃“意识、动机、思 维”等主观性强的概念,而推崇 “对行为的观察研究” • 关于发展的机制:经典条件反射 • 评价:推动科学心理学研究的发展; 忽视了高级心理机能的研究,将人 与动物等同起来。
性器期 (3-6岁)
• 力比多集中投放在生殖器部分, 表现为这个时期的儿童喜欢抚 摸生殖器、显露生殖器以及性 欲幻想。
•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关注身体的性别差异, 而且触摸自己的性器官以获得快感。 • 这时的儿童会对异性父母产生爱恋,并对同 性父母产生嫉恨: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 • 性器性格:在男性,表现为好炫耀自己的男 子气概和能力,自夸、好胜、好表现;在女 性,可能会过分认同母亲和女性形象,一方 面以引诱或挑逗的表现吸引男性,另一方面 又否认自己有性意图并表现出天真无邪的样 子。
• 重要概念: 观察学习; 替代性强化和惩罚; 自我效能; 模塑作用(modeling)/榜样作用;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适应、平衡、动作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
– 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 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成熟、经 验、社会环境和平衡 发生认识论
催眠情境
用作催眠的图片
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教案 (1)[4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一、本章教学时间安排二、本章重点、难点及应注意的问题1.本章重点(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本章难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种研究方法的涵义及特点。
3.本章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从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入手,阐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
(2)从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两个层面讲清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该门学科的研究意义。
(3)讲清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活动产品分析法等,要让学生了解每种研究方法的优势与特点。
三、本章应讲授的内容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包括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活动产品分析法等。
四、课堂讨论1.讨论题目: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这门课程有什么意义和作用?2.讨论参考资料:《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3.讨论参考答案:见《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五、课堂习题1.习题内容:从《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选取。
2.参考答案:见《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六、案例分析从《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选取。
七、课堂提问的问题1.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为什么要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这门课程?2.在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中,调查法和观察法有什么区别?八、本章思考题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区别是什么?2.如何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3.观察法有哪些类型?4.问卷调查法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5.活动产品分析法这种研究方法有什么优势?九、本章作业题见《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十、本章参考书目1.刘万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2.杨柯.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第2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一、本章教学时间安排二、本章重点、难点及应注意的问题1.本章重点(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3)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流派及其主要理论观点2.本章难点(1)各个年龄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2)如何正确理解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3)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流派及其主要理论观点3.本章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讲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时,要讲清楚每种影响因素是如何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以及如何正确看待这些影响。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笔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笔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笔记:
1.发展心理学的定义: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在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2.发展的概念:生物个体从孕育到死亡的过程中,不断经历着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也称为个体发展。
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
4.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在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
5.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强调儿童内在心理冲突对发展的影响,将儿童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6.艾里克·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社会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将儿童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羞怯、主动对内疚、勤奋对自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亲密对孤独、繁衍对停滞、完善对绝望。
7.发展心理学的任务:描述发展过程、解释发展规律、预测发展结果、探究发展机制。
8.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横断研究、纵向研究、倒返研究、群体内研究、追踪研究和跨文化研究。
9.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横剖研究和纵剖研究。
10.发展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和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王振宇 第一章 绪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电话: 邮箱:
第一章 绪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简称学前儿童心理 学),就是一门专门研究学前儿童(0-6岁)心 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学前儿童心理学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归纳为: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对 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发展的,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 象以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儿童的心理发展最能体现这个发展过程。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 17世纪英国的哲学家洛克和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发 现儿童”,对现代儿童心理学和学前教育有着启蒙作用。 卢梭指出,儿童教育要顺应自然,不能催熟,不应体罚, 教育要注意个别差异,不要造就“稚气的博士和衰老的儿童”。 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根据对自己孩子的三年观察发 表了《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一百多年 来,儿童心理学,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学,作为发展心理学的分 支,无论在研究范围还是研究方法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为认 识儿童心理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第一,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 进心理科学的发展。 第二,一切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最后,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对儿童文学艺术的创作、儿童玩具的设计和 制作、儿童服装的设计、儿童食品的开发和调配等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研究法 以时间取向把实证研究法分为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两个类型。
但无论持什么观点,其研究的主题总是围绕着以下四个问题。
(一) 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1.1 复习笔记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学前儿童的心理。
学前儿童心理和成人心理具有相同的实质,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1.学前儿童的心理,和成人心理一样,都是脑的机能(1)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现象,都是大脑活动的结果。
研究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①大脑具有记忆的功能,过去的经历在刺激大脑皮层的有关部位后又重新呈现出来。
②大脑前额叶与人的个性和情绪有密切的关系。
(2)研究证明,儿童的心理是儿童大脑活动的产物。
①没有儿童的脑,即使有充分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也不能形成儿童的心理。
②出生时大脑不正常的儿童,也不能产生正常儿童的心理。
比如,脑性瘫痪,即出生前或产期发生脑部疾病的儿童,往往表现出智力低下、视觉障碍等症状。
2.学前儿童的心理,和成人心理一样,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人的心理现象都可以从客观现实中找到根源。
儿童见过汽车,头脑中才有了汽车的形象;吃过苦药,才知道苦的滋味。
(2)学前儿童心理和成人心理都是一种反映,是物质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就是形成心理的过程。
3.学前儿童的心理,和成人心理一样,都有能动性学前儿童的心理不是对周围环境和教育的机械反映,它在反映过程中有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选择性。
总之,学前儿童心理和成人心理都依赖着大脑和客观现实。
他们的心理活动都是在这二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1.学前儿童心理与成人心理的本质差别学前儿童心理和成人心理,从本质上说,其差别主要在心理的发展。
但并非任何心理变化都可以称为发展。
(1)成人心理机能的变化有些是暂时性的。
例如,由疲劳、疾病等引起的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2)老年人的心理机能可能向衰退的方向变化,往往是消极的变化;(3)儿童心理机能的变化,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积极的、有次序的变化。
【附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
[浙江省2009年4月真题]A.0~3岁B.0~6岁C.0~12岁D.0~18岁2.认为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爱到遗传限度的制约,这种理论是( )。
[浙江省2009年4月真题]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二因素论D.相互作用论3.学前儿童心理学是( )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分支,而且是内容最充实的分支。
[浙江省2008年10月真题]A.发展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学前教育学D.儿童解剖生理学4.下列不属于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是( )。
[浙江省2007年10月真题]A.个体心理的发生B.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C.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D.异常儿童心理的诊断与矫治5.遗传素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是( )。
[浙江省2007年4月真题]A.物质基础B.决定C.主导D.一般6.心理就是( )。
[浙江省2007年4月真题]A.人脑对心理现象和客观现实的反映B人脑像镜子一样对一切客观现实的反映C.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D.当人体成熟后,对周围环境的反映7.西方儿童心理学的鼻祖是( )。
[湖北省2008年下半年真题]A.巴甫洛夫B.皮亚杰C.普莱尔D.马斯洛8.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于( )。
[湖北省2008年上半年真题]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后半期D.20世纪,9.在人的心理发展中,起物质前提作用的影响因素是( )。
[湖北省2007年真题]A.生理成熟B.环境和教育C.遗传D.个体的主观努力10.广义的学前期是指( )。
[湖北省2007年、浙江省2010年10月真题]A.1~3岁B.4~5岁C.0~6岁D.3~6岁11.所得材料自然、真实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浙江省2010年10月真题]A.问卷法B.谈话法C.观察法D.实验法12.下列关于个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斯金纳箱
•实验发现: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 的。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是:强化刺激既不与反应 同时发生,也不先于反应,而是随着反应发生。
内容页
(三)强化理论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
框哦)
1.什么是强化?
——通过强化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而
强化物就是增加反应可能性的任何刺激。
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成熟
儿童心理 发展的必 要条件
物理 环境
•物理经验 •数理逻辑 经验
社会 环境
平衡
包括社会生 活、文化教 育和语言等
不断成熟 的内部组 织和外部 环境的相 互作用
四、儿童认知发展的四阶段(重难点):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的世界
靠感觉和动作(口尝、手抓、 敲打等)去认识周围世界的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流派
1 第一节 成熟势力说 2 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说 3 第三节 社会学习理论 4 第四节 认知发展理论
代表人物:格赛尔 1、“双生子爬梯”实验
(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
2、自然成熟>后天教育
3.评价
优点:
突出了成熟机制对于发展的重要性。 为研究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提供了一系列育儿观念。
2.前运算阶段(2~6、7岁)
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将感知动作内 化为表象,形成了运用符号表征客体的能力。
这一阶段其思维特点有: 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等。
前运算阶段特点一:泛灵论
无法区别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常把人 的意识活动、意向推广到无生命的事物上。
前运算阶段特点二:自我中心性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1阶段练习题
练习题一考试科目:《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 1章至第5 章(总分100分)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婴儿2、纵向研究3、环境决定论4、游戏5、客体永久性二、判断并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正确打(√)、错误打(×)并改正)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2、婴儿期是儿童动作技能形成的最佳时期。
()3、精神分析理论主要研究儿童的人格。
()4、1岁左右是儿童学习行走的最佳时期。
()5、训练对儿童动作的发展不起作用。
()6、遗传对儿童心理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7、发生认识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8、3-6、7岁是幼儿期。
()9、儿童方位知觉发展的趋势是上下—前后-左右。
()10、大班幼儿在游戏中发生争吵,常常是因执行游戏规则而产生的。
()11、我国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的人是陈鹤琴,他采用日记法研究儿童心理。
()12、斯金纳是环境-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13、幼儿观察的精确性差,通常只观察到事物的轮廓。
()14、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一年一个特征。
()15、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发展十分迅速,表现为年龄越小,发展越慢。
()三、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科学儿童心理学形成的奠基人是()A 卢梭B 达尔文C 普莱尔D 霍尔2、0-1个月是()A 新生儿B 乳儿C 婴儿D 幼儿3、学前儿童动作发展最快的时期是()A 乳儿期B 婴儿期C 幼儿期D 新生儿期4、儿童大脑皮质成熟最早的区域是()A 枕叶B 颞叶C 顶叶D 额叶5、精神分析理论主要研究儿童的()A 人格B 认知C 情绪D 意志6、美国心理学家范茨采用视觉偏爱的方法研究儿童的()A 形状知觉B 大小知觉C 方位知觉D 深度知觉7、环境决定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 高尔顿B 华生C 皮亚杰D 盖塞尔8、出现守恒性是哪个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A 感知运动B 前运算C 具体运算D 形式运算9、同样的刺激反复呈现,会使原先出现的定向反射完全消失指()A 定向反射习惯化B 定向反射去习惯化C 视觉偏爱D 反射10、吉布森设计的视崖实验,是用来研究儿童的哪种知觉()A 深度B 形状C 大小D 方位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试比较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的异同点。
第1章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1章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发展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包括认知、语言、社交、情感、动手能力等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主要涵盖了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
1.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从婴幼儿时期到学龄前期,儿童的认知能力经历了显著的发展变化。
通过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儿童的感知、注意力、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过程,并揭示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和机制。
2.儿童的语言发展也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儿童在0-6岁之间,经历了从听觉感知到语音产生再到语法建构的语言发展过程。
通过对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揭示了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社会环境对语言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规律。
3.社交发展也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儿童在0-6岁之间,通过与家庭成员、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的互动,逐渐发展出一系列的社交技能和社交意识。
通过对儿童社交发展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儿童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以及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中的行为特征、情感体验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变化和规律。
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也关注儿童的情感发展。
儿童在早期发展中逐渐形成自我意识,体验到各种情感的表达和调节。
通过对儿童情感发展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儿童的情绪感受、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特点和变化。
5.动手能力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儿童在0-6岁之间,通过对物体的触摸、摆弄和操作,逐渐掌握并发展出各种动手技能。
通过对儿童动手能力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特点和变化。
总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儿童的认知、语言、社交、情感和动手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儿童在0-6岁之间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儿童的教育和培养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2023电大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一
正确答案:B 答案解释:暂无
6. 以下不属于观察学习组成部分的是( )。
单选题(5.0分)(难易度:中) A. 注意过程 B. 保持过程 C. 操作过程 D. 动作复现过程
正确答案:C 答案解释:暂无
正确答案:A 答案解释:暂无
4. 格赛尔通过( )断定,学前儿童的学习发展取决于生理成熟,成熟是推动学前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单选题(5.0分)(难易度:中) A. 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B. 延迟满足实验 C. 感觉剥夺实验 D. 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正确答案:A 答案解释:暂无
5. 斯金纳将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 )。
正确答案:A 答案解释:暂无
13. 学前儿童的生物性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发展不是孤立片面地成熟,而是与他们的情绪、语言和认知能力等发展相伴相随。
()
判断题(5.0分确答案:A 答案解释:暂无
14. 妊娠期妇女的情绪状态不会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
单选题(5.0分)(难易度:中) A. 0~3个月婴儿进入阶段一:专注关心 B. 3~6个月婴儿进入阶段二:建立关系 C. 7~12个月婴儿进入阶段三:运用思想 D. 13~24个月幼儿进入阶段四:问题解决
正确答案:C 答案解释:暂无
3. 成熟势力发展理论的创始人是( )。
单选题(5.0分)(难易度:中) A. 格赛尔 B. 华生 C. 弗洛伊德 D. 皮亚杰
判断题(5.0分)(难易度:中)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答案解释:暂无
19. 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
判断题(5.0分)(难易度:中) A. 对 B. 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4(中央电大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第1至2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4.横向研究: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大与年龄偏小。
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1)关键期是习性学家洛伦兹1953年提出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2)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案例描述:斌斌(化名),男孩,5岁8个月,属于乖巧听话类型的孩子。由于爸爸妈妈工作变动的关系,斌斌随父母从北方某个城市迁入到南方某个城市,并在附近的一个幼儿园上大班。刚开始的几个月,斌斌的表现都很好。但是,幼儿园老师最近总是向斌斌的妈妈反映说,斌斌在幼儿园人缘关系不好,他很喜欢打其他小朋友,以致其他小朋友都不喜欢他。斌斌妈妈感到很诧异:自己的孩子以前不是这样的呀,现在怎么变成这样了呢?周末的时候,妈妈带着斌斌拜访了一位儿童教育专家〕通过与斌斌的交流之后,终于发现了斌斌打人背后的动因。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知识目标:
1.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3.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梗概。
4.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习价值。
技能目标:
1、通过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的掌握,分析现实生活与教育教学中学前儿童心理与行为现象。
二、重要他人
学前儿童的发展,既是个自然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讲,社会性是其本质的特征。个体的社会化离不开人类社会成员之间的密切交往与互动。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特点与规律,也是在其与周围的重要他人之间的互动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必然要探讨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他人。
但是,胎教也要讲究科学,如果采取了不适当的胎教方法,则会适得其反,甚至会导致悲剧性的后果。以下几个方面是实施胎教中应该注意避免的问题。
1、科学胎教忌噪音。噪音能使孕妇内分泌腺体的功能紊乱,从而使脑垂体分泌的催产激素过剩,引起子宫强烈收缩,导致流产、早产。噪音对胎儿有如此严重影响,因此,孕妇要警惕身边的噪音,不要受噪音影响,更不要收听震耳欲聋的刺激性音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实验:把钱捐给谁(P12)
• 原有的经验对新事物的认识具有两重性— 可能帮助和加速理解,也可能阻碍和拒绝 理解 • 人的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能支配和 调节人的行为,能反作用客观现实 • 小结: • 人的心理一方面受客观现实的制约,另一 方面又受人的主观条件的影响,因此,心 理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二篇 发展中的学前儿童心理 • 模块一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 模块二 学前儿童情感的发展 • 模块三 学前儿童个性有关因素的发展
模块一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 第一节 认知的概述 • 第二节 早期认识的基础 • 第三节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 第四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一节 认知的概述
• 认知:指的是那些使头脑中产生认识的内 部处理过程及结果 • 广义的认知包括高级的心理过程,如意识、 智力、思维、想象、创造、计划、策略的 形成、推理、预测、问题解决、概念化、 分类与关联、符号化和知识等 • 对于儿童来说,认知还包括记忆、注意、 学习以及认知活动和交往活动中的 语言的 运用 • 认知就是认识和知识
• 一、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 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为不同的心理过程的质的 差异,也表现为不同的主导活动和不同的心理能 力。在具体行为上,表现为不同的行为特征。 • 从发展的总趋势上讲,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是有 次序的,是不可逾越的或倒退的。 • 二、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 三、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儿童的许多心理机能是先天的,如数个月的婴儿 就具有初步的数概念、力概念、生物感念。 高级的心理过程,如随意的知觉和注意、词的逻 辑记忆、抽象思维、高级情感等都离不开人类所 具有的特定心理工具,即各种符号、记号,其中 最抽象的符号是人类的语言和文字。外显的交往 和内化的交往 四、发展的机械和机体论( 白板说)
• 四、心理具有发展过程 • (一)从出生到成熟期间,从简单到复杂、从低 级到高级、从混沌到分化的上升过程 • (二)从成熟到衰老期间,心理发展的总趋势是 从健全到衰老、从灵活到呆板、从清晰到朦胧的 下降过程。 • (三)具有阶段性,前一阶段的出现为后一阶段 做好准备,后一阶段出现又包含前一阶段的特性。 • 如:一个成人的思维水平已达到逻辑的思维的水 平,但他仍保留着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的能力, • (四)量的增加,质的变化
• 二、心理具有客观源泉 • 心理—客观现实通过感觉器官作用于人脑后,人 脑就对它产生了映像 • 两大环境:物质环境;社会环境 • 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 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一种主观、能动的反映。 • 主观能动的反映,是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 态度和经验的影响,而且个人当时的主观状况, 如情绪、动机、觉醒水平等,都会影响对现实的 反映
第二节 对心理的基本认识
• 一、心理具有的物质基础 • (一)人脑的结构 • 人脑有高级神经中枢(大脑)和低级神经中枢(指大脑以 下的中枢神经各部位,包括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和小 脑)构成 • 大脑—位置,重量,皮质(是控制整个机体活动的最高管 理者和调节者,额叶、顶叶、 颞叶、枕叶)、突触 • 大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这个结构的发展和成熟,不仅决 定于遗传因素,也决定于学习经验。
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具体体现为以下三种方法 1、观察法 从时间上看,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 从范围上看,分为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 从规模上看,群体观察和个体观察 2、调查法 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产品分析法 3、实验法
• • • •
如何对婴儿进行试验法研究 (P24) 注视时间 习惯法、去习惯法研究法 非言语行为,如吸允、转头、眨眼、伸手 以及某些生理反应,如心跳频率
• 横断研究 • 优点:聚焦在同一时刻的大规模样组的行为上,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同一年龄或几个年龄组被 试的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大规模样 组的数据比较有代表性和稳定性。 • 缺点:由于时间短,难以寻找发展的连续性和转 折点,也难以分析出儿童早期经验对当前反应的 误差,造成虚假结果。
• 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 优点:可以使研究者随着时间的进程,直接地测 量个体变化的速率,取得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对 于探索某种心理现象的稳定性或不稳定和发展快 慢是必不可少的,如早期经验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一个智力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自闭症儿童的行 为变化等 • 缺点:耗时费力,对象有时缺乏典型性,难以保 持长期合作关系。
2、大脑的机能与心理 大脑的机能主要是接受、分析、综合、贮存和发布各种信息,左半球 主管身体的右半侧、右半球主管身体的左半侧。皮层上枕叶—视觉, 颞叶—听觉,顶叶—躯体感觉、额叶控制着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行 为,额叶受伤的病人智力下降,无法解答算术应用题,还出现性格上 的障碍,变得暴躁、粗野不能控制
• (三)儿童的个性 •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个性远没有形成。但 在活动中表现出某些个性的因素,如一定 的性格特征、特定的兴趣倾向或某些特殊 能力,但这些个性的特征还没有整合成稳 定的、完整的系统。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关系 • 相互作用,心理过程是个性心理的基础, 个性创建发生认识论 信息加工理论 认识的发展性,阶段性 心理理论 实验:习惯化、去习惯化实验,婴儿的心 理能力要比我们认为的强得多 • 感觉和知觉是人类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 是一切信息加工的资料来源,是认识活动 的开端。 • • • • •
第二节 早期认识的基础
• • • • • • • • 视觉 听觉 形状知觉 深度知觉 方位知觉 多通道感知 知觉衡常性 感觉剥夺和“感觉轰炸”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主讲人:时莉
在儿童的身上集中着人类精神的本原: 儿童的执着,表现着人类求真的实验精神, 儿童的烂漫,体现着人类求美的艺术精神, 儿童的率真,反映着人类求善的道德精神。 在儿童清澈的明眸中, 闪烁着科学家的敏锐、艺术家的热情和哲学家的简洁。 我想,所谓成熟, 不过是重新体验儿时游戏的认真态度 和重新审视儿时积累的早期经验。 只有了解儿童,才会尊重儿童。 尊重儿童,就是尊重人类本身。
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一、实证研究法 • (一)横断研究指 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 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测,求出 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 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 (二)纵向研究指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对 系统的随访观测(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 的系统特点。
大脑的特征
• 大脑具有不对称性,左右两半球各有不同 的优势,左半球的机能是阅读和计算,保 证连贯的分析性的逻辑思维。右半球运用 形象信息,保证空间定向、音乐知觉,及 对情绪、态度的理解 • 也受学习经验的影响
• 小结: • 脑是心理的器官,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心理是脑的机能。大脑的活动产生并制约 着人的心理活动。同时,大脑的结构和机 能也受学习经验的影响。
• 二、个性心理 (一)个性概念 个性——即遗传素质、社会关系、所受教 育和个人经验相结合,最终整合成一个人 的总的精神面貌。这种总的精神面貌,称 为个性。
(二)个性特征 个性是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 形成的,表现出完整的、稳定的有社会意 义的特征,可以预测。 • 例如:有人风风火火、有人老成持重 有人多才多艺,有人无所特长
• • • •
被试 样组:大样组(≥30)和小样组(<30) 抽样误差:由于抽样原因导致的误差 如:如果研究者违背随机性原则,抽取的 样组缺乏足够的代表性,如被试太少,或 所得的数据偏向于高分或低分的一端,那 么,由样组所得的资料和数据推测全体的 情况就会产生误差。
• • • • • • • •
• 一、视觉 • 在婴儿的所有感觉器官中,眼睛是最活跃,最主动,最重要的器官 • 最初几个月,视觉发展非常之快,6个月婴儿的视觉能在许多方面已 经接近成人 • (一)视觉集中 • 2~3周内眼肌协调能力差,双眼协调比较困难,难以形成视觉集中。 • 3周后,婴儿开始将视觉集中在物体上 • 2个月,对鲜艳明亮的物体,尤其是对人脸容易产生视觉集中,表现 出意味深长的偏好,开始用眼睛追随缓慢物体的水平运动 • 3个月时能追随物体作圆周运动,这种能力在头6个月一直在持续提高, 随着婴儿的成长,视觉集中的时间和距离都逐渐延长
第一篇 绪论
• 模块一 心理现象与心理学 •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第二节 对心理的基本认识 • 模块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 •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 • 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第三节 个体的心理发展
模块一 心理现象与心理学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设立第 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 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即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
心理的文化差异
• • • • 一、不同文化的差异 日本的母亲认为儿童在百货大楼里迷路是件令人生气的事,而美国的母亲则 体会到害怕。 南太平洋的萨摩亚人在语言中不区分憎恨和厌恶。 受过学校教育的西方儿童,在一些需要复述或组织策略的学习中的回忆成绩, 优于其他社会中未受过教育的儿童,但他们对故事或视觉场景的回忆并没有 什么优势。澳大利亚土著中的儿童对物体排列位置的记忆,优于英裔澳大利 亚儿童。 二、同一文化中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与美国的父母和教师相比,德国的父母和教师对儿童的策略 训练更直接,因而德国儿童比美国儿童更倾向于自发地使用组织策略 在我国,在公正观发展方面,对无意的人身伤害,各族儿童反应一致,而对 有意的人格侮辱,各族儿童的不满意有显著差异。蒙古族儿童较多以服从作 为公正判断的原则,维吾尔族儿童则多数以公道作为公正的原则。
• 一、心理过程 • 1、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核心) • 2、情感过程—是指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内心的体验, 如喜、怒、哀、惧等 • 3、意志过程—是人在活动中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对自己 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三者关系
认识过程—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情感过 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情感过程—动力 意志过程—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