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导学案刘霞
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动的研究1实验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动的研究1 实验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动的研究1 实验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动的研究1 实验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学习目标】1.会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纸带。
2.会用描点法作出v-t 图象。
3.能从v—t 图象分析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4.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精神。
一.实验目的探究小车速度随变化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利用打出的纸带上记录的数据,以寻找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三.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低压电源、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细线、复写纸片、。
四.实验步骤1.如课本31页图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线拴在小车上,使细线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
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后,放开,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点做计时起点。
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少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而用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就是T=0.02 s ×5=0.1 s 。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教案

图象法(v - t 图象)的注意点: ① 根据所得数据,选择合适的标度建系 (图象尽量分布在坐标系平面的大部分面积)
② 根据所得数据确定点的位置,观察和思考 点的分布规律。
③ “拟合”图象:从点的分布可以有很大 把握地说这些点应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一条 直线,让尽可能多的点处在这条直线上,其余 均匀分布,去掉偏差太大的点
3、减少方法:改进实验仪器,完善实 验原理
偶 1、产生原因:由于实验者本身及各种 然 偶然因素造成的。 误 差 2、特点:当多次重复同一测量时,有
时偏大,有时偏小,并且偏大和偏小的机 会相同 。
3、减少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二)有效数字
1、凡是用测量仪器直接测量的结果, 读数一般要求在读出仪器最小刻度所在位 的数值(可靠数字)后,再向下估读一位 (存疑数字) 。
2、能够反映被测量大小的带有一位存 疑数字的全部数字叫做有效数字。
3、运算结果一般可用2~3位有效数字表 示。
二.实验: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1.知识点复习: 电火花计时器的使用,如 何求某段的平均速度,如何求瞬时速度, 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在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如何去求它的加速度?
36页“讨论交流”
2. 实验目的
(1)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方法。
3.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交流 电源、小车、细绳、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 板、刻度尺、钩码、导线等。
4.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 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 路。再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 的砝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 后面。实验装置如图1-9-3(书37页)所示。
3.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教案

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教案一、实验目的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二、实验原理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a,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里的位移分别是s1、s2、s3……则有<见第二章的习题)△s=s2-s1=s3-s2=s4-s3=……=aT2由上式还可得到s4-s1=(s4-s3>+(s3-s2>+(s2-s1>=3aT2同理有s5-s2=s6-s3=……=3aT2可见,测出各段位移s1、s2……即可求出……再算出a1、a2……的平均值,就是我们所要测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刻度尺,导线,电源,钩码,细绳。
四、实验步骤<1)按教材191页图实-10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处桌面。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
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
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子,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
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而用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就是T=0.02×5=0.1s。
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标明A,在第六点下面标明B,在第十一点下面标明C,在第十六点下面标明D,……,点A、B、C、D……叫做计数点,如图所示。
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是s1、s2、s3……s1 s2 s3A B C D<5)测出六段位移s1、s2、s3、s4、s5、s6的长度,把测量结果填入下表1中。
<6)根据测量结果,利用“实验原理”中给出的公式算出加速度a1、a2、a3的值。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教学设计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图像法”、“公式法”、“贴条法”测量加速度的原理。
2.能熟练地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合适的纸带.3.掌握用“图像法”、“公式法”、“贴条法”处理数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提高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1.通过对纸带上点迹的分析能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与某点的瞬时速度,会描绘速度——时间图像。
2.通过对纸带上点迹的分析,引导学生用“图像法”,“公式法”,“贴纸法”等方法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规范操作实验,正确测量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四、教法与学法:以分工、协作,分组进行实验为主,辅之以讲授、交流与讨论开展教学活动。
五、教学用具: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刻度尺,导线,电源,钩码,细绳。
六、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流程图1—9—1(一)实验步骤(1)如图1—9—1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处桌面。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细绳拴在小车上,并在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使细绳跨过滑轮,调整装置,使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地加速运动。
(3)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4)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5)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子,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
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而用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就是T =5×0.02s =0.1s 。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9节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教案教科版必修1

第一章运动描述九、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教学目标1.了解两种打点计时器构造与工作原理,会安装并使用打点计时器,理解根据纸带测量速度原理并测量瞬时速度。
2.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难点:作图法求加速度设计思想本实验既是力学实验根底,也是力学实验重点所在,通过正确掌握打点计时器使用方法,以及学会用图象法求加速度,为今后学习?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做好必要知识与方法上准备,同时也是前面?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速度?实验延续。
教学资源?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多媒体课件、打点计时器、电源、一段带有定滑轮长木板、纸带、钩码〔或小车〕等教学设计【课堂引入】问题1:什么是误差?误差分为哪几种?〔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差异叫做误差。
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问题2:什么是系统误差?〔测量仪器不准确、实验方法粗略、试验原理不完善〕问题3:什么是偶然误差?〔由于实验者本身及各种偶然因素造成〕问题4:从纸带上可以得到哪些信息?〔位移、时间、速度、平均速度等〕,其实根据以上信息,我们还可以计算该运动物体加速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九节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课堂学习】实验目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实验原理问题1:怎样判断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播放PPT〕〔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内通过位移之差为一个恒量:Δx=aT2〕问题2:根据速度公式vt=v0+at ,画出v-t图像是什么形状?〔一条倾斜直线,其斜率为加速度〕〔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上记录数据,计算出各时刻速度,再作出速度—时间关系图像。
(1)某点瞬时速度一般用一小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代替。
(2)假设v-t图像为一倾斜直线,那么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图线斜率表示加速度。
〕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细绳、一端固定有滑轮长木板、钩码、交流电源、刻度尺实验步骤a.如下图,把一端装有定滑轮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一端,连接好电路;b.把细绳拴在小车上,并在另一端挂上适宜钩码,使之跨过定滑轮,调整装置,使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c.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将其一端固定在小车后面;d.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于是,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e.当小车运动到滑轮端后,及时切断电源;f.实验完毕,整理好仪器.数据处理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拟理想纸带.为了便于测量,舍去开场比拟密集点,先确定一个适宜点作为计数起始点0,从0点开场,每打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1、2、3、4、5、6,计算出各计数点瞬时速度,并设计表格,把结果填入表中.计数点12345时间t/s速度v/(m·s-1)画v-t图像问题:画线要求是什么?尽可能让多数点落在曲线(或直线)上,不在曲线(或直线)上点尽可能分布在曲线(或直线)两侧.误差分析1、纸带上计数点间距离测量不准确2、用作图法描点时不准确3、长木板上各处粗糙程度不同,引起摩擦不均匀4、纸带与振针与限位孔之间存在摩擦5、使用电源频率不稳定,导致计时误差考前须知(1)开场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高中物理1.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测定》教案(教科版必修1)

高一物理教学案课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测定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2、会通过纸带求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3、会求加速度;学案导学:一、引入思考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测物体运动速度的时候,我们是用手直接拉纸带运动,学习对其速度时间图象初步分析,没有什么特殊的规律。
而我们研究物理规律的时候往往从比较特殊的情况入手,让重锤拉着小车在平板上运动,利用打点计时器来研究小车的运动特点,装置如教材37页图1-9-3。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并猜测一下小车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可能变化特点。
预测:二、安装实验器材按教材37页图1-9-3安装好实验器材。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安装器材时有哪些注意点?尝试解答:课堂记录:三、实验操作1、动手操作前请同学们在头脑中想一遍操作过程,并思考讨论操作时的注意点,各小组讨论,交流回答。
课堂记录:2、开始实际实验操作。
四、实验数据采集1、明确所要采集的数据对象及采取的办法。
尝试解答:课堂记录:2、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数据采集实验数据时有哪些注意点?讨论结果汇总:3、数据采集请同学们设计表格,并记录对应的数据:表格:五、数据处理与探究1、依据前面的学习经验,为了找到小车的运动规律,我们采取图象法,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表中记录的数据,选择合适的标度,利用手中的坐标纸描点。
2、组与组之间相互交流各自所描的点,观察与思考这些点的分布规律,你的体会是什么?交流结果:3、作图通过以上思考,我们可以用一条直线去代表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包括直线)来“拟合”这些点,不要用折线连接各点,因为小车运动过程中速度不会发生突变,不在直线上的点要均匀分布与直线的两侧。
小车运动速度时间图象(可将坐标纸贴于该区域):4、分析与探究1)观察得到的我们得到的小车运动的v-t图象,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吗?尝试解答:课堂记录:2)各小组所得到小车运动的v-t图象的倾斜程度不是完全一样的,图象的倾斜程度不同,反应了下车运动的什么区别?尝试解答:课堂记录:3)如何利用v-t图象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尝试解答:课堂实录:六、误差和有效数字。
高中物理《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导学案 教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导学案教科版必修1【学习目标】1、会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2、测出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
3、学会通过纸带求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和某一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重点难点】1、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2、实验数据的处理。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细读教材P36-39,根据预习案的提示并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导学案。
2、激情投入,大胆发言,享受展示带给我们的快乐。
【课前预习】一、写出本实验的实验器材二、简述实验步骤三、数据分析与处理1、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如图所示,A、B、C、D、…为时间间隔相等的各计数点,x1、x2、x3、…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若Δx=x2-x1=x3-x2=…=常数,即若两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里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2、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1)根据Δx=x2-x1=x3-x2=…=aT2(T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求出a=,然后求平均值、(2)用逐差法求加速度:根据x4-x1=x5-x2=x6-x3=3aT2求出a1=、a2=、a3=,再算出a1、a2、a3的平均值a=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3)若出现偶数段位移,如x1,x2,x3,x4, x5,x6,则a=。
以上三种求a方法中,方法(1)求法误差较大,如果所测数据多一般选取方法(2)、(3)、【课内探究案】探究一对实验操作步骤的理解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按照实验进行的先后顺序,将下述步骤的代号填在横线上、A、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路C、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做两次D、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E、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F、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合适的钩码G、断开电源,取出纸带探究二实验的数据处理探究三实验误差分析3、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下列方法中有助于减少实验误差的是( )A、选取计数点,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C、舍去纸带上开始时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D、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钩码的个数【拓展提升案】4、如图2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S1=7、05cm、S2=7、68cm、S3=8、33cm、S4=8、95cm、S5=9、61cm、S6=10、26cm,则A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m/s2图25、某校学习兴趣小组在研究“探索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图3是某次实验得出的纸带,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舍去前面比较密集的点,从0点开始,每5个连续点取1个计数点,标以1、2、3……。
高中物理课时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教学设计

※教科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9节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图像法”、“公式法”、“贴条法”求加速度的方法。
2.通过解答习题和观看视频,了解求加速度的其它方法。
3.知道任何测量都会有误差,准确程度与我们的探究方法和使用的工具有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讨论和交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提高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进行误差分析,了解误差和有效数字,能正确记录和处理数据。
2.知道求加速度的其他方法。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地正确记录和处理数据,能进行误差分析。
四、教法与学法:以交流、讨论、评价为主,辅之以讲授和多媒体应用开展教学活动。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学生实验的数据记录及其数据处理。
六、主要教学过程:(一)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学生先自评,再互评。
(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误差分析1.电压频率不稳定引起打点误差.2.测量各个x时产生的误差.3.木板粗糙程度不同,导致摩擦不均匀产生的误差.4.作v-t图像时单位选择不合适,描点不准确产生误差.(三)误差和有效数字1.误差(1)定义:在测量中,测出的数值(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2)分类: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3)系统误差①产生:仪器本身不精确、实验方法粗略或实验原理不完善产生的.②系统误差的特点:多次重复测量时,测量值总是大于(或小于)真实值.③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校准测量仪器(或使用更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完善实验原理等.(4)偶然误差①产生:由于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测量仪器、被测物理量的影响而产生的.②特点: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并且偏大和偏小的概率相同.③减小方法:多次重复测量求平均值.(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一般情况下误差不可以避免,只能想办法减小.而错误是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避免.2.有效数字(1)可靠数字:通过直接读数获得的准确数字.(2)存疑数字:通过估读得到的那部分数字.(3)有效数字:测量结果中能够反映被测量大小的带有一位存疑数字的全部数字.七、板书设计:第9节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第三课时) 展示实验结果:误差分析:误差和有效数字:八、反思小结:1.如何减小实验误差?2.用“逐差法”求加速度时,若在纸带上取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为四段、五段……,那么,计算加速度的表达式是怎样的?图2图1 3.观看视频: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该实验中测量加速度的方法是怎样的?九、作业布置:进一步熟悉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完成拓展练习 十、拓展练习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牵引一条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由纸带上打出的某一点开始,每隔5个时间间隔剪下一条纸带,将纸带贴在坐标系中,如图1所示,则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为 m/s 22.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教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分钟
15分钟
20分钟
7分钟
1分钟
一、引入思考
我们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些规律,在现实生活中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当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在不断变化.要研究物体的加速度,我们首先要准确记录物体运动的信息,如位移和时间.打点计时器就是一种记录物体运动位移和时间信息的仪器.那么,知道了位移和时间,就可以计算加速度了.这节课我们通过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位移和时间,来计算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二、新课教学:
〔一〕实验原理复习讲解:
1.出示并介绍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的计时仪器,它每隔 0.02s打一次点,因此纸带上的点就表示了和纸带相连的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点与点之间的间隔,数出间隔数即可得出时间,再用刻度尺量出对就各段的位移,就可以了解计算物体运动的情况了.2 数据分析及处理:课本
黑板
实验器材
投影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原理:
xi/mm
an/(m.s-2)
1
2
3
4
5
6
1
2
3
实验结果展示.a=________m/s2.
思考与讨论
第 38页拓展活动
四,小结反思:如何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得各段的平均速度及某些点的瞬时速度并进一步求得加速度。
五,布置作业:
学生思考.
学生讨论得出结果.
学生讨论、推导相邻逐差法x=at2
教师指导学生推导分组隔项逐差法求加速度
〔1〕设 Δx为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位移差
可得
〔二〕视频并同步演示:
1.9--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导学案)

画川高中高一物理备课活页纸1 2 31 2 1 23(1根据s4-1=s5-s2=s6s3=3aT2(T)学习心得θ tg θ=aO tV,333236322522141T s s 、a T s s 、a T s s a -=-=-=再算出a 1、a 2、a 3的平均值, 就是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2)用v-t 图象法:即先根据Vn=(S n +S (n+1))/2T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求出第n 点的即时速度,后作出V —t 图象,图线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纸带,小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四、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子,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
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少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而用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就是T = s 。
在选好的开始点下标明0,在第六点下面标明1,在第11点下面标明2,在第16点下面标明3……点。
0、1、2、3……叫做计数点,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是s 1、s 2、s 3……5、测出六段位移s 1、s 2、s 3、s 4、s 5、s 6的长度,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6、根据测量结果,用“实验原理”中给出的公式算出加速度并求出平均值。
学习心得五、注意事项:①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果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些.②实验前应检查打点的清晰程度,必要时应调节振针的高度、振动片长度或更换复写纸;③接通和切断电源要及时,要先,待打点稳定后,后让运动;④用手拉动纸带速度适中,纸带要平直,不要与限位孔相摩擦;⑤复写纸不要装反。
2019年高一物理 第一章 第9节《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导学案 教科版

授课年级高一课题课时1.9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课程类型新授课目标解读1.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2.学会通过纸带求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和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3.会通过纸带求物体的加速度。
4.了解误差和有效数字。
课程导学目标学法指导研读教材时一是注意本节的知识体系分布,二是把疑难困惑的问题标注好,以便交流。
本节内容注重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重点难点理解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原理,会对测量纸带进行数据处理。
课程导学建议教学建议本节内容需要安排1个课时教学。
若自主学习安排在课外,建议30分钟左右,安排在课内则只需20分钟左右。
通过对教材中“讨论交流”的分析,让学生领悟该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和注意事项。
让学生自学误差的来源、误差的分类及区别,能够找准有效数字的位数。
课前准备研读教材,估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疑难点,在导学案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准备课堂演示的实验器材或视频资料。
导 学 过 程 设 计程序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运用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恒定不变,且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恒定。
那我们能否利用这些规律来测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呢?可以利用Δx=aT 2来测加速度,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来测量时间T 和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Δx 。
其实这些问题都可以利用打点计时器来解决。
图片展示研读教材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双色笔,确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
通读教材,作必要的标注,梳理出本节内容的大致知识体系。
完成学案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和学生填写学案的情况。
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容,至少完成第一层级的内容。
第一层级结对交流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 就学案中基础学习交流的内容与结对学习的同学交流。
PPT 课件呈现学习目标主题1:实验原理教师对学生不清楚的地方进行解答,注意逐差法的教学。
山东省临朐实验中学高一物理 实验: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学案

山东省临朐实验中学高一物理学案:实验: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原理: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的计时仪器,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因此纸带上的点子就表示了和纸带相连的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点子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
2、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如图1所示,A、B、C、D、E 为时间间隔相等的各计数点,s1、s2、s3、s4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若△s=s2-s1=s3 -s2=……=c(常数),即若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是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3、由纸带求物体加速度的方法:⑴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即根据s4-s1=s5-s2=s6-s3=3aT2(T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求出,,,在计算出其平均值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⑵用V-t图像求物体的加速度:先根据求出打第n点时纸带的即时速度,然后做出V-t图像,图线的斜率就是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低压交流电源、小车、细绳、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刻度尺、钩码、导线。
实验步骤:1、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并在细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试放手后,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一段距离。
把纸带传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了一系列的点。
取下纸带,换上新纸带,在重复实验三次。
4 、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始的比较密集的点子,确定好计数始点,,标明记数点,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相邻记数点间的距离,并把结果填入表中。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九节《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教师教学实施方案

2授课年级高一课题课时1.9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课程类型新授课目标解读1.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2.学会通过纸带求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和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3.会通过纸带求物体的加速度。
4.了解误差和有效数字。
课程导学目标学法指导研读教材时一是注意本节的知识体系分布,二是把疑难困惑的问题标注好,以便交流。
本节内容注重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重点难点理解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原理,会对测量纸带进行数据处理。
课程导学建议教学建议本节内容需要安排1个课时教学。
若自主学习安排在课外,建议30分钟左右,安排在课内则只需20分钟左右。
通过对教材中“讨论交流”的分析,让学生领悟该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和注意事项。
让学生自学误差的来源、误差的分类及区别,能够找准有效数字的位数。
课前准备研读教材,估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疑难点,在导学案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准备课堂演示的实验器材或视频资料。
导 学 过 程 设 计程序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运用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恒定不变,且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恒定。
那我们能否利用这些规律来测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呢?可以利用Δx=aT 2来测加速度,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来测量时间T 和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Δx 。
其实这些问题都可以利用打点计时器来解决。
图片展示研读教材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双色笔,确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
通读教材,作必要的标注,梳理出本节内容的大致知识体系。
完成学案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和学生填写学案的情况。
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容,至少完成第一层级的内容。
第一层级结对交流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 就学案中基础学习交流的内容与结对学习的同学交流。
PPT 课件呈现学习目标主题1:实验原理教师对学生不清楚的地方进行解答,注意逐差法的教学。
高中物理上学期第6周 第一章 第9节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全册物理教案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专业.
.专业.
.专业.
.专业.
而在本实验中,t
s
v 2 〔s 为时间间隔相邻两段内的位移〕。
求出六个点的瞬时速度后,可以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求出加速度。
3.实验步骤 a.如图1所示,把一段装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
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号电路。
图1
b.把细绳拴在小车上,并在另一端挂上适当的钩码,使滑轮跨过定滑轮,
观看PPT 介绍
抽两名同学共同完成
介绍实验装置
.专业.
.专业.
图2
5.实验须知
⑴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⑵先接通电源,计时器工作稳定后,再放开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要及时断开电源。
⑶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滑轮相撞,在小车到达滑轮处前及时用手按住它。
⑷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要适当,以免加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的点太少,或者加速度太小,而使各段位移无多大差别,从而使误差增大;加速度的大小以能在cm 50长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得六、七个计数点为宜。
阅读自学,教师给出几组数据,抽部分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并分析讲解。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并重点点拨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区别以及有效数字位数的确定方法。
.专业.
.专业.
.专业.
.专业.。
全国通用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微型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20

(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微型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微型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微型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微型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学习目标] 1.会推导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2.会推导位移差公式Δx=aT2并会用它解答相关问题.3.理解追及相遇问题的实质,会分析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
一、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1。
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按时间等分(设相等的时间间隔为T),则:(1)T末、2T末、3T末、…、n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v2∶v3∶…∶v n=1∶2∶3∶…∶n。
1(2)T内、2T内、3T内、…、nT内的位移之比为:x∶x2∶x3∶…∶x n=12∶22∶32∶…∶n2。
1(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x′∶x2′∶x3′∶…∶x n′=1∶3∶5∶…∶(2n-1).12。
按位移等分(设相等的位移为x)的比例式(1)通过前x、前2x、前3x、…、前nx的位移时的瞬时速度之比v1∶v2∶v3∶…∶v n=1∶错误!∶错误!∶…∶错误!.(2)通过前x、前2x、前3x、…、前nx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1∶t2∶t3∶…∶t n=1∶错误!∶错误!∶…∶错误!。
高一物理教案-《1.2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导学设计

《1.2 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导学设计《1.2 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导学设计【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2节第1课时:“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部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知道加速度是矢量,会判断加速度的方向,能运用加速度的定义式计算加速度;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意义,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进一步体会比值法在建立物理概念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和体验物理概念对复杂现象研究的简化作用和简单描述,体会物理研究中的抽象与简化,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策略与思路,培养知难而进,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加速度的方向。
【教具准备】视频(不同汽车的启动、制动等)、ppt课件。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提问:什么是直线运动?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2.视频播放──提问:不同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变化有无快慢之分?增加或减小相同的速度所用的时间是否相同?在相同的时间里增加或减少的速度是否相同?3.提出问题:如何描述变速直线运动质点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合作探究──新课学习一、加速度1.现象展示:跑车、轿车、击发后的子弹由静止开始的加速运动。
2.提出问题(1)上述物体,谁的速度变化快?速度变化快慢依次是子弹、跑车、轿车。
(2)计算上述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并思考:能用速度变化量表示速度变化快慢吗?跑车:96km/h=26.7m/s;轿车:96km/h=26.7m/s;子弹:600m/s无法表示。
(3)看看上述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并思考:能用速度变化经历的时间表示速度变化快慢吗?跑车:5s;轿车:12s;子弹:0.5s无法表示。
(4)计算上述物体速度变化量与速度变化经历的时间的比值子弹:;跑车:;轿车:。
(5)看看上述比值与速度变化快慢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比值能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6)交流评价──认识加速度:阅读课本第8页“加速度”部分课文,归纳小结。
高中物理 3.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学案6(第一课时) 鲁科版必修

高中物理 3.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学案6(第一课时)鲁科版必修1、学习中学实验室里测速度的常用仪器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学习用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
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和速度-时间图像是重点。
速度图像的理解是难点。
2、打点时间间隔T与所用交流电的频率f的关系是:T=1/ f。
50Hz交流电时,每隔0、02s打一次点。
3、利用打点纸带测量速度的方法就是应用速度的定义式“υ = ”。
注意:用“υ = ”得到的其实是平均速度,只有当时间Δt很小的情况下,算出的υ才能认为是瞬时速度。
4、以时间t为横坐标、瞬时速度v为纵坐标,画出的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称为速度-时间图线(v-t图线),简称速度图象。
[范例精析]例题如图所示是一位同学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相邻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纸带旁边是一支最小刻度为1mm的直尺,试计算拖着纸带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AC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和在B点的瞬时速度。
解析:AC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就等于A到C的位移跟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位移的大小从刻度尺上读出:x=4、20cm,A到C共11个点,10个时间间隔,所以A到C所用的时间t=0、02s10=0、2s,所以根据公式υ = 计算B点的瞬时速度,为了尽量精确地反映物体在B点的运动快慢,我们尽量在靠近B点的地方取得数据。
例如取靠近B点的左右两个点子,左边一个点子在刻度尺上的读数是1、73cm,右边一个点子在刻度尺上的读数是2、61cm,那么Δx=2、61-1、73cm=0、88cm,两点间相隔的时间为Δt =0、02s2= 0、04s,所以拓展:用最小刻度是mm的尺,读数时应该估读到0、1mm位,不能为了“方便”而“凑整数”,这是实验的规则。
[能力训练]1、运动物体拉动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直接记录了( AB )A、物体运动的时间B、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C、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D、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2、对于物体运动的情况,可以用列表法进行描述、下面表格中的数据就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过程中测得的位移x和时间t的数据记录,试根据表中的记录分析,并寻找s随t变化的规律、物体运动起始点所测物理量测量次数l2345A→B时间t/s0、551、091、672、232、74位移x/m0、25110、50520、74931、00141、2547B→A时间t/s0、891、241、521、761、97位移x/m0、25450、50090、74501、00361、2549A到B时位移与时间成正比,B到A时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提示:可用图象法寻找规律)。
1马心同-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学案)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学案)实验目的1.能熟练使用 操作本实验,2.会用 法处理纸带数据,并计算出加速度。
实验器材、 、 、导线、一端带有滑轮的 、小车、细绳、钩码、 、坐标纸。
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把一端装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细绳拴在小车上,并在另一端挂上适当的钩码,使之跨过定滑轮,调整装置,使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3)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将其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4)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于是,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数据处理的方法1.选取纸带、确定计数点并进行测量 (1)在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最清晰的纸带.(2)为了便于测量,一般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迹,找一个适当的点作计时起点(0点). (3)每5个点(相隔 s)取1个计数点进行测量(如下图相邻两点中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2.瞬时速度的计算(1)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时间间隔很短时,可用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表示这段时间内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n = 。
图中第四个点的瞬时速度v 4= ,其中x 35表示第三个点到第五个点的距离,T=0.5s 。
(2)设计表格,记录相关数据位置编号 0 1 2 3 4 5 时间t /s 0 0.1 0.2 0.3 0.4 0.5 x /m v /(m·s -1)3.求小车的加速度(1)用逐差法求加速度以取六个时间间隔为例:由x 4-x 1=x 5-x 2=x 6-x 3=3aT 2得a 1=,Tx x 2143-a 2=T xx2253-, a 3=T xx2363-,加速度的平均值为:a =31( a 1+ a 2+ a 3)=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的好处是各个数据都得到了利用,达到正负偶然误差充分抵消的作用,使计算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实验-测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导学案

《实验测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打点计时器的特点和技术参数;2.会安装、使用打点计时器;3.会利用纸带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4.会利用纸带、使用逐差法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二、学习重点:瞬时速度的计算,加速度的计算学习难点:逐差法计算加速度三、自主学习1、打点计时器的安装与使用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较精确的_______仪器,电火花式使用_______V_______Hz、___流电,每隔_______秒打一个点(原始点)。
通过自主实验,探究下列问题.(双选)1.打点计时器是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不用计算、从纸带上直接..测得的物理量有:A.时间间隔;B.物体在某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C.物体的加速度;D.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双选)2.在使用重物下落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一种较粗略的计时仪器;B.一定使用交流电源;C.应在闭合开关的同时释放纸带;D.纸带与计时器之间的摩擦造成实验的主要误差。
(单选)3.在使用“落体法”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__A.重物应靠近打点计时器;B.纸带应放在黑色墨纸盘的上方;C.两个限位孔的连线应稍微倾斜一点;D.要使用天平测定重物的质量。
2、计数点的选取一般情况下,纸带上打出较多的点(自然点&原始点),不一定直接将它们选作计数点。
结合实验探究下列问题.4.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要注意计数点的选取与间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0 、1 、2 、3 、4 、……等自然点(原始点):(1)在未加任何说明的情况下,是直接将0 、1 、2 、3 、……等自然点作为计数点,则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 =__________秒 ;(2)为了便于计算和减小实验误差,可以将0 、5 、10 、15 、……等自然点作为计数点O 、A 、B 、C 、……,则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 =__________s .3、瞬时速度的计算在课本第39页的第6题得到推论: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的平均速度等于其_______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2=v .5.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 ,选A 、B 、C 、D 、E ……为计数点(每打5个点选一个计数点),如图所示,测得计数点B 、C 、D 、E 、F 到计数点O 的距离分别为s 1=4.2cm 、s 2=9.4cm 、s 3=15.6cm 、s 4=22.8cm .则:纸带中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 = 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一物理导学案
课题: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主备老师:刘霞姓名:班级:组别:(15)
达标要求
知识目标了解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理,会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能力目标会安装并使用打点计时器,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重点知识用逐差法求加速度预
习
案阅读教材42页电磁打点计时器内容,明确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并完成以下问题: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电源的计时仪器.工作电压为.当电源频率为50Hz 时,打点计时器每隔s 打一个点.通电前把纸带穿过并压在复写纸的。
通电时,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在永久磁铁的作用下,振动片将上下
振动.其振动周期与线圈中交流电的周期一致,即为0.02s.如果纸带运动,振动片一端的振针就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深
化选讲[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原理]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每隔0.02s 打一次点(由于电源频率是50Hz ),因此纸带上的点就表示了和纸带相连的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点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
2.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如图所示,0、1、2……为时间间隔相等的各计数点,s 1、s 2、s 3、……为相
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若△s=s 2-s 1=s 3-s 2=……=恒量,即若连
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3.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
(1)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即根据s 4-s 1=s 5-s 2=s 6-s 3=3aT 2(T 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
隔)分别求出a 1、a 2、a 3,再算出a 1、a 2、a 3的平均值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如图4所示,纸带上有六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s 1、s 2、s 3、s 4、s 5、s 6.
由Δs =aT 2可得:
s 4-s 1=(s 4-s 3)+(s 3-s 2)+(s 2-s 1)=3aT 2
得21413T s s a -=s 5-s 2=(s 5-s 4)+(s 4-s 3)+(s 3-s 2)=3aT 2
得22523T s s a -=s 6-s 3=(s 6-s 5)+(s 5-s 4)+(s 4-s 3)=3aT 2
得23633T s s a -=所以a =1/3(a 1+a 2+a 3)=(s 6-s 3)+(s 5-s 2)+(s 4-s 1)9T 2
=(s 6+s 5+s 4)-(s 3+s 2+s 1)9T 2
(2)用v-t 图法: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T
s s v n n n 21++=求出打第n 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后作出v-t 图线,图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细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试放手后,
2.如图5所示为“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两个点未画出
加速度a=________;E
3.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cm、s3=8.33cm、s4=8.95cm、s5
____________m/s,小车运动的
_____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S1S2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