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一章题库
马原第一章选择习题
B不可知论
C形而上学 D唯心主义
6.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 对静止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
D相对主义 (相对和绝对完全割裂开来, 否认相对中有绝对,否认客观的是非标 准)
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 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蕴含 的哲理是:
14.认为意识是人脑中分泌出 的特殊物质,这种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把物质存在的形式庸俗
化、简单化、绝对化了。似乎物质的存在只能是实体 性的,没有什么特殊的形式
)
D辩证唯物主义
15.人工智能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A它将最终取代人脑思维
B它能部分取代人脑思维
14.IBM公司制造的“深蓝”计算机 战胜了世界顶级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 罗夫这一事实表明:
A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 B电脑是人脑的延伸,是人类扩展自己智力的工具 C人脑的运动与电脑一样,归根到底是电子等物质粒子 的运动 D电脑是物化了的人的意识,电脑战胜人脑,实质上是 人类自己战胜自己 E电脑和机器人也能进行某些实践活动
A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B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D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
识等同于物质
13.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 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A二者的无限性
B二者的不变性
C时间和空间特性随着物质运动
的变化而底鲁认为,人甚至一 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其 错误在于否认了:
马原理第一章期末考试题库
马原理第一章期末考试题库
一、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问题是()。
– A. 实践问题
– B. 认识问题
– C. 价值问题
– D. 完整性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认识世界的起点和基点是()。
– A. 客观实践
– B. 主观意识
– C. 社会实践
– D. 个人实践
3.“真理标准的社会性”是指()。
– A. 真理的性质是社会的
– B. 真理的形成需要社会认可
– C. 真理的验证需要社会实践
– D. 真理的发展受社会条件的限制
二、填空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称社会关系具有( 1 )性,指社会关系是基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本质是人类的( 2 ),即人类是社会性动物。
3.“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3 )。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特殊性的根源在于人的( 4 )能动性。
三、简答题
1.请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
2.什么是社会性实践?其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3.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真理的理解是怎样的?
四、论述题
1.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的重视和运用。
2.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社会的独特见解。
注:本文档是一份马原理第一章的期末考试题库,包含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请根据题目要求完成答案,个别题目中的数字需要自行填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丰富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承认()A、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B、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5、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6、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B、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上有重要作用7、对世界存在状态问题的不同回答所区分的哲学派别是()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反映论和先验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8、凡是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A、唯物论B、唯心论C、二元论D、一元论9、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B、存在就是被感知C、物是感觉的集合D、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10、“存在就是被感知”这种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1、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
这是一种()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1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广延性B、存在性C、物质性D、可知性13、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A、生命物质的共性B、自然物质的共性C、有形物质的共性D、一切物质的共性1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A、必然和偶然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15、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A、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B、夸大相对静止的存在C、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D、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16、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7、在运动和静止关系问题上,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属于()A、唯物辩证法B、形而上学C、相对主义诡辩论D、主观唯心主义1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表明时间具有()A、持续性B、绝对性C、一维性D、伸张性19、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20、下列选项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社会管理活动B、科学实验活动C、社会改革活动D、物质生产活动2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A、实践主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B、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C、实践是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D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2、下列观点中表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是()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23、下列各项属于主观臆想联系的是( )A、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空气严重污染B、过度毁林开荒导致严重水土流失C、人的生辰八字决定其一生命运D、人的社会环境影响其一生命运2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位置的移动C、事物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5、“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一种()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唯心主义的观点26、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A、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之后产生的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D、新事物较旧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27、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28、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联系具有复杂多样性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9、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原因和结果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0、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31、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 )A、逻辑分析法B、阶级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D、精神分析法32、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A、客观性B、普遍性C、特殊性D、斗争性33、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是()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34、矛盾的斗争性是指()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5、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 )A、事物的内部矛盾B、事物的外部矛盾C、事物的主要矛盾D,矛盾的主要方面36、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D、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3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练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练习题一、单选题1.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2.“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3.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有其因必有其果4.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的东西远胜于鹰。
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作为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
”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完美在外,还因为()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5.中国古代佛教理论家惠能认为,“不是幡动,不是风动,仁者心动”。
这是()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观点D.辩证法观点6.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A.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B.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C.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D.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7.由于社会是人的社会,历史活动是人的活动,因此()A.人们可以创造社会发展规律B.人们可以消灭社会发展规律C.人们可以改变社会发展规律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问题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时间和空间的关系问题9.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反映论和先验论10.承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A.可知论B.不可知论C.辩证法D.形而上学1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具体和抽象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现象和本质的关系1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13.矛盾的基本属性是()A.同一性和斗争性B.有限性和无限性C.确定性和不确定性D.普遍性和特殊性1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又注意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其它工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1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1)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3)世界观(4)方法论(5)唯物主义(6)辩证法(7)唯心主义(8)形而上学二、单项选择(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D)。
A逐字逐句地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B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论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去检验各种事物D理论联系实际E急用先学,立竿见影(3)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D)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4)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A)A德国古典哲学B古希腊哲学C中国古代哲学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5)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有(A)A康德与休谟B马克思与恩格斯C尼采与叔本华D黑格尔与费尔巴哈(6)唯心论的基本形态有(B)A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B客观唯心论与主观唯心论C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D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7)“唯心论是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大树上开出的不结果实的花”的观点是(A)A辩证唯物论的观点B主观唯心论的观点C客观唯心论的观点D朴素唯物论的观点(8)“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的观点属于(C)A朴素唯物论 B朴素辩证法 C形而上学 D唯心论(9)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C)A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B心外无理,心外无事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D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10)被誉为辩证法大师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A)A黑格尔B费尔巴哈C亚里士多德D狄德罗(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可知性 B实物性 C运动性 D客观实在性(1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C )A可知性 B主观性 C物质性 D存在性(1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机考试题库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试题清单(含答案)一.单选题1.哲学是:()A.一切科学之科学 ( )B.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 ( )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D.特定时代人们的世界观 ( )2.从哲学上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A.矛盾现象与和谐现象 ( )B.运动现象与静止现象 ( )C.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 (√)D.进步现象与倒退现象 ( )3.哲学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 (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 ( )4.从哲学上看,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A.建设活动和破坏活动 ( )B.自由活动和不自由活动 ( )C.生存活动和发展活动 (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存在性 ( )B.结构性 ( )C.运动 ( )D.客观实在性 (√)6.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C.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7.哲学物质概念与关于具体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物质概念之间的关系是:()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 (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 )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继承和汲取了:()A.以往唯物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B.以往唯心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C.以往辩证法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D.以往可知论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9.我们认识和把握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前提是:()A.对哲学的正确理解 ( )B.对物质的正确理解 (√)C.对意识的正确理解 ( )D.对宇宙的正确理解 ( )10.“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应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马原题库第一章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C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C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 )C、物质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D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B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B )B、实践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9、有一首描述缺了钉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D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D )D、既克服又保留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A、方向和道路1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C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D )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1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B )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 )A、归纳与演绎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D )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20、我国古代哲学家范缜讨论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关系时,指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试题清单(含答案)一.单选题1.哲学是:()A.一切科学之科学 ( )B.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 ( )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D.特定时代人们的世界观 ( )2.从哲学上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A.矛盾现象与和谐现象 ( )B.运动现象与静止现象 ( )C.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D.进步现象与倒退现象 ( )3.哲学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 (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 )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 ( )4.从哲学上看,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A.建设活动和破坏活动 ( )B.自由活动和不自由活动 ( )C.生存活动和发展活动 (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存在性 ( )B.结构性 ( )C.运动 ( )D.客观实在性(√)6.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C.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 )7.哲学物质概念与关于具体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物质概念之间的关系是:()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 (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 )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继承和汲取了:()A.以往唯物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B.以往唯心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C.以往辩证法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D.以往可知论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9.我们认识和把握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前提是:()A.对哲学的正确理解 ( )B.对物质的正确理解(√)C.对意识的正确理解 ( )D.对宇宙的正确理解 ( )10.“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应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马原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客观实在性”是指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物质的具体形状和结构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2.运动是物质的A.根本属性 B.唯一特性 C.外部现象 D.内部本质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C.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承认事物的矛盾性B. 联系与发展C. 存在决定意识D. 事物的绝对运动5.量变是指A. 事物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B. 事物的变化由简单到复杂C. 事物的显著突变D.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6.事物螺旋式发展的根本特征是A. 上升性B. 重复性C. 回复性D. 循环性7.“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8.“物是感觉的复合”这个命题表达的是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9.“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表达的哲学观点是A.唯心主义 B.唯物辩证法C.相对主义诡辩论 D.形而上学10.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D.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11.“扬弃”是A. 既克服又保留B. 抛弃C. 既保留又继承D. 矛盾的调和12.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A.规律是普遍的B.规律是事物的必然的联系C.规律是固定不变的D.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13.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A.一切从群众意愿出发 B.一切从已获得的经验出发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14.矛盾是A. 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B. 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关系C. 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关系D. 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15.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辩证形式B. 趋势和道路C. 不同状态D. 源泉和动力1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
《马原》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马原》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思维和存在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B.物质可以认识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客观实在性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运动B.时间和空间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客观实在性4、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这说明()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5、人的意识可以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和选择建构,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观念世界。
这说明()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6、正如列宁所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
”这说明()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7、的“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说明()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8、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这是一种(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B.折衷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绝对主义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 体情况”。
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10、发展的实质是(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9、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1、 “擅苗助长”的事例是(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1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试题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2.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3.《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4.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5.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主观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主观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6.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 )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8.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 ( )A.正确的原则B.人们的主观愿望C.领导者的意图D.客观存在的事实9.“此亦彼也,彼亦此也”的观点是( )A.普遍联系的观点B.辩证法转化的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D.唯物主义观点10. 我国哲学家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马原第一章题库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对立问题B.思维与精神的关系问题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2.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
”从根本上来说,这两大阵营划分的标准是()A.是否承认世界的同一性B.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C.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D.对意识有无能动性的不同回答3.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这种观点是一种()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4.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
它由体温推动,由食料支持。
没有食料,心灵便渐渐瘫痪下去,突然疯狂地挣扎一下,终于躺下,死去。
”这里所表达的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5.恩格斯把费尔巴哈等旧唯物主义者称为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并指出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在理解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时是“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以先入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现的那样来理解……除此以外,唯物主义并没有别的意义。
”这里的“半截子”主要指的是()A.在坚持唯物论的同时,没有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结合B.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否认物质与意识的同一性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D.把客观事物看作是既成的事实,但不承认事物的变化发展6.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一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马克思原理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C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社会的产物D.意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2.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 D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3.“万物皆备于我”是 ( D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4.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要得出这一结论 ( A )A.必须通过人的意识 B.根本不要通过人的意识C.完全依赖于人的意识 D.纯粹依赖于自然物的存在5.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界定的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 C )A.存在 B.精神 C.物质 D.原子7.“运动应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他的量度”,因为静止是( B )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 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8.假象同真象一样,也是客观的。
这是一种( C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C.唯物主义辩证法观点D.神秘主义观点9.实践最本质的特征是( B )A.丰富多样性 B.客观物质性 C.主观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1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句话是 ( B )A.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11.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改造客观世界,这是 ( B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12.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以 ( A )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共同性为前提的C. 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为前提的D.事物的发展为前提1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的焦点是 ( D )A.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B.发展的观点和不变的观点的对立C.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D.是否承认矛盾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的动力观点的对立14.发展的本质是( C )A.事物的量的变化 B.一切变化和过程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事物范围的扩大15.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16.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C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17.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1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9.“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B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20.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B )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2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C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22.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撅;战马撅,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第一章 最新题库(含答案)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C.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物质的观点B. 运动的观点C. 实践的观点D. 发展的观点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形而上学理解的矛盾的同一性是()A. 没有差别的同一性B. 包含斗争性的同一性C. 包含差别的同一性D. 具体同一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C. 实践的观点和可知的观点D.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8.人们制造飞船,发射火箭,克服地球引力,是()A. 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B. 对规律的辩证否定C. 对规律的根本改造D. 对规律的发展9.“先富——共富”和“台阶式”发展战略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中()A.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B.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原理C.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原理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原理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白马非马”命题的错误在于()A. 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B. 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联系,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C. 既看到了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D. 既没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14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1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D 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二、多项选择题1.辩证法经历的基本形态有()A.朴素辩证法B.唯心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C.自然辩证法2 时间空间作为“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3.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试题清单(含答案)一.单选题1.哲学是:()A.一切科学之科学 ( )B.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 ( )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D.特定时代人们的世界观( )2.从哲学上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A.矛盾现象与和谐现象( )B.运动现象与静止现象 ( )C.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D.进步现象与倒退现象 ( )3.哲学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 (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 )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 )4.从哲学上看,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A.建设活动和破坏活动( )B.自由活动和不自由活动( )C.生存活动和发展活动 (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存在性( )B.结构性()C.运动 ( )D.客观实在性(√)6.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C.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 )7.哲学物质概念与关于具体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物质概念之间的关系是:()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 (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继承和汲取了:()A.以往唯物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B.以往唯心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C.以往辩证法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D.以往可知论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9.我们认识和把握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前提是:()A.对哲学的正确理解 ( )B.对物质的正确理解(√)C.对意识的正确理解( )D.对宇宙的正确理解 ( )10.“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应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马原习题(第一章)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2.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3. 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4.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 是否承认世界具有统一的本原“高尚的理想”5. 哲学的党性是指( )A.哲学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为一定阶级服务6.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C.是否承认事物存在着变化、发展7.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原问题8. 否认世界同一性的哲学是〔〕9. 在世界的统一性的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分歧在于〔〕10. “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11.“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AA.形而上学的观点C.辩证法观点12.“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13.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14.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15.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16.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是〔〕17.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18. 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19.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20. 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21. 设想无物质的运动是( )22. 设想无运动的物质是〔〕23. 运动的绝对性表达了物质运动的〔〕24. 静止的相对性表达了物质运动的〔〕25.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26.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
马原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A. 运动B. 物质可以认识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 客观实在性3、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C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A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C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C.既肯定又否定D.既前进又倒退7、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C )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0、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C )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11、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完整word版)马原试题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第一章一、判断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对凡是哲学都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对凡是唯物主义都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对一切具有辩证法思想的哲学都认为世界是精神的。
错唯心主义都认为世界是“观念”的产物。
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康德的先验论。
错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
错“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错唯心主义是一元论。
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方法必须坚持,已过时的个别理论要修改。
对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对哲学的物质范畴是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
错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错“白马非马"的命题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错“白马非马"的命题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对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原理,要求我们做到用整体性观点分析事物。
对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
对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对质变的基本形式包括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错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对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
对因果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表现在一因多果。
错或然率是对可能性大小的科学说明和测定。
对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就要反对形式虚无主义。
对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的原理要由自然科学的长期发展来证明。
对只有正确的思想,才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对意识的本质是一切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
错人的大脑是自我感觉的产物。
错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能动地创造客观规律和宇宙万物。
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现象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
对作为哲学的物质范畴是指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
对割裂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会导致形而上学唯物论和唯心主义。
对运动和静止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对“此亦彼也,彼亦此也。
马克思原理题库第一章 题库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0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是: BA.革命性和批判性B.实践性阶级性C.科学性和历史性D.辩证性和彻底性2、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 DA.唯心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3、“万物皆备于我”是DA.形而上学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4、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要得出这一结论 AA.必须通过人的意识B.根本不要通过人的意识C.完全依赖于人的意识D.纯粹依赖于自然物的存在5、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界定的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 CA.存在B.精神C.物质D.原子7、“运动应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他的量度”,因为静止是B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8、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
则表明 DA.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 B.时间随着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9、实践最本质的特征是 AA.直接现实性B.客观物质性C.主观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1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句话是C A.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11、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是 B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12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以 AA事物的区别为前提的B.事物的共同性为前提的C事物之间相互转化为前提的D.事物的发展为前提1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的焦点是D.A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B.发展的观点和不变的观点的对立C.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D.是否承认矛盾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的动力观点的对立14发展的本质是A事物的量的变化B.一切变化和过程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事物范围的扩大二、多项选择题 5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BCDA、意识和精神的关系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D、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问题E、存在与物质同一性的问题2、辩证唯物主义把运动理解为BDE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物质的存在方式C.思维领域以外的一切变化D.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E物质的根本属性3、哲学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范畴的联系表现BCA.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B.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理论成就的概括C.前者为后者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D.前者是后者的根据,后者是前者的条件E.后者为前者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4、人脑和意识的关系ABDA.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人脑自生的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承担者E.人脑的生理活动就是意识活动5、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A B D.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C.认为事物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E.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6、下列论断是对矛盾概念的理解和表述的有 ABCDEA.“独中又自有对”B.“反者道之动”C万物“皆各有耦”、“耦之中又有耦”D.无独必有对E.“有一必有二,二本于一。
马原第一章复习题答案
马原第一章复习题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即是( B)A.唯物论B.世界观C.辩证法D.方法论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C )A.运动 B. 规律 C.联系和发展 D. 矛盾5.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撅;战马撅,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 )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辩证思维方法7.发展的实质是(D)A.前进的运动B.上升的运动C.曲折上升的运动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8.矛盾的基本特性是( C )A. 斗争性B.同一性C.斗争性和同一性D.普遍性和特殊性9.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B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对立问题B.思维与精神的关系问题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2.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
”从根本上来说,这两大阵营划分的标准是()A.是否承认世界的同一性B.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C.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D.对意识有无能动性的不同回答3.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这种观点是一种()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4.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
它由体温推动,由食料支持。
没有食料,心灵便渐渐瘫痪下去,突然疯狂地挣扎一下,终于躺下,死去。
”这里所表达的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5.恩格斯把费尔巴哈等旧唯物主义者称为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并指出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在理解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时是“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以先入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现的那样来理解……除此以外,唯物主义并没有别的意义。
”这里的“半截子”主要指的是()A.在坚持唯物论的同时,没有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结合B.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否认物质与意识的同一性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D.把客观事物看作是既成的事实,但不承认事物的变化发展6.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一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恩格斯对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7.“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8.自然科学的具体物质概念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无论出现怎样的情形,都不可能改变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惟一特性,这里物质范畴的惟一特性是指()A.普遍性B.特殊性C.科学性D.客观实在性9.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理解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最终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继承和发扬了唯物主义的传统,在总结科学的基础上,把哲学物质观提高到现代水平。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变革的突出表现是()A.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人类实践活动也是物质的一种形态C.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D.实践是解决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环节10.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的观点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11.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机器人已具备了相当发达的“大脑”。
维诺格勒在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里制作的机器人能独自行走和拿起一定的物品,能“看到”东西并分析看到的东西,能服从指令并用人类语言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理解”能力。
智能机器人的出现表明()A.智能机器人能够进行实践活动B.智能机器人也能产生意识C.智能机器人的活动与人有着直接联系D.机器人智能最终将战胜人类大脑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由此可见,认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的观点()A.否定了物质对精神的决定作用B.是一种典型的二元论观点C.混淆了物质与精神的界限D.是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13.在谈到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恩格斯指出“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化起直到思维。
”这里的“它”指的是()A.实践B.运动C.静止D.时间和空间14.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皆流、无物常驻”、“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这种观点A.是一种诡辩论的观点B.强调了运动的绝对性C.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D.否定了静止的相对性15.黑格尔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下列选项对此评价正确的是()A.他抹杀了自然、历史、精神的世界的多样性B.他意识到世界都是处在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状态中C.他忽视了自然、历史和精神世界的差异性D.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的观点16.俗话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这说明时间具有()A.三维性B.绝对性C.一维性D.相对性17.“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表明()A.时间的特征是人的体验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18.马克思指出:“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
这说明()A.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存在的B.人与自然界是两个完全分离的世界C.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在自在世界基础上建造的属人世界D.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19.恩格斯指出:“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
”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是()A.天然自然B.人化自然C.实践D.自在世界20.西方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民谣:“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这首民谣中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量变引起质变B.联系具有普遍性C.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D.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1.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的观点。
这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A.客观性B.普遍性C.条件性D.多样性2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哲理是截然对立的,它们的分歧体现了()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分歧D.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分歧23.“譬如一只手,如果从身体上割下来,按照名称虽仍然可叫做手,但按照实质来说,已不是手了。
”“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获得它的地位。
”这两句话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A.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观点B.部分不能离开整体的观点C.部分反作用于整体的观点D.整体是各个部分的总和的观点24.“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这两句诗体现的哲理是()A.世界处于运动不居的状态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C.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D.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25.同是由碳原子构成,只是由于原子间的排列结构不同,就可以形成金刚石、石墨和碳三种不同的物质。
这说明()A.事物数量的增减能够引起质变B.量变和质变是事物运动发展的两种状态C.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D.事物的构成成分的排列组合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26.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到垄断阶段的变化是()A.根本性的质变B.单纯的量变C.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D.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27.“在对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的观点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B.诡辩论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28.认为“被断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偶然性构成的,而所谓偶然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的观点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机械决定论的观点D.宿命论的观点29.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文中指出:“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这些对立通过自身的不断的斗争和最终的互相转化或向更高形式的转化,来制约自然界的生活。
”由此可见,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真理观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30.认为整个宇宙都受着唯一的运动规律即万有引力规律支配,不仅自然界要按照万有引力规律运动,社会也要按照万有引力规律发展的观点,其错误在于认为()A.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形式相同B.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本质不同C.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没有共同之处D.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本质相同但表现形式不同31.18世纪意大利思想家维科认为历史的变化经过了三个阶段:神的时代、英雄时代、凡人时代。
神的时代是原始时代,是人类的童年时期;英雄时代是贵族统治的时代,是人类的青年时期;凡人统治的时代是资本主义时代,是人类的成年时期。
凡人时代是历史发展的顶峰,历史变化经历了这个阶段以后,就会重新回复到原始时代,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这种观点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唯物主义的观点32.《礼记•大学》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表明人的意识具有()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33.哲学是(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之科学C.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D.世界观的理论体系34.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35.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C.绝对与相对的关系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36.哲学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37.马克思主义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出发点是( )A.思维B.物质C.存在D.实践38.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是( )A.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B.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C.相对主义、绝对主义、辩证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直观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39.旧唯物主义之所以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因为( )A.唯物论与辩证法相脱离B.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C.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D.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不承认意识的能动性40.中国唐代哲学家刘禹锡提出:“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