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企业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企业生产记录档案管理,确保生产记录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保密性,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生产记录档案的管理,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记录、工艺参数、检验报告、产品检验报告等记录,以及企业证照、许可证件、管理文件等文件。
第三条企业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集中管理,分级负责;(二)规范操作,确保安全;(三)及时归档,定期整理;(四)方便查询,保障利用。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第四条企业设立档案管理部门,负责企业生产记录档案的统一管理、监督和指导。
第五条档案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一)制定企业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二)负责企业生产记录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等工作;(三)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四)定期检查、评估企业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工作,确保制度落实。
第六条各部门设立档案管理员,负责本部门生产记录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档案管理员的主要职责:(一)按照档案管理制度,对生产记录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等工作;(二)负责本部门生产记录档案的保密工作,确保档案安全;(三)定期向上级部门汇报档案管理工作情况。
第三章归档范围及要求第八条企业生产记录档案的归档范围:(一)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记录、工艺参数、检验报告、产品检验报告等记录;(二)企业证照、许可证件、管理文件等文件;(三)其他具有查考价值的资料。
第九条归档要求:(一)归档的文件资料必须完整、准确、真实,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二)归档的文件资料应分类存放,便于查阅;(三)归档的文件资料应使用规范的档案袋、档案盒等装具,确保档案整洁、美观;(四)归档的文件资料应定期进行鉴定、整理、归档。
第四章查询与利用第十条企业生产记录档案的查询与利用,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维护档案安全;(二)尊重档案形成者、保管者及利用者的合法权益;(三)依法依规,保证档案信息真实、准确。
生产车间记录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生产车间管理,确保生产过程有序进行,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车间,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组装车间、检验车间等。
三、职责1. 生产车间主任负责本车间的记录管理工作,确保各项记录的完整、准确、及时。
2. 生产车间班组长负责本班组的生产记录管理,监督操作人员按照规定填写记录。
3. 记录员负责记录的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
4.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对本部门生产车间的记录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
四、记录内容1. 生产计划记录:包括生产任务下达、生产进度、生产完成情况等。
2. 原材料入库记录:包括原材料名称、规格、数量、批次、入库时间等。
3. 生产过程记录:包括设备运行状况、操作人员操作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等。
4. 产品检验记录:包括检验结果、不合格品处理情况等。
5. 质量问题反馈记录:包括质量问题原因、处理措施、改进效果等。
6. 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包括设备保养时间、保养内容、保养人员等。
7. 安全生产记录:包括安全事故、违章操作、隐患排查等。
五、记录要求1. 记录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得伪造、篡改。
2. 记录应使用统一的记录表格,填写规范,字迹清晰。
3. 记录应当及时填写,不得滞后。
4. 记录应当妥善保管,防止丢失、损坏。
六、记录审核1. 生产车间主任负责定期审核本车间的生产记录,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记录员每月对生产记录进行汇总,报生产车间主任审核。
3. 各部门负责人每月对生产车间的记录管理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七、奖惩措施1. 对认真执行本制度,记录完整、准确、及时的生产车间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生产记录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的生产车间和个人给予批评和处罚。
八、附则1. 本制度由生产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规定与本制度不符的,以本制度为准。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公司另行规定。
企业车间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企业车间生产记录管理制度第一条总则为了加强企业车间生产记录管理,规范生产记录的编写、使用、保存和销毁,确保生产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生产记录的定义和作用生产记录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活动进行详细、准确、及时地记录的各种文件和资料。
生产记录是产品质量追溯的重要依据,是企业进行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础工作。
第三条生产记录的内容和要求1. 生产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1) 生产批次号、生产日期、生产时间;(2) 原材料批号、数量、质量;(3) 生产设备名称、型号、运行状态;(4) 生产过程控制数据,如温度、压力、湿度等;(5) 生产人员姓名、班次;(6) 产品质量检验结果;(7) 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8) 其他需要记录的信息。
2. 生产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反映生产过程情况。
第四条生产记录的编写和审核1. 生产记录应由生产操作人员进行编写,班长或技术员进行审核。
2. 生产记录应使用规定的表格和书写工具,字迹清楚,不得随意涂改。
3. 生产记录应按照生产批次顺序编写,每批产品应有一份完整的生产记录。
4. 生产记录应在本批次生产结束后及时上报给班长或技术员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由班长或技术员签字确认。
第五条生产记录的使用和管理1. 生产记录应作为生产过程的原始资料,供质量检验、生产管理、产品追溯等部门和人员使用。
2. 生产记录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间进行归档,由专人负责管理。
3. 生产记录应按照规定的保存期限进行保存,保存期限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4. 生产记录的使用应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不得泄露企业技术和商业秘密。
第六条生产记录的修订和废止1. 生产记录如有错误或者不准确的地方,应由原编写人员进行修订,并经班长或技术员审核签字确认。
2. 生产记录如有废止的需要,应由班长或技术员提出,经上级管理人员批准后进行废止。
车间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车间生产管理,确保生产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车间及参与生产活动的相关人员。
三、管理职责1. 生产部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并监督实施;2. 车间主任负责组织生产,确保生产计划的执行;3. 各班组负责人负责本班组的生产记录,及时上报生产情况;4.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生产记录进行审核,确保生产质量;5.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对生产记录进行汇总、分析,为生产决策提供依据。
四、生产记录内容1. 生产计划: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时间、班次等;2. 生产进度:包括各工序的生产完成情况、设备运行状态、人员出勤情况等;3. 生产质量:包括产品合格率、不良品数量、返工次数等;4. 物料消耗: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能源消耗等;5. 设备维护:包括设备运行情况、维修保养记录等;6. 生产安全事故: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处理措施等。
五、生产记录要求1. 生产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不得伪造、篡改;2. 生产记录应按照规定格式填写,字迹清晰,易于保存;3. 生产记录应按时上报,不得迟报、漏报;4. 生产记录应妥善保管,不得随意丢弃或损坏。
六、生产记录审核1.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生产记录进行定期审核,确保生产记录的准确性、完整性;2. 审核内容包括:生产计划执行情况、生产进度、生产质量、物料消耗、设备维护、生产安全事故等;3.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整改。
七、奖惩措施1. 对生产记录管理好的班组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2. 对生产记录管理不善的班组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3. 对伪造、篡改生产记录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八、附则1. 本制度由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车间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车间生产记录管理制度一、目的和范围1.1目的:旨在规范车间生产记录的填写、归档和管理,确保生产记录的真实、准确、完整。
1.2范围:适用于车间生产过程中所有与产品相关的记录。
二、生产记录填写要求2.1填写责任:生产记录由各岗位责任人按照分工进行填写。
2.2填写时间:生产记录应及时填写,不能拖延或漏填。
2.3填写内容:生产记录应包括但不限于生产日期、生产批次、生产数量、设备使用情况、原材料投入、工序记录等相关内容。
2.4填写准确性:填写人员应按实际情况填写,不能随意填写虚假信息。
三、生产记录归档和管理3.1归档责任:车间主任负责将生产记录进行归档,建立生产记录档案。
3.2归档标准:生产记录档案应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归档,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可查性。
3.3保密措施:生产记录档案应妥善保管,严禁外泄,做好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四、数据分析和应用4.1数据分析:车间主任及生产部门负责对生产记录进行定期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出改进意见。
4.2生产决策:生产记录提供实时、准确的生产数据,为企业的生产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4.3统计报表:根据生产记录编制统计报表,定期向上级汇报生产情况。
五、培训和监督5.1培训:定期组织生产记录填写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对生产记录填写要求的理解和实施能力。
5.2监督检查:车间主任及生产管理人员应对生产记录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生产记录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六、违规处理对于不按照制度要求填写生产记录的人员,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违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扣减绩效、责令重新填写等。
七、制度的修订如果对生产记录管理制度有修订意见,应向车间主任提出,经审批后进行修订并重新发布。
通过上述车间生产记录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有效规范生产记录的填写和管理,提高生产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为企业的生产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5篇)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制定本制度是为了保证生产记录能够准确、及时、全面有效的反应生产全过程的实际情况,并可作为跟踪产品历史的依据。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生产记录的编制、审核、批准、填写、整理、保存及修订。
生产记录的编制、审核、批准一、岗位操作记录、批生产记录、台帐、报表等生产记录由车间工艺员设计,送生产技术部、质量部审核,主管副总批准,并将原件存档,复印件交由车间及相关部门使用,凡未经审批的表格一律不予使用。
二、生产记录应根据工艺特点、工艺程序、操作要求和技术参数等内容设计并编号,内容力求精简、全面,能反应个生产环节的实际情况,适应生产管理的需要。
生产记录的填写一、岗位操作记录由岗位操作人员填写,填写应及时,不允许操作前填写或生产后靠回忆填写,每份记录应有操作者签名。
二、批生产记录由车间工艺员汇总有关岗位工作操作原始记录,检验报告单等完成,由车间主任审核,交质量部审核批准。
三、填写生产记录的注意事项3.1 记录应清楚、及时、如实、数据准确、内容完整。
3.2 字迹清晰、易于保存、不得用铅笔填写。
3.3 记录应保保持整洁,不得撕毁或任意涂改,确实需要更改时,不得使用涂改液,应用单线或双线划去后在旁边重写,划掉部分能看清楚修改人签名、修改日期,不得用刀或橡皮更正。
3.4 除备注栏外按表格内容全项填写,不得有空格,如无操作内容填写时,一律用“—”表示,内容与上项相同时应重复抄写,不用“……”或“同上”表示。
3.5 品名不得简写。
3.6 与其他岗位,班组或车间有关的操作记录,应做到一致性、连贯性。
3.7 操作者、复核人均应填全姓名,不得只写姓或名。
3.8 填写日期一律横写并不得简写,如____年____月____日不得写成“98”“14/9”“9/14”。
3.9 计量单位一律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填写。
3.10 生产记录及有关统计报表的计算方法、含义、范围、计量单位、呈报期限等规定,各部门不得任意删改,严格执行统一规定。
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三篇)

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和依据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企业生产活动中的记录和档案管理工作,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数据真实可靠、减少生产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该制度的依据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相关管理文件。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全部生产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控制、检测记录、产品质量控制等。
三、基本要求1. 所有生产记录和档案必须真实、完整、准确地反映生产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 所有生产记录和档案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和形式进行记录和保存。
3. 所有生产记录和档案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核和归档。
4. 所有生产记录和档案必须按照保密要求进行管理。
四、具体内容1. 原材料采购记录原材料采购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原材料名称、规格、数量、供应商、生产日期、有效期等。
采购记录必须由采购人员填写,并由相关部门经理审核。
2. 生产工艺控制记录生产工艺控制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生产日期、生产线号、工艺参数、设备状态等。
相关操作员在生产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工艺参数和设备状态,每天生产结束后要进行总结,包括生产数量、生产效率、设备运行情况等。
3. 检测记录检测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检测日期、检测项目、检测结果等。
检测工作由专门的检验部门负责,每一次检测必须由检验员填写检测记录,并由质量部门进行审核。
4. 产品质量控制记录产品质量控制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生产线号、质量控制参数等。
质量控制人员要根据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并填写产品质量控制记录。
5. 档案管理所有生产记录和档案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和形式进行记录和保存。
原始记录必须保存至少三年,档案必须保存至少五年。
保存期满后,必须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归档。
保存和归档工作由档案管理员负责,档案管理员必须具备相关的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
6. 保密管理所有生产记录和档案必须按照保密要求进行管理。
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必须做好保密工作,未经授权人员不能查阅和复制。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范本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与适用范围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的生产记录管理工作,确保生产过程的准确、完整和可追溯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体员工的生产记录的管理。
二、定义与术语1. 生产记录: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记录,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计划、生产工单、生产报告、检验记录、异常处理记录等。
2. 生产过程:指从原材料进入生产车间至最终产品完成的全过程,包括加工、检验、包装等环节。
三、生产记录管理要求1. 生产计划编制与执行1.1 生产计划由生产计划部门负责编制,确保计划合理、可行,并提前发布给相关各部门。
1.2 生产计划执行由车间主管负责,确保按照计划要求组织生产活动。
1.3 生产计划执行过程中如有变更,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做好变更记录。
2. 生产工单管理2.1 生产工单由生产计划部门根据生产计划编制并向车间发布。
2.2 车间接收生产工单后,应及时核对工单信息,并根据工单要求组织生产活动。
2.3 生产工单应保留备查,并按照要求归档存档。
3. 生产报告编制与提交3.1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报告,包括生产进度报告、产品合格率报告等,由车间主管负责编制。
3.2 生产报告应准确、完整地反映生产活动的情况,并在规定时间内上报相关部门。
4. 检验记录管理4.1 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检验,应按照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案进行。
4.2 检验记录应准确、合规地记录产品的检验结果和判定,并及时上报给质量部门。
5. 异常处理记录管理5.1 生产过程中如遇到异常情况,应及时记录,并按照规定的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5.2 异常处理记录应清晰、完整地反映问题的发生、处理措施和结果,并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
四、生产记录管理流程1. 生产计划编制与执行流程生产计划部门→车间主管→相关部门2. 生产工单管理流程生产计划部门→车间主管→车间工人→车间主管→生产记录管理员→归档存档3. 生产报告编制与提交流程车间主管→生产报告管理员→相关部门4. 检验记录管理流程检验员→质量部门5. 异常处理记录管理流程相关人员→相关部门五、生产记录管理责任1. 生产计划部门负责生产计划的编制与发布。
车间批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规范车间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车间生产环节,包括原材料入库、生产加工、成品入库、检验、销售等环节。
三、职责1. 生产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组织生产,并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2. 质量部负责对生产过程进行质量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3. 车间管理人员负责执行生产计划,组织生产,并对生产过程进行记录。
4. 工人负责按照生产计划进行操作,确保生产过程符合规定。
四、生产记录管理要求1. 生产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包括生产日期、班次、产品名称、规格、数量、原材料消耗、操作人员等信息。
2. 生产记录应采用统一格式,使用规范的文字、符号和表格。
3. 生产记录应由操作人员进行填写,经车间管理人员审核后签字确认。
4. 生产记录应妥善保管,不得随意涂改、撕毁或丢失。
五、生产记录填写与审核1. 生产记录填写要求:(1)操作人员按照生产计划进行操作,认真填写生产记录。
(2)填写内容应清晰、完整,不得遗漏。
(3)填写过程中如有疑问,应及时向车间管理人员请教。
2. 生产记录审核要求:(1)车间管理人员负责审核生产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2)审核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生产部和质量部汇报。
(3)审核通过的生产记录由车间管理人员签字确认。
六、生产记录的存档与查阅1. 生产记录应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归档,妥善保管。
2. 存档期限根据国家规定和企业实际情况确定。
3. 需查阅生产记录时,应填写《生产记录查阅申请表》,经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方可查阅。
4. 查阅过程中,应确保生产记录的保密性,不得泄露企业商业秘密。
七、奖惩措施1. 对认真执行生产记录管理制度,生产记录填写规范、准确、完整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生产记录管理制度,导致生产记录不规范、不准确、不完整的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报批评或罚款等处理。
八、附则1. 本制度由生产部负责解释。
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范文(3篇)

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范文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的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工作,确保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和生产数据的准确性,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并满足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二、范围适用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生产部门,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生产操作、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的生产记录与档案管理。
三、制度内容1. 生产记录管理1.1 生产记录的分类根据不同的生产环节和管理需求,将生产记录分为工艺记录、操作记录、检验记录等不同类别,并进行编号和归档。
1.2 生产记录填写要求(1)生产记录应由具有相应职责的人员填写,并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记录;(2)生产记录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并及时进行审批和签名确认;(3)生产记录中的数据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禁止造假、串改或隐瞒真实情况。
1.3 生产记录文件的保存(1)生产记录文件采用电子存档和纸质存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保存;(2)电子存档需进行数据备份、加密和定期检测,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纸质存档需按照规定的分类和编号进行整理、封存和保管,并做好盗窃、火灾等事故防范工作。
2. 生产档案管理2.1 生产档案的建档生产档案应按照生产记录的分类和编号进行建档,每个档案应有明确的档案号、名称和责任人,并进行登记和备案。
2.2 生产档案的归档(1)生产档案应按照规定的归档周期进行整理、封存和归档;(2)已归档的档案应由专人进行保管和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新;(3)生产档案的查阅要有明确的用途和授权,并进行登记和审批。
2.3 生产档案的保存(1)生产档案采用干燥、防尘、防潮等措施进行保存,以确保档案的完好性;(2)生产档案的保存期限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3)生产档案的销毁需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流程进行,做好销毁记录和报废审批。
四、责任与追究1. 生产记录的填写人应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记录,并保证记录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如有违规行为将被追究责任;2. 生产档案的管理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档案的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如因管理不善导致档案丢失或损毁,应承担相应责任;3. 对于故意篡改、伪造或销毁生产记录和档案的行为,将视情节轻重进行相应的处罚,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一、引言生产记录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优化生产流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完善的生产记录管理制度,确保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和信息的准确性,以满足企业的生产管理需求。
二、背景为了更好地管理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和信息,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追溯性,以及提高生产效率,我们制定了以下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三、制度内容1. 生产记录的范围生产记录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计划、生产日志、生产检验报告等信息。
所有与生产相关的数据和信息都应该被记录和存档,确保生产过程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生产记录的要求生产记录应该真实、完整、准确、可追溯。
所有的记录都应该包含以下内容:产品编号、生产日期、生产工序、操作人员、设备、材料、工艺参数、检验结果等。
记录应该由相关人员认真填写,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3. 生产记录的管理流程(1)生产记录的填写: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和信息应该由相关岗位人员在规定的表格或系统中填写记录。
记录填写应及时、准确,确保数据的即时性和准确性。
(2)生产记录的审核:填写完毕后,相关岗位人员应该进行记录的审核。
对于记录不清晰、内容不完整或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应及时反馈给填写人员进行修改。
(3)生产记录的存档:审核通过的生产记录应该进行存档。
存档方式可以采用电子存档或纸质存档,但不论何种方式,都应该确保记录的安全性和可读性。
4. 生产记录的使用生产记录不仅仅是对于生产过程进行追溯和分析的工具,也是指导生产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生产记录应及时提供给相关部门,如质量控制部门、生产管理部门等,供其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调整。
5. 生产记录的保密性生产记录包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商业秘密,应严格保密。
只有相关岗位人员和负责人可以查看和使用生产记录,未经授权不得外泄。
四、落实措施为了保证生产记录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培训机制:对岗位人员进行生产记录管理制度的培训,确保他们熟悉并理解制度要求。
食品厂生产记录管理制度范本

食品厂生产记录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目的:为确保食品生产过程的规范化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厂所有生产环节的记录管理。
第二章组织结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生产部门:负责具体实施生产记录的填写和保存。
第三章记录内容原材料进货记录:包括原材料名称、规格、数量、供应商、进货日期、检验结果等。
生产过程记录:包括生产日期、生产批次、生产工艺参数、设备运行情况、操作人员等。
产品检验记录:包括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检验人员等。
设备维护记录:包括设备名称、维护日期、维护内容、维护人员等。
清洁消毒记录:包括清洁消毒日期、清洁消毒部位、清洁消毒方法、清洁消毒人员等。
第四章记录要求真实性:所有记录必须真实、准确,不得弄虚作假。
及时性:所有记录应在生产活动完成后及时填写,不得事后补填。
完整性:所有记录应填写完整,不得遗漏任何项目。
规范性:所有记录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填写,字迹清晰,易于识别。
第五章记录保存保存期限:所有生产记录应至少保存两年。
保存方式:所有生产记录应分类归档,妥善保管,防止损坏、丢失。
第六章监督检查内部检查: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生产记录的填写和保存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外部检查:接受相关监管部门的检查,配合提供所需的生产记录。
第七章违约责任责任追究:对未按规定填写和保存生产记录的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八章附则解释权:本制度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实施日期: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规范和管理生产记录工作,保障生产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生产管理工作效率,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的生产记录管理工作。
三、制度内容1. 生产记录的定义生产记录是指所有与生产活动相关的记录,包括但不限于原料采购记录、生产过程记录、质量检验记录、产品包装记录等。
2. 生产记录的要求(1)真实性:生产记录必须真实反映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不得有造假行为。
(2)完整性:生产记录必须完整包括所有相关信息,不得有遗漏情况。
(3)准确性:生产记录必须准确无误,对于重要数据需要经过双重核对确认。
3. 生产记录的管理(1)责任部门:生产记录的管理由生产部门负责,生产部门领导对生产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负最终责任。
(2)记录格式:生产记录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记录,格式必须清晰明了,包括日期、时间、生产人员等必要信息。
(3)记录保存:生产记录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保存,不得私自销毁或篡改。
4. 生产记录的填写(1)责任人:生产记录的填写必须由相关生产人员按照命令进行,不得有违反规定的行为。
(2)填写要求:生产记录的填写必须填写完整,不得有涂改、漏填或错填情况。
(3)审核签字:生产记录必须经过相关负责人审核,并签字确认后方可生效。
5. 生产记录的使用(1)生产记录的使用应当遵循规定操作程序,不得私自使用或外传。
(2)生产记录的使用应当以相关文件为准,不得凭空使用或误用。
6. 生产记录的审查(1)定期审查:对生产记录必须进行定期审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
(2)不定期审查:对生产记录随机进行抽查,确保生产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7. 处罚措施(1)对于违反生产记录管理制度的人员,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包括但不限于批评教育、警告、停职、罚款、开除等。
(2)对于伪造、篡改生产记录的行为将予以严厉处罚,情节严重者将追究刑事责任。
8. 维护制度所有管理者和职工都有义务维护生产记录管理制度的执行,并对违反该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企业生产记录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生产记录管理,确保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提高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生产环节,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加工、成品检验、产品交付等。
第三条企业生产记录应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确保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
第二章生产记录的内容第四条生产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1. 原料采购记录:包括供应商信息、采购日期、采购数量、检验结果等。
2. 生产加工记录:包括生产日期、生产批次、生产数量、操作人员、设备状态、工艺参数、检验结果等。
3. 成品检验记录:包括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检验结果、不合格品处理情况等。
4. 产品交付记录:包括交付日期、交付数量、交付人员、客户信息等。
5. 生产异常记录:包括异常原因、处理措施、责任人等。
第三章生产记录的管理第五条企业应建立健全生产记录管理制度,明确记录的范围、要求、保存期限等。
第六条企业应指定专人负责生产记录管理工作,确保生产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七条生产记录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管理:1. 记录填写规范,字迹清晰,不得涂改、伪造、篡改。
2. 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三年,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
3. 记录应按照生产批次、日期等进行分类存放,方便查阅。
4. 对生产记录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5. 对生产记录进行信息化管理,实现数据共享和追溯。
第四章生产记录的审核与监督第八条企业应定期对生产记录进行审核,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九条审核内容包括:1. 记录的填写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 记录内容是否真实、完整、准确。
3. 记录保存是否符合规定。
第十条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第五章附则第十一条本制度由企业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注:本范本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公司生产记录全过程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规范公司生产记录管理,确保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部门及涉及生产过程的相关岗位。
三、职责1. 生产部:负责生产记录的制定、执行、保管和归档。
2. 质量管理部:负责对生产记录的监督、检查和审核。
3. 人力资源部:负责生产记录的培训和考核。
四、生产记录的制定1. 生产记录应根据生产过程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生产指令、操作记录、检验记录、设备维护记录等。
2. 生产记录应包含以下内容:(1)生产日期、班次、生产批次、生产数量、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车间、生产班组等基本信息;(2)操作人员姓名、工号、操作时间、操作过程、操作结果等操作信息;(3)检验人员姓名、工号、检验时间、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等检验信息;(4)设备维护人员姓名、工号、维护时间、维护项目、维护结果等维护信息。
五、生产记录的执行1. 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生产记录进行操作,并做好记录。
2. 检验人员应按照检验规程对产品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检验记录中。
3. 设备维护人员应按照设备维护规程对设备进行维护,并将维护情况记录在设备维护记录中。
六、生产记录的检查与审核1. 质量管理部应定期对生产记录进行检查,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质量管理部应定期对生产记录进行审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进行整改。
七、生产记录的保管与归档1. 生产记录应按照规定的期限进行保管,不得随意销毁。
2. 生产记录的保管责任由生产部门负责,保管人员应确保记录的完好无损。
3. 生产记录的归档工作由生产部门负责,归档时应按照规定进行分类、编号和登记。
八、培训与考核1. 人力资源部应定期对生产人员进行生产记录的培训,提高其记录意识和技能。
2. 人力资源部应定期对生产人员进行生产记录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再培训。
九、附则1. 本制度由生产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企业建立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企业生产过程的规范化管理,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生产环节,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检验、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
三、管理制度1. 建立生产记录档案(1)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生产记录档案管理部门,负责生产记录档案的建立、整理、归档、保管和销毁等工作。
(2)生产记录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①原材料采购记录:包括供应商资质证明、采购合同、进货检验报告等。
②生产加工记录:包括生产计划、工艺流程、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设备维护保养等。
③产品检验记录:包括产品检验报告、不合格品处理记录等。
④产品销售记录:包括销售合同、发货单、客户反馈等。
⑤售后服务记录:包括客户投诉、维修记录、客户满意度调查等。
2. 生产记录档案管理要求(1)生产记录档案应真实、完整、准确、规范,不得伪造、篡改。
(2)生产记录档案应分类存放,便于查阅和管理。
(3)生产记录档案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三年,如有特殊要求,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4)生产记录档案的查阅、复制、借用等,需经档案管理部门批准。
3. 生产记录档案的归档与销毁(1)生产记录档案的归档工作由档案管理部门负责,按年度进行。
(2)生产记录档案的销毁需经企业领导批准,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四、责任与考核1. 企业领导对本单位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工作负总责。
2. 生产记录档案管理部门负责生产记录档案的建立、整理、归档、保管和销毁等工作。
3.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
4. 企业对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考核结果纳入部门及个人绩效考核。
五、附则1. 本制度由企业领导批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企业领导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1. 前言为了规范企业的生产管理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确保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和合规性,订立本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2. 目的与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明确生产记录的管理要求,包含记录的内容、填写规范、保管与存档、审核与复核等方面的要求。
适用于公司的全部生产环节。
3. 记录的种类与内容3.1 生产计划记录生产计划记录包含以下内容:•生产日期与班次•生产计划数量•负责人与操作人员•生产设备与工艺要求•原材料子配送要求3.2 生产过程记录生产过程记录包含以下内容:•生产日期与班次•批次号和产品名称•原材料子使用情况•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生产人员的操作情况•工艺参数的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和处理措施•产品质量检测结果及合格证明3.3 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包含以下内容:•设备编号及名称•维护保养日期与班次•维护保养内容及方法•维护保养人员的签名3.4 质量检验记录质量检验记录包含以下内容:•检验日期与班次•检验项目及标准要求•产品样品或检验标准样品的编号•检验结果的记录•不合格品处理情况记录3.5 技术更改记录技术更改记录包含以下内容:•更改日期与班次•更改内容和原因•更改的影响范围和掌控措施•相关人员的批准签字4. 记录的填写规范4.1 记录格式全部记录应采用公司统一的记录本或电子表格进行填写,并依照要求的格式进行布局。
4.2 记录时限全部生产记录应及时填写,不得拖延或遗漏。
4.3 记录责任人每个环节的记录应有特地的负责人进行填写,并负责核对与复核。
4.4 记录准确性填写记录时应确保准确无误,如有错误应立刻更正,并在更正处注明原因及更正人签名。
5. 记录的保管与存档5.1 保管责任人每个环节的生产记录应有特地的保管责任人,负责记录的安全保管和存档工作。
5.2 存档期限生产记录的存档期限为至少三年,存档后应妥当保管,并定期进行备份。
5.3 存档方式电子记录应采用密码保护的方式存储,纸质记录应存放在密封的档案室中,保证记录的安全可靠。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一、制度概述为了保证生产过程的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可靠、及时记录,规范生产管理流程和质量管理行为,根据相关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企业内控管理要求,本制度的制订旨在规范生产记录的管理,保证生产过程各环节的有效管理与控制。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生产及相关人员,且本制度在执行时应与其他管理制度相互衔接,做到相互促进、有机配合。
三、管理要求1. 生产记录的管理(1)生产过程中的各类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可靠、及时;(2)所有的生产记录必须由生产人员按照要求书写,未经核实认可的记录无效;(3)生产记录必须按设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审核和签署确认,确保真实、准确、可靠;(4)若发现生产记录不真实、准确、完整、可靠、及时等问题,应及时报告并纠正;(5)所有生产记录必须妥善保管,予以适当保存。
2. 生产记录的要求(1)生产记录应当记录具体操作人员、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数据结果等信息;(2)生产记录存储应当规范,包括但不限于:存储时间、存储方式、存储环境等;(3)生产记录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要求。
3. 生产记录的审查(1)所有生产记录应经过严格的审查,质检人员、主管领导人员、专家等人员参与;(2)生产记录编号应该规范,所有审核意见必须在记录上进行书面标注;(3)审核结果应当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
四、责任与处罚1. 责任(1)生产环节的人员应当承担记录真实、准确、完整、可靠、及时等责任;(2)审核人员应当承担审核记录是否符合要求、意见是否明确等责任。
2. 处罚(1)对于未遵守生产记录管理制度的人员,进行教育、批评、纪律处分等措施;(2)对于造成重大影响的不符合记录要求的情况,给予记大过等处分;(3)对于伪造、篡改、弄虚作假的情况,给予严厉的纪律处分,并按照法律规定追究其责任。
五、附则(1)本制度由公司生产部门制定,并由公司领导审批通过;(2)本制度的内容应当得到所有员工的认同和尊重,不允许在实施过程中有人员无视本制度;(3)本制度的内容如与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存在冲突,以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为准。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是指企业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生产过程,规范生产记录的创建、保存、使用和销毁等过程的一套制度。
该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产记录的创建:明确生产记录的创建责任人和流程,要求生产记录必须真实准确,不得伪造或篡改。
生产记录包括生产计划、生产操作指导书、工艺流程图、质量检验记录、设备使用记录等。
2. 生产记录的保存:规定生产记录的保存期限和保存方式,例如可以采用电子记录、纸质记录或两者结合的方式。
保存期限一般与产品质保期相匹配,以便在产品质量问题发生时能够追溯生产记录。
3. 生产记录的使用:明确生产记录的使用规范和权限,限制未经授权人员查阅和使用生产记录。
同时要求相关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使用生产记录,不能随意更改或删除记录。
4. 生产记录的销毁:规定生产记录的销毁时限和方式,确保生产记录不会被滥用或泄露。
销毁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可通过物理销毁或数字文件彻底删除等方式进行。
5. 生产记录的审查:设立生产记录审查的程序和机构,对生产记录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查,以确保生产记录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审查结果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建立和执行生产记录管理制度,企业可以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控制,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生产记录管理制度也有助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得到相关部门和客户的认可和信任。
企业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企业生产记录档案的管理,确保生产记录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提高档案利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生产记录档案的管理。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生产记录档案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照片、录音、录像等记录资料。
第二章档案管理机构及职责第四条企业档案管理部门负责生产记录档案的统一管理,其主要职责如下:(一)制定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二)负责生产记录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和销毁等工作;(三)对生产记录档案进行鉴定,提出档案保存期限的建议;(四)开展档案保护、修复和数字化工作;(五)为生产记录档案的利用提供便利条件。
第五条生产部门负责本部门生产记录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一)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生产记录档案;(二)对生产记录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和归档;(三)定期对生产记录档案进行清查、核对和补充;(四)保证生产记录档案的安全,防止档案损坏、丢失和泄密。
第三章档案收集与整理第六条生产记录档案的收集范围包括:(一)生产计划、生产指令、生产调度记录;(二)原材料采购、检验、使用记录;(三)生产过程控制记录;(四)产品检验、测试、试验记录;(五)生产设备、工艺参数、操作规程等记录;(六)生产事故、质量事故处理记录;(七)其他与生产相关的记录。
第七条生产记录档案的整理要求:(一)按照档案类别、时间顺序、生产项目等进行分类;(二)对归档的档案进行编号、编制目录;(三)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清晰。
第四章档案保管与利用第八条生产记录档案的保管要求:(一)按照档案类别、密级、保存期限等进行分类存放;(二)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维护,确保档案安全;(三)加强档案保密,防止档案泄露。
第九条生产记录档案的利用:(一)档案管理部门应提供档案查阅、复制等服务;(二)生产部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可按照规定查阅、复制生产记录档案;(三)档案利用者应遵守档案保密规定,不得擅自泄露档案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制定本制度是为了保证生产记录能够准确、及时、全面有效的反应生产全过程的实际情况,并可作为跟踪产品历史的依据。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生产记录的编制、审核、批准、填写、整理、保存及修订。
生产记录的编制、审核、批准
一、岗位操作记录、批生产记录、台帐、报表等生产记录由车间工艺员设计,送生产技术部、质量部审核,主管副总批准,并将原件存档,复印件交由车间及相关部门使用,凡未经审批的表格一律不予使用。
二、生产记录应根据工艺特点、工艺程序、操作要求和技术参数等内容设计并编号,内容力求精简、全面,能反应个生产环节的实际情况,适应生产管理的需要。
生产记录的填写
一、岗位操作记录由岗位操作人员填写,填写应及时,不允许操作前填写或生产后靠回忆填写,每份记录应有操作者签名。
二、批生产记录由车间工艺员汇总有关岗位工作操作原始记录,检验报告单等完成,由车间主任审核,交质量部审核批准。
三、填写生产记录的注意事项
3.1记录应清楚、及时、照实、数据准确、内容完整。
3.2笔迹模糊、易于保存、不得用铅笔填写。
3.3记录应保保持整洁,不得撕毁或任意涂改,确实需要更改时,不得使用涂改液,应用单线或双线划去后在旁边重写,划掉部分能看清楚修改人签名、修改日期,不得用刀或橡皮更正。
3.4除备注栏外按表格内容全项填写,不得有空格,如无操作内容填写时,一律用“——”表示,内容与上项相同时应重复抄写,不用“……”或“同上”表示。
3.5品名不得简写。
3.6与其他岗位,班组或车间有关的操作记录,应做到同等性、连贯性。
3.9计量单元一概用国家法定计量单元填写。
3.10生产记录及有关统计报表的计算方法、含义、范围、计量单位、呈报期限等规定,各部门不得任意删改,严格执行统一规定。
四、复核生产记录的注意事项
4.1必须按每批原始记录串联复核,不得前后矛盾。
4.2必须将记录内容与工艺规程对照复核。
4.3上下工序、成品记录中的数量、质量、批号、桶号必须一致正确。
4.4记录应有的工艺员复核,对不符合要求的填写方法,工艺员应监督填写人更正。
生产记录的整理及保存
1、批生产记录应由车间工艺员按批收拾整顿,根据生产流程排序,不得缺页、漏页。
2、批生产记录应由车间主任、生产技术部经理、质量部审核,最后交由质量部存档。
3、批生产记录保存至少三年,规定有效期的产品保存至失效后一年。
生产记录的修订
1、当生产工艺或生产设备变更时,应对生产记录做及时的调整
2、生产记录的修订程序和编制时相同,生产记录需要修订时应由车间工艺员按生产实际情况设计,提出点窜意见,报生产手艺部、质量部审核,最后由主管副总司理批准。
3、经
批准的新的记录文本,由公司办公室统一复印,下发给使用部门履行,同时将原件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