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概况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研究进展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研究进展摘要:小儿肌性斜颈是指肌肉性受损之后,导致颈部组织的角度出现改变。
一般在半岁内患儿可以用手法按摩,部分患儿能够完全恢复,还有一部分患儿可能需要借助手术进行治疗,这样才能使其颈部的组织形态上取得改变性效果。
中医推拿治疗在临床应用较广泛,且干预效果良好,为更好诊疗患儿,促进其预后,我们针对该疾病给予中医推拿治疗。
综述如下:关键词:小儿肌性斜颈;中医推拿;手法按摩;综述前言小儿肌性斜颈主要病变在于颈部两侧的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化所致。
由于纤维化的肌肉不能实行正常的收缩以及放松,患儿常引起功能障碍,同时还会限制其颈部的运动。
长期以往,两侧的肌肉发育不对称,还会出现大小脸,甚至有的患儿还会出现斜视的情况。
常规药物治疗,多选择多巴胺类、苯二氮卓类的药物等,如果出现有骨性的斜颈还应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中医推拿是中国特色医学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推拿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其应用效果显著,能够直接解决患者问题,易被患儿、家长所接受。
现就针对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效果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1.小儿肌性斜颈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现代医学中发现小儿肌性斜颈者多在出生后有一侧胸锁乳突肌的中下段摸到肿块,随着肌肉移动,可发现病变的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变短[1]。
临床上,患儿一般表现为头向病侧偏斜,下颏转向对侧,当2岁后,会出现颜面部畸形,主要表现为面部不对称,双侧眼外角至口角的距离不对称,患侧距离缩短,健侧增长。
对此,当新生儿出生后,如果发生上述症状,可以通过X线片检查,诊断该疾病,同时在对全身检查中注意观察双侧颈部是否对称,双侧胸锁乳突肌内有无肿块,婴儿头颈是否经常向同一方向倾斜,从而判断是否为小儿先天性肌斜颈。
1.中医推拿治疗2.1推拿特色疗法中医推拿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开展较多的一项治疗方法。
该疗法对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有一定的治疗优势,并且副作用较小,一般经过规范化的治疗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
儿科 小儿肌性斜颈诊疗方案(试行版)
小儿肌性斜颈诊疗方案一、诊断:(一)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临床常见疾病诊断标准》(陶天遵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年)、《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第 2 版(张明岛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 年)、《实用小儿骨科学》第 2 版(潘少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
(1)出生后发现一侧胸锁乳突肌上有软骨样的包块,肌肉变短,失去弹性;(2)头向患侧偏斜,下颌部指向健侧;(3)严重时面部发育不对称,患侧面部和颅骨均较健侧为小,双眼裂水平不对称。
(4)彩色超声波检查:彩色超声波显像患侧胸锁乳突肌增粗、增厚,或可探及肌性肿块,回声增高或减低。
(5)除外其他疾患所致的斜颈。
如:颈椎先天性畸形(半椎体、先天性短颈),颈椎损伤(骨折或旋转性半脱位),锁骨产伤骨折,炎性病变(扁桃体炎、颈淋巴腺结核、颈椎结核)引起胸锁乳突肌痉挛,自发性颈椎半脱位,视力障碍引起头部倾斜等。
(6)必要时,拍颈椎 X 线片以明确诊断。
(二)疾病分类1.肿块型:(1)卵圆形肿块型,在临床上多数患儿肿块位于患侧胸锁乳突肌的中下段, 且肿块大小不一,大者约6×5 cm ,轮廓清晰,不需触摸;小的1.5×1 cm,需要触摸方知,肿块质地较硬,其形状为卵圆形。
(2)条索状肿块型,在临床上患儿肿块不明显,但胸锁乳突肌变粗而短,可摸及到条索状包块。
2.非肿块型:患侧胸锁乳突肌轻度痉挛,无肿块,头部畸形,下颌斜向健侧, 患侧颜面小于正常颜面,头部活动受限。
二、治疗方案(一)小儿推拿1.肿块型:(1)患儿及医者体位:患儿仰卧位,医者坐于患儿头顶侧,使患儿头面部转向健侧,充分暴露患侧胸锁乳突肌;(2)点摩法:医者先用中指指腹点患侧翳风、缺盆、扶突穴,再用食、中、无名指指腹并拢在患侧颜面及颈部做顺时钟方向摩动,以肿块处为操作重点;(3)按揉法:应用拇指指腹按揉患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 1/3 部分及颈后肌群,同时按揉人迎、水突、扶突、肩井及风池穴,以肿块处为操作重点;(4)弹拨法:医者用食、中二指固定肿块一侧,然后用拇指对肿块反复进行弹拨。
肌性斜颈讲义
小儿肌性斜颈Infantile myogenic torticollis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和推拿治疗方法。
2、熟悉小儿肌性斜颈的病因病机。
3、了解小儿肌性斜颈日常护理。
二、定义:小儿肌性斜颈是指以小儿头向患侧斜、前倾,颜面旋向健侧为特征的病症。
主要病变是在胸锁乳突肌,故称为肌性斜颈,又称先天性斜颈、原发性斜颈。
中医病名“筋结”。
胸锁乳突肌作用是一侧肌肉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向后仰,当一侧病变痉挛时就会引起斜颈。
所以本病的特点是头向患侧斜、前倾,颜面旋向健侧,临床诊断时注意不要判断反了。
看几个图片判断患侧。
三、不适于推拿治疗的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斜颈;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颈椎结核引起的斜颈。
这些斜颈不适合使用推拿治疗。
四、病因病机:1、一侧胸锁乳突肌因受产道或产钳挤压受伤出血,血肿机化形成挛缩。
2、分娩时胎儿头位不正,阻碍一侧胸锁乳突肌血运供给,引起该肌缺血性改变所致。
3、与生产过程无关,由于胎儿在子宫内头部向一侧偏斜所致。
1、2是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属于产伤。
五、病理:患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
初起病理可见纤维细胞增生和肌纤维变性,最终全部被结缔组织所代替。
六、诊断:1、头部向患侧倾斜,而颜面部旋向健侧。
2、出生后颈部一侧发现有梭状肿物,有的半年后可自行消退,以后患侧的胸锁乳突肌逐渐挛缩紧张,突出如条索状。
3、少数患儿仅见患侧胸锁乳突肌在锁骨的附着点有硬块物。
4、病久患侧的颜面部发育受影响,健侧一半的颜面部也会发生适应性的改变,使颜面部不对称;晚期患儿因为长时间颈椎侧弯,一般会出现代偿性胸椎侧凸。
看颜面部不对称和颈椎侧弯的图,提示颈椎侧弯时间长后会出现代偿性胸椎侧弯。
七、注意:小儿3个月内治疗效果好,所以提醒家长要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根据肿块大小的不同,就诊的时间差别,治疗时间短者3周左右,长者3个月至半年。
小儿斜颈的推拿治疗临床体会
小儿斜颈的推拿治疗临床体会发表时间:2009-06-09T09:57:44.0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1月第3期供稿作者:张伟光赵宏伟杨广义[导读] 小儿肌性斜颈,系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俗称歪脖。
小儿肌性斜颈,系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俗称歪脖。
我科自2003年至2007年四年间,共诊治了520例小儿肌性斜颈患者。
临床用推拿手法治疗,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女患儿256例,男患儿264例,头向右歪者341例,头向左歪者179例,20天至2个月者125例, 2至6个月者145例,6个月以上者250例。
患儿应在生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其效果是最为理想的。
但大多因生后对新生儿检查不够全面,或者对此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待到二、三个月或更长时间,在穿衣或洗澡时才发现患儿颈部不正常,多数先发现颈部有包块,继而发现头向患侧歪斜。
还有的误认为是颈部的淋巴结或颈部长了肿瘤等。
即使去几家医院,诊断为此病也需在三四岁后手术治疗,这一方面给患儿家属带来了焦虑和不安,另一方面拖延了早期治疗的有利时机。
1.2病型分析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两侧,体表显见,活动力很强,弹力较大。
它起于胸骨柄及锁骨两端(锁骨内缘),止于颞骨乳突,一侧收缩,可使头项转向同侧,面部转向对侧。
而斜角肌位于颈深部的两侧,有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之分。
但其肌体不显,隐于锁骨之下,斜角肌有提肋或使颈部侧屈的作用。
通过我们治疗的情况来看,本病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与其关系最密切的,第一与胎位不正,子宫狭小有关,致胸锁乳突肌及斜角肌伸展受限,可造成胸锁突肌和斜角肌挛缩结节。
第二与其母亲工作性质,久坐或不经常活动等因素有关。
可能还有其它原因,有待同道者进一步加以探讨。
2 临床分型与手法治疗2.1临床分型根据临床检查所得,患儿有颈项长短之分,颈项长短对取效快慢有一定影响。
施用同样手法治疗,颈项长者取效快,而且颈项长的包块消失亦快。
70例小儿肌性斜颈推拿治疗观察
例
6 + 次者 ! 例 ∃
。
上 述结 果 可
,
嘱 家 长 固定 患 儿 双 肩 部
以看 出
肿块 呈 圆 柱样 疗 程 较 短
3 收 稿 日期
2
疗效较
.
手 扶托 头 顶
一 手 托 住下 须
,
,
使患 儿 头 颈
好
。
渐 渐 向患侧 肩 部旋 转
达 到 被 动 牵行
反
∃%
4
∃∀ (
4
复数 遍
。
。
,
本 病 大多 是 由一
,
而结 束
日
∀
一 次 治疗 时间 约 ∀ ∋ ! ∃
/ 01
,
每
侧 胸 锁 乳 突肌 病 变 而 引 起
俗 称
月
,
“
歪
∋ !
次
,
每 ∃ 次 为 一 疗程
2
,
。
自
%!
年
。
&
月∋
,
%#年
我们
姿 势治 疗
。
患儿 睡 觉 或 喂 奶 时可
用 推 拿手 法 治 疗# 例 ∃ 随访
,
并对 部分 病 例 进行
,
用 枕 垫 或 用 米袋 做 固 定
使头 部保 持正 确
,
疗效 满 意
为 了 探讨 肌性 斜 颈 的发
我们 对手
的姿 势
+
病 原 因及推 拿 治疗的作 用机 制 行 病 检分 析
。
每 日治 疗 完 毕 后
,
家 长 应 清洗 患
以 保护 皮肤
。
术 治 疗 的( 例 小 儿 肌 性 斜 颈 的 患 者 取 材 进 ∃
小儿肌性斜颈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小儿肌性斜颈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李红娟;邱丽漪【摘要】肌性斜颈是儿童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中的多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患儿头歪向患侧,患侧颈部常伴有大小不等的肿块.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早期治疗对疾病的预后有很大影响.目前,小儿肌性斜颈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手术风险高,且多遗留有瘢痕,影响美观,故给患儿和家属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其中,大多数患儿在疾病早期通过中医治疗可痊愈,从而避免承担手术的痛苦和风险.中医治疗通过辨证论治,注重局部和整体结合,其治疗方法可分为推拿、针灸、中药治疗三种,可单独使用,也可多种方法联合使用.未来,小儿肌性斜颈的治疗可结合理疗康复,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疗.%Muscular torticollis is a frequently occurring disease in children's skeletal muscle system diseases.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children's head tilt to the affected side ,and the affected neck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lumps of different sizes.In recent years,the incidence of the disease has been on the rise ,and the early treatment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rognosis.At present,the main treatment of children muscular torticollis is surgery.However,the surgical risk is high,and there are scars left, which will affect the aesthetics,and bring a great psychological burden to the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Most of the children can be cur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disease ,thus avoi-ding the pain and risk of surgery.Through syndromedifferentiation ,focusing on the combination of local and integral treat-men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hod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kinds :massage, acupuncture and medication ,which can be usedseparately or in combination.In the future, physical therapy with rehabilitation can be integrated into the treat-ment,and various means can be carried out as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for muscular torticollis in children.【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8(024)011【总页数】5页(P2226-2230)【关键词】小儿肌性斜颈;中医治疗;推拿;针灸【作者】李红娟;邱丽漪【作者单位】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北京 100035;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北京 100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2.6;R244.1小儿肌性斜颈俗称歪脖子,其由病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和挛缩造成,并继发颜面部及头颅左右不对称,甚至出现代偿性的脊柱侧弯,从而影响患儿的生活及身心健康,是儿童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中的第三大先天性畸形[1-3]。
百度百科 小儿肌性斜颈
小儿肌性斜颈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因胸锁乳突肌挛缩所造成的斜颈。
本病多发现于出生后两周左右。
斜颈可分为先天性斜颈与后天性斜颈;也可根据病位,将斜颈分为骨性斜颈、肌性斜颈、眼性斜颈、神经性斜颈、精神性斜颈。
因此本病应及早治疗。
按摩推拿对于6个月以内的患儿有较好的疗效。
①经常作被动牵拉运动。
②随时纠正姿势,以助矫正。
如眠时垫枕,醒时以玩具或喂奶吸引注意力,使患儿头经常向患侧旋转,以助纠正。
③病程在3个月以内者治疗为佳,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④此病以中医保守疗法为主,如治半年无效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进展
3 . 局部药物注射 : ①糖皮质激素 : 糖皮质激素
局部 注射用 于治疗 婴 儿期 C MT , 同 时配合 按 摩 及患 侧 被 动牵伸 , 可加 快 包 块 消退 , 促 进 肌 肉软化 , 减 少
纤维 性挛缩 。治疗过 程 中要 严格 控制 给药剂 量 和给
消除肿块的作用。②外敷治疗 :中药外敷治疗 C M T
的成功率主要取决于治疗方法 、 患儿 年龄和超声显 示 的纤维 化程 度 … 。 目前 国 内外 常 用 的方 法 有 中 医疗法 、 手法牵拉 、 局部药物注射 、 矫正支具和使 用 治疗仪器 、 家庭康复等。 1 .中 医疗 法 :中医疗 法 主要包 括 推 拿按 摩 、 针 刺、 外敷 、 小针刀。①推 拿按摩 : 国内对此有大量研 究并 取得 了 明显 疗 效 。王 玉 兰 等 认 为 其 疗 效 与 患儿 年龄 、 病情 轻重 有关 , 年龄 越 小 , 病情 越轻 , 手 法
风险 。
肉毒毒素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
4 .矫正支 具 : 长期 佩 戴 矫正 支 具 , 通过 逐 渐 调
整支 具 的矫 正 幅 度 , 最 终 达 到 治疗 的 目的。用 于 治
疗C M T的矫 正支 具 有 矫正 颈 托 、 矫正头盔等 , 多用 于辅 助其 它 非 手术 治 疗 方 法 。范 美 丽 等 ¨ 认 为斜
多结 合推 拿 治 疗 。任 志 华 等 认 为 在 推 拿 的基 础
上配 合应用 活 血化 瘀 的 中 药 如血 竭 、 三七 、 红花 、 地 龙、 制乳 香等 , 加凡 士林 调成 膏 状 外 敷 于 患处 , 可提
药 间隔时 间 , 防止产 生药物 副作用 , 其 远期效 果及 并
揉推搬按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30例
36福建中医药2013年4月第44卷第2期Fuji an J our nal of T C M A pr i l2013,44(2)揉推搬按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30例江振家(浙江省金华市中医院,浙江金华321017)关键词:小儿肌性斜颈;揉推搬按手法;中医药疗法中图分类号:R726.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0—338X(2013)02—0036—02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t i al m us c ul ar t ort i c ol l i s,C M T)是新生儿及婴幼儿最常见的肌肉骨骼系统先天性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0.3%~1.9%t1|。
早期诊断及保守治疗可使大部分患儿治愈,使其既可免于手术治疗,又可预防继发性病变,如头、面、颈椎畸形的出现。
笔者于近年来收治小儿肌性斜颈患儿3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小儿肌性斜颈患儿30例.为2010年1月一2012年8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20d的患者。
其中男12例,女18例;<1个月3例,1~3个月10例,3~6个月12例,7个月~1岁5例;头向右侧倾斜17例。
头向左侧倾斜13例;患侧面颊变小10例。
1.2诊断标准参照文献[2],①出生后发现一侧胸锁乳突肌上有软骨样的椭圆形包块,肌肉变短,失去弹性;②头向患侧偏斜,下颌部指向健侧;③严重时面部发育不对称,患侧面部和颅骨均较健侧为小。
双眼裂水平不对称。
2治疗方法具体步骤如下:①揉推法:患儿仰卧位,颈部垫薄枕,医者坐于患儿头部前方,患儿家长站在患儿一侧,双手分别固定患儿双肩。
医者将患儿头转向健侧,患侧颈部充分暴露,以滑石粉作为介质,用食、中、无名指三指揉推患侧胸锁乳突肌,从起点到止点,重点在块状物或条索状物处,往返揉推约5m i n,以舒筋通络。
再在健侧揉推3~5遍。
伴斜方肌紧张的患儿。
当揉推至胸锁乳突肌上段时并用中指按揉风池穴,以松解患侧斜方肌。
②捏拿弹拨法:用拇、食指指腹相对用力,捏拿、弹拨患侧胸锁乳突肌3~5遍,以松解粘连。
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179例临床疗效观察
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179例临床疗效观察(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
方法推拿手法治疗患侧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结果治疗的所有病例中,痊愈137例(76.5 %),好转40例(22.4 %),无效2例(1.1 %),总有效率98.9 %。
年龄3月开始手法治疗的患儿痊愈率高于3月以上的患儿,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
结论小儿肌性斜颈3月内开始推拿治疗疗效较佳。
【关键词】小儿肌性斜颈;推拿;临床总结小儿肌性斜颈以头向患侧斜、前倾、颜面转向健侧为特点。
一般系指一侧胸锁乳突肌痉挛造成的肌性斜颈[1]。
根据肌肉及纤维组织所呈比例,临床分为三种病理类型:(1)肌肉型以肌肉组织为主;(2)混合型含肌肉和纤维组织;(3)纤维型以纤维组织为主[2]。
笔者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179例,临床疗效确切,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179例,其中男103例,女76例;年龄3月120例,3月以上59例;右侧肌性斜颈98例,左侧肌性斜颈81例。
1.2诊断依据患儿一般在出生后可触及颈部包块,多位于胸锁乳突肌中下段。
此肿块呈梭形,无压痛(部分患儿肿块经半年后可自行消退),少数患儿肿块不明显,仅有头部向患侧倾斜、颜面旋向健侧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经彩超检查示胸锁乳突肌内可及团块样、纹理增粗紊乱稍低回声区,符合小儿肌性斜颈超声表现。
2治疗手法(1)患儿仰卧,用滑石粉作介质推揉患侧胸锁乳突肌,手法宜轻柔,治疗时间3~4 min。
(2)向健侧牵拉头部,幅度由小渐大,时间约5~6 min。
(3)双手托住患儿头部,慢慢使下颌旋向患侧,时间2~3 min。
(4)侧卧,患肩在上,推揉斜方肌2~3 min。
(5)拿患侧肩井3~5次。
每日治疗1次,每次约18 min,总疗程1~6月。
3结果3.1疗效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3]拟定。
先天性肌性斜颈怎么治疗?
先天性肌性斜颈怎么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多见于刚出生的婴幼儿,很多原因都可能会引起先天性肌性斜颈,尤其是母亲在分娩时遇到的意外情况也是引起先天性肌性斜颈的重要因素之一。
临床上对于先天性肌性斜颈的问题治疗方法是非常多的,主要是保守治疗。
那么先天性肌性斜颈可以怎么治疗?★ 1.治疗原则本病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婴儿期采用保守治疗,大多数疗效满意。
1岁后,若非手术治疗无效则采用手术治疗。
一般认为3岁以上,面部畸形难以完全恢复正常。
★ 2.保守治疗适用人群适用于出生后和不满半周岁的婴儿,应积极采用保守治疗,以促进血肿早期吸收,防止肌纤维挛缩。
★ 3.手法按摩:可先在医院按摩,患者家长掌握手法操作要点后,自行在家按摩,既方便也易于坚持。
方法是用手指对挛缩的胸锁乳突肌进行柔和的捻散捋顺,边揉捻边,每次15分钟,每日2~3次,动作轻柔。
轻度挛缩的胸锁乳突肌可以逐渐得到舒展,头颈姿势恢复正常。
★ 4.沙袋固定:让婴儿仰卧床上,脸向患侧,枕部向健侧,用沙袋(或米袋)固定,保持头在以上体位。
★ 5.局部按摩:涂以滑石粉,用拇指或食指在肿块反复按摩,可活血、消肿、散结、解痉,促进肿块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 6.牵拉:持续将头牵向健侧,每日30~50次左右,可分次做。
做时把患儿平放于床上,父母用双手按住其头,将其下颌转向患侧肩部(即颈部包块处),转过去之后停顿1分钟左右,让肌肉处于拉长伸展状态,手法要轻柔,防止用暴力。
★ 7.体位疗法:亲人或者保姆要根据不同的病变位置,选择自己在喂奶和睡觉时的位置关系。
比如说孩子是右侧斜颈,就要在喂奶和睡觉时把孩子放于您的左侧,反之亦然。
推拿手法治疗150例小儿肌性斜颈的效果体会
推拿手法治疗150例小儿肌性斜颈的效果体会温少利;张蓓蓓【摘要】目的::针对150例小儿肌性斜颈采用推拿手法治疗的效果体会。
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50例小儿肌性斜颈患者采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每周进行3次,每次约20~30分钟,连续治疗1个月为1疗程,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患儿治疗效果。
结果:150例患儿中痊愈患儿有119例,有效患儿16例,好转患儿14例,无效患儿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9.3%。
结论:针对小儿肌性斜颈患者采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6(035)007【总页数】1页(P73-73)【关键词】小儿肌性斜颈;推拿手法;治疗效果【作者】温少利;张蓓蓓【作者单位】天津市北辰区宜兴埠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00402;天津市北辰区宜兴埠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004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小儿肌性斜颈是儿科常见病症,一般是由于患儿一侧胸锁乳突肌出现挛缩变形而造成患儿头部出现歪斜,因而又被称之为“歪脖子病”[1]。
小儿肌性斜颈可继发患儿面部和头颅出现非对称性畸形,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进一步家中,从而给患儿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影响。
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能够起到显著治疗效果,这是因为推拿手法能够起到舒筋解挛、矫正畸形的疗效。
本文在此以150例小儿肌性斜颈患儿为例,观察推拿手法在该病中的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以我院2012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小儿肌性斜颈患者为例,所有患儿均经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均出现面部不对称。
其中男87例;女63例,年龄统计为:最小1个月、最大23个月,3个月以下21例、3~6个月为78例、6~9个月24例、9个月以上27例;150例中右侧斜颈82例、左侧斜颈68例;条索状形变患儿61例、结节状患儿89例。
另外,150例患儿中有89例患儿存在转头功能障碍,有31例在出生时伴有患侧面部发育障碍。
小儿肌性斜颈的鉴别与中医治疗
小儿肌 性斜 颈是 由于一侧 胸 锁乳 突肌挛缩 所致 偿 姿势 。其 中肌性斜 颈 和脑瘫 性斜颈 适合 做推 拿治
头颈部 向患侧歪斜 、颜 面部旋 向健 侧 ,颈部 活动 受 限 疗 ,而其他 则 非推拿 治疗 的适应证 。
的一种 常见 病 。临床 主 要 表 现 为两 种 情 况 :一 种 是 2 小 儿 肌 性 斜 颈 的 中 医 治 疗
肌性斜 颈外 ,临床上 常 见 的斜 颈 还 有 :(1)脑 瘫 性 斜 有颜 面部 不对称 及源自 椎侧 弯 ,可 配合局 部治疗 。
颈 :由于脑 性麻 痹导致 颈部 活 动受 限 ,在斜颈 的表 现 2.2 中药外 敷法 活血 通 络 ,消 肿 散结 。方药 :归
基 础上加 上五软 、五 迟 。 (2)骨 性斜 颈 :因颈 椎 骨先 芍煎加 减 :当归 、赤 芍 、威灵 仙 各 10 g,透 骨草 、伸 筋 天 缺陷 ,发 育不 良和外 伤所致 的颈斜 。患者脖 子短 , 草 、海 藻 、昆布 、丝 瓜络各 15 g。制 法 :上 药加水 煎取
发 际低 ,头 颈 活 动 受 限 。x 线 片 多为 融椎 、颈 椎 畸 浓汁 ,备 用 。上 药 汁趁温 ,用 毛 巾浸 透 ,在 患部 热敷 ,
形 、骨 化 、缺 如 、脱 位 等 。(3)继 发 性 斜 颈 :因 颈部 受 每 日 1或 2次 。注 意避免 烫伤 。
损伤 ,炎症造 成软 组 织 挛缩 、颈椎 脱 位 、骨 折 或某 些 3 讨 论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 学 2011年 8月第 3趁第一4 ̄ Chin Pediatr Integr Tradit West Med,Aug 2011,Vol 3,No,4
’ 295 。
4,J b肌性 斜 颈 的鉴别 与 中医治疗
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42例临床疗效观察
( )2 14 例患儿 中, 2 例 , 1 例 ; 男 4 女 8 年龄 1 月~ 2 ,~ 月 1 例 ,— 月 1 例 ,— 2月 8 ,~ 岁 13 4 46 7 71 例 12 岁 3例 。 ( ) 断标准 : 照《I 2诊 参 临床常见 疾病诊疗 标 准》 定 。诊 断要 点 : 出生后 发现 一侧 胸锁 乳 突肌 拟 ① 上有软骨样的椭圆形包块 , 肌变短 , 失去弹性 。 ②头
和恢复颈部活动功能 ; 点按风池 、 肩井穴能增强舒筋 通络 、 血化瘀之 功效 。医生 在施按 揉手 法时 , 活 勿忘 在局部涂 擦一些 润滑剂 , 如滑石 粉 、 爽身粉 之类 免伤 患儿皮 肤 ; 拿捏 肿 块 时 , 力要 深 沉透 人 , 不能 太 用 但 重和死板 ,切忌 摩擦皮肤 ;行 扳法 时用力 要轻柔 缓
5 典型 病例 刘 某 , , 个 半 月 。初 诊 时 间 2 0 男 3 0 7年 3月 3 1
E。母代述 : t 婴儿出生 3 , 月 发现睡觉头总是偏向一
侧 , 不 正 , 头 时发 现 颈右 侧有 一 肿块 , 之无 痛 摆 转 压
感。 后来 本科 就诊 。 右侧胸 锁乳 突肌呈 lmx . m 查 25 c c
的大拇指在患侧胸锁乳突肌处其余 四指放在患侧 后 颈项 肌处 同 时按揉 6 8 i, ~ r n 已达 到放 松肌 肉温通 a 气血 的作用。
32 提 捻 法 .
医者用拇指 和食 指捏住 挛缩的胸锁乳突肌 向 外提捻 ,剥 离与胸锁 乳突肌粘 连在一起的结缔组
织 。手 法 由轻 到 重 , 据 患儿 情 况 , 根 手法 轻 重 适度 。 提捻 的 时间 12 i,  ̄ mn 起到 软消 肿 、 结 的作用 。 散
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50例
对 患 侧 面 部 做 适 当揉 法 , 以达 到 治 疗 作 用 。 3 疗 效 观 察
5O例 患者经上 方法治疗 10次后偏 向一侧睡觉的 症状完 全消 失,任听大 人摆布 ,颈部 活动 自如者 48 例 占 96%,2例效果不 明显。治疗 2O次后上述症状消 失 ,占患儿 比例 为 4%。 4 典型病例
【关 健 词 】 小 儿肌 性 斜 颈 推 拿 治 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图分 类号 :R 7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8-6077(2008)O9-.oo38一O2
小儿肌 性斜颈 是儿科 一种 常见病症 ,多表现为小 儿一侧面部及头部偏 向患侧 ,颈 部活动障碍 ,颈硬, 睡觉时头面总是偏 向一侧 ,睡眠 一般较 正常等一系列 症状。笔者 自 90年 以来 ,运用推拿手法 治疗该病 5O 例 ,效果满 意,现报道如 下。 1 临床资料
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研究现状
133 原文获取 途径 ..
在 中 国生 物 医学 文献 网络版
数据库 中查 找上述关键 词获取题 录后 , 中国知网数 在
为患儿及其 家人 的心理 , 生活带来 负担L 。 1 ]
推拿疗法治疗疾病 运用 “ 以人疗人 ” 自然疗法 , 的
据库 、 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 、 万方全文数据库 中搜索并
单纯使用 推拿方法治疗& J 肌性斜 颈有效 , L 且疗效确 切。在推拿配合辅助手段 的 4 治疗 ( 以电波照射 、 类 辅 中药外 敷 、 药外 敷、 西 运动 复健 ) 中治 愈率 、 有效 率方
肌性斜颈是小儿矫形外科 的常见病。患儿 多在 出
生后 1 周至 1 个月一侧胸 锁乳突肌 出现肿块 ,~6个 2 月后肿块消失 , 该侧胸锁乳突肌发生挛缩 而出现斜 颈 ,
表 现为 头 颈 的不 对 称 性 畸 形 , 随 着 年 龄 增 长 而加 重 , 并
13 2 检 索关键词 中文 检索词 式“ .. 推拿” 儿” 且“ 且 “ 斜颈” 。
入标准的文献计 1 篇 , 7 单独使用推拿手法疗效明显, 同时配合辅助手法疗效更佳。结论
肌性斜 颈 的治疗 中疗 效确 切 , 伤小 , 创 值得 推广采 用 。
推拿疗法应用于小儿
【 关键 词】 斜 颈/ 医药疗法 ; 推拿 手法 ; 文 献计 量学 ; 儿童 中
d i1. 9 9 ji n 17 — 8 5 2 1 .4 0 6 o:0 3 6 /.s . 6 4 3 6 . 0 1 0 .0 s 【 中图分类 号】 1 4 . 【 9 4 1 文献 标识 码】 A 2 【 章编 号1 1 7 — 8 5 2 1 )4 0 9 - 2 文 6 4 3 6 (0 10 — 2 8 0
非手术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临床研究进展
圆形 , 也有条索状 。患侧颜 面小 于正常 , 头部 畸形 , 下颌倾 向
出血 , 血肿肌化形成挛缩 。宫 内发 育障碍学说 : 儿在子宫 内 胎
头部 常 向一 侧 偏 斜 所 致 , 与 胚 胎 发 育 异 常 有 关 , 与 生 产 颈 功能 , 继 影 日久可使 患儿 面部 发 育不对称 , 甚至 同侧斜方肌受 累, 颈椎 、 胸椎 产生代偿性弯 曲,
视 力 亦 可 因 两 侧 眼 外 肌 不 平 衡 而 受 影 响 。近 年 来 , 者 在 临 笔
床发现 此病 的发 病率呈上 升趋势 , 故查 阅近 2 O年文献 资料 , 从其病 因病机和临床治疗两方面作如下报 道 , 以供同道参考 。
供给 , 引起 该 肌 缺 血 性 改 变 所 致 [ 。张 素 芳 _ 认 为 疼 痛 性 淋 1 ] 2 ] 巴 结 炎 , 别 是 化 脓 性 淋 巴结 炎 以 及 病 毒 感 染 , 伤 所 致 环 特 外
中图 分 类 号 : 7 6 2 R 2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O7 2 4 (O O 1一 O 6 一 O 10 — 3 9 2 1 ) 2 O 9 3
椎、 枢椎体旋转半脱位 , C ~ 间 半脱位 , 或 2 眼肌 麻痹 , 骨化 性 肌炎 等均可引起 d J 肌性斜 颈 。此外 , ,h 还有 癔病 现象 。夏 世 全l 认为 有的家 长在床 的上方悬挂 装饰物 , _ 3 ] 使小儿 的头常 向一侧偏斜是 引起资势性斜颈 的常见病 因。咽部 炎症也是一 个 因素 。孙安 达『 认 为 患儿 母体 孕 育过 程 中羊水 过 少或 过 4 ] 多, 脐带绕颈而致缺 氧也是 引起 肌性斜 颈 的重要 因素。笔 者 从 临床上发现亦有少数患儿是 由于产后 护理不 当从 而导致一 侧胸锁乳突肌或 斜方 肌损伤 所致 。此外 , 的患儿 发病还 有 有
大龄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附8例报告)
广西医学
20 年 5月 O2
第 2卷 4
第 5期
79 2
定 。本研 究采 用 国产米 索前 列 醇 , 胎 儿 娩 出后 在
一
2 黄 瑾 , 美皎 前列 腺素药 物 的药 物动 力学 与妇 产科 顾
临床应用 . 中国实用妇科 与产科杂志 3 俞蔼峰 , 主编
I
预防 产后 出血 的方 法 , 尤其适 用 于农村 基层 医院 。
参 考 文 献
e n, sn 0 xtcn sp ' n n lcb n te m 螂 o kwi foy i,u h  ̄o e a dpae o i h : o k o e
me t teti aeo L b _ r n h hr s g f a 0I B d e Gye o 1919 dt T JOl r n el 9 ;8
例近期 获得 随访 , 所有病儿 患 侧挛缩 带消失 , 颈活 头
动范 围恢 复 正 常, 未出现继 发性 颈椎 关节不 稳现 象。
其中 5例伴 发 脊 柱侧 弯 畸形 , 房高 低 左 右不 对 称 双 病儿 , 有较 大程 度改善 , 患儿 面部 左右不 对称 情 均 但 况仍然存 在 。随 访 中尚发 现 该 类 大龄 儿 童 , 后语 术
T0jg : v w P  ̄ l e s nr1 e a ei . h n kld] 19 ;3 6 :3 ra r e. We 9 11( )2 8
6 P  ̄e mam PI o o h , R  ̄ D - H, e e T AB. rn o ,e gW E k ̄ K A a d,i d rz
技术 出 版 社 .956 18 :2
次性 口服 60 g 与静 脉 注射催 产 素 2 1 0t +  ̄ 0u比较 , 发
近年来中医治疗痉挛性斜颈的临床研究概况
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M a r .2024,V o l .32N o .6:邹伟,E -m a i l :k u a n gz o u 1965@163.c o m 第一作者:刘平平,E -m a i l :2396280880@q q.c o m 近年来中医治疗痉挛性斜颈的临床研究概况刘平平1,揣耀祯1,马莉2,邹伟2,王铭1(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ʌ摘要ɔ 痉挛性斜颈(S T )是神经科的疑难疾病,以颈部异常姿势㊁运动障碍及相应肌肉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㊂目前西医多采用对症治疗,如口服药物㊁注射肉毒素㊁外科手术,但存在着费用高,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治疗效果远不如预期,术后并发症多等弊端㊂因此,近年来更多患者倾向于选择传统中医疗法㊂中医治疗S T 具有疗效明确㊁标本同治㊁毒副作用少等优势㊂该文检索近年来中医治疗S T 的相关文章,对针灸㊁中药㊁针药结合治疗S T 的临床研究进行概述,旨在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㊂ʌ关键词ɔ 痉挛性斜颈;痉证;针灸;中药;针药结合中图分类号:R 242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4.0638 痉挛性斜颈(s p a s m o d i c t o r t i c o l l i s ,S T )是指颈部肌群不明原因的阵发性或持续性㊁不由自主地收缩,导致头颈部呈扭转㊁倾斜等异常姿态并伴有相应肌肉的疼痛,属于局灶性肌张力障碍性疾病[1]㊂该病的高发年龄段为30~40岁,发病率约为0.17%,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人群也日渐年轻化㊁高知化[2]㊂目前,S T 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㊁精神压力大㊁遗传因素㊁血管畸形等有关[3]㊂该病是一种进展缓慢的疾病,此病发病时表现为姿态异常,影响患者形象,常导致患者出现焦虑㊁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而降低生活质量㊂西医治疗该病缺少统一的治疗手段,主要采取对症干预,但疗效局限且不良反应多㊂S T 属于中医 痉证 范畴,病位在筋,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肝肾精亏㊁神机失用为本,以风寒湿等邪气壅滞筋脉为标㊂中医治疗S T 在改善肌肉痉挛状态㊁缓解疼痛方面疗效显著,且毒副作用少㊂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S T 的临床研究概况总结如下㊂1 针灸治疗1.1 与 五心穴 有关的疗法 五心穴 为武连仲教授所创,武连仲教授注重 脑神 思想,提出 神-脑-心-肾-督 轴心思想,认为S T 病机总属窍闭神妄,经筋气乱㊂治疗应开窍调神,顺筋散结[4]㊂鲁海等[5]将S T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 开窍顺筋 针刺法治疗S T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A 型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6个月后,通过T s u i 量表㊁TW S T R S量表评估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5.00%(P <0.05)㊂刘德柱等[6]采用治神针法结合 五心穴 治疗S T ,其中治神针法取 五心穴 ㊁百会㊁印堂㊁神门㊁复溜,配穴取人迎㊁风池㊁天鼎㊁天容㊁天牖及局部阿是穴,治疗27d 后,通过T s u i 量表评估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㊂李薇薇等[7]采取针药结合疗法治疗S T ,以 五心穴 为主穴针刺配合镇肝熄风汤加减方口服,治疗6个月后,通过T s u i 量表评估疗效,总效率为80.00%㊂徐彦龙等[8]运用矩阵针法结合 五心穴 为主治疗S T ,针刺组选取风池㊁ 五心穴 及局部阿是穴,肉毒素组采用A 型肉毒毒素局部多点注射,治疗1个月后,针刺组总有效率90.50%,肉毒素组总有效率95.20%,且针刺组未见不良反应,肉毒素组出现局部不良反应14例,其中颈肌无力9例,颈部肌肉疼痛5例,提示矩阵针法结合五心穴 治疗S T 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㊂1.2 恢刺 ‘灵枢㊃官针“言: 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㊂ 恢刺是在局部疼痛部位直刺,然后通过上下㊁左右㊁前后摇动针体,促进肌肉弛缓以减轻疼痛㊁改善症状的针刺方法[9]㊂王玉琳等[10]采取恢刺颈夹脊穴治疗S T ,针刺4㊁8个疗程后,通过T s u i 量表评估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1.25%㊁93.75%㊂刘佳[11]选取66例S T 患者,对照组(33例)仅采用局部肌721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3月第32卷第6期综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M a r.2024,V o l.32N o.6内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观察组(33例)采用恢刺颈夹脊结合头针法,治疗24d后采用T s u i量表㊁TW S T R S 量表评估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0%,高于对照组的77.00%(P<0.05)㊂该法治疗范围广,一针多向透刺既可减少患者多次针刺的痛苦,同时配合大幅度㊁多方向的提插捻转,可松解筋肉,解除粘连,强烈的针感直达病所,又可活血行气,通络止痛㊂1.3通督调神法中医认为,神有广义㊁狭义之分㊂广义之神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藏于脑,即脑为元神之府;狭义之神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㊂‘管子㊃心术“言: 人能正静,筋信(伸)而骨强㊂ 因此,调神对于治疗S T有重要作用㊂通督调神针法侧重于调脑神㊁心神以治疗诸病[12]㊂徐翔等[13]以督脉上的穴位为主,取百会㊁神庭㊁水沟㊁新设㊁风池配合完骨㊁天柱㊁关元㊁气海㊁颈夹脊穴(C5~C7)㊁肩井㊁阳陵泉㊁悬钟㊁合谷㊁太冲㊁风府㊁列缺㊁申脉㊁曲池㊁中渚㊁外关㊁内庭㊁三阴交,每日针刺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2个月后,患者头颈可保持正常位置,头项活动自如,诸症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㊂1.4腹针孙申田教授认为,腹部存在着人体第二大脑,拥有一套完整的神经系统,即 腹脑 ,治疗S T主要取腹三区(或舞蹈震颤区)调整锥体外系功能,取腹四区改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14]㊂李辉[15]运用孙氏腹针治疗S T时,主穴取腹三区㊁腹四区,配穴取腹九区和腹五区,连续治疗1个月后,患者症状显著改善,颈部胀痛明显减轻,头部不自主扭转发生次数明显减少;治疗2个月后,患者头能保持中立位,颈部活动自如,肌电图示正常;随访3个月,患者病情无复发㊂腹针对S T的治疗有独特之处,但相关文献不多,还需大量的临床研究和长期随访确定其疗效㊂1.5综合疗法李俊逸[16]选用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S T,选取风池㊁天柱㊁肩井㊁肩中俞㊁肩外俞㊁颈夹脊穴(C5~C7)㊁夹脊穴(T5~L4)㊁阿是穴,配合远端选穴合谷㊁足三里㊁三阴交㊁太冲,每日操作1次, 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根据T s u i量表评定疗效,总有效率为93.48%㊂岳运青等[17]运用朱琏针法配合艾灸治疗S T,治疗2个疗程后,根据T s u i量表评价疗效,总有效率为92.00%;随访2个月,患者病情未见复发㊂2中药内治疗法2.1疏肝化痰通络该病与情志密切相关㊂情志不舒,肝气犯脾,脾虚生痰,痰郁化热,痰热生风,筋脉拘急挛缩,可发为本病㊂朱家明等[18]治疗该病以疏肝理气㊁化痰通络为基础,拟方(以柴胡为君药,疏肝解郁;以香附㊁白芍㊁僵蚕㊁半夏为臣药,共奏疏肝理气㊁化痰通络之效;陈皮㊁川芎为佐药,增强行气燥湿化痰之效;厚朴为使药,有燥湿化痰㊁下气除满之效;适当佐虫类药以活血通络)口服,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1个月后,患者诸症皆消;随访1个月,患者病情未复发㊂王金贵教授治疗S T时以定痫丸为主方治痰湿壅盛之证,待患者头颈部异常运动缓解后,再加越鞠丸以增强定痫丸化痰之功,通过疏肝行气解郁以治发病之本,经多次治疗后,患者诸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19]㊂2.2滋阴息风法‘临证指南医案㊃痉厥“指出: 五液劫尽,阳气与内风鸱张,遂变为痉㊂ 平素虚劳,肝肾阴精亏虚,虚风内动,经脉挛急,可发为本病㊂治疗该病应以滋阴息风㊁解痉通络为治则㊂朱广旗教授应用自拟方[主要药物组成:天麻30g,钩藤30g(后下),龙骨20g(先煎),牡蛎20g(先煎),骨碎补20g,制狗脊20g,全蝎9g,蜈蚣2条,僵蚕9g,茯苓30g,木瓜20g,葛根20g,炙甘草6g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饭后半小时服用]治疗S T患者1例,经多次治疗后,患者颈部未再出现斜颈症状,颈部紧绷感较前明显缓解;随访1年,患者未再出现斜颈等不适[20]㊂王松龄教授应用[主要药物组成:天麻15g,钩藤12g(后下),全蝎8g,蜈蚣1条,僵蚕20g,乌梢蛇20g,葛根30g,鸡血藤30g,炒白芍15g,炙甘草6g,牡丹皮10g,栀子10g,茯神20g,珍珠粉2g㊂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中医药辨治S T,经多次治疗后,患者颈部痉挛消失,头痛减轻,发作频率明显降低,无其他不适感;随访2年,患者颈部痉挛和头痛均未再发作[21]㊂陈大舜[22]采用葛根汤㊁钩藤饮㊁首乌汤三方化裁治疗S T,患者服药数十剂后,收效显著㊂2.3祛湿散寒通络程丑夫教授认为,S T的发病多与风寒湿邪气的侵袭有关,应以祛风散寒除湿㊁解肌通络止痛为治疗点,临床以羌活胜湿汤为底方解除邪气,缓解痉挛,还善用有走窜之性的虫类药如蝉蜕㊁全蝎,以起沉疴,解痼疾[23]㊂821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3月第32卷第6期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M a r .2024,V o l .32N o .63 针药合用杨骏教授认为,针灸主治外,汤药重治内[24]㊂在针刺方面,其主张调理任督,养阳养筋,取大椎㊁百会㊁筋缩透刺肝俞㊁天柱以激发督脉阳气㊁固护肌表(隔日针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在汤药方面,取附子理中汤合芍药甘草汤(每日1剂,早晚各1次,饭后温服)达筋骨兼治㊁阴阳同调之效[24]㊂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颈部不自主扭转症状完全消失[24]㊂4 其他疗法赵钧等[25]运用穴位磁疗治疗S T 患者,采用针刺风池㊁大椎㊁身柱等穴(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0%㊂伍国华等[26]运用调神理筋法治疗S T ,以五脏俞穴为主穴,根据证型不同选取相应配穴,联合颈肩背局部扬刺(隔日1次,30d 为1个疗程)治疗,总有效率为94.10%㊂5 小结与展望目前,对于S T 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没有形成统一的治疗方案㊂中医在治疗上手段多样,传统中医疗法包括针刺㊁中药口服㊁针药结合㊁穴位注射㊁推拿等,治疗优势明显,但仍有不足之处亟待解决,如中医对于S T 的辨证分型目前未有统一的标准,多数文献是医家的医案总结,主观性较强,缺乏高质量的临床对照试验,缺少实验数据㊂因此,今后的临床研究需进一步改善上述问题,细化中医对S T 的研究,增加样本量,完善临床科研试验,使中医药更好地应用于临床㊂参考文献[1]李宏锴,黄书岚,张向阳.痉挛性斜颈的诊疗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1):37-40.[2]J A N K O V I CJ ,T S U I J ,B E R G E R O NC .P r e v a l e n c e o f c e r v i c a l d y s t o n i a a n ds p a s m o d i c t o r t i c o l l i s i nt h eU n i t e dS t a t e s g e n e r a l p o p u l a t i o n [J ].P a r k i n s o n i s mR e l a tD i s o r d ,2007,13(7):411-416.[3]毛剑男,梁维邦.痉挛性斜颈的治疗进展[J ].江苏医药,2014,40(14):1700-1702.[4]Y UL ,M I A O BL ,S H E N Y ,e t a l .W UL i a n z h o n g s e x p e r i e n c e i n t r e a t i n g s p a s m o d i ct o r t i c o l l i sb y K a i q i a oS h u n j i n m e t h o d [J ].Z h o n g g u o z h e n j i u ,2022,42(6):679-682.[5]鲁海,张春红,盛茹雅,等.针刺治疗痉挛性斜颈40例[J ].世界针灸杂志(英文版),2017,27(2):11-18.[6]刘德柱,张鑫浩宁,孙宁,等.治神针法合 五心穴 治疗痉挛性斜颈临床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2021,37(8):4-9.[7]李薇薇,武连仲.针药并用治疗痉挛性斜颈临床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5,34(2):143-144.[8]徐彦龙,金钰钧,张洪涛,等.矩阵针法结合 五心穴 为主治疗痉挛性斜颈[J ].中国针灸,2013,33(6):513-516.[9]张梦园,马俊潇,高山.基于经筋理论分析‘灵枢“恢刺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思路[J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3(3):221-224.[10]王玉琳,刘佳,秦旭旭,等.颈夹脊穴恢刺法治疗痉挛性斜颈16例[J ].亚太传统医药,2017,13(1):122-123.[11]刘佳.恢刺颈夹脊穴结合头针法治疗痉挛性斜颈临床观察[D ].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7.[12]陈捷,李平.李平通督调神针法治疗痉挛性斜颈经验[J ].山西中医,2009,25(7):10-11.[13]徐翔,李平.通督调神针法治疗痉挛性斜颈[J ].光明中医,2012,27(2):237-238.[14]徐波克.腹针疗法(孙申田学术经验总结)[D ].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15]李辉.孙氏腹针疗法治疗痉挛性斜颈[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6):279-280.[16]李俊逸.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痉挛性斜颈46例[J ].江西中医药,2018,49(4):59-60.[17]岳运青,岳进,卢敏.朱琏针法配合艾灸治疗痉挛性斜颈25例临床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1):47-48.[18]朱家明,韩永升.运用疏肝理气㊁化痰通络法治疗痉挛性斜颈合并抑郁的经验[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4):82-84.[19]范顺,李华南,张海宁,等.王金贵教授痉挛性斜颈中医辨证思路及用药经验浅谈[J ].天津中医药,2022,39(2):211-214.[20]余兰,朱广旗.朱广旗教授治疗痉挛性斜颈验案[J ].亚太传统医药,2016,12(24):107-108.[21]王伟民,刘福贵,王松龄.王松龄教授用中医药辨治痉挛性斜颈治验举隅[J ].中医临床研究,2016,8(19):117-118.[22]陈大舜.古方今用验案存真(八)[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5):46-47.[23]梁涛,程丑夫,金昭辉.程丑夫教授治疗痉挛性斜颈验案1例[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4(11):34-36.[24]黄春裕,张庆萍,查必祥,等.杨骏运用针药结合治疗痉挛性斜颈经验[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1):42-44.[25]赵钧,吴爽.穴位磁场疗法治疗痉挛性斜颈[J ].世界针灸杂志(英文版),2014,24(3):63-65.[26]伍国华,吴国良,饶晓丹,等.调神理筋法治疗痉挛性斜颈32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3):40-41.(收稿日期:2022-12-03)[编辑:周荣荣]921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3月第32卷第6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治疗研究概况摘要:小儿肌性斜颈是新生儿及婴幼儿最常见到的肌肉骨骼系统先天性疾病之一。
该病如能及时治疗,可以完全康复,因此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婴幼儿的预后至关重要。
临床上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方法多样,而推拿手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广泛运用于临床。
关键词:小儿肌性斜颈推拿治疗手术治疗1 病因病机小儿肌性斜颈主要是胸锁乳突肌发间质增生及纤维化,导致胸锁乳突肌挛缩,导致头颈部向患侧倾斜,下颌向对侧倾斜及头颈部向患侧旋转受限,患侧面部较对侧小而不对称的一种先天性或获得性畸形,是小儿骨科常见疾病[1]。
小儿肌性斜颈的原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有两种[2]:①产伤,多见于难产。
由于分娩时婴儿一侧胸锁乳突肌受产道、产钳挤压或牵引而受伤出血,血肿机化后产生肌肉挛缩;或者是产程过长、胸锁乳突肌缺血、营养动脉栓塞、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肌纤维变性而造成斜颈。
畸形多在出生后1周或数周内发生。
②胎位不正。
由于胎位不正,胎儿在于宫内头部位置不变.头颈倾向一侧:或受到不正常某一部分(如手)对颈部的特殊压力,可使颈部肌肉血液循环改变,致胸锁乳突肌缺血、萎缩、发育不良、挛缩引起斜颈。
小儿肌性斜颈证属中医“筋挛”、“筋结”的范畴,中医认为肌性斜颈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气血阻滞,经络不通,筋失濡养所致[3]。
2 病理及分型免疫组织化学检查[4]:近年来研究显示,CMT的斜颈程度与基质中不同类型及程度的胶原增生相关。
而胶原增生与相应胶原降解酶或胶原降解酶抑制剂的表达异常有关。
细胞的凋亡及其细胞凋亡的类型及程度,可能与CMT出现不同临床转归有关。
研究显示CMT患侧SCM中I、Ⅲ、Ⅳ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FN)含量增多,其含量与纤维化病变程度一致,斜颈程度越重,胶原含量越高。
彩色多普勒高频二维彩超[5]检查:早期胸锁乳突肌的局部呈梭形肿大,其肿块最大直径与胸锁乳突肌肌束长径方向一致,与正常肌纤维连续性好。
肿块无包膜,多数呈非均质性,稍有回声,较大者可表现为混合性回声,但病变均在胸锁乳突肌上。
由于胸锁乳突肌的间质增生及纤维化等病理改变,多表现为患侧胸锁乳突肌中下部局限性或弥漫均匀性增厚,内部正常肌纹理消失,与正常胸锁胸突肌比较差异显著,超声显示肿块或弥漫性增厚均位于胸锁胸突肌内,内部回声可高低等,且周围组织没有异常。
根据超声表现特点,小儿肌性斜颈可分为两种类型[6]:肿块型:表现为患侧胸锁乳突肌较对侧局限性明显增厚呈梭形团块、形态欠规则团块,呈低回声、中等回声、强回声不等;弥漫型:表现为患侧胸锁乳突肌较对侧均匀性增厚、缩短,肌肉纹理清晰,回声尚均匀,厚度0.7~1.4mm。
CDFI 示:可见彩色血流信号,多为短线状、棒状彩色血流信号,可测及脉冲型动脉。
3 临床治疗方法3.1推拿疗法3.1.1四步推拿法陈志伟[7]选取53例肌性斜颈患儿,采用四步推拿法即:按揉弹拨法、拿捏法、被动牵伸法综合推拿患侧胸锁乳突肌,揉患儿两侧颈项肌、斜方肌,配合轻拿肩井穴。
每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
结果:痊愈38例,有效11例,无效4例。
总有效率92.5%。
李荃林采[8]用四步推拿按摩法治疗该病468例,痊愈422例,占90.2%;好转29例,占6.2%;无效17例,占3.6%,总有效率96.4%。
治疗时间最短者1疗程(7天)。
最长者14疗程,平均4.2疗程。
3.1.2分型推拿法王莉莉[9]等分型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
肿块型:①治则:活血消肿,软坚散结;②手法:指揉、拿捏、弹拨、点摩、拔伸、旋转等;③操作方法:对肿块进行点摩、按揉,手法适当加重深透,然后逐渐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再坐位行颈部被动运动治疗,将患儿头颈被动向患侧旋转,再以食、中两指自耳后高骨、天窗、天容,至天突处反复;非肿块型:①治则:舒筋活络,牵张患肌;②手法:拿、点、扳、揉等;③操作方法:患处点揉,反复提拿患儿的病侧胸锁乳突肌处,患儿头部在额状面内做被动侧向运动,最后点揉肩井、肩贞、手三里、合谷、曲池穴。
206例中,痊愈190例,占92.2%;好转13例,占6.3%;无效3例,占1.5%;总有效率98.5%。
李莉[10]将60例患者按病情不同分为轻型、中型、重型。
推揉患侧胸锁乳突肌;提拿患侧胸锁乳突肌;患侧的被动活动;健侧的被动活动。
60例愈42例,好转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7%。
3.1.3一指禅缠法邹兆华[11]用拇指桡侧偏峰端吸定患侧胸锁乳突肌部位;治疗按部位时间分3段,胸锁乳突肌乳突端、肌腹挛缩隆起结节内外侧、锁骨端治疗时间各5min。
手法摆动频率为220~250次/min,术毕前向患侧旋转屈颈10次,转至稍遇阻抗力为佳。
治疗1次/d,20次为1个疗程。
30例患儿经治疗,1~2个疗程痊愈8例,3~4 个疗程痊愈19例,5~6个疗程痊愈 5例,总治愈率100%。
3.2 推拿配合其它疗法沈林兴[12]采用以拿捏扳旋手法为主的推拿疗法,配合纳米穴位贴敷完骨穴和桥弓穴治疗小儿斜颈。
22例经治疗69~186d,中位数118d。
按上述标准评定,结果痊愈21例,显效l例,治愈率为95%,显效率100%,本组2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症状均无反复。
李明等[13]应用推拿配合音频治疗,采用上海产 YP-I 型音频电疗仪,2 块电极(l.5cm ×2.5cm)在患颈胸锁乳突肌处(或肿块处)放1块电极,同时在同侧小腿外侧放1块电极,电流强度 5mA~l0mA。
因音频电流对皮肤有一定刺激,采用加厚衬垫紧贴皮肤。
注意记录第 1次治疗时的基础电流强度,以后逐渐增加。
本组86例,痊愈73 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 97.67%。
李小莉[14]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推拿联合经络导平治疗组和单纯推拿对照组,两组均实施常规的推拿按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结合经络导平治疗,并在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综合评估。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3%。
3.3 手术方法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15]包括胸锁乳突肌起点切断术、胸锁乳突肌止点切断术、胸锁乳突肌部分切除术等。
对于<10岁的儿童采用胸锁乳突肌单极切断术治疗肌性斜颈疗效较好。
且该年龄段的儿童组织粘连较轻,手术操作容易,术后组织畸形恢复较快,而且能配合术后训练。
有研究表明胸锁乳突肌单极和双极切断,手术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祁新禹[16]选取15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年龄7~15岁、平均9.8岁。
所有患儿均行单切口胸锁乳突肌远端松解;术后尽早活动锻炼同时结合佩带支具保持在矫枉过正姿势。
结果:术后外观及颈部活动受限取得明显改善,斜视和面部发育异常逐步近于正常,满意率达到93%。
胡金刚[17]用胸锁乳突肌双极松解和肌腱部分切除术,术后行枕颌吊带牵引,配戴胸颈联合支具联合治疗,随访3~10 a、平均 6.13 a。
结果疗效优良者45例(93.75%);1例出现一过性乳突切口周围皮肤麻木感。
3.4 其他方法王玉英[18]采用北京 ECM99-IC 电脑中频治疗仪,采用音频部分,衬垫法,圆形电极2个,直径各为400CM,置于患儿胸颈乳突肌,电流强度20-30MA,小儿不哭为度,20min/次,1次/天,15d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休息一周继续治疗。
89例音频电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其中 86例治愈,治愈率为 96.63%;3例好转,显效率为 3.37%,总治愈显效率为100%。
吴胜兰[19]采用SGT一700型超声治疗仪,在患处涂上脉络促通液及耦合剂,每次物理治疗30min,1~2次/d。
手法推拿按摩,理疗后及时蘸取少许脉络促通液涂抹患处,固定肩部,下颌转向健侧,轻揉后,固定胸锁乳突肌两侧起止点并牵伸加压,使肌丝逐渐拉长,减轻挛缩。
每次15min。
矫正,可做一小颈托在患儿睡眠时垫在患侧,防止头面部畸形的发生。
89例先天肌性斜颈患儿,总治愈率达6%,总有效率达94%。
侯海涛[20]用TDP加磁疗治疗小儿肌性斜颈,采用特定电磁波辐射器、功率250W,用黑布聚热,治疗裸露颈部。
以患区为中心照射,距离 25~35cm,以患儿温热舒适感为宜,照射20min后,再给病儿患处上爽身粉或滑石粉,继而打开 cs-2型交直两用磁疗机开关,以1600~2000 转;分将磁探头置于患侧包块部位30min,10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30例患儿治后,28例颈部无肌肉挛缩,局部肿包块完全消失,头部复正,评为显效;2例症状无改变,评为无效。
治疗时间最短20d,最长6个月。
刘莹[21]用局部封闭治疗小儿斜颈,应用醋酸强的松龙66例,得宝松54例;醋酸强的松龙用量6.25mg~12.5mg/次,得宝松0.5ml~1ml/次。
将硬结固定,根据肿块的长短径和大小,进针时可直刺或斜刺,穿破皮肤后应该缓慢、试探性进针,回抽无血液可缓推药物,针刺入后试推药,如感到阻力较大,说明针刺人硬结内,可多个方向。
多个深浅部位分别注射。
每7天治疗1次,3~5次为1疗程。
120例(93%)治愈,其中l例6天患儿仅经1次局部封闭,肿块很快消失,随访至6个月无异常;5例(4%)好转,分别随访至1岁或2岁,头颈部可转动自如,面部畸形消失;3例(3%)因胸锁乳突肌挛缩而行手术。
4 小结推拿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的循环,加速局部瘀滞的吸收,改善局部组织代谢,使气血通畅,从而起到舒筋活血,放松肌肉,解除痉挛的作用。
“按揉牵”及点穴均为被动手法,可增加肌肉的伸展性,拉长伸展挛缩的肌肉组织,松解粘连组织,有利于恢复肌肉弹性,改善和恢复颈部的活动功能,同时挛缩的肌肉得到放松后,又可大大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肿块吸收,改善肌肉萎缩,使颈部活动恢复正常。
相较于西医外科对本病早期实施理疗和体位矫正,如无效则实施胸锁乳突肌离断延长术,术后在一定时间内以石膏围领固定。
另外,手术须在3~5岁以上才能进行,所以对面部的畸形难以完全恢复,已硬化的胸锁乳突肌的弹性亦不能复原;且创伤疗法对于患儿家长来说,也难以接受。
又因为推拿手法的无创伤、安全有效、无痛苦,更易为大患者接受,更适合临床推广运用。
5 参考文献[1]王帅印.先天性肌性斜颈病因与病理变化的研究进展[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1,5(10):383-387[2]方立飞,陈敏等.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25例[J].按摩与导引,2005,3(21):35[3]吴佐联.捏筋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50例[J].按摩与导引,2004,6(20):54-55[4]高宏,朱良等.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胶原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8,17(3)187—188.[5]吴晓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J].中国实用医药,2011,23(6):22-23[6]韦朝清,苏巧斌.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J].中国卫生产业,2011,9(8):34-36[7]陈志伟,孙武权等.“四步法’’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53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4(3):291-292[8]李荃林.四部推拿按摩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468例[J].四川中医,2000,8(18):54-55[9]王莉莉,孙安达等.推拿分型治疗小儿肌性斜颈206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07,8(42):464-465[10]李莉.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60例临床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5,6(21):17-18[11]邹兆华.一指禅缠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 32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4(17):258[12]沈林兴,黄耀珍等.推拿配合纳米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22例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12,5(24):49-50[13]李明.推拿配合音频治疗小儿肌性斜颈 86 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6,6(12):74-75[14]李小莉.推拿联合经络导平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3(18):416-417[15]胡金刚,曾敏等.6岁以上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48例诊疗体会[J].山东医药,2011,24(51):12-13[16]祁新禹,张学军等.7岁以上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单切口手术治疗[J].山东医药,2011,24(51):14-15[17]胡金刚.手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165例[J].武警医学,2007,7(18):525-526[18]王玉英.音频治疗89例先天性肌斜颈[J].中国实用医药,2012,19(8):90-91[19]吴胜兰.SGT一700型超声治疗小儿肌性斜颈89例报告[J].社区中医药,2010,229(12):88-89[20]侯海涛.TDP加磁疗治疗小儿肌性斜颈[J].生物磁学,21[21]刘莹,顾晓岩等.局部封闭治疗小儿斜颈的护理体会[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7,4(18):80-81专业范本可能没有涵盖全面,最好找专业人士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