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重点知识整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重点知识整理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1、天气及其影响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⑷天气预报的内容: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 以一天(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日(年)变化。

2. 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3. 一天之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4. 热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小,温带和寒带气温的年变化大。

5. 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低的地方,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

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6. 纬度位置是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另外,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温的分布也有很大影响。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7. 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的分布与纬线大致平行;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更平直,这是因为南半球性质比较单一的海洋面积广阔,而北半球海陆参差分布,加之陆地地形高低起伏较大,都导致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弯曲地多。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整理汇总(世界的人口)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整理汇总(世界的人口)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整理汇总(世界的人口)
第一节、世界人口的增长
1、目前,世界上共有60多亿人口,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正数——人口在增长;负数——人口在减少)。

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是:非洲和欧洲。

3、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和地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美洲的东部等。

而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少。

4、世界人口问题:⑴、大气污染,环境恶化;⑵、水资源污染,淡水等缺;⑶、乱垦乱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沙漠化严重;⑷、建筑用地过大,导致耕地减少等。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
1、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世界居民可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2、黄色人种—亚洲东部(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属黄种人)。

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大洋洲。

黑色人种—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美国境内。

第三节、世界语言和宗教
1、语言:⑴、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⑵、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2、宗教:⑴、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世界上教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

《圣经》为经典);伊斯兰教(《古兰经》为经典);佛教。

⑵、道教是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

四、世界的聚落
聚落包括城市和乡村两种形式。

城市规模大,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的活动;乡村居民居住地较分散,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4月22日世界地球日)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②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如矿产资源。

基本特征: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

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

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②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

③自然资源形势严峻。

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

3、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现状):资源丰富,人均不足4、合理利用自然资源①可再生资源:,我们应合理利用,并注重保护和培育,实现永续利用;②非可再生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用一点少一点,我们应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5、人口与资源的矛盾:①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大量增长;②人民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也持续增长;③我国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破坏和浪费严重。

对策:节约资源,保护资源二、土地资源(6月25日世界土地日)1、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各类土地构成比例不合理:耕地、林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⑴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⑵劣势: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①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②特点: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b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少;c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d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③从我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看,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超全)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超全)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超全)选择题1、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①大量采伐森林资源②过度开采和使用地下水③过量施用农药、化肥④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燃料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①大量采伐森林资源,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会造成全球变暖;②过度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会污染水源,还会造成地表塌陷,但是不会使全球变暖;③过量施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源,破坏生态,但是不会使全球变暖;④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燃料会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热量,进而使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势。

综上所述,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故排除ABC,故选D。

小提示:由于人们过量排放二氧化碳,以及大量砍伐森森,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A.海洋B.陆地C.云区D.平原答案:B在卫星云图上有白色、绿色和蓝色三种基本颜色,它们分别表示不同含义。

通常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蓝色绿色区域都为晴天;白色是云雨区,白色愈白云层愈厚,降雨的概率越大,故本题选B。

3、下列描述不属于气候的是()A.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常受台风的影响B.福州国庆节天气阴转晴C.广州夏季高温多雨D.长江中下游地区盛夏正值伏旱答案:B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

ACD都属于气候,B属于天气,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气候特征描述错误的是()A.甲地应在大陆东岸,乙地应在大陆西岸B.甲、乙两地都在北半球的亚热带C.甲地属于冬季多雨型,乙地属于夏季多雨型D.甲、乙两地气温特点都是夏季高温,冬季温和答案:A由图可知,甲是地中海气候,位于大陆西岸,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大陆东岸,故A错误。

甲和乙两地最热月均在7月,最低气温均在0-15℃之间,均是位于北半球的亚热带,故B正确。

初中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三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考点 1】天气与气候及其影响1.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变化大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可能差别很大.人们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影响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它影响人们的生工农业生产、生活活动、交通、军事战争等。

3.气候:反映长时间的大气状况,时间长较稳定,变化不大【考点 2】风向及风力参见右图【考点 3】天气预报1.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方面情况。

2.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颜色越白表示云越厚。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3.风向是的风来向。

分力是风的强弱。

一道风尾2级,一面风旗8级。

【考点 4】空气质量预报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空气污染指数划分: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状况一级 0-50 优二级 51-100 良三级 101-200 轻度污染四级 201-300 中度污染五级 >300 重度污染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考点 1】气温及变化1.气温反映大气冷热的程度。

气温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

气温的高低不同,人们的住房建筑特色也不同。

气温影响商业。

1.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测量时放在百叶箱里,百叶箱距地面1.5米。

测量单位一般采用摄氏度,记做“℃”。

在8时、14时、20时、2时进行测量。

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考点 2】气温的变化1.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就做气温年变化。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2.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4.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考点 3】气温的分布1.等温线:把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接起来,这种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平滑曲线,就是等温线。

星球版中考地理复习 教材系统复习 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海洋与陆地

星球版中考地理复习 教材系统复习 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海洋与陆地

印度洋板块 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大洋洲和印度洋的一部分
2.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
地理现象 喜马拉雅山“长高” 红海面积扩大 地中海面积缩小
欧亚板块、印度洋板 非洲板块、印 欧亚板块、非洲
所处板块位置
块之间
度洋板块之间 板块之间
板块运动方式 碰撞、挤压
张裂
碰撞、挤压
预言几千万年 后
海拔更高
红海成为新大 地中海消失
知识点2:七大洲★★★★ 七大洲的分布
(单位:万平方千米) 七大洲的面积与轮廓
1.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排列: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欧洲→大洋洲。
2.七大洲的主要特点
大洲
特征
亚洲 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面积最大的大洲(跨南北半球)
欧洲 海拔最低、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
南极洲
海拔最高、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非洲 “热带大陆”“高原大陆”、世界黑色人种数量最多的大洲
大洋洲
面积最小的大洲
南美洲
最湿润的大洲
北美洲
国家间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
3.世界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大洲
洲界线
_乌_乌拉拉尔尔山山脉脉__、乌拉尔河、里海、_大_大高高加加索索__ 亚洲、欧洲
山脉、黑海、_土_土耳耳其其__海峡
要点 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及特征 (2022·达州)材料 2022 年 1 月 15 日,汤加王国的洪阿哈阿帕伊岛
火山大规模喷发,引发海啸等自然灾害并喷发大量火山灰。读材料和图 完成(1)~(2)题。
(1)下列地理事物表述正确的是 A.B 大洲有“热带大陆”、“高原大陆”之称 B.跨纬度最广和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E 南极洲 C.甲半球为西半球,a 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 D.汤加火山喷发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陆地和海洋”必背知识点一、海陆分布1. 海陆比例: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

形象地称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 海陆分布特点:世界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二、大洲和大洋1. 七大洲名称: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面积排序:亚洲 (最大)、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最小)。

位置及特点:东半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

西半球大洲:北美洲、南美洲。

北半球大洲:北美洲、欧洲、亚洲(大部分)。

南半球大洲:南极洲、南美洲 (大部分)、非洲 (部分)、大洋洲。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大洋洲(部分)。

2. 四大洋名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特点:太平洋:面积最大,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北美洲之间。

大西洋:呈 “S”形,位于南北美洲、南极洲、非洲和欧洲之间。

印度洋:位于非洲、南极洲、大洋洲和亚洲之间。

北冰洋:面积最小,位于北极圈内。

三、大洲分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红海。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欧洲与非洲: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四、海陆变迁1. 变迁方式地壳运动: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证明地壳在运动。

海平面升降:如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古河道遗迹,说明海平面发生过变化。

人类活动:如荷兰的围海造陆,改变了局部海陆分布。

2. 大陆漂移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学说:由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认为大陆在漂移。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五、重要地形区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巴西高原(世界最大)、东非高原等。

平原:亚马孙平原 (世界最大)、西西伯利亚平原、北美大平原等。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复杂度样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复杂度样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中图版地理上册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知识点一、中国的地势1.地势: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高or低)地形:地表形态。

→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山区2/3 VS山地1/3)2.我国地势、地形各有什么特征?答: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划分依据:平均海拔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答:(1)气候: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深入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极为有利。

(2)河运和航运:西高东低的地势,也使我国的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陆的经济联系。

(3)水能资源:而当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增大,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阶梯交界处建水电站)二、中国的地形5.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山脉因此成了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

北回归线穿过的山脉:横断山脉、台湾山脉主要山脉阶梯②东南丘陵中的江南丘陵竹子种类繁多,是我国著名的竹区之一【“三山夹两盆”描绘的是新疆的地形。

】7.填表: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填表(P64)沿36°N 地形剖面图,此类型题目多加注意。

1.气温:大气的冷暖程度。

(时刻变化且有规律)2.(2)年变化:如4季。

(气温年较差)3、1月0℃等温线:大致沿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分布,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日温差大、年温差大)藏袍一日三穿:西藏自治区(日温差大,年温差小)青藏高原高寒区。

(区分地球五带)划分依据:各地热量状况的总体差异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中温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天山山脉青藏高寒区与暖温带、亚热带的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北京:暖温带 河南:大部分位于暖温带 、半湿润区5、降水: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固态或液态的水。

降水也存在明显的时间、空间的变化。

6.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什么?(P76)※※※答:规律大致是:东部多西部少;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章复习1.天气及影响(1)人们用、、来描述天气(2)天气是一个地区内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不同。

(3)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2.天气预报(1)风向:;风力:风强弱的级别,分18级;(2)卫星云图:绿色表示;蓝色表示;白色表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一般是阴雨区。

(3)天气符号:冰雹、霜冻、沙尘暴、台风和大雪属灾害性天气。

(4)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有关,用来表示。

污染指数小,空气质量;污染指数大,空气质量。

3.气温的变化(1)定义及测量气温:大气的温度;测量:每天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各记录一次;(2)气温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最高气温出现在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3)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北半球气温,大陆上最高,最低;海洋上最高最低。

南北半球正好相反。

一年内的最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4)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注意:描点后,要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4.气温的分布(1)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①因素:气温大致由降低②因素:同纬度地带,夏季气温高,气温低;冬季气温低,气温高③地形因素: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5.降水的变化(1)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季节变化类型有: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夏雨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冬季型(地中海气候)。

6.降水的分布(1)各地降水的多少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在同一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一样。

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陆地与海洋》知识点总结一、陆地与海洋的分布★★★1、基本概念①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②岛屿:面积较小,分布在海洋中的四面环水的陆地;③半岛:深入海洋三面临水,一面与陆地相连的部分;④海峡: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个海洋水域的较窄水道;⑤大洲:大陆及其附近岛屿的合称;⑥海洋: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中心部分为洋,边缘部分为海,彼此沟通。

2、海陆比例: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海陆分布: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南半球。

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S形)、印度洋、北冰洋。

①位于东半球的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②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③横跨东西半球的大洲:南极洲;④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的全部;亚洲、非洲的大部;⑤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的全部;南美洲、大洋洲的大部;⑥赤道横穿的大陆:南美洲、非洲大陆;4、重要的大洲、大洋分界线①亚洲、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②亚洲、非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③欧洲、非洲分界线: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④亚洲、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⑤欧洲、北美洲分界线:丹麦海峡;⑥南美、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⑦南美、南极洲分界线:德雷克海峡;⑧沟通北冰洋、太平洋:白令海峡;⑨沟通北冰洋、大西洋:丹麦海峡⑩沟通太平洋、大西洋:巴拿马运河、德雷克海峡;⑪沟通太平洋、印度洋:马六甲海峡。

(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二、海洋与陆地的变迁★★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运动、海平面的升降2、大陆漂移说(1)人物与时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1912年提出(2)基本内容:在2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布状况。

七年级上册地理三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三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三章知识点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科学。

学习地理学对我们了解地球及其环境,生产活动和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的知识点。

一、板块运动1.地球上的板块运动是指地球表面由于板块的运动而形成了地球上的许多地理现象。

2.板块运动不仅造成了地球的地理构造变化,还引起了大规模的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海啸等。

3.板块运动是指地球表面由于板块的相互碰撞、隆起、下沉、活动而产生的现象,是地球层内能量的释放和转移。

二、地震1.地震是指地球表层岩石发生震动或断裂所引起的现象,这种现象导致地域某一区域或整个地球上发生破坏。

2.地震测量的主要工具是地震仪,它能够测出地震的震级。

3.地震的危害很大,许多灾害都是由地震引起的,如山体滑坡、崩塌、山洪、泥石流等。

三、火山1.火山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力下,岩浆从地幔到地壳上涌造成地面的标高或地面上的裂缝形成,使岩浆在山体下部堆积形成火山,爆发岩浆、火山灰等物质,还会产生火山气体和火山地震。

2.火山爆发具有较强的破坏力,造成的后果和地震一样严重。

同时,火山爆发释放的巨大热量还会引起气候和环境的变化。

3.由于火山对社会造成的威胁比较大,因此在一些重要的火山周边,建立了相应的地质灾害监测中心,以便随时掌握火山的信息,为灾害应对提供依据。

四、地球环境的影响1.全球气候的变化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它可以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

例如:全球气候的变化会引起各地温度、降水量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进而影响到动植物的分布和生长、森林覆盖和农作物生长等。

2.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的约束开展交叉学科研究,可以发现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这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3.地球环境的恶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1小时燃煤就可以排放的二氧化硫足以影响几十平方公里的土地,被人类污染的环境越来越难以容忍。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第三章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第三章

初中地理知识归纳总结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一、多变的天气1、天气及其影响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⑷天气预报的内容: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与生活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⑴日变化(P51中的图3.12)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⑵年变化(P51中的图3.13)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初一上册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四篇】

初一上册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四篇】

初一上册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四篇】【本节导读】地理是一门关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与他所处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一般来讲,地理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人类生活的各种环境,也就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下面是为您整理的初一上册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四篇】,仅供大家查阅。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1、天气是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2、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的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等情况。

3、风向指风的来向,风力是指风的强弱,共分13级。

4、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均为晴天,白色表示云区,白色愈浓表示云层越厚,该区上空雨下的可能性就越大。

6、空气质量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一般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51页质量级别。

7、影响城市空气质量高低的因素:自然因素: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等;人类活动:农村焚烧秸秆;工厂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汽车尾气排放等;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1、燃烧矿物燃料;2、工业废气排放;3、汽车尾气排放。

治理措施:①使用清洁能源②植树造林,绿化环境;③机动车使用无铅汽油。

第二节气温与气温的分布1、气温的观测工具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高度离地面1.5米,一般观测4次2、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气温值出现在14点(午后2时),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的日较差;一般来说内陆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大,沿海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小。

3、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大陆上7月气温, 1月气温最低;海洋上8月, 2月最低。

南半球相反。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的年较差一般来说内陆地区气温年较差大,沿海地区气温的年较差小,热带和寒带地区气温的年较差小,温带地区气温的年较差大。

4、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5、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①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纬度因素)②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海陆因素影响),③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地形因素)一般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度。

2021-2022 地理 七年级上 第三章核心知识点汇总

2021-2022 地理 七年级上 第三章核心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第3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核心知识点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考点][课程标准]: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核心知识点]:1、地势: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2、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形主要以青藏高原为主第二级阶梯海拔在1000米~2000米,地形以盆地和高原为主第三级阶梯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3、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山脉: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山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4、我国地势特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于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形成丰沛降水;(2)使我国许多大江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3)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

[考点][课程标准]: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核心知识点]:1.中国的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我国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1)山脉走向及主要山脉:山脉走向主要山脉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脉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2)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世界屋脊”)、云贵高原(地面崎岖,石灰岩广布)、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一望无际)。

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中国纬度最高)、柴达木盆地(中国海拔最高)、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中国面积最大)三大平原东北平原(中国面积最大)、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2.我国地形特征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1)地形类型多样:为各种经营(农业、工业、旅游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2)山区面积广大:(利)山区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利于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

七年级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知识点一:天气及其影响1、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3、天气和人类活动: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大,如人们的生活、生产、交通、旅游、军事等;人类活动也能影响局部的天气变化,如人工降雨、人工消雾等。

知识点二:天气预报图1、气象预报图(卫星云图):蓝色表示,绿色表示,白色表示,白色越浓说明云层越厚,往往下面的雨就越大。

2、天气符号图:(识别常用天气符号)风向标的读法:要会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风尾,风尾所在风杆的一端指向为风向,每道风尾长的代表二级风,短的代表一级风。

风旗,所在一端为风尾,一面风旗代表八级风。

例:〔__级〕〔级〕〔级〕3、天气预报图: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1)降水的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2)温度是大气冷热的程度。

气温的观测工具是温度计,气温的单位记作“℃〞,读作摄氏度。

观测次数:一天4次,分别在北京时间8时、14 时、20时、2 时进行。

(3)风力和风向的表示方法。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指风的大小(4)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空气质量上下与空气中所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表示。

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级别越低。

空气质量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气压的上下、风力的大小;三、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大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生活中,人们比拟关心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观测:百叶箱〔人工观测在8时、14时、20时、2时各进行一次〕3、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类似方法可以求得月均温和年均温。

4、气温的变化(1)日变化: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

气温的日较差:某地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2)年变化:一年中,世界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北半球出现在月,南半球出现在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月,南半球出现在月。

第三章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三章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三章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要点一:天气及其影响(重点)1.天气的概念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人们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征(1)天气反映的时间比较短。

(2)它是时刻在变化的,表现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天气不同(时间上的变化),有时候在几分钟之内,可以由阳光灿烂变为乌云密布。

(3)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空间上的变化),例如,“东边日出西边雨”。

3.气候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4.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5.天气与人类活动【例题1】下列叙述中,叙述天气的是( )[来源:学.科.网A.山前桃花山后雪B.塔里木盆地终年干燥少雨[来C.昆明四季如春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点拨: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天气的概念和特征。

天气是反映一个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

选项A叙述的意思是山前已为春季桃花盛开,而山后却积雪不融,每年这个时候都大致如此,是比较稳定的,不是时刻在变化的。

选项B描述的是塔里木盆地终年如此,并非短时间的。

选项C叙述的是昆明四季的特征。

选项D叙述的是一夜之间树枝上都缀满了雪花,恰似梨花盛开。

因此正确答案是D。

答案:D【例题2】“天公作美,今年秋收时,天气晴朗,水稻收割顺利”,说明了 ( )A.天气影响生产B.天气影响交通C.天气影响学习D.天气影响战争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天气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

“水稻收割顺利”说的是农业生产活动,所以题目说明的是“天气影响生产”。

答案:A要点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难点)l. 天气预报(1)天气预报的作用天气预报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人们就可以及早做好各种准备,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气象观测→获取气象数据→加工处理气象情报→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制作天气预报节目。

(3)天气预报的内容: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的情况。

七年级地理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七年级地理(人教版)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天气与气候1. 天气- 概念: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 特点:短时间、多变。

例如,今天上午晴空万里,下午可能就乌云密布。

- 描述要素:气温、降水、风、云、雾等。

2. 气候- 概念: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 特点:长时间、相对稳定。

例如,昆明四季如春,说明昆明多年来的天气平均状况是比较温和的。

(一)天气预报1. 卫星云图-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一般是阴雨区。

2. 常用天气符号- 晴:太阳图案;多云:太阳被云朵部分遮挡的图案;阴:云朵图案;小雨:一滴雨的图案;中雨:两滴雨的图案;大雨:三滴雨的图案;暴雨:四滴雨以上的图案;雷阵雨:闪电加雨滴的图案;雨夹雪:雨滴和雪花混合的图案;小雪:一片雪花的图案;中雪:两片雪花的图案;大雪:多片雪花的图案;雾:三条曲线的图案;霜冻:冰晶图案;沙尘暴:类似旋风加沙子的图案等。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 气温的观测- 一般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进行观测。

- 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8时气温 + 14时气温+20时气温 + 2时气温)div4)。

- 月平均气温:一个月中每天平均气温的平均数。

- 年平均气温: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的平均数。

2. 气温的变化- 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 年变化- 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海洋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 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海洋最高气温出现在2月,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

3. 气温的分布- 等温线: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 气温分布规律-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纬度因素)。

例如,赤道地区终年炎热,两极地区终年寒冷。

-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海陆因素)。

七年级地理上第三章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第三章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第三章知识点地理学是一门涵盖了许多知识点的学科,从生态学到气候变化,从地球内部到地质迹象,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重要性。

本文主要介绍了七年级地理上第三章的重要知识点。

1. 地球的概念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也是生物的栖息之所。

其直径为12,742公里,赤道周长为40,075公里,极半径约为6357公里。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需要365.24天,而自转则需要23小时56分钟4.09秒。

2. 地球上的气候气候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主要由空气的温度、湿度、风向和大气压力等因素所决定。

在地球上,不同的地理位置、季节和环境条件会对气候产生不同的影响。

3. 地球的大陆和海洋地球被覆盖了约71%的海洋,剩下的29%则是陆地。

7个大陆包括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亚洲和澳洲。

土地的分布和配置是地理位置及其气候的影响所形成的。

4. 地球上的自然地球上存在着不同的自然,包括着生态系统、地质、水循环、土地利用等。

其中生态系统非常重要,它包括了不同的生物环境,如草原、森林、沙漠、湖泊、河流和海洋等。

这些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地球生态系统。

5. 地球的人口和城市化全球人口目前已经超过75亿, 并且还在不断增长。

城市化和人口增长是不可分割的,因为城市是吸引人口主要的落脚点。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水、污染、交通拥堵和住房短缺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了一些措施,如环保法规、绿色能源和垃圾处理等,以缓解绿色发展的压力。

总结地理的知识范围很广,但地球的概念、气候、大陆和海洋、自然和人口城市化仍是七年级地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了解和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生态系统和未来的生存环境都是必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总结
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分类:
①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②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如矿产资源。

基本特征: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

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

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
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

②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

③自然资源形势严
峻。

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

3、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现状):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4、合理利用自然资源①可再生资源:,我们应合理利用,并注重保护和培育,实现永续利用;②非可再生资
源:在人类历史时期用一点少一点,我们应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5、人口与资源的矛盾:①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大量增长;②人民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
然资源的消耗也持续增长;③我国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破坏和浪费严重。

对策:节约资源,保护资源
二、土地资源(6月25日世界土地日)
1、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各类土地构成比例不合理:耕地、林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⑴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⑵劣势: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①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②特点: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b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少;c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
均占有量少;d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③从我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看,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
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
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④问题:
滥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的沙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盐碱
化;因乱建设滥占耕地导致的大量农田丧失等等。

⑤对策: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其他对策:依照政策法令管理;做好开源与节流两项工作;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

例:读图3、7和3、8,并联系我国地形、气候等知识,从有利、不利两方面,简要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优
劣((1)国土辽阔,地形、气候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上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2)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
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矛盾尤为突出.):
4、分布地区
⑴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这里土地利用程度高,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的山地。

⑵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这里难利用土地多,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低,牧业在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占主要地位。

⑶北方旱地与南方水田的差异: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

5、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等。

6、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7、保护措施:1)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2)在农耕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3)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4)在易遭受风沙侵袭、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营造防护林,治理沙化、盐碱化。

三、水资源(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2-28日中国水周)
1、水是宝贵的资源
⑴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

⑵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是和流水和淡水湖泊水。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⑴空间分布不均:南丰北缺,东多西少。

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我国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

⑵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季多、冬春季少且年际变化大。

3、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有: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

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将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方面发挥重大作用;③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水污染和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用水紧张的状况。

今后我们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发展
节水农业,开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或杜绝水的浪费。

4、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计划线路
①东线方案:在江苏扬州市把长江水抽进京杭运河,用闸控制,逐级提升,过黄河后,自北自流,沿途供水,直达天津市。

②中线方案:首先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到华北平原,第二步在三峡巨型水库建成后,利用高峡出平湖,筑渠输水自流进汉江。

③西线方案:计划提高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的水位,再开凿一些巨大的隧洞,把长江水引入黄河上游,补充西北的水源。

5、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南多北少——空间分布不均;夏多冬少——时间分布不均;
耕地主要分布在北方,所以不利于耕种;而且北方有很多工业需要大量用水,也不利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