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NLR PLR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
PLR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PLR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了解一下PLR。
PLR是指血小板数与淋巴细胞数的比值,是一种简单且易获取的炎症指标。
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
PLR作为炎症指标,被广泛应用于肿瘤预后的评估中。
高PLR值通常反映了机体内炎症反应的加重,而且许多研究已经证实高PLR值与恶性肿瘤的预后不良相关。
PLR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PLR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高PLR值与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不良相关。
患者的PLR值越高,预后越差。
PLR还被发现与乳腺癌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分子分型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PLR可以作为乳腺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PLR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也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PLR与乳腺癌患者对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相关。
一些研究发现,高PLR值的患者对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的效果较差,预后较差。
PLR还可以作为乳腺癌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
PLR在乳腺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鉴于PLR与乳腺癌的预后相关,临床医生可以通过检测患者的PLR值,评估患者预后风险,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PLR还可以作为乳腺癌患者预后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用于临床分期和风险分层。
PLR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备受关注,研究表明高PLR值与乳腺癌的预后不良相关。
PLR 可以作为乳腺癌预后评估和治疗效果预测的重要指标,有望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相关研究还比较有限,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临床应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希望未来有更多的研究来深入探讨PLR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为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更多的依据。
外周血NLR和PLR与多种接受免疫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分析
外周血NLR和PLR与多种接受免疫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分析发布时间:2022-10-14T05:34:36.726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4期作者:陈茜[导读] 目的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陈茜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肿瘤科四川乐山614000 [摘要]目的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多种接受免疫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院内行免疫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在院内资料库中采集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患者预后风险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NLR、PLR与患者预后关系。
结果卵巢癌患者与食管癌患者术前检测NLR与PLR值并无差异性(P>0.05)。
NLR值<2.62%与≥2.62%两组患者在年龄上对比无差异性,但在病例分期、脉管癌栓、CA125之间对比有差异性(P<0.05)。
PLR <173与≥173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理分期、CA125上对比无差异性,在脉管癌栓之间对比有差异性(P<0.05)。
随访3年,将存活患者判断为预后良好(95例),死亡或复发病例为预后不良(25例),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无差异性,临床分期、脉管癌栓、NLR、PLR有差异性(P<0.05)。
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期、NLR≥2.62、脉管癌栓为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外周血PLR未见与免疫治疗恶性患者预后关联性,而NLR≥2.62与恶性肿瘤患者预后存在相关关系,可提升预后较差。
[关键词] 恶性肿瘤;免疫治疗;预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Correlation between NLR and PLR in peripheral blood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various malignant tumors receiving immunotherapy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ipheral blood 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 (NLR) and 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 (PLR) and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various malignant tumors receiving immunotherapy.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 who received in-hospital immunotherapy from january2018 to january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objects. The general data of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in the in-hospital databas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LR, PLR and prognosis was analyzed by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LR and PLR between patients with ovarian cancer and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P > 0.05). NLR value < 2.62% and ≥ 2.62% had no difference in age, but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case stage, vascular tumor thrombus and CA125 (P < 0.05).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age, pathological stage and CA125 between PLR < 173 and ≥ 173 groups, but there was difference between vascular tumor thrombi (P < 0.05). After 3 years of follow-up, the surviving patients were judged as having a good prognosis (95 cases), and the dead or recurrent patients were judged as having a poor prognosis (25 case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ag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y univariate analysis, and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clinical stage, vascular tumor thrombus, NLR, PLR (P < 0.05).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pathological stage, NLR ≥ 2.62 and vascular tumor thrombus were the prognostic factors (P < 0.05). Conclusion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PLR in peripheral blood and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 treated with immunotherapy, while NLR ≥ 2.62 has a correlation with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 which can improve the poor prognosis. [Key words] malignant tumor; Immunotherapy; Prognosis; The ratio of neutrophils to lymphocytes; 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 炎症在恶性肿瘤疾病发生及发展过程起到重要作用,持续炎症反应或可促进肿瘤进展。
外周血炎症指标NLR、PLR、LMR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反应的预测价值研究
外周血炎症指标NLR、PLR、LMR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反应的预测价值研究外周血炎症指标NLR、PLR、LMR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反应的预测价值研究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方案中,新辅助化疗已逐渐成为标准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地减小肿瘤大小、改善手术切除的情况。
然而,乳腺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寻找乳腺癌患者疗效预测的指标,对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外周血炎症指标的概念外周血炎症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
这些指标通过考察患者外周血细胞比例来反映机体的炎症状态和免疫功能。
过去的研究表明,这些指标与多种恶性肿瘤的疾病进展和预后相关。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NLR、PLR和LMR这三个外周血炎症指标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反应的预测价值,从而为临床上提供可靠的预测指标,指导乳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方法本研究纳入了100例乳腺癌患者,这些患者均接受了新辅助化疗。
在治疗开始前,记载了患者的基本资料及相关临床指标,包括年龄、性别、病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治疗结束后,通过病理学检查评估病理反应程度,并计算NLR、PLR和LMR的值。
根据病理反应程度分为三组,分别是完全缓解组、部分缓解组和无缓解组。
结果在本研究中,新辅助化疗后有35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33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32例患者未能达到任何缓解。
研究结果显示,完全缓解组的NLR和PLR值显著低于无缓解组,而LMR值显著高于无缓解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表明,NLR、PLR和LMR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反应程度呈负相关,证实了它们在预测病理反应的有效性。
讨论外周血炎症指标NLR、PLR和LMR作为反映机体炎症状态和免疫功能的指标,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病理反应预测中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plr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among Chinese women's malignant tumors, and the incidence is younger.Although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surgery -based comprehensiv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ancer-related deaths are still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Because hematological parameters have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to the prognosis of breast cancer. The higher the PLR value, the worse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ole of platelets and
lymphocytes in tumorigenesis and development, related research on PLR in neoadjuvant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and related research on PLR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R and Breast Cancer Prognosis
WANG Xue-lian,GUO Bao-liang
(Department of Breast Surger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rbin 150000,Heilongjiang,China)
外周血NLR和PLR预测非luminal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临床进展的应用
.论著.外周血NLR和PLR预测非luminal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临床进展的应用薛国军,张艳利,杨光伦%(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重庆400016)[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例(PLR)对非luminal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临床进展(cP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5例非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接受NAC治疗前血液NLR、PLR 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法评估NLR、PLR对非luminal型乳腺癌NAC后出现cPD的预测情况%结果非lumina l型乳腺癌NAC后cPD率为12.55%,PD组和非cPD组NLR、PLR中位数分别为 2.64.2.04和157.45、118.0;NLR、PLR鉴别cP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3、0.709;NLR('2.41)、PLR('14844)预测非luminal型乳腺癌NAC后cPD率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3.3%、680%和60.0%、79.0%;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PLR是非luminal型乳腺癌NAC后cPD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治疗前,外周血中高NLR、PLR预示非luminal型乳腺癌NAC后出现cPD概率越高%[关键词]非luminal型乳腺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例;新辅助化疗;临床进展DOI:10.3969/j.issn.1009-5519.2019.17.011中图法分类号:R737.9文章编号:10095519(2019)17262904文献标识码:APredict value of peripheral blood NLR and PLR in non-luminal type of breast cancerwith clinical progress disease in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XUE Guojun,ZHANG Yanli,YANG Guanglun%(.Department of Endocrine and Breast Surger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Chongqing Medical UnNersity,Chongqing400016,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peripheral blood 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and 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for clinical advancement(cPD)of non-luminal breast canc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blood NLR and PLR in255patients with non-luminal breast cancer before NAC treatment wasperformed.The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curve)wasusedtoevaluatethepredictionofcPDafterNLRand PLRinnon-luminalbreastcancerNAC.Results The cPD rate of non-luminal breast cancer after NAC was12.55%andthemedi-an NLR and PLR of cPD group and non-cPD group were2.64 2.04and157.45118.90respectively.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for identifying cPD by NLR and PLR was0.703and0.709respectively.NLR('2.41)and PLR('148.44)predicted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cPD rate after non-luminal breast cancer NAC were63.3%68.0%and60.0%79.0%respectively.Two-vari-ant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NLR and PLR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cPD after NAC in non-luminal breast cancer.Conclusion High NLR and PLR in peripheral blood before treatment indicate higher cPD after NAC in non-luminalbreastcancer.[Keywords]Non-luminal breast cancer;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Neoadjuvant chemotheNapy;ClinicalpNogNess新辅助化疗(NAC)是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除了争取降期和保乳外,更重要的是在术前化疗中了解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度,以便获得肿瘤生物学信息,为新药和新方案研究提供平台(12)。
PLR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PLR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相关研究表明,PLR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一项针对400名乳腺癌患者的研究发现,PLR高于150的患者在5年的随访中复发率显著高于PLR低于150的患者,具有显著差异性。
这一结果表明,PLR可以作为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
另一项针对1000名乳腺癌患者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即PLR高的患者预后较差。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PLR高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差有一定相关性。
PLR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可能与多种机制有关。
炎症反应可能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扩散和侵袭,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
PLR的升高可能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使肿瘤细胞逃脱免疫清除,从而影响预后。
PLR的升高还可能导致血栓形成的增加,从而影响预后。
PLR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可能是多种机制作用的结果。
针对PLR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尚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目前的研究结果尚不能确定PLR与乳腺癌预后的确切关系,有的研究发现PLR与预后有显著相关性,有的研究则表示PLR与预后无明显关系。
有必要进行更大规模、更严格的研究,以明确PLR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PLR的适用范围尚不清楚,有的研究认为PLR对于某些亚型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预测作用明显,而对于其他亚型的患者则作用不大。
有必要进一步探讨PLR在乳腺癌不同亚型患者中的预后预测价值。
PLR的临床应用尚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将PLR与其他因素相结合,以更准确地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PLR是一种炎症指标,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医生和研究者的关注。
研究表明,PLR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PLR高的患者预后较差。
PLR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尚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确认和阐明。
随着我们对PLR的认识不断深入,相信PLR将成为一种有益的预后预测指标,为临床乳腺癌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PLR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PLR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不断上升,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
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及预后因素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至关重要。
近年来,围绕PLR与乳腺癌预后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
PLR是指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
研究表明,血小板和淋巴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而PLR即为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PLR也被认为是全身炎症反应和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
在肿瘤的研究中,PLR不仅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还与肿瘤的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量的研究表明,PLR与乳腺癌的预后密切相关。
一方面,PLR的升高可以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从而加重患者的病情。
PLR的升高也与患者的免疫状态下降以及全身炎症反应增强相关,这都会降低患者对肿瘤的抗击能力,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研究表明,PLR与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有研究显示,在乳腺癌患者中,PLR的升高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分期等病理特征呈正相关。
这表明,PLR可以作为乳腺癌病理特征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有助于帮助临床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判断,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
PLR可能与乳腺癌的治疗反应密切相关。
有研究显示,PLR的升高与乳腺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差和耐药性增加相关。
这表明,通过对PLR的监测和干预,有可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敏感性,改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PLR与乳腺癌的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于乳腺癌患者而言,及时对PLR进行监测和评估,有助于及早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结合其他临床和分子学指标,深入探讨PLR在乳腺癌预后中的作用机制,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提供更加有力的科学依据。
希望通过不懈努力,可以尽早找到有效的干预手段,提高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PLR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PLR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原因复杂,不同因素的作用可能不同。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激素水平的异常与乳腺癌的发生和预后有关。
其中,孕激素受体(PLR)
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备受关注。
孕激素受体是乳腺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可以结合孕激素及其代谢产物,调节乳腺细
胞的生长和分化。
一些研究表明,在乳腺癌中,PLR的表达水平可能影响乳腺癌的预后。
具体来说,高水平的PLR与不良的预后相关。
研究显示,高水平的PLR可能会增加癌细胞生长的速度,降低乳腺癌细胞对治疗的敏
感性,且提示患者的预后较差。
此外,PLR的水平也被认为与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肿
瘤分期、组织学等因素有关。
例如,在年龄较大的女性中、激素受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中、分期较晚的患者中,PLR的表达较高。
然而,PLR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尚未得到全面证实,目前的研究结果还存在一些争议。
在不同研究中,PLR的定义和测量方法、样本选择、统计分析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可能会
影响研究的结果。
此外,PLR的确切作用机制尚不清楚,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探讨。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NLR、PLR检测及临床意义
·17·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NLR、PLR检测及临床意义张冉冉 赵守勇 聊城市人民医院 252000摘 要:目的……探讨术前NLR、PLR水平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肺癌患者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2例作为观察组,根据TNM分期,其中T1、T2期患者45例,T3、T4期患者47例,另择我院同期肺部良性肺部疾病患者92例作为对照组。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ratio,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 hocyteratio,NLR)水平,对比T1、T2期和T3、T4期患者NLR、PLR水平。
结果……观察组患者NLR、PLR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3、T4期患者的NLR、PLR水平水平均明显高于T1、T2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NLR、PLR水平检测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高表达,且其与TNM病理分期具有一定相关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NLR PLR 临床意义本研究选取我院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研究术前NLR、PLR 水平检测对其的临床使用价值,现具体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2例作为观察组进行。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年龄均≥18岁;②经临床诊断,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③均为首次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④患者本人知情,并签署同意参与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②既往有血液、骨髓等免疫性疾病患者;③合并精神功能障碍或语言功能障碍患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⑤合并有其他肿瘤疾病的患者。
观察组男42例,女50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2.31±4.09)岁,其中鳞癌46例,腺癌46例;临床分期:Ⅰ/Ⅱ期49例,Ⅲ/Ⅳ期43例;TNM分期中,T1/T2期45例,T3/T4期47例。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NLR LMR IL-17水平与预
ʌ文章编号ɔ1006-6233(2022)12-2095-05乳腺癌患者外周血NLRLMRIL-17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齐㊀晶1ꎬ㊀李瑞娟2ꎬ㊀史博慧1(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ꎬ㊀陕西㊀西安㊀7100612.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传染科ꎬ㊀陕西㊀西安㊀710038)ʌ摘㊀要ɔ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㊁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及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生存预后的相关性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到我院就诊的12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ꎬ纳为乳腺癌组ꎬ选取同期到我院行乳腺健康体检的106例受试者为健康对照ꎮ比较乳腺癌组及健康对照组入组时的外周血NLR㊁LMR及IL-17水平ꎻ分析乳腺癌患者入组时的NLR㊁LMR㊁IL-17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ꎻ对所有乳腺癌组患者出院时进行跟踪随访ꎬ统计预后情况ꎬ分析入组时外周血NLR㊁LMR㊁IL-17水平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ꎮ结果:乳腺癌组患者的外周血NLR㊁IL-17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ꎬ外周血LMR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ꎻ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NLR㊁LMR及IL-17水平与年龄㊁疾病类型㊁肿瘤大小㊁是否为三阴性乳腺癌㊁ki67水平及靶病变评估情况无关(P>0.05)ꎬ与TNM分期有关(P<0.05)ꎻ乳腺癌预后不良组患者入组时的外周血NLR㊁IL-17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ꎬLMR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ꎻROC曲线结果显示ꎬ外周血NLR+LMR+IL-17联合诊断对乳腺癌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ꎬLMR对乳腺癌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具有一定局限性(AUC=0.652)ꎮ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NLR㊁LMR㊁IL-17水平在患者的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ꎮʌ关键词ɔ㊀乳腺癌ꎻ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ꎻ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ꎻ㊀白细胞介素-17ꎻ㊀相关性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㊀㊀㊀ʌdoiɔ10.3969/j.issn.1006-6233.2022.12.031CorrelationbetweenLevelsofPeripheralBloodNLRLMRandIL-17andPrognosisinPatientswithBreastCancerQIJingꎬetal(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Xi'anJiaotongUniversityꎬShanxiXi'an710061ꎬChina)ʌAbstractɔObjective:Toanalyzethecorrelationbetweenlevelsofperipheralbloodneutrophil-to-lym ̄phocyteratio(NLR)ꎬlymphocyte-to-monocyteratio(LMR)andinterleukin-17(IL-17)andsurvivalprog ̄nosisinpatientswithbreastcancer.Methods:120patientswithbreastcancerwhoweretreatedinthehospitalbetweenJanuary2018andFebruary2019wereselectedastheresearchsubjectsandwereincludedinthebreastcancergroupꎬand106subjectswhounderwentbreasthealthexaminationinthehospitalduringthesameperiodwereselectedashealthycontrols.ThelevelsofNLRꎬLMRandIL-17inperipheralbloodwerecomparedbetweenthebreastcancergroupandthehealthycontrolgroupatenrollment.Therelationshipbe ̄tweenlevelsofNLRꎬLMRandIL-17andclinicopathologicalparametersofpatientswithbreastcanceraten ̄rollmentwasanalyzed.Thepatientsinthebreastcancergroupwerefollowedupatdischargeꎬandtheprogno ̄siswasstatisticallyanalyzedandthepredictivevalueoflevelsofperipheralbloodNLRꎬLMRandIL-17onthepoorprognosiswasanalyzed.Results:ThelevelsofNLRandIL-17inperipheralbloodofpatientsinthebreastcancergroup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inthehealthycontrolgroup(P<0.05)whilethelevelofperipheralbloodLMR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inthehealthycontrolgroup(P<0.05).ThelevelsofperipheralbloodNLR.LMRandIL-17werenotrelatedtoageꎬdiseasetypeꎬtumorsizeꎬpresenceorabsence5902 ʌ基金项目ɔ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ꎬ(编号:2019JM-553)ʌ通讯作者ɔ李瑞娟of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ꎬki67levelandassessmentoftargetlesions(P>0.05)ꎬbutwererelatedtoTNMstage(P<0.05).ThelevelsofNLRandIL-17inperipheralbloodinthepoorprognosisgroupweresig ̄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inthegoodprognosisgroup(P<0.05)whiletheLMRlevel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inthegoodprognosisgroup(P<0.05).ROCcurveresultsshowedthatthecombineddiagnosisofpe ̄ripheralbloodNLR+LMR+IL-17hadhigherpredictiveefficiencythaneachindicatoraloneforpoorprognosisofbreastcancerꎬandthepredictivevalueofLMRforpoorprognosisofbreastcancerhadcertainlimitations(AUC=0.652).Conclusion:ThelevelsofNLRꎬLMRandIL-17inperipheralbloodofpatientswithbreastcancerhavecertainreferencevalueonevaluationofprognosisofpatients.ʌKeywordsɔ㊀Breastcancerꎻ㊀Neutrophil-to-lymphocyteratioꎻ㊀Lymphocyte-to-monocyteratioꎻ㊀Interleukin-17ꎻ㊀Correlation㊀㊀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ꎮ调查显示ꎬ全球每年新发乳腺癌100万余例ꎬ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3%ꎬ且沿海发达城市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ꎮ早期非转移性乳腺癌可通过局部手术㊁放化疗等手段有效控制疾病进展ꎬ而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状况不容乐观[2]ꎮ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穿刺活检是临床诊断乳腺癌的金标准ꎬ但不具备重复检测及动态评估的特点ꎮ因此ꎬ积极探索乳腺癌病情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预测指标ꎬ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意义重大ꎮ有研究指出ꎬ炎性反应在肿瘤细胞的增殖㊁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ꎬ外周血淋巴细胞㊁白细胞㊁血小板及其衍生指标均可反映多种肿瘤细胞的炎性状态[3]ꎮ本研究旨在分析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ratioꎬNLR)㊁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monocyteratioꎬLMR)及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ꎬIL-17)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ꎬ现汇报如下ꎮ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到我院就诊的12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ꎮ纳入标准:①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根除术ꎬ并经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原发性乳腺癌ꎬ组织病理学诊断:根据组织浸润程度诊断疾病类型ꎬ采用改良的Scarff-Bloom-Richard ̄son分级系统评估病灶组织学分级ꎻ②术前未接受放化疗治疗ꎬ且未发生远处转移的乳腺癌首次发病者ꎻ③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者ꎮ排除标准:①有乳房手术史者或合并远处转移者ꎻ②患有心㊁肝㊁肾严重功能不全者ꎻ③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ꎻ④患有染色体疾病㊁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全身性感染性疾病者ꎮ脱落标准:①研究中途自主退出或失访者ꎮ选取同期到我院行乳腺健康体检的106例受试者为健康对照ꎮ纳入标准:①无乳房手术史或入组前半年内无重大手术史者ꎻ②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者ꎮ排除标准:①哺乳及妊娠期妇女ꎻ②合并内脏器质性病变㊁全身传染性疾病及其他恶性肿瘤者ꎮ本组所有患者均为女性ꎬ观察组年龄25~70岁之间ꎬ平均(46.21ʃ16.35)岁ꎬ平均BMI(23.12ʃ2.07)kg/m2ꎻ对照组年龄22~65岁之间ꎬ平均(45.02ʃ12.27)岁ꎬ平均BMI(22.89ʃ2.25)kg/m2ꎮ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ꎮ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人体试验标准ꎬ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ꎬ(批号:2019HS0712)ꎬ所有患者知情同意ꎮ1.2㊀方法:所有乳腺癌患者及健康受试者入组后ꎬ留取其外周抗凝静脉血4mLꎬ取2mLꎬ1500r/min离心10minꎬ分离上清ꎬ运用MD550酶标仪(美国Bio-Rad公司)及其配套试剂盒ꎬ行ELISA试验检测血清IL-17水平ꎻ剩余2mL采用SV-4C000064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中国迈瑞医疗)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㊁淋巴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计数ꎬ并计算外周血NLR和LMR值ꎮ所有乳腺癌患者出院后ꎬ对其进行跟踪随访ꎬ以电话随访为主ꎬ每3~6个月随访1次ꎬ随访至2022年2月截止ꎮ记录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ꎬ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ꎬ评估靶病灶恢复情况:完全缓解(CR)-所有目标病灶完全消失ꎻ部分缓解(PR)-基线病灶直径总和缩小30%以上ꎻ疾病进展(PD)-出现新病灶或基线病灶直径总和增加20%以上ꎻ疾病稳定(SD)-基线病灶直径总和缩小ꎬ但未满足PRꎬ或有增加但未达到PDꎮ以随访期间疾病进展(乳腺癌复发㊁TNM分期上升㊁出现其他器官转移㊁死亡)判定为预后不良ꎬ反之则为预后良好[4]ꎮ1.3㊀观察指标:①比较乳腺癌组患者与健康受试者入组时的外周血NLR㊁LMR及IL-17水平ꎻ②分析乳腺癌患者入组时的NLR㊁LMR㊁IL-17水平与年龄㊁肿瘤大小㊁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ꎻ③比较乳腺癌预后不良与预后良好组患者入组时的外周血NLR㊁LMR㊁IL-17水平ꎬ分析上述炎性反应指标对乳腺癌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ꎻNLR+LMR+IL-17联合诊断预后6902不良的判定标准:NLR㊁LMR㊁IL-17三项中有一项判定为预后不良则总体为预后不良ꎬ当上述三项指标同时判定为预后良好ꎬ则总体预后不良ꎮ1.4㊀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22.0分析数据ꎬ两组年龄㊁外周血NLR㊁LMR㊁IL-17水平等计量资料均行正态分布检验ꎬ采用均数ʃ标准差( xʃs)表示ꎬ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ꎻ以敏感度为纵坐标ꎬ1-特异度为横坐标ꎬ绘制上述外周血炎性指标对乳腺癌预后不良预测价值分析的ROC曲线ꎬ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可信区间㊁最佳截断值㊁灵敏度㊁特异度ꎻ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ꎮ2㊀结㊀果2.1㊀乳腺癌组与健康对照入组时的外周血NLR㊁LMR㊁IL-17水平比较:乳腺癌组患者入组时的外周血NLR㊁IL-17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ꎬ外周血LMR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ꎬ见表1ꎮ表1㊀两组患者入组时的外周血NLRLMR及IL-17水平比较( xʃs)组别例数NLRLMRIL-17(pg/mL)乳腺癌组1202.31ʃ0.424.23ʃ0.96250.16ʃ20.33健康对照组1061.63ʃ0.375.26ʃ1.13171.27ʃ9.58t12.8397.40836.523P<0.001<0.001<0.0012.2㊀乳腺癌患者入组时的外周血NLR㊁LMR㊁IL-17水平与病理参数关系分析:乳腺癌患者入组时的外周血NLR㊁LMR及IL-17水平与年龄㊁疾病类型㊁肿瘤大小㊁是否为三阴性乳腺癌㊁ki67水平及靶病灶评估情况无关(P>0.05)ꎬ与TNM分期有关(P<0.05)ꎬ见表2ꎮ表2㊀乳腺癌患者入组时的外周血NLRLMRIL-17水平与病理参数关系分析( xʃs)指标类别例数NLRt或FPLMRt或FPIL-17(pg/mL)t或FP年龄(岁)<50712.35ʃ0.461.2640.2094.20ʃ0.870.4810.631254.43ʃ36.171.8280.070ȡ50492.26ʃ0.234.28ʃ0.93243.97ʃ20.62疾病类型原位癌472.25ʃ0.191.5010.1364.30ʃ0.640.9830.328248.02ʃ22.370.9880.325浸润性癌732.35ʃ0.434.19ʃ0.57251.54ʃ16.59肿瘤大小(cm)<2402.19ʃ0.311.8340.0694.35ʃ0.641.6520.101246.17ʃ23.211.5380.127ȡ2802.37ʃ0.584.17ʃ0.52252.16ʃ18.39三阴性乳腺癌是522.41ʃ0.631.8020.0744.40ʃ0.891.7390.085255.04ʃ29.211.8900.061否682.24ʃ0.404.10ʃ0.97246.43ʃ20.68ki67(%)<14392.20ʃ0.311.8240.0714.39ʃ0.721.5890.115248.17ʃ18.290.7420.460ȡ14812.37ʃ0.544.15ʃ0.80251.12ʃ21.33TNM分期Ⅰ期241.41ʃ0.15106.794<0.0014.47ʃ0.834.0410.020220.29ʃ16.3339.381<0.001Ⅱ期652.40ʃ0.374.24ʃ0.53252.11ʃ20.27Ⅲ期312.82ʃ0.454.02ʃ0.45269.20ʃ23.41靶病灶评估CR392.23ʃ0.202.2240.0894.33ʃ0.920.4820.695246.09ʃ18.371.1290.3407902PR592.32ʃ0.314.21ʃ0.67251.04ʃ19.14SD162.39ʃ0.374.12ʃ0.39254.01ʃ22.03PD62.49ʃ0.304.07ʃ0.32257.69ʃ20.532.3㊀不同预后结局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NLR㊁LMR㊁IL-17水平比较:120例乳腺癌患者出院后进行追踪随访ꎬ截止到2021年11月ꎬ预后良好85(65.38%)例ꎬ预后不良35(29.17%)例(复发5例ꎬTNM分期上升11例ꎬ其他器官转移7例ꎬ死亡12例)ꎻ预后不良组患者入组时的外周血NLR㊁IL-17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ꎬLMR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ꎬ见表3ꎮ表3㊀不同预后结局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NLRLMRIL-17水平比较( xʃs)组别例数NLRLMRIL-17(pg/mL)预后不良组352.43ʃ0.454.42ʃ0.82269.33ʃ22.64预后良好组852.26ʃ0.234.15ʃ0.53242.27ʃ18.05t2.7322.1436.915P0.0070.034<0.0012.4㊀外周血NLR㊁LMR㊁IL-17水平对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以外周血NLR㊁LMR㊁IL-17水平为检验变量ꎬ以是否预后不良为状态变量ꎬ取状态变量值为1ꎬ绘制ROC曲线ꎬ结果显示ꎬ外周血NLR㊁IL-17水平对乳腺癌预后不良均有良好的预测价值(AUC分别为0.787㊁0.821)ꎬLMR预测乳腺癌预后不良局限性明显(AUC=0.652)ꎬNLR+LMR+IL-17联合诊断预测价值最佳(AUC=0.866)ꎬ见表4㊁图1ꎮ表4㊀外周血NLRLMRIL-17水平对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分析指标AUCSECut-off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95%CINLR0.7870.0472.30582.9070.900.5380.695~0.878LMR0.6520.0654.90051.4091.800.4320.514~0.770IL-170.8210.041268.340pg/mL60.0091.800.5180.739~0.902联合诊断---83.1068.20--图1㊀外周血NLR㊁LMR㊁IL-17水平对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ROC曲线3㊀讨㊀论在肿瘤的一线治疗中ꎬ外周血中性粒细胞㊁淋巴细胞㊁单核细胞水平常用来反映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状况ꎬ淋巴细胞可监视和杀灭肿瘤细胞ꎬ单核细胞可通过巨噬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炎性介质ꎬ调控血管生长及肿瘤细胞的增殖[5]ꎮ多项研究表明ꎬ外周血NLR及LMR是评估癌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6ꎬ7]ꎮIL-17是一种由免疫细胞及肿瘤转化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ꎬ以往人们对IL-17的认识多局限于其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促炎作用ꎮ近年来ꎬ随着研究深入ꎬ多数学者发现IL-17在多种癌症患者中8902呈高表达[8]ꎮ为进一步探究外周血NLR㊁LMR㊁IL-17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ꎬ本研究选取120例Ⅰ~Ⅲ期患者展开分析ꎬ获得如下结果ꎮ本研究中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106例受试者为对照组ꎬ分析其外周血炎性指标ꎬ发现乳腺癌组患者的外周血NLR㊁IL-17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ꎬLMR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ꎬ这与相关报道结论相符[9]ꎮIL-17可刺激构成肿瘤微环境的髓源性抑制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的产生ꎬ以扩充髓系细胞ꎮ相关研究将NLR的升高机制解释为中性粒细胞相对增多ꎬ淋巴细胞相对减少导致的细胞微环境失衡[10]ꎮTao等[11]研究表明ꎬ中性粒细胞可通过与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相互作用以促进胰腺导管癌的远端转移ꎮ而淋巴细胞的减少提示机体免疫功能下降ꎬ有利于肿瘤的发展ꎮ目前已证明中性粒细胞㊁淋巴细胞在促瘤炎性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ꎬ但其对肿瘤预后的影响机制尚未完全明确[12]ꎮ进一步分析上述外周血炎性指标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ꎬ显示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NLR㊁LMR及IL-17水平与TNM分期有关ꎬ与患者年龄㊁肿瘤大小等无关ꎮTNM分期是衡量患者疾病进展的重要指标ꎮ提示ꎬ外周血NLR㊁LMR㊁IL-17水平可一定程度反映肿瘤恶质程度ꎮ另外ꎬ本研究显示上述外周血炎性指标与患者入院时靶病变评估情况无关ꎬ这是由于临床病例复杂多样ꎬ术后放化疗等治疗方式的选择均可影响临床疗效ꎮ本研究还对本组乳腺癌患者出院后进行跟踪随访ꎬ以癌症复发㊁TNM分期上升㊁出现其他器官转移及死亡为预后不良标准ꎮ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回访ꎬ统计发现120例患者中ꎬ预后不良35例ꎬ预后良好85例ꎬ且预后不良组患者入组时的外周血NLR㊁IL-17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ꎬLMR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ꎮ说明ꎬ上述外周血炎性指标可为患者预后评估提参考ꎮROC曲线结果显示ꎬ外周血NLR㊁IL-17水平对乳腺癌预后不良均有良好的预测价值(AUC分别为0.787㊁0.821)ꎬ而LMR的预测局限性明显(AUC=0.652)ꎬ三者联合的预测效能最佳(AUC=0.886)ꎬ但特异度较低(68.20%)ꎮ因此ꎬ临床应综合患者血液生化指标㊁影像学检查㊁病理组织学检查等资料进行预后评估ꎬ以提高预测效能ꎮ综上所述ꎬ乳腺癌患者外周血NLR㊁IL-17水平升高及LMR水平降低在评估患者预后不良方面有良好参考价值ꎮ外周血炎性指标可实现重复性动态监测ꎬ临床应用时建议采用多指标联合检测ꎬ预测效能更佳ꎮʌ参考文献ɔ[1]㊀BursteinHJꎬCuriglianoGꎬThürlimannBꎬetal.Customizinglocalandsystemictherapiesforwomenwithearlybreastcancer:theSt.Galleninternationalconsensusguidelinesfortreatmentofearlybreastcancer2021[J].AnnOncolꎬ2021ꎬ32(10):1216-1235.[2]㊀TrayesKPꎬCokenakesSEH.Breastcancertreatment[J].AmFamPhysicianꎬ2021ꎬ104(2):171-178.[3]㊀OffiCꎬRomanoRMꎬCangianoAꎬetal.EvaluationofLMRꎬNLRandPLRaspredictorsofmalignancyinindeterminatethyroidnodules[J].ActaOtorhinolaryngolItalꎬ2021ꎬ41(6):530-536.[4]㊀刘军玲ꎬ周革ꎬ郭宏斌.IL-6联合NLR对三阴性乳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ꎬ2020ꎬ17(8):113-116.[5]㊀DundrPꎬGregovaMꎬBartMꎬetal.Reviewoftumorinfiltra ̄tinglymphocytesassessmentinbreastcancerinroutinediag ̄nosticpractice[J].CeskPatolꎬ2021ꎬ57(3):161-166. [6]㊀张媚粼ꎬ王梦晗ꎬ郑昂ꎬ等.术前NLR-PLR评分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ꎬ2021ꎬ30(5):390-394.[7]㊀李华琼ꎬ张成ꎬ范雪娇ꎬ等.术前外周血NLR在乳腺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ꎬ2020ꎬ27(6):947-952.[8]㊀NicolaSꎬRidolfiIꎬRollaGꎬetal.IL-17promotesnitricoxideproductioninnon-small-celllungcancer[J].ClinMedꎬ2021ꎬ10(19):4572.[9]㊀周琼ꎬ董杰ꎬ沈夏波.白介素-17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新生血管和预后的相关性[J].肿瘤学杂志ꎬ2021ꎬ27(1):53-57.[10]㊀肖献秋ꎬ芮小平ꎬ王力ꎬ等.血清NLR和PLR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的相关性分析[J].安徽医学ꎬ2021ꎬ42(7):795-798.[11]㊀TaoLꎬZhangLꎬPengYꎬetal.Neutrophilsassistthemetas ̄tasisofcirculatingtumorcellsinpancreaticductaladeno ̄carcinoma:anewhypothesisandanewpredictorfordistantmetastasis[J].Medicine(Baltimore)ꎬ2016ꎬ95(39):e4932.[12]㊀孙莎莎ꎬ陈京龙ꎬ丁晓燕ꎬ等.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肿瘤预后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ꎬ2018ꎬ24(22):4469-4474.9902。
PLRNLR参数联合肿瘤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PLRNLR参数联合肿瘤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PLR(血小板淋巴比值)和N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是反映炎症水平的参数,近年来在肿瘤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肺癌作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十分重要。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PLR和NLR参数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一、PLR和NLR的基本概念PLR是指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之比。
血小板在炎症和肿瘤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而淋巴细胞则代表着免疫功能的状态。
PLR的升高可能反映了炎症状态的加重,同样也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能力有关。
NLR是指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之比。
中性粒细胞是机体炎症反应的主要细胞,而淋巴细胞则反映免疫系统的状态。
NLR的升高可能意味着免疫功能的下降和炎症水平的增加,与肿瘤的发展和预后相关。
二、PLR和NLR参数在NSCL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1.PLR和NLR参数与NSCLC的关系一些研究发现,NSCLC患者的PLR和NLR值通常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与肿瘤的分期和预后密切相关。
PLR和NLR值升高可能反映了炎症反应的激活和免疫功能的下降,进一步促进肿瘤的发展和转移。
2.PLR和NLR参数的临床价值(1)预测NSCLC的发生和发展:多项研究表明,PLR和NLR参数可以作为预测NSCLC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指标。
一个围绕PLR和NLR的Meta分析显示,PLR和NLR值的升高与NSCLC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密切关系。
(2)NSCLC的早期诊断:早期诊断是NSCLC治疗的关键,PLR和NLR参数可以为早期NSCLC的诊断提供参考。
研究发现,PLR和NLR值升高与NSCLC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有关。
(3)NSCLC的预后评估:PLR和NLR参数也可作为NSCLC患者预后情况的评估指标。
研究发现,PLR和NLR值的升高与NSCLC患者的预后情况差异显著相关,值得临床医生在治疗策略选择和预后评估时参考。
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纤维蛋白原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著*
《 癌 症 进 展 》 2018 年 11 月 第 16 卷 第 12 期 ONCOLOGY PROGRESS, Nov 2018, Vol. 16, No. 12
1522
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纤维蛋白原与乳腺癌患者 预后的关系
刘华 1 #,杨贵义 1,李新新 2
1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乳腺外科,湖北 随州 441300 2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乳腺外科,湖北 十堰 0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纤维蛋白原;乳腺癌;预后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志码:A
doi:10.11877/j.issn.1672-1535.2018.16.12.20
Relationship of preoperative 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and fibrinogen with the prognosi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为Ⅲ期、有淋巴结转移、FIB﹥4 g/L、NLR﹥3.5 及 FIB-NLR 为 2 分均是乳腺
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临床分期为Ⅲ期、有淋巴结转移、FIB﹥4 g/L、NLR﹥3.5 及 FIB-
NLR 为 2 分均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FIB-NLR 可作为临床上乳腺癌患者术前的必要检测指标之一。
生存情况等。根据 FIB-NLR 进行分组,FIB≤4 g/L 且 NLR≤3.5 的患者为 FIB-NLR 0 分组(n=44),FIB﹥4 g/L 或
NLR﹥3.5 的患者为 FIB-NLR 1 分组(n=36),FIB﹥4 g/L 且 NLR﹥3.5 的患者为 FIB-NLR 2 分组(n=24),比较不同
外周血NLR、PLR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关系
N LR 组袁PLR 逸142 为高 PLR 组袁约142 为低 PLR 组遥 采用 字2 检验分析 N LR 尧PLR 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袁K aplan-
M eier生存曲线分析 N LR 尧PLR 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袁C ox 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总生存期渊 O S冤 的危险因素遥 结果院
N LR 升高与脑转移尧未接受化疗尧PLR 水平升高有关袁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渊 P约0.05冤 遥 PLR 升高与脑转移尧未接受放疗尧
N LR 水平升高有关袁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渊 P约0.05冤 遥 K aplan-M eier分析发现高 N LR 组 O S 短于低 N LR 组袁高 PLR 组 O S
X U Pan,H A N G Zhiqiang,LIU Chaoying (D epartm ent ofO ncology,W uxiPeople爷s H ospitalA ffiliated to N anjing M edicalU niversity,Jiangsu 214023)
[A bstract] O 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 een peripheral blood neutrophil lym phocyte ratio (N LR ) and platelet lym phocyte ratio (PLR )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 ith extensive sm all-cell lung cancer (SC LC ). M ethods: 44 patients with extensive sm all-cell lung cancer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 m edian value. N LR 逸3.4 was high N LR group, <3.4 was low N LR group,PLR 逸142 w as high PLR group, and <142 was low PLR group. The relationship betw een N LR , PLR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 as analyzed by 字2 test, the influence of N LR and PLR on patient sur鄄 vival tim e w as analyzed by kaplan- M eier survival curve, and the risk factors affecting total survival(O S) w as analyzed by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 odel. R esults: Increased N LR w as associated w ith brain m etastasis, non-chem otherapy, and in鄄 creased PLR levels,all of w hich w 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Increased PLR was associated w ith increased brain m etastasis,no radiotherapy,and N LR (P<0.05). K aplan-m eier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O S of the high N LR group was short鄄 er than that of the low N LR group,and the O S ofthe high PLR group w as shorter than thatof the low PLR group, w ith sta鄄 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U nivariate and m ultifactor analyses show ed that N LR level, brain m etastasis and bone m etastasis w 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O S in sm all cell lung cancer. C onclusion: Patients with high N LR and PLR in the extensive stage ofsm all cell lung cancer have a shorter O S, and elevated N LR is an independent adverse prog鄄 nostic factor.
PLR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PLR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PLR(白细胞与血小板比率)是常规血液检查中的一个指标,是指白细胞计数除以血小板计数的比值。
过去几年中,许多研究表明PLR是许多恶性肿瘤的预后分子标记之一。
特别是在乳腺癌研究中,PLR已经成为一个新的、非侵入性的预后指标。
PLR大于标准值的患者通常会有较差的预后,PLR还可以单独评估患者在治疗期间的预后情况,因此能够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和观察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些研究表明,高PLR值与乳腺癌的预后不良有关。
在某些类型的乳腺癌中,PLR的高值可能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研究表明,具有高PLR值的患者通常有较低的癌症特异性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
这些患者也有更长时间的恢复,更高的疾病复发率和更高的死亡率。
PLR还可以被用作评估乳腺癌患者的化疗反应和治疗效果。
其中,PLR的变化可以指导临床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
事实上,PLR高值的根源也是一个研究热点。
目前认为PLR的高值可能是由于患者的炎症状态所致。
乳腺癌患者的炎症变化会进一步影响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计数、组成和功能,这些变化对PLR值的影响是显著的。
PLR增加可能反映了患者体内炎症程度的增加,这也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
总的来说,PLR值是一个比较有价值的预后指标,尤其在乳腺癌患者中。
PLR值的变化可以指导临床治疗决策,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效果。
对于那些具有高PLR值的患者来说,加强化疗和预防措施,以及进行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是极为重要的。
而在化疗过程中,定期检查PLR值的变化,可以对患者进行持续的治疗动态监测和预后评估。
《NLR、PLR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预测价值研究》
《NLR、PLR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预测价值研究》一、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新辅助化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然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预测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近年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作为炎症反应的指标,在肿瘤患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NLR、PLR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预测价值。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2020年至2023年间在我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共200例。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实验方法(1)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数据,计算NLR和PLR。
(2)根据患者的NLR和PLR水平,将患者分为高、中、低三组。
(3)比较各组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后的临床疗效、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
(4)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NLR、PLR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
三、结果1. 患者基本情况本研究共纳入200例乳腺癌患者,其中高NLR组67例,中NLR组73例,低NLR组60例;高PLR组74例,中PLR组79例,低PLR组47例。
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等基本情况详见表格1。
表1:患者基本情况表(略)2. NLR、PLR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1)高NLR组患者在化疗后的临床疗效较中、低NLR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高PLR组患者的化疗疗效与中、低PLR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2)高NLR组患者的DFS和OS均较短于中、低NLR组(P<0.05)。
高PLR组与中、低PLR组在DFS和OS方面无显著差异。
3. NLR、PLR与其他临床指标的关系NLR和PLR水平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等有一定关系,具体详见表格2。
表2:NLR、PLR与其他临床指标的关系表(略)四、讨论本研究表明,高NLR组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新辅助化疗后的疗效较差,DFS和OS均较短于中、低NLR组。
NLR、PLR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转归和生存期限的关系
NLR、PLR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转归和生存期限的关系刘晴;王芳;田盼盼【期刊名称】《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24(36)1【摘要】目的探究免疫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转归和生存期限的关系。
方法选取102例行免疫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免疫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存活组(45例)和死亡组(57例)。
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免疫治疗前NLR、PLR指标,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选取最佳截断值将患者进行分组,并比较患者生存情况的差异,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
结果2组患者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病理分期、NLR、PLR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根据最佳截断值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分组,低NLR组患者1年累积生存率为58.47%,高NLR组患者1年累积生存率为31.75%,低NLR组患者的1年累积生存率高于高N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PLR组患者1年累积生存率为60.82%,高PLR组患者1年累积生存率为34.26%,低PLR组患者的1年累积生存率高于高P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病理分期Ⅳ期、NL R≥3.57、PLR≥168.42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免疫治疗前NLR、PLR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转归和生存期限具有一定相关性,NLR、PLR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生存期限越短。
【总页数】5页(P12-16)【作者】刘晴;王芳;田盼盼【作者单位】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综合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血清Hcy、NLR和PLR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脑梗死复发的关系2.第二线粒体源性Caspases激活因子与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预后转归和生存期限的相关性3.白蛋白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反应、NLR及PLR水平的影响4.血清NLR、PLR水平与子痫前期患者早期肾损伤的关系5.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外周血NLR PLR HGB 水平变化及其与钙磷代谢异常和全因病死率的关系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NLR、PLR、SII及ALI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影响的研究》范文
《NLR、PLR、SII及ALI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影响的研究》篇一一、引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预后往往较差。
近年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以及血小板与红细胞比值(ALI)等指标在肿瘤预后评估中的价值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这些指标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NLR、PLR、SII及ALI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与患者生存期、治疗效果等的关系。
三、NLR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NLR是一种反映机体免疫功能与炎症反应的指标。
研究表明,NLR较高的患者,其预后往往较差。
这是因为高NLR反映了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功能降低和炎症反应增强,这两者都会加速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因此,监测NLR水平对于评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PLR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PLR是反映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例的指标,也与肿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高PLR表明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状态,这可能加速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因此,PLR可以作为评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五、SII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SII是一种综合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等。
研究表明,SII较高的患者预后较差。
这可能是因为高SII反映了机体的系统免疫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可能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因此,SII可以作为评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六、ALI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ALI是反映血小板与红细胞比例的指标,近年来也开始被用于肿瘤预后的评估。
研究表明,ALI水平与肿瘤患者的预后有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讨ALI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2024年NLR、PLR及SII与驱动基因阴性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联合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范文
《NLR、PLR及SII与驱动基因阴性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联合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篇一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以及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驱动基因阴性中晚期非小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联合治疗效果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大量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我们得出了相应的疗效和生存数据,为临床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引言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的主要类型,其中中晚期患者常常需要接受免疫联合治疗以延长生存期。
免疫治疗的疗效常受患者机体免疫状态及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而NLR、PLR和SII作为反映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状态的指标,在肿瘤患者的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探讨这些指标与驱动基因阴性中晚期NSCLC患者接受免疫联合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关系。
二、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近五年内接受免疫联合治疗的驱动基因阴性中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数据。
通过收集患者的NLR、PLR和SII等指标,分析这些指标与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期的关系。
三、结果1. NLR、PLR和SII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我们的研究发现,较低的NLR、PLR和SII值与免疫联合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相关。
其中,NLR低于一定阈值的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后总体生存率较高,疾病控制率也较高。
同样,PLR 和SII的适宜范围内,也显示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2. NLR、PLR和SII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长期随访观察,我们发现NLR、PLR和SII的数值与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存在明显关联。
较高的NLR、PLR和SII往往预示着较差的预后,而较低的数值则意味着较好的生存期。
四、讨论NLR、PLR和SII作为全身炎症反应和免疫状态的指标,能够反映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这些指标的数值可以用于评估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和预后。
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较低的NLR、PLR和SII值能够提高免疫联合治疗的效果并改善患者的生存期。
《NSCLC免疫治疗前后NLR和PLR变化及对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NSCLC免疫治疗前后NLR和PLR变化及对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一、引言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的主要类型之一,免疫治疗已成为其重要的治疗手段。
自然杀伤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作为炎症反应的生物标志物,在NSCLC免疫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NSCLC 免疫治疗前后NLR和PLR的变化及其对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二、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接受免疫治疗的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治疗前后的临床数据。
2. 指标检测对每位患者进行NLR和PLR的检测,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的数值变化。
同时,记录患者的免疫治疗效果及生存情况。
3.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NLR和PLR的变化与免疫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
三、结果1. NLR和PLR的变化治疗后,NLR值在NSCLC患者中呈现明显下降趋势,PLR 值也呈现出相应变化,表明炎症反应在接受免疫治疗后得到了缓解。
2. NLR和PLR与免疫治疗效果的关系研究发现,治疗前较低的NLR和PLR值与较好的免疫治疗效果呈正相关。
即较低的炎症反应水平可能预示着更好的免疫治疗效果。
3. NLR和PLR的预测价值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NLR和PLR的变化可以作为预测NSCLC患者免疫治疗效果的指标。
较低的NLR和PLR值可能预示着更高的治疗效果和更好的生存情况。
四、讨论NLR和PLR作为炎症反应的生物标志物,在NSCLC免疫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监测这两个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估患者的炎症反应水平,从而预测免疫治疗效果。
此外,低水平的NLR和PLR可能反映了患者体内较少的炎症反应,这有助于免疫治疗的进行,并可能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NLR和PLR只是预测NSCLC免疫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之一,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肿瘤分期、治疗方案等。
此外,这些指标的变化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等。
《2024年NLR、PLR、SII及ALI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影响的研究》范文
《NLR、PLR、SII及ALI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影响的研究》篇一一、引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情况相对较差。
随着肿瘤免疫学的发展,越来越多地研究开始关注炎症反应与肿瘤预后的关系。
其中,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以及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LI)等指标逐渐成为评估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参数。
本文旨在探讨NLR、PLR、SII及ALI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影响的研究。
二、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分期、病理类型等。
同时,检测患者的NLR、PLR、SII及ALI等指标,并对其预后进行随访观察。
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三、结果1. NLR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关系NLR是反映机体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发现,高NLR 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均明显低于低NLR组。
表明高NLR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
2. PLR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关系PLR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高PLR组患者的OS和PFS均较短,表明高PLR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
3. SII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关系SII综合反映了机体的炎症反应和免疫状态,本研究发现,SII高的患者OS和PFS均较差,提示SII也是评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4. ALI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关系ALI是反映机体营养状况和肝功能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低ALI组患者的OS和PFS较短,表明低ALI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
四、讨论本研究表明,NLR、PLR、SII及ALI等指标在评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
高NLR、高PLR、高SII及低ALI均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2 8
●
中国肿瘤 临床 2 0 1 5 年 第4 2 卷 第2 3 期 C h i n J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 l i n O n c o l 2 0 1 5 . V o 1 . 4 2 . N o . 2 3 w W w . c j c o . c n
临床 研 究 与应 用 ●
关键词 乳腺癌 预后 N L R P L R
d o i : 1 0 . 3 9 6 9 6 . i s s n . 1 0 0 0 - 8 1 7 9 . 2 0 1 5 . 2 3 . 9 3 6
Co r r e l a t i o n o f pr e o pe r a t i ve ne ut r o ph i l t o l ym p ho c y t e r a t i o a nd
p l a t e l e t t o l y m pho c y t e r a t i o wi t h pr o g no s i s o f br e a s t c a n c e r
Me i c i P I AO, Re n s h u n J I N
对值 的比值 ( p l a t e l e t t o l y mp h o c y t e r a t i o r a t i o , P L R) 与乳腺 癌顸后 的相 关性 。方法 : 收集2 0 1 1 年1 月 至2 0 1 4年 1 2月延边 大学 附属 医院 3 1 6 例行 乳腺癌根 治术 患者 的临床病理 资料 , 分析 N L R、 P L R与乳 腺癌 T N M分 期 、 雌 激 素受体 、 H E R 一 2 及 三 阴性乳腺 癌之 间的关 系。结 果 : N L R与 乳腺癌 T N M分 期之 间有相 关性 ( P < 0 . 0 5 ) 、 与乳腺 癌雌 激素 受体 、 HE R 一 2 及 三 阴性乳腺 癌之 间无相 关 性( P > 0 . 0 5 ) , P L R与乳腺癌 T NM分期 及雌激素 受体 、 H E R 一 2 及 三 阴性乳腺 癌之 间均无相 关性( P > 0 . 0 5 ) 。结 论 : 术前 N L R水平 作 为全 身炎症反应 的指标 可有 效预 测乳腺 癌的预后 。
T h e r e wa s a s i g n i i f c nt a c o r r e l a t i o n( P < 0 . 0 5 ) b e we t e n NL R a n d T N M s t a g i n g i n b r e a s t c nc a e r . T h e r e wa s n o s i ni g i f c nt a c o r r e l a t i o n a mo n g
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 t o : R e n s h u n J 1 N; E — ma i l : r s j i n @1 6 3 . c o m De p a r t me n t o f P a t h o l o g y , T h e A il f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Y a n b i a n Un i v e r s i t y ,  ̄ a n j i 1 3 3 0 0 0 , C h i n a .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 a n d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i r c o r r e l a t i o n wi t h p a t i e n t p r o g n o s i s . Me t h o d s : C l i n i c a l d a t a o f 3 1 6 p a t i e n t s wi t h b r e a s t c nc a e r , wh o u n d e r we n t r a d i c a l ma s t e c t o my b e t we e n De c e mb e r 2 0 1 4 a n d J nu a a r y 2 0 1 1 i n T h e Af il f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Ya nb i a n Un i v e r s i t y we r e c o l l e c t e d . Cl i n i c a l a n d p a ho t l o g i c a l d a t a i n c l u d i n g NLR, P LR, T NM s t a g i n g , ER, HER一 2 a n d t ip r l e - n e g a t i v e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we r e a n a l y z e d . Re s u l t s :
术前 N L R P L R 与乳腺癌预 后的相关性
朴美 慈 金仁 顺
摘 要 目的 : 研 究 外 周血 中 中性 粒 细 胞 和 淋 巴 细胞 绝 对 值 的 比值 ( n e u t r o p h i l t o l y m p h o c y t e r a t i o , N L R) 、 血 小板 和 淋 巴 细胞 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