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十二章重难点笔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第十二章重难点笔记

第十二章激励

1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一、激励原理

1.激励的概念与对象(1)激励的概念

激励(motivation)主要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通常是和动机连在一起的。美国管理学家罗宾斯把动机定义为个体通过高水平的努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愿望,而这种努力又能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一般而言,动机是指为满足某种需要而产生并维持行动,以达到目的的内部驱动力。

无论是激励还是动机,都包含三个关键要素: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

(2)激励的对象

激励的对象主要是人,或者准确地说,是组织范围中的员工或领导对象。

2.激励与行为

激励是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动力,而行为是人实现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过程。无激励的行为,是盲目而无意识的行为;有激励而无效果的行为,说明激励的机理不合理。

通过激励促成组织中人的行为的产生,取决于某一行动的效价和期望值。效价是指个人对达到某种预期成果的偏爱程度,或某种预期成果可能给行为者带来的满足程度;期望值则是某一具体行动可带来某种预期成果的概率。激励力、效价和期望值之间的相互关系用下式来表示:激励力=效价×期望值。

3.激励产生的内因与外因

激励产生的根本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由人的认知知识构成,外因则是人所处的环境,从激励基础上人的行为可看成是人自身特点及其所处环境的函数。

4.需要的管理学意义

需要对管理学的领导职能来说,是能否发挥管理作用并影响组织成员完成组织目标的前提。从领导方式看,需要是领导者指挥下属和鼓励下属的行为基础。

二、激励的需要理论

1.需要层次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来的,也称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1)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①生理的需要。它是最基本的需要。如衣、食、住、行等。

②安全的需要。保护自己免受身体和情感伤害的需要。

③社交的需要。包括友谊、爱情、归属及接纳方面的需要。这主要产自于人的社会性。

④尊重的需要。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因素包括自尊、自主和成就感;外部尊重因素包括地位、认可和关注。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

(2)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

马斯洛将五种需要划分为高低两级。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于较低级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属于较高级需要。低级需要主要从外部使人满足,高级需要主要从内部使人满足。

(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贡献

①它提供了一个比较科学的理论框架,成为激励理论的基础;

②它指出了每一种需要的具体内容;

③它将自我实现作为人的需要的最高层次,对我国的管理者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后人称其为“开路奠基”的需求理论。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缺陷

①对需求层次的分析简单、机械;

②它的前提——人都是自私的,不是一种科学的假设;

③把人的基本需要归结为五个层次,也不尽完善。

2.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又称保健—激励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的。赫兹伯格认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1)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如企业政策、工资水平、工作环境和劳动保护。这类因素处理得不好会引发工作不满情绪的

产生,处理得好可预防和消除这种不满。但它不能起激励作用,只能起到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

(2)激励因素

激励因素是指能够促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因素。主要包括:①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快;②工作上的成就感;③由于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的奖励;④对未来发展的期望;⑤职务上的责任感。

(3)双因素激励理论的意义

双因素激励理论的意义在于它把传统的满意—不满意(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的观点进行了拆解,认为传统的观点中存在双重的连续体: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而不是不满意;同样,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而不是满意。

这种理论对企业管理的基本启示是:要调动和维持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保健因素,以防止不满情绪的产生。但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激励因素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努力工作,创造奋发向上的局面,因为只有激励因素才会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感。

(4)双因素激励理论的局限性

①在研究方法本身、研究方法的可靠性以及满意度的评价标准这些方面,赫兹伯格这一理论都存在不足。

②赫兹伯格讨论的是员工满意度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的一定关系,但他所用的研究方法只考察了满意度,并没有涉及劳动生产率。

(5)启示

①在激励时,应注意区别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②当前,中国某些地区人均收入水平不高,所以工资和奖金不仅仅是保健因素,如果运用得当,也表现出显著的激励作用;

③应注意激励深度问题;

④随着社会经济水平逐渐提高,内在激励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3.成就需要论

(1)成就需要论的含义

成就需要理论由美国管理学家大卫·麦克兰提出。他认为,在人的一生中,有些需要是靠后天获得的。人们不是生来就有这些需要的,而是通过生活经验能够学习的。对这些后天需求的研究有助于激励理论的完善。

(2)三种研究最多的需要

①成就的需要。指渴望完成困难的事情、获得某种高的成功标准、掌握复杂的工作以及超过别人。

②依附的需要。指渴望结成紧密的个人关系、回避冲突以及建立亲切的友谊。

③权力的需要。指渴望影响或控制他人、为他人负责以及拥有高于他人的职权的权威。

(3)成就需要论的结论

①有着强烈成就感需要的人,是那些倾向于成为企业家的人,他们喜欢比竞争者把事情做得更好,并且敢冒商业风险;

②有着强烈依附感需要的人,是成功的“整合者”,他们的工作是协调组织中几个部门的工作;

③有着强烈权力需要的人,则经常有较多的机会晋升到组织的高级管理层。

4.X理论和Y理论

它是由美国管理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总结提出的,是关于人性的问题。管理者关于人性的观点是建立在一些假设基础上的,管理者正是根据这些假设来塑造激励下属的行为方式。管理者对人性的假设有两种对立的基本观点:一种是消极的X理论;另一种是积极的Y理论。

(1)X理论

该理论认为:①员工天性好逸恶劳,只要可能,就会躲避工作;②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要求;③员工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④不喜欢工作,需要对他们采取强制措施或惩罚办法,迫使他们实现组织目标。

(2)Y理论

该理论认为:①员工并非好逸恶劳,而是自觉勤奋,喜欢工作;②员工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工作中执行完成任务的承诺;③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还主动寻求承担责任;④绝大多数人都具备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