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提能演练(三) 课后巩固作业(三) 1.2.1

合集下载

课时提能演练(八) 课后巩固作业(八) 3.2

课时提能演练(八)  课后巩固作业(八)  3.2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时提能演练(八) / 课后巩固作业(八)(30分钟 50分)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下列关于科学家在DNA分子结构模型构建方面突出贡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了DNA分子的电子显微镜图像B.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衍射图谱推算出DNA分子呈双螺旋结构C.查哥夫提出了A与T配对、C与G配对的正确关系D.查哥夫发现A的量等于T的量,C的量等于G的量2.(2012·宁德高一检测)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每个DNA分子一般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B.每个DNA分子中的碱基、磷酸、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的数目是相等的C.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D.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段,如果有40个腺嘌呤,就一定同时含有40个胸腺嘧啶3.(2012·大连高一检测)在一个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a,A碱基数为b,则下列有关结构数目正确的是( )①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糖数=磷酸数=碱基数=a②A=T=b ③G=C=(a-2b)/2 ④A+C=G+T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分析某生物的双链DNA,发现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64%,其中一条链上的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的30%,则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是( )A.17%B.32%C.34%D.50%5.(2012·济宁高一检测)甲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为:嘌呤占40%,嘧啶占60%,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组成为:嘌呤占35%,嘧啶占65%,则以下分别表示甲乙生物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豌豆B.肺炎双球菌 HIV病毒C.硝化细菌牛D.蓝藻变形虫6.如图为核苷酸链结构图,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多选)( )A.能构成一个完整核苷酸的是图中的a或bB.图中与每个五碳糖直接相连的碱基只有1个C.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化学键③连接起来的D.该链为脱氧核苷酸链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6分)7.(15分)(2012·临汾高一检测)下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若以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该DNA,则放射性物质位于_______(填标号)中。

课时提能演练三13

课时提能演练三13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 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适合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时提能演练(三)(45分钟 100分)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给出以下四个问题: ①输入x,输出它的相反数. ②求面积为6的正方形的周长. ③求三个数a,b,c 中的最大数. ④求函数()x 1,x 0f x x 2,x 0-≥⎧=⎨+⎩<的函数值.其中需要用条件语句来描述其算法的是_______(填序号).2.(2011·福建高考改编)运行如图所示的伪代码,输出的结果是_______. a ←1 b ←2 a ←a +b Print a3.在如图所示的算法流程图中,若f(x)=2x ,g(x)=x 3,则h(2)的值为_______.4.下列伪代码表示的函数是_______.If x≤ Theny←x×x+1Elsey←x×x-1End If5.(2012·盐城模拟)已知流程图如图,若别离输入的x的值为0,1,2,执行该程序后,输出的y的值别离为a,b,c,则a+b+c=_______.6.(2012·扬州模拟)已知某算法的流程图如图所示,若将输出的数组(x,y)依次记为(x1,y1),(x2,y2),…,(x n,y n),则运行结束时输出的最后一个数组为______.7.(2012·泰州模拟)下边的伪代码运行后,输出的S为________.I←1While I<8S←2I+3I←I+2End WhilePrint S8.某调查机构对本市小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进行了调查,设平均每人天天做作业的时间为x分钟.有1 000名小学生参加了此项调查,调查所得数据用流程图处置,若输出的结果是680,则平均天天做作业的时间在0~60分钟内的学生的频率是________.二、解答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9.若是学生的成绩大于或等于60分,则输出“合格”,不然输出“不合格”.用算法流程图表示这一进程.10.对一个作直线运动的质点的运动进程观测了8次,取得如表所示的数据.观测次数i 1 2 3 4 5 6 7 8 观测数据a i40 41 43 43 44 46 47 48在上述统计数据的分析中,一部份计算见如图所示的流程图(其中a是这8个数据的平均数),求输出的S的值.11.设计一个伪代码:计算239111112222++++⋯+的值. 【探讨创新】(15分)已知数列{a n }知足如图所示的算法流程图. (1)写出数列{a n }的一个递推关系式;(2)证明:{a n+1-3a n }是等比数列,并求{a n }的通项公式; (3)求数列{n(a n +3n-1)}的前n 项和T n .答案解析1.【解析】①②利用赋值语句即可完成,③要比较出最大的数并输出,④需要按x的不同取值肯定函数解析式,③④都需要利用条件语句.答案:③④2.【解析】a=1,b=2,a=a+b=1+2=3,则输出结果为3.答案:33.【解析】当x=2时,f(2)=4,g(2)=8,此时f(2)<g(2),于是h(2)=g(2)=8.答案:84.【解析】该条件语句表示一个分段函数22x 1,x 2.5y x 1,x 2.5⎧+≤⎪=⎨-⎪⎩>. 答案:y=22x 1,x 2.5x 1,x 2.5⎧+≤⎪⎨-⎪⎩>5.【解析】此流程图的作用是计算分段函数y=()2xx (x 1)1 x 14 (x 1)⎧⎪=⎨⎪⎩><的值,所以当x=0时,y=a=40=1, 当x=1时,y=b=1,当x=2时,y=c=22=4, ∴a+b+c=6. 答案:6【方式技能】选择结构的答题技能流程图中的选择结构一般与分段函数相联系,解答时,要先按照条件对应寻觅输出的结果,并用分段函数的形式把该流程图的功能表示出来.进一步求程序执行后的结果,就是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了.6.【解析】由流程图可知:当n=1时,输出数组(1,0);当n=3时,输出数组(3,-2);当n=5时,输出数组(9,-4);当n=7时,输出数组为(27,-6),再往下n=9>8,此时循环结束,∴最后输出的数组为(27,-6). 答案:(27,-6)7.【解题指南】进入循环,寻觅规律,肯定退出循环的条件.【解析】I 从1开始,依次取3,5,7,9,…,当I <8时,循环继续进行,故当I =9时,跳出循环.故输出S =2×7+3=17.答案:178.【解题指南】流程图的作用是统计作业时间为60分钟以上的学生的数量,再结合待求问题可得答案.【解析】流程图统计的是作业时间为60分钟以上的学生的数量,因此由输出结果为680,知有680名学生的作业时间超过60分钟,因此作业时间在0~60分钟内的学生总数有320人,故所求频率为. 答案:9.【解析】流程图如下:10.【解析】按照所给表中数据可得a =44,由流程图得S =222222224311023478+++++++=. 11.【解析】伪代码如下: S ←0 i ←0 While i ≤9S ←S+1/2i i ←i+1End While Print S【方式技能】循环语句的应用:在需要进行反复运算、比较、输入时,一般需要用循环语句编写伪代码.或应用当型循环,或应用直到型循环.具体编写时,要先肯定循环类型,肯定控制循环的变量. 【探讨创新】【解题指南】该题利用流程图给出了一个数列的递推关系式,进一步求有关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可从数列的有关知识入手. 【解析】(1)由流程图可知, a 1=a 2=1,a n+2=5a n+1-6a n .(2)由a n+2-3a n+1=2(a n+1-3a n ),且a 2-3a 1=-2可知,数列{a n+1-3a n }是以-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可得a n+1-3a n =-2n ,即n 1n n 1na 3a 12222++=-⋅, ∵n 1n 1n 1n a a a 311(1),122222++-=--=-又, ∴数列{nna12-}是以-12为首项,3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n 1n na 131()222--=-, ∴a n =2n -3n-1(n ∈N *). (3)∵n(a n +3n-1)=n ·2n ,∴T n =1·2+2·22+…+n ·2n ①, 2T n =1·22+2·23+…+n ·2n+1 ②, ②-①得T n =(-2-22-…-2n )+n ·2n+1 =()n 21212---+n ·2n+1=2-2n+1+n ·2n+1=(n-1)2n+1+2(n∈N*).。

课时提能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二十七) 3.2.2.2

课时提能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二十七) 3.2.2.2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时提能演练┃课后巩固作业(二十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某地区植被被破坏,土地沙化越来越严重,最近三年测得沙漠增加值分别为0.2万公顷、0.4万公顷和0.76万公顷,则沙漠增加值y万公顷关于年数x的函数关系较为接近的是( )(A)y=0.2x (B)y=110(x2+2x)(C)y=x210(D)y=0.2+log16x2.某公司招聘员工,面试人数按拟录用人数分段计算,计算公式为:y4x,1x10,x N2x10,10x100,x N 1.5x,x100,x N=≤<∈⎧⎪+≤<∈⎨⎪≥∈⎩,其中,x代表拟录用人数,y代表面试人数,若应聘的面试人数为60人,则该公司拟录用人数为( )(A)15 (B)40 (C)25 (D)1303.(2012·杭州高一检测)衣柜里的樟脑丸,随着时间会挥发而体积缩小,刚放进的新丸体积为a,经过t天后体积V与天数t的关系式为:V=a·e-kt.已知新丸经过50天后,体积变为49a.若一个新丸体积变为827a,则需经过的天数为( )(A)125 (B)100 (C)75 (D)504.(易错题)今有一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体现这些数据关系的最佳函数模型是( )(A)u=log2t (B)u=2t-2(D)u=2t-2(C)u=2t12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8分)) 5.“学习曲线”可以用来描述学习某一任务的速度,假设函数t=-144lg(1-N90中,t表示达到某一英文打字水平所需的学习时间,N表示每分钟打出的字数.则当N=40时,t=_________.(已知lg2≈0.301,lg3≈0.477)6.(2012·衢州高一检测)如图所示,某池塘中浮萍蔓延的面积y(m2)与时间t(月)的关系y=a t,有以下几种说法:①这个指数函数的底数为2;②第5个月时,浮萍面积就会超过30 m2;③浮萍从4 m2蔓延到12 m2需要经过1.5个月;④浮萍每月增加的面积都相等;⑤若浮萍蔓延到2 m2,3 m2,6 m2所经过的时间分别为t1,t2,t3,则t1+t2=t3;其中正确的序号是________.三、解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7.(2012·黔东南州高一检测)2010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a美元,若按年平均增长率8%的速度增长.(1)计算2012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经过多少年可达到翻一番?(lg1.08≈0.033 4,lg2≈0.301 0)8.(2012·揭阳高一检测)为了预防流感,某学校对教室用药熏消毒法进行消毒.已知药物释放过程中,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毫克)与时间t(小时)成正比.药物释放完毕后,y 与t 的函数关系式为y=(116)t-a(a 为常数),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求从药物释放开始,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毫克)与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据测定,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降低到0.25毫克以下时,学生方可进教室,那从药物释放开始,至少需要经过多少小时后,学生才能回到教室? 【挑战能力】(10分)据预测,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内某产品关税与市场供应量P 的关系近似地满足:P(x)()()21kt x b 2--=(其中t 为关税的税率,且t ∈[0,12],x 为市场价格,b,k 为正常数),当t=18时的市场供应量曲线如图所示: (1)根据图象求k,b 的值;(2)若市场需求量为Q ,它近似满足Q(x)=111x22-.当P=Q 时的市场价格称为均衡价格,为使均衡价格控制在不低于9元的范围内,求税率t 的最小值.答案解析1.【解析】选C.当x=1时,否定B;当x=2时,否定D;当x=3时,否定A.2.【解析】选C.若4x=60,则x=15>10,不合题意;若2x+10=60,则x=25满足题意;若1.5x=60,则x=40<100不合题意.故拟录用人数为25人.【举一反三】若应聘的面试人数为90人,其他条件不变,则该公司拟录用人数为( )(A)15 (B)40 (C)25 (D)130【解析】选B.若4x=90,则x=22.5>10,不合题意;若2x+10=90,则x=40,满足题意;若1.5x=90,则x=60<100,不合题意.故拟录用人数为40人.3.【解析】选C.由已知得49a=a ·e -50k ,∴e -k=15049(). 设经过t 1天后,一个新丸体积变为827a,则 827a=a ·1kt e -,∴827=t11t k 504e 9-=()(, ∴1t 3502=,t 1=75. 4.【解析】选C.由散点图可知,图象不是直线,排除D ,图象不符合对数函数的图象特征,排除A ,t=3时,2t -2=6,2t 12-=4,由上表知t=3时,u=4.04,所以u=2t 12-能较好地体现这些数据的关系. 【变式训练】某种植物生长发育的数量y 与时间x 的关系如下表:则下面的函数关系式中,能表达这种关系的是( )(A)y=2x-1 (B)y=x2-1(C)y=2x-1 (D)y=1.5x2-2.5x+2【解析】选D.画散点图或代入数值,选择拟合效果最好的函数,故选D.5.【解析】当N=40时,t=-144lg(1-4090)=-144lg59=-144(lg5-2lg3)=-144(1-0.301-0.954)=36.72.答案:36.726.【解析】由图象可知,t=2时,y=4;所以4=a2,故a=2,①正确;当t=5时,y=25=32>30,②正确;当y=4时,由4=1t2知t1=2,当y=12时,由12=2t2知t2=log212=2+log23.t2-t1=log23≠1.5,故③错误;浮萍每月增长的面积不相等,实际上增长速度越来越快,④错误.对于⑤,因为1t2=2,2t2=3,3t2=6,所以1t2·2t2=3t2,即12t t2 =3t2,又函数y=2t在R上是增函数,所以t1+t2=t3,⑤正确.答案:①②⑤7.【解析】(1)设经过x年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y美元,由题意y=a×(1+0.08)x.所以,2012年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y=a ×(1+0.08)2=1.166 4a(美元). (2)由题意:1.08x ≥2⇒x ≥lg2lg1.08≈9.012. 故经过10年可达到翻一番. 【方法技巧】函数建模的基本思想8.【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线段的端点分别为(0,0),(0.1,1),所以在0≤t ≤0.1时,表达式为y=10t, 又点(0.1,1)也在y=(116)t-a上,所以a=0.1, 所以t>0.1时,y=(116)t-0.1, 所以y=t 0.110t,0t 0.11(),t 0.1.16-≤≤⎧⎪⎨>⎪⎩,(2)(116)t-0.1≤0.25=121()16,即t-0.1≥12,解得t ≥0.6.所以从药物释放开始,至少需要经过0.6小时后,学生才能回到教室. 【挑战能力】【解析】(1)由图可知t=18时,有()()22k (1)5b 8k (1)7b 82122----⎧=⎪⎨⎪=⎩,,解得k 6b 5.=⎧⎨=⎩,(2)当P=Q 时,得()()216t x 52--=111x22-,解得t=()2122x162x 5---[]=()()()2217x 51117112612x 52x 5x 5---=------[][]. 令m=1x 5-,∵x ≥9,∴m ∈(0,14],在t=-112 (17m 2-m-2)中,对称轴为直线m=134,134∈(0,14],且图象开口向下.∴m=14时,t 取得最小值19192,此时,x=9.。

课时提能演练(九) 课后巩固作业(九) 2.3.1

课时提能演练(九)  课后巩固作业(九)   2.3.1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时提能演练(九)/课后巩固作业(九)(30分钟 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下列叙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复分解反应一定都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金属单质一定不是氧化剂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D.置换反应一定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2.(2012·长沙高一检测)某金属元素由氧化物转变为单质,则该金属元素( )A.一定被氧化B.一定被还原C.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D.既不被氧化,也不被还原3.(双选)从海水中可以提取溴,主要反应为2Br-+Cl2====Br2+2C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溴离子发生还原反应B.氯气是氧化剂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Br-被氧化4.(2012·巢湖高一检测)用碱液吸收工业制硝酸的尾气的化学方程式为NO+NO2+2NaOH====2NaNO2+H2O,下列正确的是( )A.NaN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Na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反应中无化合价的变化D.H2O是还原产物5.(2012·无锡高一检测)下列化学反应中,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NaOH+H2SO4====Na2SO4+2H2OB.Fe+H2SO4====FeSO4+H2↑C.BaCl2+H2SO4====BaSO4↓+2HClD.H2+CuO△Cu+H2O6.(易错题)氮化铝(化学式是AlN,其中Al和N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27和14)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

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反应Al2O3+N2+3C高温2AlN+3CO合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 AlN需转移3 mol电子C.Al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D.AlN的摩尔质量为41 g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7.(10分)在下列反应中:A.2F2+2H2O====4HF+O2B.2Na+2H2O====2NaOH+H2↑C.CaO+H2O====Ca(OH)2D.2H2O电解2H2↑+O2↑(1)水只作氧化剂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水只作还原剂的是,水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的是,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

课时提能演练(十三) 课后巩固作业(十三) 2.1.1

课时提能演练(十三)  课后巩固作业(十三)  2.1.1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 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时提能演练(十三)┃课后巩固作业(十三)(30分钟 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2012·厦门高一检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a =0,则|a |=0 (B)若|a |>|b |,则a >b (C)若|a |=|b |,则a =b(D)若a =b ,则a 与b 的起点与终点均相同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零向量是没有方向的 (B)零向量的长度为0 (C)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D)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3.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相等的向量是( )(A)AD 与CB(B)OA OC 与 (C)AC BD 与 (D)DO OB 与4.设四边形ABCD 中,有AB DC ,且|AD |=|AB|,则这个四边形是( )(A)正方形 (B)矩形 (C)等腰梯形 (D)菱形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8分)5.(2012·杭州高一检测)把平面上所有模为1的向量都归结到共同的起点,则这些向量的终点构成的图形是__________.6.已知A ,B ,C 是不共线的三点,向量m 与向量AB是平行向量,与BC 是共线向量,则m =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7.(易错题)设O 为正六边形ABCDEF 的中心,在如图所标出的向量中,(1)找出与FE共线的向量; (2)找出与FE相等的向量;(3)向量OA 与BC相等吗?8.已知飞机从A 地按北偏东30°方向飞行2 000 km 到达B 地,再从B 地按南偏东30°方向飞行2 000 km 到达C 地,再从C 地按西南方向飞行到达D 地.画图表示向量AB,BC,CD,并指出向量AD 的模和方向.【挑战能力】(10分)中国象棋中规定:马走“日”字.下图是中国象棋的半个棋盘,若马在A处,可跳到A 1处,也可跳到A 2处,用向量1AA 或AA2表示马走了“一步”.试在图中画出马在B,C 处走了“一步”的所有情况.答案解析1.【解析】选A.由零向量的定义可知A 正确,B 中向量不能比较大小,C 中a ,b 不一定相等,因为方向不确定,D 中a ,b 的起点若不相同,则终点一定不相同.2.【解析】选A.零向量的长度为0,方向是任意的且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所以B ,C ,D 正确,A 错误.3.【解析】选D.DO 与OB方向相同且长度相等.【变式训练】四边形ABCD ,CEFG ,CGHD 都是全等的菱形,HE 与CG 相交于点M ,则下列关系不一定成立的是( )(A)|AB |=|EF | (B)AB 与FH共线(C)BD 与EH共线(D)DC 与EC共线【解析】选C.∵三个四边形都是全等的菱形,∴|AB |=|EF|,AB ∥CD ∥FH ,故AB 与FH共线.又三点D ,C ,E 共线,∴DC 与EC 共线,故A ,B ,D 都正确.故选C.4.【解题指南】熟记四个选项中各图形的结构特征是关键.【解析】选D.由AB DC = 可知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又|AD||AB|=,所以该四边形为菱形.【方法技巧】用向量判断几何图形的方法向量具有“数”与“形”的双重身份,因此若已知条件中告知向量的等量关系时常通过大小和方向两因素考虑,如本题“AB DC =”隐含着四边形ABCD 对边平行且相等,故首先判定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又由“|AD||AB|=”进一步判断平行四边形相邻边的相等关系,得出该四边形为菱形.5.【解析】因为模为1的向量方向任意,所以当所有模为1的向量都归结到共同的起点时,终点构成的图形为一个圆. 答案:一个圆6.【解析】∵A ,B ,C 不共线,∴AB与BC 不共线,又∵m 与AB BC ,都共线,∴m =0. 答案:07.【解析】(1)与FE共线的向量有BC 和OA . (2)BC 与FE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故FE =BC .(3)OA ∥BC ,|OA |=|BC |,但它们方向相反,故OA ≠BC .8.【解题指南】以A 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已知条件确定B,C,D 三点的位置,再画上箭头就可得到向量AB,BC,CD,通过D 点位置就可确定向量AD 的模和方向.【解析】以A 为原点,正东方向为x 轴正方向,正北方向为y 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据题设,B 点在第一象限,C 点在x 轴正半轴上,D 点在第四象限,向量AB ,BC,CD如图所示:由已知可得,△ABC 为正三角形,∴AC=2 000 km.又∠ACD=45°∴△AD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CAD=45°.故向量AD的模为方向为东南方向.【挑战能力】【解析】根据规则,作出符合要求的所有向量,如图.。

高中数学第一章三角函数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课时提升作业1新人教A版必修4

高中数学第一章三角函数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课时提升作业1新人教A版必修4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15分钟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分)1。

求值sin750°=( )A。

- B. — C.D。

【解析】选C.sin 750°= sin(2×360°+ 30°)=sin 30°=。

2.(2015·晋江高一检测)如果角θ的终边经过点(,-1),那么cosθ的值是( )A.—B。

- C. D.【解析】选C。

点(,-1)到原点的距离r==2,所以cosθ=.【延伸探究】将本题中点的坐标改为(—1,),求sinθ-cosθ。

【解析】点(-1,)到原点的距离r==2,所以sinθ=,cosθ=-,所以sinθ-cosθ=—=。

3.(2015·北京高一检测)已知α∈(0,2π),且sinα<0,cosα〉0,则角α的取值范围是( )A。

B.C. D.【解析】选D。

因为sinα〈0,cosα〉0,所以角α是第四象限角,又α∈(0,2π),所以α∈.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8分)4。

求值:cosπ+tan=______【解析】cosπ=cos=cos=,tan=tan=tan=,所以cosπ+tan=+.答案:+5.(2015·南通高一检测)若角135°的终边上有一点(—4,a),则a的值是________.【解析】因为角135°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为,所以tan 135°==-1,又因为点(—4,a)在角135°的终边上,所以tan 135°=,所以=-1,所以a=4.答案:4【补偿训练】如果角α的终边过点P(2sin 30°,—2cos 30°),则cosα的值等于________。

【解析】2sin 30°=1,—2cos 30°=—,所以r=2,所以cosα=.答案:三、解答题6.(10分)判断下列各式的符号.(1)sinα·cosα(其中α是第二象限角)。

课时提能演练(十四) 课后巩固作业(十四) 3.2.1

课时提能演练(十四)   课后巩固作业(十四)   3.2.1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时提能演练(十四)/课后巩固作业(十四)(30分钟 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下列物质露置于干燥的空气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A.Na2OB.Na2O2C.NaHCO3D.Na2CO3·10H2O2.(易错题)把标准状况下4.48 L的CO2通过一定量的固体Na2O2后,收集到标准状况下3.36 L气体,则这3.36 L气体的成分是( )A.O2B.CO2C.CO2和O2D.无法确定3.(2012·揭阳高一检测)把过氧化钠投入含有HCO3-、Cl-、Mg2+、Na+的水溶液中,离子数目不变的是( )A.HCO3-B.Cl-C.Mg2+D.Na+4.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NaHCO3<Na2CO3B.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NaHCO3<Na2CO3C.相同温度时,在水中的溶解性:NaHCO3<Na2CO3D.等物质的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CO2质量相同5.(双选)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有四位同学为鉴别它们采用以下不同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A.分别将它们配制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B.分别将它们配制成溶液,再加入NaOH溶液C.分别将它们配制成溶液,再加入CaCl2溶液D.分别加热,再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是否有CO2产生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可用水来确定某Na2O粉末中是否含有Na2O2B.可用CO2来确定某Na2O粉末中是否含有Na2O2C.可利用在空气中加热的方法除去Na2O中的Na2O2D.将足量的Na2O2、Na2O分别加到酚酞溶液中,最终溶液均为红色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7.(10分)有4种钠的化合物W、X、Y、Z,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①W X+H2O+CO2↑②Z+CO 2X+O2③Z+H 2O Y+O2↑④X+Ca(OH)2Y+CaCO3↓试完成下列问题:(1)W、X、Y、Z的化学式分别是:W:、X:、Y:、Z:。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试卷课时提能演练(三)课后巩固作业(三)1.1.2.2.docx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试卷课时提能演练(三)课后巩固作业(三)1.1.2.2.docx

高中数学学习材料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 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时提能演练(三)/课后巩固作业(三)(30分钟 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下列函数求值算法中需要用到条件结构的是( )(A )f (x )=x 2-1 (B )f (x )=2x+1(C )0,022x 1(x )f (x )x 1(x <)⎧+≥⎪=⎨-⎪⎩ (D )f (x )=2x2.下列关于条件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条件结构的程序框图中有两个入口和一个出口(B )无论条件结构中的条件是否满足,都只能执行两条路径之一(C )条件结构中的两条路径可以同时执行(D )对于一个算法来说,判断框中的条件是唯一的3.下面的程序框图执行后,输出的y 的值为( )(A)3 (B)1 (C)0 (D)不确定4.(易错题)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现输入如下四个函数,则可以输出的函数是()(A)f(x)=x2(B)f(x)=1x(C)f(x)=lnx+2x-6 (D)f(x)=x3+x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8分)5.某算法的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则输出量y与输入量x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6.已知如图所示框图.若a=5,则输出b=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7.设汽车托运重量为P kg 的货物时,托运每千米的费用标准为0.0,0.0.00,2P , 当P 2 kg 时y 3211(P 2), 当P >2 kg 时≤⎧=⎨⨯+-⎩画出行李托运费用的程序框图. 8.(2012·聊城高一检测)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其作用是:输入x 的值,输出相应的y 值.若要使输入的x 值与输出的y 值相等,求这样的x 值有多少个?【挑战能力】(10分)学习优秀奖的条件如下:(1)五门课的成绩总分不低于500分;(2)每门课成绩都不低于90分;(3)三门主课每门的成绩都不低于100分,其他两门课的成绩都不低于90分.输入某学生的五门课的成绩,问他是否够优秀条件.画出程序框图.答案解析1.【解析】选C.对于分段函数求值需用到条件结构,故选C.2. 【解析】选B.条件结构只有一个入口,故A错;条件结构的两条路径只能由判断框内条件选择其一执行,故C错,判断框内条件可适当变化,只需其后步骤相应调整即可,故D 错.【变式训练】不同于顺序结构的是条件结构中一定含有( )(A )处理框 (B )判断框(C )输入框 (D )起止框【解析】选B.条件结构中一定含有判断框,而顺序结构中则没有.3.【解析】选C.判断框中x >3不成立,故执行y=0,输出的y 的值为0.4.【解析】选D.由框图可知,当输入的函数f (x )为奇函数且存在零点时,才可输出f (x ),由选项可知,仅f (x )=x 3+x 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故选D.5.【解析】由程序框图可知,当x>1时,y =x -2;当x ≤1时,y =2x ,∴输出量y 与输入量x 满足的关系式是y=,,,.x 2x 1x 2x >1⎧≤⎨-⎩答案:y=,x 2,x 1x 2,x >1⎧≤⎨-⎩6.【解析】根据题意a=5,所以执行判断框后的“否”步骤,即b=a 2+1,所以输出26.答案:267.【解题指南】题目为分段函数,用条件结构求解.【解析】程序框图如图(x 为托运路程).8.【解题指南】分析框图可知,题目中函数为分段函数,求值根据题意分段讨论求解.【解析】由题可知算法的功能是求分段函数y=,,,,,⎧⎪≤⎪-≤⎨⎪⎪⎩2x(x2)2x3(2<x5)1(x>5)x的函数值,要满足题意,则需要,2x2x x≤⎧⎨=⎩或,2<x52x3x≤⎧⎨-=⎩或,,⎧⎪⎨=⎪⎩x>51xx解得x=0或x=1或x=3,共3个值. 【挑战能力】【解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方法技巧】关于条件结构的应用(1)应用条件结构画流程图应注意两点:一是需要判断的条件是什么,二是判断后的条件分别对应着什么样的结果.(2)凡必须先根据条件作出判断,然后再决定进行哪一步骤的问题,在画程序框图时,必须引入判断框.。

课时提能演练(八) 课后巩固作业(八) 2.2.2

课时提能演练(八)   课后巩固作业(八)   2.2.2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时提能演练(八)/课后巩固作业(八)(30分钟 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钾元素可以调节体液平衡,维持肌肉和神经的功能代谢。

一种医用补钾化合物的水溶液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化合物是( ) A.KOH B.K2CO3C.KClD.KNO32.下列物质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NaOH溶液和K2SO4溶液混合B.锌片投入稀硫酸中C.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加热制O2D.H2和O2反应生成水3.(2012·合肥高一检测)有四位同学分别对四种溶液中所含的离子进行检测,所得结果如下,其中所得结果错误的是( )A.Mg+、Na+、Cl-、NO3-B.OH-、CO32-、Cl-、K+C.Cu2+、NO3-、OH-、Cl-D.Ba2+、Na+、OH-、NO3-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铁和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B.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铁粉:Ag++Fe=====Fe2++AgC.氧化铜与盐酸反应:O2―+2H+====H2OD.碳酸镁跟稀硫酸反应:MgCO3+2H+=====Mg2++H2O+CO2↑5.(易错题)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透明的是( )A.K+、Cu2+、NO3-、SO42-B.Ag+、NO3-、Cl-、Mg2+C.Na+、HCO3-、OH-、MnO4-D.NH4+、NO3-、SO42-、H+6.(双选)(2012·武汉高一检测)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u2++2OH-====Cu(OH)2↓CuCO3+2KOH====Cu(OH)2↓+K2CO3B.CO32-+2H+====CO2↑+H2OBaCO3+2HCl====BaCl2+H2O+CO2↑C.Ca2++CO32-====CaCO3↓CaCl2+Na2CO3====CaCO3↓+2NaClD.H++OH-====H2O2KOH+H2SO4====K2SO4+2H2O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7.(9分)(2012·大庆高一检测)某溶液有Cl-、CO32-、SO42-,要求依次检验出这三种离子,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8.(11分)(1)向Cu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现象:,离子方程式:。

知能巩固提升(五)课后巩固作业(五)1.2.2

知能巩固提升(五)课后巩固作业(五)1.2.2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N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知能巩固提升(五)/课后巩固作业伍)(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若a>l,则不等式lxl+&> 1的解集是()(A){x I aT VxVl-a}(B){x I xVaT 或x>l-a}(C)0(D)R2•若关于X的不等式x-a〈1的解集为(2,4),则实数a的值为()(B)2 (0-3 (D)-23.不等式丨5x-x^ I〈6的解集为(⑷{x I x〈2 或x〉3} (B){x I -l<x<2 或3<x<6}(C){x I T〈x〈6}(D){x I 2<x<3} 4. (2012 •潍坊高二检测)己知aWR,则(1- I a I)(l+a)>0的解集为()⑷I a丨<1(0 I a I >1 (D)a<l 且aH-l5.不等式ax -1 K的解集为M,且2gM,则a的取值范围为()X⑷(一,+8)(B)[一,+8)4 4(0 (0,1)(D)(0, 1]2 26. (2011・山东高考)不等式|X-5|+|X+3!>10的解集是()(B) [-4,6] (0(-8,-5] U [7,+8) (D)(-8,-4] U [6,+8)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18分)7.不等式IxTl V1的解集是8.(2012 •天津高考)集合A二{xeR| |x-2|W5}中的最小整数为9・x'-2 x -15>0的解集是三、解答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10.解不等式|X +7|-|3X_4|+5/3-2>/5>0・1L (易错题)已知实数a, b满足:关于X的不等式r+ax+b|^|2xMx-16对一切xeR均成立.(1)请验证a=-2, b=-8满足题意;(2)求岀所有满足题意的实数a,b,并说明理由;(3)若对一切x>2,均有不等式x—ax+bM (m+2)x-mT5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ffl.【挑战能力】(18分)己知关于X的不等式|x|>ax+l的解集为{xlxWO}的子集,求a的取值范W.答案解析-■■l -a < 0,故该不等式的解集为R.2. 【解析】选A.不等式|x ・a|<;L 的解集为a-l<x<a + l,又因为2<x<4 , .-.3=3.3. 【解析】选B.方法一:排除法,将x=;L0代入原不等式,不成立,排除A” 将x=2.5代入原不等式,不成立,排除CQ,故选B.口n X"-5x + 6>0 an 即i , 即〈 X" 一5x-6<0, 二解集为{X I -l<x<2 或 3<x<6}・4. 【解析】选D ①当沦0时, (1- I a I )(l+a)=(l-a)(l+a) > 0^0<a < 1.②当 a V 0 时,(l+a)(l+a)=(l+a)2 > 0, /.a < 0 且 a#-l.综上可矢口 a < 1且a#-l.5. 【解析】选时2酗八2G (;M ,.2a-l解得an 才46. 【解题指南】去绝对值,根据X 的取值分类讨论,也可以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来求解.【解析】选D.1.【解析】选D.由|x +a>l ,得 I X > l-a/. a > 1,方法二:不等式等价于5x-x" <6 5x-x" >-6, X <2或只>3 一l<x<6.方法一:①心5时,不等式化为x-5+x+3>10 ,解得XN6;②-3<x<5时,不等式化为5-x+x+3>10 ,不等式无解;③x「3时,不等式化为5-x-(x+3)>10 ,解得x「4・由①②③得x<-4或x>6.方法二: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x-5| + |x+3|表示数轴上的点X到点x=・3与x=5的距离之和,要使点X到点x=-3与x=5的距离之和等于10 ,只需x=-4或x=6,于是当炬6或x「4时可使|x・5| + |x+3|“0成立,答案应选D.7.【解析】I X-1 I < <X-1 < loO <x<2.答案:(0,2) &【解题指南】解绝对值不等式,在求出的X的范围中取最小整数.【解析】T|X・:2|W5八・3wxw7,故最小整数是3 答案:与【变式训练】I X+2 I・I X-3 I的取值范围为【解析】T I I X+2 I ・ I X与I I < I (x+2)-(x-3) I =5, .•.-5< I X+2 I - I X-3 I <5.答案:[-5,5 ]9.【解析】方法一:x2-2|x|-15>0, gD|x|2-2|x|-15>0.-•.|x|>5 或|x|<・3(舍去),方法二:当x>0时,原不等式等价于x2-2x-15>0, 解得x>5或x<・3(舍);当x<0时,原不等式等价于x2+2x-15>0 ,解得x>3(舍)或x<5 综上解集为{x|x>5或X V -5}.答案:{x|x>5或xv・5}【规律方法】去绝对值符号的常用方法去掉绝对值符号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1)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X7|就是数轴上表示X的点P到表示a的点A之间的距离.(2)根据去掉绝对值符号的法则:正数和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即当x-a>0时,|x-a|=x-a ;当x-a<0时,|x-a|=a-x.(3)对含绝对值的式子平方.10.【解析】原不等式化为|x+7卜|3x・4|+7T・:L>0, 当%>-时,原不等式%x+7・Gx・4)+>/^ -1>0, 得xv5 + d,即兰vxv5 + d;2 3 2当-7<x<-时,原不等式为X+7+(3X-4)+72-1>0,得拿即宁Tg环当xv・7时,原不等式为-(X+7)+(3X-4)+72-1>0,得5-拿与Y7矛盾,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I-卜¥<X<5+¥}.11.【解析】⑴当a=-2,b=-8时,有|x2+ax+b| = |x2-2x-8|<2|x2-2x-8| = |2xMx-16h⑵在|x2+ax+b|s|2x2・4x・16| 中.分别取x=4,x=-2 ,仁囂所叫16 + 4a + b =所以a=-2,b=-8,因此满足题意的实数a,b只能是a = -2,b=-8.⑶由x2+ax+b>(m+2)x-m-15(x>2),所以x2-2x-8>(m+2)x-m-15,即x2-4x+7>m(x-l),「.对一切XA2,均有不等式x,—4x + 7 N m成立,x-I-3= x"-4x + 7 / 八 4 宀而= —-2珂(x — l)x占一2 = 2(当且仅当X=3时等号成立),••浜数m的取值范围>(-00,2 ] •【规律方法】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求解方法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的取值范围,—般有三种常用的方法:(1)直接将参数从不等式中分离出来变成kM(x)(或kwf(x)),从而转化成求f(x)最值的问题.(2)如果参数不能分离,而X可以分离,如g(x)>f(k)或g(x)<f(k),则f(k)恒小于g(x)的最小值或恒大于g(x)的最大值,然后对关于参数k的不等式求解.(3)若不等式对于X,参数都是二次的,则借助二次函数在某区间上恒大于0或恒小于0求解.【挑战能力】【解析】设yi=|xLy2=ax+l.x,x >0,-X.X <0,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两函数图象,如图所示.|x|>ax+l的X ”只需考虑函数yi=|x|的图象位于y2=ax+l的图象上方的部分,。

课时提能演练(六) 课后巩固作业(六) 2.1.1、2

课时提能演练(六)  课后巩固作业(六)  2.1.1、2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时提能演练(六)/课后巩固作业(六)(30分钟 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稀硫酸不是分散系B.一种分散系里只有分散质和分散剂两种物质C.分散剂一定是液体D.按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气、液、固态),有9种组合方式2.下列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 )A.酸性氧化物:CO2、COB.碱性氧化物:Na2O、CaOC.碱:NaOH、K2CO3D.铵盐:HCl、NH4NO33.小美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了5种物质,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

你认为“五连环”中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4.(2012·蚌埠高一检测)下列有关胶体性质说法错误的是( )A.Al(OH)3胶体和AlCl3溶液本质区别为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B.豆浆和雾都是胶体C.Fe(OH)3胶体能透过滤纸D.向沸水中加入饱和FeCl3溶液,可制备Fe(OH)3胶体5.(易错题)纳米科技从本世纪初开始成为产业,为世人所瞩目,这是因为纳米粒子的直径在几纳米到100纳米之间,由纳米材料作为分散质的分散系具有的性质是( )A.能透过滤纸,属最稳定的分散系B.属介稳体系C.有丁达尔效应,没有布朗运动D.一定能发生电泳现象6.(2012·温州高一检测)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B.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C.“尿毒症”患者做血液透析治疗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7.(8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分散系里只能有一种分散质B.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浊液、胶体、溶液- 2 -圆学子梦想铸金字品牌C.胶体都是均一、透明的D.蔗糖溶于水得到胶体(2)在生活中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分散系分为各种类型,例如根据分散质不同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其中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胶体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作为剂。

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一) 课后巩固作业(二十一) 4.3.2

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一) 课后巩固作业(二十一) 4.3.2

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一)课后巩固作业(二十一) 4.3.2圆学子梦想铸金字品牌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一)/课后巩固作业(二十一)(30分钟 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2021・长沙高一检测)NO2溶于水时,与水反应,该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2∶1B.1∶2C.3∶1D.1∶32.某无色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过氧化钠,气体体积不断减少,颜色变深,则混合气体的组成是( )A.H2O(g)、NO和N2B.NO2、CO2和H2O(g)C.O2、HCl和COD.NH3、NO和CO23.(2021・北京朝阳区高一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H=6的降雨是酸雨 B.氯气泄漏后应顺风向低处跑C.SO2和HClO都具有漂白性,两者的漂白原理相同D.我国城市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SO2、NO2、CO、可吸入颗粒物等 4.某氮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

若测得氮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该氮的氧化物是( ) A.N2O B.NO C.NO2 D.N2O5- 1 -圆学子梦想铸金字品牌5.(2021・温州高一检测)硝酸工业尾气中含有高浓度的NO和NO2,它们都是大气的重要污染物。

已知某厂排放的尾气中NO、NO2的体积比为1∶1,该厂采用NaOH溶液来处理该尾气,处理后所得溶液中只有一种含氮的钠盐。

则该含氮的钠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A.-3B.+1C.+3D.+56.(双选)(易错题)将盛有12 mL NO2和O2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还剩余2 mL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可能是( ) A.1.2 mL B.2.4 mL C.3.6 mL D.4 mL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7.(10分)(2021・盐城高一检测)NO是一种剧毒气体,但近年来发现许多生物体组织中存在少量NO,它有扩张血管、免疫、增强记忆的功能,因而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试卷课时提能演练(七)课后巩固作业(七)1.2.3.docx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试卷课时提能演练(七)课后巩固作业(七)1.2.3.docx

高中数学学习材料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时提能演练(七)/课后巩固作业(七)(30分钟 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对当型循环结构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给定的条件成立(真)时,反复执行循环体,直到条件不成立(假)时,才停止循环(B)当型循环有时也称“前测试型”循环(C)当型循环结构对应的循环语句是UNTIL语句(D)任何一种需要重复处理的问题都可以用当型循环来实现2.下列问题,设计程序求解时,要用到循环语句的有()①输入每个同学的数学成绩,求全班同学的平均分;②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③求连续100个自然数的平方和;④输入100个数,从中找出最大的数.(A)1个(B)2个(C)3个(D)4个3.下面程序运行后,输出的值是()(A)42 (B)43 (C)44 (D)454.(2012·衡阳模拟)下面程序运行后输出的结果为()(A)50 (B)5 (C)25 (D)0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8分)5.(易错题)已知有下面的程序,如果程序执行后输出的结果是360,那么在程序UNTIL后面的“条件”应为______.6.下面程序运行后,输出的结果是_______.三、解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7.给出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如图所示).(1)说明该程序的功能;(2)请用WHILE型循环语句写出程序.8.(2012·罗源高一检测)编写一个程序计算12+32+52+…+992,并画出相应的程序框图.【挑战能力】(10分)一个小朋友在一次玩皮球时,偶然发现一个现象:球从某高度落下后,每次都反弹回原高度的13,再落下,再反弹回上次高度的13,如此反复.假如球从100 cm处落下,那么第10次下落的高度是多少?在第10次落地时共经过多少路程?试用程序语言表示其算法.答案解析1.【解析】选C.当型循环结构与WHILE语句相对应,故C项不正确.2.【解析】选C.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用条件语句,其余三个均需用循环语句解决.3.【解析】选C.由已知可得,程序的功能是利用循环计算满足i2<2 000(i∈N)的最大i值.∵442<2 000,452>2 000,故选C.【变式训练】运行下面的程序时,WHILE循环语句的执行次数是()(A)3 (B)4 (C)15 (D)19【解析】选B.0<20,1<20,2×2<20,3×3<20,4×4<20,5×5>20,程序结束.故WHILE循环语句共执行了4次,所以选B.4.【解析】选D.循环体在执行的过程中a与j的对应值如下表:5.【解题指南】分析出循环语句的功能,再分析循环结束的条件即可.【解析】因为输出的结果是360,即s=1×6×5×4×3,需执行4次,s需乘到3,i<3后结束算法.所以,程序中UNTIL后面的“条件”应为i<3.答案:i<36.【解析】第一次执行循环体时s=0×2+1=1,i=2;第二次时,s=1×2+1=3,i=3;第三次时,s=3×2+1=7,i=4;第四次时,s=7×2+1=15,i=5结束循环,输出s,此时s=15.答案:15【误区警示】本题容易出现执行的先后顺序和执行次数的错误判断,如出现多执行一次或少执行一次的现象,出现结果为31或7.避免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确定好终止条件,并严格按条件依次运行,模拟运行程序进行检查可减少失误.7.【解析】(1)该程序的功能是求1+1112399++⋯+的值.(2)程序如下:【举一反三】编写一个程序,计算下面n (n ∈N*)个数的和:123n 234n 1⋯+,,,,.【解析】程序如下:8.【解析】程序框图如下:程序如下:【一题多解】本题如果采用当型循环语句写程序,应该如何写? 【解析】程序如下:【挑战能力】【解析】程序步骤如下:【方法技巧】解决循环语句应用题的技巧:(1)根据题目中重复运行的步骤明确循环的初始条件和循环体,可以根据题意数形结合帮助确定.(2)注意循环语句的条件和格式,可画出符合格式的程序框图.(3)根据程序框图写程序,注意结构完整.注意WHILE与WEND,DO与LOOP UNTIL 成对出现,程序结束要有“结束语”——END.。

课时提能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十三) 3.3

课时提能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十三)  3.3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时提能演练┃课后巩固作业(十三)(40分钟 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关于摩擦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相互挤压,接触面粗糙的物体之间总有摩擦力C.静止的物体受到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材料的粗糙程度无关D.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静摩擦力作用2.(2012·绍兴高一检测)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B.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其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C.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可能是运动的D.两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了相对运动,则两者间一定有滑动摩擦力3.下列现象中,哪些物体受到了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A.同学们在操场的跑道上跑步锻炼身体时的脚B.同学们在饮水机上接水时手拿着的水杯C.慢慢行驶在校园内的汽车的轮胎D.同学们考试过程中写字时的钢笔笔尖4.(2012·铁岭高一检测)如图所示,木块A、B分别重50 N和60 N,它们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 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 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 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力F作用瞬间( )A.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 NB.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 NC.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 ND.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8 N5.(2012·百色高一检测)如图所示,木块质量为m,与水平桌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水平向右的力F的作用下做匀速运动,从物体到达桌面边缘开始,到物体开始下落为止,在此过程中物体始终保持匀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推力F因物体悬空部分越来越大而变小B.推力F在物体下落前会变为原来的1/2C.推力F始终是μmgD.因接触面变小,动摩擦因数μ会变大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25分)6.(创新题)(7分)如图所示,物体A叠放在小车B上,小车置于水平面上,根据下列几种情况判断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1)A、B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2)A、B两物体原来静止,当小车B突然向右启动时,A、B仍相对静止.(3)A、B两物体原来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当小车B突然刹车时,A、B仍相对静止.7.(易错题)(9分)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视为相等,给物体一水平推力,g=10 N/kg,求:(1)当推力大小为5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2)当推力大小为12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8.(9分)如图所示,物体A重40 N,物体B重20 N,A与B、A与地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体B用细绳系住,当水平力F=32 N时,才能将A匀速拉出,求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答案解析1.【解析】选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A错.相互接触挤压,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产生摩擦力,B错.静止的物体受到静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外力大小有关,与材料的粗糙程度无关,C对.静摩擦力产生于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但物体相对地面可能运动,D错.2.【解析】选C.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成正比,静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无关,A错.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与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B 错.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相对接触面静止,但可能相对地面运动,C对.滑动摩擦力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都具备,只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不一定受摩擦力,D错.3.【解析】选D.A、B、C选项中,两个物体的接触面没有发生相对运动,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属于静摩擦力;D选项中,钢笔笔尖在写字过程中相对纸面滑动,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4.【解析】选A、D.弹簧弹力大小F弹=kx=400×0.02 N=8 N,所以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F fA=F弹=8 N,C错,D对;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F fB=F弹+F=8 N+1 N= 9 N,A对,B错.【变式备选】如图所示,用外力F水平压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设受力F的面绝对光滑),恰好使物体静止,此时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___;如果F增大为3F,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___.【解析】物体受向下的重力为mg,由二力平衡条件知静摩擦力大小也为mg,方向向上,当推力增为3F时,物体重力不变,则静摩擦力也不变.答案:mg,方向向上 mg,方向向上5.【解析】选C.动摩擦因数μ只与物体和桌面的材料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D错.整个过程,物体所受摩擦力均为F=μF N=μmg ,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知,水平力F大小不变,一直为μmg ,A、B错,C对.【总结提升】滑动摩擦力大小的相关和无关因素(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相互接触的两物体的性质(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两物体的接触面积无关;(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两物体相对滑动的速度大小无关.6.【解析】(1)由于A匀速运动,如果受B对它向右的摩擦力的作用,则必有一个力去抵消这个摩擦力,但该力无论如何是找不到的,故A不受摩擦力作用.(2)当车向右启动时,如果A、B接触面光滑,A将相对B向左运动,所以A有相对B向左运动的趋势,故受静摩擦力方向向右.(3)小车B突然刹车时,A有相对B向右运动的趋势,A受的摩擦力方向向左.答案:(1)不受摩擦力 (2)水平向右 (3)水平向左7.【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确定所求的摩擦力为哪一种摩擦力,即需要确定在不同力作用下,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解析】在地面上, F N=mg ,则滑动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F max)大小为F max=μF N=μmg=0.5×2×10 N=10 N.(1)当拉力F=5 N时,F<F max,物体静止,则由二力平衡知F静=F=5 N.(2)当拉力F=12 N时,F>F max,物体滑动,则F滑=μF N=μmg=10 N.答案:(1)5 N (2)10 N8.【解析】以物体A为研究对象,物体B对物体A的正压力F N=G B 地面对A的支持力F N1=G A+F NA受B的滑动摩擦力F f=μF NA受地面的滑动摩擦力F f1=μF N1水平方向:F= F f+F f1,代入数据即可得到μ=0.4.答案:0.4。

2013版高中物理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能演练(江苏):1.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013版高中物理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能演练(江苏):1.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时提能演练(二)(40分钟 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率从8 m/s匀减速至零,需用时间1 s,按规定速度为8 m/s的汽车刹车后拖行路程不得超过5.9 m,那么上述刹车试验的拖行路程是否符合规定( )A.拖行路程为8 m,符合规定B.拖行路程为8 m,不符合规定C.拖行路程为4 m,符合规定D.拖行路程为4 m,不符合规定2.一石块从楼房阳台边缘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把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为相等的三段,如果它在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是1.2 m,那么它在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是( )A.1.2 mB.3.6 mC.6.0 mD.10.8 m3.(2019·天津高考)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A.第1 s内的位移是5 m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C.任意相邻的1 s内位移差都是1 m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4.(易错题)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某时刻关闭发动机而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 m/s2,则它关闭发动机后通过37.5 m所需时间为( )A.3 sB.4 sC.5 sD.6 s5.(2019·连云港模拟)汽车遇情况紧急刹车,经1.5 s停止,刹车距离为9 m.若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汽车停止前最后1 s的位移是( )A.4.5 mB.4 mC.3 mD.2 m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6.(2019·宝鸡模拟)升降机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1匀加速上升2 s,速度达到3 m/s,接着匀速上升10 s,最后再以加速度a2匀减速上升3 s才停下来,则( )A.匀加速上升的加速度为1.5 m/s2B.匀减速上升的加速度为1.5 m/s2C.上升的总高度为37.5 mD.上升的总高度为32.5 m7.(易错题)从水平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空中运动,到最后又落回地面.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条件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上升阶段的加速度与物体下落阶段的加速度相同B.物体上升阶段的加速度与物体下落阶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反C.物体上升过程经历的时间等于物体下落过程经历的时间D.物体上升过程经历的时间小于物体下落过程经历的时间8.(2019·常州模拟)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5 s内的位移为9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第4.5 s末的速度一定是9 m/sB.物体的加速度一定是2 m/s2C.物体在前9 s内的位移一定是81 mD.物体在前9 s内的位移一定是17 m9.(2019·南京模拟)如图为两个物体A和B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同时做匀加速运动的v-t图象.已知在第3 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B.出发时B在A前3 m处C.3 s末两个物体相遇后,两物体不可能再相遇D.运动过程中B的加速度大于A的加速度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7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0.(预测题)(14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固定的光滑的斜面,到达斜面最高点C时速度恰为零,如图所示,已知物体第一次运动到斜面长度3/4处的B点时,所用时间为t,求物体从B滑到C所用的时间.11.(创新题)(16分)王兵同学利用索尼HKl数码相机连拍功能(查阅资料得知此相机每秒连拍10张),记录下跳水比赛中小将陈若琳和王鑫在10 m跳台跳水的全过程.所拍摄的第一张恰为她们起跳的瞬间,第四张如图甲所示,王兵同学认为这时她们在最高点;第十九张如图乙所示,她们正好身体竖直双手触及水面,设起跳时她们的重心离台面的距离和触水时她们的重心离水面的距离相等,由以上材料,(g取10 m/s2)(1)估算陈若琳和王鑫的起跳速度.(2)分析第四张照片是在最高点吗?如果不是,此时重心是处于上升还是下降阶段?12.(创新题)(17分)在娱乐节目《幸运向前冲》中,有一个关口是跑步跨栏机,它的设置是让观众通过一段平台,冲上反向移动的跑步机皮带并通过跨栏,冲到这一关的终点.现有一套跑步跨栏装置,平台长L1=4 m,跑步机皮带长L2=32 m,跑步机上方设置了一个跨栏(不随皮带移动),跨栏到平台末端的距离L3=10 m,且皮带以v0=1 m/s的恒定速率传动,一位挑战者在平台起点从静止开始以a1=2 m/s2的加速度通过平台冲上跑步机,之后以a2=1 m/s2的加速度在跑步机上往前冲,在跨栏时不慎跌倒,经过2秒爬起(假设从跌倒至爬起的过程中挑战者与皮带始终相对静止),然后又保持原来的加速度a2,在跑步机上顺利通过剩余的路程,求:(1)挑战者通过平台所用时间;(2)挑战者全程所需要的总时间.答案解析1.【解析】选C.由x=v02t可得:汽车刹车后拖行的路程为x=82×1 m=4 m<5.9 m,所以刹车试验的拖行路程符合规定,C正确.2.【解析】选C.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静止开始在相等时间内位移之比为1∶3∶5∶7∶…∶(2n -1),由此可知x 1∶x 2∶x 3=1∶3∶5,即:x 1∶x 3=1∶5=1.2∶x 3,解得x 3=6.0 m ,故C 正确.【变式备选】A 、B 两小球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A 球下落的时间为t ,B 球下落的时间为t/2,当B 球开始下落的瞬间,A 、B 两球的高度差为( )A.gt 2B.38gt 2C.34gt 2D.14gt 2 【解析】选D.A 球下落高度为h A =12gt 2,B 球下落高度为h B =12g(t 2)2=18gt 2,当B 球开始下落的瞬间,A 、B 两球的高度差为Δh =h A -12g(t 2)2-h B =14gt 2,故D 正确.3.【解析】选D.根据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 =5t +t 2可知,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5 m/s ,加速度为2 m/s 2,在第1 s 内的位移是x =6 m ,选项A 错误;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x t =5t +t 2t=5+t =(5+2) m/s =7 m/s ,选项B 错误;因为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应该满足公式Δx =x 2-x 1=aT 2,任意相邻的1 s 内的位移差都是2 m ,选项C 错误;任意1 s 内的速度增量实质就是指加速度大小,选项D 正确.4.【解析】选A.由x =v 0t +12at 2代入数据得37.5=20t -12×5t 2,解得t =3 s或t =5 s ,由于汽车匀减速至零所需时间为t ′=v 0a =4 s <5 s ,故A 正确. 5.【解析】选B.由x =12at 2,解得a =8 m /s 2,最后1 s 的位移为x 1=12×8×12 m =4 m ,B 对.6.【解析】选A 、C.由v =at 知a 1=v t 1=32m/s 2=1.5 m/s 2,A 正确;匀减速时a 2=v t 3=33 m/s 2=1 m/s 2,B 错误;升降机上升总高度x =v 2·t 1+v ·t 2+v 2·t 3=(3+30+4.5) m =37.5 m ,C 正确,D 错误.7.【解析】选A 、C.物体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只受重力,则物体上升和下降阶段加速度相同,大小为g ,方向向下,A 正确,B 错误;上升和下落阶段位移大小相等,加速度大小相等,所以上升和下落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相等,C 正确,D 错误.8.【解析】选A 、C.根据条件可知:物体在第5 s 内的平均速度与物体在第4.5 s 时刻的瞬时速度相等,即有v 4.5=x 5t 5=9 m/s ,此速度也是物体运动9 s 时的中间时刻速度,即物体在9 s 内的平均速度就等于物体在第5 s 内的平均速度,由x =v t 可知,无论初速度是否为0,物体在前9 s 内的位移一定是x = v t =81 m ,故A 、C 选项正确,D 错误.由于不能确定物体的初速度,故加速度无法确定,B 错误.9.【解析】选B 、C.由于A 、B 两物体在第3 s 末相遇,在0~3 s 内的位移分别为x A =12×3×4 m =6 m.x B =12×3×2 m =3 m ,所以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Δx =x A -x B =3 m ,B 在A 的前面,故A 错,B 正确.由v -t 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可知,a A >a B ,相遇时两物体的速度v A >v B .所以相遇之后两物体不可能再相遇,故C 正确.D 错误.10.【解析】解法一:逆向思维法物体向上匀减速冲上斜面,相当于向下匀加速滑下斜面.则:x BC =12at 2BC (4分) x AC =12a(t +t BC )2 (4分)又:x BC =14x AC (3分)解得:t BC =t (3分) 解法二: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x 1∶x 2∶x 3∶…∶x n =1∶3∶5∶…∶(2n -1) (5分)现有x BC ∶x BA =x AC 4∶3x AC 4=1∶3 (5分) 通过x AB 的时间为t ,故通过x BC 的时间t BC =t (4分)答案:t【总结提升】“逆向思维法”与“比例法”的灵活应用(1)对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采用“逆向思维法”,即把运动看成逆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分析其速度、时间、位移时,均可以应用“比例法”.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逆向应用“比例法”使运算过程简化.11.【解题指南】本题应从题目阐述中获取以下有用信息:“每秒连拍10张”,要从“第一张恰为她们起跳的瞬间”到“第十九张图正好身体竖直双手触及水面”中判断出隐含条件.【解析】(1)由题意得:运动员从起跳到入水所用时间为t =1.8 s (3分) 设跳台高度为h ,起跳速度为v 0,则有:-h =v 0t -12gt 2 (3分)解得v 0≈3.4 m/s (3分)(2)上升时间为t 0=0-v 0-g=0.34 s (3分) 拍第四张照片历时是0.3 s ,所以此时不是最高点,还处于上升阶段.(4分) 答案:(1)3.4 m/s (2)见解析12.【解析】(1)匀加速通过平台:L 1=12a 1t 21 通过平台的时间:t 1=2L 1a 1=2 s (3分)(2)冲上跑步机的初速度:v 1=a 1t 1=4 m/s (1分)冲上跑步机至跨栏:L 3=v 1t 2+12a 2t 22 (2分)解得t 2=2 s (1分) 跌倒至爬起随跑步机移动距离:x =v 0t =1×2 m =2 m (1分) 取地面为参考系,则挑战者爬起向左减速过程有:v 0=a 2t 3,解得t 3=1 s(2分)对地位移为:x 1=v 0t 3-12a 2t 23=0.5 m (2分) 挑战者向右加速冲刺过程有:x +x 1+L 2-L 3=12a 2t 24 (2分) 解得:t 4=7 s (1分) 挑战者通过全程所需的总时间为:t 总=t 1+t 2+t +t 3+t 4=14 s (2分) 答案:(1)2 s (2)14 s。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试卷课时提能演练(六)课后巩固作业(六)1.2.2.docx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试卷课时提能演练(六)课后巩固作业(六)1.2.2.docx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时提能演练(六)/课后巩固作业(六)(30分钟 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条件语句属于算法中的哪个基本逻辑结构()(A)顺序结构(B)选择结构(C)循环结构(D)以上都不对2.下列问题所描述出来的算法,其中不包含条件语句的为()(A)输入三个表示三条边长的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B)给出两点的坐标,计算直线的斜率(C)给出一个数x,计算它的常用对数的值(D)给出三棱锥的底面积与高,求其体积3.如图所示的程序运行后,变量y的值是()(A)3 (B)6 (C)9 (D)274.(易错题)程序如下:若输入a=1,b=3,c=2,则输出的结果是()(A)1,2,3 (B)3,2,1(C)2,3,1 (D)3,1,2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8分)5.若a=11时,下面的程序段输出的结果是______.6.下面给出的是条件语句编写的算法,该算法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7.(2012·烟台高一检测)某市公用电话(市话)的收费标准为:3分钟之内(包括3分钟)收取0.20元;超过3分钟部分按0.10元/分钟加收费.设计一个程序,根据通话时间计算话费.8.儿童乘坐火车时,若身高不超过1.1m,则无需购票;若身高超过1.1 m但不超过1.4 m,可买半票;若超过1.4 m,应买全票.试写出一个购票算法程序. 【挑战能力】(10分)设计一个算法,求方程ax+b=0的解,并写出程序.答案解析1.【解析】选B.条件语句对应算法中的选择结构,故选B.2.【解析】选D.A中要判断三个数对应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B中要判断直线斜率是否存在,C中要判断x是否大于0,故A,B,C都用到条件语句,D只需赋值语句.【变式训练】以下关于条件语句的说法,正确的是()(A)条件语句的执行是按照程序中的先后顺序执行的(B)条件语句实现了程序框图中的条件结构(C)条件语句不能嵌套,即条件语句中不能再使用条件语句(D)条件语句一定要完整,即IF-THEN-ELSE-END IF中每一部分都不能少【解析】选B.条件语句中,如果条件成立,执行THEN后的语句,如果不成立,则执行ELSE后的语句,故条件语句的执行是有选择的,A错;当条件不成立,不需要任何操作时,可以省略ELSE及其后的语句体,故D错;条件语句可以嵌套,C错.3.【解析】选B.由程序可知当x≤3时,y=2x,所以当x=3时,y=6.故选B.4.【解题指南】要解决本题,关键是弄清每个IF语句的功能,如第一个IF语句功能是:如果b>a,则把大的值b赋给a,小的值(原来的a)赋给b,如果b≤a,则不变,即实现大的数为a,小的数为b,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解析】选B.三个条件语句执行后分别保证a>b,a>c,b>c.故程序执行的功能为“输入三个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输出”故选B.5.【解析】由于当a=11时,不满足条件a<10,所以执行y=a MOD 10,得到的结果是y=1.注意“a MOD 10”是a除以10的余数.答案:16.【解析】由程序可知该算法语句是输入自变量x的值求相应的函数值问题.当x<0时,y=-x+1;当x=0时,y=0;当x>0时,y=x+1.因此,此算法的功能是求分段函数x1,x0,y0,x0,x1,x0-+<⎧⎪==⎨⎪+>⎩的值.答案:求分段函数x1,x0,y0,x0,x1,x0-+<⎧⎪==⎨⎪+>⎩的值【误区警示】注意当x>0时,y=x+1.在此处容易出现条件分不清的问题,处理此类问题关键是分清第二个ELSE是在前两个条件都不满足的前提下运行的. 7.【解析】程序如下:【举一反三】如果本题中其他条件不变,但超过10分钟后按0.05元/分钟加收费,如何写程序?【解析】程序如下:8.【解题指南】解决本题关键是找出1.1 m和1.4 m两个分界点,利用条件语句来写.【解析】程序如下:【一题多解】本题还可有以下程序写法:【挑战能力】【解析】算法:第一步:判断a≠0是否成立.若成立,输出结果“解为b”;否则执行第二步.a第二步:判断b=0是否成立.若成立,输出结果“解集为R”;若不成立,输出结果“方程无解”,结束算法.程序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 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时提能演练(三)┃课后巩固作业(三)
(30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点P(tan θ,cos θ)位于第二象限,则角θ所在的象限是(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角的正弦值是正的,负角的正弦值是负的,零角的正弦值是零 (B)设A 是第三象限的角,且|sin
A 2|=-sin A 2,则A
2
是第四象限的角 (C)对任意的角α,都有|sin α+cos α|=|sin α|+|cos α| (D)若cos α与tan α同号,则α是第二象限的角 3.如果4π
<θ<2
π,那么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cos θ<tan θ<sin θ (B)sin θ<cos θ<tan θ (C)tan θ<sin θ<cos θ (D)cos θ<sin θ<tan θ 4.(2012·济宁高一检测)若α为第二象限角,则|sin |tan sin |tan |
αα
+αα的值是( ) (A)0 (B)2 (C)-2 (D)不存在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8分)
5.(易错题)如果cos x=|cos x|,那么角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6.(2011·江西高考)已知角θ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为x轴的正半轴,若P(4,y)
是角θ
终边上一点,且sinθ=则y=_________.
三、解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7.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3a-9,a+2),且cos α≤0,sin α>0,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8.(2012·阜阳高二检测)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P与点A(-3,2)关于y轴对称,角β的终边上一点Q与点A关于原点对称,求sin α+sin β的值.
【挑战能力】
(10分)如果角α的终边经过点
,试写出角α的集合A,并求集合A中
最大的负角和绝对值最小的角.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因为点P(tan θ,cos θ)位于第二象限,
所以
tan0
cos0
θ


θ

<,
>,
∴θ是第四象限角.
2.【解析】选B.角的正弦值的正负与角的终边位置有关,不能从角的正负判定,
A不正确;A是第三象限的角,则A
2是第二或四象限的角,又|sin A
2
|=-sin A
2

所以A
2
是第四象限的角,B正确;C中sin α,cos α异号时不正确;D中,若cos α与tan α同号,α可以是第一象限角,也可以是第二象限角.
3.【解析】选D.特殊值法,当α=
3π时,由sin αcos α=12,tan α知选项A,B,C 均不正确.
4.【解析】选A.α为第二象限角,则sin α>0,|sin |sin αα=1,tan α<0,tan |tan |
α
α=-1,所以
|sin |tan 0.sin |tan |
αα
+=αα 5.【解析】∵cos x=|cos x|,∴cos x ≥0,∴角x 的终边落在y 轴或其右侧,从而角x 的取值范围是[2k π-2
π,2k π+2
π],k ∈Z. 答案:[2k π-2
π,2k π+2
π],k ∈Z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易漏掉角x 的终边落在y 轴上的情形而得出错误答案 (2k π-2
π,2k π+2π),k ∈Z.
6.【解题指南】首先根据条件求出|OP|的长度,再根据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sin θ,最后解y 的值.
【解析】OP =根据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知,
sin θ== ∴y <0,解得y=-8. 答案:-8
【变式训练】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
≠0),且sin α=4
y ,求 tan α和cos α.
【解析】由题意得:
sin y α=
=
,解得y=tan α=
cos α=
7.【解题指南】由角α的三角函数的符号确定角α的终边所在象限,从而得到关于a的不等式组,解之即可.
【解析】∵cos α≤0,sin α>0,
又角α的终边经过点(3a-9,a+2)

3a90
a20
-≤


+


>,
解得-2<a≤3.
8.【解题指南】由题设条件求出点P,点Q的坐标,从而依正弦函数的定义求sin α,sin β.
【解析】由题意,P(3,2),Q(3,-2)
,从而sinα==
sin
13
β==-所以sin α+sin β=0.
【挑战能力】
【解析】在0°~360
°范围内,tan α= 60°.A={α|α=60°+k·360°,k∈Z},所以k=-1时,α=-300°为最大的负角,k=0时,α=60°为绝对值最小的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