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寒假作业9实验班

合集下载

福建省永一中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福建省永一中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一、古代诗文阅读(31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6分)(1)狗吠深巷中,。

(《归园田居(其一)》)(2),二三其德。

(《诗经·氓》)(3)故知一死生为虚诞,。

(《兰亭集序》)(4),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6)屈心而抑志兮,。

(《离骚》)(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2—6题【选篇一】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选篇二】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

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①饥。

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高一寒假作业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寒假作业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寒假作业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一寒假作业语文试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题(16题每小题2分,712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壬(rn)戌窈窕(tiǎo) 桂棹(zho) 冯(fng)虚御风B.嫠(l )妇愀(qiǎo)然舳(yu)舻山川相缪(lio)C.酾(shī)酒横槊(shu)江渚(zhǔ)正襟(jīn) 危坐D.匏(po)樽枕藉(j) 蜉(f)蝣一叶扁(piān)舟2.下列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为仲卿母所遣B.而今安在哉?C.有碑仆道D.侣鱼虾而友麋鹿3.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险与远,则至者少C.泣孤舟之嫠妇D.侣鱼虾而友麋鹿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处分适兄意,那得敢自专!D.羡长江之无穷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驾)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 扣舷而歌之(敲击)D.倚歌而和之(循,依) 而卒莫消长也(到底)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是偏义复词的一句是( )A.昼夜勤作息B.否泰如天地C.我有亲父兄D.便可白公姥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电话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方便,但打电话有时并不是最好的联系方法,有些事情非得耳提面命,一边说一边比划才能真正讲清楚。

B.为了让人们体验与世界冠军比赛的感受,这家科技馆独出心裁地设置了与冠军赛跑的模拟互动平台,引起了观众的浓厚兴趣。

C.看完电影《虎口脱险》后,大家给小王对号入座,说他就像影片中的那个有才能的音乐指挥,常常因粗心做出一些有惊无险的事。

D.在丛飞病重期间,受过他资助的人,没有一个来探望他,但他虚怀若谷,毫不介意,还劝大家不要责怪这些人,这种胸怀令人钦佩。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1.解析:A项“氓”应读“ménɡ”,“衍”应读“yǎn”;B项“契”应读“qì”;D项“骷”应读“kū”,“说”应读“shuì”。

答案:C2.解析:A项“劳斯莱斯”是专有名词应加引号;B项“爱德华、贝尔彻”中间应用间隔号“·”;D项句子内部并列短语之间要用顿号,改为“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

答案:C3.解析:序幕:多喻指重大事件的开端,根据语境可知用得恰当;帷幕:指悬挂的遮挡用的幕布,不合语境。

宣告:正式宣布,多用于庄严场合;宣称:是公开地用语言、文字声明。

接管:接受并管理,如接管政权;接替:从别人那里把工作等接过来并继续下去,根据所给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可知(3)应选“接管”。

交换:是双方各拿出自己的东西交换,不能用于此处;交接:是移交并接替的意思。

答案:B4.解析:A项“不情之请”,情,情理。

不合情理的请求。

常用作自己求助于人时的客气话。

B项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多含贬义)。

C同室操戈:同室,一家,指自己人;操:拿起;戈:古代的兵器。

自家人动刀枪。

指兄弟争吵。

泛指内部斗争。

D凤毛麟角: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

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答案:A5.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A项成分赘余,“难以”和“无法”去掉一个。

B项搭配不当,“加强和改善”中“改善”与“调控”搭配不当。

C项语序不当,应将“自从”调至第一处“新生代农民工”前。

答案:D6.解析: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分析。

四个选项首句就是③和④的区别。

从逻辑上看,应该先④后③,排除C、D两项。

再从内容的相关、衔接上看,④③⑥紧密相关,故④后面可以用③,排除B。

所以选A。

答案:A 7.解析:从第⑦段中可以看出“想赚走所有环节的钱”“想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是从不同角度对乔布斯所作的评价,是揣测,不一定是乔布斯的心理,文中也没有表明“苹果”的“封闭”是建立在乔布斯这双重心理上的结果。

高一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高一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高一语文是整个高中语文学习的开端,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寒假了里,同学们有按时完成寒假作业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最新的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1、解析 A.bànɡ,ɡònɡ/ɡōnɡ,mó/mú;B.fēi,zhuó/zhuō,qì/qiè;C.xǐnɡ,qiánɡ/qiǎnɡ,sài/sè;D.ruò/nuò,nìnɡ/nínɡ,jiān/jiàn 。

答案 D2、解析A项中加点的词分别读作kē、kě、kē、ɡě:B项中加点词分别读作rú、rú、nuò、rú;C项中“赎”读作shú;其他的都读dú;D项中加点的词都读作xuān。

答案 D3、解析A中shí/ shè,zhònɡ,qǐ/jī;B中mài,jué/jiáo,pō;C 中yè/jié,shū/zhù,mù/mò;D中jiān/qiǎn,jù,rǔ/rù。

答案 C4、A项“赈”“鸩”均读作zhèn;诤读zhènɡ “憎”读作zēnɡ;C 项“湍”读作tuān;“喘”读作chuǎn,“揣”读作chuǎi,“遄”读作chuán;D项“峋”读作xún,“徇”“驯”“殉”均读作xùn;B项均读juàn。

答案 B5、解析A项全读jué;B项xié—jié—xié—xiè —xié;C项“开天辟地”的“辟”读“pì”,其余都读“bì”;D项“炽”读“chì”,其余都读“zhì”。

2021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_3

2021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_3

2021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语文对于各科来讲是各科的基础。

准备了2021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希望你喜欢。

点击查看:高一班级寒假作业1、B(A档dng 咤zh C弄lng 恤x D舷xin )2、B (A瞋目峥嵘岁月C宵夜绿草如茵D凄婉天伦之乐)3、C4、D (A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B广有羽翼:到处都有帮凶,贬义词。

C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不能带宾语。

D图穷匕见:比方事情进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5、A(B句式杂糅C不合逻辑D多重否定不当)6、A(《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7、B(第一诗节考虑雨丝相对应的,最形象、准确的应是发式,花枝当然与插相对应。

第二诗节,提供的是三个历史典故,诗的内容主要在写南方,故而排除④句,因王昭君主要生活在北方。

再按时间顺序排列另两句。

)8、B悖:叛逆9、C (A微要没有B以连词,表目的C其副词表示祈使;副词表示诘问D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10、D(吕祖谦没有指出秦穆公是个利欲熏心的政治野心家。

)第Ⅱ卷11、(1)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全都,这是不勇武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敝:损害;其:自己与:结盟,结交。

三个重点词各1分,大意1分。

)(2)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

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劳:使劳苦,使动用法;远:远方的国家,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无乃乎:恐怕吧,固定句式。

三处重点各1分,大意1分。

)12、(1)除夕思乡(2分)(2)诗人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家人,而是通过想象家人在除夕之夜正在思念着千里之外的自己,把深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蕴。

(想象,2分,可答虚写内容阐释1分,作用1分。

)13、(1)是天上虹沉淀着彩虹似的梦(2)复为慷慨羽声(3)学而不思则罔小人长戚戚(每空1分)14、1、万国殡仪馆为先生送行的情形2、文革中先生被利用3、自己初次向先生约稿先生对自己的支持4、走上工作岗位,先生及其作品对自己的影响(每点1分,共4分)15、结合。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9-12练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9-12练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9练参考答案1、D(A菁jīng B蕃bōC梵fàn)2、A(B笔走龙蛇:形容书法或文章洒脱雄健,有气势。

此处可用“大肆渲染”。

C耳提面命: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诲,谆谆教导。

D如履薄冰:形容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是指人的心态,不知客观状况。

可用“每况愈下”。

A中的“脱颖而出”:比喻才能完全显现,超出了同类。

)3、示例:流水:你永远处在黑暗中,瞧你丑陋的样子,只知道喝我的汁液,你一无是处。

树根:是啊,我匍匐地下,默默地汲取,是为了春天变得更加美丽。

【指点迷津】写情景对话,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牢牢抓住有关情景要素,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即根据内部预警——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2)根据不同需要选择语体风格,或直露,或含蓄;或针锋相对,或委婉提醒;或尊敬礼貌,或谦逊礼让。

(3)语言要简明、得体,有理有据,有节有度,并且要有一定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1)答案:五种错误的观点:①环境平凡;②生活单调;③年纪太小;④没有能力;⑤陷入绝境(或:“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答“等死而已”不算对)。

(2)答案:作者得出的结论:处处天天人人都能创造。

5、答案:“刀法”比喻教育方法。

“万象”比喻众多教育对象。

“万龙点晴”比喻使众多教育对像成才。

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才”。

6、答案:教育的最大成功: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教育者应注意的问题:①要敢于创造;②要有献身创造的精神;③要明确教育的创造目的;④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⑤要鼓励学生创造;⑥要注意师生合作创造;⑦要注意集体创造的特点。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10练参考答案1、A(B分fèn C抢qiāng D识zhì)2、D(A“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使用恰当。

高一语文人教版寒假作业:第9天 ---精校Word版含答案

高一语文人教版寒假作业:第9天 ---精校Word版含答案

寒假第九天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人认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与元九书》),情、言、声、义成为诗歌创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四大元素和品评作品的重要标准。

中国古代诗词中那些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也正是在性情、语言、形式、内涵、意境和境界诸方面体现着鲜明突出的民族特色。

性情是诗词作品内在的灵魂、流动的血液和鲜活的生命。

诗词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化人。

古代诗词中的经典名篇无不饱含浓厚、深沉、真挚的感情。

《诗经》中的《伐檀》、《硕鼠》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质问与谴责,《离骚》中报国理想难以实现和忧虑国事的悲愤与缠绵,都很典型。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李白《早发白帝城》、杜甫《春望》、孟郊《游子吟》……无一不是以浓厚的情感震撼读者的心灵。

诗歌语言是最精粹精美、最富表现力和最富智慧的语言。

在措辞炼字上下足了功夫,从而形成了精美的诗歌艺术奇观。

特别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经典名篇,语言不仅生动鲜活、形象鲜明,而且凝练简洁、精警有力,让人回味无穷。

唐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如同巨幅水墨画,境界宏大开阔,用字凝重有力。

诗仙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诗圣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们名篇、佳句迭出。

宋词“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李清照以“绿肥红瘦”(《如梦令》)描绘雨后海棠,用“人比黄花瘦”(《醉花阴》)将眼前菊花的形象与抒情主人公的消瘦进行对比,既生动新颖又力透纸背。

中国古典诗词彰显了诗词艺术的形式美。

格律诗歌充分利用和发挥了汉语言文字在发音、声调、协韵、对仗、会意等方面无可替代的特点,句式简短,格律稳定,使作品既富有浓厚的音乐元素和强烈的语言韵律,又富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和扣人心弦的充沛情感。

如杜甫《绝句》、苏轼《饮湖上初请雨后》、李清照《声声慢》等,历来受到人们的激赏。

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0(实验班)不分版本

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0(实验班)不分版本

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0(实验班)不分版本寒假作业10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每题3分,共9分〕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

“山阴道上,〞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心智的渺小与感官的有限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

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钻之弥坚。

“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 应接不暇无所适从惊魂甫定高山仰止B. 摩肩接踵无所适从惊魂不定仰之弥高C. 目不暇接手足无措惊魂甫定仰之弥高D. 目不暇接手足无措惊魂不定高山仰止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 我们不就能发现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感官的有限无福承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B. 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感官的有限与我们渺小的心智无福感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C. 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D. 不就能发现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我们有限的感官无福接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3. 以下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 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

B. 我们的视界为之一扫,我们的俗情为之一开。

C. 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

D. 我们的俗情为之一开,我们的视界为之一扫。

鄂南高中高一实验班寒假作业及答案

鄂南高中高一实验班寒假作业及答案

鄂南高中高一实验班寒假作业命题人:鲍敏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纯碱、烧碱均属碱B.SiO2、SO2均属酸性氧化物C.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酸D.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离子2.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进行反应,既有气体生成最终又有沉淀生成的是( )①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中②过量的NaOH溶液和明矾溶液反应③少量电石投入过量的NaHCO3溶液中④金属铝投入KOH溶液中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3.类推是化学学习与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类推的结论正确的是()A.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l2O3,则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2O3B.铁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则钠也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C.碳在少量氧气中燃烧生成CO、在过量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则硫在少量氧气中燃烧生成SO2,在过量氧气中燃烧生成SO3D.钠与氧气、水等反应时钠均作还原剂,则金属单质参与反应时金属单质均作还原剂4.化学在科学与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舍勒发现氧气到戴维的确认,历经30多年,说明科学研究是艰辛的B.硅和二氧化硅都可作光导纤维材料C.海水通过蒸馏可得到淡水,通过蒸发可得到粗盐D.燃煤使用前,先进行脱硫处理,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B.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和质量一定不变C.摩尔是一个单位,用于计量物质所含微观粒子的多少D.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物质,它们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钾和水反应:K+2H2O=K++2OH-+H2↑B、稀硫酸滴在铁片上:Fe+2H+=Fe3++H2↑C、小苏打与烧碱溶液反应HCO3-+OH-=CO2↑+H2OD、苏打溶于醋酸溶液:CO32-+2CH3COOH=2CH3COO-+H2O+CO2↑7.下列关于铯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sOH是一种易溶于水的强碱B、铯与水剧烈反应,生成H2C、Cs2CO3用酒精灯加热可生成Cs2O和CO2D、Cs2CO3、Cs2SO4均易溶于水8.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A.①④B.①③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④9.CuCO3和Cu2(OH)2CO3的混合物34.6 g,可恰好完全溶解于300ml、2 mol.L-1的盐酸溶液中,加热分解等量的这种混合物可得CuO ( )A 16.0 gB 19.2 gC 24.0 gD 30.6 g10.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克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克R,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A.16:9B.23:9C.32:9D.46:9211.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4B.1:5C. 2:3D.2:512.一定体积0.01mol/L的稀硝酸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质量的铁、铝混合物,已知两种金属均被氧化为最高价态,还原产物只有NO。

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末实验班试卷

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末实验班试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木垒一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末实验班试题 得分一、现代文阅读(完成1-3题,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生的四种境界张世英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境界为“欲求境界”。

人生之初,在这种环境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

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

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

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

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

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

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

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

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但从实现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

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

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呈现出来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

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人事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9(word版,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9(word版,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吃一口自己田里的米杨汉光我把母亲接到城里住,她的一亩三分责任田就租给同村的张六叔耕种,田租是每年300斤大米。

开始,张六叔把上好的大米送进城来,煮出的饭又软又香。

母亲说,张六叔心眼儿好,做什么事都不会亏待人。

可是两午后,张六叔送来的米就不好了,煮出的饭粗糙无味,难以下咽。

我不想吃这种饭,叫母亲也不要吃,但母亲照吃不误,她说吃老六送来的米,就想起乡下的田。

张六叔又一次送米来时,母亲抓起一把米,看了看问:“老六,我租给你的田专出这种糙米?”张六叔不好意思地说:“这种米是在城里便宜买的。

现在种田不容易。

”母亲说:“我知道种田堆。

这样吧,那田租减一半,你以后每年送150斤米给我就行了;但一定要我那块田种出的大米。

”张六叔非常感激,立即把糙米拉走,改进好米来。

大约又过了两三年,有一天,张六叔空手来我家,对母亲说:“老嫂子,这田是越种越难种了。

你是不是再减点田租?”母亲笑一笑说:“老六,我不跟你说田租。

我的田你照种,送多少米来随你的心意,十斤八斤也行。

吃一点乡下的米,我心里舒坦。

”此后,张六叔真的每年只送几斤米来。

我说:“这个老六叔,也大吝啬了。

”母亲说:“不要多讲,随他。

种田苦。

你看他头发都快白完了,老得多快。

”谁知,老六叔还不知足,这年冬天,他进城来对母亲说:“老嫂子,种田实在难啊!你要贴百把块钱给我,我才敢种你的田了。

”一向宽容的母亲也撩不住性子了,她没好气地说:“老六,你不要得寸进尺;天下哪有倒贴钱粗田的道理?这田你不种就算了,我另租给人种。

”张六叔说:“那你就租给别人种吧。

”我陪母亲回乡下的老家,处理那一亩三分田。

我许多年没有回老家了,看见村里新建了一些小洋楼,原来最穷的刘二叔也住上了洋楼。

母亲说:“刘二叔,心眼儿好,我们就把田租给他种吧。

”我和母亲走进刘二叔的家里,说想把田租给他种。

可我们还没讲完,刘二叔就摇头拒绝了。

母亲说:“老二,你听我说完。

我是送田给你种,并不收田租,一年只要两斤米,吃一口家乡饭就行。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实验班(2)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实验班(2)

寒假作业9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共9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既要,也要冲锋陷阵,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

贫富差距大会影响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所以解决贫困问题。

脱贫目标艰巨繁重,到2020年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敢不敢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B.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C.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D.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B. 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C. 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D. 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 运筹帷幄迫在眉睫按部就班众志成城B. 建言献策千钧一发循规蹈矩同仇敌忾C. 运筹帷幄千钧一发按部就班同仇敌忾D. 建言献策迫在眉睫循规蹈矩众志成城4. 汉语是非常奇妙的一种语言,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有人喜欢用生动形象的说法来记忆成语,别有一番趣味。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实验班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实验班

寒假作业11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每题3分,共9分〕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的的奇妙景象。

我们形容事物变得快时常说:“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

〞极光可真是这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而这一切又往往发生在几秒钟或数分钟之内。

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话剧,〔〕。

这种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象,好似沾了一点仙气似的,颇具神秘色彩。

令人叹为观止的那么是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去描绘。

说到底,其本色不外乎是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手法,将深浅浓淡、隐显明暗一搭配、一组合,好家伙,一下子变成了万花筒啦。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瞬息万变变化莫测五光十色入木三分B.千变万化高深莫测五颜六色出神入化C.千变万化高深莫测五光十色入木三分D.瞬息万变变化莫测五颜六色出神入化2、文中划横线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分析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能划分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认识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3、以下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上下纵横近万公里, 甚至还存在成百上千公里的极光带B.极光带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C.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的极光带D.极光带成百上千公里上下纵横,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古语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萨特也说:“我们决不能选择恶 ,我们经常选择的是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假作业9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共9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既要,也要冲锋陷阵,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

贫富差距大会影响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所以解决贫困问题。

脱贫目标艰巨繁重,到2020年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敢不敢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B.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C.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D.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B. 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C. 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D. 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 运筹帷幄迫在眉睫按部就班众志成城B. 建言献策千钧一发循规蹈矩同仇敌忾C. 运筹帷幄千钧一发按部就班同仇敌忾D. 建言献策迫在眉睫循规蹈矩众志成城4. 汉语是非常奇妙的一种语言,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有人喜欢用生动形象的说法来记忆成语,别有一番趣味。

比如:最难听的歌曲——陈词滥调,最绵长的口水——垂涎三尺,等等。

请用这种思维方式,任意趣解两个成语。

(6分)(1)(2)二、现代文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药砚练建安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

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

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

”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

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

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

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

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

“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

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

”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

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

”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

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

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

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

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

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

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

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

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

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

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

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

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

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

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

有轻微的叩门声。

没错,是叩门声。

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

奇香扑鼻。

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

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

华昌困倦欲睡。

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

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

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

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

”石钵头愕然。

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

”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

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

”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

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

”“哦。

”华昌说,“桌上有。

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

”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

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

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

”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

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

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

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

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

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5.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练,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6. 根据小说,请概括小说中华昌的形象特点。

(5分)7. 小说的结尾构思巧妙,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8.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9.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刻画出曹操在攻破荆州后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英雄形象。

10.苏轼的《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

题”的前面是一个多层定语,正确顺序应是“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排除 B 项。

3. A运筹帷幄:在军帐内对军略做全面计划。

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

也泛指主持大计,考虑决策。

建言献策:陈述主张或意见,通过口头或文章提出的有益的意见,出谋划策,进献计策。

这里的主语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用“运筹帷幄”合适;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

千钧一发:比喻万分危急或异常要紧。

这里强调的是“紧急”而不是“危急”,所以用“迫在眉睫”合适;按部就班: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

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

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轻举妄动。

现多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敢稍有变动。

这里从感情色彩角度考虑,用“按部就班”更合适;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同仇敌忾:大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

4. 参考答案:最有学问的人——博古通今;最怕寒冷的人——不寒而栗;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最高大的超人——顶天立地;最难治的疾病——肝肠寸断;最怪异的动物——虎头蛇尾;最漂亮的帽子——冠冕堂皇;最反常的天气——晴天霹雳;最绝望的前程——山穷水尽;最神秘的行动——神出鬼没;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最宽阔的胸怀——虚怀若谷;最昂贵的时间——一刻千金;最为吝啬的人——一毛不拔;最急速的流水——一泻千里;最狭窄的海洋——一衣带水;最丰厚的稿酬——一字千金;最坚固的工事——固若金汤5. B“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分析不正确,由下文“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可知,华昌付得起钱,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6. ①斯文谦和,穷困落魄;②身怀绝技,隐忍退让;③正直善良,宽容大度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筛选出文中华昌的言行,然后分析概括。

华昌“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可以看出他穷困落魄;石钵头当面羞辱华昌,华昌不与他计较,平时对石钵头也是一味避让,绝不与他争执,始终斯文谦和,隐忍退让;听说石钵头为母亲治病需要自己的端砚,华昌丝毫也不犹豫,并说“百善孝为先”,不收石钵头的钱,可见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华昌用双手掰开端砚,可见华昌身怀绝技、点睛:鉴赏人物形象是高考小说阅读常考题目,解答时要注意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中,抓住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来分析。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借助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借助环境描写烘托人物),阅读时要注意从文本中进行筛选。

另外,还要考虑作者的感情倾向,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①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②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

③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