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考试考点
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重点知识点
第一部分非选择题考点1:现代管理的特点(1)系统化管理(2)民主化管理(3)科学化管理(4)法制化管理(5)以人为本(6)追求效率(系统、科学、民主、法制、人、效率)考点2:波特-竞争战略提出的企业的基本战略(1)成本领先战略。
(2)差异化战略。
(3)专一化战略考点3:追踪决策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回溯分析。
第二,非零起点。
第三,双重优化。
考点4:决策与预测的关系一、决策与预测的联系:1.预测服务于决策2.预测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二、决策与预测的区别:预测侧重于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分析,决策侧重于对有利时机和目标的科学选择。
预测强调客观分析,决策突出领导艺术预测是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决策是预测的服务对象和实现机会。
考点5:决策中枢系统的主要任务1.确认决策问题决策问题是公共决策的逻辑起点。
2.明确决策目标3.组织决策方案的设计4.选择决策方案考点6:实施头脑风暴法的原则第一,“庭外判决”原则。
第二,自由畅想原则。
第三,追求数量原则。
第四,取长补短和改进原则。
考点7:员工招聘的优缺点:员工招聘有两种基本途径,一是内部招聘,二是外部招聘。
1.内部招聘内部招聘是指组织的岗位空缺由企业内那些已经被确认为接近提升线的人员或平级调动的人员来补充。
(1)内部招聘的优势。
第一,被选聘人员能迅速开展工作。
第二,保证被选聘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第三,利于鼓舞士气,调动组织成员积极性。
第四,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
第五,手续简便,成本低廉。
(2)内部招聘的局限性第一,造成“近亲繁殖”现象。
第二,因操作不公或心理原因造成内部矛盾。
第三,人员选择的有限性。
2.外部招聘外部招聘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从组织外部选择符合组织要求的人员。
(1)外部招聘的优势。
第一,可以发挥“外来优势”。
第二,利于缓和组织成员之间的紧张关系。
第三,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
第四,人员来源广,选择余地大。
(2)外部招聘的局限性。
第一,外部招聘人员不熟悉组织情况,进入角色较慢。
00054管理学原理-考点
5、关于政策的理解错误的是(所有的政策都是称述书或理解书)
6、按照工作或业务流程来组织业务活动的是(流程部门化)
7、为了使员工通过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从而达到新的工作目标要求所进行的不脱产培训是(提升培训)
B.权变理论是建立在“复杂人”的假设上的
C.权变理论研究的是领导者、被领导者之间在特定情况下发生相互作用关系的过程
D.以上都正确
8、与初始决策相比,追踪决策具有如下特点(ACD )
A.回溯分析 B.单重优化
C.非零起点 D. 双重优化
9、关于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理解正确的有( AB )
A.程序性计划是准备用来处理常发性问题的
10、期望值:一个人对某目标能够实现的概率估计,即:一个人对目标估计可以实现
11、例行问题:是重复出现的、日常的管理问题。
12、战略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个组织,为组织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计划
13、员工招聘:企业吸引应聘者并从中选拔、录用企业需要人员的过程
14、组织的部门化:按照职能相似性、任务活动相似性或关系紧密性的原则把组织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分类集合在各个部门内,然后配以专职的管理人员来协调领导,统一指挥。
B.战术性计划是实施则是对已经形成的能力的应用
C.二者是依据涉及时间长短及其范围的广狭的综合性程度来划分的
D.战略性计划是战术性计划的依据,战术性计划是战略性计划的落实
5、组织设计的任务有(1234)
A.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B.规划和设计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C.确定组织中职能职权,参谋职权和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D.编制职务说明书
专升本《管理学》第四章考点总结
专升本《管理学》第四章考点总结《管理学》第四章主要内容为组织与管理,是管理学的核心章节之一、本章重点讲述了组织的概念、组织的设计与变革以及组织的行为与文化等内容。
下面是针对该章节的考点总结。
一、组织的概念与特征1.组织的定义:组织是由一群人通过一种特定的关系连接在一起来实现共同目标的社会系统。
2.组织的特征:目标性、社会性、经济性、合理性。
二、组织的设计与变革1.组织结构的概念: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各部门、岗位以及各种关系的总体安排方式。
2.组织结构的类型:功能型、分工型、矩阵型、团队型等。
3.组织设计的原则:适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清晰性原则、简单性原则。
4.组织变革的原因:外部环境变化、内部问题、组织发展需求。
5.组织变革的过程:诊断与评估、设计与实施、评估与调整。
三、组织的行为与文化1.组织行为的概念:组织行为是指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包括个体的态度、情感和行动。
2.组织文化的定义: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共同持有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3.组织文化的特征:共享性、稳定性、动态性、非物质性。
四、组织变革与文化管理1.组织变革的影响因素:领导力、组织结构、制度与制度文化、技术与创新。
2.组织文化与绩效:积极文化与绩效的关系、消极文化与绩效的关系、文化调节的作用。
3.组织文化管理的方法:引导型、参与型、塑造型。
五、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1.组织学习的概念:组织学习是指组织成员通过获取、共享与应用知识来提高组织绩效的过程。
2.组织学习的层次:个体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
3.知识管理的概念:知识管理是指组织运用各种手段来获取、整合、创造和应用知识的过程。
4.知识管理的实施方法: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
六、组织伦理和社会责任1.组织伦理的概念:组织伦理是指组织成员在工作中遵守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
2.组织伦理与社会责任:组织伦理与盈利、组织伦理与员工权益、组织伦理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以上是《管理学》第四章组织与管理的考点总结,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还应该掌握相关理论模型、案例分析等具体应用。
管理学简答题必备考点!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一、管理的含义1.管理的载体-----组织2.管理的本质-----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3.管理的对象-----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调用的资源4.管理的职能活动-----信息、决策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5.管理的目的-----实现既定的目标二、管理的二重性1.管理的二重性指的是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2.管理的自然属性指的是管理跟有效组织社会生产力相关的属性3.管理的社会属性指的是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相联系的属性4.管理的二重属性是相互联系、相互指制约的三、管理职能间的相互关系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
2.组织、领导、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创新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和生命,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四、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1.工作定额2.标准化(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3.差别计件工资制4.能力与工作相适应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五、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的贡献1.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2.六项经营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管理活动、会计活动、安全活动3.十四条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合理的报酬、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六、巴纳德的贡献1.著作【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认为组织中,经理人员最重要。
2.经理人员主要的职能:a.建立并维护一个信息系统;b.使组织中每个成员都能做出贡献;c。
明确组织的目标。
3.一个正式组织存在和发展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良好的沟通。
七、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1.存在明确的分工2.按照等级原则对各种职位或公职进行法定安排,形成自上而下的指挥链或等级原则3.通过正式考核选拔员工,并完全根据职务要求来任用4.职位普遍实行任命制(个别公选除外)5.具有专职的而不是兼职的行政管理人员6.行政管理人员不是企业或组织的所有者7.行政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8.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八、梅奥人际关系学说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3.生产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九、系统分析步骤1.确定系统的最终目标,同时明确每个特定阶段的目标和任务2.把研究对象视作一个系统,确定每个局部要解决的任务3.寻求完成总体目标及每个局部任务的可供选择的方案4.对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选出最优方案5.实施组织所选方案十、全面质量管理的要点1.关注顾客2.注重持续改善3.关注流程(把工作流程是为质量持续改善的着眼点)4.精确测量(运用统计方法)5.授权于员工(质量管理是全体员工的职责和任务)十一、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五个条件1.不是单一的技术或技能,而是一组相关的技术和技能的整合2.不是物理性资产3.必须能创造顾客看重的关键价值4.与对手相比,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5.有开辟新市场的能力(为企业提供通向新市场的通道)第二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一、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1.经济与经营活动的意义,尤其是对终极意义的追求(回报社会)2.造就合理有效的企业组织3.建立企业人文力与企业精神4.影响企业及其产品的价值观二、道德管理的特征(论述)1.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的责任2.以社会整体利益为重3.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4.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5.超越了法律的要求6.具有自律的特征7.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三、影响道德管理的因素1.道德发展阶段2.人的特性3.组织结构4.组织文化5.问题的强度四、道德发展阶段的层次及特征1.前惯例层次:1.遵守规则以规避惩罚。
大一管理学考点
一、什么是管理(名词解释)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组、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寮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
管理的性质管理的两重性管理是由许多人协作劳动而产生的,它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管理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此,它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管理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三管理思想与实践霍桑试验的结论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简答)(单选)梅奥等人对霍桑试验的材料总结后得出的结论主要有四点:(5)职工是“社会人”;(6)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7)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8)存在着霍桑效应)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观点是:(1)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同自己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2)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即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即各级管理人员都执行着管理职能,但侧重点则因管理级别的不同而异;(4)管理应具有灵活性,要因地制宜灵活应用。
法约尔被认为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者。
四计划工作概述名词解释)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目的性;(2)主导性;(3)普遍性;(4)经济性(多选)计划工作是一个指导性、科学性、预见性很强的管理活动,但同时又是一项复杂而又困难的工作。
计划的种类(多选)按企业职能,计划可分为生产计划、财务计划、供应计划、劳资计划、安全计划、人员培训计划等。
(单选)按计划所涉及的范围,计划可分为上层管理计划、中层管理计划、基层管理计划。
(单选)按计划的内容,计划可分为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
(单选)按计划所涉及的时间,计划可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
2022新版教材管理学原理考点整理(个人整理仅供参考)
2022新版教材管理学原理考点整理(个人整理仅供参考)管理学原理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概述(一)管理的产生及必要性管理产生于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
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
必要性:①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
②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
③管理活动具有普遍性。
P36(二)管理的概念①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
②管理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③管理是有一系列活动构成的。
④管理是一个追求有效的过程。
⑤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三)管理的特性①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人类活动分为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②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③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四)管理的职能①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预先筹划和安排。
②组织是为了完成计划而对分工协作关系所做的整体安排。
③领导是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
④控制是为了保证组织按预定要求运作而进行一些列进行监督检查工作。
(五)管理有效性的衡量①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值。
②效果指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
第二节管理者(一)管理者的概念与分类管理者是指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实现目标的人。
分类:按层次不同分为高层、中层、基层。
按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域及专业不同分为综合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
(二)管理者的角色角色是处于组织中某一位置的人所需要做的一系列特定的任务。
十种角色三大类:人际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听者、发言人、传播者决策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三)管理者的技能①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基层管理者)②人际技能:指与人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中层管理者)③概念技能: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
(高层管理者)(四)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①传统管理:决策、计划和控制第三节管理学(一)管理学的概念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办法的科学。
河南专升本管理学考点汇总
河南专升本管理学考点汇总1、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性的科学。
2、管理:是一种在正式组织内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其他人的活动的活动过程,以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无法取得的效果。
3、为什么说管理的必要性在于资源的有限性?答:由于每个企业能投入生产过程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整个社会能用于社会生产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就要求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有效的运用,以可用的资源尽可能多地实现某种想要达到的任务或目标。
由于管理的必要性在于资源的有限性,所以管理的目的就是使组织的目标能有效地实现。
每一个组织都要通过有效的管理,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基本问题,使组织的有限资源得到有效的运用。
4、为什么说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答:(1)管理成效:指管理活动的效果;组织成效:指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
(2)管理者的管理活动是通过作用于被管理者的业务活动而对组织的成效产生影响的。
(3)正因为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在协调被管理者的业务活动,从而影响组织成效的过程中要受到工作方面和非工作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所以高的管理成效有可能导致低的组织成效,而低的管理成效却有可能导致高的组织成效。
(4)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不存在线性的相关关系,并不是说管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是无关紧要的,相反的,它更说明了要提高组织成效就必须提高管理成效。
因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管理成效会有助于提高组织成效。
另一方面,从长远的观点看,影响组织成效高低的其他因素,也是管理活动的结果,组织完全有可能通过自己的有效的管理活动使之形成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其他因素。
(5)在现实中,管理者既不是软弱无能的,也不是万能的,管理者的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是互动的,我们既不能迷信“管理万能论”,也不能相信“管理象征论”。
5、管理活动与具有组织特点的业务活动的区别是什么,认识这些区别的意义?答:(1)管理活动是一种协调他人活动的活动;由管理活动进行协调他人的活动称为具有组织特点的业务活动。
大学《管理学》考点、要点提纲总结及思维导图
管理学管拜:管理就是组织为『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资源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L管理的我体是组织2.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工管理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4.管理是一个追求有效的过理工管理的实质是协调基木卷件(特能“L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作业活动、管理活动)正业近生是ii成组织目标的基木活动:管理活动确保作业活动ff效进行《2.管理工作既具行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科学是客观规律(理论性),艺术是I观创造(实践性)3.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作用。
管理的职傩:1.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进力的彼先筹划和安fll2.组织是为r完成计划加对分,协作关系所做的整体安抖3.领导是只会和影响下屈为实现纣织II标血努力工作的过程4.苦削是为了保证纣织按预定要求运作血进口的系列监督依杳工作管理有效性的衡母:L效率:指投入与产出凶比值,沃为资源ff限,组织要用比较经济的方法达到II标,意味者正确地做事,比如劳动生产率. 2.效果:指II标达成度,犷及活动的结果,意味着做止确的事,比如利洵薇,管理的产牛.:1产生F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12.是人类怦体活动的产物,管理的必要件:有纽织就羔要管理,协调群体活动,以实现目标-L管理是社会进步叮发展的物质力量,组织的强用伴随行光进的管理:2.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茕要条修:3.管理具仃普遍性,任何组织以及组织的任何层次都行必要进行管理,管理者:管理者是指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管过协调他人的活动实现组级目标的人。
管理者是管理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管理者的分类(所处层次)Lι⅛层管理者:对整个组织负有全部赤仃的管理人员例如:在小阿、苜席执行仃,总,或名经理等2.中层管理者:对某一部门或某一方面负有贡任的管理人员例如:部门主任,科室主任.项H人理、地区经郑、产品经理等3.基层管理若:管珪作业人员的管理名管理者的角色:角色就是处于组织中某一位.置的人庆需要做的一系列特定的任务.L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企业家.混乱驾双片、资源分配方、谈判者)管理者的技能:1 ,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高层管理者:概念>人标》技术基层管理替:技能>人际>概念对任何一个乂次的管理者都同等承要的是人际技能,仃效的管理外:「作多、质左好•门成满意.其大部分时间用于沟通和人力资源,成功的管理者:晋开快。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学考点
选择题: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A. 生产力的合理组织
B. 生产关系的正确处理
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正确答案)
D. 劳动关系的调整
下列哪项是管理的基本特征?
A. 目标性(正确答案)
B. 随意性
C. 无序性
D. 自发性
管理学中的“能级原理”主要强调的是什么?
A. 能力的差异与分工合作
B. 能力的平等与平均分配
C. 能力的层次与权力等级(正确答案)
D. 能力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下列哪项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
A. 领导(正确答案)
B. 决策
C. 规划
D. 控制
管理学中的“例外原则”是指什么?
A. 只关注特殊情况(正确答案)
B. 忽略常规事务
C. 事事都要过问
D. 常规与例外并重
下列哪项是管理学中“动力原则”的核心?
A.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正确答案)
B. 保持员工的稳定性
C. 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
D. 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在管理学中,“效益原理”主要关注的是?
A. 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正确答案)
B. 生产过程的优化
C. 市场需求的满足
D. 产品质量的提升
下列哪项不属于管理学中的基本原理?
A. 系统原理
B. 人本原理
C. 效益原理
D. 竞争原理(正确答案)
管理学中的“责任原理”要求管理者做到什么?
A. 明确职责,权责对等(正确答案)
B. 权力集中,统一指挥
C. 灵活应变,不拘一格
D. 注重结果,忽略过程。
管理学重点考点解析及案例分析技巧
管理学重点考点解析及案例分析技巧在学习管理学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试和考试题目。
但有一些重点考点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因为这些考点涉及到管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本文将帮助读者解析管理学的重点考点,并分享案例分析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管理学的考试。
一、管理学重点考点解析1. 组织结构和设计组织结构和设计是管理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组织内部的各种角色、职责和权力关系。
在考试中,我们可能会被要求分析一个组织的结构和设计是否合理,或者如何进行优化。
为了应对这类题目,我们需要掌握各种常见的组织结构模型,比如传统的功能化结构、分工合作的矩阵结构以及现代的网络组织结构等。
同时,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
2. 领导与管理在管理学中,领导与管理是另一个重要的考点。
我们常常会被要求分析领导者的特征和行为,或者讨论不同的领导风格和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类题目,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领导理论和模型,比如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情境领导理论以及变革型领导理论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不同领导风格的适用情况,并能够分析其优点和局限性。
3. 组织文化与行为组织文化与行为是管理学的另一个重要考点。
我们常常会被要求分析组织的文化类型,或者讨论组织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类题目,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组织文化类型,比如创新型文化、绩效型文化以及稳定型文化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组织文化的组成要素,比如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等。
在分析组织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时,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能够提出有效的建议。
二、案例分析技巧案例分析是管理学考试中常见的题型,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管理学的概念和理论,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下面是一些案例分析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案例分析题目。
1. 仔细阅读案例在开始分析案例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仔细阅读案例,理解案例所描述的背景信息、问题和挑战。
2023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管理学基础知识》重点解析
2023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管理学基础知识》重点解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报考事业单位。
然而,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难度较大,需要考生对各个领域有着深入的掌握,其中就包括管理学基础知识。
对于考生来说,理解和掌握《管理学基础知识》是顺利通过考试的必备条件。
一、什么是管理学基础知识?管理学基础知识是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的一大科目,主要涉及企业管理和组织行为学等方面的知识。
它是对企业管理这门学科的一种基础理论掌握。
二、《管理学基础知识》考点分析《管理学基础知识》的考试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规律和心理机制,对于企业组织行为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帮助。
其主要考点包括:-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组织的基本概念- 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 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 行为科学和管理- 员工的态度和行为2.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管理学基础知识》中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以下考纲:- 管理思想、管理原则- 组织管理- 人事管理- 薪酬管理- 财务管理- 生产管理- 市场营销管理3.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企业信息化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包含以下考点:-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系统理论- 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 数据库管理系统- 网络技术和互联网应用三、怎样备考《管理学基础知识》?想要顺利通过《管理学基础知识》考试,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全面的备考计划并付诸实践。
以下是备考建议:- 考虑报名专业培训班或购买相关课程,全面研究考试所需知识点。
- 在研究知识点的同时,适当留出时间做练题,提高解题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扩大阅读范围,掌握考试所涉及的基础知识。
- 在考前,制定详细的考前复计划和规划,安排好时间、精力,提高复效率。
四、结论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管理学基础知识》对于考生们而言十分重要。
只有在深入掌握了管理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准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2024广东统招专升本《管理学》知识考点汇总
2024年广东省统招专升本管理学黄金考点汇编考点一、管理活动1.管理的定义、职能与性质(1)定义: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3)管理学的性质: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管理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
●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性质。
●科学性:反映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管理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有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艺术性:即实践性、创造性,是指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管理理论知识的技巧,必须将管理理论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2、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1)管理者的角色:亨利•明茨伯格●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角色:监督人、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2)管理者的技能:罗伯特•卡茨●技术技能: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概念技能: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考点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中心思想: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主要理论内容: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适应。
2、法约尔及韦伯的组织管理理论: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
(1)亨利•法约尔——“经营管理之父”的一般管理理论,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要点:“5+6+14”,即:●五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六项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十四条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管理学简答题考点(一)
1、简述头脑风暴法。
答:创始人:奥斯本。
特点: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
头脑风暴法的特点倡导创新思维。
四项原则:(1)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建议不作评论(2)建议不必深思熟虑,越多越好(3)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4)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
2、简述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答:(1)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波士顿咨询公司提出,该分析法以相对竞争地位、业务增长率为轴,把产品分四类:瘦狗型、幼童型、明星型、金牛型。
(2)政策指导矩阵(荷兰皇家—壳牌公司)。
两个维度:市场前景,相对竞争能力。
3、管理学的形成经历了哪些阶段?答: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是管理学形成的标志。
在此之前经历了两个阶段,即早起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和管理产生的萌芽阶段;在此之后经历了三个阶段,既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和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4、列举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学派答:(1)管理过程学派;(2)社会系统学派;(3)决策理论学派;(4)系统理论学派;(5)权变理论学派;(6)管理科学学派;(7)经验主义学派;(8)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等等。
5、简述决策的基本过程答:(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2)明确目标(3)拟定方案(4)筛选方案 (5)执行方案 (6)评估效果6、简述正确决策的基本要求答:(1)把握问题的要害;(2)明确决策的目标 (3)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4)对决策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5)敢冒风险 (6)把决策过程当做一个学习过程。
7、集体决策的优缺点有哪些?答:(1)能更大范围地汇总信息(2)能拟订更多的备选方案(3)能得到更多的认可(4)能更好的沟通(5)能做出更好的决策8、如何理解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答:首先、要满足决策达到最优,必须满足以下几个要求: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制定出所有可能的方案;准确预期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管理学考点总结 第一章 绪论
管理学考点总结第一章.绪论(一)管理的概念1.管理所要解的基本矛盾:有限的资源与人类无限的欲望之间的矛盾。
(例如,人类的发展需要资源而许多宝贵的自然资源不可多得)2.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通过计划,控制,组织,激励,领导等手段对组织资源进行协调的过程。
(在背诵时,拆分为划线三处,有利于理解)3.管理的作用:解决管理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并且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员的积极性,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用较少的消耗获得较大的收益。
4.管理的要素(1)管理的载体:组织(组织的定义)(2)管理的对象:资源(实物资源,财务资源,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3)管理的主体:管理者(重点把握图1-2,图1-3)(4)管理的手段:五大职能(计划,控制,组织,激励,领导)(5)管理的目的:有效(区分效率和效果,效率是手段,效果是结果。
书本第8页,1-4段需要重点理解)(二)管理的特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或称管理的二重性)(1)定义:一是指与生产力相联系的管理的自然属性。
在管理学中有一部分内容,诸如质量管理,库房管理,定额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等主要是对物的管理,不具有意识形态色彩。
这些内容属于生产力的范畴,在不同国家可以通用甚至可以照搬。
另一种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管理的社会属性。
在管理学中还有另一部分内容,诸如组织目标,组织道德,领导作风,激励方式,管理理念,人际关系等等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属于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范畴。
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借鉴较为复杂,不可直接照搬。
(2)二者之间的关系:管理的二重性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辩证统一。
一方面,管理的自然属性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社会生产关系条件下发挥作用,同时,管理的社会属性也不可能脱离管理的自然属性而存在,否则管理的社会属性也就成了没有内容的形式。
另一方面,二者又是相互制约的,管理的自然属性要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的组织和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同样,管理的社会属性必然对管理的科学技术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或制约作用。
00054管理学原理-考点
1、管理学形成的标志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泰罗科学管理理论)2、管理的本质是(是活动或过程)3、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一般需要具备多种技能,如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等。
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人员,其对于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的需要,就越是按以下顺序排列:(首先是人际技能,其次是技术技能,最后是概念技能)4、风险型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的区别主要在于(风险型决策面临的是多种可能自然状态,非确定型决策面临的是无法预知的自然状态)5、关于政策的理解错误的是(所有的政策都是称述书或理解书)6、按照工作或业务流程来组织业务活动的是(流程部门化)7、为了使员工通过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从而达到新的工作目标要求所进行的不脱产培训是(提升培训)8、组织文化中,最直观也是最易感知的部分是(物质层)9、生命周期理论中的低任务——低关系的领导方式是(授权型领导)10、控制工作中,评估和分析偏差时,首先要(判别偏差的严重程度)11、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韦伯)12、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13、有关活动尚未进行,从而环境未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作出的决策是(初始决策)14、关于计划工作的普遍性和秩序性理解错误的是(高层管理人员制订战略计划时依据的是基层管理人员制订的工作计划)15、计划内容中的“WHO”指(.计划的执行者)16、某公司属下分公司的会计科长一方面要向分公司经理报告工作,另一方面又要遵守由总公司财务经理制定和设计的会计规章、会计报表。
试问,会计科长的直接主管应该是(分公司经理)17、教室教学、影片教学以及模拟演练等属于(离职培训)18、领导的本质是(权力的运用)19、产生激励的起点是(未得到满足的需要)20、收入预算的主要内容是(销售预算)21、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2、提出经营与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只是前者的一个职能的管理学家是(法约尔)23、在以下几项管理业务中,哪一项该由企业总经理亲自处理和拍板,(对一家主要竞争对手突然大幅削价作出反应)24、下列不属于按职能空间来对计划进行分类的是(长期计划)25、滚动计划法最突出的优点是(大大加大了计划的弹性,提高了组织的应变能力)26、分权的主要意义在于:(可以让下级来参与上级的决策,从而提高下级的工作积极性)27、职业介绍机构中,被称为“猎头公司”的是(管理顾问公司)28、主要依赖于其个人专长权和影响权影响下属的领导者属于(民主式领导者)29、双因素理论研究的重点是(组织中个人与工作的关系问题)30、用于增加品种,完善产品性能或改进工艺的研究与开发支出属于(资金支出预算)31、上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这是泰罗所提倡的(例外原则)32、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自我实现人)33、在管理决策中,许多管理人员认为只要选取满意的方案即可,对于这种观点,你认为以下哪种解释最有说服力,(刻意追求最优方案,常常会由于代价太高而最终得不偿失)34、关于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理解错误的(指导性计划具有明确规定的目标,不存在模糊不清)35、组织纵向结构设计的结果是(组织的层级化)36.下列哪类组织最适宜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电视剧制作中心)37、被称为“软文化”的是(精神文化)38、被称为“事务型”领导者的是(维持型领导者)39、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40、预算的实质是(用统一的货币单位为企业各部门的各项活动编制计划)41、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泰罗实行了(差别计件工资制)42、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是(社会人)43、林德布罗姆在批判传统理性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决策理论是(渐进主义)44、决定组织的性质,决定此组织区别于彼组织的标志的是(目的或使命)45、按照地域的分散化程度划分企业的业务活动,继而设置管理部门的是(地域部门化)46、对组织职位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职位是职务的外在标志) 47、组织文化的核心和主体是(精神层)48、管理方格中,表示领导者通过协调和综合工作相关活动而提高任务效率与士气的领导者类型是(团队型管理)49、控制的最根本目的在于(确保行为按计划发展)50、下列属于事前控制的是(财务预算)二、多项选择题1、管理者所扮演的人际角色包括( ABC )A.代表人角色B.领导人角色C.联络人角色D.监督者角色2、管理的有效资源包括(ABCD )A.有效的人力、物力和财力B.有效的机会、时间和信息C.有效的组织D.以上都是3、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看,可以把决策分为( BCD )A.业务决策B.确定型决策C.风险型决策D.不确定型决策4、关于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理解正确的是( ABCD )A.战略性计划的实施是组织活动能力的形成和创造过程B.战术性计划是实施则是对已经形成的能力的应用C.二者是依据涉及时间长短及其范围的广狭的综合性程度来划分的D.战略性计划是战术性计划的依据,战术性计划是战略性计划的落实5、组织设计的任务有(1234 )A.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B.规划和设计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C.确定组织中职能职权,参谋职权和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D.编制职务说明书6、管理者所扮演的信息角色包括( BCD )A.联络者角色B.监督者角色C.传播者角色D.发言人角色7、由于现代环境的日益复杂多变,封闭式的管理在实际中越来越性不通,因此,权变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并且日益得到了重视,在下面的4种对权变理论的看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有( ABCD )A.权变理论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佳”的管理理论与方法B.权变理论是建立在“复杂人”的假设上的C.权变理论研究的是领导者、被领导者之间在特定情况下发生相互作用关系的过程D.以上都正确8、与初始决策相比,追踪决策具有如下特点(ACD )A.回溯分析B.单重优化C.非零起点D. 双重优化9、关于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理解正确的有( AB )A.程序性计划是准备用来处理常发性问题的B.非程序性计划是用来处理一次性的而非重复性的问题的C.如新产品的开发、生产规模的扩大等都应该使用程序性计划D.如定货、材料的出入库等都可以使用非程序性计划10、组织的结构特性有()A.复杂性B.层级性C.规范性 D.集权性11、马克斯韦伯认为,古往今来,组织赖以建立的权威有( ACD )A.传统权威B.现代权威C.超凡权威D.合理——合法的权威12、下列对决策的理解正确的是(ACD )A.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B.决策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C.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D.决策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13、迄今为止,有关决策的理论主要有( ABD )A.古典决策理论B.行为决策理论C.零和决策理论D.当代决策理论14、关于程序和规则理解正确的有(ABCD )A.规则指导行动但不说明时间顺序B.程序可以看做是一系列的规则C.一条规则可能是也可能不是程序的组成部分D.就性质而言,规则和程序都旨在约束思想15、下列属于规范内容的是(ABCD )A.规章制度B.工作程序C.组织文化 D.行为准则16、泰罗在工作中发现,当时劳动生产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 BCD )A.劳动工具落后B.工作分配不合理C.劳动方法不正确D. 生产组织与管理不科学17、根据决策的重要性,可以把决策分为( AC )A.战略决策B.初始决策C.战术决策D.业务决策18、集体决策的方法包括( AC)A.头脑风暴法B.名义小组技术C.德尔菲技术 D.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19、为了达到组织设计的理想效果,组织设计者需要完成的工作有( ABC )A.职能与职务的分析与设计B.部门设计C.层级设计D.以上均不是20、实践中,计划组织实施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 ACD )A.目标管理B.量本利分析法C.滚动方式计划D.网络计划技术21、下列结论中,通过霍桑实验可以得出的有( ABD )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B.在组织中存在大量的非正式组织C.工人的积极性仅受报酬的驱动D.新型的领导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从而激发工人的劳动积极性22、相对于个人决策,集体决策的优点有( ABC )A.能更大范围的汇总信息B.能拟订更多的备选方案 C.能得到更多的认同 D.能更好的沟通23、管理者在比较和选择经营方案的过程中,应做到( ABCD )A.统筹兼顾B.重视反对意见C.有魄力地做出决断 D.以上都是24、组织设计的目的包括( ABCD )A.通过创构柔性灵活的组织,动态地反映外在环境变化的要求B.在组织演化成长过程中,有效积聚新的组织资源要素C.协调好组织中部门与部门之间,人员与任务之间的关系D.使员工明确自己在组织中的权力和责任25、组织设计的原则包括( AC )A.统一指挥原则B.控制幅度原则 C.权责对等原则D.柔性经济原则三、名词解释1、决策:是决策者经过各种考虑和比较之后,对应当做怎么和应当怎么做所作的决定。
管理学考点
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是什么?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他对管理问题也有诸多见解。
斯密对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贡献是他的分工观点。
他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原因是:①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②分工可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间③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
斯密的分工观点适应了当时社会对迅速扩大劳动分工以促进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成为资本主义管理的一条基本原理。
2、根据明茨伯格研究,管理者应扮演那些角色?共分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人、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⑴工作定额。
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就必须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
方法为把工人的操作分解为基本动作,再对尽可能多的工人测定完成这些基本动作所需的时间。
同时选择最适用的工具、机器,确定最适当的操作程序,消除错误的和不必要的动作,将最后得出的最有效的操作方法作为标准。
最后,将完成这些基本动作的时间汇总,加上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其他延误时间,就可以得到完成这些操作的表针时间,据此制定一个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这就是所谓的工作定额原理。
⑵标准化。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⑶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第一流的工人是指:能力最适合做这种工作而且也愿意去做这种工作的人。
要根据人的能力把他们分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鼓励他们努力工作,并进行培训,教会他们科学的工作方法,使他们称为第一流的工人。
⑷差别计件工作制。
泰罗认为,工人磨洋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报酬制度不合理。
管理学考点总结 第三章.
管理学考点总结第三章.(一)计划概述1.计划的含义:计划是对未来活动所进行的预先的行动安排,是一种针对未来的筹谋、规划、谋划、策划、企划等。
2.计划的作用:(1)计划是企业实施管理活动的依据(2)计划可以有效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从而降低风险(3)计划有利于减少重叠和浪费性的活动(4)计划设定了目标和标准,有利于管理者的控制3.计划的类型:重点是指导型计划和任务型计划补充一个: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考点)指令性计划是由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具有行政约束力的计划。
指令性计划一经下达,各级计划执行单位必须遵照执行,而且要尽一切努力加以完成。
指导性计划是由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具有参考作用的计划。
这种计划下达之后,执行单位不一定完全遵照执行,可考虑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决定可否按指导性计划工作4.计划的流程:了解即可5.组织的目标:组织目的:组织的最高目标和终极目标,是组织的使命和社会价值,它反映了社会对组织的要求和组织得以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的原因。
组织使命:组织的总体目标,是与组织利益相关者期望或者价值观一致的,压倒一切的目标战略愿景:是对组织理想的未来状态和组织愿望的形象描述(1)在计划的内容中,最重要的是目标的确定。
所谓目标,是组织未来行为期望的结果,它确定了组织未来行动的方向以及对行动进行控制的依据。
在组织目标体系建立起来以后,具体的行动安排和资源分配才能确立,所以,目标是计划的起点和行动的终点。
——目标的名词解释(2)在确定组织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要认识到目标明确是行动的结果,而不是行动的过程;2)组织目标应该可测量,最好是量化,这样的目标才能作为控制的依据,才能被评价考核;3)目标必须明确清楚的时间范围,这样才能够保证时间效率4)目标的难度把握应该是挑战性和现实性的结合,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最好是“蹦一蹦,够得着”的感觉;5)目标应该有书面表达,这样可以明确计划内容,并给执行者形成必要的心理压力;6)目标的确定过程应该与执行目标人员进行沟通,这与通过决策过程要求执行决策的人参与的道理是一样的,有利于决策质量,决策的执行效果和员工的激励,目标是一个多元,均衡的目标体系。
管理学考点科层组织体系
科层组织体系
韦伯提出
理想的可曾组织体系的特点:
(1)按行政方式控制的机构的目标所要求的日常活动,是作为正式职责来分配的;
(2)执行这种职责所需要的权力是按一种稳定的方式来授予的,并且由官员能加以控制地采用某种强制手段来严格限制;
(3)对于正常而继续地履行职责来行使相应的权力的方法有所规定:只有按一般规定符合条件的人才被雇用。
真题练习:
1.(2016年,单选第3题)韦伯在管理学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
A.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B.企业存在非正式组织
C.标准化
D.首创精神
答案: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学院“高职升本”市场营销专业《管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管理者★考核知识点:管理者的概念2、战略计划★考核知识点:计划类型3、领导★考核知识点:管理的领导职能4、激励★考核知识点:激励内涵附2.1.4:(考核知识点解释)激励(motivation),就是刺激人们某个急切需求,产生相应的动机并由该动机引发特定行为发生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们能够发挥潜在的能力,得到既能实现组织目标又能满足个体需求的行为结果。
5、组织★考核知识点:管理的组织职能附2.1.5:(考核知识点解释)组织的定义:为实现特定目标而进行的精细的人员安排。
组织作为一种管理职能包括决定应该从事哪些任务,应该由谁来从事这些任务,这些任务怎么分类和归集,谁向谁报告,以及在哪一级作出决策的一种管理职能。
6、职权★考核知识点:组织设计附2.1.6:(考核知识点解释)职权:管理职务所固有的发布命令和希望命令得到执行的权力。
与职位相联系。
7、目标管理★考核知识点:目标管理附2.1.7:(考核知识点解释)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简称 MBO)由德鲁克(Peter Drucker)于 1954 年提出,是一种以建立目标体系为基础的管理程序,由管理者和员工共同为员工设定目标,定期评价业绩,并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给予报酬的过程。
所以,目标管理又叫绩效管理。
目标管理特别强调员工与上司共同参与设定具体确实又能客观衡量成果的目标,其精髓是需要共同的责任感。
它将组织整体目标借助于参与管理,逐层转化为各阶层与各单位的子目标,形成一目标体系,同时以订定的目标作为激励员工的工具,定期回馈上级共同讨论进行绩效评估,是一种完整的规划与控制程序。
高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者 每个职工8、计划★考核知识点:管理的计划职能附2.1.8:(考核知识点解释)计划(Planning )是一种决策过程,管理者针对组织的未来设定组织目标,并拟定出达到目标的手段。
计划分两部分:目的(What ,要完成什么?)手段(How ,如何完成?)9、控制★考核知识点:控制内涵10、管理幅度★考核知识点:组织设计11、目标考核知识点:组织目标12、职责考核知识点:组织设计13、管理者角色考核知识点:管理者附2.1.13:(考核知识点解释)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的角色可以归结为: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14、强化理论考核知识点:激励的强化理论附2.1.14:(考核知识点解释)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认为,应重复产生积极结果的行为,而不去重复产生消极结果的行为。
有四种类型的强化:正向强化、负向强化、中止和惩罚。
总目 标细分化具体化自上而 下层 层展开15、有限理性考核知识点:决策的理性假设附2.1.15:(考核知识点解释)西蒙的有限理性观认为:管理者所拥有的信息是不完全的,决策是在有限理性下达成的。
有限理性意味着,决策者会受限于某些价值与潜意识的反应、技巧与习惯,并认为决策者还受限于不足与不完美的信息和知识。
决策者不是追求最佳解,而是追求满意解16、法约尔十四条管理原则考核知识点:行政管理附2.1.16:(考核知识点解释)他最著名的是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内容如下:(1)劳动分工:将工作分解为具体的任务,同时将责任分配给特定的个人,这样可以用同样的劳动得到更多更好的成果。
(2)权威和责任:将权威和责任一起下放。
凡行使职权的地方,就必须建立责任。
责权对等原则。
(3)纪律:明确期望,惩罚偏离者。
纪律严明是有效开展组织活动的必要保证;纪律作为对协定的尊重,必须做到使劳资双方都清楚明了、并为双方接受。
(4)统一指挥:一个下属只接受一个上司的命令。
(5)统一领导:员工努力应该集中在实现组织目标上,对于目标同一的活动只能在一个领导人和一项计划的指导下进行。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整天利益应该优先。
其前提当然是二者利益一致。
(7)人员的报酬。
系统地为支付组织目标的努力提供报酬。
它要求:劳资双方满意、能激发热情和公平。
(8)集权:明确高层管理者必下属具有相对的重要性。
集权或分权无所谓好坏,只是尺度问题。
(9)等级制度或跳板原则(“法约尔桥”):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
这一原则一般不能违反。
但应与保持行动迅速相结合。
(10)秩序:使工作和材料有秩序以支持组织目标,做到“有其位,在其位,谋其事”。
(11)平等或公平:平等的纪律和秩序提升员工承诺。
主管人员对其下属应仁慈、公平,才能使下属表现出热心、忠诚。
(12)人员的稳定:加强员工的忠诚,促进长期工作,因为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
(13)首创精神或创造力:鼓励、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支持组织目标方面自己决策,使组织充满活力。
(14)公司精神:建立雇员和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共同体,使组织和谐统一。
17、霍桑实验考核知识点:人际关系学派18、指挥链考核知识点:组织设计附2.1.18:(考核知识点解释)指挥链:管理职务的持续职权线,它告诉人们要做什么并且希望他们做好。
19、事后控制考核知识点:控制类型附2.1.19:(考核知识点解释)事后控制又成为结果控制,是指在某个计划已经结束或是出现了阶段性成果之后进行的控制过程,事后控制的核心在于寻找计划执行结果的信息,并对此分析以获得下一次管理活动更好的控制效果,这种控制往往是以闭环控制的形式出现。
20、沟通考核知识点:管理沟通附2.1.20:(考核知识点解释)沟通就是人们在互动过程中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将一定的信息从发送者传递给接受者,并获取理解的过程。
21、公平理论考核知识点:激励的公平理论附2.1.21:(考核知识点解释)美国行为学家亚当斯(J·S·Adams)在 1965 年出版的《社会交换中的不公平》一书中提出了公平理论。
该理论基于,个体不是独立存在于工作环境中的,他们会不停的进行相互的各方面的比较,比较的结果直接的影响其在下一个工作中的努力的程度。
在现实的工作中,员工在其完成任务并得到回报后,员工不仅关心其所得的多少,还会考虑把自己所得的回报与付出的努力之间的比率与其他人的比率进行横向的比较,同时也会把自己现在投入的努力和产生的回报之比与过去的状态进行纵向的比较。
公平理论可以表示为以下公式:O P/I P=O x/I xO P表示员工对自己所获回报的感知。
该回报包括金钱、福利、受重视程度、受人尊敬和晋升的机会。
I P表示工对自己在工作中付出的努力的感知。
该努力包括工作中投入的时间、精力和学习、交际的时间。
O x表示作为比较者的对自己所获回报的感知。
P x表示作为比较者的对自己在工作中付出的努力的感知。
22、战略目标考核知识点:目标类型23、领导力考核知识点:领导24、前馈控制考核知识点:控制类型25、市场控制考核知识点:控制方法26、魅力式领导考核知识点:新领导附2.1.26:(考核知识点解释)领导需要有人追随。
追随者会将他们所看到的领导者某些特定行为,归因于该领导者所具有的英雄属性或超凡的领导能力。
魅力式领导具有三项特质:极端高度的自信、坚定的信仰与信念,以及影响他人的强烈意图。
此外,他们往往对部属表现出高度的期望与信心。
魅力式领导可能适合带领组织渡过危机。
27、麦克里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考核知识点:激励理论附2.1.27:(考核知识点解释)美国管理学家大卫·麦克利兰(David MaClelland)认为那些希望自己成为企业家的人,对成就感的需要表现的非常强烈。
理论主要关注三种需要:成就需要、权利需要和归属需要。
(1)成就需要:他们总是向往把事作的比以前更完美、有效的一种内在的驱动力。
(2)权利需要:是一种通过控制别人行为来满足的需要。
(3)归属需要: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需要。
(二)简答题1、为什么管理控制很重要?★考核知识点:管理的控制职能附2.2.1:(考核知识点解释)控制作为管理一个重要的职能,至少包含了以下方面的意义:①计划和标准是进行控制的前提,控制通常具备计划性和目的性,控制与标准或是计划密不可分;②监督和矫正偏差是控制实现的过程,监督表现为组织拥有良好的信息反馈和预警能力,能够时刻识别组织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并即使予以矫正;③控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并且能够和组织运行相适应,所以我们可以将控制理解为是动态的、变化的控制。
2、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P56★考核知识点:科学管理3、履行与管理者相关的职责和活动所需的管理技能是什么?参见 P14★考核知识点:管理者技能4、什么是波特的五种竞争力量模型?★考核知识点:五力模型附2.2.4:(考核知识点解释)麦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作为微观环境的分析框架。
波特认为,影响一个企业微观环境有五种力量:供应商、顾客、替代者、新进入者和竞争对手。
他们影响着管理者获取资源以及每日、每周、每月销售产品的能力,对于短期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图所示。
图3-3 微观环境的分析框架管理者必须对这五种力量进行分析,发现其潜在的机会和威胁。
如果供应商的谈判力量比较弱、顾客的谈判力量相对较弱、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小、替代品少、竞争对手之间合作多于对抗等等,这对组织来说,存在着机会。
相反,如果供应商的谈判力较强、购买者的谈判力量相对较强、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大、替代品多、产业内竞争对手的对抗多于合作,那么对组织来说,存在着威胁。
当然影响组织微观环境的这五种力量不可能同时带来机会或威胁,可能是一种因素带给组织的机会,其它四种因素带来的是威胁。
或者相反。
总之,管理者必须分析组织的微观环境中哪些因素是有利于组织的,哪些不利于组织的,以此作为决策参考。
5、控制的方法有哪些?★考核知识点:控制方法附2.2.5:(考核知识点解释)管理控制主要有三种方法:市场控制、官僚控制和小集团控制。
市场控制使用外在市场机制,如价格竞争和相对市场份额,在系统中建立使用标准。
适用于产品和服务非常明确或确定,及市场竞争激烈的公司。
比如以利润为中心,评价的标准是各自对公司利润贡献率。
官僚控制:基于森严的等级制度。
依靠行为规范、良好的工作描述和其他管理机制,特别是预算。
有的公司严格按照预算执行。
小集团控制:依赖共同的价值和规范。
企业仪式,如周年员工颁奖晚餐、假日奖金发放等。
讲公司缔造者的故事等。
告诉员工:这里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
比较适合在团体合作频繁且技术变化剧烈的公司。
许多组织混合使用这三种控制方法。
总之,设计一个合适的控制系统的关键是帮助组织高效率且有效地达到它的目标。
6、团队与群体的区别是什么?参见课件第十章群体与团队★考核知识点:群体与团队附2.2.6:(考核知识点解释)团队是由一些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而相互依赖的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
团队区别于群体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团队成员合作的紧密性和存在一个特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