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教学设计2篇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椭圆形》教案(精选13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椭圆形》教案(精选13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椭圆形》教案(精选13篇)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椭圆形》教案篇1活动目标:1.能说出椭圆形的名称,运用多种方法感知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2.能从生活中找出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利用散步时间引导幼儿观察、寻找周围环境中像椭圆形的物体,如花瓣、树叶等。

2.物质准备:课件;两个西瓜;椭圆形、圆形铁圈若干;椭圆形、圆形雪花片若干;圆形、椭圆形呼啦圈若干;圆形、椭圆形轮胎若干;水彩笔、油画棒等。

活动指导:一、以猪八戒喜欢吃西瓜引入,发现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1.引导语:小朋友们看看谁来了?(猪八戒)是的,猪八戒特别喜欢吃西瓜,于是小猴子就帮他找来了两个西瓜。

(出示两个西瓜)这两个西瓜一样吗?为什么?2.请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的方式说出它们的不同。

3.小结:相同点:两个西瓜都是圆圆的,没有角。

不同点:一个西瓜是圆形的,一个西瓜是椭圆形的。

二、出示课件,交流发现生活中椭圆形物品和圆形物品的不同。

1.引导语:小朋友,我们来看看生活中椭圆形物品和圆形物品的有哪些不同。

2.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椭圆形的。

3.引导幼儿再次比较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引导语:椭圆形和圆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4.出示两个一样大的圆形铁圈,把其中一个拉长变成椭圆形,将它与另一个铁圈叠在一起,引导幼儿观察后发现椭圆形的两头比圆形长。

三、游戏“谁跑得快”。

1.引导幼儿比一比圆形轮子的汽车和椭圆形轮子的汽车谁跑的快。

第一组:圆形雪花片和椭圆形雪花片。

第二组:圆形呼啦圈和变形的椭圆形呼啦圈。

第三组:圆形轮胎和变形的椭圆形轮胎。

第四组:圆形铁圈和椭圆形铁圈。

2.幼儿自由尝试,教师观察指导。

3.小结:圆形轮子跑得快,椭圆形轮子跑的慢。

活动延伸:1.请幼儿寻找班级里椭圆形物品,并跟同伴说一说:你找到了什么物品像椭圆形的。

2.区域活动:(1)在数学区投放各种大小不同的椭圆形硬纸板,引导幼儿描画椭圆形、给椭圆形涂色、将椭圆形剪成几块进行拼图。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椭圆形》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椭圆形》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椭圆形》一、教学目标1.了解椭圆形的基本形态;2.能够正确区分椭圆形和圆形;3.通过训练,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认识椭圆形;2.区分椭圆形和圆形;3.对椭圆形进行操作。

三、教学准备1.一些椭圆形的图片;2.临时制作的椭圆形样板;3.幼儿适用的玩具,如积木、多边形拼图等。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形状各异的图形,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其名称,包括上个学期所学的圆形。

2. 导入教师为幼儿出示椭圆形的图片,并简要介绍椭圆形的基本形态。

让幼儿试着说一下这个形状的名字。

3. 表示教师示范用椭圆形样板在纸上画出椭圆形,并使用一些幼儿易懂的语言为幼儿解释如何表示椭圆形。

4. 识别教师向幼儿出示一些只有椭圆形和圆形的图片,请幼儿说出其中的椭圆形,帮助幼儿区分椭圆形和圆形。

5. 实践教师发放玩具,让幼儿用玩具模拟椭圆形和圆形。

可以用多边形拼图、积木等游戏道具,让幼儿动手实践。

6. 小结教师帮助幼儿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确认幼儿是否掌握了椭圆形的识别和操作。

7. 反思这堂课的整体效果评价不是太高。

幼儿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都还需要更加细致的训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细节的训练,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也要更加注重多样性和趣味性,营造成长的氛围。

五、教学反思在这堂课中,我发现幼儿对于椭圆形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圆形和椭圆形的区分也有些困难。

这与我之前的教学设计有些关系,我没有很好的准备幼儿的认知能力,考虑不够周全。

同时,由于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单一,教学过程未能够很好地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多样性和趣味性,在灵活使用教具的基础上,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和吸引力,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椭圆形》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椭圆形》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椭圆形》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认识椭圆形》。

该章节主要介绍椭圆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实践活动,引导幼儿认识和理解椭圆形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椭圆形,理解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认识椭圆形并理解其基本特征。

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地描述椭圆形的特点,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椭圆形卡片、圆形卡片、正方形卡片、铅笔、直尺、彩色笔。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白纸、一支铅笔、一把剪刀、一些胶水。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椭圆形物品,如鸡蛋、地球仪、篮球等,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它们的形状。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椭圆形卡片,向幼儿介绍椭圆形的基本特征,如两端尖尖的、中间胖胖的等。

3. 实践活动: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白纸和一些椭圆形卡片。

幼儿需要合作剪下椭圆形卡片,然后粘贴在白纸上,组成一个大的椭圆形。

4. 比较与思考: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小组组成的椭圆形,比较它们的大小、长短等特征,并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椭圆形的特点。

5.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圆形和正方形的物品,让幼儿判断它们是否是椭圆形,并说明理由。

六、板书设计椭圆形:两端尖尖的,中间胖胖的,椭圆形。

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椭圆形物品,并画下来。

答案:如鸡蛋、地球仪、篮球等。

2. 请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椭圆形的特点。

答案:椭圆形是两端尖尖,中间胖胖的形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幼儿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实践活动,基本能够认识和理解椭圆形的特点。

但在描述椭圆形时,部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幼儿园中班教案《认识椭圆形》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认识椭圆形》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认识椭圆形》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形状世界》的第三章第二节,主要内容为认识椭圆形。

详细内容包括:椭圆形的定义、特征、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椭圆形物品以及椭圆形的简单绘制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椭圆形的定义和特征,能够识别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椭圆形物品。

2. 学会简单绘制椭圆形,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形状的敏感性和空间想象力,激发幼儿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椭圆形的定义、特征以及简单绘制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和识别日常生活中的椭圆形物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椭圆形实物模型、图片、画纸、画笔、黑板、粉笔。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椭圆形实物模型,如鸡蛋、乒乓球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从而引出椭圆形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椭圆形的图片,讲解椭圆形的定义和特征。

(2)教师演示如何用彩泥制作椭圆形,让幼儿观察并了解椭圆形的制作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和画笔,让幼儿尝试自己绘制椭圆形。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画法,并给予鼓励。

4. 知识巩固(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椭圆形物品,让幼儿识别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2)教师邀请几名幼儿到黑板上绘制椭圆形,其他幼儿在座位上用手指跟随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认识椭圆形2. 内容:(1)椭圆形的定义:椭圆形是一种有两个轴的曲线图形,它的两个轴长度不相等,且相交于图形的中心。

(2)椭圆形的特征:两轴长度不相等,中心对称,边界光滑。

(3)椭圆形的绘制方法:先画一个长方形,然后分别在长方形的上下两边画两个半圆,将半圆与长方形连接起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个椭圆形,并用彩泥制作一个椭圆形物品。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讲解、动手操作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幼儿对椭圆形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教学设计2篇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教学设计2篇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教学设计2篇Teaching design of middle class scientific acti vity "understanding ellipse"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教学设计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幼儿园是针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

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包括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

本教案是根据幼儿园中班儿童的学习特点、发展特点来设计并编辑成教学活动的内容。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教学设计2、篇章2:中班科学:认识椭圆形教学设计篇章1: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教学设计设计思路:认识椭圆形较其它圆形对幼儿来说难于掌握,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我让幼儿先复习圆形,然后我充分利用电教,以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对于幼力来说富有吸引力,使整个认识椭圆形的教学活动变得生动、形象,也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

使幼儿在玩中掌握了椭圆形的特征。

活动名称:认识椭圆目标:1、认识椭圆形,会比较圆形与椭圆形的异同,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及操作能力。

准备:录音机、视频展示仪、椭圆形的镜子、盘子、鸡蛋、饼干等实物,每组一篮五颜六色的各种图形纸,长方形白纸、小棍人手1份。

形式:集体与个别活动相结合。

过程:1、教师带幼儿听音乐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轻松、愉快地进活动室。

2、教师以讲故事的方法出示图形房子,再出示图形娃娃(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请幼儿依次说出名称。

教师:今天图形娃娃家又来了一位新客人(出示椭圆形)让幼儿观察,然后放小图形娃娃争论的录音(三角形说:“它是圆形”、圆形说:“不对,不对,它不是我”“那它是谁呀”小图形们一起问,圆形说:“它是我的好朋友长得和我有点像,它的名字叫椭圆形”)3、教师使用视频展示仪使鸡蛋出现在电视上,通过观察启发幼儿说出鸡蛋的椭圆形的。

幼儿园中班教案《认识椭圆形》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认识椭圆形》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认识椭圆形》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形状世界》的第三章第二节,主要详细内容为认识椭圆形。

通过观察、实践和游戏,让幼儿了解椭圆形的特点,学会辨别椭圆形,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椭圆形的物体。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椭圆形的基本特点,能够识别和描述椭圆形。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形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椭圆形的特点,学会辨别不同形状中的椭圆形。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实践和思考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椭圆形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椭圆形卡片、图片、实物(如鸡蛋、橄榄球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椭圆形实物,如鸡蛋、橄榄球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2)邀请幼儿上台展示,并让其他幼儿说出展示实物的形状。

2. 例题讲解(5分钟)(2)讲解椭圆形的定义,让幼儿了解椭圆形是由一个轴对称的曲线组成的。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画纸、彩笔等学具,让幼儿在画纸上自由绘制椭圆形。

(2)邀请部分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幼儿判断是否为椭圆形。

4. 游戏环节(10分钟)(1)组织“找找看”游戏,让幼儿在教室内寻找椭圆形物体。

(2)分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椭圆形物体最多。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复述椭圆形的特点。

(2)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学会辨别各种形状。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大的椭圆形,并标注“椭圆形”。

2. 在椭圆形旁边列出椭圆形的特点,如“轴对称”、“曲线组成”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一个椭圆形物体,并把它画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让幼儿学习其他形状,如圆形、正方形等,并开展“形状分类”游戏,提高幼儿对各种形状的认识和辨别能力。

年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 》

年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 》

年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
目标
•认识椭圆形的形状
•掌握椭圆形的特征和性质
•练习绘制椭圆形
教学准备
•画板和彩色粉笔
•椭圆形的图片
•纸张和彩色铅笔/蜡笔
•小奖品用于激励
教学过程
引言(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介绍今天的学习目标是认识椭圆形。

导入(10分钟)
•展示椭圆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描述椭圆形的形状。

•与学生讨论椭圆形与圆形的异同点。

认识椭圆形(15分钟)
•在画板上绘制椭圆形,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椭圆形的形状。

•让学生用彩色铅笔/蜡笔在纸上绘制椭圆形。

椭圆形的特征和性质(20分钟)
•讲解椭圆形的特征,如长短轴、焦点等。

•与学生一起分析椭圆形的性质,如任意直径的两个端点到焦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

练习与应用(25分钟)
•备有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练习椭圆形的识别和性质应用。

•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以椭圆形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重点强调椭圆形的特点和重要性。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激励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扩展活动
•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花园或公园,寻找并记录椭圆形的物品。

•让学生自行设计椭圆形的手工制作物品,展示给家长和同学。

通过本次数学活动,希望能够帮助中班幼儿园学生更好地认识椭圆形,增强他们对形状的理解和观察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认识椭圆形》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

《认识椭圆形》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

《认识椭圆形》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认识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激发幼儿对形状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椭圆形,了解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椭圆形与圆形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1.教具:椭圆形教具、圆形教具、正方形教具、长方形教具。

2.学具:椭圆形卡片、圆形卡片、正方形卡片、长方形卡片。

3.其他: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教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形状中,哪一个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形状吗?”3.幼儿回答后,教师出示椭圆形教具,引导幼儿认识椭圆形。

(二)基本环节1.教师与幼儿一起观察椭圆形教具,引导幼儿发现椭圆形的特征。

a.教师提问:“你们觉得椭圆形像什么?”2.教师出示圆形教具,引导幼儿对比椭圆形和圆形。

a.教师提问:“椭圆形和圆形有什么不同?”3.教师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教具,引导幼儿对比椭圆形与其他形状。

a.教师提问:“椭圆形和正方形、长方形有什么不同?”4.教师发放椭圆形卡片,让幼儿动手操作,拼出椭圆形。

a.教师示范如何用椭圆形卡片拼出椭圆形。

b.幼儿尝试拼出椭圆形,教师巡回指导。

5.教师出示画纸和画笔,引导幼儿创作椭圆形作品。

a.教师示范如何用画笔画出椭圆形。

b.幼儿尝试画出椭圆形,教师巡回指导。

(三)巩固环节1.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卡片,让幼儿找出椭圆形。

2.教师发放学具,让幼儿用剪刀剪出椭圆形,并用胶水粘贴在画纸上。

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幼儿说出椭圆形的特征。

2.教师表扬表现优秀的幼儿,给予鼓励。

五、作业1.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的椭圆形物品,并拍照分享到班级群。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幅椭圆形作品,下周一带回幼儿园展示。

认识椭圆形中班数学教案6篇

认识椭圆形中班数学教案6篇

认识椭圆形中班数学教案6篇每个教案都反映了我们对课程的深入思考,教案的目标应当与课程目标相一致,以确保教学有效性,以下是无忧文档我精心为您推荐的认识椭圆形中班数学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认识椭圆形中班数学教案篇1设计意图数学是抽象性,思维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好方法。

将教学目标和内容巧妙地融入其中,大胆尝试让幼儿积极地参与操作,进一步认识椭圆形,培养幼儿扩散思维。

活动目标1.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乐于参与椭圆形的探究活动。

3.能在与圆形的比较重学会正确感知椭圆形。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难点:能在与圆形的比较中学会正确感知椭圆形。

活动准备1各种椭圆形物品若干。

(如:椭圆形的盘子、镜子、饼干、哈密瓜、红枣等)2.幼儿用书。

3.教师演示用具:可以从圆形变成椭圆形的细铁圈,圆形与椭圆形的图片。

4.幼儿学具:地板上画的有圆心的圆形和椭圆形,幼儿测量长度的绳子。

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1.观察感知椭圆形。

教师把圆形变成椭圆形,幼儿观察由圆形变成椭圆形的过程。

2指导幼儿观察认识椭圆形的形状特征。

(二)展开部分1.操作、比较,展开讨论,找出椭圆形的特征。

(1)教师:“小朋友,刚才老师用圆形慢慢地变出了椭圆形,那么圆形和形一样吗?到底哪儿不一样呢?下面,小朋友自己来测量比较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2)教师指导幼儿用绳子测量地板上的圆形与椭圆形。

由于幼儿有测量圆形的经验,所以教师可以指导幼儿通过测量,得出椭圆形的特征。

(3)指导幼儿讲讲自己的发现:圆形边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是相等的,而椭圆形从圆心到边上的距离是不同的,从而知道圆形是正圆,椭圆形是圆。

(4)教师进行小结,出示圆形和椭圆形图片,比较椭圆形和圆形从圆心到边上的距离,从而证实幼儿的发现是正确的。

2实践应用,观察寻找并介绍生活中的`椭圆形物体。

(1)教师:“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椭圆形,知道了椭圆形的特征。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椭圆形》教案精选(2)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椭圆形》教案精选(2)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椭圆形》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形状世界》的第二节“认识椭圆形”。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和认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帮助幼儿建立椭圆形的抽象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识别椭圆形物体。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和描述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3. 帮助幼儿将椭圆形概念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生活认知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椭圆形的抽象概念。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和认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椭圆形模型、卡片、挂图、实物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椭圆形实物,如鸡蛋、饼干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它们的形状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用椭圆形模型和挂图,讲解椭圆形的基本特征,如“椭圆形有两个弯曲的边,没有角,像鸡蛋、饼干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椭圆形卡片,让幼儿在纸上用彩笔描绘,并剪下来粘贴在画纸上。

4. 活动拓展(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组,每组找出三个椭圆形物体,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椭圆形的特点,并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椭圆形》2. 板书内容:椭圆形的基本特征椭圆形物体举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找出家里的三个椭圆形物体,并在纸上画出它们的形状。

2. 答案:示例:鸡蛋、饼干、乒乓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椭圆形的抽象概念。

2. 实践情景引入:实物展示和讨论。

3. 例题讲解:椭圆形基本特征的讲解。

4. 随堂练习:幼儿描绘和制作椭圆形。

5. 作业设计:家庭作业的布置与家长参与。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对幼儿表现的评价和教学调整。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椭圆形》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椭圆形》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椭圆形》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几何图形》,详细内容为认识椭圆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能够识别椭圆形,理解椭圆形的特点,并能在生活中找出椭圆形的物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椭圆形的基本特点,能够正确识别出椭圆形。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椭圆形的基本特点,能正确识别出椭圆形。

难点:理解椭圆形与圆形、矩形的区别,提高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椭圆形卡片、画有椭圆形的物品图片、磁性椭圆形教具、PPT课件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椭圆形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的椭圆形物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展示椭圆形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椭圆形的特点。

(2)通过磁性椭圆形教具,让幼儿动手操作,感受椭圆形的形状。

(3)出示画有椭圆形的物品图片,让幼儿找出椭圆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3. 例题讲解(15分钟)(1)出示PPT课件,展示椭圆形的例题,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椭圆形的特点。

(2)通过讲解例题,让幼儿理解椭圆形与圆形、矩形的区别。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画纸、彩笔等学具,让幼儿动手画椭圆形,并在生活中找出椭圆形的物品。

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认识椭圆形》2. 内容:(1)椭圆形的特点:长轴、短轴、对称等。

(2)椭圆形与圆形、矩形的区别。

(3)生活中的椭圆形物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个椭圆形,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找出生活中的椭圆形物品,并记录下来。

2. 答案:(1)椭圆形画法:以任意一点为圆心,画出长短不一的两条半径,旋转画圆,得到椭圆形。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 》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 》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含反思认识椭圆形导入环节:老师拿出几个不同形状的球,如足球、篮球和乒乓球等,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然后,老师指着其中一个球问孩子们:这个球的形状是什么?学生们纷纷说出各种答案,如圆形、椭圆形等。

引导孩子们思考,找出这个球的特征。

新知呈现:通过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向孩子们介绍椭圆形。

孩子们很可能对这个新的形状感到好奇,并想要进一步了解。

活动一:椭圆形的定义与识别1. 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一个椭圆形。

为了简化活动,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些椭圆形的模板,然后将模板放在纸上,让孩子们用铅笔勾勒出椭圆形的轮廓。

2. 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椭圆形,让他们描述椭圆形的特征,比如两个焦点,两个半径等。

3. 给孩子们展示一些不同的图形,让他们辨认出椭圆形。

4. 进行练习,例如给出一些图形,让孩子们判断是否是椭圆形,理由是什么。

活动二:运用椭圆形1. 向孩子们展示一些椭圆形的实际应用场景,如椭圆形的赛场、椭圆形的眼睛等。

引导孩子们思考椭圆形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

2. 让孩子们尝试用椭圆形画一个汽车轮胎,引导他们在绘画创作中运用椭圆形。

活动三:围绕椭圆形进行游戏1. 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椭圆形的代表,例如一个椭圆形的图片或模型。

2. 让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将椭圆形作为主题,创造一个小故事或情景。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其他小组可以通过观察来猜测故事或情景中的主题形状是椭圆形。

3. 进行椭圆形游戏类比,例如让孩子们用身体姿势来模仿椭圆形,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

反思:在进行这一数学活动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孩子的学习特点和问题。

一些孩子可能在形状的识别和判断上有困难,需要额外帮助和指导。

我在活动中注重了观察、思考和表达,在让孩子们自主学习的同时,也注重了合作学习和角色扮演的活动形式,让孩子们更好地参与其中。

下一次,我会更加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过程,给予个体化的指导和扶持。

2024年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教案

2024年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教案

2024年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材》第三章,详细内容为“认识椭圆形”。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椭圆形的基本特征,掌握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椭圆形,并能够准确地指出生活中见到的椭圆形物体。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椭圆形的概念,并能够准确地识别。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掌握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椭圆形模型、图片、实物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椭圆形模型,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的形状。

邀请幼儿上台指出生活中见到的椭圆形物体。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椭圆形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其特点。

讲解椭圆形的定义,让幼儿理解椭圆形是由两个轴对称的曲线组成的。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彩笔,让幼儿在画纸上画出椭圆形。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画法。

4. 活动拓展(5分钟)让幼儿用剪刀剪下自己画的椭圆形,贴在黑板上。

邀请其他幼儿来猜一猜,哪个是自己的作品。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椭圆形2. 内容:椭圆形的定义椭圆形的特点椭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家中的椭圆形物体,画在纸上并注明名称。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对椭圆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在课后继续寻找生活中的椭圆形物体,激发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共同完成作业,增强亲子互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椭圆形的概念,并能够准确地识别。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形状世界》,主要详细内容为认识椭圆形。

通过学习,使幼儿能够识别椭圆形,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培养幼儿对几何图形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椭圆形,并能够正确辨别;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3.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椭圆形的特点,能够准确辨别;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椭圆形卡片、日常生活用品(如鸡蛋、饼干等)、多媒体课件;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椭圆形卡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发现椭圆形的特点;邀请幼儿分享生活中见到的椭圆形物品。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椭圆形的特点,如形状、线条等;结合椭圆形卡片和日常生活用品,让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加深对椭圆形的认识。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学具,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椭圆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椭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椭圆形的饼干、鸡蛋等。

六、板书设计1. 《认识椭圆形》2. 内容:椭圆形的定义及特点;椭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幼儿绘画作品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椭圆形,并标注出其特点。

2. 答案:椭圆形作业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椭圆形的认识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椭圆形物品,与家长分享,提高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指导;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合理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

《认识椭圆形》中班科学优质教案

《认识椭圆形》中班科学优质教案

《认识椭圆形》中班科学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有趣的图形》第四章,主要详细内容为认识椭圆形。

通过实物展示、动手操作和情景体验,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和掌握椭圆形的特点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正确识别椭圆形,并了解其基本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椭圆形的特点,能够准确识别各种椭圆形。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椭圆形实物(如橄榄球、鸡蛋、饼干等)、椭圆形卡片、磁性白板、挂图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棒、画笔、椭圆形模具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椭圆形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是什么形状的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2. 探索发现(10分钟)(1)教师发放椭圆形卡片,让幼儿观察并找出椭圆形的特点。

(2)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

3. 动手操作(10分钟)(1)教师示范如何用彩纸、剪刀、胶棒制作椭圆形。

(2)幼儿跟随教师一起制作,加深对椭圆形的认识。

(3)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用椭圆形模具进行创作。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挂图展示椭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思考和讨论。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幼儿用椭圆形模具进行连线、涂色等操作。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六、板书设计1. 认识椭圆形2. 内容:(1)椭圆形的特点:长轴、短轴、曲率等。

(2)椭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鸡蛋、饼干、橄榄球等。

(3)制作椭圆形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椭圆形模具画一幅画,并描述其中的椭圆形物品。

2. 答案示例:画面中有椭圆形的饼干、鸡蛋、橄榄球等。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形状》第三节《认识椭圆形》。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使幼儿能够直观地认识椭圆形,理解椭圆形的基本特征,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识别椭圆形物体。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椭圆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椭圆形。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椭圆形与其他形状的区别。

教学重点:使幼儿掌握椭圆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椭圆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椭圆形实物(如鸡蛋、乒乓球等)、椭圆形图片、椭圆形卡片、磁性教具。

学具:彩泥、画纸、画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椭圆形实物,如鸡蛋、乒乓球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椭圆形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椭圆形的特征。

(2)教师通过磁性教具演示椭圆形的画法,让幼儿直观地理解椭圆形。

(3)教师讲解椭圆形的定义,并与其他形状进行对比。

3. 动手操作(15分钟)(1)教师分发椭圆形卡片,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感知椭圆形的特征。

(2)幼儿用彩泥、画纸、画笔等学具,尝试创作椭圆形作品。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图片,让幼儿判断并说出哪些是椭圆形。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椭圆形作品。

六、板书设计1. 认识椭圆形2. 内容:(1)椭圆形的定义(2)椭圆形的特征(3)椭圆形与其他形状的区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在画纸上用彩泥或画笔画出三个椭圆形。

(2)找一找生活中的椭圆形物体,并与爸爸妈妈分享。

2. 答案:(1)三个椭圆形作品。

(2)生活中的椭圆形物体(如鸡蛋、乒乓球、饼干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幼儿进行个性化指导。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优质教案2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优质教案2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认识椭圆形》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主要围绕椭圆形的概念、特征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椭圆形物品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能够掌握椭圆形的基本概念,认识椭圆形的明显特征,并能找出生活中的椭圆形物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椭圆形的基本概念,认识椭圆形的形状特征,如“长轴”、“短轴”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识别和分类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椭圆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难点:运用椭圆形特征找出生活中的椭圆形物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椭圆形模型、实物展示(如鸡蛋、橄榄球等)、教学PPT。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椭圆形模型和实物展示,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从而引出椭圆形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PPT展示,讲解椭圆形的定义、特征,如椭圆形的长轴、短轴等。

同时,通过实例分析,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椭圆形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在画纸上用水彩笔画出椭圆形,并进行相互交流、讨论,巩固对椭圆形的认识。

4. 互动游戏(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找出生活中的椭圆形”游戏,鼓励幼儿观察周围环境,找出椭圆形物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椭圆形》2. 板书内容:椭圆形的定义椭圆形的特征生活中的椭圆形物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与家长共同找出家中的椭圆形物品,并记录下来。

2. 答案:例如:鸡蛋、橄榄球、饼干、镜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充分认识椭圆形。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椭圆形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整。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幼儿尝试用其他几何图形组合成椭圆形,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认识椭圆形》中班科学教案

《认识椭圆形》中班科学教案

《认识椭圆形》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为《认识椭圆形》。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二章“有趣的形状”,第三节“椭圆形在哪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能够认识椭圆形,了解椭圆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对形状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说出椭圆形的基本特征,区分椭圆形与其他形状。

2. 培养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椭圆形物体的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对几何形状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椭圆形,学会区分椭圆形与其他形状。

难点:理解椭圆形的内涵,培养幼儿对椭圆形物体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椭圆形模型、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椭圆形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的名称,激发幼儿对椭圆形的兴趣。

2. 讲解椭圆形的基本特征(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让幼儿了解椭圆形的基本特征,如外形、线条等。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椭圆形的实物,让幼儿指出椭圆形的各个部分,并说出其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自己动手画一个椭圆形,并在小组内交流分享。

5.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椭圆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鸡蛋、乒乓球等。

7.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认识椭圆形2. 内容:(1)椭圆形的基本特征(2)椭圆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 配图:椭圆形模型、实物图片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在一张画纸上画出一个椭圆形,并用彩笔进行装饰。

(2)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一个椭圆形的物体,并描述它的特征。

2. 答案:(1)椭圆形画法:先画一个长方形,然后分别从长方形的两个对角线方向画出两个圆弧,将圆弧连接起来。

(2)椭圆形物体描述:如鸡蛋,它是一个两端略尖、中间较宽的形状,表面光滑,可以滚动。

《认识椭圆形》中班科学教案

《认识椭圆形》中班科学教案

《认识椭圆形》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幼儿园科学教材《认识椭圆形》。

该章节主要向幼儿介绍椭圆形的基本概念、特征以及生活中的椭圆形物体。

具体内容包括:椭圆形的定义、椭圆形与圆形的区别、椭圆形的特点、生活中的椭圆形物体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幼儿能够理解椭圆形的基本概念,知道椭圆形的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椭圆形物体。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使幼儿能够理解椭圆形的基本概念,知道椭圆形的特点。

难点:使幼儿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椭圆形物体,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椭圆形卡片、圆形卡片、生活中的椭圆形物体图片、画纸、彩笔等。

学具:每位幼儿准备一张画纸、一支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椭圆形物体,如鸡蛋、地球仪、篮球等,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2. 讲解椭圆形的基本概念:通过椭圆形卡片和圆形卡片的比较,讲解椭圆形的特点,如长短轴、弯曲度等。

3. 观察生活中的椭圆形物体:让幼儿分组观察带来的图片,找出椭圆形物体,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4. 动手操作:发给每位幼儿一张画纸和一支彩笔,让他们画出一个椭圆形,并尽量画出椭圆形的特点。

5. 展示作品: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大家一起来评价,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自信心。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椭圆形的特点、生活中的椭圆形物体。

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找出更多的椭圆形物体,和家长一起观察、讨论,并拍照留念。

2. 家长协助幼儿,将找出的椭圆形物体制作成手工作品,下次上课时带来展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对椭圆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椭圆形物体,并能够动手画出椭圆形。

但在观察椭圆形物体时,部分幼儿的观察能力仍需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培养。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寻找椭圆形物体,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教学设计2Teachi ng desig n of middle class scie ntific acti vity "un dersta nding ellipse"缩订:J inTai Co 11 ero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教学设计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幼儿园是针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

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包括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

本教案是根据幼儿园中班儿童的学习特点、发展特点来设计并编辑成教学活动的内容。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教学设计2、篇章2 :中班科学:认识椭圆形教学设计篇章1: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教学设计设计思路:认识椭圆形较其它圆形对幼儿来说难于掌握,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我让幼儿先复习圆形,然后我充分利用电教,以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对于幼力来说富有吸引力,使整个认识椭圆形的教学活动变得生动、形象,也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

使幼儿在玩中掌握了椭圆形的特征。

活动名称:认识椭圆目标:1、认识椭圆形,会比较圆形与椭圆形的异同,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及操作能力。

准备:录音机、视频展示仪、椭圆形的镜子、盘子、鸡蛋、饼干等实物,每组一篮五颜六色的各种图形纸,长方形白纸、小棍人手1份。

形式:集体与个别活动相结合。

过程:1、教师带幼儿听音乐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轻松、愉快地进活动室。

2、教师以讲故事的方法出示图形房子,再出示图形娃娃(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请幼儿依次说出名称。

教师:今天图形娃娃家又来了一位新客人(出示椭圆形)让幼儿观察,然后放小图形娃娃争论的录音(三角形说:“它是圆形”、圆形说:“不对,不对,它不是我” “那它是谁呀”小图形们一起问,圆形说:“它是我的好朋友长得和我有点像,它的名字叫椭圆形”)3、教师使用视频展示仪使鸡蛋出现在电视上,通过观察启发幼儿说出鸡蛋的椭圆形的。

同样方法让幼儿观察椭圆形的镜子、盘子、饼干等。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椭圆形的。

5、比较圆形与椭圆形的异同。

(1)请幼儿用手摸摸圆形和椭圆的周边,说说有什么感觉(周围圆圆的、滑滑的、没有角、也没有边)。

(2)请幼儿把圆形、椭圆形的纸上下左右对折,通过圆形的圆心和椭圆形的中心点,量两条折线,通过幼儿动手测量,讨论并概括出圆形和椭圆形的异同,感知椭圆形的基本征。

6、游戏“看谁说得对”教师:椭圆形很快和这些小图形交上了好朋友,它们组成了许多漂亮图案(教师出示花和蜻蜓,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图形组成的)7、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椭圆形的特征。

图形娃娃很想和小朋友做游戏,大家一起动脑筋,用这些小图形拼出自己最喜欢的图案,然后把它贴在白纸上。

(1)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将图形房子转移到活动室的后墙上。

(2)点评作品,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图案是用什么图形拼的。

图形娃娃搬家了,可是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的小图形找不到图形房子,我们一起送它们回家吧。

伴随着音乐,幼儿和教师一起将拼好的图案布置在活动室的后墙上。

建议:1、活动前让幼儿学会用木棍量长短。

2、在数学角活动中,放置彩色图形积木(或图形纸),让幼儿自由操作,搭拼、粘贴、锻炼幼儿拼图能力,加深对图形特征的了解。

篇章2:中班科学:认识椭圆形教学设计【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设计意图:多媒体教学活动是个较为新型的教学方式,能较好的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运用动态、声音、动画等效果能增强幼儿学习的记忆力,特别在数学内容的选题上,利用多媒体进行几何图形与数字的认识教学都能起到不错的效果,在对这教学内容《认识椭圆形》的使用上,运用多媒体进行适当的相互整合,互补之间的不足之处,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课件,使整个活动更加的丰富,对椭圆形有更深的认识。

活动目标:1. 能说出椭圆形的名称,并通过与圆形的比较,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 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1. ppt课件、大的圆形、椭圆形,一张纸条(卡纸裁成)。

2. 幼儿人手一份圆形、椭圆形、一张纸条(卡纸裁成)、水彩笔。

活动过程:一、创设“果园”,以“摘果子”,弓I出课题。

师带幼儿到“果园”摘“果子”,引导幼儿发现果子形状的不同一一圆形和椭圆形,并让幼儿知道椭圆形的名称。

【我以游戏的形式引入,幼儿从树上发现了果子,这时我引导他们发现果子的不同形状,激发幼儿的兴趣。

这一环节中,孩子们都很快地说出了椭圆形的名称。

】二、结合课件,通过操作比较,找出椭圆形的特征(一)看一看,摸一摸,了解圆形和椭圆形的相同点。

小结:原来,椭圆形和圆形一样都没有角,它们的边是圆滑的,这就是它们相同的地方。

【这一环节中,我让幼儿自己看一看,摸一摸,找出两种图形相同的地方。

孩子们说出的大部分是颜色一样,边是圆圆滑滑的,说不出“没有角”这个相同点。

后来,我提出了“圆形有没有角?”这个问题,幼儿才发现了这个相同点。

】(二)探索圆形与椭圆形的不同点。

1. 摆一摆,比一比。

(1)幼儿以自己的方法比较两种图形的不同,并交流。

(1)弓I导幼儿通过把圆形和椭圆形重叠比较,发现第一个不同点:椭圆形的两头比圆形长。

【以课件方法,将圆形与椭圆形重叠在一起,展现在大屏幕上,由个别幼儿来讲述自己的发现。

这样也可以让所有幼儿能清晰地看出圆形和椭圆形的第一个不同:椭圆形的两头比圆形长。

】2. 折一折,量一量。

引导幼儿将圆形和椭圆形分别上下、左右对折,然后用小纸条量一量两种图形的中心折痕,发现第二个不同点:圆形的两条中心折痕一样长,椭圆形的两条中心折痕一条长一条短。

【这一环节是这个活动的难点,需要幼儿将圆形、椭圆形对折,然后用纸条量折痕,在纸条上做上记号,从而比较出折痕的长短。

我先请幼儿将圆形、椭圆形对折,发现折痕,然后出示课件,让幼儿清楚圆形和椭圆形的折痕,然后提出“量一量”,让幼儿测量。

因为课前我们教幼儿测量的方法,在测量过程中,幼儿都能正确使用纸条进行测量,但还是有部分幼儿不懂得操作。

】3. 师验证幼儿操作结果,并对椭圆形的特征进行总结。

(1)师结合课件验证幼儿操作结果。

【这一环节,我通过课件,点击圆形和椭圆形,将圆形和椭圆形的折痕分别移动到同一水平线上,让幼儿更加清楚的比较出折痕长短不同。

】(2)小结:原来,椭圆形的边是圆滑的,没有角,它的两头比圆形更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两条折线不一样长。

三、结合课件,寻找椭圆形。

(一)寻找椭圆形。

引导幼儿从图形组合中寻找出椭圆形。

(二)生活中的椭圆形引导幼儿寻找课件中哪些东西是椭圆形的,并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椭圆形的。

【这一大环节,利用网上资料以及各种图片素材,收集各种较常见的椭圆形物体,让幼儿边说边显示出现该图片,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又再次被调动起来了。

】活动反思: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全面推动了当前的素质教育。

面对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培养与发展这一战略任务,充分发挥了电教媒体优势,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发挥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果在多媒体数学活动中很好地利用高科技的现代视听工具作用于人的器官,如:听、看、操作动画等,加强感官刺激,以增强表现对象的形象性,使幼儿在边学习边游戏时更有兴趣地接受新的知识。

其中,教师以“摘果子”做游戏的形式吸引了幼儿的兴趣,课件里以圆形和椭圆形两种不同的比较效果:重叠与对折,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围绕着感知椭圆形这一重点开展着感知、观察、对比、操作等方式教学,设计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课件,使之更加的富有趣味性。

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求知欲也是相当强烈,对于椭圆形的基本特征也都有了明显的了解,在认识圆形的基础上认识椭圆形,幼儿能对它们进行比较,采用看一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的方法,使幼儿椭圆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再通过找一找周围类似椭圆形的物体,巩固对椭圆形的认识。

在操作过程中,特别是测量折痕的长短,是活动中的难点。

对于本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大部分幼儿能正确区分圆形和椭圆形,知道圆形和椭圆形的区别。

在幼儿用小纸条比较椭圆形中心折痕时,对于短的折痕能很快量出来,并作标志,但椭圆形的长折痕因为过长,小纸条比折痕还短,幼儿一时反应不过来。

但在老师的提醒与引导下,也能说出椭圆形的两条中心折痕不一样长,一条长,一条短。

课题组评议:整个活动能够环环相扣,幼儿有不同难度的探索操作。

课件制作较好。

由于“探索圆形与椭圆形的不同点”这个环节是属于活动重点,主要是通过圆形与椭圆形的两次比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的原则。

而测量圆形和椭圆形的两条中心折痕的长短,属于活动的难点,幼儿对操作方法不够熟悉,所以整个操作过程太长。

建议要让幼儿熟悉测量方法,再测量。

------- D esig ned By Ji 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