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改革的实践着力点
如何在新课改中实施德育工作
如何在新课改中实施德育工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实施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
学生是德育工作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成长需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认知。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和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熏陶。
其次,要注重德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在新课改中,各学科都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就包括道德素养。
因此,要将德育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例如,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探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三,要加强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德育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要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德育的魅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团队协作能力;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
第四,要建立家校合作机制。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因此,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表现和成长环境,共同探讨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同时,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品德发展,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最后,要完善德育评价体系。
评价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道德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评价要注重过程和结果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同时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通过评价体系的完善,使德育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效。
总之,在新课改中实施德育工作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公民教育:职业学校德育改革与创新的着力点
公民教育: 职业学校德育改革与创新的着力点
一万 恒
有 学 者指 出, 统 德 育是 教 人 如 何 做 圣 贤 , 公 民教 育 则是 教 人 做 人 的底 线 。 公 民 道 德要 求公 民应 当遵 循 传 而 基 本 的 道德 . 不追 求先 进 性 的 、 美的 道 德 。 以合 法性 、 而 完 合理 性 为基 础 , 对公 民教 育 的 具 体 内 涵 , 概 括 如 下 : 可
职 业技 术教 育 。 先 , 仅 是 能 改 变 职 业 世 界 (h r f ok 面 貌 和 经 济现 状 的教 育 , 首 不 tewol o w r ) d 而且 还 应 是 能 减
轻 贫 困、 改善 环 境 、 升 生活 质 量 的教 育 。 帮 助 职 业 学校 学 生获 得 具 有 市 场 竞 争 力 的 劳 动技 能 , 为技 术精 湛 提 在 成 兼 具 管理 能 力 的合 格 劳动 者 之 外 , 应 当培 养 他 们 成 为 具备 生 产 力 、 责 任 感 的 国 家公 民 。 次 , 经 济 全球 化 还 有 其 在 之 后 . 业技 术教 育 还 扮 演 着“ 职 实现 和 平 、 进 环 境 可 持 续 发 展 、 进 社 会 和 谐 、 养 国 际化 公 平 的 关 键 角 色 ” 促 推 培 。
严 峻 形 势 , 无 法 真 正 实现创 新人 才 培 养模 式 下职 业教 育人 才 的培 养 目标 。 也
因此 , 业 学校 的德 育 应 当 德 育 的 内涵 向 公 民教 育 延 伸 , 职 将 把 “ 民道 德 、 民价值 、 民知 识 和公 民 能 力 ” 为其 核 心 目标 , 公 公 公 作 以应 对 当前 德 育 工 作 中面 临 的 实际 问题 。
浅谈增强学校德育实效的几点措施
浅谈增强学校德育实效的几点措施学校德育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等方面进行教育的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实施途径不仅包括直接的理论教学,还包括许多实践活动,对于在校中学生而言,升学压力大,课程紧,在校受教育时间长,因此,中学德育的实效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怎么增强中学德育的实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摆正德育的位置没有正确的观点,等于没有灵魂。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在具体的学校德育中真正坚持德育为首,必须牢固树立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根本,并在素质教育中不断巩固。
一是要倡导德育首位的意识。
学校老师特别是领导要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将学校德育工作放到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自上而下形成合力,在抓坚持、抓长远上下功夫,使之逐步健全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机制;二是倡导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理念。
教育是系统工程,需要每位教师参与进来,形成德育合力,要改变德育只是班主任工作的错误观念。
应树立全体教师都是德育执行者观念,将德育渗透到每个教育环节中去,渗透到每个学科的教育之中。
要从细节抠起,不但要传授道德知识,还要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
学生的可塑性都很强,学生受教育的实效,很大程度上决定在他所受的教育上,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为学生下效仿的对象,因此,老师匀随时都要注意自身形象的塑造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不但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二、改进方法,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学校德育的根本功能是育德,育德的主体是学生。
道德依赖于主体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来实现道德对人生的肯定、调节、引导的提升功能,道德是人的一种自由、自觉的智慧实践。
没有主体的参与,就没有道德。
当代中学生自主意识明显增强,个性发展的要求十分强烈,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改变传统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唤醒学生的主题意识,充分尊重雪深个体发展的要求,自觉的将学生置于驾驭过程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教育,引导学生主动探讨问题,寻找真理,反省自我,完善人格,教育要重视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受教育者的道德需要和选择,要激励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强调受教育者的自我内化,使道德真正成为学生内在自律的行为规范,因此,我们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道德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在德育途径和方法的运用上,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重视发展教育者的道德思维,培养其道德实践能力。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努力追求的目标。
良好的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想提升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需要系统性的思考和全面的策略安排。
本文将从校园文化建设、师生关系和教育教学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帮助学校提升德育实效。
一、校园文化建设1. 建立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影响学校德育实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提升德育实效,学校需要大力培育一种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
这种文化应该以尊重、包容、合作、进取为核心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品德修养。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德育主题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增强学校精神氛围学校的精神氛围对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提升学校德育实效,学校可以积极宣传和弘扬校训、校许、校风等学校精神内涵,让学生在校园中能够感受到浓厚的学校氛围,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从而理解和践行学校的核心价值观。
3. 建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可以通过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组,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中心等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可以通过这些举措,为学生提供更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品质,提升学生的德育实效。
二、师生关系1. 建立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对学校德育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首先要建立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师生平等相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
通过建立学生咨询室、家长学校、班主任工作室等机制,强化师生互动与沟通,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是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
浅谈学校德育改革的五个着力点
本 课程 , 助这 些 活 动培 养 学生 的爱 国情感 、 任 借 责
感、 自尊 感 等 社 会 情 感 以 及 谦 虚 、 取 、 进 自爱 等 优 良 个 性 品 质 。学 校 探 索 把 读 书 活 动 、 技 活 动 、 论 活 科 辩
训 练 。 些 都在 现 行 的教 育 中有所 传 承 , 这 各个 学科
课 程 标 准 中 明 确 提 出 学 科 育 人 的 目标 。 学 校 也 践 行 艺 术 育 人 的 途 径 。同 样 . 校 坚 持 班 会 是 班 主 任 学
社会 实 践 、 区 服务 、 社 社会 调 查 、 会 参 观活 动 、 社 野 外游 览 活 动 、 拓展 训 练 等 活动 系 列 化 , 成 实 践 系 形 列 的校 本课 程 , 使学 生达 到 “ 力行 近 乎仁 ” 。在 总 体
动 、宣 传 活动等 以人 的认 知为导 向的活 动 系列化 , 形成认 知教育 系列 的校本课 程 , 培养 学生 的求知 欲 ,
激 发 学 生 的 认 识 兴 趣 . 学 生 “ 者 不 惑 ” 学 校 探 让 知 。
肯 定 了音 Biblioteka 的社 会 功 能 和对 人 的教育 作 用 。杜威
等专 题教育 。
每个 学 校都 有 自己的文 化 传 统 ,注 重 文 化传 承 和
建 设 , 成 自身 的 特 色 , 文 化 感 染 人 、 育 人 , 形 用 培 是
学 校 必 须坚 持 的一条 路 线 。只有 文 化 才 能 对学 生
产 生 浸 润 的影 响 , 有 文化 才 能抵 达 学 生 的心 灵 。 只
浅谈学校德育工作的着力点
一
应 注意 引导学 生 面对现 实生 活 。 育 、 教 帮助学 生通过 自己 的劳动创 造生 活 .并 以健 康 文明 的方式享 用所
、
学校 德 育工作在 改 革上要 有 时代定 位
创造 的新生 活 。 生生 活领 域很 广泛 , 校德 育应集 学 学 中较多 精力 . 关注 以下 几个方 面 : 1 德育应 关 心学生 学 习生活 。 、 对在校 生 而言 , 学 习是 其 社会义 务 , 也是 主要 活动之 一 。 当前 学生学 从 习生 活状 况来 看 , 存 在不少 问题 . 则 诸如 学 习 目标模 糊 , 习动力 不足 , 习能力 不够 等 。 学 学 因此 , 校积极 学
引导学 生 明确 学 习 目标 , 并将 之具 体化 、 层次 化 。帮
有 实践 经 验 的德 育工 作 者 都 深深 地 体会 到 , 学 校德 育 工作 针 对 性 的强 弱 , 实效 性 高低 的决 定性 是 条件 。而衡 量 德 育针 对性 强 弱 的核 心 标 准 , 看 它 应
对 受 教育 者现 实 问题 的关 注程 度 。那 么学 校 德育究 竟应 关 注 什 么问 题 呢? 这不 能 一概 而 论 , 同时代 不
少 , 际交往 问题 越来 越突 出。 出现 了不敢交 往 , 人 不
治化 的做 法 已丧失其 存 在 的土 壤 和发展 动力 。从 近
几 年 学 校对 德 育 功能 的研 究 来 看 , 育不 仅 有 促进 德
政治 经 济发 展 的 功能 . 且 具 有促 进人 们 生 活 水平 而 提高 的多 方面 功能 。 特别 是具 有引 导人们 创 造生 活 、
建国 6 O多年来 , 国学校 德 育工作 发展 的成 就 我 是 巨大 的 , 德育实 效性 不高 的 问题 , 摆在 了每个 但 也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德育工作是与学生身心健康、思想道德素质、良好习惯等学生全面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工作,是构建全面发展型的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德育工作也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具体学校的实际情况。
一、加强师德建设,提升德育工作的品质德育工作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和负责任的态度,因此,师德建设是提升德育工作品质的重要保障。
加强师德建设,可以从多方面入手,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增强师生互动的品质。
例如,学校可以开展师德讲座、组织师德考核、严格执行职业行为规范等,都有利于促进师德建设和提升德育工作品质。
二、强化德育课程,增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效果德育课程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课程也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
在德育课程的设计中,应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在开展德育课程的过程中,学校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在互动交流中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三、开展德育活动,丰富德育工作的内涵开展德育活动是丰富德育工作内涵、提高工作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方式。
德育活动可以是比赛、讲座、寻访、志愿服务等,也可以是校内外的实践、调研等教育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制定有效的德育活动方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促进德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四、优化德育考核,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德育工作的考核是推动德育工作改革和创新的重要保障。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德育活动、德育课程等多种因素进行考核,从而全面、科学地评价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学校也应注重考核结果的反馈和引导,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总之,德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
学校应注重改进德育工作的思路,提高德育工作的品质,加强师德建设,优化德育课程,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推进德育考核,从而全面促进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践
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践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传统的德育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因此,学校德育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实践,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创新德育理念传统的德育理念往往强调规范和约束,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
在创新实践中,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潜力,德育工作应该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
同时,我们还要树立开放的德育理念,打破学校教育的封闭性,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与合作。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通过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开展社区服务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环境中接受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创新德育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德育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和丰富。
除了传统的道德规范教育,我们还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环保教育等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核心,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让学生深刻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如,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法制教育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通过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环保教育也是当今德育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让他们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创新与实践
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创新与实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的德育工作也面临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在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不断创新与实践,提高其有效性。
那么,如何进行创新与实践呢?首先,学校德育工作要紧跟时代发展,注重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学校可以利用各种平台和工具,为德育工作提供保障和支持。
比如,学校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校内网站等互联网媒介,及时发布德育信息和教育活动。
同时,可以利用智能化设备,开展线上缴费、智慧考勤、智能管理等工作,有效提高德育的管理效率和质量。
其次,学校德育工作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注重因材施教,创新实践、主动抓好德育创新工作。
学校可以探索丰富多样的德育模式,如开展个性化报道、多元化选修课程、实践类社团等活动,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学校德育工作要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注重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责任和使命感,培养高尚的品德和优秀的人才。
学校可以与社会资源进行有机结合,通过与企业、政府等单位的合作,共同开展有意义的德育实践活动,推动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学校德育工作要加强与家校合作,构建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形成“德育全员参与”的局面。
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家长会、家访、课堂观摩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并加强家校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需求,为个性化德育提供思路和方向。
总之,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不断创新与实践,丰富多样的德育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德育服务。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生德育素质的全面提升,培养具有国家情怀、世界眼光和良好品德的优秀人才。
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践
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践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信息多元化的背景下,传统的德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德育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实践,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一、创新德育理念传统的德育理念往往侧重于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行为,而新时代的德育理念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
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和情感体验。
不再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而是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德育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
同时,要强化全员育人的理念。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德育教师和班主任的职责,而是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任务。
学校的每一位教师、职工都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日常教学和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格局。
二、丰富德育内容在德育内容方面,除了传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等教育,还应增加一些符合时代特点和学生实际需求的内容。
例如,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面临着诸多诱惑和挑战,如网络诈骗、网络暴力、不良信息等。
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培养他们在虚拟世界中的自律和责任感。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
学校要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
此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组织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三、拓展德育途径传统的德育途径主要是课堂教学和主题班会,而在创新实践中,我们要拓展更多的德育途径。
一是利用校园文化进行德育渗透。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所在,通过营造积极向上、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如设立文化长廊、举办文化节、开展社团活动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熏陶。
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着力点
个文 化 的创新 一 样 , 须 处 理 好创 新 和 承接 传 统 必
之 间的关 系 , 是 历史 唯物 主义 的一 条基 本 原理 。 这
的 内 在 需 要 。 正 确 的 理 想 信 念 能 够 给 人 指 明前 进
的方 向 , 今 纷 繁 复杂 的 社 会 , 充 满 竞 争 , 充 当 既 又 满 各 种 诱 惑 , 于 大 学 生 来 说 , 易 产 生 各 种 困 对 容 惑 , 正 确 的理 想 信 念 就 是 引 导 大 学 生 走 出 一 个 而 个 困 惑 的 指 针 。 正 确 的 理 想 信 念 能 够 为 大 学 生 的
长提供精 神 支柱 , 个人 的人 生 道 路 都不 可能 一 每
帆 风顺 , 要 经 受各 种 困难 的 考验 、 折 的磨 练 , 都 挫
不 自我 封 闭 等 品 质 。 创 新 精 神 是 创 新 的 灵 魂 与 动 的 强 烈 意 识 、 未 知 就 对
在 困 难 和 挫 折 面 前 , 有 崇 高 理 想 和 坚 定 信 念 的 具
事物 的敏感 和好奇 心 、 新事 物 价值 的准确 认识 、 对
维普资讯
【 关键 词 】 理想信念教 育 人 文教 育
创新精神
心理健康教 育
20 4 106
【 中图分类号】 G 4 【 6 1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 8 1 ( 06 0 0 2 0 0 3— 4 8 2 0 ) 1— 18— 2
【 作者简 介 】 张丽娟 , 南京信息职业技 术学 院。江 苏 南京
进 行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和 革 命 传 统 教 育 , 是 人 既
文 教 育 也 是 弘 扬 和 培 育 民族 精 神 的重 要 途 径 。
论提高德育实效的现实着力点
论提高德育实效的现实着力点摘要:提升德育实效要遵循实效固有的生成规律,回应制约实效发展的现实问题,找到增强实效的着力点;应着力把握影响德育实效的基本要素,优化德育实效生成的运作机制,构建德育实效结果的测评标准。
关键词:德育;德育实效;着力点目前,德育实效问题成为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的焦点问题。
笔者以为,提升德育实效需要回到实效本身,遵循实效生成的固有规律,并回应制约实效生成的问题,才能从深层上找到提高实效的现实着力点。
一、着力把握影响德育实效的基本要素把握影响德育实效的基本要素是追求德育实效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德育实效的重要着力点。
德育实效的生成是德育实践基本要素作用的结果,因而提升德育实效必须透视和把握德育实践的基本要素,加强对这些基本要素的建设。
这些要素包括教育者、教育对象、德育内容和德育环境等。
1.加强教育者队伍建设教育者是德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德育资源的开发者和使用者,是德育对象品德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把握住教育者因素是提高德育实效的关键。
教育者队伍建设的内容一是提升教育者的学识。
教育者只有具备深厚的学识,才能把握住教育内容和要求,读懂教育对象的需要和问题,合理地论证所传授的价值观念。
实践中,有些教育者知识陈旧,观念落后,视野狭窄,缺乏对问题和现实的思考力与阐释力,导致教育对象怀疑甚至厌烦其传授的内容,这必然影响德育实效的达成度。
二是提升教育者的品德。
德育的本质是育人之德,是一项人格对人格的、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感化活动,因此,教育者的德行是催生德育实效的无形力量。
当前教育者的品德建设呈现出重使用轻培育、重业务轻品行及重公德轻私德等偏向,因此,必须重视并加强教育者的品德建设。
2.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教育对象是德育实效的承载者和体现者,德育实效的实现就是把国家、社会的教育要求转换为了教育对象内在的思想品德。
以往的德育实践把追求德育实效简单化为单纯地使教育对象被动接受和执行国家、社会的要求,而不考虑教育对象自身的主体性需求,这必然带来德育实践的简单粗暴和强迫压制,引起教育对象的逆反。
教师德育工作的着力点与措施
教师德育工作的着力点与措施引言:教师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剧和家庭教育的多样化,学校教师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德育挑战。
本文将从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个方面,探讨教师德育工作的着力点与措施。
一、学校教育的着力点与措施学校是培养和引导学生良好品德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水平,学校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自身修养:教师德育工作首先要注重教师自身的修养。
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品德修养,成为学生的楷模。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教师培训和教育活动,提升教师的德育素养,使其在德育工作中更好地示范和引导学生。
2.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应当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活动组织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3.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是激励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当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将德育工作纳入评价体系中,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责任感,推动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家庭教育的着力点与措施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于孩子们的德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为了加强家庭教育的效果,需要家长在以下几个方面付出努力:1.亲子关系的建立:家长应当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
通过关心和理解孩子的需求,家长可以为孩子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
2.家庭环境的塑造: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德育起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应当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提供良好的成长条件和愉快的家庭氛围。
在家庭中,家长应当示范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让孩子从小就受到正确的道德教育。
3.家庭教育的培训:家长可以通过参加家庭教育培训,提升自己的家教水平。
这样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儿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资源和支持。
学校德育工作的策略与实效
学校德育工作的策略与实效近年来,学校德育工作在国家政策的不断推动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学生文明礼仪、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然而,学校德育工作要想取得实效,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并注意在实施中与实际情况相适应,本文从此角度展开讨论。
一、德育工作的策略1.建立全员参与的德育体系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参与,建立全员参与的德育体系是首要任务。
这意味着,学校要将德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找到德育主线,将各项德育工作有机结合,在教学、管理、服务等多个方面全员参与,推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德育工作,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
2.创新德育方式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有了极大的拓展。
德育工作需要紧跟时代,创新德育方式,让德育工作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真正达到有效的德育。
创新德育方式包括在班级、寝室、实验室等不同场所开展不同形式的德育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互动与体验中品味生活,加深德育内涵,最终使德育工作取得实效。
3.注重德育形式的多样性德育工作的实效,需要不同的形式去支撑。
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应该注重德育形式的多样性,让德育工作更加生动、丰富和有效。
有的德育活动可以以仪式形式展开,体现庄重的态度和认真的精神;有些德育工作可以以比赛的方式展开,让学生在比赛中发扬团队合作精神;还有些德育活动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促进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
因此,德育的形式应该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多样化的德育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心理与精神需求。
二、实现德育工作的实效1.德育工作与教学相结合德育工作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将德育工作与教学相结合,才能实现德育工作的实效。
教育教学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是学生人生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站。
因此,学校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合适的题材和案例,让学生体会到道德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良好的德育校园文化。
请你结合德育工作实际,说明贯彻改德育方法的基本要求
请你结合德育工作实际,说明贯彻改德育方法的基本要求贯彻改德育方法的基本要求需要结合德育工作实际,以下是一些建议:1.坚持以德育为首要任务:德育工作应该始终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为首要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方面的能力。
在德育方法改革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为核心,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等方面。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德育方法改革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同时,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3.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在德育方法改革中,应该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让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来深入理解道德规范和价值观。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文艺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的力量和价值。
4.运用多种教育资源:在德育方法改革中,应该运用多种教育资源,如社会资源、文化资源、网络资源等,丰富德育的形式和内容。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场所,或者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德育教育。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德育方法改革中,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总之,贯彻改德育方法的基本要求需要结合实际,注重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运用多种教育资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德育工作的发展和创新。
探讨学校德育改革的实践点
探讨学校德育改革的实践点零阳镇城北中学张贵平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学校教育的发展,其它大成就是不可抹杀的,但德育实效性不高的问题在社会转型期已越来越无法回避地摆在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
一、学校德育改革的时代定位有实践经验的教育工作者都深刻地体会到学校德育针对性的强弱,是其实效性高低的决定条件,而衡量德育针对性强弱的核心指标应看它对受教育者现实问题的关注程度。
那么,学校德育究竟应关心什么问题呢?这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问题。
目前,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人们在和平建设环境下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的需要日益浓厚。
从现代学生每天面对和关注的问题的类型看,政治性问题所占的比例有所降低,而生活问题所占的比例明显升高。
无论就德育的价值特性或存在特性而言,把德育政治化的做法已丧夫其存在的土壤和发展的动力。
近年来对德育功能的深入持久的研究揭示,德育不仅有促进政治经济发展的功能,而且“具有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多方面的功能,特别是具有引导人们创造生活,享用生活的功能。
而且创造和享用生活的功能更容易显效并被学生感受到,因而更具有吸引力。
如此一来,面向新世纪中国学校德育改革和发展应注意关注,指导和引导学生的现实生活,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新生活,并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用新生活。
学校的生活领域广泛,学校德育应集中较多的精力,关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l、德育应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
对在校学生而言,学习是其社会义务,也是他们的主要活动之一。
但从当代学生学习生活的发展状况来看。
则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诸如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坚持力不够等问题。
学校德育应该也有可能帮助和引导学生制定达到既定学习目标的步骤。
学校德育还可以通过强化人生观、价值观念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把学习与自己的发展成长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增强其内在动力和坚持力。
找准德育工作的着力点-精选资料
找准德育工作的着力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德育工作面临新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德育工作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要让学生在思想上真正受到触动,主动接受教育,并转化为正确的行动。
因此我们在德育的内容、形式、方法上必须实施彻底的改革,找准德育工作的着力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德治教、以德治校”,德育才能对学生起到真正意义上的作用。
一、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力求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德育的过程就是教育者的活动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在德育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演绎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成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参谋者、合作者,为学生营造广阔的实践空间。
在近几年的德育实践中,我校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改进德育工作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自我教育: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角色,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战胜;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寻找答案。
抓住重大教育契机,为学生搭建活动平台,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主体参与意识,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
事实证明,只有把学校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人才。
二、构建德育四化工程,把各科教学和德育内容课程化结合起来多年来,我校德育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德育大纲》《德育工作规程》,结合学校工作实际,认真实施我校《德育四化工程》,即严管理,育人制度化;抓主题,内容系列化;立足主渠道,渗透经常化;注重环境,过程全面化。
各门学科都要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充分挖掘了学科内含的德育因素。
学校除了队会、校会、周会等例行课时外,还逐步提出了德育课程化的理念,尽可能地开设自行设计的德育课程。
德育活动课程化的提出,既保证了德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又能加强德育活动的计划性,便于组织者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策划。
三、重视德育实践活动,把说理教育与道德实践结合起来为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要求在具体的德育工作中,想方设法挖掘新办法,开辟新途径,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把无形的思想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
德育推行的实践路径
德育推行的实践路径简介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素养的重要任务。
为了有效推行德育工作,需要制定一条实践路径,确保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的策略,以及避免法律纠纷的注意事项。
实践路径德育推行的实践路径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
这些目标应当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以便对德育工作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评估。
2. 整合德育资源:学校应充分整合各种德育资源,如德育课程、师资队伍、家庭教育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时,还可以借助社会资源,如社区组织、志愿者等,丰富德育实践的内容。
3. 创造适宜的德育环境:学校应创造积极向上的德育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研究和发展条件。
这包括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供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等。
4. 强化德育培训:学校应加强教师的德育培训,提高其德育教育能力和水平。
教师应了解德育理论和方法,掌握德育教育的基本技巧。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进行德育培训,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5. 建立德育评估机制:学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估机制,对学生的德育发展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为学校制定更有效的德育措施提供参考,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法律注意事项在推行德育工作时,需要注意避免法律纠纷。
以下是一些应注意的事项:1. 尊重学生权益:在进行德育活动时,学校应尊重学生的权益,不得侵犯其人身权、知情权等。
德育活动应基于学生自愿参与的原则,不得强制学生参加。
2. 遵循法律法规: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触犯法律红线。
特别是在涉及到学生个人信息、隐私等方面,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3. 德育与学科教育的结合:德育工作应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可以融入相关学科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论通过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整合资源,创造适宜的德育环境,加强教师培训,建立评估机制,并注意避免法律纠纷,学校可以顺利推行德育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 政治
[文件] 学校德育改革的实践着力点.doc
[标题] 学校德育改革的实践着力点
[关键词] 德育改革
[内容]
学校德育改革的实践着力点
赵世超刘惊铎
回顾建国51年来我国学校德育的发展,其巨大成就是不可抹杀的,但德育实效性不高的问题已越来越无法回避地摆在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
一、学校德育改革的时代定位
有实践经验的教育工作者都深刻地体会到,学校德育针对性的强弱,是其实效性高低的决定性条件。
而衡量德育针对性强弱的核心指标应看它对受教育者现实问题的关注程度。
那么,学校德育究竟应关注什么问题呢?这不能一概而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问题。
目前,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人们在和平建设环境下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的需要日益浓厚。
从现代学生每天面对和关注的问题的类型看,政治性问题所占的比例有所降低,而生活问题所占的比例则明显升高。
无论就德育的价值特性或存在特性而言,把德育政治化的做法已经丧失其存在的土壤和发展的动力。
近年来对德育功能的深入持久的研究揭示,德育不仅有促进政治经济发展的功能,而且“具有促进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多方面的功能,特别是具有引导人们创造生活、享用生活的功能。
而且创造和享用生活的功能是更容易显效并被学生感受到的,因而也更具有吸引力。
如此一来,面向21世纪中国学校德育改革和发展应注意关注、指导和引导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新生活,并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用新生活。
学生的生活领域很广泛,学校德育应集中较多的精力,关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德育应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
对在校学生而言,学习是其社会义务,也是他们的主要活动之一。
但从当代学生学习生活的发展状况来看,则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诸如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坚持力不够等问题。
学校德育应该也有可能帮助和引导学生明确其学习目标并将之具体化、层次化,甚至帮助学生制定达到既定学习目标的步骤。
学校德育还可以通过强化人生观、价值观念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提高其
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把学习与自己的发展成才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增强其内在动力和坚持力。
2.德育应指导学生的交往生活。
当代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明显提高,学习的节奏加快且更趋紧张,加之网上作业,人际直接接触减少,人际交往问题越来越突出,出现了不敢交往、不善交往和畸形交往的问题,表现出人际关系紧张的新情况,严重影响到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
为此,学校德育应积极承担起指导学生交往的任务,教给学生有关人际交往的基础知识,培养和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引导他们勇于和善于建立起平等友爱、互帮互助、开放宽容、诚实守信的良好人际关系,为自身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协调做好能力储备。
3.德育应引导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
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比以前大大充裕,这样一来,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消费,养成怎样的生活习惯,就成为摆在青少年面前的新问题。
学校德育不应回避这些问题,而应该向学生传授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有关知识,指导他们勤劳节俭、自尊自爱、量入为出,引导他们体验这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从未来发展前景看,学生发展中所面临的生活问题十分丰富,也很具体。
学校德育应主动关注、研究和增补大量有关青少年学生生活中典型、敏感和棘手问题的内容,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形象性和指导性,让学生学起来简明生动,用起来切实可行。
如此,德育才能从根本上生发出亲近感和吸引力。
二、学校德育改革的实践着力点
德育模式的建构,是现代德育理论研究和德育实践探索所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
学校德育模式建构得如何,不仅从根本上反映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的成熟度,而且也直接影响着学校德育的效果。
为此,学校德育改革的实践着力点应放在德育模式的建构上。
但是建构什么样的德育模式更有效,又如何建构这种有效的德育模式,则是值得深入研究和作创造性探索的。
(一)面向21世纪建构怎样的学校德育模式才更有实效
在此,我们试分析确定21世纪中国学校德育模式建构的核心特征。
从宏观上看,21世纪的世界,社会需要日益多样化,国际社会日趋向多极化发展,国内将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方面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经济成份和分配方式进一步多样化,经济结构更加复杂,加之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这就迫切要求在人才培养上克服单一和统一规格要求的积弊,逐步体现多样化和多层次化的特征,从而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个性化。
从教育自身发展来看,教育对象的独生子女化要求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独立性、创造性和个性强的特点;“科教兴国战略”要求全国不同地区的教育都能适应本地经济、文化特点,因地制宜得到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学校面向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上教学的广泛应用,为每个受教育者不同能力、兴趣、特长的发展奠定了科学技术基础。
这就是说,21世纪教育发展要求对人才的个性给予充分重视。
学校德育能否适应这一时代的新要求,将决定其能否保持旺盛的活力。
从国际范围德育的改革与发展来看,德育个性化是世界发达国家共同追求的目标,而且初见成效。
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酝酿开展的第三次教育改革,把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作为培养目标,从而把个性化作为整个教育和德育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
美国从本世纪初杜威开始就一直致力于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主张把德育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在丰富多彩和充满个性的生活过程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优良的个性。
(二)如何构建富有个性的学校德育模式
这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必须有实质性的探索,我们试结合我校近年来的德育实践探索来阐述。
1.挖掘学校周边潜在的德育资源,构建协作互励模式。
作为国家“九五”规划课题《跨世纪人才中华美德培养研究》主持人单位的陕西师范大学,经过反复比较论证,发现本校存在着得天独厚的周边德育资源,那就是作为其课题实验学校的中小学。
学校动员和组织校部的德育专家,采用行动研究法和实验校的教师一起研究各自存在的问题,并组织对口专业的师大学生下到实验学校的中小学组成协作组。
特别是针对各校中小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由协作组中的师大学生向中小学生讲述成功的学习经验,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解决中小学生问题的同时,也激发了师大学生为基础教育服务和努力学习的决心。
如此建构起独具个性特长的“协作互励模式”。
2.针对学生核心品德症结,实施体验模式。
针对目前独生子女中存在着讲求享乐、缺乏刻苦学习精神、生活境界不高的问题,我校和各实验校有针对性地实施德育体验模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生到经济较为落后的兰田县等地,与贫困农民的子弟一起开展“手拉手”活动,相互交流学习、生活体会,深入体验他们的生活。
返校后,引导学生写体会文章,讲切身感受,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
参加过这种体验活动的学生,心灵深受震撼,纷纷表示要下定决心,刻苦学习,不再浪费饭菜,并主动向贫困地区的同学捐款、捐书、捐物,收到较好的德育效果。
3.优化育人环境,构建文化陶冶模式。
结合原国家教委“211工程”的实施,我校充分发动和组织每一位教职员工和学生,开展深入持久的校园文明建设活动,美化校园、教职工居室和学生宿舍,创建文明教室、文明宿舍和文明校园,创建考试无作弊院系;教师和学生一道举办师生书画大赛、摄影展览和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利用学校自然地形地貌,开辟磊乐苑、畅志园,其中刻碑为铭,荟萃名家书法作品。
学生课余散步在碑林之中,摘抄吟诵这些前辈们发自肺腑的人生感悟和求学格言,不由得激发起一种发奋求学、比学赶帮超的热情,校风为之一振,收到了明显的育人效果。
由对以上实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德育模式的构建和实施,不能盲目照搬,必须明确本校学生中存在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全面深入地研究本校的人力资源和文化环境资源等,有针对性地构建符合本校实际,具有本校特色,富于鲜明个性特征的德育模式,以便真正有效地提高德育实效。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10月4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