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中国财政制度需要大刀阔斧
部门间的利益冲突
部门间利益冲突利益是个人和组织的一切行为的内驱动,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也有利益满足的需要。
在代行政条件下,随着利益分化和利益群体的不断产生和发展,必然出现多元化的利益及利益关系,而这些利益关系往往表现为对抗与矛盾。
行政不同群体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对立、不同类型的行政群体之间和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有了比以往更为直接和明显的体现。
部门利益冲突的直接原因是公权力与经济利益挂钩。
在当今利益博弈的社会,公权与公权、公权与私权、私权与私权间之所以冲突不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经济利益的驱使,没有利益的冲突大家都相安无事,一旦切身利益受到其他相关博弈个体的侵害,各个社会主体间的冲突马上显现。
而我国的公权力在现阶段是和经济利益紧密挂钩的,例如行政审批权,其行使可以带来很可观的经济利益,因为市场经济实体为了得到自己经营的便利和许可都积极地向拥有行政审批权的部门送去经济报酬,使审批部门一方面为满足本部门的利益需求,另一方面为求得上级部门的嘉奖,在行使国家公权力的时候不断的去争夺与自己部门相关联的经济利益。
(二)部门利益冲突的间接原因是政府机构分工过细,且有重叠。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政治行政体制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日益突出,困扰公共利益的社会经济问题也随之增多。
政府往往根据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设置一个机构,有时问题解决了或者问题转化成了其他问题后,为之设置的机构仍然存在,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民生、就业、保险、医疗等许多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展仍在增多,政府机构的繁殖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机构的分工也越来越细,造成了多个政府部门对某种经济社会事务拥有交叉的管理权,特别是涉及到可以带来经济利益的事务,各部门都凭借自己的管理权进行垄断管理。
同样拥有管理权的其他部门不甘心利益争夺的失衡,也参与利益争夺,间接造成了部门利益的冲突。
(三)部门利益冲突的主要原因是政府职能划分不清,职责交叉严重。
政府职能范围不清,造成了越位和缺位;而机构间职能划分不合理,又导致职位交叉重叠。
2023年公务员(国考)之申论押题练习试题B卷含答案
2023年公务员(国考)之申论押题练习试题B卷含答案大题(共10题)一、材料七谚语云:牡丹花大空入目,麦花虽微结成实。
《资治通鉴》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隋朝大业六年,各蕃部酋长齐聚洛阳,隋炀帝杨广命令集市内用丝绸缠树,店铺内必须挂设帷帐、酋长到餐馆吃饭必须免费,连卖菜的人也要用龙须席铺地。
这种虚饰铺装的形式主义,连一些酋长都觉得太过了。
在古代,即使是帝王行事,形式主义也是受人厌弃的。
后周太祖郭威要求奏章照实报案即可,直陈其事最佳,不要讲究辞藻,明太祖朱元璋严令群臣奏折要“许陈事实,不许繁文,若过者罪之”,这都是古代人反对形式主义的典型事例。
老一辈革命家对形式主义深恶痛绝。
早在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就在延安干部会上针对形式主义作了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他用一副对联来给形式主义者画像:“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幅画像形象生动,讽刺意蕴一针见血。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海时也痛斥了形式主义,他说:“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
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
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
”重复的话要讲,但要精简,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
2020年10月10日上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开始。
中央党校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仪式。
并亲自强调《开学第一课》习近平强调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语重心长的《开学第一课》,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干部成长的重视。
广大青年干部应当把总书记,干事创业,担当负责的要求铭记于心。
化之于思,成之与悟,见之于行,抓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
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请结合你对“给定资料7”中“牡丹花大空入目,麦花虽微结成实”这句话内涵的理解,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开学第一课”上对青年干部的要求,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高中历史一第8课张居正改革同步练习(解析版)
岳麓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二单元第8课张居正改革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简称“青城”,因召庙云集,又称“召城”,是祖国北疆的历史文化名城。
它建成于明朝时期,这座城市的修建( )。
A、适应了明王朝对蒙古作战的需要B、加强了蒙古地区与内地的贸易往来C、密切了满蒙关系D、表明蒙古放弃了游牧生活方式2、《中国侨网》在“话说改革家张居正”中写到:“张居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政治强人,因为事实上只有他孤家寡人一个,以君临天下的态势,没有同志,没有智囊,没有襄助,没有可依赖的班子,没有可使用的人马,甚至没有一个得心应手的秘书。
”下列关于张居正改革面临状况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A、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B、蒙古贵族的劫掠C、明政府统治腐败,财政困难D、社会矛盾尖锐3、张居正为了更好地推动变法,首先进行的改革是()A、整顿吏治B、实施边防新政C、丈量土地D、一条鞭法4、《明史张居正》载“又为……以责吏治。
初,部院覆奏行抚按勘者,尝稽不报。
居正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
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
达到这效果是因为张居正采取了()A、严肃纲纪B、设立驿站制度C、创设颁行考成法D、控制内阁5、“外示羁縻,内修守备”,是张居正推行边防新政的指导方针。
下列体现张居正“外示羁縻"思想成功的是()A、提高了长城防御体系的抗御能力B、打退了朵颜部首领南犯喜峰口C、加强了汉蒙间互市友好往来D、启用了戚继光等一批著名边将6、下列符合张居正实施一条鞭法情况的有( )①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②在试行后向全国推行③在推行过程中克服了重重阻力④一条鞭法成效显著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7、一条鞭法中“赋役征银”办法的实行,具有的现实意义是() ①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②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的发展③有利于农业商品化④对资本主义萌芽有促进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张居正的下列改革措施部分遭到官僚地主反对的是() ①考成法②内修守备③清查田亩④一条鞭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右图为根据明代时期名相张居正的历史事实改编古装政治题材大戏《张居正》剧照。
古代政治家张居正的生平事迹
古代政治家张居正的生平事迹张居正是明代最有权威的一个首辅,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不可多得的政治家1582年6月,张居正病死,一些改革的反对派重新聚集,疯狂地进行反攻倒算,改革基本失败。
下面是跟大家分享的张居正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明朝名臣,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初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进行了“万历新政”,使原已垂危的大明王朝生命得以延续,具有重大的历史功绩。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
祖籍安徽凤阳。
明太祖封先祖张关保到归州,为归州千户所。
张居正曾祖庶出,无法承世袭官职,迁到湖广江陵。
张居正生于公元1525年5月24日,卒于公元1582年6月20日。
5岁入学,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了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只因湖广巡抚顾璘有意让张居正多磨练几年,才未中举。
16岁中了举人,23岁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领翰林事。
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隆庆六年,万历皇帝登基后代高拱为首辅。
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前后当国10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
他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南方少数民族叛乱;严厉整肃朝廷上下。
在张居正功成名就之时,他把矛头对准了曾给他带来巨大利益的阶层;;文官集团。
张居正除了推行一条鞭法,使得税收统一收钱不收物,节省了很多土地,更实行考成法,其具体实施方法类似于今天的考勤,比如一位知府(五品),年初时就要写好一份计划,不能太少,写好后自己留一份,给张居正一份。
如计划过少,就要退回重写。
计划通过后,以后的一年里这位知府就要为完成计划而努力。
如果到了年末,核对后发现这位知府有什么事没有完成,那知府就会被贬职降为知县。
新高考I卷辽宁省2021届高三政治下学期一轮复习联考试题五
(新高考I卷)某某省2021届高三政治下学期一轮复习联考试题(五)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某某、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0年下半年,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对原油的需求增加。
与此同时,某些欧佩克成员国的产油量超过了配额,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迷。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若用供求曲线来反映这一现象(D表示需求曲线,S表示供给曲线),下图最准确的是2.近年来中国的大型基础设施,尤其是新基建的发展给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基础设施背后主要是一个个国有企业的共同发力,是公有制经济的强力支撑。
下列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有①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壮大集体经济②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公有制经济发展③保证公有制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占支配地位④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竞争力A.①②B. ①④C.②③D. ③④3.2020年9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某某的劳动就业保障》白皮书。
白皮书显示,2014年至2019年,某某劳动就业总人数从1135.24万人增加到1330.12万人,年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76.3万人次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32万元增至3.4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724元增至1.31万元。
以下做法有利于实现这一成就的是①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相结合,持续加大就业培训力度②国家切实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获得报酬等基本权利③政府通过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等再分配手段增加居民收入④积极践行国际劳工和人权标准,最大限度保障各族群众从事体面的职业A.①②B.①④C. ②③D.③④4.某某省崇礼县上三道河村蔬菜产业远近闻名。
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一)经济发展给环境和资源状况带来的严峻挑战(环境问题)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生态环境的形式是“局部治理,总体恶化”。
特别是大江南北,非旱即涝;长城内外,沙暴连连。
自然灾害愈演愈烈。
原因: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性企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过快地消耗了大量资源和宝贵的环境容量,主要污染物排放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资源保障能力不足,解决方法:必须根据国情和发展阶段,发挥好政府和市场双重作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充分听取公众和其它受影响方的意见,使他们充分参与相关决策过程,各方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有效促进资源和环境合理利用。
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着力解决布局和结构造成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硬化资源和环境产权,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健全地区之间竞争的约束机制以健康文明的消费,引导企业采取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二)经济增长带来的贫富差距问题问题:1.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扩大。
行业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由于缺乏有效调控机制,垄断行业及一些高收入行业的收入水平增速过快,导致行业差距不断扩大。
地区收入差距扩大,虽然近几年对开发西部加大了力度,但东西部的差距仍呈扩大趋势。
原因:自然地理条件的巨大差异;市场经济的竞争和优胜劣汰;国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实施的某些倾斜政策;不合理的战略思维和经济政策;经济体制和法律制度的某些漏洞;国家和政府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节不力;等等。
解决方法: 政府应该在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通过公平的教育制度、平等的就业制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等,为全体国民提供更为公平的发展机会和合理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有效途径。
(三)医疗改革问题原因:.医改不成功,各方不满意。
医疗收费价格偏高,医患矛盾突出。
患者与医院普遍缺乏信任度。
药品和医用器材价格虚高,生产流通秩序混乱。
卫生监管不力,导致医疗问题严重。
解决方法:要善于借鉴和利用国外的成功经验。
人民日报----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关系
目录◇一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关系:既要解放思想,也要实事求是◇二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关系:既要整体推进,也要重点突破◇三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关系:既要顶层设计,也要摸石过河◇四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五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关系:实现改革发展稳定有机统一既要解放思想也要实事求是——一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关系纵观我国现代化进程,未来的十年具有关键意义。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航船破浪前行的动力引擎。
以什么样的勇气啃硬骨头、涉险滩,以什么样的智慧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什么样的方法破解改革难题,决定未来这十年能不能向历史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调研时,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握的“五大关系”。
这是我们平稳走过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战略思考,是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的工作原则,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
3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如果说,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那么解放思想就是这一革命的先声。
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
经历了30多年波澜壮阔的变革,在新的时代实践中,同样需要新的思想引领。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新思想观念无疑是先导之策;清除市场壁垒,有活跃的思想、开放的思维就有更好的办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取决于对政府和市场关系与时俱进的把握。
不进行思想的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的大突破。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上,今天的中国仍然需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不行,满足现状、固步自封不行,畏首畏尾、不敢越雷池半步不行,吃以往改革老本、躺在前人功劳簿上睡大觉更不行。
《布衣总理朱镕基》
《布衣总理朱镕基》在香港近日出版的鸿篇巨著《布衣总理》一书﹐从多角度多层面上全面展示了中国总理朱镕基经济思想体系形成的全过程。
该书以一百二十馀万字的丰富内容﹐生动地介绍了严厉而自信﹐感情丰富而又充满正义感﹑幽默感的这位中国第五任国务院总理。
青年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杨道金在去年推出反映国家主席江泽民的大型传记文学《平民领袖》之後﹐又与林文军﹑林文明共同完成了描写共和国第五任总理朱镕基的鸿篇巨著《布衣总理》﹐并於近日由香港世界人物出版社出版﹐面向全球发行。
该书一百二十馀万字﹐分二十二章﹐全面多层面的展示了朱镕基经济思想体系形成的全过程。
朱镕基是一个毫无背景而又在中国政坛脱颖而出﹑就任中国国务院第五任总理的人﹐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具有传奇色彩的领导人物之一。
他心繫国运兴衰﹐不苟言笑﹐殚精竭虑﹐力挽时艰﹐清政廉明﹐刚直不阿﹐嫉恶如仇﹐严於律己﹐克尽职守。
无论在国家经委﹑上海工作﹐还是荣升国务院常务副总理﹑总理﹐朱镕基都充分展示出自己的坚定从容的睿智和才能。
严厉和自信是朱镕基十分鲜明的性格特徵。
朱镕基是一个感情丰富而又充满正义感﹑幽默感的人物。
《布衣总理朱镕基》-内容简介(一)一九九一年﹐年逾花甲的朱镕基由上海调任国务院副总理﹐当时的中国经济正处於「疲软」﹐生产衰退﹐人心不稳﹐三角债盛行﹐接踵而来的是房地产热﹐开发区热﹐集资热等﹐供需脱节令物价飞涨。
面对扑面而来又棘手的问题﹐在江泽民的领导下﹐朱镕基力挽狂澜﹐铁碗实施「十六条」﹐果断开仓放粮﹐防止重复建设﹐调整产业结构等一系列举措。
使中国经济成功「软著陆」﹐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
随之﹐中国经济花开花落几春秋﹐深层次的矛盾日益显露出来﹐再加上亚洲金融危机以及特大洪灾﹐企业产品积压﹐开工不足﹐失业下岗的职工日渐增多﹐「三农」问题等﹐新的更加严峻的考验摆在了中国领导人的面前。
一九九八年春天﹐经江泽民提名﹐朱镕基在人民群众的企盼中当选国务院总理。
满怀忧患的朱镕基提出了本届政府将完成「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的任期目标﹐要建立一个「高效廉政」的政府﹐并表明为此不惜闯地雷阵﹑赴万丈深渊的决心﹐举世震动。
人民日报:五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关系
人民日报:5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关系既要解放思想也要实事求是——一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关系纵观我国现代化进程,未来的十年具有关键意义。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航船破浪前行的动力引擎。
以什么样的勇气啃硬骨头、涉险滩,以什么样的智慧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什么样的方法破解改革难题,决定未来这十年能不能向历史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调研时,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握的“五大关系”。
这是我们平稳走过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战略思考,是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的工作原则,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
3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如果说,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那么解放思想就是这一革命的先声。
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
经历了30多年波澜壮阔的变革,在新的时代实践中,同样需要新的思想引领。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新思想观念无疑是先导之策;清除市场壁垒,有活跃的思想、开放的思维就有更好的办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取决于对政府和市场关系与时俱进的把握。
不进行思想的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的大突破。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上,今天的中国仍然需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不行,满足现状、固步自封不行,畏首畏尾、不敢越雷池半步不行,吃以往改革老本、躺在前人功劳簿上睡大觉更不行。
解放思想不是脱离国情的异想天开,也不是闭门造车的主观想象,更不是毫无章法的莽撞蛮干。
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实事求是。
面对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观念转变,正视了不同利益主体博弈频繁的现实,才会加紧建立利益协调平衡机制;把握了改革深水区矛盾问题的特点,才能确定深化改革哪些需要大刀阔斧、哪些需要循序渐进;看清了我国发展阶段的实际,民生改善措施才能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深刻认知了基本国情,才能更好实现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的统一。
汉武帝时期的币制改革
汉武帝时期的币制改革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7年-公元前87年),是汉初一位颇具雄才大略的皇帝。
他文治武功,显赫一生,与秦始皇同被后人并称“秦皇汉武”,可谓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汉武帝的思想积极进取,具有前瞻性,为朝廷、社会带来了新思维,进行了多项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也包括对货币制度的一系列改革。
汉初郡国铸币出现失控,放民铸钱成为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原因之一。
汉武帝登基时,虽然延续“文景之治”有过的一段“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的短暂丰盈时光,但是由于社会财富逐步集中到少数从事冶铁、铸钱、煮盐的富人手中,富商大贾囤积财富、奴役穷人,以至国家财政出现了入不敷出的困局。
出于中央政府经济管理和政治统治上的需要,汉武帝十分重视解决币制问题,打击大贾商人,增加中央财政收入,这也是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初衷。
由此他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
武帝刘彻登基时,正在继续流通文帝时推行的四铢半两钱。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武帝就当时流通的半两钱名不符实,实际重量仅三铢左右,以实现秦汉时期常称钱币“重如其文”为由,下令销毁四铢半两钱,新铸“三铢”钱。
这是汉武帝的第一次币制改革,虽没有取得了多少成就,但这次成功地突破了自秦始皇推行“半两”以来凡钱称“两”的规矩,开创了钱币称作“铢”的新时代。
三铢钱推行不久就感觉到这种钱太轻,造成钱轻物贵,汉武帝在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又将三铢钱废掉,重新推行四铢半两钱。
这不能认为是倒退,而是汉武帝的又一次钱币变革,是汉武帝看到了简单地推行“重如其文”三铢钱行不通,暂时再重行半两钱,以求更符合社会需要的钱币。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军资耗费巨大,国库严重亏空,而那些富商大贾却无关痛痒。
据《汉书》记载:豪门富室“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种困”。
于是汉武帝与朝廷公卿官员们研究决定改换钱币策略,打击那些为富不仁、兼并土地、不顾天下安危的豪富,以此来充实国库财政。
《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书评
《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书评《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书评1在上高中的时候就常听老师说起《万历十五年》,读完《万历十五年》,你会发现在近代中国发生的许多事情都是可以预见的,中国近代的衰败与腐朽,懦弱与自大,无疑可以从《万历十五年》中品味出来。
万历十五年,这一年平淡无奇,和历史上绝大多数的一年一样平淡,但就在这平淡无奇的一年中,发生了很多细枝末叶的且极容易被忽略的事。
这些事,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发生大事的症结所在,也是将在得以掀起波澜的机缘。
在这一年中发生的事为将来孕育了祸根。
万历皇帝在刚刚9岁的时候就登上了皇位,一成不变的生活,重复的事情,不变的礼仪,令年仅24岁的万历皇帝心生厌恶,权力被束缚,行动言语都受到约束,仿佛一个提线木偶,无法自主。
万历皇帝的一生处于不断的被束缚中,万历皇帝也想做一个好皇帝,但朝堂上的寸步难行,一成不变的生活令万历丧失了信心与激情,到了后期万历的做法是无为而治,不在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管理国家事务。
在这个国家治理体系中,没有绝对的权威,即使你是皇帝,很多事情也是不能做的。
在多年学习中,我们都接受了这样的观念:封建集权统治在明清空前强化,皇权至高无上。
但是在万历皇帝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皇权的旁落或者弱化。
尤其在立储这个问题上,万历皇帝前前后后奋斗了三十几年,终也没有实现立他最宠爱的皇三子常洵为皇太子的梦想。
万历皇帝是可悲的,他曾竭尽全力想做一个好皇帝,一个好君王,可是文官集团势力的强大,让万历皇帝寸步难行,作为一个皇帝,他是可悲的,作为一个君王,他是不合格的。
在僵硬的体制下,万历皇帝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象征,在祭祖大典上作出正确的礼仪与行为,在朝堂上只需要同意文官集团的奏折,在万历皇帝的身上我们似乎看不到像秦始皇的唯我独尊,看不到唐太宗的不可一世,皇帝似乎成了一个文官集团为了统治国家而推出的傀儡,寸步难行的万历,无法作为的的万历。
在这段历史中,我无法说明谁对谁错,只有一声叹息。
2021-2022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历史 含答案
秘密★启用前2021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历史含答案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综合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一卷(选择题共48分)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小题2分,总分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管理度量衡的“质人”。
这反映出西周时期( )A.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强化政治等级制度C. 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2.春秋晚期,晋国大夫赵襄子一日之内拔擢中牟两位出身耕稼的读书人为大夫,并“予以田宅”。
于是“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
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A.晋国实行征辟制度 B.贵族政治受到冲击C.晋国对农业的重视 D.宗法制度彻底瓦解3.《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 )A.由西域传入中原 B.属于水力灌溉工具C.东汉时普遍使用 D.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4.“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
夫节镇之强,非宋(国家)强也。
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
(唐)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
终宋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手段?”材料揭示出宋朝( )A.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 B.君主专制权力得到加强C.彻底根除地方割据基础 D.中央能够有效控制地方5.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入党积极分子试题答案
入党积极分子试题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5 ABABB 6—10 BDBDC 11—15 AAACB二、填空题答案1.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 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3. 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做党所分配的工作4.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5. 政治组织思想6. 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7. 18周岁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8. 1921 上海9. 母法子法10. 实现共产主义1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12. 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1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4. 二15.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判断题××√××四、简答题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2、十八大对党章的修改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第一、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定位和阐述。
第二、充实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成就的内容。
第三、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内容。
第四、充实完善关于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内容。
第五、充实了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
第六、对部分条文作了适当修改。
3、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七大亮点:(一)、提出了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导向,这就使得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这次改革的路径和核心,那就是要大刀阔斧地进行市场化改革;(二)、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并对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做了部署;(三)、这次三中全会特别是强调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四)、充分阐释了“现代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提出要建立现代市场体系;(五)、首次提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六)、提出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实现路径。
从“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谈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从“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谈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摘要]世界各国在发展的道路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都必须根据各国具体的国情,走自己的路。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后提出的,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看,我们都必须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
[关键词]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发展模式国情“华盛顿共识”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威廉姆森在1990年概括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美国财政部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在处理金融危机及经济改革时,向各国政府推荐甚至强迫推行的一整套经济政策。
该“共识”包括十个方面:(1)加强财政纪律,压缩财政赤字,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宏观经济形势;(2)把政府开支的重点转向经济效益高的领域和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领域(如文教卫生和基础设施);(3)开展税制改革,降低边际税率,扩大税基;(4)实施利率市场化;(5)采用一种具有竞争力的汇率制度;(6)实施贸易自由化,开放市场;(7)放松对外资的限制;(8)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9)放松政府的管制;(10)保护私人财产权。
“华盛顿共识”是以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为基础的,是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的升华。
从“华盛顿共识”提出的政策主张可以看出,它片面强调市场机制的功能和作用,轻视国家干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崇市场原教旨主义;主张私有化,宣扬“私有产权神话”的永恒作用,反对公有制;主张贸易自由化,放松对外资的限制,实际上就是要实现全球自由化。
这些主张与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如出一辙。
把“华盛顿共识”付诸实施的发展中国家的主要是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拉美国家。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华盛顿共识”精神的指导下,很多拉美国家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
但“华盛顿共识”的推行,却使拉美国家发生了一连串的经济金融危机,九十年代的经济增长率平均比八十年代下降了一半。
作为新自由主义的重要实验场,墨西哥、智利和阿根廷等国在改革后曾一度被西方国家称为该模式的“典型样板”。
部门间的利益冲突
部门间利益冲突利益是个人和组织的一切行为的内驱动,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也有利益满足的需要。
在代行政条件下,随着利益分化和利益群体的不断产生和发展,必然出现多元化的利益及利益关系,而这些利益关系往往表现为对抗与矛盾。
行政不同群体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对立、不同类型的行政群体之间和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有了比以往更为直接和明显的体现。
部门利益冲突的直接原因是公权力与经济利益挂钩。
在当今利益博弈的社会,公权与公权、公权与私权、私权与私权间之所以冲突不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经济利益的驱使,没有利益的冲突大家都相安无事,一旦切身利益受到其他相关博弈个体的侵害,各个社会主体间的冲突马上显现。
而我国的公权力在现阶段是和经济利益紧密挂钩的,例如行政审批权,其行使可以带来很可观的经济利益,因为市场经济实体为了得到自己经营的便利和许可都积极地向拥有行政审批权的部门送去经济报酬,使审批部门一方面为满足本部门的利益需求,另一方面为求得上级部门的嘉奖,在行使国家公权力的时候不断的去争夺与自己部门相关联的经济利益。
(二)部门利益冲突的间接原因是政府机构分工过细,且有重叠。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政治行政体制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日益突出,困扰公共利益的社会经济问题也随之增多。
政府往往根据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设置一个机构,有时问题解决了或者问题转化成了其他问题后,为之设置的机构仍然存在,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民生、就业、保险、医疗等许多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展仍在增多,政府机构的繁殖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机构的分工也越来越细,造成了多个政府部门对某种经济社会事务拥有交叉的管理权,特别是涉及到可以带来经济利益的事务,各部门都凭借自己的管理权进行垄断管理。
同样拥有管理权的其他部门不甘心利益争夺的失衡,也参与利益争夺,间接造成了部门利益的冲突。
(三)部门利益冲突的主要原因是政府职能划分不清,职责交叉严重。
政府职能范围不清,造成了越位和缺位;而机构间职能划分不合理,又导致职位交叉重叠。
南阳市内乡县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真题及答案2022
南阳市内乡县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真题及答案2022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1年7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夏粮喜获丰收,全国夏粮总产量达14582万吨(2916亿斤),比2020年增加296.7万吨(59.3亿斤),增长2.1%。
我国收获了()A.连续第15个夏粮丰收季B.连续第18个夏粮丰收季C.连续第20个夏粮丰收季D.连续第16个夏粮丰收季【答案】:B2.2021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正式向社会发布。
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共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55种和40类,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A.54种和4类B.131种和15类C.401种和36类D.324种和25类【答案】:A3.2021年9月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强调,我国必须坚持长远眼光,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
下列不属于战略科学家应具备的条件或素质的是:A.拥有国际顶级科研机构荣誉头衔B.兼具战略眼光和深厚科学素养C.担纲领衔国家重大科技研究任务D.具有卓越领导才能和崇高道德【答案】:A4.国产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从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汲取灵感,凭借优良的制作1/ 17技术和丰富的视觉效果,塑造了与传统《西游记》完全不同的全新人物形象,它昭示了一条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国产动画电影发展道路,是一部符合《互联网》时代要求,整合中国与国外动画资源,具备世界眼光的影片。
其创作过程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对规律的认识与改造是其成功的源泉B.事物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创造性思维是其成功的源泉D.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答案】:D5.我国古代思想家史伯提出“和实生物”“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该观点属于:A.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B.多元论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答案】:C6.下列选项符合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是:A.水蒸气-水-冰B.和平-战争-和平C.废钢铁-自行车-废钢铁D.小麦-面粉-面包【答案】:B7.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银圆之战”和“米棉之战”的直接目的是()。
试论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不同之原因
试论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不同之原因【摘要】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是中国历史上两次重要的变革,但两者的成效却有所不同。
王安石变法致力于推行新制度,如青苗法、均输法等,但遭遇到官员和民众的强烈反对,未能取得成功。
张居正改革则主要围绕财政和军事制度进行,实现了一定的成效,如增加财政收入和强化军队。
原因在于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的差异,以及官员的支持与反对态度不同。
王安石受古礼传统影响,遭遇保守势力抵制,而张居正得到明显的官员支持。
两位改革者的实施策略也存在差异,张居正更注重稳扎稳打,而王安石则较为激进。
通过对比两次改革的成效和原因,我们可以得出启示与反思,深刻认识到改革需考虑整体国情和官员态度,才能取得长久的成效。
【关键词】王安石、张居正、变法、改革、政治环境、社会氛围、官员支持、反对态度、实施策略、成效比较、原因分析、启示与反思。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王安石和张居正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们分别在宋朝和明朝担任重要职务,试图推行一系列变革措施以改善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
王安石主要在宋神宗时期担任宰相,实施了一系列被称为“王安石变法”的改革措施。
而张居正则在明朝景泰年间担任宰相,进行了被称为“张居正改革”的一系列变革。
王安石变法主要包括推行“青苗法”、改革学制、设立保甲、整顿兵制等一系列措施。
这些改革措施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和反对,但也带来了一定的成效。
相比之下,张居正改革的内容更多集中在清查贪污腐败、整顿官场、加强中央集权等方面。
虽然张居正的改革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与王安石变法相比效果略逊一筹。
在这两位改革家的改革过程中,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的差异、官员的支持与反对态度、实施策略的差异等因素都对改革的成效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深入分析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的异同之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成效不同的原因,并从中汲取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比较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的成效不同,探讨其原因,从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官员的支持与反对态度,以及实施策略的差异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大刀阔斧抓改革创新机制谋发展
大刀阔斧抓改革创新机制谋发展
黄会明
【期刊名称】《中国合作经济》
【年(卷),期】2005(000)008
【摘要】@@ 近年来,湖北省枝江市供销社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生产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宗旨,以改革、发展为主题,以"四项改造"为动力,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大刀阔斧抓改革,创新机制谋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黄会明
【作者单位】湖北省枝江市供销社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深化改革公立医院“公益”天下——江北区大刀阔斧抓医改大手笔惠民让利纪实 [J], 张燕
2.大刀阔斧抓改革跃马扬鞭求发展--务实创新的晋江市财政局 [J], 福建省晋江市财政局办公室
3.创新机制抓改革为民惠民谋发展 [J], 龙岩市人民政府
4.把握机遇抓管护创新机制谋发展——师宗县实施天保工程纪实 [J],
5.创新机制抓林改为民惠民谋发展——对集安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调查 [J], 王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安石变法——精选推荐
王安石变法摘选自林语堂著 《苏东坡传》第七章这时,英宗之子,将来要继承帝位,现今正以王储之身,居于京都,后来即位为神宗,王安石那时才因宠得势。
神宗为太子时,韩维为太子司文书事,而韩维对王安石则极为佩服。
韩维常对朝政表示意见,每逢太子赞同那些意见,韩维就说:“此非臣之意见,乃王安石之意见耳。
”于是,太子对王安石渐渐器重,希望将来他要借重王安石的政治大才。
在英宗四年(一○六七),神宗年二十岁,即帝位,立即任王安石为江宁知府,九月又将他摆登翰林之位。
王安石与他的好友韩维不断联系,深信他的机会终于到来。
他这次违背了以前的老习惯,圣命一到,立即拜受了官职。
但是延迟晋京,七个月后才成行。
神宗皇帝说:“先王之时,王安石一向谢绝任命,不肯来京都。
有人以为他冒失无礼,现在他仍然不来,称病为藉口。
是真有病在身?还是冀图高位?”这一时期,朝中有两位元老重臣,互相嫉恨:一为曾公亮,一为韩琦。
韩琦在三朝继续担当宰相与枢密之职,已有权责太重之势。
曾公亮在企图动摇韩琦之时,希望拉王安石为有力的同党。
他向皇帝力保王安石真有宰相之才具,皇帝应当对他的话信而不疑。
另一方面,大臣吴桂深知王安石之为人,他警告皇帝说,若使王安石得权,必致天下大乱。
最后,在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王安石已然深知皇帝对他的态度,乃自外地来京,奉召入朝,奉准“越级进言”,不受朝仪限制。
皇帝问:“朝政当务之急为何?”王安石回奏道:“以决定政策为要。
”皇帝又问:“卿以唐太宗为如何?”“陛下当以尧舜为法,固不仅唐太宗而已。
尧舜之道行之亦甚易。
后世儒臣并不真了解先王之道,认为尧舜之政,后世不可复见。
”皇帝听了颇觉称心,但谦谢道:“卿之所望于寡人者过奢,恐怕寡人无以符贤卿之望。
”后来王安石得到一次单独召见的机会,别的官员已全退去。
那是王安石的千载良机。
皇帝说:“坐下。
我要和你长谈。
”皇帝陛下开始问他为什么过去两个明君(其中一个是唐太宗)一定要获得贤臣为相以辅佐朝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中国财政制度需要大刀阔斧
图片来源:ChinaFotoPress/Getty Images
黄育川
与
主流观点相反的是,银行并不是制造中国主要经济困境的罪魁。
它们充其量只是帮凶,真正的凶手是当前的财政制度。
首先来看债务问题。
鉴于中国政府的财政政策,地方政府在税收收入中所占的份额被限制在45%左右,而地方政府开支占国家财政开支的85%(2000年前后为65%)。
迫于此,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预算外筹资活动(特别是土地出让和影子银行)来为社保和基础设施支出筹钱。
于是银行为那些不产生商业回报、且原本始终应由国家预算出资的支出提供贷款。
这种债务不断累积,最后与其他不良贷款一起被勾销。
其次,中国经济增长在放缓。
现在的问题不是缺少年增长7%的生产能力,而是说因需求不足,7%的增长率难以持续。
由于欧洲经济持续低迷,美国经济虽在复苏但进口相对疲软,所以中国的经济增长无法再依赖出口。
与此同时,因资产回报率走低和去杠杆化的必要性,中国投资率将下滑。
家庭消费不会大幅增加,原因是过去10年飞速增长的经济将随着工资增长减速而一同下滑。
到目前为止,北京一直在推行有选择性的刺激政策,而这只会增加对去杠杆化的最终需求。
所以中国怎样才能做到在应对其债务问题的同时找到需求来弥补海外市场走软、投资和个人
消费增长低迷的影响?答案就是重组当前的财政系统,而且相关计划可能已经在准备阶段了。
中国财政预算规模异常有限,中央政府与各省份之间的收入和支出也异常不匹配。
中国的总预算额仅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8%(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主要经济体的比例在40%-45%,较上游的中等收入国家则超过了35%)。
在6月份,北京承诺在两年内完成一个重大财政改革的具体框架。
该方案旨在通过扩大增
值税(把服务业囊括进去)以及设立新的自然资源和房地产类税种,来减少地方预算的短缺。
方案还要求重组地方政府债务(通常是转为长期债券)并清除以土地为抵押品的贷款。
通过推出“多年期预算”,新方案可以减少通过创造预算外收入来满足短期财政目标的做法。
地方官员的政绩评估内容也将包括债务管理水平。
改革后的财政系统将减轻商业和影子银行为基础项目提供资金的压力。
更重要的是,改革将降低对国有企业举债投资的依赖,并增加政府预算支出的作用,进而使得总需求结构更加平衡。
对于认为只有私营部门焕发活力才能治愈经济病的人来说,以上这些无异痴人说梦,但中国的社会支出异常之少,存在很大增长空间。
正如世界银行(World Bank)在《中国2030年展望》(China 2030)报告中所指,中国社会支出和转移支付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约为类似中等收入经济体的一半,是OECD国家的三分之一。
随着收入基础扩大、社会服务融
资职责的进一步明确,到2020年中国社会支出占GDP的比重可能从目前的13%升至18%左右。
这不仅将抵消投资大幅下滑的不利影响,还能为接下来十年中国保持7%的经济增速创造所需的需求。
重大财政改革也有其副产品,那就是公众对中央和地方预算的监督力度的加大,因为公民认为国家支出增加应直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这可能为公民更加实质性地参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省级人大创造条件,为更加民主的决策奠定基础。
许多海外评论很大多都忽略了中国政府雄心勃勃的财政计划,而是纠缠于利率和汇率的细微变化。
但就当前系统而言,如果想改变中国经济和政治参与者的行为,金融市场化不如财政改革更有效果。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财政改革一定能取得成功。
已经宣布的一些改革可能受到既得利益者的阻挠。
在确信中国已找到经济可持续高增长的道路前,改革的策略和战术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编者按:本文作者黄育川(Yukon Huang)现为卡内基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曾任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