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元素(2)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 第四章 课题2 原子(2)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 第四章 课题2 原子(2)

第四章原子和分子课题2 元素(2)教学目标1、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2、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3、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重点难点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教学过程【过渡】请大家结合前面有关分子的知识与本节课有关元素的知识,共同来看下面的讨论。

【投影】展示“讨论”。

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学生分组讨论后,由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有不同意见者补充说明】【回答】上述两个反应,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都发生了变化,元素没有发生变化。

【小结】可见,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元素并没有发生变化。

【提问】前面我们学过物质的构成可用原子表示,现在又知道元素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

用原子表示物质的构成和用元素表示物质的组成有什么区别呢?【板书】4.原子和元素的区别:【学生思考】【讲解】原子表示的是物质的微观结构,而元素表示的是物质的宏观组成。

用原子时只能对应微观粒子,而用元素时只能对应宏观物质。

【投影】展示下列表格:元素与原子的比较【板书】二、元素符号【阅读】请大家阅读资料,了解元素符号的来源。

【学生阅读后,请学生简要陈述元素符号的来源】【总结强调】第一个字母一定要大写,第二个字母一定要小写,即“一大二小”。

【板书】1.表示:采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若第一个字母相同,附加第二个小写字母来区别。

【过渡】知道了元素符号的写法,还应该知道元素符号的读法。

【板书】2.读法【请同学们读出下列元素符号】() C H Cu Ca N S Na【强调】元素符号在渎的时候就应该渎成该元素的名称,而不能读成英文字母。

如,C读碳,S读硫,Cu读铜,等等。

探究三:元素周期表1、周期2、族板书设计课题2 元素(2)4.原子和元素的区别:二、元素符号1.表示:2.读法三:元素周期表。

课题2 元素(第二课时)

课题2 元素(第二课时)

4、相对原子质量;
5、元素分类 个横行, 18 个纵 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 周期 ,每一个纵 行叫做一个 族 (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 成一个 族 )。 8、用“=”“>”和“<”填空,正确表 示下列各数在原子中的关系。
核电荷数 原子序数
= 核外电子数
课本 P77 第1题、第2题
如果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 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 1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H表示 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Fe表示 铁元素;一个铁原子
如何表示几个原子?
在元素符号前写上相应的系 数(不再具有宏观的意义)
例:H表示:氢元素(宏观)、一 个氢原子(微观) 2H表示:两个氢原子
A.一种化合物
C.化合物与单质的混合物 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B.一种单质
D.即可能是单质,也
3、二氧化碳由 氧元素、碳元素 组成 4、二氧化碳由 二氧化碳分子 构成 5、二氧化碳分子由 碳原子、氧原子 构成。 6、判断正误: (1)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说明氧化汞 中含有氧分子。( 错 ) (2)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构成 的。( 错 ) (3)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两种单质组成的 (错 )
注意:
要表示多个原子时,原子的数目应写在元素 符号的正前方如要表示两个镁原子,应写为 “2Mg”,但此时该符号就不再表示元素概 念了,不能说成两个Mg元素,因为元素只能 讲种类,不能讲个数
例如:
“2H”表示: 两个氢原子 “3C”表示: 三个碳原子 “8Na”表示: 8个钠原子
练习: 1、说说下列符号的意义 O : 氧元素或一个氧原子 2H: 2个氢原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优秀教学案例
2.学会通过化学实验方法测定食物中某种元素的含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日常饮食进行合理搭配,提出科学的饮食建议,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本案例以实际生活中的饮食为例,让学生了解各种食物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和作用,进而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树立科学的饮食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在教学评价方面,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本案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人体所需元素的种类、作用及摄入途径,了解常见食物中所含元素的分布情况。
3.讲解食物中元素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了解常见食物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下,如何通过饮食来摄取足够的化学元素?”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总结出科学的饮食建议。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形成共同的科学饮食观念。
(四)总结归纳
4.过程性评价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表现、实验操作等,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溶液9.(2)

溶液9.(2)

黑林中学师生共用学案年级:九年级学科:化学课题:课题2.元素第2课时执笔:◆教学目标: 描述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化学的工具。

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信息。

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学习,逐步提高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教师讲解和对元素周期表结构观察,说出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意义。

◆教学过程:复习回忆 1.元素的概念2.默写常见的元素符号,并完成①H表示②2H表示探究新知阅读教材第74页的资料,即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思考:元素中文名称有何特点?归纳:元素中文名称的偏旁标示了元素的种类“气”字头的表示常温下为气态的“氵”旁的表示常温下为液态的,石”旁的表示常温下为固态的;“钅”旁的表示(液态金属除外)教师强调:我们只要知道元素的中文名称,就可以判断它属于金属还是非金属,也可以知道这种元素在常温时的状态。

过渡:在上节课,通过元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

提问:那这100多种元素之间是不是一点关系都没有呢?我们可不可以把它们有序地排列起来?就如超级市场里,为了便于顾客选购,把成百上千种商品分门别类、有序地摆放。

一、元素周期表引导: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我们化学课本的后面,附有一张大大的“元素周期表”,它有何作用呢?活动:1。

分别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出我们常见的27个元素,并指出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归纳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共有________个行,_____个列;且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

讲述: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个周期,共有_____个横行,所以有_____个周期。

思考: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这7个周期有何共同点?归纳 2.元素周期表的特点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由____个递增到_____个(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稳定结构,然后又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到8个的变化规律。

元素第二课时教案

元素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2元素(第二课时)教案课题分析:在仔细研读《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对于每一个内容标准的模块仔细分析,元素处于一级标题物质构成的奥秘中的二级标题认识化学元素中,该主题旨在通过认识一些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的学习,拉近学生学习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

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能认识碳、氢、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②能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③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④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⑤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①体验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的学习过程;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会逐步地增强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②逐步积累化学用语,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

教学重、难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与意义。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教学材料教材,教辅,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元素》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D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的写法:采用拉丁文一大二小(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2.元素符号的读法:3.元素符号的涵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记忆:氢氧锂镀硼,碳氮氧氟敏钠镁铝硅磷,硫氯氤钾钙三.元素周期表简介1周期:(电子层数)每一横行叫一周期,共7个周期。

2.族:每一纵行叫一族(其中8、9、10三纵行共成一族)3.元素周期表的起始:金属一►非金属一A稀有气体4.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课题2 元素 教案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课题2 元素 教案
2、说明:①元素只讲种类,不论个数。
②原子能讲种类,能讲个数
③概念匹配:即宏观对宏观,微观对微观,“无数”对“无数”,“有数”对“有数”
3、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二、元素的分布:
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位元素是氧、硅、铝、铁。
在生物细胞(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前四位元素是氧、碳、氢、氮。
三、元素符号
湛江第十九中学教案封面
(每课时一个教案)
20XX年10月19日
授课老师
李振凤
授课班级
九<1>班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40分钟
课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元素




1、了解元素的概念及涵义,学会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
2、学会用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板书]若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则只表示微观上原子的个数
[举例]2N:表示“2”个氮原子;
3Fe:表示“3”个铁原子
[板书]2、元素的分类
[指导阅读]同学们,请翻到课本76页上面的“资料”,找找答案。
[讲述]①金属元素:汉字用“钅”旁表示(汞除外),如铁元素;
②非金属元素:通常非金属有三种状态,
“气”字头的表示是气态非金属,如氧元素;
[讨论]课本73页讨论。
分析下述化学反应:
水氢气+氧气
硫+氧气二氧化硫
[总结并板书]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讲述]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
[板书]二、元素的分布:
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位元素是氧、硅、铝、铁。

九年级化学课题2 元素

九年级化学课题2 元素

碳单质结构与性质差异
碳单质结构
碳单质包括金刚石、石墨和C60等。它们的结构不同,导致物理和化学性质有所差异。例如,金刚石是每个碳原 子与四个相邻的碳原子形成共价键,构成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石墨则是层状结构,每层内的碳原子以共价键结 合形成平面六边形网格。
性质差异
由于结构的不同,金刚石和石墨在硬度、导电性、导热性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 物质,而石墨则很软;金刚石不导电,而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03 碳元素及其化合物
碳元素性质及用途
碳元素性质
碳是一种非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第IVA族。它具有多种同 素异形体,如金刚石、石墨等。
碳元素用途
碳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应用。例如,金刚石可用于切割和 研磨工具;石墨可用于制造铅笔芯、电极和润滑剂等;碳纤维具有高强度和轻 质的特性,可用于制造高性能的复合材料。
周期表特点
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 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 弱。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应用
预测元素性质
通过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 以预测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如金
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态等。
寻找新元素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可以 预测未知元素的存在和性质, 为新元素的发现提供指导。
04 氮元素及其化合物
氮元素性质及用途
氮元素性质
氮是元素周期表中第7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 ,氮以多种形式存在,如氮气、氨、硝酸盐等。
氮的用途
氮气在工业上被广泛应用,如用于制造氮肥、合成氨、生产 硝酸等。此外,氮气还可用作保护气、填充气和制冷剂等。

课题2元素学案

课题2元素学案

【课前预习】通过预习完成以下空白:一、元素1、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即核内————)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种类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有————多种,但组成的物质却有2000多万种。

3、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其中含量位于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的书写国际上统一采用————名称的————字母来表示元素。

书写时注意:(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

如————表示碳元素,————表示氧元素。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第二个字母要————。

如————表示铝元素,————表示钙元素。

2、元素符号的意义(1)表示————,(2)表示这种元素的————。

三、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和————将100多种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得到的表。

2、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号。

原子序数= ————= ———— = ————。

3、元素周期表结构(1)横行(也叫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周期。

(2)纵行(也叫族):元素周期表共有————族。

(3)单元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占据一格,包括四个方面的信息,如图所示: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记住并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并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它的信息。

4、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

5、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概念、元素符号。

难点:元素概念。

教学过程:探究点一、元素1、在原子中有如下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那么可不可以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元素的种类有谁来决定?2、元素概念中的“同一类”三个字能否改为“同一种”?你对“同一类原子”是怎么理解的?[讨论]下述化学反应中;水氢气+氧气(H2O) (H2) (O2)硫+氧气二氧化硫(S)(O2) (SO2)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与原子的比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课题2 元素(第一课时)

课题2 元素(第一课时)
[讲解]第一个反应中,反应物是水,由水分子构成;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构成。第二个反应中,反应物是硫和氧气,分别由硫原子和氧气分子构成;生成物是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在第一个反应中,水中的氧和氧气气中的氢同属于氢元素。第二个反应中,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硫中的氧同属于氧元素,硫和二氧化硫中的硫同属于硫元素。
教学内容
课堂随笔
看教材图4-4
[分析该图并由学生说出从该图中得到的信息]
[小结]通过分析可见,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板书]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过渡]那么,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分布情况又怎样呢?
[学生阅读P74资料]
[活动与探究]请学生拿出准备的食品、药品的说明,查找其组成元素。
[小结]可见,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元素并没有发生变化。
[提问]前面我们学过物质的构成可用原子表示,现在又知道元素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
用原子表示物质的构成和用元素表示物质的组成有什么区别呢?
[板书]4.原子和元素的区别:
[学生思考]
[讲解]原子表示的是物质的微观结构,而元素表示的是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原子时只能对应微观粒子,而用元素时只能对应宏观物质。请看下列表格: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教学内容
课堂随笔
课题2元素(两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它信息。
[回忆]课本P71小注指出: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指的是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叫做碳-12。

课题2 元素 教学案设计(2011.10.13)

课题2 元素 教学案设计(2011.10.13)

4.2 元素教学案设计一、学习目标:1.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知道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重点:元素及元素符号难点:元素的概念及元素符号的意义【课前预习】1.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其中“一种碳原子”是指哪一种碳原子? 有没有别的碳原子呢?2.元素是具有相同的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种类: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元素有种,由此组成万种物质。

(2)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分别是 ,生物细胞中含量居前四位的是。

3.元素符号是国际上统一用来表示元素的一种特殊符号.其书写方法是: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 ,第二个字母要 .4.元素符号的意义:(1)表示一种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

【情境导入】日常生活中,“含氟牙膏”、“高钙牛奶”、“加碘食盐”、“加铁酱油”中的“氟”“钙”“碘”“铁”指的是什么呢?二、自主探究:【分析思考】观察下表中几种不同的氢原子。

小结:氢气分子、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中都含有原子,上表中的三种氢原子(氕、氘、氚)相同,不同,都叫氢小结:各种不同的碳原子中数不同,但数都相同,都叫碳。

【归纳】元素概念:具有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的种类由决定。

【巩固应用】1.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为2的一类原子总称为。

2.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为8的一类原子总称为。

3.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为11的一类原子总称为。

4.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为12的一类原子总称为。

5.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为17的一类原子总称为。

【阅读】P73图4-4& P74资料,找出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

地壳中,各元素按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分别为、、、。

【讨论交流】1.根据P73讨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小结:反应前后,分子,元素种类和原子种类。

课题2元素第二课时

课题2元素第二课时
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 把梦变成现实。 ------居里夫人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劳动,便成天才! ------门捷列夫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多数外国 人不认识 中文
道尔顿设计的 元素符号,不 便记忆和书写
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 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
二 元素符号
• 国际上,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 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

氧 锌 氟 氯
H
O Zn F Cl

硅 磷 硫 碘
C
Si P S I

铝 镁 金 铋
Na
Al Mg Au Bi

汞 钛 钨 锂
Fe
Hg Ti W Li

氖 氩
He
Ne Ar

溴 钾
B
Br K

银 氮
Ba
Ag N

铅 锡
Cu
Pb Sn

Xe

Ca

Pt

Mn
元素符号的记忆方法
• ①对比记忆法 • 第一组:金Au 银Ag 铝Al 氩Ar • 第二组:碳C 钙Ca 铜Cu 氯Cl • 第三组:镁Mg 汞Hg 银Ag • ②拼音记忆法 • 钠N
汞(Hg)是金属, 2 常温下为液态
非金属元素
周期 1
稀 111213141516 9 10 有 气 体 元 特殊:三个竖行 素
为一个族
3 4 5 67
8
6
7
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分析
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 = =
8

O
16.00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

第四单元课题2元素

第四单元课题2元素
学情分析
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现在应该慢慢把宏观和微观统一起来。在学习其他内容时,随着知识的累积,他们是会豁然开朗的。




知识技能
1.让学生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2.学生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生动、形象的归纳有助于学生的记忆。
△从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入手,引导学生猜想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生动,有趣的归纳,加深记忆。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观看、回忆。
回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回忆并回答。
碳原子是指碳12原子(质子数6,中子数6的碳原子)。
猜想:有、不确定、可能有。
观察两组原子。
回答:每组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倾听,观看屏幕,注意变化。
交流,试着说出元素的定义。
理解记忆元素的概念
回答并说明理由。
△问题的提出既让学生复习了知识,也为新授内容作知识铺垫同时引入新课。
并将元素分类。
一起整理。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回答问题。宏观:表示这种元素,微观: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阅读教材总结书写元素符号的方法、注意事项。
观看,聆听,阅读.
参与活动。
总结、交流。
课下完成。
△活学活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为学生再认识元素的存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课题2元素

课题2元素

5个氧原子:5O
2个镁原子:2Mg
碳元素 :C
3个磷原子:3P
常见元素符号:
氢氦锂铍硼
H
He Li Be
B
碳氮氧氟氖
C N O F Ne
钠镁铝硅磷
Na Mg Al Si P 硫氯氩钾钙
S Cl Ar K Ca
锰铁铜锌银
Mn Fe Cu Zn Ag
钡铂金汞碘
Ba Pt Au Hg I
四、元素的分类:
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想一想
碳元素和氧元素本质区别是什么?决定元素种类的 是什么呢?
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不同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 或核电荷数)
物质 元素 分子 原子 的关系
物质 组 成 元素 宏观概念
只讲种类 不讲个数
构成 构 成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的一类原子总称
分子
构成 破裂
微观概念
原子 既讲种类 又讲个数
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2.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 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原子直接 构成(如金属、稀有气体等),有的物质由离 子构成(如金属化合物)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若有错误,说明为什么错误然后改正 错误。 1 过氧化氢(H2O2)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2 过氧化氢(H2O2)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3 一个过氧化氢(H2O2)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4 过氧化氢(H2O2)分子由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5 过氧化氢(H2O2)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6 过氧化氢(H2O2)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7 一个过氧化氢(H2O2)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8 过氧化氢(H2O2)由大量过氧化氢分子构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元素【推荐】.doc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元素【推荐】.doc

课题2 元素(第一、二板块你应尽力完成,第三板块则由你决定取舍)第一板块本课题你学到多少基础知识?不妨检测一下。

1.*回顾在前面各单元中积累的元素符号,按下面的顺序在拼音线上写出元素符号,注意书写的规范性。

①碘硫磷钾钨;②氢氦氟铁氮氖;③铜钙氯银汞镁;④钠钡锰氩铝金;⑤氧碳硅溴锌铂铅2.*元素符号都有宏观和微观两种意义,宏观意义表示:,微观意义表示:;当物质是由原子构成时,相应的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

如“Fe ”除了表示和外,还可以表示这一种物质。

3.*一种元素跟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在于不同。

在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余种,但却能组成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已知的物质就有多万种。

4.*回忆在这课题中所记忆的地壳中的各种元素的含量(按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写出前四位)。

联想: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氧气占%,二氧化碳占 %。

5.*元素周期表是由俄国化学家发现的,共有族和个周期,它对化学的学习和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获取许多信息。

如右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从中可了解到溴元素的原子序数为,溴元素的原子核的质子数为,相对原子质量为,属于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一个溴原子共有个电子等。

化学史链接:请列举出除本题涉及的化学家外的其他化学家的名字。

第二板块你能把所学的知识用来解决下面的问题吗?祝你成功!6.化学科学中许多原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其他科学中的道理是一致的。

请用短线将A栏与B栏相互关联的两项连起来。

A栏B栏7. 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首先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

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推断射出的粒子一定是()A.电子B.中子C.质子D.原子核8. 科学实验测定,正常情况下人类的头发的化学组成为:45%的碳、28%的氧、15%的氮、7%的氢和5%的硫等。

这里的碳、氧、氢、硫泛指()A.元素B.单质C.原子D.分子9.1997年8月,国际化学学会无机化学分会作出一项决议:自104号元素以后,不再以人名、国名来命名,一律采用新的元素的原子的原子序数的拉丁文数词的缩写来命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1、 探究 、
元素符号的书写和 元素符号的意义
听写下列元素符号 听写下列元素符号 碳氢氧氮氯硫磷, 碳氢氧氮氯硫磷 钾钙钠镁铝铁锌; 钾钙钠镁铝铁锌 氦氖氩氟硅锰钡, 氦氖氩氟硅锰钡 碘铅铜汞银铂金. 碘铅铜汞银铂金
图4-7 氧元素符号的意义
意义: 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 ⑵表示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O2
3O2 ---
探究2
1、元素周期表中横行和纵行 分别叫什么名称? 2、图中有几种颜色各代表什 么? 3、元素周期表中,请看氢元 素,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三、元素周期表
▼认识元素周期表: 个横行, 个周期; ﹡7个横行,即7个周期; 个横行 个周期 个纵行, 个族( 、 、 三个纵行为一族 ﹡ 18个纵行,即16个族(8、9、10三个纵行为一族 个纵行 个族 )。其中 个主族, 个副族 一个第八族,一个0 其中7个主族 个副族, )。其中 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第八族,一个 族。 用两种颜色区分了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用两种颜色区分了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原子序数(即元素的编号)=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 ﹡原子序数(即元素的编号)=核电荷数=质子数 表明了元素名称、符号、原子序数、 ﹡表明了元素名称、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 量等
1、 请在元元素相 关的信息,完成表格。
原子序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核外电子数 所数元素 6 12 16 18
探究3 探究
2、 请在元素周期表中 查找下列元素相关的信息,完成表格。
原子序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核外电子数 所数元素
探究3 探究
钠 氯 磷 钙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元素 元素(2) 课题
复习检查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2、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3、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 元素组成的 4、水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5、水分子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图4-5 外国人不认识中文元素名称
图4-6 道尔顿的元素符号
例如:O表示氧元素,也表示一个氧原子 2O表示两个氧原子。
说一说 下列符号的意义
H 2H O 3O C Fē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C 碳元素 1个碳原子 个碳原子 碳单质 氧元素 O 1个氧原子 个氧原子 氧单质 氧气 1个氧分子 个氧分子 1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3个氧分子 个氧分子 3O --3个氧原子 个氧原子 3C --- 3个碳原子 个碳原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