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教案
《为学》教案

《为学》教案教案编写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为学》一文中的主要内容,并能正确运用新学词汇及短语。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提高综合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学习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提高阅读技巧。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较复杂的句子结构及含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插画,引导学生讨论图片中人物的行为举止,创设学习的氛围,并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2. 预知(10分钟)请学生根据文章标题推测文章内容,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展开推测。
然后从不同小组中选取几位同学展示他们的猜测结果。
3. 阅读(2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为学》,并标记不理解的单词或短语。
2) 分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互相帮助理解文章内容。
4. 分析与讲解(15分钟)指导学生分析文中重点句子及段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主题和内容,提醒学生注意文章的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
5. 拓展延伸(10分钟)1) 学生自由发挥,就现代学生如何理解并践行“为学”这一精神进行讨论。
2) 如果时间充裕,可以组织学生用英文或中文写一篇短文,表达对学习的态度和观点。
6. 总结反思(5分钟)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的收获和体验,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
四、课堂作业请学生完成扩展延伸部分的讨论或写作任务,并在下节课上进行交流和展示。
五、板书设计《为学》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掌握新学词汇及短语。
2. 能力目标:培养综合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学习的热爱。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文学作品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并能够运用新学词汇和短语。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理解困难,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指导。
为学优质课教案通用8篇

为学优质课教案通用8篇具有实践性的教案是教师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工具,教案编写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为学优质课教案通用8篇,供大家参考。
为学优质课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学习本文环境描写的艺术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1、理清明暗两线,提高鉴赏古代小说(尤其是章回体)的叙事方法。
2、从分析文中“智取”来了解杨志的思想性格。
3、通过训练掌握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课文]常言道:“智不看《三国》,勇不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出智士,梁山多勇夫。
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
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来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
[介绍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1、本文节选自《水浒》71回本(也就是金圣叹腰折水浒,梁山108将排定痤位即结束版本)第16回。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2、《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许多剧情是妇孺皆知的,大家可能已经看过原著或者影视作品了。
那么有哪位同学能说说杨志的出身及“押运生辰纲”前的主要遭遇?明确:杨志出身名门,是杨家将的后代,武举出身,官至制使。
后押运花石纲,在黄河遭风浪而丢官,穷困卖刀时杀了泼皮牛二而被充军。
一心想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杨志当然不甘心,后来得到大名府梁中书的赏识,受重用,派他押运生辰纲。
[分析小说情节]第一步、学生观赏与课文有关的三个电影片断第二步、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生辰纲是什么东西?明确: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都是百姓的血汗钱,搜刮来的不义之财。
2、生辰纲是谁取的?又是从谁的手中取走的?用怎样的方式取走的?明确: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杨志;智取。
3、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4、明确: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暗线——晁盖智取生辰纲。
《为学》教学设计教案

《为学》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为学》的基本内容和要点。
1.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为学》的原则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为学》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包括学习的意义、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等。
2.2 教学资源教材、PPT、教学视频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教学设计引入: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学习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讲解:详细讲解《为学》的内容和要点。
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为学》的基本内容和要点。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2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为学》的基本内容和要点。
学生能够运用《为学》的原则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章:教学总结5.1 总结内容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点。
5.2 反馈意见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进行改进。
5.3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教学进行改进。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确保教材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准备相关的教辅材料。
6.2 教学设施准备准备教室内的投影仪、电脑、白板等教学设施。
6.3 教学资源准备收集相关的教学视频、案例、练习题等资源。
第七章:教学实施7.1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步骤二: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步骤三:进行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步骤四: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步骤五: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2 教学时间安排每个步骤的时间安排,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教学进度的控制。
第八章:教学拓展8.1 拓展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相关的拓展内容和案例。
为学 教案示例

为学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为学”的含义,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精神。
2.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熟读成诵。
2.教学难点:理解“为学”的深刻含义,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为学”二字,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为学”是什么意思?(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找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和意思。
2.教师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理解“为学”的含义。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为学”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意义?(五)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为学”的感悟。
2.搜集有关“为学”的名言警句,进行交流分享。
四、教学反思2.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课时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为学”二字,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为学”是什么意思?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找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和意思。
2.教师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理解“为学”的含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为学”的含义。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
二、课堂讲解1.教师继续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和意思。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让学生深入理解“为学”的含义。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为学”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意义?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为学”的感悟。
2.搜集有关“为学”的名言警句,进行交流分享。
七年级语文《为学》教案

七年级语文《为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为学》。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词语的意思。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理解课文的主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例子,学会如何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勤奋刻苦、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为学》。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词语的意思。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理解课文的主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理解。
(2)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方式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为学》的背景进行简要介绍。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学习:(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4. 探究学习:(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课文中所提到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的重要性。
(2)让学生通过写作、演讲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学习的理解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为学》并背诵。
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对课文《为学》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学》优秀教案一等奖3篇

4、《为学》优秀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理解为学由难向易转化的关键是“事在人为”。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的意思。
3、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不同语气和感情,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不同语气和情感,并背诵课文。
2、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阅读式、讨论式。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大家在学习中一定都遇到过困难,谁能说一说在学习中你都遇到了那些困难,又是怎样做的呢?(学生谈),看来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我们大家对待的方式和态度各有不同。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面对困难古人是怎么做的吧。
今天我们来学习13课——为学。
(师板题)(二)教师解题、介绍作者①简介作者。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彭端淑)②解题:为学即求学、做学问的意思。
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是彭端淑写给子侄们的一封信,这封信很有名,他不但鼓舞和激励了彭家的子侄,而且也鼓舞和激励了后来的许多青年人。
那么究竟作者在这篇文章当中都讲述了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文章当中去看一看,请同学们把书打到105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停顿和长句子的断句,边听边标注不认识的生字读音。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呢?现代汉语与古文言文是血脉相承的,文言文为现代汉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直到今天它还在影响着现代汉语的发展.与此同时呢,文言文是一种"雅语",历经千百年的锤炼,它已发展成为一种最为精练的语言。
所以,为了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我们很有学习并学好文言文的必要。
这节课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去感受一下文言文的魅力!因为这篇文言文不太好读,再加上这是我们初次接触和学习文言文,所以就由老师先来范读一下课文,同学们在听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个别句子的断句,并标注好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为学》教案三篇

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的意思。
2、使学生认识到“人之为学”,关键在“为”。
3、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4、读出人物对话不同语气和情感,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不同的语气和情感。
2、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为”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勤奋学习的名言、故事。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1、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我们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板书课题《为学》。
观题质疑,“为”是个多音字,组词,在此处读什么?“wi”是什么意思?做。
文题的意思呢? 2、交流课前搜集的作者及本文相关资料。
彭端淑(约1699一约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四川丹棱人。
他是清代四川的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清代四川三才子。
彭端淑从小聪慧颖异,十岁即能文。
有《白鹤堂文集》、《雪夜诗谈》、《晚年诗稿》等传世。
本篇课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
意思是写篇文章给儿子和侄子们看,谈谈求学、做学问的道理。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
第一遍:读准生字字音; 第二遍:能正确停顿、读得流利; 第三遍:要读的有板有眼。
2、初读后,你知道了什么?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读后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说一说。
4、结合文后译文,读一句原文,读一句译文。
试着解决刚刚的疑问。
可以小组交流。
三、精读感悟。
1、认真阅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文中说了几方面的内容?指导朗读,要引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本段中你发现了重复的句子吗? “则难者亦易矣;则易者亦难矣”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自己说一说。
2、理解“去南海”这件事是否容易?从哪里看出来的? 在文中画出来,读一读。
3、重点指导对话部分的朗读。
贫者说话的语气;富者从疑问 轻视 惭愧的态度变化。
富者说“子何恃而往?”两次不同的语气变化。
(分角色读、男女生对读、表演读等) 4、相机指导理解重点字的意思:“鄙、恃、去、顾、为”等字。
《为学》教案5篇

《为学》教案5篇《为学》教案篇一重点:进一步积存古代文言文词汇。
难点:学生对文章写作特点的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要点:通过自学解决字词,教师提示个别难句。
一、简介状况二、正字音三、通过自学把握字词。
四、学生表演二僧至南海一段,加深理解记忆。
其次课时一、提问字词,复习旧课。
二、分析1、明确这是一篇谈论文,构造是提出论点,进展论证,得出结论。
让学生找出本文论点。
2、其次段如何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昏庸与聪敏的辩证关系,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再用曾参传圣人之道加以佐证,特别有说服力。
3、第三段如何论证?4、分析二僧之南海之事。
找出去之困难的表达,僧贫者能至和僧富者不能至的缘由分别是什么样?5、最终一段怎么样扣住论题再论证?三、谈启发并结合自己实际谈谈感想。
1、难事做于易,繁事做于细。
再难的事情,只要去做,总会完成,而再易的事情,假如水去做,也不会有什么收获。
2、是天资聪慧与愚钝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惟在勤奋努力与否。
假如努力了,必将有所收获,否则一事无成。
设计思想对于课文根本内容的理解,强调学生自学为主,教学生借助书下解释和工具书学习文言。
要加强诵读的落实。
用一课时对论证方法这一教学重点用争论法进展落实。
板书设计为学清彭端淑一、提出论点天下事:为之:难→→易人之为学学之,难→→易不为:易→→难不学,易→→难(普遍真理)(本文论点)二、道理、举例论证1、道理:资,材学而不怠→→不知昏庸屏弃不用→→无异昏庸2、举例:鲁传圣人之道三、比方论证二僧:贫者:为之→→至富者:不为→→不至四、总结结论:人之立志:恃材自败恃勤自力需“为”需“学”教案点评:对于课文根本内容的理解,强调学生自学为主,教学生借助书下解释和工具书学习文言。
要加强诵读的落实。
用一课时对论证方法这一教学重点用争论法进展落实。
教案例如重点:进一步积存古代文言文词汇。
难点:学生对文章写作特点的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要点:通过自学解决字词,教师提示个别难句。
《为学》教学设计教案

《为学》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为学》全文。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3)分析并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欣赏和评价《为学》。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品质。
(3)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哲理,提升个人修养。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为学》。
(2)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3)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观点。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
(2)文中某些句子和段落的深层含义。
(3)将文章中的哲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为学》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观点。
5. 实践运用:引导学生将文章中的哲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为学》。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写一篇关于《为学》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4. 学生将文章中的哲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实际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方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2.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促进师生互动。
《为学》教学教案设计

《为学》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理解并背诵《为学》一文;(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3)了解作者朱熹的生平及其思想体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结构特点;(2)学会运用文中的哲理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明确学习目的;(2)培养勤奋刻苦、谦虚好学的品质;(3)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进步。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原文及翻译:《为学》一文讲述了学习的意义、方法和要求,强调了勤奋刻苦、谦虚好学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2. 重点字词解析:(1)“学”的意义和重要性;(2)“勤奋”、“刻苦”、“谦虚”、“好学”等品质的内涵;(3)“团队协作”在学习和事业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朱熹的生平及其思想体系;(2)阐述本文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要求学生圈点勾画出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2)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4. 课堂讲解:(1)讲解重点字词的内涵和用法;(2)分析句式结构的特征及作用;(3)阐述文章的哲理如何指导实际学习和生活。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举例说明文章的哲理在实际学习中的应用;(2)进行小组竞赛,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为学》;3. 选择一篇与《为学》主题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心得体会和阅读分析文章的质量;3. 综合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哲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学》教学设计

《为学》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为学》教学设计《为学》教学设计(通用17篇)《为学》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在文中的意思。
为学示例优秀教案

为学示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为学》的中心思想和寓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通过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理解课文的主旨和寓意。
3.学会借鉴课文中的优秀品质,应用于实际生活。
三、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阅读理解。
2.课文中比喻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课文《为学》2.PPT课件3.小组讨论材料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为学”吗?它是什么意思呢?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
3.学生再次自读,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的主旨。
3.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寓意。
四、小组讨论a.课文中的“为学”具有哪些品质?b.你认为“为学”的重要性在哪里?c.你从课文中得到了哪些启示?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课文内容,回顾上节课的学习重点。
2.学生分享上节课的学习心得。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寓意。
2.分析课文中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借鉴。
三、案例分析1.出示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否具备“为学”的品质。
2.学生讨论,教师点评。
四、写作训练1.以“我心中的‘为学’”为主题,让学生写作。
2.学生分享写作心得,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为学”的品质。
六、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为学》。
2.写一篇关于“为学”的感悟。
七、教学反思1.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2.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但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课堂讲解教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为学》这篇课文,那么你们知道文中的‘为学’具体指的是什么吗?”学生A:“老师,我觉得‘为学’就是学习的过程,不断探索和求知的旅程。
七年级语文《为学》教案

七年级语文《为学》教案第一章:《为学》课文解析1.1 学习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1.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旨。
1.3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价值。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简介作者和背景。
1.4.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1.4.3 解析课文:分析课文结构,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式。
1.4.4 讨论课文: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主旨和修辞手法。
1.4.5 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二章:《为学》主题探讨2.1 学习目标:理解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2.2 教学重点:课文主题的探讨和分析。
2.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2.4 教学过程:2.4.1 导入:回顾课文内容,引出主题探讨。
2.4.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主题,分享观点。
2.4.3 分享观点: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2.4.4 总结:归纳课文主题,强调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第三章:《为学》修辞手法分析3.1 学习目标:认识并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重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
3.3 教学难点: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解释。
3.4 教学过程:3.4.1 导入:简介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
3.4.2 分析修辞: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4.3 讨论修辞:让学生讨论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3.4.4 总结:回顾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讨论,强调修辞手法的运用和鉴赏能力。
第四章:《为学》作文练习4.1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进行作文写作。
4.2 教学重点:作文的构思和表达。
4.3 教学难点:学生作文中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
4.4 教学过程:4.4.1 导入:提出作文题目,引导学生思考。
4.4.2 构思指导:给予学生作文构思的指导和建议。
4.4.3 作文写作:让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给予个别指导。
4.4.4 作文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交流作文。
6《为学》教案

6《为学》教案教案标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学目标:1.了解《为学》的主要内容与作者的观点。
2.培养学生阅读及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分析《为学》的主要内容与作者的观点。
2.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用激动人心的音乐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上来,并分享一些与学习相关的成功故事,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Step 2:导读(10分钟)Step 3:阅读与分析(20分钟)学生用个人阅读的方式仔细阅读《为学》,并使用笔记来记录可能影响理解的词汇与句子。
然后学生与同桌交流并讨论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最后,学生就提出的问题与全班展开讨论。
Step 4:思考与分享(20分钟)Step 5:激发学习兴趣(1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他们现在学习的动力是什么,并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学科与学习方法可以使他们更加感兴趣和投入。
教师还可以分享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Step 6: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与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给予积极的反馈与评价。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学生完成一篇关于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和学习计划的作文。
学生需要认真思考自己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并写下自己的目标和计划。
教学反思:通过阅读《为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学习的意义与重要性,并思考自己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此外,通过分享学习方法和技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为学》优秀教案

《为学》优秀教案《为学》优秀教案「篇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理解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1.加强诵读,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认识到“人之为学”,关键在“为”,只要树立志向并坚定去实践,就可以化难为易达到预定目标。
(四)美育渗透点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结构紧凑,对比鲜明,句式整饬的创作美以及故事所揭示的意蕴美。
二、学法引导1.以学生自读为主,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文中字词的音、形、义,教师抽查巩固。
2.可将文中故事改编成小说剧表演,也可用复述的方式加以理解。
可对这个故事的思想内容进行讨论,讨论一下可从哪些方法得出不同的理解。
3.理情文章的结构层次,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妙处,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可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去掉,看看文章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由学生从.写作和内容的角度加以认识和体会。
4.可以根据文章结构层次,将本文化整为零,逐段背诵,背熟后再合零为整体背诵、默写。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及重点虚词的用法,准确翻译文章。
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根据注解直译文章,教师答疑并讲析重点词语,让学生明确,巩固重点。
2.难点理解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解决办法教师适时恰当引导学生思考。
(见教学步骤)3.疑点开篇由两个设问句组成,这种写法有什么效果?(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与思辨力)。
四、课时按排2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1.课文朗读磁带及录音机。
2.投影仪及文学常识、重点词句评析、随堂练习的胶片。
3.学生制作生字新词及重点的卡片,课堂交流。
六、师互动活动设计1.指导学生熟记文言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强化诵读练习。
2.准确直译文章。
3.理清文章结构,明确主旨。
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语同学们步入学校的大门已近七、八个年头了,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谈一谈学习知识时的感受,特别是升人中学以来在求知过程中的感受。
《为学》教学设计教案

《为学》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为学》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让学生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和讨论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文选自《论语·为政》篇,是孔子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论述。
文章主要讲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等内容。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对于古文中的成语和表达方式可能不太熟悉。
学生可能对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深化。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论语》篇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要介绍本文的作者孔子及其对学习和教育的贡献。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并注意一些生僻词汇的解释。
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或与同学讨论来解决自己的疑问。
3.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展示和讨论,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3.4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逐段解读,解释其中的成语和表达方式。
结合现实生活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
3.5 练习巩固给学生发放一份相关的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堂上完成。
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2 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练习题的完成质量,检查他们对课文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3 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可以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对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论语》原著或相关的选集。
5.2 参考资料相关的学术论文、解读文章或视频资料。
5.3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和讲解课文内容。
《为学》教学设计教案

《为学》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文章;(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3)了解作者的为学思想和人生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散文的特点和风格;(3)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勤奋好学、谦虚进取的精神品质;(2)激发学生热爱学习、勇于探索的兴趣和热情;(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要词语和句式;2. 欣赏古代散文的特点和风格;3. 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的理解;2. 句子结构的分析;3. 作者为学思想和人生观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句子结构,解答学生疑问;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4. 案例分析法:分析作者的为学经历,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和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标记生字词;3. 讲解分析: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句子结构,解答学生疑问;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5. 案例分析:分析作者的为学经历,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运用。
3. 测试评价:通过定期进行的测试,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词语、句式等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阅读理解、翻译等能力的运用。
七、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为学》原文及相关注释、译文资料;2. 多媒体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图片等资料;3. 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用于板书重点内容;4. 作业布置:提前准备并布置课后作业,包括阅读理解、翻译等练习题。
为学优质课教案7篇

为学优质课教案7篇创新的教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教案编写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为学优质课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为学优质课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探索轮子的作用。
2、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培养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汽车玩具、三角形、正方形积木玩具、有轮子的盒子和没轮子的盒子。
购物车运沙袋和两人抬沙袋;可拉动的行李箱和背着旅行袋;场地布置:运物路线(圆形、双圆)可接力的站点(两种颜色的点)。
区角操作材料:①图画纸、彩笔;②纸盒、轮子、双面胶、绳子等;③展板(展出幼儿作品)活动过程:一、玩中生趣,直接导入(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可以在桌子上玩,也可以在地上玩,请小朋友试着玩一玩你面前的.东西,看看谁玩的方法多、最有趣。
)二、分类游戏,讨论探知:1、快速把它们放进这个篮子里。
好,小朋友们真能干,现在到我这里来。
《伸手招呼幼儿过来,幼儿围坐在老师身边》2、小朋友来看,你能告诉我这些玩具为什么能滚动吗?幼:他们有轮子。
3、师:哦!因为它们有轮子,所以才会滚动。
那如果我们用长方形和三角形做轮子会怎么样呢?可以让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
4、师:那有了圆形的轮子有什么好处呢?师:还有吗?三、实验感知:教师请幼儿分组推动有轮子和没轮子的盒子,然后报告试验结果,哪一个盒子更容易推动。
1、师:现在我请小朋友自己来试一试,想一想,轮子还有什么作用呢?看这里老师准备了两个不同的盒子,一个是有轮子的,一个是没轮子的。
现在我们分成四组,去试一试哪一个盒子更容易推动。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个盒子更容易推动了吗?举起来让我看一看。
2、师:小朋友刚才都试过了,有轮子的盒子轻轻用力就能走很远,而没有轮子的盒子,要用很大劲才能往前走一段路。
(教师边说边示范)这样看来有轮子的盒子要比没有轮子的盒子更省力一些。
四、操作对比(轮子的省时省力的功能)师: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几件有意思的东西,现在请小朋友一起来看一看都有些什么?教师出示物品(儿童购物车和米袋)。
为学教案6篇

为学教案6篇教案编写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编写精心的教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流畅度和连贯性,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为学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为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 练习跑、钻的动作。
2. 发展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活动准备:1. 布置鱼塘,内有用硬纸板做的鱼(数量为幼儿人数的3倍)。
2. 小塑料桶3只,拱形门6个。
3. 音乐磁带及录音机。
活动过程:1. 小猫真快乐。
幼儿扮演小猫,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边念儿歌(附儿歌)边模仿小猫的动作。
2. 小猫学本领。
(1)鱼塘在很远的地方,路上要钻过好几个山洞,让我们来学一学钻山洞的本领。
(2)示范钻山洞动作,重点讲解如何弯曲身体。
(3)引导幼儿分组练习,要求一个跟着一个钻和跑,钻时不要碰到拱形的“山洞”。
3. 小猫抓鱼。
(1)讲解游戏方法:“小猫”钻过一个“山洞”,到“鱼塘”抓一条“鱼”,再钻过一个山洞,把“鱼”放到水桶里。
(2)游戏2~3次,直至将“鱼塘”里的“鱼”全部抓完,提示幼儿一个跟着一个活动,一次抓一条“鱼”。
(3)大家一起围着水桶模仿吃鱼的动作,感受成功和分享的快乐。
活动建议:1. 该游戏不宜比赛。
2. 可根据幼儿的活动能力增设障碍(如独木桥、小桥),灵活掌握游戏次数。
附:小猫小猫#,蹲在地上吃小鱼。
小猫小猫#,站起身来伸伸腰。
小猫小猫#,理理毛儿#。
小猫小猫#,找找尾巴在哪儿。
为学教案篇2活动目的:1.认识消防队员,知道他们的工作任务是灭火和预防火灾的发生;了解一些预防火灾的简单知识。
2.知道火灾带来的危害;做到在日常生活中不玩火。
3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4能说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隐患。
活动准备:1.邀请一名消防队员随带一些常用的消防器材来园。
2.消防车的图片一张。
(附图{图})活动过程:一、认识消防队员。
1.组织幼儿观看"消防队员顶呱呱"专栏,利用照片向幼儿介绍消防队员的工作和训练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学》教案————————————————————————————————作者:————————————————————————————————日期:6、《为学》教案教材分析: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组织文章,侧重于理想和信念。
《为学》一课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意在教育晚辈们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有所建树,文章阐述的“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理解力尚浅,对于文言的学习还缺乏经验,教师除了引导他们学习重点的文言字词外,学习本文,更注重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意味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含义,通译文章。
(2)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及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理解文意、领悟哲理;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习理解文中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人之为学”,关键在“为”,只要树立志向并坚定去实践,就可以化难为易达到预定目标。
教学重点:1、诵读课文,掌握重点文言字词“之”、“其”等的用法、通译文章。
2、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理论论证与实事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教学手段:小黑板教学方法:学生与文本对话法、生生对话法、师生对话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译全文。
教学重、难点:通译全文。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录音机、小黑板教学过程:学生与文本对话法、生生互动法、师生互动法。
一、导入新课:(师生、生生对话。
3分钟)运用激趣法引入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由塞翁失马祸福转化的故事引出,“天下事有无难易之别”?难易之间是否存在转化的条件?调动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认识、看法,教师及时做出评定。
如果学生答出了难易间的转化条件,那么教师顺势提出“我们学习是否也存在难易之别、相互转化的可能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论述这个问题的课文《为学》。
如果学生未能答出,教师此时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就学习一篇解决这个问题的课文《为学》。
二、检查预习:(出示小黑板,师生对话。
3分钟)1、文学常识及解题(见课下注释)2、生字词读音:逮dài 、迄qì、屏.b.ǐ.ng..弃不用、卒zú、鄙bǐ、语.y.ù.于富者、恃shì、钵bō、三、初读课文:(10分钟)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句子停顿等。
学生可在课文中注好停顿标志。
(学生与文本对话)划分句内停顿示例:“天下事│有│难易乎?”“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吾│一瓶一钵│足矣”“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对句子停顿。
(学生与文本对话)3、用散读、个别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等形式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生生对话)四、疏通文意:(18分钟)1、自己结合文中注释疏通文章大意,并用铅笔划出有疑问的字词。
(学生与文本对话。
3分钟)2、小组互说课文大意,相互答疑、存疑。
(生生对话。
3分钟)3、全班交流、答疑。
教师相机明确重点实词:恃、越、逮、迄、屏、资、买舟、明年等的意义及文中“之”字的用法。
(生生、师生对话。
5分钟)“之”字用法归纳如下:1)为之,则难者亦易也。
代词,相当于“它”,指代“事情”。
2)吾欲之南海。
动词,往、到。
3)蜀之鄙有二僧。
助词,的。
4)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助词,无意义,用在主谓之间,有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4、学生小组比赛分段进行串讲。
(生生对话。
5分钟)5、教师出示小黑板,将重点字词及难句对学生再次进行训练。
(师生对话。
2分钟)字词恃、越、逮、迄、屏、资、买舟、明年等。
难句①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②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五、教师小结:(3分钟)1 、通过学习,大部分同学能够抑扬顿挫的熟练的朗读课文甚至背诵;重点字词的理解,也是阅读文言文的重点:如1句中的“资”,意为“天资”,“昏”、“庸”分别为“愚笨”、“平庸”,“逮”意为“及,赶得上”,理解了这几个字,全句意思就明朗了。
所以,我们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词的常用义,积少成多,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会提高。
2、教师根据板书进行字词的总结。
如“之”、“而”字和通假字“屏”、“材”的整理。
六、学生熟读并背诵课文,自主复习巩固重点字词的解释,同桌互查:(学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
7分钟)七、阳光作业:必做:课后研讨与练习二、背诵默写前两段选做:课后研讨与练习三板书设计为学通假字:“屏”通“摒”,摒弃“材”通“才”,才能代词那然则之主谓间其自己固定搭配结构助词,的其中是故往,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理清论证思路,理解文章主旨“事在人为”。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旨“事在人为”。
教学难点:理清论证思路,理解理论论证与实事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教学方法:学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法、师生对话法。
教学手段: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师生对话。
5分钟)1、抽查背诵2、字词句的翻译(小黑板出示)二、简介议论文知识:(师生对话。
5分钟)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其中,论点是议论文灵魂。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则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以证明或补充中心论点。
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
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字等。
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性已为人们公认的革命导师的理论、名人的言论、科学领域的定理及生活中的常识等。
议论文中论点和论据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2、论证方式分:立论、驳论3、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具体分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4、议论文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结合议论文知识分析课文:(25分钟)本文是很典范的议论文,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前面所讲议论文知识,小组内学习讨论:文章的论点、论据和结构,看哪组同学能将这些问题快速解决(学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
10分钟)师生共同明确:(师生对话。
15分钟)1、论点是“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2、教师引导,小组讨论找出本文所用论证方法。
并举出例子。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理论论证曾参传圣人之道,蜀鄙二僧之南海之事是事实论据(例证)师补充提问:“蜀鄙二僧”故事的含义和作用?明确:面对困难,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关键在于“立志”,更在于具有“立志去为”的毅力。
这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思想:知难而进,勇于实践。
以事喻理:这样劝导人无声色之厉,平易质朴,语重心长,增添了文章的说服力。
资之昏庸聪敏等为讲道理(理论论证)昏庸与聪敏之间、学与不学之间、僧贫与富之间、去南海成功与否之间形成对比(对比论证)益处:多种论证方法相结合,使文章说理明晰,结构严谨,对于我们学写议论文起了合伙好的示范作用。
3、在理清文章字面意思及议论文结构特点前提下,由学生来分段整体把握文章。
第一部分:提出全文的主要观点,点出难与易的辩证关系。
第二部分:摆事实讲道理来论证中心论点第三部分:以立志为学收束全文,深化文章论点。
4、课文讲的是为学的事,可是从“天下事”起笔,为什么?明确:(一)开头从“天下事”写起,它包含着“人之为学”;“人之为学”只是“天下事”之一。
这样自然的由泛论天下事的难易引入到求学难易的问题上。
(二)同时用两个设问句式,引入思考,把天下事和为学相提并论,显然是为了突出为学的主题。
论证均从正反两方面作答,鲜明对比,揭示了“易”“难”相互转化的辨证关系,使阐发的道理倍为深刻。
四、拓展延伸:(7分钟)1、学了本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生生对话。
研讨与练习三)1)难事做于易,繁事做于细。
再难的事情,只要去做,总会完成,而再易的事情,如果不去做,也不会有什么收获;2)是天资聪明与愚钝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惟在勤奋努力与否。
如果努力了,必将有所收获,否则一事无成。
2、说出你所知道的古今中外通过勤奋学习有所成就或自恃“聪明”反被所误的实例,并反思自己学习中的所思所想有何不足,说说学习本文后的打算。
五、阳光作业:必做:背诵默写《为学》。
选做:课下积累关于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五个板书设计:为学(清)彭端淑一、提出论点人之为学:学之,难→→易不学,易→→难二、分析、论证道理:昏庸与聪敏的辩证关系举例:曾参传圣人之道蜀鄙二僧三、得出结论:事在人为,人贵立志第三课时复习检测(见测试题)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为:______ _2.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资:逮______3久而不怠焉久:怠:______ 4 迄乎成迄:成:________5 吾资之聪,倍人也聪:________倍:________6 屏弃而不用屏:________7 吾欲之南海,何如?之:_______何如:_______8.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道:________ 卒:________传:________9.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然则:________ 常:________10. 蜀之鄙有二僧鄙:________ 11. 贫者语于富者曰语:于:________12 子何恃而往子:恃:________ 13 吾一瓶一钵足矣足:________14 越明年越:________ 15 富者有惭色惭色:________16 西蜀之去南海去:_______ 17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焉:______18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________ 哉: ________19自败者也败:________ 20自力者也力:________21 下列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人称代词,请标明它们所指的人称:①吾______②汝_______③其_______④余______⑤尔______⑥之______二、翻译句子。
1 自力者也。
2.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3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4 吾一瓶一钵足矣。
5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
6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7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于庸也。
8 吾资之聪,倍人也9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10自败者也。
三、简答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二僧的物质条件截然不同。
2.二僧对话中,富者两次说“____________”,表现了他只强调,______“__________”则不但表明富者计划去南海的时间之长,而且表明他对物质条件的要求之高;“_______________”表明贫者对物质条件的要求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