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中职中专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中职中专

广西第一工业学校商品经营专业《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一、前言1、课程定位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

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设计思路按照中职学生思维逻辑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以理论与案例实例相结合为特色,把教学活动置于职业情景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和职业能力。

1.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在培养学生市场营销职业素质和能力过程中起着基础的和引领的作用。

2.体现发展创新。

课程设计了结合当今社会生活的发展趋势,理论与实例相结合。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 知识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

(二) 能力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培养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为了充分体现项目驱动、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十个项目,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案例为载体,操作技术为核心,辅助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的就业与发展需要。

本课程建议为28学时。

四.实施建议1.教学原则(1)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增强教育的时代感,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贯穿始终。

(2)坚持知、信、用相统一。

使学生掌握与人生成长关系密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把做人的基本道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引导学生既提高哲学素养,又提高道德品质,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

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三、具体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备注1. 坚持从 1.1客观实际与 1. 了解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为人客观实人生选择生的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际出发, 2. 能认识到客观实际是人生选脚踏实择的前提和基础地走好 1.2物质运动与 1. 能理解积极行动才能实现人人生路人生行动生发展2. 能够把握客观规律,善于行动1.3 自觉能动与 1. 知道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自强不息 2. 领会自强不息,走好人生每一步2.用辩证 2.1 普遍联系与 1. 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的观点人际和谐人际关系看问题, 2. 能在复杂多样的联系中营造树立积和谐的人际关系极的人 2.2 发展变化与 1. 会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生过生态度顺境逆境程2. 能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顺境与逆境2.3 矛盾观点与 1. 理解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人生动力 2. 学会坚持内外因结合,促进人生发展3. 坚持实 3.1 知行统一与 1. 能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践与认体验成功力识的统 2. 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快乐一,提 3.2 现象本质与明 1. 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辨是非高人生发展能力发展的 2. 学会识别假象,明辨是非能力 3.3 科学思维与 1. 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提高人创新能力生发展能力2. 运用科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4. 顺应历 4.1 历史规律与 1. 认识到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史潮人生目标的人生目标流,确 2. 理解实现人生目标必须符合立崇高历史规律的人生 4.2 社会理想与 1. 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理想个人理想想的关系2. 正确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4.3 理想信念与 1. 理解实现理想要有坚强的意意志责任志2. 理解实现理想要敢于担当5. 在社会 5.1 人的本质与 1. 正确处理利己和利他的关系中发展利己利他 2. 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自我,创关系造人生5.2人生价值与 1. 理解人生的价值贵在奉献价值劳动奉献 2. 认识在劳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5.3 人的全面发 1. 能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展与个性自由 2. 学会在社会发展中实现人的个性自由四、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1.教学原则。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

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四、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1.教学原则。

(1)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增强教育的时代感,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贯穿始终。

(2)坚持知、信、用相统一。

使学生掌握与人生成长关系密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把做人的基本道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引导学生既提高哲学素养,又提高道德品质,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3)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

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成长的实际,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强化哲学基本观点在人生成长问题中的运用,讲究实际效果,防止空洞说教。

2.教学方法。

倡导启发式教学,采取合作探究、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客观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人生实际出发,通过知识学习与案例分析,融入学生所需要的哲学与人生知识。

教学方法的运用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层次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哲学与人生的教学。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

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四、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1.教学原则。

(1)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增强教育的时代感,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贯穿始终。

(2)坚持知、信、用相统一。

使学生掌握与人生成长关系密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把做人的基本道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引导学生既提高哲学素养,又提高道德品质,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3)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

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成长的实际,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强化哲学基本观点在人生成长问题中的运用,讲究实际效果,防止空洞说教。

2.教学方法。

倡导启发式教学,采取合作探究、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客观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人生实际出发,通过知识学习与案例分析,融入学生所需要的哲学与人生知识。

教学方法的运用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层次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哲学与人生的教学。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相关人员。

评价学生的学,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学生的自评互评、家庭和社会的评价。

其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包括日常表现评价、学习成果鉴定、纸笔测验、学期评语等方式;学生的自评互评,包括学生的自我反思、收获和进步的总结、学生之间的互评等方式。

评价教师的教,包括听取学生反映、教师自我反思、征求其他教师意见、教学督导评价等方式。

4.评价标准。

学生“学”的评价,分为认知评价、情感信念评价、行为表现评价。

认知评价主要包括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

“了解”指知道有关的知识和原理,能够再认或再现;“理解”指对有关知识和原理能较全面、较深入地把握。

情感信念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不良情感、观念的变化情况,正确情感观念的体验和内化情况,以引导学生积极进步。

行为表现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人生成长实践的实际表现,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人生成长的趋向。

通过对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的行为表现给予正确评价,发现学生的优点并激励其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使之明确努力方向。

教师“教”的评价,包括教师对课程定位的把握、教学原则的贯彻、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过程的驾驭,以及学生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教学效果是否良好等。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四、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1。

教学原则。

(1)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增强教育的时代感,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贯穿始终。

(2)坚持知、信、用相统一.使学生掌握与人生成长关系密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把做人的基本道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引导学生既提高哲学素养,又提高道德品质,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3)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

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成长的实际,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强化哲学基本观点在人生成长问题中的运用,讲究实际效果,防止空洞说教。

2.教学方法。

倡导启发式教学,采取合作探究、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客观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人生实际出发,通过知识学习与案例分析,融入学生所需要的哲学与人生知识。

教学方法的运用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层次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哲学与人生的教学.3。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适用于五年制高职各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人生教育。

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的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和观点。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中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帮助学生形成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形成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能力。

三、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与课时四、教学基本条件(一)教师基本要求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具有良好的业务素养,工作中认真思考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知识成果,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全面的人才观、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和无私的发现奉献精神。

3、要用客观、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和分析学生, 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要尊重、理解每一个学生,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要关心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教学资源基本要求(1)教学用具。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充分利用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开展教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德保职业技术学校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

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三、具体教学内容和目标四、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1.教学原则。

(1)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增强教育的时代感,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贯穿始终。

(2)坚持知、信、用相统一。

使学生掌握与人生成长关系密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把做人的基本道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引导学生既提高哲学素养,又提高道德品质,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3)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

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成长的实际,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强化哲学基本观点在人生成长问题中的运用,讲究实际效果,防止空洞说教。

2.教学方法。

倡导启发式教学,采取合作探究、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客观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人生实际出发,通过知识学习与案例分析,融入学生所需要的哲学与人生知识。

教学方法的运用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层次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哲学与人生的教学。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

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三、具体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备注1.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1.1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1.了解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为人生的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2.能认识到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1.2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1.能理解积极行动才能实现人生发展2.能够把握客观规律,善于行动1.3 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1.知道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2.领会自强不息,走好人生每一步2.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2.1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1.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2.能在复杂多样的联系中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2.2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1.会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生过程2.能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顺境与逆境2.3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1.理解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2.学会坚持内外因结合,促进人生发展3. 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3.1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1.能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2.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快乐3.2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1.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2.学会识别假象,明辨是非3.3 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1.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提高人生发展能力2.运用科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4. 顺应历史潮流,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4.1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1.认识到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2.理解实现人生目标必须符合历史规律4.2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1.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2.正确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4.3 理想信念与 1.理解实现理想要有坚强的意意志责任志2.理解实现理想要敢于担当5.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5.1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1.正确处理利己和利他的关系2.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5.2 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1.理解人生的价值贵在奉献2.认识在劳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5.3 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1.能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2.学会在社会发展中实现人的个性自由四、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1.教学原则。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哲学与人生【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各个专业【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一门德育必修课,其任务是帮助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依据是教育部编写的《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教材蓝本为教育部统编《哲学与人生》教材。

课程设计遵循德育课教学“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的基本原则,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

本课标具体设计思路是不改变教材原有的框架和内容,主要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解决教学组织形式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物质运动的规律性等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了解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等基本观点;理解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正确对待人生矛盾、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人生发展的哪个要作用。

●了解实践和认识、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明辨是非、理性思维、不断创新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

●了解社会发展规律、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以及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解人生目标、人生理想和个人的社会责任等人生问题。

●了解人的本质的社会历史性、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以及社会进步对人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理解利己与利他的辩证关系,在劳动奉献和自身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

能力目标●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用于行动、干预行动、善于行动的人。

●处理好自己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等的人际关系,正确对待自身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解决好现阶段人生发展中遇到的矛盾。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制订人:张莹审核人:乔艳延安职业职业学院思政部目录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3)一、课程性质 (3)二、课程基本理念 (3)三、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及依据 (4)〔一〕教学内容 (4)〔二〕目标 (5)〔三〕实施建议 (5)四、课程定位 (5)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6)一、总目标 (6)二、具体目标 (6)〔一〕知识目标 (6)〔二〕能力目标 (6)〔三〕素质目标 (6)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7)一、理论课内容标准 (7)二、课程总体内容描述 (7)三、习题课实验课内容标准 (10)〔一〕习题课内容标准 (10)〔二〕实验〔训〕课内容标准 (10)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11)一、教学条件 (11)二、师资要求 (11)三、教学方法建议 (12)四、教材选用与编写建议 (12)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2)〔一〕网络教学资源 (12)〔二〕图书馆资源 (13)〔三〕智力资源 (13)六、评价建议及标准 (13)〔一〕评价目的 (13)〔二〕评价方式 (13)〔三〕评价标准 (14)第五部分附录 (14)一、教学案例 (14)二、参考文献 (20)《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哲学与人生》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建议学时:36学时学分:2学分适应对象:五年制二年级学生按照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依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习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假设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等文件的精神,严格按照2008年教育部印发的《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制订本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哲学与人生》是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德保职业技术学校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

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三、具体教学内容和目标四、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1.教学原则。

(1)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增强教育的时代感,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贯穿始终。

(2)坚持知、信、用相统一。

使学生掌握与人生成长关系密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把做人的基本道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引导学生既提高哲学素养,又提高道德品质,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3)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

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成长的实际,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强化哲学基本观点在人生成长问题中的运用,讲究实际效果,防止空洞说教。

2.教学方法。

倡导启发式教学,采取合作探究、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客观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人生实际出发,通过知识学习与案例分析,融入学生所需要的哲学与人生知识。

教学方法的运用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层次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哲学与人生的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适用于五年制高职各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人生教育。

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的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和观点。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中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帮助学生形成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形成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能力。

三、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与课时
(一)教师基本要求
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具有良好的业务素养,工作中认真思考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知识成果,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全面的人才观、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和无私的发现奉献精神。

3、要用客观、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和分析学生, 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要尊重、理解每一个学生,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要关心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教学用具。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充分利用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开展教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2)教学资源的开发。

教学资源包括图片、音像资料、人生发展案例等文本教学资源;哲学与人生教育专家、先进人物和道德楷模等社会教学资源。

五、考核评价办法
本门课程注重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

其中平时成绩50分,主要考核学生平时的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期末闭卷测试50分,主要考察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的掌握度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六、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
1、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
2、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8]7号);
七、使用说明
充分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

包括小组讨论、演讲辩论、模拟活动、知识竞赛等,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务等活动,并组织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活动感受等,提升和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