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椭圆形》说课稿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椭圆形》教案(精选13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椭圆形》教案(精选13篇)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椭圆形》教案篇1活动目标:1.能说出椭圆形的名称,运用多种方法感知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2.能从生活中找出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利用散步时间引导幼儿观察、寻找周围环境中像椭圆形的物体,如花瓣、树叶等。
2.物质准备:课件;两个西瓜;椭圆形、圆形铁圈若干;椭圆形、圆形雪花片若干;圆形、椭圆形呼啦圈若干;圆形、椭圆形轮胎若干;水彩笔、油画棒等。
活动指导:一、以猪八戒喜欢吃西瓜引入,发现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1.引导语:小朋友们看看谁来了?(猪八戒)是的,猪八戒特别喜欢吃西瓜,于是小猴子就帮他找来了两个西瓜。
(出示两个西瓜)这两个西瓜一样吗?为什么?2.请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的方式说出它们的不同。
3.小结:相同点:两个西瓜都是圆圆的,没有角。
不同点:一个西瓜是圆形的,一个西瓜是椭圆形的。
二、出示课件,交流发现生活中椭圆形物品和圆形物品的不同。
1.引导语:小朋友,我们来看看生活中椭圆形物品和圆形物品的有哪些不同。
2.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椭圆形的。
3.引导幼儿再次比较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引导语:椭圆形和圆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4.出示两个一样大的圆形铁圈,把其中一个拉长变成椭圆形,将它与另一个铁圈叠在一起,引导幼儿观察后发现椭圆形的两头比圆形长。
三、游戏“谁跑得快”。
1.引导幼儿比一比圆形轮子的汽车和椭圆形轮子的汽车谁跑的快。
第一组:圆形雪花片和椭圆形雪花片。
第二组:圆形呼啦圈和变形的椭圆形呼啦圈。
第三组:圆形轮胎和变形的椭圆形轮胎。
第四组:圆形铁圈和椭圆形铁圈。
2.幼儿自由尝试,教师观察指导。
3.小结:圆形轮子跑得快,椭圆形轮子跑的慢。
活动延伸:1.请幼儿寻找班级里椭圆形物品,并跟同伴说一说:你找到了什么物品像椭圆形的。
2.区域活动:(1)在数学区投放各种大小不同的椭圆形硬纸板,引导幼儿描画椭圆形、给椭圆形涂色、将椭圆形剪成几块进行拼图。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椭圆形》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椭圆形》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认识椭圆形》。
该章节主要介绍椭圆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实践活动,引导幼儿认识和理解椭圆形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椭圆形,理解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认识椭圆形并理解其基本特征。
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地描述椭圆形的特点,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椭圆形卡片、圆形卡片、正方形卡片、铅笔、直尺、彩色笔。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白纸、一支铅笔、一把剪刀、一些胶水。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椭圆形物品,如鸡蛋、地球仪、篮球等,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它们的形状。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椭圆形卡片,向幼儿介绍椭圆形的基本特征,如两端尖尖的、中间胖胖的等。
3. 实践活动: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白纸和一些椭圆形卡片。
幼儿需要合作剪下椭圆形卡片,然后粘贴在白纸上,组成一个大的椭圆形。
4. 比较与思考: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小组组成的椭圆形,比较它们的大小、长短等特征,并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椭圆形的特点。
5.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圆形和正方形的物品,让幼儿判断它们是否是椭圆形,并说明理由。
六、板书设计椭圆形:两端尖尖的,中间胖胖的,椭圆形。
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椭圆形物品,并画下来。
答案:如鸡蛋、地球仪、篮球等。
2. 请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椭圆形的特点。
答案:椭圆形是两端尖尖,中间胖胖的形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幼儿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实践活动,基本能够认识和理解椭圆形的特点。
但在描述椭圆形时,部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幼儿园中班数学《椭圆形》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椭圆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椭圆形,并简单描述其形状和特征。
2.能够区分椭圆形和其他基本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3.能够在生活中爱护环境、重视自我保护,注意身体健康。
二、教学内容1.椭圆形的基本概念和形状特征。
2.椭圆形的与其他基本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3.收集、整理和展示椭圆形相关的实物和图片。
4.制作和完成椭圆形相关的手工制作和游戏活动。
三、教学重点1.椭圆形的形状和特征。
2.椭圆形和其他基本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四、教学难点1.帮助孩子理解椭圆形和其他基本图形的关系。
2.设计创新性、趣味性强的游戏活动,让孩子对椭圆形印象深刻。
五、教学方法1.视觉法:通过幼儿园教室中展示的椭圆形相关的实物和图片(如篮球、鸟蛋等),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椭圆形的形状和特征。
2.活动法:通过制作和完成椭圆形相关的手工制作和游戏活动(如贴纸画椭圆、椭圆形拼图游戏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到椭圆形带来的趣味和乐趣。
3.语言交流法:通过教师引导和孩子们的互动交流等方式,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椭圆形和其他基本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六、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1. 利用幼儿园教室中的实物和图片,向孩子们介绍椭圆形,并简单描述其形状和特征。
2. 显示一组包括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椭圆形的图片,让孩子们分辨出椭圆形,并与其他基本图形进行简单的比较。
第二步:开展游戏活动1. 拼图游戏。
准备一组椭圆形和其他基本图形的拼图,让孩子们按照图样进行拼图,感受椭圆形所带来的不同感觉。
2. 贴纸画椭圆。
为孩子们准备好不同颜色的贴纸,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将贴纸组合成椭圆形的形状图案。
第三步:巩固知识1. 通过小组活动,要求孩子们分别收集一些椭圆形的实物或图片,并整理成展示。
2. 开展一次学生主导的椭圆形展示活动,让孩子们展示 their 所收集的椭圆形实物或图片,并向全班介绍其特点。
第四步:教学反思教学效果:通过今天的教学活动,孩子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椭圆形这种基本图形,并能够在各种实物或图片中正确辨别椭圆形,并理解椭圆形与其他基本图形的关系。
年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 》
年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
目标
•认识椭圆形的形状
•掌握椭圆形的特征和性质
•练习绘制椭圆形
教学准备
•画板和彩色粉笔
•椭圆形的图片
•纸张和彩色铅笔/蜡笔
•小奖品用于激励
教学过程
引言(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介绍今天的学习目标是认识椭圆形。
导入(10分钟)
•展示椭圆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描述椭圆形的形状。
•与学生讨论椭圆形与圆形的异同点。
认识椭圆形(15分钟)
•在画板上绘制椭圆形,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椭圆形的形状。
•让学生用彩色铅笔/蜡笔在纸上绘制椭圆形。
椭圆形的特征和性质(20分钟)
•讲解椭圆形的特征,如长短轴、焦点等。
•与学生一起分析椭圆形的性质,如任意直径的两个端点到焦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
练习与应用(25分钟)
•备有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练习椭圆形的识别和性质应用。
•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以椭圆形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重点强调椭圆形的特点和重要性。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激励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扩展活动
•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花园或公园,寻找并记录椭圆形的物品。
•让学生自行设计椭圆形的手工制作物品,展示给家长和同学。
通过本次数学活动,希望能够帮助中班幼儿园学生更好地认识椭圆形,增强他们对形状的理解和观察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幼儿园数学《椭圆形》优秀说课稿
幼儿园数学《椭圆形》优秀说课稿Excellent lecture notes of Kindergarten Mathe matics ellipse幼儿园数学《椭圆形》优秀说课稿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本教案根据幼儿园说课稿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幼儿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背景本次教研活动围绕中班"有趣的滚动"主题中的一节数学活动《椭圆形》来开展,其目的是通过段内老师的交流讨论提高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中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的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思维逐步发展,中班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有所提高。
他们乐意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与形是幼儿教育领域中的两个基本概念,那么本次研讨的内容《椭圆形》正是幼儿在认识基本图形的基础上,通过感知圆形与椭圆形的不同,了解椭圆形的主要特征,提高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但是不同的数学活动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使幼儿易于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那么我们教师可以运用哪些适宜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呢?这是我们本次教研活动有待研讨的问题。
二、活动目的通过《椭圆形》这个数学活动深入研讨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中应采取的适宜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更好的开展数学活动。
三、活动准备1、段内相关教师已经开展过本次课例研讨的活动《椭圆形》,并有所思考。
2、提前通知段内教师查找有关"幼儿数学活动的教学策略"资料。
3、中心发言老师准备中班数学活动《椭圆形》的说课材料。
四、活动过程(一)开场导入,引出教材。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椭圆形》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椭圆形》教学目标1.认识椭圆形的形状特征2.掌握用手做椭圆形的方法3.了解椭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让幼儿通过讲解、展示等方式学习椭圆形的形状特征2.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出椭圆形3.讲解椭圆形的应用,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学准备1.一张椭圆形的图片2.一些纸张、剪刀、胶水等制作椭圆形的材料3.一些生活中应用椭圆形的图片或物品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5分钟)通过一张图片展示椭圆形的形状特征,引导幼儿了解什么是椭圆形,让幼儿自己尝试描绘出椭圆形的形状特征。
老师也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椭圆形的定义和形状特征。
2. 操作演示(10分钟)讲解制作椭圆形的方法,让幼儿用手模拟出椭圆形,老师在旁边辅助指导。
让幼儿熟悉椭圆形的特征,并通过制作椭圆形增加对椭圆形形状的印象。
3. 分组实践(20分钟)给予材料,让幼儿按照操作演示中的方法制作出椭圆形。
教师可以从中挑选出几位同学来进行展示,让其他幼儿对椭圆形更加了解。
4. 例题展示(10分钟)通过例题的展示,让幼儿了解椭圆形的应用,例如自行车轮胎、尾灯形状等,激发幼儿对椭圆形的兴趣和好奇心。
让幼儿从中找到椭圆形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温故知新(5分钟)通过让幼儿重复练习制作椭圆形来复习之前所学的知识,并让幼儿再次体验椭圆形的制作和性质。
教学延伸1. 椭圆形的特殊性质讲解椭圆形除了具有椭圆形状之外,还具有其它的特殊性质,例如椭圆的中心,以及两个焦点等。
2. 椭圆形的种类讲解不同种类的椭圆形,例如有切点椭圆、非切点椭圆等。
3. 椭圆形的数学应用讲解椭圆形在数学中的应用,例如椭圆弧公式等。
让幼儿初步接触高中数学知识。
教学总结在教授椭圆形的过程中,让幼儿了解并体验制作椭圆形的方法,更加了解椭圆形的形状特征以及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用生动活泼的语言、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让幼儿真正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椭圆形精品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椭圆形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图形的认识》第三节“椭圆形”。
详细内容包括:掌握椭圆形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椭圆形物体,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椭圆形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和描述椭圆形。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椭圆形物体,提高空间想象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图形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椭圆形的基本特征,能够灵活运用。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椭圆形物体,提高空间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椭圆形模型、实物(如鸡蛋、乒乓球等)、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椭圆形物体,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对椭圆形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讲解椭圆形的基本特征:师:“椭圆形就像一个拉长的圆形,它的两边的距离是相等的。
”(2)展示椭圆形模型,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3. 例题讲解(15分钟)(1)出示实物(如鸡蛋、乒乓球等),让幼儿判断是否为椭圆形。
(2)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椭圆形物体,让幼儿识别。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画纸,让他们用彩笔画出椭圆形,并用剪刀剪下来。
5. 小组讨论(5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椭圆形物体。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椭圆形2. 内容:(1)椭圆形的基本特征(2)生活中的椭圆形物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画一画让幼儿在家庭中寻找椭圆形物体,用画笔将其画在纸上。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掌握了椭圆形的基本特征,提高了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观察其他形状的物体,如圆形、正方形等。
认识椭圆形中班数学教案6篇
认识椭圆形中班数学教案6篇每个教案都反映了我们对课程的深入思考,教案的目标应当与课程目标相一致,以确保教学有效性,以下是无忧文档我精心为您推荐的认识椭圆形中班数学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认识椭圆形中班数学教案篇1设计意图数学是抽象性,思维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好方法。
将教学目标和内容巧妙地融入其中,大胆尝试让幼儿积极地参与操作,进一步认识椭圆形,培养幼儿扩散思维。
活动目标1.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乐于参与椭圆形的探究活动。
3.能在与圆形的比较重学会正确感知椭圆形。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难点:能在与圆形的比较中学会正确感知椭圆形。
活动准备1各种椭圆形物品若干。
(如:椭圆形的盘子、镜子、饼干、哈密瓜、红枣等)2.幼儿用书。
3.教师演示用具:可以从圆形变成椭圆形的细铁圈,圆形与椭圆形的图片。
4.幼儿学具:地板上画的有圆心的圆形和椭圆形,幼儿测量长度的绳子。
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1.观察感知椭圆形。
教师把圆形变成椭圆形,幼儿观察由圆形变成椭圆形的过程。
2指导幼儿观察认识椭圆形的形状特征。
(二)展开部分1.操作、比较,展开讨论,找出椭圆形的特征。
(1)教师:“小朋友,刚才老师用圆形慢慢地变出了椭圆形,那么圆形和形一样吗?到底哪儿不一样呢?下面,小朋友自己来测量比较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2)教师指导幼儿用绳子测量地板上的圆形与椭圆形。
由于幼儿有测量圆形的经验,所以教师可以指导幼儿通过测量,得出椭圆形的特征。
(3)指导幼儿讲讲自己的发现:圆形边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是相等的,而椭圆形从圆心到边上的距离是不同的,从而知道圆形是正圆,椭圆形是圆。
(4)教师进行小结,出示圆形和椭圆形图片,比较椭圆形和圆形从圆心到边上的距离,从而证实幼儿的发现是正确的。
2实践应用,观察寻找并介绍生活中的`椭圆形物体。
(1)教师:“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椭圆形,知道了椭圆形的特征。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椭圆形》教案精选(2)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椭圆形》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形状世界》的第二节“认识椭圆形”。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和认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帮助幼儿建立椭圆形的抽象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识别椭圆形物体。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和描述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3. 帮助幼儿将椭圆形概念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生活认知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椭圆形的抽象概念。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和认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椭圆形模型、卡片、挂图、实物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椭圆形实物,如鸡蛋、饼干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它们的形状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用椭圆形模型和挂图,讲解椭圆形的基本特征,如“椭圆形有两个弯曲的边,没有角,像鸡蛋、饼干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椭圆形卡片,让幼儿在纸上用彩笔描绘,并剪下来粘贴在画纸上。
4. 活动拓展(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组,每组找出三个椭圆形物体,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椭圆形的特点,并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椭圆形》2. 板书内容:椭圆形的基本特征椭圆形物体举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找出家里的三个椭圆形物体,并在纸上画出它们的形状。
2. 答案:示例:鸡蛋、饼干、乒乓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椭圆形的抽象概念。
2. 实践情景引入:实物展示和讨论。
3. 例题讲解:椭圆形基本特征的讲解。
4. 随堂练习:幼儿描绘和制作椭圆形。
5. 作业设计:家庭作业的布置与家长参与。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对幼儿表现的评价和教学调整。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椭圆形》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椭圆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认识椭圆形》。
详细内容包括:掌握椭圆形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椭圆形物体,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椭圆形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和描述椭圆形物体。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椭圆形模型、图片、实物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组织幼儿观察教室内的椭圆形物体,如门把手、镜子等。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椭圆形物体。
2. 例题讲解(1)展示椭圆形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其特征。
(2)通过比较,让幼儿认识到椭圆形与其他形状(如圆形、长方形等)的区别。
3. 随堂练习(1)发放画纸、彩笔等学具,让幼儿动手画椭圆形。
(2)组织幼儿互相观察、比较,找出画得最像椭圆形的作品。
4. 小组活动(1)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张椭圆形图片和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椭圆形实物。
(2)让幼儿在组内讨论,找出实物的椭圆形特征,并将实物与图片配对。
(1)邀请各小组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椭圆形2. 内容:(1)椭圆形的基本特征(2)椭圆形物体举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画一画(1)找一找:在生活中寻找一个椭圆形物体,并描述其特征。
(2)画一画:用彩笔和画纸,画出一个椭圆形。
答案: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部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充分理解和掌握了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在小组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合作意识较强,提高了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椭圆形》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椭圆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材来自《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中班第五章《形状的认识》。
具体内容包括:1. 认识椭圆形;2. 找出生活中的椭圆形物体;3. 创作椭圆形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并说出椭圆形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美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认识并说出椭圆形的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椭圆形图片、实物模型、画纸、画笔、彩泥等。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画纸、一支画笔、一盒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椭圆形物体,如鸡蛋、地球仪、椭圆形桌椅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认识椭圆形的特点,如两头尖、中间宽等。
3. 例题讲解:教师展示一些椭圆形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的椭圆形物体,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5. 创作椭圆形画:学生分组进行创作,用画笔和彩泥在画纸上创作出椭圆形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椭圆形的特点——两头尖、中间宽。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椭圆形物体,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答案:如鸡蛋、地球仪、椭圆形桌椅等,特点是两头尖、中间宽。
2. 请学生尝试在家中或学校找到椭圆形物体,并与同学分享。
答案:如在家中找到的椭圆形物体有鸡蛋、地球仪等,在学校找到的椭圆形物体有椭圆形桌椅、操场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椭圆形的特点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在观察和描述生活中椭圆形物体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和思考,发现生活中更多的椭圆形物体,如太阳、月亮等,并尝试创作出更有创意的椭圆形作品。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椭圆形》4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椭圆形》4篇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椭圆形》1活动名称:认识椭圆形活动目标: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教具: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
学具:人手同等大小的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与圆形的直径等长);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第三、四组,给最多的圆点打“*”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活动过程:一、集体活动1、认识椭圆形。
出示椭圆形,“它是不是圆形呢?”(不是)“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不是圆形的呢?”“我们一起来比一比。
”(引导幼儿将前面的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证实椭圆形比圆形长。
)“那么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呢?”(椭圆形)“椭圆形除了比圆形长以外,还有哪里和圆形不一样呢?”(引导幼儿先将圆形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并用纸条测量两次的折印,验证圆形两条折印一样长;然后再引导幼儿将椭圆形上下对折,再次测量折印,验证椭圆形的折印不一样长。
2、小结椭圆形的特征。
“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
”3、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你在家里、幼儿园里还看到哪些东西像椭圆形?”二、小组活动1、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
“把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
”2、第三、四组,给最多的点子打“*”3、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三、活动评价展示个别幼儿给椭圆形涂色的作业。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椭圆形》2活动目标1.初步认识椭圆形。
2.能够用语言表达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材料准备:PPT、熊妈妈、熊妹妹、椭圆形的镜子图片、圆形、操作册活动过程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活动。
引导语:“有一天,熊妈妈和熊妹妹一起去逛街。
它们看到一家店里挂了好多的镜子,就走了进去。
熊妹妹拉着熊妈妈走到一面镜子前问:“妈妈,这面镜子真奇怪!”2.引导幼儿认识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1)出示椭圆形的镜子图片,请幼儿自由发挥。
中班数学《认识椭圆形》教案通用
中班数学《认识椭圆形》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形状的世界》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认识椭圆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椭圆形的基本概念、特征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椭圆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能正确识别椭圆形。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椭圆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难点:正确识别椭圆形,并在生活中找到椭圆形的例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椭圆形卡片、实物椭圆形物品、多媒体课件。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椭圆形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1)介绍椭圆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椭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椭圆形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找出正确答案。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给学生椭圆形卡片,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并在纸上画出椭圆形。
5. 团队合作(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张大椭圆形卡片,让学生共同完成椭圆形的创意画。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认识椭圆形》2. 内容:(1)椭圆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椭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3)椭圆形的识别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到3个椭圆形的物品,并描述它们的形状特征。
(2)画一画:用彩笔在纸上画出一个椭圆形,并标注其特征。
2. 答案:(1)例如:鸡蛋、乒乓球、饼干等。
(2)椭圆形:长轴、短轴、焦点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椭圆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识别生活中椭圆形物品时,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其他形状的特征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形状的认识。
中班数学《认识椭圆形》教案
中班数学《认识椭圆形》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主要内容为认识椭圆形。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椭圆形的定义及特点,通过观察、实践等方式,使幼儿能够辨别椭圆形,并掌握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椭圆形的定义,认识椭圆形的特点,并能正确辨别椭圆形。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椭圆形的定义和特点,能够正确辨别椭圆形。
难点:理解椭圆形与圆形、椭圆弧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椭圆形卡片、椭圆形生活物品(如鸡蛋、橄榄球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椭圆形生活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生活中见过的椭圆形物品。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椭圆形,讲解椭圆形的定义和特点。
用教具椭圆形卡片进行演示,让幼儿进一步认识椭圆形。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彩笔,让幼儿自己画一个椭圆形。
邀请个别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出椭圆形的特点。
4.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张椭圆形卡片和若干椭圆形物品。
让幼儿讨论如何用这些物品拼成一个更大的椭圆形。
引导幼儿思考椭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认识椭圆形2. 内容:椭圆形定义:椭圆形是平面上到两个固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集合。
椭圆形特点:长轴、短轴、对称性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一个椭圆形,并标注其长轴和短轴。
在生活中找出三个椭圆形物品,描述它们的特点。
2. 答案:椭圆形的画法:固定两个点,用绳子围绕这两个点画出一个椭圆形。
生活中的椭圆形物品:如鸡蛋、橄榄球、杏仁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椭圆形的认知程度,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幼儿园中班数学精品教案《椭圆形》
幼儿园中班数学精品教案《椭圆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几何图形》第三节《椭圆形》。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椭圆形,了解椭圆形的特点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椭圆形的感知和识别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认识椭圆形,知道椭圆形的基本特点,能够分辨生活中常见的椭圆形物品。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椭圆形,掌握椭圆形的基本特点。
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识别和描述生活中的椭圆形物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椭圆形模型、卡片、挂图、磁性教具等。
2. 学具:彩泥、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椭圆形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激发幼儿对椭圆形的兴趣。
(2)让幼儿举例说明生活中见过的椭圆形物品,引导幼儿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挂图和磁性教具,讲解椭圆形的定义和特点,让幼儿直观地理解椭圆形。
(2)教师示范如何用彩泥、画笔等工具制作椭圆形,引导幼儿掌握制作技巧。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画纸、画笔、剪刀等工具,独立制作一个椭圆形。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椭圆形》2. 内容:(1)椭圆形的定义和特点(2)生活中的椭圆形物品(3)制作椭圆形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椭圆形物品,用画笔或彩泥制作一个椭圆形。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充分认识和掌握了椭圆形。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在家庭中继续寻找椭圆形物品,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教案《椭圆形》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教案《椭圆形》一、教学内容《椭圆形》为本教案的核心内容,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认识形状》。
详细内容围绕椭圆形的辨识、特点及应用展开,通过实践活动和生活实例,帮助幼儿建立对椭圆形的直观认识和基本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识别椭圆形,理解椭圆形的基本特点,并能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幼儿对椭圆形的喜爱,增强幼儿对形状美的感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椭圆形的辨识和应用。
教学重点:椭圆形的特点和识别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椭圆形卡片、实物椭圆形物品、磁性椭圆形教具、PPT课件。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椭圆形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形状名称。
邀请幼儿分享生活中见过的椭圆形物品。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椭圆形的特点,讲解识别方法。
引导幼儿观察椭圆形卡片,说出其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水彩笔,引导幼儿绘制椭圆形。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绘画中的错误。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椭圆形的用途。
5. 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出示磁性椭圆形教具,引导幼儿进行创意拼搭。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创意作品。
六、板书设计1. 《椭圆形》2. 内容:椭圆形的特点:长轴、短轴、曲线边界椭圆形的识别方法:观察、对比、实践椭圆形的用途:日常生活、艺术创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椭圆形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椭圆形物品,拍照记录并描述其特点。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幼儿对椭圆形有了深入的认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椭圆形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课后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中班科学教案椭圆形说课稿
中班科学教案椭圆形说课稿中班科学教案:椭圆形一、教学目标:1.认识椭圆形,了解它的特点和形态。
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通过比较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幼儿理解椭圆形的概念。
3.通过游戏和实物的操作,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游戏增进互动与合作。
二、教学准备:1.课件、幼儿用黏土或细沙。
2.椭圆形的实物——水果(例如:椭圆形的西瓜、柠檬等)。
3.椭圆形的图片。
三、教学步骤:1.引入活动教师拿着椭圆形的实物水果向幼儿展示:“大家看,老师拿来了一些水果,你们知道这些水果有什么特点吗?”等待幼儿回答,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这些水果都是椭圆形。
引出问题:“你们知道椭圆形是什么形状吗?有什么特点吗?”通过幼儿的回答引入本堂课的主题。
2.对比游戏展示课件上的图片,同时拿出圆形和椭圆形的卡片。
教师请幼儿观察两者的形状,问:“圆形和椭圆形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发现椭圆形比圆形更长一些。
然后教师拿一个椭圆形的卡片,让幼儿在身边找一个物品进行对比,看看哪个更像椭圆形。
通过对比游戏,让幼儿更好地认识椭圆形。
3.实物观察活动教师拿出椭圆形的实物水果,让幼儿观察、摸摸,并描述一下:“这个西瓜是什么形状的?”等待幼儿回答。
然后教师请幼儿观察其他水果,比如柠檬。
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柠檬也是椭圆形的。
通过实物观察活动,帮助幼儿巩固椭圆形的形状特点。
4.创作活动教师给每个幼儿发一些黏土或细沙,让他们尝试用手制作椭圆形的图案。
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示范图案。
引导幼儿根据示范制作,并观察和比较自己制作的图案是否符合椭圆形的形状特点。
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制作出多种多样的椭圆形图案。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合作游戏将幼儿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里有几个幼儿。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一组椭圆形的卡片。
教师在教室里的不同位置贴上一些图案或实物,其中包括一些椭圆形的图案或物品。
并告诉幼儿们:“请在规定的时间内,你们小组成员找到更多的椭圆形物品或图案,并用卡片标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数学《椭圆形》说课稿
中班数学《椭圆形》说课稿
一、背景
本次教研活动围绕中班"有趣的滚动"主题中的一节数学活动《椭圆形》来开展,其目的是通过段内老师的交流讨论提高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中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的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思维逐步发展,中班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有所提高。
他们乐意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与形是幼儿教育领域中的两个基本概念,那么本次研讨的内容《椭圆形》正是幼儿在认识基本图形的`基础上,通过感知圆形与椭圆形的不同,了解椭圆形的主要特征,提高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但是不同的数学活动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使幼儿易于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那么我们教师可以运用哪些适宜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呢?这是我们本次教研活动有待研讨的问题。
二、活动目的
通过《椭圆形》这个数学活动深入研讨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中应采取的适宜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更好的开展数学活动。
三、活动准备
1、段内相关教师已经开展过本次课例研讨的活动《椭圆形》,并有所思考。
2、提前通知段内教师查找有关"幼儿数学活动的教学策略"资料。
3、中心发言老师准备中班数学活动《椭圆形》的说课材料。
四、活动过程
(一)开场导入,引出教材。
1、引出中班的数学活动《椭圆形》,并说一说其内容。
2、请参加研讨的教师积极分析并说说活动中运用的教学策略是否适宜。
"您觉得本次数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策略适宜吗?为什么?"
"当您采取这种教学策略时,你们班幼儿的接受情况如何?可以如何改进?"
"您有没有其他适合本次教学的策略呢?"
3、主持人小结。
(二)在分析本次数学活动教学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数学活动中其他(比如数概念)内容的有效教学策略。
1、中心发言教师阐述问题:在数学活动的其他内容,比如数概念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幼儿理解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呢?
2、各抒己见,达成共识。
(三)主持人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