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中写景的作用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中写景的作用

诗歌鉴赏中写景的作用

诗歌鉴赏中写景的作用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所有的诗歌都是要抒发一定的感情的,即“诗言志”,没有纯粹的写景诗或是咏物诗,而抒情的方式除了直接抒情外,还有借景抒情或是融情于景。

于是作者笔下的景物就有了寄寓作者感情的作用了。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作者用飘落的桂花,空旷的春山,当空的月亮,鸣叫的山鸟来表达一种悠闲自在,淡泊宁静的内心感受,借景抒情的手法在这里运用的淋漓尽致。

二、先言他物,领起下文。

这也是中国古诗中传统的表现手法,比兴手法,最早出现于《诗经》,《关雎》首章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以河洲上和鸣的鸟兴起,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而二者之间多少有一些意义、气氛上的关联处,又接近于比。

又如《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激发读者想象,让人从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这样就给全诗笼罩上一种悲剧气氛,起了统摄全诗、引起下面故事的作用。

喜外弟卢纶见宿①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②。

[注释] ①见宿:留下住宿。

②分(fèn):情谊。

蔡家亲:也做霍家亲。

晋羊祜为蔡邕外孙,这里借指两家是表亲。

分析“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明确:“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不是单纯的比喻,而是进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来烘托气氛,特别富有诗味,成了著名的警句。

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是颇为贴切的。

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人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相似点在衰飒。

这里,树作为环境中的景物,起了气氛烘托的作用,类似起兴。

三、渲染气氛,为主题服务。

李珣的《南乡子》“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给整首词奠定了一种感伤的基调,从而为下文表达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做一个铺垫。

【诗歌 鉴赏】古典诗句的结句技巧之一——以景结情

【诗歌 鉴赏】古典诗句的结句技巧之一——以景结情

【诗歌鉴赏】古典诗句的结句技巧之一——以景结情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概念举隅如王勃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

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诗人叙事时只写淫乐不写败亡,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再如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么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来表现“不尽”呢?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

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

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许浑《谢亭送别》中“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末两句,上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结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

这种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链接高考在上海高考卷中,近年两次考题涉及到这一表达技巧。

2004年要求阅读明朝诗人杜庠《赤壁》诗:“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完成下题: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一个角度(如景与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

此题是鉴赏题,要注意寻找切入点,不过题干已作了提示:景与情的关系。

诗歌鉴赏写景特色及作用

诗歌鉴赏写景特色及作用

【答案】①视听结合的角度。 ②诗的一、二句分 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波浪翻涌,风吹雷鸣。 ③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壮丽气势, 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答题步骤】:
①明确写景特色(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述怎样体现这种特色的 ③分析效果作用(写出景物…特点、 营造…氛围、抒发…感情)
• ②动静结合。洁白的荷花在水中静静地绽 放,红蜻蜓在雨后的微风中上下翻飞。
• ③视觉描写和嗅觉描写相结合。白色的荷 花、红色的蜻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荷花散发出阵阵清香,给人以嗅觉上的冲 击。
• ④多种描写手法结合,写景清丽如画,表 达了隐逸生活的悠闲。
总结回顾
题型:分析写景特色
【答题步骤】
学习目标:
• 明确写景特色题的设问方式, 思考答题角度,总结答题方法 步骤,能够学以致用。
【提问方式】 :鉴赏写景特色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 (2)这首诗在写景上有何特点? (3)赏析这首诗的写景特色。
(4)##联是如何描写景色的?
【思考角度】:
一、写景的角度。 (1)描写角度: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虚实、正侧、白描、空间角度(远近、高低、俯 仰等)。 (2)色彩角度:色彩对比、搭配 (3)感官角度: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等。
• 说说“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景的妙处。6
• ①树叶渐落,北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分外寒 冷 ,作者描写出一副深秋萧瑟凄清的景象,并借
景抒情,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思乡之情。
• ②作者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多种感官描写相结 合的手法,从萧索的秋景入手,点出了题目中的 “早寒”,奠定了凄冷的感情基调。
• ③以起兴手法,借鸿雁南飞,引起下面写客居思 归之情;

古诗歌鉴赏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与作用

古诗歌鉴赏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与作用

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所以鉴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必须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及其作用。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见的鉴赏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中光影色彩的渲染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等。

各种手法之间可能有交错运用的现象,比如以动衬静也可以是反衬。

(1)各种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应加以注意。

尤其注意比喻、比拟的区别(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拟注重化无情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关的东西来代替该事物,如部分代替整体(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还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交叉运用。

学生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说明作用。

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为了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多高考资讯,敬请关注腾讯微博gaokaoge、微信号80796072(2)侧面描写——衬托对比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

对比是相并的两方内容相反目的在于突出不同点的手法。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诗歌鉴赏描写手法

诗歌鉴赏描写手法

Ⅰ.描写方式: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我们欣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要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描写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常见的描写鉴赏角度主要有以下几种:一&8226;侧面描写1.渲染烘托渲染,对环境、景物进行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烘云托月”,借助描绘别的事物突出主要对象烘托又叫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表达不同的情感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这首诗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项脊轩志》中用“万籁有声”来反衬“庭阶寂寂”的还有用事物状态(或说情态)来渲染的情况如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前两句写作者此番归来是“春风三月落花时”,眼前是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黄鸟,即黄莺(一说黄雀),叫声婉转悦耳;辛夷,木兰树的花,一称木笔花,比杏花开得早,所以诗说“辛夷花尽杏花飞”一“稀”、一“尽”、一“飞”,三字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调零空寂的气氛2.各种修辞手法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设问和比拟,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大体和其他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说明作用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为了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古代诗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应加以注意尤其注意比喻、比拟的区别(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拟注重化无情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关的东西来代替该事物,如部分代替整体(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还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交叉运用二.正面描写1.动静结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再比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是以动写静2.虚实结合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实虚,“行人”想像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3.色彩的渲染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如杜甫的另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的;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4.观察角度的变化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5.白描绘画中的一种创作手法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和细致的修饰,直接描画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如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这首词采用了白描手法,写一位女子从早到晚盼望情人归来的心情6.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致而又具体的典型情景,加以生动细致描绘和刻画的方法如元稹(唐)《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在荒凉冷寞的古行宫里,宫中的红花无声无息地盛开,此时正是一年最美好的季节环顾左右,当年入宫的红颜少女,如今早已是白发苍颜了,她们闲坐无聊,一个个数说着玄宗昔时的繁华盛世此诗在塑造意境上主要用三种方法:一是细节描写,诗人选取“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写宫女既不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甚至谈起自己的过去,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心如死水,无怨无恨看似轻笔带过,实则厚积薄发,蕴含了诗人多少不胜今昔之感慨!又如唐代诗人李端《听筝》:“鸣铮金栗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时时误拂弦”的细节,把“欲得周郎顾”的微妙心理情态表现得入木三分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见的鉴赏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写,各种手法之间可能有交错运用的现象,比如以动衬静、色彩的对比也可以是反衬,虚实也可以是反衬其次要善于根据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事物特点和人物形象,去探究作者是利用什么手法技巧达到这一表现目的的Ⅱ.答题模式:(1)指出诗歌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2)结合诗句分析描写了什么内容,是怎样描写的(3)说明这种描写手法的作用Ⅲ.实战练习:(晚练完成前4题,其余作为课外补充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御街行&8226;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①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②,谙尽孤眠滋味都来③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注】①香砌:指花坛②欹:倾斜③都来:算来本词下阕以“愁”为核心,请分析词人在下阕中是如何描写内心的无尽愁苦的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施肩吾[注]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注】施肩吾,字希圣北宋道士自号华阳子生卒年不详少年习佛,博学经史,工词章,后转而学道,隐居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山高幽静的特点,诗人是怎样描写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4读张舜民(宋)《村居》,完成下面两题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2)分析此诗主要用来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8江西卷)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鹜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全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6.读欧阳修的《别滁》:“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体会其首句运用色彩渲染的描写方法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8226;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注释:①将:岂②纪:经营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4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2008年山东卷)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技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撚(niǎn):持取,捻弄“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1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词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诗歌鉴赏专题》——诗歌写景的七种角度

《诗歌鉴赏专题》——诗歌写景的七种角度

古典诗歌写景的七种角度一、正与侧的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二、动与静的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

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

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诗歌鉴赏专题》——诗歌写景的七种角度

《诗歌鉴赏专题》——诗歌写景的七种角度

古典诗歌写景的七种角度一、正与侧的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二、动与静的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

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

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诗歌以景作结

诗歌以景作结

答: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 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分析:此诗是“以景作结”类诗歌的典型 之作,此诗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来抒情的,说到 “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结句如何以 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 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 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 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 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此 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 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 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
画线句从全词的位置上看,在 结尾处,且是描写,属于典型的 “以景作结”的写法;从题干的提 示语“与前面的热闹场景截然不同” 得知是“寂静”的场面,自然是 “动静对比”。如果不知道“以景 作结”的表达技巧,就不能很好作 答。
白居易《舟中读元九诗》:“把君诗卷灯前读, 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 声。”白居易和元九是很好的朋友,他夜里点灯在舟 中读好友的诗卷,直读到灯残眼痛,到了身体的极限, 才灭灯,灭灯后仍然暗坐,实际上他的心中始终在与 朋友的诗作进行交流,也许产生很多共鸣,生发许多 感慨,但他对这些什么都没有说,而只以一句“逆风 吹浪打船声”作结。似是写景物,实际上风浪打船的 声音即诗人思想延续激荡的声音。诗人并没有加上 “我伤感地听着”之类的话,而是只把一个景物的断 片放在诗尾,使元九,也使我们,不得不去补充这断 片之外的许多东西,从而不得不去体味诗人当时的悠 悠情思。
按照常规,在“垂死病中惊坐起” 这句诗后,大概要来一句实写,表现 “惊”的具体内涵。然而作者却偏偏 来了个写景的诗句:“暗雨吹风入寒 窗”。这样,“惊”的具体内涵就蕴 含于景语之中,成为深藏不露、含蓄 不尽的了。作者对白氏被贬一事究竟 是惋惜,是愤懑,还是悲痛?全都没 有说破,全都留给读者去领悟、想象 和玩味了。

古诗中的叙事艺术和写景艺术

古诗中的叙事艺术和写景艺术

一、正与侧(衬托对比)的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二、动与静的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

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

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诗歌鉴赏专题》——诗歌写景的七种角度

《诗歌鉴赏专题》——诗歌写景的七种角度

古典诗歌写景的七种角度一、正与侧的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二、动与静的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

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

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诗歌鉴赏之写景手法

诗歌鉴赏之写景手法

远与近的结合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分析】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 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 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 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
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虚与实的结合
分析柳永《雨霖铃》的写景角度。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 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 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 与何人说! 分析: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 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 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 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二、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诗人写景时,除安排顺序外,总要运用一些表现 手法。最常见的是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虚实结 合(或以虚写实)等,这些手法是我们在鉴赏诗歌时 需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的。王昌龄《送魏二》前两句 写实景,是送别时的环境描写,后两句虚景,想象别 后的情景,虚实结合,扩大意境,深化主题。表现手 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精彩,赏析时当然不能错过了。
2.表达了诗人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空”表 现出无奈,没有这一点的扣1分)(3分) 妻子白白寄 来了春装,因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春衣”无法 穿在身上,侧面写出了边塞的苦寒。(3分)

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阅读精选(1):景物描述的作用主要有:(1)写景衬托人物情绪;(2)写景点明时令、地点;(3)写景表现人物关系;(4)写景表现人物性格。

进行景物描述,就应注意以下几点:l、精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描述。

只有抓住特征写风景,才能做到真,“好让读者看完以后,闭上眼就立刻能想象出你所写的风景”。

(《契诃夫论文学》)2、要选好写景的时机和写景的角度。

契诃夫认为“风景描述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在它能像音乐或者由音乐伴奏的朗诵,向读者传达这样那样情绪的时候,才适宜,才不至于把局面弄糟。

”3、要体现地方色彩。

鲁迅指导青年作者时提出:“此刻世界环境不一样,艺术上也务必有地方色彩,庶不至于千篇一律。

”又说:“地方色彩,也能增画的美和力,自我生长其地,看惯了,或者不觉得什么,但在别地方的人,看起来是觉得十分开拓眼界,增加知识的。

”4、写景应渗透人物的感情。

写景不就应是自然主义的纯客观的描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把境界分为“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

所谓“有我之境”即“物皆著我之色彩”,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作用于周围的自物景物,在所写的景物上直接渗透作者的感情。

5、采用比较方法写景。

如《祝福》的开头与结尾写祝福时的景色气氛,以乐景反衬祥林嫂的杯具,更增强了作品对旧社会的批判力量。

6、采用象征手法写景。

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雷雨前》。

阅读精选(2):景物描述的作用有哪些?(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比较: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比较、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诗中景物描写的艺术作用

诗中景物描写的艺术作用

1.诗中景物描写的艺术作用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

“作者内激于志,外荡于物,志与物泊然相遭于标举兴会之时,而旖旎佚丽之形出焉”。

情因景而物态化,景因情而意象化,这便是诗人进行形象思维和艺术构思的基本内容。

景物在鉴赏古诗的形象、技巧、情感上有重要的作用。

一、勾勒意境,领悟诗情古诗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采用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物象、形象上,从而使诗人的思想感情——“意”和客观的物象、形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的客观物象,它既是变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

因此,鉴赏诗歌的形象,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如: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诗人通过“月落”(残月西沉之象)、“乌啼”、(乌鸦惊恐凄凉的啼叫声)、“霜满天”(霜花凝露,寒气逼人)、“对愁眠”(舟中之人愁绪满怀,不能成眠),以及城外让人心烦意乱的夜半钟声,这些景物描写共同构成一幅“秋夜寒江图”。

特殊的景物,特殊的意象,把诗人内心的“愁”渲染得淋漓尽致。

由此,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得出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诗人的羁旅之愁。

又如:《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韦应物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诗的首联描写暮色中空荡荡的淮河,诗人欲渡而无船可待,给人一种空旷孤寂之感。

茫茫楚天挂起了雨幕,东连至海,远处山寺传来悠长的钟声,孤寂变成了凄怆,羁旅之情更加深重。

颈联点出“离思”。

“独鸟下东南”,这雨幕上出现的“鸟”是“独”的,可见是失群的;一个“下”字,可见是归巢的,“东南”二字表明是飞向广陵方向去的。

诗人睹鸟而思己,“断肠人在天涯”的感叹油然而生,读者也不能不为之凄恻。

诗歌鉴赏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诗歌鉴赏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第六,借滔滔江水抒壮志难酬的伤感。杜甫在《登高》 第六,借滔滔江水抒壮志难酬的伤感。杜甫在《登高》
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通过登高所看到的凄冷的秋色, 通过登高所看到的凄冷的秋色,和长江的奔腾 气势,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气势,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诗歌鉴赏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性格、心理, 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性格、心理, 寄寓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 寄寓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
第一,借战争场面的描写表仰慕之意。:在《念奴娇 赤 第一,借战争场面的描写表仰慕之意。 壁怀古》词中,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壁怀古》词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由此,借塑造周 由此,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由此 瑜这一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 瑜这一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抒发自己功 业无成的无尽感慨。尤其是上片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业无成的无尽感慨。尤其是上片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寥寥数笔勾画出赤壁的雄奇壮丽景象, 卷起千堆雪。”寥寥数笔勾画出赤壁的雄奇壮丽景象,从 而令人不禁想起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 而令人不禁想起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英 雄渲染了环境气愤。 雄渲染了环境气愤。
第三,怀古伤今,借物抒怀。刘禹锡的《石头城》 第三,怀古伤今,借物抒怀。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 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把石头城放在沉寂 的群山、带着凉意的潮声、朦胧的月夜之中, 的群山、带着凉意的潮声、朦胧的月夜之中,采 用了意寓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用了意寓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表达诗人对故 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慨。 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慨。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诗歌中写景的作用,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对表达感情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

具体的说,其作用主要有渲染烘托、对比反衬、借景抒情、起兴、过渡、以景结情、点明时令和地点等。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欢迎大家阅读。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篇1: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诗歌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即借助景物描写来表达感情。

它和烘托的不同在于:烘托是通过环境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突出更具有感染力,它是表现人物的方法;借物抒情则是一种抒情方式,指的是诗人在创作时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借助景这个媒介来表达感情。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一首以写景为主的山水诗,诗歌借助视觉、听觉从动和静两个方面表现了清新、恬静、自然的秋晚山中之景,从而表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其内心的宁静恬淡,是典型的借景抒情的诗歌。

一般来说,借景抒情的诗是以写景为主的,也就说景是诗人要着重表现的对象,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隐藏于景物描写之中;而如果诗歌是以表现人物为主,不管这个人物是作者自己还是其塑造的对象,那么诗中的景则往往是诗人为烘托人物所进行的环境描写。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篇2:以景结情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尾的一种方式,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突然转为写景,以景代情结束全诗。

使用此种技巧可以让读者在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使诗歌韵味无穷,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此时无情胜有情”的艺术效果。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中诗歌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么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来表现“不尽”之愁呢?诗人于尾句却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

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

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的空间。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篇3:起兴起兴,又叫“兴”。

诗歌鉴赏写景特色及作用题

诗歌鉴赏写景特色及作用题
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 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 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5分.答 出视听结合并加以分析,给2分;若答出 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可给1分. 答出光影变化,给1分;答出比拟手法并 加以分析,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安徽卷
•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 •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赵秉文 •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写景特色
三、知识梳理一
• 1、双调·落梅风·春晚 元张可久 • 东风景,西子湖,湿冥冥柳烟花雾. • 黄茑乱啼蝴蝶舞,几秋千打将春去. • 这首元曲在写景上有何特色 • ①动静结合.湿冥冥柳烟花雾是静景,黄茑乱
啼蝴蝶舞是动景. • ②视觉听觉结合.湿冥冥柳烟花雾蝴蝶舞是
视觉,黄茑乱啼是听觉.
三、知识梳理一
温馨提示提问写景特色一般只考虑描写手法 和修辞手法,不考虑抒情手法.
课堂练习
• 2014天津卷 •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 暮春山间宋黄公度 •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 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 〔2分 • ①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①交代了送别的季节秋天、地点内容 ②描写了萧瑟的秋风吹打着江中即将远行的小舟 的景象内容 ③渲染了离别时萧瑟凄凉的氛围情感上的作用 ④烘托了诗人的凄凉之情情感上的作用 ⑤为下文写离愁做铺垫. 结构上的作用
知识梳理二
• 内容+情景关系+结构+情感
• 1、交待时间、季节及天气情况等
• ①以动衬静,

诗歌鉴赏之以景作结

诗歌鉴赏之以景作结

描写音乐的诗歌结尾的景,除渲 染气氛的作用外,又是用视觉的形象 来总结听觉的感受,它们是诗人经过 美妙音乐的感染后,得到净化的心灵 的投影。诗人出神入化,说明了音乐 的巨大感染力。
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终收 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 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可编辑ppt
13
在怀古的作品中,结尾的景既用于 渲染气氛,又暗含对比以抒发古今兴 亡之感。一般有两种情况:
可编辑ppt
2
以景作结的作用并不是单一的,往往 以一种作用为主而兼有其他作用,题材 不同,作用的侧重点也不相同。大致有 四种情况。
1、就情取景,渲染气氛。
用来渲染气氛的景具有很强的特征 性,唐宋诗词中,常常出现在表现哀怨、 悲愤、惆怅一类感情作品的结尾,用让 人感到凄凉、萧瑟、灰黯的景物来渲染 气氛(如暮日、寒鸦、风雨、夜月等), 以烘托此类情绪。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在写法上与前三 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可编辑ppt
7
明确: 前三句是叙事抒情,结 句是以景结情。诗人借暗风寒雨渲 染悲凉气氛,将自己的惋惜、愤懑、 痛心等诸多情感融于景语之中,给 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起到言 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简要分析结句在表情达意上的特色?
明确:末两句,上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
惘空寂,结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
是宕开写景。这种借景寓情,以景结情,
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言
而神伤的情韵。 可编辑ppt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中写景的作用
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所有的诗歌都是要抒发一定的感情的,即“诗言志”,没有纯粹的写景诗或是咏物诗,而抒情的方式除了直接抒情外,还有借景抒情或是融情于景。

于是作者笔下的景物就有了寄寓作者感情的作用了。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作者用飘落的桂花,空旷的春山,当空的月亮,鸣叫的山鸟来表达一种悠闲自在,淡泊宁静的内心感受,借景抒情的手法在这里运用的淋漓尽致。

二、先言他物,领起下文。

这也是中国古诗中传统的表现手法,比兴手法,最早出现于《诗经》,《关雎》首章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以河洲上和鸣的鸟兴起,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而二者之间多少有一些意义、气氛上的关联处,又接近于比。

又如《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激发读者想象,让人从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这样就给全诗笼罩上一种悲剧气氛,起了统摄全诗、引起下面故事的作用。

喜外弟卢纶见宿①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②。

[注释] ①见宿:留下住宿。

②分(fèn):情谊。

蔡家亲:也做霍家亲。

晋羊祜为蔡邕外孙,这里借指两家是表亲。

分析“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明确:“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不是单纯的比喻,而是进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来烘托气氛,特别富有诗味,成了著名的警句。

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是颇为贴切的。

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人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相似点在衰飒。

这里,树作为环境中的景物,起了气氛烘托的作用,类似起兴。

三、渲染气氛,为主题服务。

李珣的《南乡子》“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给整首词奠定了一种感伤的基调,从而为下文表达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做一个铺垫。

再如《闻邻船吹笛》中“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中首句描写了秋江月夜空寂、凄清的图景,为闻笛提供了背景,奠定了全诗悲凉、凄楚的基调。

四、营造氛围,烘托心境。

岳飞的《小重山》上阕:“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中,“寒蛩不住鸣”“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用这些景物描写首先营造了一种静谧,凄清的的氛围,从而烘托出作者内心的孤寂之情,使整首诗显得曲折委婉,寄寓壮志未酬的忧愤。

再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前两句写出了鸟儿飞尽,白云飘走的动态,其实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

五、含蓄蕴藉,意味无穷。

这个作用主要是用于那些居于句末的写景而言的。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的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而最后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对此,你会产生什么感想呢?是无限的乡愁还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呢?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可谓含蓄蕴藉,意味无穷。

六、前后照应,完整结构。

景物描写的这个作用主要体现在那些以景起语又以景结语的诗
篇中,如王维的《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首联风起云涌,与出猎紧张气氛相应;尾联是风定云平,与归猎后踌躇容与的心境相称,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七、交待时间、季节及天气情况等。

除了上述的深层含义以外,诗中的景物描写还有其表层的含义,如交待时间、季节及天气情况等。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中“梅残“柳细”在写景的同时也交代了季节是初春。

又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中的“寒雨”既交待了天气又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烘托了人物内心的凄凉之感。

再如:冯延巳《酒泉子》“芳草长川,柳映危桥桥下路,归鸿飞,行人去,碧云边。

”景物描写的作用是:既交代了时间、地点,又烘托了离别之苦。

总之,每首诗中的景物描写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有时不仅是一种作用,而是多种作用交织在一起,所以在鉴赏诗歌或是在平时的做题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诗歌本身去鉴赏分析,总结积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