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奇经八脉,八脉周而复始,相互贯通,如宇宙的阴阳调和
经络运行的三大周期规律,真的是天人合一
经络运行的三大周期规律,真的是天人合一上篇文章《超视觉下的经络》提到,在超视觉观察来看,经络就像一条能量河流,能量之河涨潮,在中医里被称为旺相。
穴位的取名都是有来头的,比如涌泉穴在旺相时,会观察到真气涌动,就像泉水涌出地面的样子。
经络的能量河流不仅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流动,而且和七曜、二十八星宿、银河系都在互传能量和信息,显示出一定的周期规律,本篇我们就来看看。
一天的周期规律:子午流注在《子午流注:人人必知的经络运行周期规律》提到,中医认为“气血”是按季节、月相、时辰在经络内循行的。
不但有在季节、月相和时辰级别的“慢变化”,还有分、秒等级别的“快变化”。
古人不但指出了十二经脉气血循环的走向,而且还认为气血从肺经开始循行十二经脉。
在一呼一吸之间,脉行六寸,一日一夜的时间中,照这个顺序要往复在全身循行五十周,即日行二十五周,夜行二十五周。
这就是说,气血在24小时内就能跑遍全身50圈。
据超视觉者祝华英的观察,十二经脉是呈现左、右、阴、阳对立的“双向进退运动”,详见他的著作《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
一昼夜太阳运行周历了二十八宿,人体的经脉上下、左右、前后加在一起也是二十八条。
为什么是二十八条?人体一共有十二条经脉,左右对称,加在一起是二十四条,再加上任脉、督脉、阳跷脉、阴跷脉四条,正好二十八条,与天上的二十八星宿相对应。
虽然一天内全身循行50周,但还有个时辰的盛衰。
为了简化,就把十二时辰跟十二经脉进行一一分配,每个时辰总有某经处于最盛。
这种时辰级别的变化,也就是子午流注。
经络气血运行各有其盛衰,以一天十二时辰流注十二经。
具体的流注顺序是:寅时从肺经开始,依次流注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再回到肺经,如环无端,生生不息。
按时辰进行排列,就是下面的流注图。
为什么肺经是第一条经脉呢?我们知道,肺经循行最旺最盛的时候是在寅时。
一月(正月)也叫寅月,一年是从一月开始的,所以经脉循行也是从肺经开始的。
奇经八脉是指什么
奇经八脉是指什么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所行的经络,包括了十四经脉。
十二经脉是由“足太阳膀胱经”(阳维脉)、“足少阳胆经”(阴维阳经)、“少冲阳密腑之宗”(任督二脉)、“少阴大肠经循行部位”(膀胱经)等经络所组成。
从足太阳膀胱经开始至足厥阴肝经少阴肾经,上起于头顶的大椎穴,沿脊梁旁上行至背骨;再沿背督脉上脊出发际于身侧正中线偏左的部位称为奇经。
奇经八脉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头痛、月经不调等疾病。
奇经八脉在各经脉的穴位上又有一定的名称:冲脉、带阳脉者称为三阳经或阳气流于表诊;循行部位称阴经脉。
此为八脉之总名。
奇经又叫“八奇诊法”。
《内经》中指出:“十二正经之总名,亦不传曰奇。
夫十二正经之奇者,阴阳未分也,四时阴阳,万物变化之道也。
”(《灵枢·邪正论》)所以又称为三十六奇。
奇经八经脉:从头入足太阳膀胱(指少阳胆经鞘中),过大椎穴的循行部位为督带脉和手少阴心阳之火循行部位为心包火;由手厥阴心包络着内脏系统分别对应心包和肝肺;还有一个是经脉以外的部分叫“经脉”等。
从人体内来看,有八条经穴在全身上,而且贯穿整个人体经脉体系,因此可以说是人体经脉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奇经八脉还有其他别称比如十二经脉之总称等。
奇经八脉在整体上与其他部分相关联;在医学方面有治疗作用和参考价值;奇经八脉中的八条经络和人体的各种脏腑有密切的联系,但又是独立存在的经络系统!这些经脉也是我们身体中非常重要甚至关键、核心1、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本经起于内踝上8寸,循股上上颌中孔,上出额,上属大椎,走脊中孔,下出项部。
从项部到头顶,出项内,往下穿过锁骨窝和肩胛内侧。
分支:从足太阳膀胱经起,往下穿过足背外侧廉穴及足底前内侧缘。
往下穿过腘窝后,进入股内侧肌腱旁行肌之间的凹陷处,属阴维。
出会阴后走足背外侧缘前正中线上(从骶骨孔下约1寸),入股内内侧肌后折向下一段,穿股外侧肌后折向前方正中线(从膝窝下约2寸)。
其支(从腘窝下约3寸)从股内侧肌后折向前方正中线后折向后发际,出足内侧小趾趾缝后入足大趾外侧缘内趾端后折旁开1.5寸,沿着大趾趾缝后缘下行至足背外侧软骨旁2寸处(大趾外侧缘后方1寸)。
陈鑫太极拳论白话解释全文
陈鑫太极拳论白话解释全文树人以一己之愚意,妄揣先贤之圣道,正是以糟粕而述精华,辞不达意处,在所不免。
陈鑫太极拳也有一定的白话解释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陈鑫太极拳论白话解,希望你们喜欢。
陈鑫太极拳论白话解第一篇:任脉督脉论原文:任脉起于会阴,上行循腹里至天突廉泉止。
督脉亦由会阴起,过长强顺脊逆行而上,至百会下降至人中止。
白话译文:任脉的起点在裆中的会阴穴,从身前向上在腹里边运行到颈下的天突穴,再向上经廉泉穴到达下唇下的承浆穴为止。
督脉的起点也在会阴穴,但过长强穴向身后沿脊骨逆转上行,到达头顶百会穴后,再向前下降至上唇人中穴止。
原文:人身之有任督,犹天地之有子午。
人身任督以腹背言,天地任督以南北言。
皆位乎中,可以分可以合也。
分之以见阴阳之不离,合之以见浑沦之无间,一而二,二而一也。
白话译文:人的身体有任督这两道经脉,好象天地有子午线。
人身体的任督是按身体的腹背而说的,天地的子午线是以南北方向定的,都处于正中间的位置,可以合成浑元一体,也可以分为阴阳二气。
分开可以明白阴阳相合不即不离的道理,合则能体会浑元一体的圆满自在,也可以说一即是二,二即是一。
原文:盖人能明任督以运气保身,犹明爱民以安国。
民毙国亡,任衰身谢。
是以上人行导引之术,以为修仙之根本。
白话译文:人身体内中气流通任督两条经脉,是维持生命存在的修养身心大道,这个道路就好象是一国的君臣执政者,只有爱护百姓才能安定国家。
百姓生存不下去了,国家自然就没有了,同样的道理,如果人身中气不能再在任督脉通行,人的身体就要坏了。
所以具有大智慧的圣人,教人用导引的方法调理气血的流通,这是修养大道的根本原理。
原文:打拳以调养血气,呼吸顺其自然。
扫除妄念,卸净浊气,先定根基。
白话译文:练习太极拳的目的就是调养气血的运行,使之能够畅通身前背后以至全身上下,既然是求通就不能有违拗的地方,首先呼吸一定要顺其自然。
然后逐渐清除心脑中的妄想杂念,排除身体内部的混浊气质,身体就会松静下来,这是初学入手扎根定基础的指导思想。
张继禹道长:谈道教的重生观念
张继禹道长:谈道教的重生观念*导读:道教是一个重生乐生的宗教,以修道成仙、长生不老为追求目标,历来注重养生延寿之术。
而养生首先要去病,故学道者往往兼学医。
历……道教是一个重生乐生的宗教,以修道成仙、长生不老为追求目标,历来注重养生延寿之术。
而养生首先要去病,故学道者往往兼学医。
历代有不少高道成为着名的医药学家,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道教医学流派,对我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
道教不仅重视人的生命,也重视自然界的各种生命,要求人们爱护昆虫草木鸟兽,不要无故伤害任何生命。
在道教的许多戒律中,对保护生物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今天,各方面的专家聚集一堂,就中医的发展与珍稀生物的保护进行探讨,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次会议。
谨借此机会,向各位专家谈谈道教在发展中医药和保护野生生物方面的理论与实践,以及道教对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的一些建议,以供参考并求指正。
*一、道教对中国传统医学的贡献俗话说:十道九医。
道士讲修炼,而修炼离不开了解人体的奇经八脉、气血运行、阴阳调和、药草疗养等情况,这就促成了道士们自觉研习医术的传统。
此外,道教认为修炼成仙必须广行善事,积功累德,只有功德圆满,才能得道成仙,而行医施药正是积德的重要内容,这也促使道教中人去研习医术,并将方药纳入道法之中,去实现其济世利人的理想。
由于道教与医学的密切关系,历代道士中名医辈出,医学成就斐然。
下面略举几例予以说明:东晋葛洪是道医的第一位代表人物。
他广泛收集民间医疗成果,辑集《玉函方》一百卷(已失传)。
又作《肘后备急方》三卷,全是验方,药物均用易得的草木,不用贵品,诊治各种急病的方剂都很齐备。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该书中载有以青蒿治愈疟疾的方子。
按青蒿为常见的菊科植物,现经研究,含有抗疟新药。
梁代道士陶弘景博学多才,医学造诣颇深。
他在整理、补充葛洪《肘后备急方》的基础上写成了《补阙肘后百一方》。
他又在系统整理《神农本草经》和全面总结六朝以前药学经验的基础上,撰写了《本草集注》七卷。
奇经八脉的作用
奇经八脉的总体作用一、统领、联络作用八脉中的督、任、冲脉都称为“海”,意指其功能之大,联系之广。
最初《灵枢经••海论》提出冲脉为四海之一,被称为“血海”;其后三国时期吕广注《难经》,开始称督脉为“阳脉之海”,冲脉为“阴脉之海”,后杨玄操以之改称任脉。
诸阴经均直接或间接交会于任脉,诸阳经均直接交会于督脉。
这样,任、督脉分别统领阴、阳经脉的作用得以明确。
冲任同源,其作用有分有合,而冲脉又称为“十二经脉之海”,其意义更广。
冲脉通行十二经,主一身之血;任脉主一身之阴气;督脉主一身之阳气。
冲、任、督又相互交通,下起于胞中,上集于头脑;前贯心,后贯脊。
督脉还通于髓海,又被称为“督领经脉之海”。
可见,这三条经脉对全身经络系统的统率、联络作用十分广泛。
八脉中的带脉、维脉和跷脉则起联络各经的作用。
带脉横于腰腹而“络于督脉”,对全身纵行经脉均有联络调节的作用;阳维脉通过会督脉而联系各经脉,主一身之表;阴维脉通过会任脉而联系各阴经,主一身之里;阴阳跷脉,《难经》称为“阴络”和“阳络”,分别联络多条阴经和阳经。
李时珍《奇经八脉考》说:“阳维主一身之表,阴维主一身之里,以乾(头)坤(腹)言也;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以东(左)西(右)言也;督主身后之阳,冲、任主身前之阴,以南(前)北(后)言也;带脉横束诸脉,以六合(上下四方)言也”。
这是就八脉所联络的重点部分来分,使全身经络系统紧密相联,相互协调。
二、溢蓄、调节作用奇经八脉之“奇”,既有“经”的名义,又具“络”的性质。
《难经》以拟十二经与奇经的关系有如“渠沟”与“深湖”,可以说成江河与湖海。
后者能调节前者的水位涨落,因而奇经能调节十二经气血的盛衰。
奇经八脉中只有任脉、督脉参与气血循环流注,其他六脉主要起溢蓄调节气血作用,即所谓“溢蓄不能环流灌溉诸经”。
“溢”,指溢出;“蓄”指“蓄入”。
带脉、跷脉、维脉的联络作用,是小范围的调节;督脉、任脉、冲脉的统领作用,则是较大范围的调节。
奇经八脉考【古籍精品原文】
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奇者,异也。因其异于十二正经,故称“奇经”。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
目录
奇经八脉总说
奇经八脉总说
八脉
八脉
阴维脉
阴维脉
阳维脉
阳维脉
王叔和脉经曰∶寸口脉,从少阴斜至太阳,是阳维脉也,动苦肌肉痹痒,皮肤痛,下部不仁,汗出而寒;又苦颠仆羊鸣,手足相引,甚者失音不能言,宜取客主人。(在耳前起骨上廉,开口有空。乃手足少阳、阳明之会)
又曰∶寸口脉,从少阳斜至厥阴,是阴维脉也。动苦癫僵仆羊鸣,又苦僵仆失音,肌肉痹痒,应时自发汗出,恶风身洗洗然也。取阳白、金门、(见前)仆参。(见阳跷)
上胸膈挟咽,与任脉会于天突、廉泉,上至顶前而终。(天突在结喉下Leabharlann 寸半宛宛中。廉泉在结喉上二寸中央是穴)
凡一十四穴。
译文
阳维脉
作者:李时珍
阳维起于诸阳之会,其脉发于足太阳金门穴,在足外踝下一寸五分。上外踝七寸会足少阳于阳交,为阳维之。(在外踝上七寸,斜属二阳之间)循膝外廉,上髀厌,抵少腹侧,会足少阳于居。(在章门下八寸,监骨上陷中)循胁肋,斜上肘上,会手阳明、手足太阳于臂。(在肘上七寸,两筋罅陷中,肩下一寸)过肩前,与手少阳会干会、天。(会在肩前廉,去肩端三寸宛宛中。天在缺盆中,上毖骨际,陷中央)却会手足少阳、足阳明于肩井。(在肩上陷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五分)入肩后,会手太阳、阳跷于。(在肩后大骨下胛上廉陷中)上循耳后,会手足少阳于风池。(在耳后发际陷中)上脑空、(承灵后一寸半。夹玉枕骨下陷中)承灵、(正营后一寸半)正营、(目窗后一寸)目窗、(临泣后一寸)临泣。(在瞳人直上,入发际五分陷中)下额与手足少阳、阳明,五脉会于阳白。(眉上一寸,直瞳人相对)循头,入耳,上至本神而止。(本神直耳上入发际中)凡三十二穴。
奇经八脉名词解释中医
奇经八脉名词解释中医介绍奇经八脉的概念、作用以及在中医中的重要性。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奇经八脉名词解释中医》,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奇经八脉名词解释中医》篇1一、奇经八脉的概念奇经八脉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是指人体内八条经脉,分别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这八条经脉与十二正经 (手足三阴三阳经) 不同,不直接与脏腑相连,而是相互联络,交错于腹部和胸部,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二、奇经八脉的作用奇经八脉在中医理论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调节阴阳:奇经八脉中的任脉、督脉、冲脉、带脉等经脉,能够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保持人体的健康状态。
2. 调节气血:奇经八脉能够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使得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正常。
3. 调节脏腑:奇经八脉与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影响脏腑的功能,从而调节人体的生理状态。
4. 防治疾病:奇经八脉的病理变化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通过刺激或按摩奇经八脉,可以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
三、奇经八脉在中医中的重要性奇经八脉是中医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是中医临床治疗的重要依据。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的各种疾病,都与奇经八脉的病理变化有关。
因此,通过刺激或按摩奇经八脉,可以调节阴阳、气血和脏腑,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此外,奇经八脉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按摩奇经八脉,可以保持人体的健康状态,预防疾病的发生。
《奇经八脉名词解释中医》篇2奇经八脉是中医学中的术语,指人体经络系统中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挢脉、阳骄脉、阴维脉、阳维脉。
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因此称为奇经。
奇经八脉在人体经络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和对十二经脉气血的调节作用。
在临床上,奇经八脉是针灸治疗及药物归经的基础。
《奇经八脉名词解释中医》篇3奇经八脉是中医学中的术语,指人体经络系统中除了十二正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
奇经八脉的名词解释
奇经八脉的名词解释奇经八脉,作为中医学中重要的概念,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它在中医理论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体内经络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与人体的生理功能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奇经八脉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解析它的概念、特点以及与疾病的关系。
奇经八脉,指的是八条细长的脉络,分别为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和阳跷脉。
这八脉结合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密切相关。
与常见的十二经脉不同,奇经八脉分布在人体的浅表组织中,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互联系,起到调节和平衡人体阴阳、协调脏腑功能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解析任脉。
任脉是奇经八脉中最为重要的一条脉络,也是人体内最主要的纵行脉络之一。
它起源于子丑之间的足厥阴肾经,向上贯穿整个腹部,直达咽部。
任脉与人体的生殖、泌尿、消化等系统密切相关,对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任脉的调和功能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比如可以通过刺激任脉来治疗一些与消化系统相关的疾病。
接着,我们了解一下督脉。
督脉起始于重阴之会,起点与任脉的起点相连,贯穿整个脊柱,最后以会阴为止。
督脉是脊柱的主要调节脉络,与脑、脊髓、神经等中枢系统密切相关。
督脉的调节功能可以影响人体的神经传导和感觉功能,比如对一些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如头痛、失眠等,通过刺激督脉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再来看一下冲脉。
冲脉起于足厥阴肝经的行脉,经过腹部直达会阴部。
冲脉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水液代谢途径之一,与人体的血液循环、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密切相关。
通过刺激冲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水液代谢,对一些与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相关的疾病,如高血压、水肿等,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带脉是奇经八脉中一条比较特殊的脉络。
它是由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的分支组成,呈环状,象征着人体的代谢和运化能力。
带脉主要分布于腰腹部,对神经肌肉的活动和功能调节有重要作用。
通过刺激带脉,能够促进代谢和运化功能,对一些与消化、排泄系统相关的疾病,如腹胀、便秘等,具有较好的疗效。
奇经八脉经络说明
奇经八脉经络说明黄帝内经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人体经络遍布于全身,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的主要通道。
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以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织,都是依靠经络的沟通和联结,而成为统一的整体。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八脉的总称。
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而是“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十二正经指人体内纵向行走的经脉主要有十二条,相对于“别经”即分支经脉而言称之为“正经”。
“络”为人体内横向行走沟通各经脉关系的经络。
八脉中的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岐”, 其中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面; 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
带脉起于胁下,环行腰间一周。
“带”字含有腰带的意思,因其横行于腰腹之间,统束全身直行的经脉,状如束带,故称带脉,起着“约束诸经”的作用。
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沿腿股内侧上行, 至咽喉与任脉会合。
阳维脉起于足跗外侧,沿腿膝外侧上行,至项后与督脉会合。
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随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足阳跷脉会合。
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沿足太阳经上额,于项后会合足少阳经。
奇经八脉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之间,其作用主要体现于两方面。
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奇经八脉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督脉与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冲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带脉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阴阳跷脉主持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
其二,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七经八脉的名词解释
七经八脉的名词解释在中医学中,七经八脉是指人体经络系统中重要的经络。
它们贯穿了整个身体,将气血输送至各个器官和组织。
这些经络通畅运行,被认为是维持身体健康和平衡的关键。
以下将对七经八脉的名词进行解释,以加深对中医经络系统的理解。
1. 任脉 (Rèn Mài):任脉是体内主要的纵向经络之一,起源于阴器,向上贯穿身体的前正中线,直至喉咙之后。
任脉是气血运行的主通道,与五脏六腑相连,负责调节全身气血的运输和平衡。
2. 督脉(Dǔ Mài):督脉是体内另一条重要的纵向经络,起自阴器后方,沿脊柱背侧向上至头顶。
督脉与脑组织相连,具有调节脑神经功能的作用。
它也与任脉相互配合,共同维持全身的气血循环。
3. 足太阴脾经(Zú Tài Yīn Pí Jīng):足太阴脾经属于足太阴经络系统,起于大脚趾的内侧,向上贯穿内踝后方至肚脐。
太阴经络与脾脏相关,主要负责运输营养物质和湿气,维持消化和水液代谢的平衡。
4. 足阳明胃经(Zú Yáng Míng Wèi Jīng):足阳明胃经也属于足阳明经络系统,起始于鼻翼外侧,向下经过面颊、嘴唇,然后沿胸腹部、膝盖后方至足跟。
胃经主要负责调节和运输食物的消化吸收,维持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
5. 手太阴肺经(Shǒu Tài Yīn Fèi Jīng):手太阴肺经属于手太阴经络系统,起于人体的锁骨下凹陷处,向下贯通上肢内侧,止于小指的指端。
肺经与呼吸功能密切相关,调节体内的气体交换,以供给全身组织所需的氧气。
6. 手阳明大肠经(Shǒu Yáng Míng Dà Cháng Jīng):手阳明大肠经也属于手阳明经络系统,起始于鼻翼外侧,向下经过面颊、下颚,然后沿胸腹部、膝盖前方至大腿外侧。
大肠经主要负责排泄废物,调节水分和盐分的吸收,维持身体的排泄功能。
人体经脉讲解
人体经脉讲解
人体经脉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人体内部的一系列通道系统,贯穿全身,通过气血运行,联络脏腑、五官、肢节等器官。
经脉的运行规律和病理变化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经脉是中医学中特有的概念,与西医学中的血管、神经系统有所不同。
中医学认为经脉是人体内部行气血、调节生理功能的通道,是形体与精神之间的桥梁。
经脉共有12条正经、8条奇经,正经与奇经相互配合,构成了完整的经脉系统。
经脉的运行规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定向有序,沿着特定的经路运行;二是节律有序,遵循昼夜节律、四季节律及人体自身节律;三是阴阳交替,上下相连,左右相对;四是升降出入,与五行相应,表现为气机升降、营卫进出、五脏出入等。
经脉的病理变化多与气血运行失调有关,常表现为经脉阻塞、经络痛、经气失调等。
中医学通过针灸、按摩、草药等方法调节经脉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脉理论是中医学的独特之处,深刻反映了中医学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深刻理解,为中医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为人们保持身体健康提供了指导意义。
- 1 -。
任督二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是什么
任督二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1. 什么是任督二脉任督二脉,又称奇经八脉,是中医中非常重要的经络之一。
它由任脉和督脉组成,分布在人体的前后正中线上,纵贯全身。
任督二脉是阴阳配搭的经络,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2. 任督二脉的作用任督二脉在中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调节气血:任督二脉是调节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可以调整体内气血的平衡,促进气血的循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调和阴阳:任脉为阴经,督脉为阳经,两者相互交汇,具有调和阴阳的作用,可以平衡人体的阴阳,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调节水液代谢:任督二脉与人体的水液代谢密切相关,通过调节水液的运行,可以达到排除水湿、消除水肿的作用。
•促进经络通畅:任督二脉在人体经络系统中起到桥梁的作用,通过促进经络的通畅,可以保证气血的流动顺畅,维持器官和组织的正常功能。
3. 任督二脉的功能主治由于任督二脉的重要作用,它在中医中有着广泛的功能主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调节内分泌系统:任督二脉与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可以调节内分泌的平衡,提高机体的代谢能力,改善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症状。
•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任督二脉对消化系统有着调节作用,可以改善消化功能,提高食欲,减轻胃肠道不适症状。
•调节生殖系统:任督二脉与生殖系统密切相关,可以调节生殖激素的分泌、促进卵泡发育和排卵,对不孕症、月经不调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缓解疼痛:任督二脉可以改善气血运行状况,促进疼痛的缓解,对于头痛、肩颈痛、月经痛等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增强免疫力:任督二脉的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预防感冒、过敏等疾病的发生。
4. 如何保护任督二脉的健康保护任督二脉的健康对于维持身体的平衡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保护任督二脉的方法和建议:•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的饮食结构,适量的运动,不熬夜等,可以提高整体身体素质,增强任督二脉的功能。
•调节情绪:保持心情稳定,积极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压力,避免长期的情绪波动,可以减少对任督二脉的损害。
77、【倪海厦讲解】奇经八脉
77、【倪海厦讲解】奇经八脉【倪海厦讲解】奇经八脉开始介绍奇经八脉。
诸位看第一条,督脉。
督脉呢,诸位学过了。
脊椎骨从这下来,一直到尾椎。
督脉,大家现在了解全身的阳气都在这里。
督脉的脉气,它的源头是在曲骨这个地方,就是男人、女人小便的地方。
任脉有里和表。
任脉在里的时候是走督脉。
这是一个人体剖面图,沿着脊椎骨里面。
我们讲的曲骨中极关元石门阴交气海,这个是它的表。
所以督脉和任脉是相辅相成的。
所以任是诸阴之海,所有的阴,通通可以管。
在膀胱经上面,有心肝脾肺肾。
所以五脏的俞都在这个地方,你可以在这下针,因为可以通到任脉。
这是阴和阳互动的关系。
络脉把经脉连在一起,彼此相辅相成。
任脉和冲脉都起于胞中,胞就是女子胞,讲的是女人的子宫,也讲的是男人的精宫。
在膀胱和小肠的中间袋状的缝隙。
这就是精宫的所在。
女人的胞在那边,子宫在这边,小肠在后面。
每个月的奶水是往下走的,排出来的是月经,就是残渣。
所以,它的残渣是往下走的。
在中医的观念里面,奶水是白色的,女人的精是向下的。
所以女人没有胡子。
男人呢?这个精子在下面,但我们男人不是每个月排。
我们的精,经提炼过一定会有残渣,这残渣就顺着任脉往上走,走到口唇的旁边,就是我们的胡须。
在最源头是在膀胱跟小肠中间的地方。
我们饮食入胃,到了小肠进行吸收。
真正我们的精血,是非常纯浓度的精血,会累积在这边。
那怎么进去这边的呢?是先进入三焦系统。
我们的三焦,因为络过五脏,所以五脏的津液及好的东西,就是将腑消化以后的营养交给脏的。
中医的观念里面腑是消化系统。
消化以后将营养的交给脏,传递就是靠三焦系统入脏的。
三焦是行阳的,就是运送的动力。
本来是藏在里面,所以我们常常要藏精。
遇到比如说,看A片或行房之前,人会亢奋,一亢奋的时候,五脏六腑就开始动。
气就开始旺,五脏六腑的元气就进入三焦,再进入胞户或男人的精宫这边。
进入到精宫这边的时候,这个黄色进入这边生化以后,才会变成血。
刚开始是血,如果到男人的睾丸里面,温度下降以后,它会变成白色。
奇经八脉(大周天)
奇经八脉(大周天)奇经八脉的概念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这八条经脉纵横交错,穿播循行于十二经脉之间,其分布不像十二经脉那样规则,不直接属于五脏六腑。
“奇”即奇特、奇异的意思,由于这八条经脉在循行分布与脏腑的联系上均与十二正经不同,所以称其为“奇经八脉”。
武侠小说里的武林高手修炼武功的最高境界就是打通经脉,书中并常常提到“大周天”、“小周天”等字眼,小周天是指道家修练内功,气循任、督两脉一周。
这里的任、督两脉就属于奇经八脉中的两条。
余下的六条分别是: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奇经八脉的走向和分布没有特定的规律。
奇经八脉中,除带脉横行围绕腰腹一周,冲脉有一分支向下外,其余六条经脉都是从下肢或腹部向上循行;带脉、督脉、任脉都只有一条单行路线,不是对称的;奇经八脉中,除任督两脉有自己的独立腧穴外,其他六经脉的腧穴都寄附于十二正经与任督两脉之中。
奇经八脉的循行特点督脉行于人体后正中线,上至头面;任脉行于人体前正中线,上达下额部;冲脉与足少阴胃经相并上行,行于腹部、下肢及脊柱前;带脉环行腰腹一周;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行于下肢内侧、腹部、颈部、至咽喉与任脉会合了;阳维脉起于足背外侧,行于肢外侧、肩、头颈至颈后与督脉会合;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行于下肢内侧、腹部、头目;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行于下肢外侧、腹部、肩、头部。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的关系奇经八脉是人体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循行错综于十二经脉之间,而且与正经在人体多处相互交会,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因而奇经八脉有蕴函十二经气血和调节十二经盛衰的作用,并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如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被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阴经经气的作用;冲脉通行上下前后,具有调节十二经气血的作用;带脉约束了纵行躯干部的各条经脉;阴维脉联络诸阴经,故有“阴维维于阴;阳维脉联络诸阳经,故有“阳维维于阳”之称;阴跷脉、阳跷脉左右成对,对分布于下肢内外侧的阴经和阳经协理调作用,故有“分主一身左右阴阳”之称。
详论奇经八脉
详论奇经八脉奇经八脉这一名称,是《难经》提出的,之前这部分内容只是散在于《黄帝内经》各篇。
《难经》分为脉学、经络、脏腑、疾病、腧穴和针法六部分,其中第二十七难至二十九难论述了奇经八脉。
《黄帝内经》中虽有关于奇经八脉的零散内容,但《难经》首次冠以“奇经八脉”这一名词,讲述了奇经的名称、数目和功能,指出奇经有别于十二正经,如无手、足经的区别;不直接与内在脏腑发生属络关系;除任、督二脉外,无自己的腧穴;无表里阴阳经脉的配合等。
关于生理功能,《难经》指出:“比于圣人图设沟渠,沟渠满溢,流于深湖,故圣人不能拘通也。
而任脉隆盛,入于八脉,而不还周,故十二经亦不能拘之……”将十二经比为沟渠,奇经为深湖,如降大雨,则沟渠满溢,水势妄行,即便是圣人也没有办法将它堵住,从而流入深湖,就好像络脉中的气血盈满外流,进入奇经,说明奇经的生理功能就是储藏十二经多余的气血,调节十二经的气血而不受十二经范围的限制,从而调节经络系统。
书中不仅对奇经八脉的起止点和循行部位做了清晰的描述,还详细论述了各自的病证,其病证的产生,与各经脉循行路线和它的生理功能有密切关系。
明代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对其循行、主病和穴位进行了考证和总结,书中说:“流溢之气,入于奇经,转相灌溉,内温脏腑,外濡腠理,奇经凡八脉,不拘制于十二正经,无表里配合,故谓之奇。
盖正经犹夫沟渠,奇经犹夫湖泽。
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说明奇经八脉可调节十二经脉气血,在经络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
如临床中常取任脉的中脘、气海、关元等穴用于补气养血,针刺或施灸,对于虚损证候,可获得其他经脉的腧穴难以达到的治疗效果,这与《难经》提出的奇经八脉是“深湖”的理论吻合。
当身体虚衰,经络脏腑气血不足时,奇经中还有一定的气血储备,而任脉的中脘、气海、关元等穴位是诸条经络的交会穴,且任脉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有“阴脉之海”的称号,以补法在这些穴位上施治,自然效果显著。
再如高热时,采用大椎穴放血疗法,体温可立时下降,这也可用“深湖”的论点来解释,因为奇经储藏十二经多余气血的功能特点,当其受到病邪侵犯后,易发生气血壅滞而肿胀发热,故可以使用针刺放血的方法,通过疏通气血经络而治疗疾病。
深入浅出话“周天”
深入浅出话“周天”
周天是指人体内经脉中的一个循环系统,也称为十二正经、奇经八脉。
周天循环系统
包括十二经络和八脉,经络则分为三焦和五脏。
周天系统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它和
经穴、气血、精神等一起构成了中医学的整体理论体系。
周天循环系统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的本质和调治方法。
周天循环系统包括十二经络和八脉,是经脉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周天循环系统贯穿全身,包括人体外部的表面,内部的肌肉、骨骼、脏腑、脑神经系统等。
周天循环系统在人体生理、病理和调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周天十二经络分为三焦和五脏。
三焦分上焦、中焦、下焦,在身体中负责生理活动的
三个维度,包括呼吸和排泄等。
五脏经络与五脏相联系,负责对身体内部环境的调节和身
体内外的交流。
周天的八脉包括阴脉、阳脉、冲脉、带脉、任脉、督脉、足厥阴肝经、手太阳小肠经。
八脉是周天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脉有重要的联系。
八脉贯穿全身,是专门负责
发挥治疗作用的脉道。
在中医治疗中,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可以刺激周天循环系统,以达到调节身体机能
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此外,食疗、药疗、气功等方面也有调节和改善人体周天循环系统的
作用。
总之,周天循环系统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之一,包括十二经络和八脉,贯穿人体内外部分,是身体内部环境调节的重要手段。
周天循环系统的调整和治疗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是中医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的奇经八脉,八脉周而复始,相互贯通,如宇宙的阴阳调
和
奇经八脉
一、奇经八脉的概念
奇经八脉:是指不同于十二正经的八条经脉,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和阳维脉。
二、奇经八脉的特点
①分布不如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
②与脏腑无直接的属、络联系
③相互之间无表里相合关系
④除督脉、任脉外,均无本经腧穴
⑤上肢无奇经分布;奇经中除带脉的循行横绕腹、腰一周,冲脉有一分支向下行走以外,其余的均是自下而上行;每一条奇经的循行不象十二正经那样存在必然的左右对称关系(督脉、任脉、带脉都只有一条而单行,冲脉除小部分外,也是单行的)
三、奇经八脉的主要生理机能
①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
②调节十二经脉气血:奇经八脉对于十二经脉气血进行涵蓄和溢出式的双向调节。
③与某些脏腑关系密切
④奇经八脉在循行分布过程中与脑、髓、女子胞等奇恒之腑以及肾脏等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四、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基本机能
(一)督脉
1.循行部位: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
分支:从脊柱里面分出,络肾。
分支:从小腹内分出,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到喉部,向上到
下颌部,环绕口唇,再向上到两眼下部的中央。
2.基本机能
(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
(2)反映脑、髓和肾的机能
(二)任脉
1.循行部位: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阴阜,经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
分支:由胞中别出,与冲脉相并,行于脊柱前。
2.基本机能
(1)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
(2)任主胞胎
(三)冲脉
1.循行部位: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从气街部起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
分支:从少腹输注于肾下,浅出气街,沿大腿内侧进入腘窝,再沿胫骨内缘,下行到足底。
分支:从内踝后分出,向前斜入足背,进入大趾。
分支:从胞中分出,向后与督脉相通,上行于脊柱内。
2.基本机能
(1)为“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能调节十二经脉及五脏六腑气血
(2)冲为“血海”,与女子月经及孕育功能有关
此外,冲脉与男子的性、生殖机能也有密切的关系。
(四)带脉
1.循行部位:带脉起于季肋,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束带而前垂”,环行于腰腹部。
并于带脉穴处再向前下方沿髂骨上缘斜行到少腹。
2.基本机能
(1)约束纵行诸经
(2)主司妇女带下
(3)维络腰腹,提系胞胎、固护胎儿
(五)阴跷脉和阳跷脉
1.循行部位:阴跷脉起于内踝下足少阴肾经的照海穴,沿内踝后直上小腿、大腿内侧,经前阴,沿腹、胸进入缺盆,出行于人迎穴之前,经鼻旁,到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阳跷脉会合。
阳跷脉起于外踝下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上行,经小腿、大腿外侧,再向上经腹、胸侧面与肩部,由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阴跷脉会合,再上行进入发际,向下到达而后,与足少阳胆经会合于项后。
2.基本机能
(1)主司下肢运动
(2)司眼睑开合
(六)阴维脉和阳维脉
1.循行部位: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足三阴经交会之处,沿下肢内侧上行,至腹部与足太阴脾经同行,到肋部与足厥阴肝经相结合,然后上行至咽喉,与任脉相会。
阳维脉起于外踝下,与足少阳胆经并行,沿下肢外侧向上,经躯干部后外侧,从腋后上肩,经颈部、耳后,前行到额部,分布于头侧及项后,与督脉会合。
2.基本机能
阴维有维系联络全身阴经的作用;阳维有维系联络全身阳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