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2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讲)-2015-2016学年七年级历史同步精品课堂(上册)(解析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7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7
产。
范缜
三、辉煌的石窟艺术
佛教的盛行推动了石窟艺术的巨大发展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代表
复习所学知识,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科学 文化上取得的成就。
顾恺之画作
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
顾恺之画作
二、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
• 佛教盛行
原因:社会动荡不安,人们信佛以求摆脱现实 苦难,统治者的大力扶持。
表现:寺庙的大量修建,人民的负担更加沉重。
影响:佛寺广占良田,人民的负担更加沉重。
• 范缜和《灭神论》
南朝思想家范缜的《灭神论》阐述了无
神论的思想。 《神灭论》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宝贵遗
东晋王羲之成就最高,被称为“书圣”, 其代表作为《兰亭序》。
• 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学过的 课文想一想汉字的演变过 程。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楷书
隶书 行书 草书
小篆
楷书
行书
草书
王羲之
兰亭序
兰亭序
兰亭序
• 绘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有较大发展。
东晋顾恺之最具代表,代表作有《女史箴 图》和《洛神赋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 化(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政权分立与民族融
合7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生动有趣的课程,搭配各个互动环节助理您教学成功
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人民教师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书画艺术上取得了怎 样的成就呢?
一、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
• 书法
东汉末年,书画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 晋时期,书法艺术进一步发展。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精选3篇)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精选3篇)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精选3篇)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篇1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材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上承秦汉,在数学、农学和地理学等方面的成就超过了前代,这些成就为隋唐时期我国科学技术的富强奠定了基础并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时期,数学、农学等成就在当时的世界也处于领先地位。

本课主要介绍祖冲之推算圆周率、《齐民要术》和《水经注》这三个主要的科技成就。

课标要求: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

叙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教学目标:(一)学问与力量:1.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育同学的归纳总结和动手力量; 2、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汲取精神养分,提高自身素养和文化修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教学,使同学熟悉: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珍贵财宝,我们应为此深深感到傲慢与骄傲。

2、还应让同学明白刻苦钻研是胜利的秘诀,培育同学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教学难点:圆周率的概念及其推算方法教学方法:三五x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解释课题:我国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虽然发生分裂,但是由于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经济大大开发,南北经济的进展,共同促进了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富强。

课题“承上启下”的涵义是指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不但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上也得到重视。

2、导入新课:196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发觉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祖冲之星”。

专题22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测)-2015-2016学年七年级历史同步精品课堂(上册)(原卷版)

专题22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测)-2015-2016学年七年级历史同步精品课堂(上册)(原卷版)

七年级上册同步精品学案(测)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总分60分,测试时间30分钟)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1.“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歌曲《龙文》形象地赞誉了我国的书法艺术。

书法在我国成为一门艺术开始于()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C.三国时期 D.南北朝时期2.南北朝时期两大著名的石窟是()①龙门石窟②敦煌莫高窟③云冈石窟④麦积山石窟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3.周杰伦创作的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

……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你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想到哪位书法家()A.顾恺之B.司马迁C.祖冲之D.王羲之4.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东晋有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人们形容他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作品《兰亭序》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这位人物是()A.张旭 B.颜真卿 C.柳公权 D.王羲之5.被后人称为“书圣”的书法家是()A、顾恺之B、郦道元C、王羲之D、贾思勰6.石窟艺术是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北朝时著名的云冈石窟位于今天的()A、河南洛阳B、四川成都C、江苏南京D、山西大同7.“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对谁的书法的美称:()A、王羲之B、王献之C、顾恺之D、祖冲之8.下图是著名的云冈石窟大佛(第二十窟),它是我国古代工匠在继承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基础上,又吸收外来的佛教艺术,创造出的具有新的风格和特色的石雕艺术,云冈石窟位于()A.陕西西安 B.山西大同C.河南洛阳 D.江苏南京9.“遒媚劲健,绝代更无”这是后人对哪位书法家作品的称赞()A.王羲之B.顾恺之C.张择端D.赵孟頫10.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最能反映南北朝时期()A.佛教盛行B.生产力水平高C.南北对峙局面D.科学文化繁荣11.历史复习课上,教师请同学们判断具有以下特点的古代书法家应该是( )①东晋人②吸取前人书法的精华,独创端秀清新的特色③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④后人尊称他为“书圣”A、颜真卿B、欧阳询C、钟繇D、王羲之12.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被称为“圣人”。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7-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7-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顾 恺 之 画 作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洛 神 赋 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洛 神 赋 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顾 恺 之 画 作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二、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
• 佛教盛行
原因:社会动荡不安, 人们信佛以求摆脱现实 苦难, 统治者的大力扶持。
小篆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楷书
行书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草书
王 羲 之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兰 亭 序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兰亭序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兰亭序
• 绘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 绘画艺术有较大发展。 东晋顾恺之最具代表, 代表作有《女史箴图》 和《洛神赋图》。
代 表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复习所学知识, 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科学文化 上取得的成就。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东汉末年, 书画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魏晋时 期, 书法艺术进一步发展。
东晋王羲之成就最高, 被称为“书圣”, 其代表作为《兰亭序》。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 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学过的 课文想一想汉字的演变过 程。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教学设计一、基本说明教学内容1)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2)年级或模块:七年级上册3) 所属的章节:第22课(第四单元)4) 教学时间 45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过程与方法:通过书画、石窟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其艺术特点,提高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石窟出现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历史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字造型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及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2、内容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动荡的社会局面造成各种文化的撞击,形成独特的文化艺术成就。

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以及以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为代表的雕刻成就是其杰出的代表。

它们在我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内容分三目。

第一目: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

既是重点之一又是难点,分别介绍“书圣”王羲之、画家顾恺之。

第二目: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为选学内容。

第三目:辉煌的石窟艺术。

讲述了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是课文的另一个重点。

3、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历史知识浅显,历史思维尚未形成,对书画等艺术形式的鉴赏知之甚少,造成教学难度较大。

所以采用直观教学,展示书法、绘画作品,从感官刺激出发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然后进行理性分析。

4、设计思路情境导入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辅以文字、图片资料,加之教师的分析引导,提升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和水平,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问题教学法,提出与本课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历史思维解决历史问题,努力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代,再也不用练字了。

今天的书法艺术是应该继续发扬光大还是顺其自然或者让其消失?二、绘画: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自强1、其人:人物画大师,瓦棺寺募捐款100万。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4-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4-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承上启下的 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 小篆 隶书
行书
楷书
草书
书法成为一门艺术:
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艺术。

一、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
1.“书圣”王羲

东晋人,他的
字或端秀亲新,或
“飘若浮云,矫若
惊龙”,被后人称
为“书圣”。代表
作《兰亭序》被誉
为“天下第一行
(321─371年)
龙门石 窟
位于今 河南洛 阳市南 龙门山
是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 开始动工开凿, 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诸朝, 雕 凿不绝。据统计, 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 碑刻题记2800余 块。
共有近11万尊大小佛像, 虽经一千多年的风化和上世纪30年
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成就
项目 人 物 朝 代
代表作品
书法
东晋
王羲之
《兰 亭 序》
绘画 顾恺之 雕塑
东晋 南北朝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1.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是在:
A. 东汉末年 时期
B. 三国时期 C. 西晋时期 D. 东晋
2.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是:
A.《兰亭序》 B.桃花源记》 C.洛神赋图》 D.《水经 注》 3.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成就最高的是:
王羲之和《兰亭序》
兰 亭 序
王羲之
兰亭
2.绘画艺术——东晋画家顾恺之
《女史箴图》 《 洛 神 赋 图 》
二、佛教的盛行和范缜的《神灭论》
《神灭论》揭露 了统治阶级利用 佛教欺骗人民的 事实, 系统的阐 述了无神论思想。 是我国古代思想 史上的宝贵遗产。

七年级历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新人教版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果丰硕,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书法、绘画、雕塑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都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能够激起观赏者感情上的共鸣。

2.知识目标了解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以及其代表作;了解东晋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和特点,列举其代表作;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

二、教材分析重点:“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和“辉煌的石窟”艺术本课侧重于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

这个时期是我国艺术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发展转化时期。

“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和“辉煌的石窟”艺术是本课的重点子目。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和绘画艺术异彩纷呈,其中王羲之的书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突出的艺术成就,使我国的书法升华为一种高级艺术形式,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世称“唐诗、晋字、汉文章”。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伟大的艺术宝库。

它们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和结晶,而且也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艺术宝库增添了瑰宝。

难点:佛教在南北朝时期盛行的原因、“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⑴佛教在南北朝时期盛行的原因佛教在南北朝时期盛行的原因,对于这一问题,可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统治者除了加强统治外,也迫切需要利用精神武器,来瓦解人民的反抗意志,佛教的快速发展,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

统治者提倡佛教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借大力提倡佛教麻痹人民,希望佛教成为麻痹人民精神的鸦片,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另一方面,统治者自身也希望死后进入极乐世界。

同时,佛教自身所具有的欺骗性,也是佛教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佛教宣扬“不修今世修来世”,并极力渲染“未来世界”的快乐,这对痛苦中的人们有一定的诱惑力。

佛教的“生死轮回”、“回果报因”的思想,把人们的眼光从痛苦的现实转移到无法验证的来生的幸福,这就更容易欺骗和麻痹广大劳动人民。

新历史七上《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新历史七上《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答案: D
下一页
课堂练习
1、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与下列哪一历史现 象有关( ) A、江南各地的开发 B、氏族制度的衰落 C、 社会动荡不安 D、佛教的广泛传播
答案: C
返回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
建安诗人和陶渊明 王羲之和顾恺之 石窟艺术 课堂练习
建安诗人和陶渊明
建安诗人 铜雀台 三曹 建安七子 蔡文姬
陶渊明
返回
铜雀台
返回
三曹
曹操
曹丕
曹植 返回
建安七子
孔融、王粲、刘桢、阮瑀、陈琳、应瑒、 徐干
建安诗风: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 民生的痛苦。
故事会
孔融是孔子的后代,他的一生富有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 ——诗歌的发展和大放异彩的艺术
序言

历史: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历史: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师:强调:在世人面前展示了一个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
生:回忆
师:总结导入。
自主探究
1、王羲之书法的特点是什么?他的主要的文化成就是什么?人们怎么赞美他的字?后人怎样尊称他的?
2、顾恺之的绘画题材有哪些?顾恺之的画有什么特色?
3、你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石窟吗?它们分别是哪个朝代开始修凿的?统治者雕造佛像的目的是什么?石窟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3.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中,最能体现中外文化交融的是( )
A.绘画 B.书法 C.石窟 D.诗歌
4.下列关于云冈石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位于山西大同市B.主要开凿于北魏前期
C.第20窟露天大佛是代表作 D.以雕刻和壁画艺术为主
5.顾恺之生活在( )
A.西晋 B.东晋 C.南朝 D.北朝
师生:讨论欣赏出示有关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图片,使学生对石窟艺术有直观的印象,自己学习。
引导得出结论---启示:
(1)这些石窟艺术保存至今,其意义早已超出统治阶级的主观愿望和意识形态之局限。它们以令人惊叹的浩大工程、雄伟的气魄和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量和聪明的才智。从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文物古迹观,形成爱护文物古迹的良好意识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爱国情操。
师:展示王羲之的字帖、和顾恺之的课本插图作品。
出示问题,提问环节可以形式多样
生:学生分组讨论,标示疑难问题,
同桌合作,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自己初步尝试解决问题
合作交流展示提高
合作交流展示提高
1、书法逐渐成为一门艺术是在什么时候?字体的演变过程怎样?教师投影几种不同字体,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字体的发展变化。
书法

初一历史: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教案

初一历史: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教案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教案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主要有: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并通过适当拓展背景材料,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本课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以及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雕塑艺术,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归纳其艺术特点。

注重探究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艺术成果丰硕。

通过对书法、绘画、石窟艺术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石窟艺术是我国文化的精华,其成就值教学重点: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教学难点:书法、绘画艺术。

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对书法、绘画的了解,鉴赏能力是参差不齐的;而历史教师对这部分的研究也不一定专业。

教学方法:三五x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导入一:故事导入,导入新课:王羲之的故事——贴对联或者“书成换白鹅” 贴对联:因其字好,很多人欲求一副而不可得,故常在深更半夜去揭他家春联,他写了:“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

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

这副写的是:“莺啼北星,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

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贴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上:“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

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

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贴啊。

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

【人教版】历史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文化(二)课件(七上)

【人教版】历史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文化(二)课件(七上)

读一读、说一说: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创作出辉煌的石窟 艺术?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 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 延1公里。
• 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 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 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 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骨早
骨晚



文期
文期













猜一猜:这些“马”属于什么字体?
虽然我们已经 进入了网络化 时代,但书法 艺术是我们的 国宝,我们要 继承和发扬。
请你 说赞 明同 理谁 由的 。观
点 ?
我们今天已 进入到网络 化时代,学 习书法已经 没用实际意
义了。
•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
龙门石窟
动脑筋
•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凿了许多石窟,雕造 了许多佛像作品,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 术,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的 艺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 教艺术的特点,给我们留下 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成就
项目 人 物 朝 代
代表作品
书 法 王羲之 东 晋 《兰 亭 序》
请回答:①这是人们对谁的书法作品的赞誉?这
位书法家生活在哪个朝代?
王羲之
东晋
②这位书法家的代表作品是什么?后人怎样评价他?
《兰亭序》 “书圣”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龙门石窟位于中国中部河 南省洛阳市南郊12.5公里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

七年级历史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二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二 人教版

名画欣赏
《女史箴图》局部
.
14
名画欣赏
.
15
都木生艳运水为 《
反和动丽笔遇脚以 洛
映人传厚细宓本曹 了物神重劲妃,植

魏的,,古的绘《 赋
晋配山人朴浪曹洛 图
画置石物,漫植神 》
风比、刻色故于赋
。例树画彩事洛》
,.
16
《 洛 神 部赋 图 》 局
.
17
动脑筋
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 想一想汉字的演变过程。
有 水村山郭酒旗风。
史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
10
想一想
北朝: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南朝:栖霞山千佛岩
录像欣赏
.
11
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
.
12
顾恺之,东晋画家,字
长康,小字虎头。今江苏无锡 人,出身士族,多才艺,工诗 赋,尤精绘画,长于人物肖像、 山水,有“才绝、画绝、痴绝” 之称。
.
13
• 《龙的传人》,王宏志主编,人民教育出版 社,1984年
.
30
课外觅史
中国美术网
中国网
江山多娇 jsdj
中国东方文化艺术网

.
31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 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
1
辉煌的石窟艺术
.
2
云冈石窟
.
3
西 部 窟 群 外 景
.
4
大伟迦 的威牟 第 佛严尼 五 像,, 窟 。是佛 后
云高 室 冈 17主 石米 佛 窟, , 最雄 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同步精品学案(讲)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教材分析】
魏晋南北朝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阶段,它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文化不仅是对秦汉文化的发展和升华,而且为以后一千多年封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梳理】
1、书法艺术:
(1)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的时间:东汉末年。

(2)演变: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3)书圣: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2、绘画
魏晋南北朝时绘画艺术有较大发展,东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3、石窟艺术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北朝开凿的最著名的两大石窟。

石窟内宏伟精巧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

4、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
(1)佛教的盛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统治者的大力扶持,佛教盛行起来。

(2)《神灭论》:
南朝的思想家范缜撰写的《神灭论》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

【重点、难点讲解】
一、教学重点:
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

知识链接:
1、书法
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使我国的书法升华为一种高级艺术形式。

他的
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2、绘画
顾恺之是东晋时著名的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教师点拨:
1、王羲之,是东晋时最著名的书法家,也是我国历史上书法艺坛的巨星,后世称为书圣。

人们赞美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他的书法代表作有《兰亭序》。

《兰亭序》人称天下第一行书。

2、自古书画不分家,魏晋南北时期书法艺术百花争艳,绘画艺术上也是俊才辈出,最著名的当推东晋的顾恺之。

至今留传下来的只有摹本《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图》三件。

《女史箴图》摹本,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被英国所掠,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

【典例说明】
例1:人们常用“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来形容王羲之的书法。

他被誉为()
A、书圣
B、画圣
C、诗圣
D、医圣
【答案】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方法总结】本题属于记忆型选择题,解答此类试题,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进行判断。

二、教学难点:
正确对待石窟的宗教内容与艺术形式
知识链接:
(1)石窟艺术包含石雕、壁画和塑像,它起源于古印度,随佛教传入我国。

南北朝时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2)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中国和印度佛教艺术的融合,是中外艺术结合的结晶,是举世瞩目的艺术宝库,都是世界著名文化遗产。

【典例说明】
例2:下列关于南北朝石窟艺术的表述,说法正确的是()
①继承了秦汉以来的艺术传统②云冈石窟是著名代表③吸收佛教艺术的优点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D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知识综合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先分析题文内容与哪一知识相关,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作出正确的判断。

教师点拨:
1、这一时期的石窟艺术虽是宣扬宗教迷信,但它们却是古代艺术家和劳动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果。

这些石窟艺术保存至今,其意义早已超出统治阶级的主观愿望和意识形态之局限。

它们以令人惊叹的浩大工程、雄伟的气魄和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

它们既是中国历史上优秀的文化遗产,在世界历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位置。

2、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大发展时期,成就辉煌。

这些文化成就在我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小结】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