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三角形的中位线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4中位线 1. 三角形的中位线

24.4.1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内容本节主要内容是三角形中位线概念及其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中位线定义与性质,会应用三角形中位线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三角形中位线定义、性质的过程,感受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体会数学推理的应用价值.重难点、关键1.重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2.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形成和应用.3.关键:充分应用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解决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与本节有关的内容、制作投影片.2.学生准备:复习相似三角形性质、判定.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导入新知1.问题牵引.(投影显示)课堂演练.已知:如图1,在△ABC 中,DE ∥BC ,求证:AD AE AB AC ==DE BC. E DC B A E DC B AE D CB A(1) (2) (3)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课堂练题.学生活动:应用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解决课堂练习,因为∠A=∠A ,∵DE ∥BC , ∴∠ADE=∠B ,∴△ADE ∽△ABC ,∴AD AE AB AC ==DE BC . 2.问题延伸.教师提问:如果D 是AB 中点,点E 也是AC 的中点,其它条件不变,求DE BC 的值. 学生回答:DE BC =12,即DE=12BC .(如图2) 教师提问:如果点D 、E 原来就是AB 与AC 的中点,那么能否得出DE ∥BC ?DE 与BC•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请同学们通过画图来猜想.学生活动:动手画图,并与同伴交流,猜想出:DE ∥BC ,DE=12BC .(如图24.4-3) 教师提问:你能证明出你所猜想的结论呢?学生活动:动手证明,并与同伴交流.思路点拨:首先应弄清楚已知条件是什么?从图3可以看出,在△ABC 中,•点D 、E 分别是AB 与AC 的中点,这就是条件,结论是求证DE ∥BC ,DE=12BC .•由中点定义可以推得AD AE AB AC =12,又因为∠A=∠A ,应用“角等,夹边对应成比例”证出△ADE ∽△ABC ,•这样可得到∠ADE=∠ABC ,DE BC =12,因此有DE ∥BC 且DE=12BC . 师生共识:(1)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见课本P68)(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见课本P68)媒体使用:投影仪.动态思维: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也可以用前面所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知识来证明.介绍方法:过C 作CF ∥AB ,交DE 延长线于F ,由∠ADF=∠F ,∠AED=∠FEC ,AE=EC•可证出△ADE ≌△EFC ,由此可推出DB 瘙纟夹CF ,四边形DBCF 是平行四边形,•这样就有DF 瘙纟夹BC ,由于DE=EF ,因此有DE=12BC .(如图) F E DC A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1.例1:见课本P68例1.思路分析:对于文字题,首先应依题意,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见课本P68).本题要证明AE 、DF 互相平分,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入手,•进行证明.以平行四边形为例,需构建一个与AE 、DF 有关的四边形,•然后再证明它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本题构建出四边形ADEF ,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很容易证出DE ∥AC ,EF ∥AB ,这样就得到ADEF ,从而有AE 、DE 互相平分.证明见课本P68.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显示例1,分析例题1,引导学生解题.学生活动:观察、思考,从教师的分析中学会如何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评析:本题是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实际上,从经验上来说,凡是中点问题都可以考虑中位线定理,这是解决中点问题的常规思路,教学中要予以概括.2.例2:见课本P68例2.思路分析:上面我们得到一种经验的思想,那就是凡是中点问题都可以考虑用中位线定理,不妨我们试一试,本题D 、E 分别是BC 、AB 的中点,要应用中位线,首先要构建中位线,这种辅助线就自己引出,连结ED ,利用中位线定理,DE ∥AC ,DE AC =12,由此可推得△ACG∽△DEG,GE GDGC AG==DEAC=12,因此有13GE GDCE AD==.证明见课本P68.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应用经验分析思想,来寻找思路.学生活动:思考、分析,尝试考试上述的经验思想,解决问题.拓展延伸:教师通过例2,引入三角形重心定义.(见课本P69)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重心”的概念,并且了解重心的实际应用价值.评析:数学上的“重心”与物理上的“重心”是一致的,学习中应加以对照.三、随堂练习,应用所学1.课本P70练习第1题.2.探研时空.(1)求证:顺次连结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AB外选一点C,连结AC和BC,并分别找出AC 和BC的中点M、N,如果测得MN=20m,那么A、B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为什么?四、课堂总结,提高认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定理,这个定理有一个特点:在同一个题设下,有两个结论,一个结论是表明位置关系的,另一个结论是表明数量关系的,在应用这个定理时,不一定同时需要两个结论,有时需要平行关系,有时要求倍分关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按需选用.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课本P70习题24.4第1、3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六、课后反思(略)第一课时作业设计1.如图,在△ABC中,AB=AC,延长AB到D,使BD=AB,取AB中点E,连结CD和CE,求证:CD=2CE.2.已知:在△ABC中,D、E、F分别是BC、CA、AB边的中点.求证:(1)四边形AFDE是平行四边形.(2)AFDE的周长等于AB+AC.3.求证:顺次连结菱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答案1.提示:过B作BF∥AC,用三角形中位线;2.(1)利用三角形中位线(2)略3.利用中位线定理。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目的:1. 使学生掌握三角形中位线概念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2.使学生能熟练应用定理进行有关证明和计算,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本课的重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是本课的难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复习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2. 如图:B、C两点被池塘隔开,在BC外选一点A,连结AB和AC,并分别找出AB和AC的中点D、E.如果测得DE =20m,那么B、C两点的距离是多少?二、新授1.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如图,DE是ΔABC的一条中位线,如果过D作DE∥BC,交AC于E’,那么根据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推论2,得E’是AC的中点,可见DE’与DE重合,所以DE∥BC.由此得到: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同样,过D作DF∥BC,且DE∥FC,DE=1/2BC.因此,又得出:三角形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以上两点就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例1:已知:如图ΔABC中,D、E、F分别是AB、AC、BC的中点(1)指出图中有几个平行四边形(2)图中与ΔDEF全等的三角形有哪几个(3)若AB=10cm,AC=6cm,则四边形ADFE的周长为______cm(4)若ΔABC周长为6cm,面积为12cm2,则ΔDEF的周长是 _____cm,面积是_____cm例2:顺次连结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师生共同写出已知求证,在分析的基础上写出证明过程.然后作适当的变式:(1)(1)若AC=BD,则四边形EFGH是什么图形?(2)(2)若AC⊥BD,则四边形EFGH是什么图形?(3)(3)若AC=BD,且AC⊥BD,则四边形EFGH是什么图形?例3:如图ΔABC的中线BE、CD相交于点O,F、G分别是BO、CO的中点,试猜想DF与GE有怎么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小结:(1)本课所授内容.(2)定理的特征与应用.。
中位线课件新.ppt

B
2
E
F
C
初
证明:延长DE到F,使EF=DE,连接 CF.
中 数
ED = EF, ∠AED = ∠CEF AE = CE
üïïï ýïïïïþ
?
△ADE≌△CFE
学
九 上
Þ
ìïïíïïî
∠ADE = ∠F,?
AD AD
= =
CDFB,üïïýïïþ ?
DB
AB∥CF
CF
üïïï ýïïïïþ
Þ
九
∠DFM=∠CFN(对顶角相等) ,
DM
F NC
∴△DFM≌△CFN(ASA). ∴又D∵MA=EC=NE,B=M1F=AFBN.=∴12AME=NE.B=MF=FN. ∴四边形AEFM2,EBNF是平行四边形. ∴AM=EF=BC,EF∥BC∥AD.∴ EF= 12(AD+BC).
初
归纳与概括
中
年
级
YDBCF Þ DE∥BC DF=BC
数 学
1
DE=EF= DF
2
? DE
1 BC 2
上 册
初
定理
中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
数
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学
九 上
数学实验室
初
将一个直角三角形剪拼成一个矩形,
中 数
并使这个矩形的面积等于原三角形 的面积.
学
九 上
数学实验室
初
将一个直角三角形剪拼成一个矩形,
一问题时,发现如下事实:
①当 ②当
DE AE DE
==
1 时,有 2时,有
a+b EF =
2 a+b EF =
九年级数学教案三角形中位线(华师大版)

三角形中位线(华师大版)24.4.1三角形的中位线从化三中初三备课组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性质;(2)会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2.过程方法目标:经历探索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变式练习,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及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二、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5分钟)1、如图△abc中,de∥bc,ad:ab=1:3,ae=2则ac=学生活动: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定ade△∽△abc,再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成比例求出ac的长。
2、问题延伸△abc中,de∥bc,当点d是ab的中点时, ae:ac=学生活动:ae:ac=1:2,即ae=ac教师活动:当点d是ab的中点时,de∥bc,我们可以得到点e也是ac中点。
通过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线段de实质上就是三角形两边中点的连线,我们给这样特殊的线段起个名称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板书:三角形的中位线)(二)新课探讨1、中位线定义cbaed我们把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探索中位线的性质试一试:任意画一个△abc,并画出它的中位线。
你能画几条?学生活动:动手画图,与同伴交流,得出三角形的中位线有三条。
猜一猜:de与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学生猜想:de∥bc,(学生可借助直尺和量角器通过测量来得到)教师提问:你能证明你所猜想的结论吗?学生活动:动手证明,并与同伴交流。
思路点拨:(1)弄清楚已知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已知条件: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与ac的中点。
求证:de∥bc,)(2)引导学生先证ade△∽△abc,得对应角相等和对应边成比例,可得证。
证明:如图,△abc中,点d、e分别是ab与ac的中点,∴.∵∠a=∠a,∴△ade∽△abc(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ade=∠abc,(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de∥bc且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用符号语言表示:∵ de是△abc的中位线∴ de∥bc,(三)灵活运用,巩固新知1、已知:如果,点d、e、f分别是△abc的三边的中点.(1)若ab=8cm,则ef= . ;(2)若de=5cm,则bc= .(3)若增加m、n分别bd、bf的中点,问mn与ac有什么关系?为什么?2、例: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ad=db,be=ec,af=fc.(1)四边形adef是什么形状的四边形?并加以证明。
数学三角形中位线

中位线1.中位线概念:(1)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2)梯形中位线定义:连结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注意:(1)要把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中线区分开.三角形中线是连结一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而三角形中位线是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2)梯形的中位线是连结两腰中点的线段而不是连结两底中点的线段.(3)两个中位线定义间的联系:可以把三角形看成是上底为零时的梯形,这时梯形的中位线就变成三角形的中位线.2.中位线定理:(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中位线是三角形与梯形中的一条重要线段,由于它的性质与线段的中点及平行线紧密相连,因此,它在几何图形的计算及证明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1 如图2-53所示.△ABC中,AD⊥BC于D,E,F,△ABC的面积.分析由条件知,EF,EG分别是三角形ABD和三角形ABC的中位线.利用中位线的性质及条件中所给出的数量关系,不难求出△ABC的高AD及底边BC的长.解由已知,E,F分别是AB,BD的中点,所以,EF是△ABD的一条中位线,所以由条件AD+EF=12(厘米)得EF=4(厘米),从而AD=8(厘米),由于E,G分别是AB,AC的中点,所以EG是△ABC的一条中位线,所以BC=2EG=2×6=12(厘米),显然,AD是BC上的高,所以例2 如图2-54 所示.△ABC中,∠B,∠C的平分线BE,CF相交于O,AG⊥BE于G,AH⊥CF于H.(1)求证:GH‖BC;(2)若AB=9厘米,AC=14厘米,BC=18厘米,求GH.分析若延长AG,设延长线交BC于M.由角平分线的对称性可以证明△ABG≌△MBG,从而G是AM的中点;同样,延长AH交BC于N,H是AN的中点,从而GH就是△AMN的中位线,所以GH‖BC,进而,利用△ABC的三边长可求出GH的长度.(1)证分别延长AG,AH交BC于M,N,在△ABM中,由已知,BG平分∠ABM,BG⊥AM,所以△ABG≌△MBG(ASA).从而,G是AM的中点.同理可证△ACH≌△NCH(ASA),从而,H是AN的中点.所以GH是△AMN的中位线,从而,HG‖MN,即HG‖BC.(2)解由(1)知,△ABG≌△MBG及△ACH≌△NCH,所以AB=BM=9厘米,AC=CN=14厘米.又BC=18厘米,所以BN=BC-CN=18-14=4(厘米),MC=BC-BM=18-9=9(厘米).从而MN=18-4-9=5(厘米),说明(1)在本题证明过程中,我们事实上证明了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即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也是底边的中线及垂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若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也是该角对边的垂线,则这条平分线也是对边的中线,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的下述逆命题也是正确的:“若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也是该角对边的中线,则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条平分线垂直于对边”.同学们不妨自己证明.(3)从本题的证明过程中,我们得到启发:若将条件“∠B,∠C的平分线”改为“∠B(或∠C)及∠C(或∠B)的外角平分线”(如图2-55所示),或改为“∠B,∠C的外角平分线”(如图2-56所示),其余条件不变,那么,结论GH‖BC仍然成立.同学们也不妨试证.例3 如图2-57所示.P是矩形ABCD内的一点,四边形BCPQ是平行四边形,A′,B′,C′,D′分别是AP,PB,BQ,QA的中点.求证:A′C′=B′D′.分析由于A′,B′,C′,D′分别是四边形APBQ的四条边AP,PB,BQ,QA的中点,有经验的同学知道A′B′C′D′是平行四边形,A′C′与B′D′则是它的对角线,从而四边形A′B′C′D′应该是矩形.利用ABCD是矩形的条件,不难证明这一点.证连接A′B′,B′C′,C′D′,D′A′,这四条线段依次是△APB,△BPQ,△AQB,△APQ的中位线.从而A′B′‖AB,B′C′‖PQ,C′D′‖AB,D′A′‖PQ,所以,A′B′C′D′是平行四边形.由于ABCD是矩形,PCBQ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B⊥BC,BC‖PQ.从而AB⊥PQ,所以A′B′⊥B′C′,所以四边形A′B′C′D′是矩形,所以A′C′=B′D′.①说明在解题过程中,人们的经验常可起到引发联想、开拓思路、扩大已知的作用.如在本题的分析中利用“四边形四边中点连线是平行四边形”这个经验,对寻求思路起了不小的作用.因此注意归纳总结,积累经验,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有益处的.例4 如图2-58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CD>AB,E,F分别是AC,BD的中点.求证:分析在多边形的不等关系中,容易引发人们联想三角形中的边的不形中构造中位线,为此,取AD中点.证取AD中点G,连接EG,FG,在△ACD中,EG是它的中位线(已知E是AC的中点),所以同理,由F,G分别是BD和AD的中点,从而,FG是△ABD的中位线,所以在△EFG中,EF>EG-FG.③由①,②,③例5 如图2-59所示.梯形ABCD中,AB‖CD,E为BC的中点,AD=DC+AB.求证:DE⊥AE.分析本题等价于证明△AED是直角三角形,其中∠AED=90°.在E点(即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是梯形一腰中点的启发下,添梯形的中位线作为辅助线,若能证明,该中位线是直角三角形AED的斜边(即梯形另一腰)的一半,则问题获解.证取梯形另一腰AD的中点F,连接EF,则EF是梯形ABCD的中位线,所以因为AD=AB+CD,所以从而∠1=∠2,∠3=∠4,所以∠2+∠3=∠1+∠4=90°(△ADE的内角和等于180°).从而∠AED=∠2+∠3=90°,所以DE⊥AE.例6 如图2-60所示.△ABC外一条直线l,D,E,F分别是三边的中点,AA1,FF1,DD1,EE1都垂直l于A1,F1,D1,E1.求证:AA1+EE1=FF1+DD1.分析显然ADEF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O平分这两条对角线,OO1恰是两个梯形的公共中位线.利用中位线定理可证.证连接EF,EA,ED.由中位线定理知,EF‖AD,DE‖AF,所以ADEF是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AE,DF互相平分,设它们交于O,作OO1⊥l于O1,则OO1是梯形AA1E1E 及FF1D1D的公共中位线,所以即AA1+EE1=FF1+DD1.练习十四1.已知△ABC中,D为AB的中点,E为AC上一点,AE=2CE,CD,BE交于O点,OE=2厘米.求BO的长.2.已知△ABC中,BD,CE分别是∠ABC,∠ACB的平分线,AH⊥BD于H,AF⊥CE 于F.若AB=14厘米,AC=8厘米,BC=18厘米,求FH的长.3.已知在△ABC中,AB>AC,AD⊥BC于D,E,F,G分别是AB,BC,AC的中点.求证:∠BFE=∠EGD.4.如图2-61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D=BC,E,F分别是CD,AB的中点,延长AD,BC,分别交FE的延长线于H,G.求证:∠AHF=∠BGF.5.在△ABC中,AH⊥BC于H,D,E,F分别是BC,CA,AB的中点(如图2-62所示).求证:∠DEF=∠HFE.6.如图2-63所示.D,E分别在AB,AC上,BD=CE,BE,CD的中点分别是M,N,直线MN分别交AB,AC于P,Q.求证:AP=AQ.7.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D>BC,E,F分别是AB,CD。
23.4 中位线 (课件)2024-2025-华东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长是对应中线长的13. 注意:经过三角形顶点和重心的直线必然平分这个
顶点的对边 .
课堂新授
知2-讲
特别解读 ●三角形的重心到顶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对边中点距离的
2倍. ●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中每条中线的一个三等分点 .
课堂新授
知2-练
例 4 如图23.4-5,延长△ABC的边BC到点D,使CD=BC,
知1-练
证明:延长 AE 交 BC 于点 H,∵CD 平分∠ACB,AE⊥CD,
∴∠ACE=∠HCE,∠AEC=∠HEC=90°,又∵CE=CE,
∴△ACE≌△HCE,∴AE=EH=12AH.∵EF∥BC, ∴△AEF∽△AHC,∴AAFC=AAHE=12,∴AC=2AF,∴F 是 AC 的中点.又∵G 是 BC 的中点,
课堂新授
知1-练
证明:连结EF.
由▱ABCD可得AD∥BC,AD=BC.
∵AE=BF,∴ED=FC.
∴四边形ABFE和四边形EFCD都是平行四边形.∴EG=
BG,EH=CH.
∴GH是△EBC的中位线.∴GH∥BC.
课堂新授
知1-练
例 3 如图23.4-4,在△中,中线BE,CD相交于点O,
∴四边形ABEC是平行四边形,∴点F是BC的中点.
又易知点O是AC的中点,
∴ OF是△ABC的中位线,∴ AB=2OF.
课堂新授
知1-练
1-1. 如图,在△ABC中,CD平分∠ACB,AE⊥CD,垂足
为E, 过点E作EF∥BC,交AC于点F,G为BC的中点,
连结FG.
求证:FG=12AB.
课堂新授
课堂新授
知2-练
5-1. 如图,在菱形ABCD中,E为AB的中点, 连结DE交对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之三角形中位线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之三角形中
位线
1.三角形中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称为三角形中线。
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提示:
(1)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又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每条中线都与第三条边有对应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三角形的中位线不仅可以证明直线平行,也可以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
(2)三角形中的中线和三角形的中线不同,要用各自的定义来区分。
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作用:
位置关系: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
数量关系:可以证明线段的加倍关系。
常用结论:任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位线,由此有:
结论1:三条中线组成一个三角形,其周长是原三角形的一半。
结论二:三条中线把原来的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结论三:三条中线把原来的三角形分成三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结论4:三角形的一条中线和与之相交的中线等分。
结论五:三角形中任意两条中线之间的夹角等于这个夹角所对应的三角形的顶角。
初中数学 如何计算三角形的中线和中位线

初中数学如何计算三角形的中线和中位线
计算三角形的中线和中位线需要根据给定的信息使用不同的方法,下面将介绍两种常见的计算方法。
一、计算三角形的中线:
中线是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对边中点的线段。
计算中线的长度可以使用中线定理。
具体的步骤如下:
1. 确定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对边的长度:需要明确给定的顶点和对边的长度。
2. 使用中线定理计算中线的长度:根据中线定理,可以得到中线的长度的计算公式为:
AM = 1/2 × √(2 × (b² + c²) - a²),其中AM为中线的长度,a、b、c为三角形的三个边的长度。
二、计算三角形的中位线:
中位线是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对边中点的线段。
计算中位线的长度可以使用中位线定理。
具体的步骤如下:
1. 确定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对边的长度:需要明确给定的顶点和对边的长度。
2. 使用中位线定理计算中位线的长度:根据中位线定理,可以得到中位线的长度的计算公式为:
AM = 1/2 × √(2 × (b² + c²) - a²),其中AM为中位线的长度,a、b、c为三角形的三个边的长度。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中线和中位线的长度的方法是相同的,都使用中线定理的公式。
中线和中位线的长度相等,因为它们都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对边中点。
所以,无论是计算中线还是中位线,都可以使用中线定理的公式进行计算。
总结起来,计算三角形的中线和中位线可以使用中线定理,根据给定的信息计算中线和中位线的长度。
九上数学《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

属性选项中的操作功能
2.问题延伸:如果D是AB中点,点E也是AC的中点,其它条件不变,求 的值
学生回答: = ,即DE= BC.(如图)
应用三角形相似的证明得出中位线定理的一个很重要的性质。
3如果点D、E原来就是AB与AC的中点,那么能否得出DE∥BC?DE与BC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请同学们通过画图来猜想.
介绍方法:把△ADE绕点E进行旋转,再通过等量关系可证出△ADE≌△EFC,由此可推出DB∥CF,四边形DBCF是平行四边形,这样就有DF∥BC,由于DE=EF,因此有DE= BC.(如图)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考虑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白板和几何画板进行链接
教师提问:四边形BCFE是平行四边形吗?你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准确的用语言把过程描述出来。
属性选项中的操作功能
二、
范例
学习,
应用
所学
例题1: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D=BC,点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是DC的中点,F是AB的中点,求证∠PEF=∠PFE。
完整的板书解题过程
对于题目的已知学生要灵活运用,对于题目的问法,要让学生尽可能的和已知条件练习起来,并很据老师的板书学会自己书写解题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使用及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
一、回
顾
交
流,导
入
新
知
1问题引入:如图△ABC中DE∥BC,求证
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课堂练题.
学生活动:应用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解决课堂练习,因为∠A=∠A,∵DE∥BC,
九年级数学三角形的中位线

C
总结反思
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
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 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反思:在解决"倍分"问题的时候,或问题
中有中点时通常要考虑用三角形的中位线.
发展创新,拓展升华
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梯形 的中位线,小亮发现梯形的中位线 也平行于底且等于两底边和的一半, 你认为正确吗?
A
如图:在△ABC中,
D,E,F分别是三边
B
D
F C
E
中点,则DE,EF,DF是△ABC的中位线. 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定理:三角形的中位 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快刀崭乱麻:若D,E为三角形ABC边AB, // 0.5BC AC的中点,则DE__BC,DE=__ 8 若DE=4,则BC=___; A 若BC=6, 3 则DE=___
D E B C
2,随堂练习P91第1题
M C N B
A
3,P94第4题 4,你现在能解决"引入"中的问题了吗?
5,如图,在三角形ABC中,D,E,F分别 为各边中点 (1)若AB=10,AC=8,BC=12则三角形 DEF的周长是___ (2)若三角形ABC的周长是a,则三角形 DEF的周长是__ A (3)小颖认为,三角形各 D F 边中点的连线,把任意一个 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 B E 三角形.你认为对吗? (4)AB+AC=AD+AF+DE+DF吗?
A E B F
D
C
G
赣州最好的中专学校、赣州中专学校排名、赣州中专技师学院 / 赣州中专学校、赣州中专高铁乘务、赣州中专幼师学校
九年级数学三角形的中位线

1、 注册公司的流程可概括为四步走,分别是公司核名-办理营业执照-刻章-银行开户。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下注册公司需要带哪些资料吧! 2、公司注册所需的材料可分为实体材料和文字信息!其中实体材料主要是 1.全股东及高管身份证复印件 2.注册所需地址材料 注:法人和监事不能是同一个人 3、 文字信息主要需要: 1.3-5个您想要的公司名称 注资金额数字及格股东出资情况 高管任职情况 注:注册资金为认缴,非实缴。即经营期限内有足额资金注入即可
内资企业公司注册流程 内资企业是指以国有资产、集体资产、国内个人资产投资创办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和股份企业等五类。关于内资企业营业执照办理流程(公司制),中投世纪介绍如下: 内资企业营业执照办理流程:1、制定公司章程,选取经营场所,建立组织机构; 2、向工商管理部门申请公司名称预先核准; 3、向工商部门办理有关许可证; 4、股东将出资额存入在定点入资银行开设的“注册验资临时账户”银行向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提供申报材料; 7、领取营业执照; 8、向技术监督部门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 9、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手续; 10、在银行开立基本结算账户; 11、开业。 香港公司注册要求返回暂停重播播放x世界如此简单61条相关香港公司注册 妙招好生活扬州旅游攻略 妙招好生活绍兴6大最佳旅游景区 妙招好生活绍兴旅游攻略 妙招好生活嘉兴旅游值得去玩的景点推... 妙招好生活宝宝贫血的危害有哪些 嘟嘟医生支付宝蚂蚁黄金会员都有什... 每日科技fa...山海关旅游景点推荐 妙招好生活江苏有哪些城市是值得去旅... 妙招好生活江苏无锡旅游好玩的景点推... 妙招好生活加载更多~54555人看了这个香港公司注册要求 ...瑞..丰..德..永..解析香港公司注册要求1、1、提供全新公司名--查名 2、2、提供股东身份证或护照复印件(一个或一个以上年满18岁任何国籍都可以) 3、3、注册资本(不用验资,注册资本不用实际到位) 4、海南公司注册 https:///
《三角形中位线》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广东省顺德养正学校 孙 瑞一、教材分析:1、教材中所处的地位:本节课是北师大数学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章《证明三》的第三课时内容。
三角形中位线是三角形中重要的线段,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一个重要性质定理,它是前面已学过的平行线、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知识内容的应用和深化,尤其是在判定两直线平行和论证线段倍分关系时常常用到。
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中,处处渗透了化归思想。
由于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利于发展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由于本节课学生需要经历观察、归纳、猜想、推理及应用的全过程,对于今后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学背景:通过两次公开课的上课、评课过程,我感觉教材中有三个地方需要稍加处理,才更适合我们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设计困惑:①课堂上解决“如何把一个三角形分为四个全等的三角形”这个问题过于费时,学生很多想不到,就算是做出来也不明白为什么。
②教材中给出的定理证明方法为中位线倍长法,难度相当大,学生基本上都无法理解。
③中点四边形的证明如何作辅助线、为什么要这样作辅助线学生感到很困难。
(2)教材处理:①我校正在开展协同教育课题研究,学生是通过我校协同平台来完成学习任务的,于是我充分利用资源,让学生登陆协同平台完成我发布的作业,通过三个问题作铺垫:学生很快就搞定了。
②通过动画演示及教具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中位线倍长法与旋转法、平行法的联系。
③通过教具演示,加上温馨提示,学生自然就明白作辅助线的奥妙了。
二、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2)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及其应用。
(3)理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本质与核心,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
(新增)(二)能力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及推理能力。
(2)通过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猜想及证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学案 三角形中位线 (含答案)

中考复习之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一、与中点有关的概念三角形中线的定义:三角形顶点和对边中点的连线三角形中线的相关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线三线合一(底边的中线、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的高重合)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中位线判定定理:经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二、常见的题型题型一:求线段的长例1、已知:如图,E、D、F分别为AB、BC、CA的中点.(1)若AC=10cm,则DE= 5 cm. (2)若EF=6cm,则CB= 12 cm.(3)若AB=10,AC=12,BC=8,则△DEF的周长 15练习:1.已知△ABC的周长为50cm,中位线DE=8cm,中位线EF=10cm,则另一条中位线DF的长是()A.5cmB. 7cmC. 9cmD. 10cm【答案】B3.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A=50°,∠ADE=60°,则∠C的度数为()A.50°B. 60°C. 70°D. 80°【答案】C3.如图,在△ABC中,E,D,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AB=6,AC=4,则四边形AEDF的周长是()A. 10B. 20C. 30D. 40【答案】B4.如图,在△ABC中,D,E,F分别为BC,AC,AB边的中点,AH⊥BC于H,FD=8,则HE等于()A. 20B. 16C. 12D. 8 【答案】D题型二:证明线段的倍分问题例1.如图,△ABC 中,AB=AC,AD 是中线,BE=CF.(1)求证: △BDE ≌△CDF;(2)当∠B=60°时,G 、H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求证:GH=14AB证明:(1)∵AB=AC ∴∠ B=∠ C ∵AD 为中线,∴BD=CD 又∵EB=FC ∴△BDE ≌△CDF(2)∵AB=AC ∴△ABC 为等腰三角形,又∵∠B=60°,∴△ABC 为等边三角形 ∴BC=AB ∵G 、H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 ∴GH=21BD=14BC 又∵BC=AB 所以GH=41AB. 练习:如图,在△ABC 中,AB=AC,延长AB 到D,使BD=AB,E 为AB 中点,连结CE 、CD , 求证:CD=2EC证明:延长CE 使EF=CE=1/2CF 即 CF=2CE ∵∠AEC=∠BEF E 是AB 中点,即AE=BE CE=EF∴△ACE ≌△BFE(SAS) ∴BF=AC ∠FBE=∠A ∵AB=AC ∴∠ABC=∠ACB∵∠FBC=∠FBE+∠ABC=∠A+∠ABC ∠DBC=∠A+∠ACB ∴∠FBC=∠DBC∵BD=BA∴BF=BD∵BC=BC∠FBC=∠DBC∴△BCF≌△BCD(SAS)∴CF=CD∴CD=2CE题型三:常规辅助线的添加一:利用角平分线+垂直,构造等腰三角形如图,M是△ABC的边BC的中点,AN平分∠BAC,BN⊥AN于点N,延长BN交AC于点D,已知AB=10,BC=15,MN=3(1)求证:BN=DN;(2)求△ABC的周长.【解析】1)证明:在△ABN和△ADN中,∵12AN ANANB AND ∠=∠⎧⎪=⎨⎪∠=∠⎩,∴△ABN≌△ADN,∴BN=DN.(2)解:∵△ABN≌△ADN,∴AD=AB=10,DN=NB,又∵点M是BC中点,∴MN是△BDC的中位线,∴CD=2MN=6,故△ABC的周长=AB+BC+CD+AD=10+15+6+10=41.1.如图所示,M是△ABC的边BC的中点,AN平分∠BAC,BN⊥AN于点N,且AB=8,MN=3,则AC的长是()A.12 B.14 C.16 D.18【答案】B2.如图,在△ABC中,AB=8,AC=6,AD、AE分别是其角平分线和中线,过点C作CG⊥AD于F,交AB于G,连接EF,则线段EF的长为()A.1 B.2 C. 3 D.7【答案】A3.如图,△ABC中,BD平分∠ABC,且AD⊥BD,E为AC的中点,AD=6cm,BD=8cm,BC=16cm,则DE的长为()cm.【答案】3如图,△ABC中,AB=8cm,AC=5cm,AD平分∠BAC,且AD⊥CD,E为BC中点,则DE=()A.3 B.5 C.2.5 D.1.5【答案】D二:取中点构造中位线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BC ,20,110,,,CBD BDA E F P ∠=︒∠=︒分别是AB 、CD 、BD 的中点,探索PF 与EF 的数量关系.证明:连接PE ,20,11090CBD BDA EPF ∠=︒∠=︒⇒∠=︒,易得EF =.三:借助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点E ,F 分别是线段AO ,BO 的中点.若AC+BD=24cm ,△OAB 的周长是18cm ,则EF 的长为________cm .【答案】∵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OA=OC,OB=OD,又∵AC+BD=24厘米,∴OA+OB=12厘米,∵△OAB的周长是18厘米,∴AB=6厘米,∵点E,F分别是线段AO,BO的中点,∴EF是△OAB的中位线,∴EF=1/2AB=3厘米.题型三借助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边AB、BC的中点,G、H为AC的两个三等分点,连接EG、例3.如图,(1)E,F为ABCFH,并延长交于D,连接AD、CD.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答案】如图,E、F分别为△ABC的边AB、BC的中点,G、H是AC上的三等分点。
初三数学三角形的中位线[北师版]
![初三数学三角形的中位线[北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6be27430cc7931b765ce15b9.png)
下
练习(二)1、填空题: ①顺次连结平行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 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是———————— ②顺次连结等腰梯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 边形是—————— 菱形
③顺次连结矩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 菱形 是—————— ④顺次连结菱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 是—————— 矩形 ⑤顺次连结正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 正方形 形是—————
; 1109;
道人,你大爷の!"第四千五百壹十三部分:溯本回源,诡异虚影根汉抬起阴冥雀巢穴就跑,此时没法使用隐遁之术,因为巢穴不能隐他本人隐匿也是白费,朝着来时方向狂奔,速度极快,仅是刹那就消失在黑雾之中丶此刻根汉已经没有心情去理会九华道人,不管如何这阴冥雀の巢穴他势在必 得,如今要紧の是与角麟会合,渡过冥河寻找姑素雪丶"唳!"阴冥雀在愤怒の尖啸着,声音尖锐而恐怖,专伤人元灵,宛如湖面の波纹滚滚而涌,带着惊世之诡异,就是周围の黑雾也被震散,其音恐怖可见壹斑丶阴冥雀铜铃大眼闪烁绿芒,愤怒の怒火与冰冷の杀机并存,他身上漆黑得翎羽幽幽 而富有光泽,此时燃烧其漆黑の诡异火焰,就是黑雾都被其火焰燃烧,化为燃料丶阴冥雀不愧是在冥河生存の壹种远古异兽,哪怕是在魔系境巅峰就已经有与大魔系壹拼の实力,在冥河附近简直如鱼得水,它の能力增幅の可怕,因为它就是此地の主宰丶漆黑如墨の硕大翅膀猛然壹扇,阴冥雀 庞大の身躯已经飞出,虚空之中阴冷の幽冥之力狂暴起来,被其带动增加其速度,紧追根汉而去,速度之快不下于角麟丶这冥河十分诡异,竟然生存有阴冥雀这中异兽,难保没有其他强悍の远古异兽,根汉不欲多留,要先渡河救下姑素雪要紧丶根汉按照记忆,将速度提升至最快,掀起壹阵狂风 撞开黑雾,赶往最先到达の冥河之处丶"吼!"脚下壹座巨大の山石在颤抖,山峰猛然竖起,从中爆射出两道猩红の光柱,说过之处黑雾消融,虚空都发出嗤嗤声,十分恐怖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是什么

初中-数学-打印版
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是什么?
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是什么?
难易度:★★★
关键词:中位线
答案: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可以说明两条直线平行;也可以说明线段的倍分关系。
【举一反三】
典例:已知第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它的三条中位线组成第二个三角形;第二个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又组成第三个三角形,依此类推,第二○○七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
思路导引:先探究第二个三角形的周长与第一个三角形周长的关系,再探究第三个三角形的周长与第一个三角形周长的关系,从而发现寻找规律。
标准答案:∵第二个三角形的每边长为第一个三角形每边长的一半,∴第二个三角形的周长为第一个三角形周长的一半,第三个三角形的周长为第二个三角形周长的一半,即是第
一个三角形周长的。
依此类推,第n个三角形的周长为第一个三角形周长的,故第二○○七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
初中-数学-打印版。
中考数学复习三角形的中位线【培优讲练】

9.5 三角形的中位线同步培优讲练综合三角形的中位线1.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2.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顺次连接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的形状(1)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3)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4)顺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正方形.一、三角形中位线有关的求解问题【例1】如图,为测量位于一水塘旁的两点A,B间的距离,在地面上确定点O,分别取OA,OB的中点C,D,量得10=,则A,B之间的距离是()CD mA.5m B.10mC.20m D.40m【例2】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连接DE,ABC∠的平分线BF交DE于点F,若4AB=,6BC=,则EF的长为.【例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点P 是对角线BD 的中点,点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30PEF ∠=︒,则EPF ∠的度数是 .【例4】在ABC 中,120AB AC BAC =∠=︒,,D 为ABC 形内一点,以AD 为腰作等腰DAE ,使DAE BAC ∠=∠,连接BE CD 、,若M N 、分别是DE BC 、的中点,1MN =,则CD 的长为_______.【例5】有一块梯形形状的土地,现要平均分给两个农户种植(即将梯形面积两等分),试设计两种方案,并说明理由.(平分图案画在备用图上,保留作图痕迹)【例6】如图,在ABC ∆中,点D ,E ,F 分别是边AB ,BC ,CA 上的中点,且10AB cm =,16AC cm =,则四边形ADEF 的周长等于 cm .【例7】如图,四边形ABCD 中,1AB =,4CD =,M 、N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则线段MN 的取值范围是( )A .35MN <<B .35MN <C .3522MN <<D .3522MN <【例8】如图,Rt ABC △中,90BAC ∠=︒,6AB =,10BC =,AD 、AE 分别是其角平分线和中线,过点B 作BG AD ⊥于G ,交AC 于F ,连接EG ,则线段EG 的长为( )A .12 B .1 C .32 D .2二、三角形中位线相关的面积问题【例1】如图,在ABC ∆中,D 、E 、F 分别是BC 、AC 、AD 的中点,若ABC ∆的面积是40,则四边形BDEF 的面积是( )A .10B .12.5C .15D .20【例2】E 、F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且16AB =,2AE =,4BF =,点G 是线段EF 上的一动点,分别以AG 、BG 为斜边在AB 同侧作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分别为D 、C ,如图所示,连接CD 并取中点P ,连接PG ,点G 从E 点出发运动到F 点,则线段PG 扫过的图形面积为______.【例3】如图,在ABC 中,D ,E ,F 分别是BC AD CE ,,的中点,22cm BCF S =,则ABC S =_____2cm【例4】如图,ABC 三边的中线AD ,BE ,CF 的公共点为G ,且:2:1AG GD =,若12ABC S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例5】如图,在Rt ABC △中,90BAC ∠=︒,,E F 分别是,BC AB 的中点,延长CA 到点D ,使得2AC AD =,连接,,,,DE DF AE EF AF 与DE 交于点O .5,13AB BC ==,求四边形AEFD 的面积.三、与三角形中位线有关的应用和证明【例1】在ABC ∆中,点M 是边BC 的中点,AD 平分BAC ∠,BD AD ⊥,BD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E ,12AB =,20AC =.(1)求证:BD DE =;(2)求DM 的长.【例2】如图,ABC ∆中,AH BC ⊥于点H ,点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连接DH ,EH ,DE .(1)求证:AD DH =;(2)若四边形ADHE 的周长是30,ADE ∆的周长是21,求BC 的长.【例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P 是对角线BD 的中点,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20PEF ∠=︒,求PFE ∠的度数.【例4】在Rt ABC 中,90BAC ∠=︒,E 、F 分别是BC 、AC 的中点,延长BA 到点D ,使2AB AD =,连接DE 、DF 、AE 、EF ,AF 与DE 交于点O .(1)试说明AF 与DE 互相平分;(2)若8AB =,12BC =,求DO 的长.四、梯形中位线【例1】已知一个梯形的中位线长为5cm ,其中一条底边的长为6cm ,那么该梯形的另一条底边的长是 cm .【例2】如图,已知直角梯形ABCD 的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为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边长为8cm 的等边三角形,则梯形ABCD 的中位线长为( )A. 4cm B .6cmC .8cmD .10cm【例3】如图,梯形ABCD 的两底长为6AD =,10BC =,中位线为EF ,且90B ∠=︒,若P 为AB 上的一点,且PE 将梯形ABCD 分成面积相同的两区域,则EFP ∆与梯形ABCD 的面积比为 .五、中点四边形【例1】顺次连接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则原四边形一定是( )A .平行四边形B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C .矩形D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例2】若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 各边的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则原四边形必定是( )A .正方形B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C .菱形D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例3】依次连接下列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得到四边形不是菱形的是( )A .矩形B .菱形C .正方形D .等腰梯形【例4】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 a =,BD b =.且AC BD ⊥,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 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1111D C B A ,再顺次连接四边形1111D C B A 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2222,A B C D ⋅⋅⋅,如此进行下去,得到四边形n n n n A B C D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四边形2222A B C D 是矩形;②四边形4444A B C D 是菱形;③四边形5555A B C D 的周长是4a b+,④四边形n n n n A B C D 的面积是12n ab+.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D .②③1、如图,在Rt ABC ∆中,90C ∠=︒,5AC =,12BC =.若D ,E 分别为边AC ,BC 的中点,则DE 的长为( )A .5B .5.5C .6D .6.52、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其中30A ∠=︒,点D 是斜梁AB 的中点,BC 、DE 垂直于横梁AC ,16AB m =,则DE 的长为( )A. 8mB .4mC .2mD .6m3、如图,点D 、E 、F 分别是AC 、BC 、AB 中点,且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求证:BE AF =.4.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O ,2BD AD =,E , F , G 分别是OC , OD ,AB 的中点,下列结论中:①BE AC ⊥;②四边形BEFG 是平行四边形;③EG GF =;④EA 平分GEF ∠,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5.如图,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且8AC =,4BD =,各边中点分别为1A ,1B ,1C ,1D ,顺次连接得到四边形1111D C B A ;再取各边中点2A ,2B ,2C ,2D ,顺次连接得到四边形2222A B C D ;依此类推,这样得到四边形n n n n A B C D ,则四边形n n n n A B C D 的面积为____.6.已知一个对角线长分别为12cm 和16cm 的菱形,顺次连接它的四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的面积是______.7.如图,在ABC 和ABD △中,90ACB ADB ∠=∠=︒,E 、F 、G 分别为AB 、AC 、BC 的中点,若1DE =,则FG =________.8、如图,在ABC ∆中,90ACB ∠=︒,M 、N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延长BC 至点D ,使13CD BD =.连接DM 、DN 、MN .若6AB =,求DN 的长.9.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1)若102430120AB CD ABD BDC ==∠=︒∠=︒,,,,求EF 的长.(2)若90BDC ABD ∠-∠=︒,求证:2224AB CD EF +=.10.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四条边上的中点分别为E 、F 、G 、H ,顺次连接EF 、FG 、GH 、HE ,得到四边形(EFGH 即四边形ABCD 的中点四边形).(1)四边形EFGH 的形状是______,请证明你的结论;(2)当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满足______条件时,四边形EFGH 是菱形;(3)你学过的哪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请写出一种.11.定义:既相等又垂直的两条线段称为“等垂线段”,如图1,在Rt ABC △中,90A ∠=︒,AB AC =,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AD AE =,连接DE 、DC ,点M 、P 、N 分别为DE 、DC 、BC 的中点,且连接PM 、PN .(1)观察猜想线段PM 与PN ______填(“是”或“不是”)“等垂线段”.(2)ADE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图2所示的位置,连接BD ,CE ,试判断PM 与PN 是否为“等垂线段”,并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把ADE 绕点A 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2DE =,4BC =,请直接写出PM 与PN 的积的最大值.9.5 三角形的中位线同步培优讲练综合三角形的中位线1.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2.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顺次连接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的形状(1)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3)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4)顺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正方形.一、三角形中位线有关的求解问题【例1】如图,为测量位于一水塘旁的两点A,B间的距离,在地面上确定点O,分别取OA,OB的中点CD m,则A,B之间的距离是()C,D,量得10B.5m B.10mC.20m D.40m【答案】C【解析】解:点C,D分别是OA,OB的中点,220()AB CD m ∴==,故选:C .【例2】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连接DE ,ABC ∠的平分线BF 交DE 于点F ,若4AB =,6BC =,则EF 的长为 .【答案】1【解析】解:连接AF 并延长交BC 于H ,点D 、E 分别为边AB 、AC 的中点,//DE BC ∴,132DE BC ==,FH =, 在BFA ∆和BFH ∆中,ABF HBF AFB HFB FA FH ∠=∠⎧⎪∠=∠⎨⎪=⎩,()BFA BFH AAS ∴∆≅∆,4BH AB ∴==,AD DB =,AF FH =,122DF BH ∴==, 1EF DE DF ∴=-=,故答案为:1.【例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点P 是对角线BD 的中点,点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30PEF ∠=︒,则EPF ∠的度数是 .【答案】120【解析】 解:点P 是对角线BD 的中点,点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12PF BC ∴=,12PE AD =,又AD BC =, PE PF ∴=,30PFE PEF ∴∠=∠=︒,120EPF ∴∠=︒,故答案为:120︒.【例4】在ABC 中,120AB AC BAC =∠=︒,,D 为ABC 形内一点,以AD 为腰作等腰DAE ,使DAE BAC ∠=∠,连接BE CD 、,若M N 、分别是DE BC 、的中点,1MN =,则CD 的长为_______.【答案】2【解析】解:如图,连接BD ,取BD 的中点F ,连接FM FN ,,∵BAC EAD ∠=∠,BAC EAD ∠=∠, ∴BAC BAD EAD BAD ∠-∠=∠-∠,即BAE CAD ∠=∠,在AEB △和ADC △中,AE AD BAE CADAB AC =⎧⎪∠=∠⎨⎪=⎩,∴AEB ADC SAS ≌(),∴BE CD =,∵M 是ED 的中点,F 是BD 的中点,∴FM 是BED 的中位线, ∴12FM BE =,FM BE ∥,∴DFM EBD ∠=∠, 同理得,1 2FN CD =,FN CD ,FM FN FNB DCB ∴=∠=∠,,∵DFN DBC FNB DBC DCB ∠=∠+∠=∠+∠,∴18012060MFN DFM DFN EBD DBC DCB ∠=∠+∠=∠+∠+∠=︒-︒=︒,∴FMN 是等边三角形,∴1MN FN ==,∴2CD =.故答案为:2.【例5】有一块梯形形状的土地,现要平均分给两个农户种植(即将梯形面积两等分),试设计两种方案,并说明理由.(平分图案画在备用图上,保留作图痕迹)【答案】见解析【解析】解:设梯形上、下底分别为a 、b ,高为h .方案一:如图1,连接梯形上、下底的中点E 、F ,则()4ABFE EFCD a b h S S +==四边形四边形;方案二:如图2,连接AC ,取AC 的中点E ,连接BE ED 、,则图中的四边形ABED 的面积=梯形ABCD 的面积的一半,∵AE EC =,∴ABE BEC S S =,AED ECD S S =, ∴ABE AED BEC ECD S S S S +=+,∴四边形ABED 的面积=梯形ABCD 的面积的一半.方案三:如图3,分别量出梯形上、下底a 、b 的长,在下底BC 上截取2a b BE +=,连接AE , ∴()1•24ABE a b h S BE h +==,()()()244ABE AECD ABCD a b h a b h a b h S S S +++=-=-=四边形梯形,则()4ABE AECD a b h S S +==四边形.【例6】如图,在ABC ∆中,点D ,E ,F 分别是边AB ,BC ,CA 上的中点,且10AB cm =,16AC cm =,则四边形ADEF 的周长等于 cm .【答案】26【解析】解:点D ,E ,F 分别是边AB ,BC ,CA 上的中点,DE ∴,EF 都是ABC ∆的中位线,182DE AC cm ∴==,//DE AC ,152EF AB cm ==,//EF AB , ∴四边形ADEF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DEF 的周长2()21326()DE EF cm =+=⨯=.故答案为:26.【例7】如图,四边形ABCD 中,1AB =,4CD =,M 、N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则线段MN 的取值范围是( )A .35MN <<B .35MN <C .3522MN <<D .3522MN < 【答案】D【解析】解:连接AC ,取AC 的中点H ,连接MH 、NH ,M 、H 分别是AD 、AC 的中点,122MH CD ∴==, 同理可得,1122NH AB ==, 在MHN ∆中,MH NH MN MH NH -<<+,即3522MN <<, 当H 在MN 上时,52MN MH NH =+=,∴3522MN <, 故选:D .【例8】如图,Rt ABC △中,90BAC ∠=︒,6AB =,10BC =,AD 、AE 分别是其角平分线和中线,过点B 作BG AD ⊥于G ,交AC 于F ,连接EG ,则线段EG 的长为( )A .12 B .1 C .32 D .2【答案】B【解析】解:Rt ABC △中,6AB =,10BC =,∴8AC ==,∵BG AD ⊥,∴AGB AGF ∠=∠.∵AD 平分BAC ∠,∴BAG FAG ∠=∠, 在AGB 和AGF 中BAG FAG AG AGAGB AGF ∠=∠⎧⎪=⎨⎪∠=∠⎩,∴AGB AGF ≌∴6,AB AF BG FG ===,∴2CF =,∵AE 是ABC 的中线,∴BE CE =,∴EG 是BCF △的中位线,∴112EG CF ==,故选:B .二、三角形中位线相关的面积问题【例1】如图,在ABC ∆中,D 、E 、F 分别是BC 、AC 、AD 的中点,若ABC ∆的面积是40,则四边形BDEF 的面积是( )A .10B .12.5C .15D .20 【答案】C【解析】解:D 、E 、F 分别是BC 、AC 、AD 的中点,12ADE ADC S S ∆∆∴=,12ADC ABC S S ∆∆=,12DEF ADE S S ∆∆=, 1140588DEF ABC S S ∆∆∴==⨯=, D 、E 、F 分别是BC 、AC 、AD 的中点,11402022ABD ABC S S ∆∆∴==⨯=, 11201022BDF ADB S S ∆∆∴==⨯=, ∴四边形BDEF 的面积15BDF DEF S S ∆∆=+=,故选:C .【例2】E 、F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且16AB =,2AE =,4BF =,点G 是线段EF 上的一动点,分别以AG 、BG 为斜边在AB 同侧作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分别为D 、C ,如图所示,连接CD 并取中点P ,连接PG ,点G 从E 点出发运动到F 点,则线段PG 扫过的图形面积为______.【答案】30【解析】解:分别延长AD 、BC 相交于点H ,连接PH ,EH ,FH ,∵ADG △、GC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45DGA CGB A B ∠=∠=∠=∠=︒,∴90DGC ∠=︒,∴AH GC ∥,又∵90HCG ∠=︒,∴90HCG DGC ∠=∠=︒,∴DG HB ∥,∴四边形DGCH 为矩形,∵点P 为DC 中点,∴点G 、P 、H 三点共线,且P 为HG 的中点,过P 作MN AB ∥分别交EH 、FH 与M 、N ,∴MN 为HEF 的中位线,且MN 即为点P 的运动轨迹, ∴GP 扫过的图形即为梯形MEFN ,∵16AB =,2AE =,4BF =,∴162410EF =--=, ∴152MN EF ==,过点H 作HO 垂直AB 于O ,∵45A B ∠=∠=︒,∴AH BH =,180454590AHB ∠=︒-︒-︒=︒, ∴182HO AO BO AB ====,∵MN 为HEF 的中位线, ∴118422PO HO ==⨯=,即梯形的高为4, ∴()14105302MEFN S =⨯⨯+=梯形,即线段PG 扫过的图形面积为30.故答案为:30.【例3】如图,在ABC 中,D ,E ,F 分别是BC AD CE ,,的中点,22cm BCF S =,则ABC S =_____2cm【答案】8【解析】解:如图,连接BE ,∵E 是AD 的中点, ∴12ABE ABD S S =△△,12ACE ACD S S =, ∴()11112222ABE ACE ABD ACD ABD ACD ABC S S S S S S S +++===, ∴12CBE ABC S S =,∵F 是CE 的中点, ∴1124FBC EBC ABC S S S ==, 而22cm BCF S =, ∴28cm ABC S =. 故答案为:8.【例4】如图,ABC 三边的中线AD ,BE ,CF 的公共点为G ,且:2:1AG GD =,若12ABC S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答案】4【解析】解:∵ABC 的三条中线AD ,BE ,CF 交于点G ,:2:1AG GD =,∴AE CE =, ∴13CGE AGE ACF S S S ==△△△,13BGF BGD BCF S S S ==,∵1112622ACF BCF ABC S S S ===⨯=△△△,∴231316CGE ACF S S ==⨯=,231316BGF BCF S S ==⨯=, ∴4CGE BGF S S S +==阴影.故答案为:4.【例5】如图,在Rt ABC △中,90BAC ∠=︒,,E F 分别是,BC AB 的中点,延长CA 到点D ,使得2AC AD =,连接,,,,DE DF AE EF AF 与DE 交于点O .5,13AB BC ==,求四边形AEFD 的面积.【答案】15【解析】解:∵,E F 分别是,BC AB 的中点,∴EF 是ABC 的中位线,∴EF AC ∥,2AC EF =,∵2AC AD =,∴AD EF =,又∵AD EF ∥,∴四边形ADFE 是平行四边形,在Rt ABC △中,90BAC ∠=︒,5,13AB BC ==,∴12AC =,162EF AC AD ===, ∴1522AF AB ==, ∴56152ADFE S AD AF ==⨯=⨯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中位线有关的应用和证明【例1】在ABC ∆中,点M 是边BC 的中点,AD 平分BAC ∠,BD AD ⊥,BD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E ,12AB =,20AC =.(1)求证:BD DE =;(2)求DM 的长.【答案】见解析【解析】(1)证明:AD 平分BAC ∠,BAD DAE ∴∠=∠.AD BD ⊥,90ADB ADE ∴∠=∠=︒.在ADB ∆与ADE ∆中,BAD EAD AD ADADB ADE ∠=∠⎧⎪=⎨⎪∠=∠⎩ADB ADE ∴∆≅∆,BD DE ∴=.(2)ADB ADE ∆≅∆,12AE AB ∴==,8EC AC AE ∴=-=. M 是BC 的中点,BD DE =,142DM EC ∴==. 【例2】如图,ABC ∆中,AH BC ⊥于点H ,点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连接DH ,EH ,DE .(1)求证:AD DH =;(2)若四边形ADHE 的周长是30,ADE ∆的周长是21,求BC 的长.【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AH BC ⊥,90AHB ∴∠=︒,点D 是AB 的中点,12AD DH AB ∴==; (2)AH BC ⊥,90AHB AHC ∴∠=∠=︒,点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12AD DH AB ∴==,12AE HE AC ==, 四边形ADHE 的周长是30,130152AD AE ∴+=⨯=, ADE ∆的周长是21,21156DE ∴=-=,点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DE ∴是ABC ∆的中位线,212BC DE ∴==.【例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P 是对角线BD 的中点,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20PEF ∠=︒,求PFE ∠的度数.【答案】20【解析】解:P 是BD 的中点,E 是AB 的中点,PE ∴是ABD ∆的中位线,12PE AD ∴=, 同理,12PF BC =, AD BC =,PE PF ∴=,20PFE PEF ∴∠=∠=︒.【例4】在Rt ABC 中,90BAC ∠=︒,E 、F 分别是BC 、AC 的中点,延长BA 到点D ,使2AB AD =,连接DE 、DF 、AE 、EF ,AF 与DE 交于点O .(1)试说明AF 与DE 互相平分;(2)若8AB =,12BC =,求DO 的长.【答案】(1)见解析 【解析】(1)∵E 、F 分别是BC 、AC 的中点,∴EF 是ABC 的中位线,∴EF AB ∥且12EF AB =.又2AB AD =,即12AD AB =, ∴AD EF ,AD EF =,∴四边形AEFD 是平行四边形,∴AF 与DE 互相平分;(2)∵在Rt ABC 中,90BAC ∠=︒,8AB =,12BC =,∴由勾股定理得AC又由(1)知,OA OF =,且AF CF =,∴14OA AC =∴在AOD △中,90DAO ∠=︒,142AD AB ==,OA∴由勾股定理得 DO ==三、梯形中位线【例1】已知一个梯形的中位线长为5cm ,其中一条底边的长为6cm ,那么该梯形的另一条底边的长是 cm .【答案】4【解析】解:设梯形的另一条底边为xcm ,由题意得:625x +=⨯,解得4x =.即梯形的另一条底边的长为4cm .故答案为:4.【例2】如图,已知直角梯形ABCD 的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为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边长为8cm 的等边三角形,则梯形ABCD 的中位线长为( )B. 4cmB .6cmC .8cmD .10cm【答案】B【解析】解:DBC ∆是等边三角形,8DB DC BC cm ∴===,60DBC ∠=︒,90ABC ∠=︒,30ABD ∴∠=︒,90A ∠=︒,142AD BD cm ∴==,∴梯形ABCD 的中位线是11()(48)622AD BC cm cm cm +=⨯+=, 故选:B .【例3】如图,梯形ABCD 的两底长为6AD =,10BC =,中位线为EF ,且90B ∠=︒,若P 为AB 上的一点,且PE 将梯形ABCD 分成面积相同的两区域,则EFP ∆与梯形ABCD 的面积比为 .【答案】1:16【解析】 解:梯形ABCD 的两底长为6AD =,10BC =,11()(610)822EF AD BC ∴=+=⨯+=,()()11610822ABCD S AD BC AB AB AB ∴=+⨯=⨯+⨯=梯形.()()1117682242AFED S AD EF AB AB AB =+⨯=+⨯=梯形,1714222EFP ABCD AFED S S S AB AB AB ∆∴=-=-=梯形梯形,1::81:162EFP ABCD S S ∆∴==梯形.故答案为:1:16.四、中点四边形【例1】顺次连接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则原四边形一定是() A .平行四边形 B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C .矩形D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答案】B【解析】 解:四边形EFGH 是菱形,1122EH FG EF HG BD AC ∴=====,故AC BD =.故选:B .【例2】若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 各边的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则原四边形必定是()A .正方形B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C .菱形D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答案】D【解析】 解:如图, 四边形EFGH 是矩形90FEH ∴∠=︒点E 、F 的分别是AD 、AB 的中点EF ∴是ABD ∆的中位线EF BD ∴∥90FEH OMH ∴∠=∠=︒点E 、H 的分别是AD 、CD 的中点EH ∴是ACD ∆的中位线EH AC ∴90OMH COB ∴∠=∠=︒AC BD ∴⊥.故选:D【例3】依次连接下列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得到四边形不是菱形的是( )A .矩形B .菱形C .正方形D .等腰梯形【答案】B【解析】解:如图所示,依次连接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矩形ABCD ,∴AB CD ,AD BC ∥,AB CD =,AD BC =,且点E ,F ,G ,H 分别为四边的中点,∴AEF BGF CGH DEH △≌△≌△≌△, ∴EF GF GH EH ===,∴EFGH 是菱形;∴A 选项不符合题意;如上图所示,由A 选项结论得菱形EFGH ,点O ,P ,Q ,R 分别为四边的中点,∴EO OF FP PG QG QH HR ER =======,且菱形的对角相等,∴(SAS)EOR GPQ △≌△,(SAS)OFP HQR △≌△,∴OR PQ =,OP QR =,∴四边形OPRQ 是平行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B 选项符合题意;如下图所示,正方形ABCD ,点E ,F ,G ,H 分别为四边的中点,∴AE AF FB BG GC CH HD DE =======,且90A B C D ∠=∠=∠=∠=︒,∴AEF BGF CGH DEH △≌△≌△≌△, ∴EF GF GH EH ===,∴EFGH 是菱形;∴C 选项不符合题意;如下图所示,等腰梯形ABCD ,点E ,F ,G ,H 分别为四边的中点,∴AE DE =,AF DH =,A D ∠=∠,∴(SAS)AEF DEH △≌△,∴EF EH =,同理可得,FG GH =,连接AC ,在ACD ,ACB △中,点E ,F ,G ,H 分别为四边的中点,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可知,FG AC ,12FG AC =,EH AC ,12EH AC =,∴FG EH =,FG EH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又∵EF EH =,FG GH =,∴EFGH 是菱形;∴D 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例4】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 a =,BD b =.且AC BD ⊥,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 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1111D C B A ,再顺次连接四边形1111D C B A 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2222,A B C D ⋅⋅⋅,如此进行下去,得到四边形n n n n A B C D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四边形2222A B C D 是矩形;②四边形4444A B C D 是菱形;③四边形5555A B C D 的周长是4a b+,④四边形n n n n A B C D 的面积是12n ab+.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D .②③【答案】B【解析】解:①连接A 1C 1,B 1D 1.∵在四边形ABCD 中,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 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 1B 1C 1D 1,∴A 1D 1∥BD ,B 1C 1∥BD ,C 1D 1∥AC ,A 1B 1∥AC ;∴A 1D 1∥B 1C 1,A 1B 1∥C 1D 1,∴四边形A 1B 1C 1D 1是平行四边形;∵AC ⊥BD ,∴四边形A 1B 1C 1D 1是矩形,∴B 1D 1=A 1C 1(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A 2D 2=C 2D 2=C 2B 2=B 2A 2(中位线定理),∴四边形A 2B 2C 2D 2是菱形;故①错误;②由①知,四边形A2B2C2D2是菱形;∴根据中位线定理知,四边形A4B4C4D4是菱形;故②正确;③根据中位线的性质易知,A 5B 5=12A 3B 3=1122⨯A 1B 1=111222⨯⨯AC , B 5C 5=12B 3C 3=1122⨯B 1C 1=111222⨯⨯BD , ∴四边形A 5B 5C 5D 5的周长是()1284a b a b +⨯+=故③正确;④∵四边形ABCD 中,AC=a ,BD=b ,且AC ⊥BD ,∴S 四边形ABCD=12ab ; 由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可以推知,每得到一次四边形,它的面积变为原来的一半,四边形AnBnCnDn 的面积是12n ab+故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③④正确.故选:B .1、如图,在Rt ABC ∆中,90C ∠=︒,5AC =,12BC =.若D ,E 分别为边AC ,BC 的中点,则DE 的长为( )A .5B .5.5C .6D .6.5【答案】D【解析】解:90C ∠=︒,5AC =,12BC =,13AB ∴=,AD DC =,CE EB =,1 6.52DE AB ∴==, 故选:D .2、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其中30A ∠=︒,点D 是斜梁AB 的中点,BC 、DE 垂直于横梁AC ,16AB m =,则DE 的长为( )B. 8mB .4mC .2mD .6m 【答案】B【解答】解:30A ∠=︒,16AB m =,1116822BC AB m ∴==⨯=, BC 、DE 垂直于横梁AC ,//BC DE ∴,点D 是斜梁AB 的中点,118422DE BC m ∴==⨯=. 故选:B .3、如图,点D 、E 、F 分别是AC 、BC 、AB 中点,且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求证:BE AF =.【答案】见解析【解析】【解答】证明:连接DE ,点D 、E 、F 分别是AC 、BC 、AB 中点.//DE AB ∴,//EF AC ,∴四边形ADEF 是平行四边形,AF DE ∴=, 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BD DBE ∴∠=∠,DBE BDE ∴∠=∠,BE DE ∴=,BE AF ∴=.4.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O ,2BD AD =,E , F , G 分别是OC ,OD ,AB 的中点,下列结论中:①BE AC ⊥;②四边形BEFG 是平行四边形;③EG GF =;④EA 平分GEF ∠,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答案】B【解析】解: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BO DO ∴==12BD ,AD BC =,AB CD =,又2BD AD =,OB BC OD DA ∴===,且点E 是OC 中点,BE AC ∴⊥,故①正确,E 、F 分别是OC 、OD 的中点,∴EF CD ∥,EF =12CD ,点G 是Rt ABE △斜边AB 上的中点,GE ∴=12AB AG BG ==EG EF AG BG ∴===,无法证明GE GF =,故③错误,BG EF =,BG EF CD ∥∥∴四边形BEFG 是平行四边形故②正确,EF CD AB ∥∥,BAC ACD AEF ∠∠∠∴==,AG GE =,GAE AEG ∠∠∴=,EF CD ∥AEF ACD ∴∠=∠,AB CD ∥,GAE ACD ∴∠=∠,AEG AEF ∠∠∴=,AE ∴平分GEF ∠,故④正确;故选:B .5.如图,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且8AC =,4BD =,各边中点分别为1A ,1B ,1C ,1D ,顺次连接得到四边形1111D C B A ;再取各边中点2A ,2B ,2C ,2D ,顺次连接得到四边形2222A B C D ;依此类推,这样得到四边形n n n n A B C D ,则四边形n n n n A B C D 的面积为____.【答案】162n【解析】∵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且8AC =,4BD = ∴11841622=⨯⨯=⨯⨯=ABCD S AC BD∵中点四边形的面积是原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11111162==⨯A B C D ABCD S S222221162==⨯A B C D ABCD S S 以此类推,1161622==⨯=n n n n A B C D ABCD n n S S6.已知一个对角线长分别为12cm 和16cm 的菱形,顺次连接它的四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的面积是______.【答案】48【解析】解:E 、F 、G 、H 分别为各边中点,EF GH AC ∴∥∥,2EF GH AC ==,12EH FG BD ==,EH FG BD ∥∥,DB AC ⊥, EF EH ∴⊥,∴四边形EFGH 是矩形, 16cm 2EH BD ==,18cm 2EF AC ==,∴矩形EFGH 的面积26848cm EH EF =⨯=⨯=,故答案为:248cm .7.如图,在ABC 和ABD △中,90ACB ADB ∠=∠=︒,E 、F 、G 分别为AB 、AC 、BC 的中点,若1DE =,则FG =________.【答案】1【解析】解:Rt ABC 中,点E 是AB 的中点,1DE =,22AB DE ∴==,点F 、G 分别是AC 、BC 中点, ∴112FG AB ==,故答案为:18、如图,在ABC ∆中,90ACB ∠=︒,M 、N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延长BC 至点D ,使13CD BD =.连接DM 、DN 、MN .若6AB =,求DN 的长.【答案】3【解析】解:连接CM ,90ACB ∠=︒,M 是AB 的中点,132CM AB ∴==, M 、N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12MN BC ∴=,//MN BC , 13CD BD =,MN CD ∴=,又//MN BC ,∴四边形NDCM 是平行四边形,3DN CM ∴==.9.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1)若102430120AB CD ABD BDC ==∠=︒∠=︒,,,,求EF 的长.(2)若90BDC ABD ∠-∠=︒,求证:2224AB CD EF +=.【答案】(1)13 (2)见解析【解析】(1)如图,取BD 的中点P ,连接EP FP 、,∵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1024AB CD ==,,∴PE AB ∥,且152PE AB ==,PF CD ∥,且1122PF CD ==.又∵30120ABD BDC ∠=︒∠=︒,,∴3018060EPD ABD DPF BDC ∠=∠=︒∠=︒-∠=︒,,∴90EPF EPD DPF ∠=∠+∠=︒.在Rt EPF中,13EF ===.(2)证明:如图,取BD 的中点P ,连接EP FP 、.∵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PE AB ,且12PE AB =,PF CD ∥,且12PF CD =.∴180EPD ABD DPF BDC ∠=∠∠=︒-∠,.∵90BDC ABD ∠-∠=︒,∴90∠=︒+∠BDC ABD ,∴180EPF EPD DPF ABD BDC ∠=∠+∠=∠+︒-∠180(90)90ABD ABD =∠+︒-︒+∠=︒, ∴222221122PE PF AB CD EF ⎛⎫⎛⎫+=+= ⎪ ⎪⎝⎭⎝⎭, ∴2224AB CD EF +=.10.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四条边上的中点分别为E 、F 、G 、H ,顺次连接EF 、FG 、GH 、HE ,得到四边形(EFGH 即四边形ABCD 的中点四边形).(1)四边形EFGH 的形状是______,请证明你的结论;(2)当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满足______条件时,四边形EFGH 是菱形;(3)你学过的哪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请写出一种.【答案】(1)平行四边形.证明见解析(2)AC BD =;(3)矩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解析】(1)四边形EFGH 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理由如下:如图1,连接BD .E 、H 分别是AB 、AD 中点,EH BD ∴∥,12EH BD =,同理FG BD ∥,12FG BD =,EH FG ∴∥,EH FG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故答案为:平行四边形;(2)当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满足AC BD =的条件时,四边形EFGH 是菱形.理由如下: 如图2,连接AC 、BD .E 、F 、G 、H 分别为四边形ABCD 四条边上的中点,EH BD ∴∥,HG AC ∥,1=2EH BD ,12HG AC =,AC BD =,EH HG ∴=, 又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EFGH 是菱形;故答案为:AC BD =;(3)矩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理由如下:连接AC 、BD .E 、F 、G 、H 分别为四边形ABCD 四条边上的中点,EH BD ∴∥,HG AC ∥,FG BD ∥,EF AC ∥,12FG EH BD ==,12EF HG AC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C BD ∴=,EH BD HG AC ===,∴四边形EFGH 是菱形.11.定义:既相等又垂直的两条线段称为“等垂线段”,如图1,在Rt ABC △中,90A ∠=︒,AB AC =,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AD AE =,连接DE 、DC ,点M 、P 、N 分别为DE 、DC 、BC 的中点,且连接PM 、PN .(1)观察猜想线段PM 与PN ______填(“是”或“不是”)“等垂线段”.(2)ADE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图2所示的位置,连接BD ,CE ,试判断PM 与PN 是否为“等垂线段”,并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把ADE 绕点A 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2DE =,4BC =,请直接写出PM 与PN 的积的最大值.【答案】】(1)是(2)是,答案见解析(3)92【解析】(1)解:线段PM 与PN 是“等垂线段”.理由如下:∴12MP EC =,12PN BD =,∵AB AC =,AD AE =,∴AB AD AC AE -=-,即BD CE =,∴MP PN =.∵点M 、P 、N 分别为DE 、DC 、BC 的中点,∴MP EC ∥,PN BD ∥,∵在Rt ABC △中,90A ∠=,AB AC =,∴45B ACB ∠=∠=︒,∴45ACD DCB ∠=︒-∠,180135BDC B DCB DCB ∠=︒-∠-∠=︒-∠,∵MP EC ∥,PN BD ∥,∴45MPD ACD DCB ∠=∠=︒-∠,()180********DPN BDC DCB DCB ∠=︒-∠=︒-︒-∠=︒+∠, ∴454590MPD DPN DCB DCB ∠+∠=︒-∠+︒+∠=︒,∴MP PN ⊥,即线段PM 与PN 是“等垂线段”,故答案为:是.(2)解:线段PM 与PN 是“等垂线段”,理由如下:∵ADE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图2所示的位置,∴AD AE =,=90DAE ∠︒,∵90BAC ∠=︒,∴BAC DAC DAE DAC ∠-∠=∠-∠,即BAD CAE ∠=∠,在ABD △与ACE △中,∵AB AC BAD CAE DA EA =⎧⎪∠=∠⎨⎪=⎩, ∴()SAS ABD ACE △≌△, ∴BD CE =,∴12MP EC =,12PN BD =,∵BD CE =,∴MP PN =.∵点M 、P 、N 分别为DE 、DC 、BC 的中点,∴MP EC ∥,PN BD ∥,∵在Rt ABC △中,90BAC ∠=,AB AC =,∴45ABC ACB ∠=∠=︒,∴45ACD DCB ∠=︒-∠,45DBC ABD ∠=︒-∠,()180********BDC DBC DCB ABD DCB ABD DCB ∠=︒-∠-∠=︒-︒-∠-∠=︒+∠-∠ ∵MP EC ∥,PN BD ∥,∴MPD ECD ECA ACD ∠=∠=∠+∠,∵()SAS ABD ACE △≌△,∴ABD ACE ∠=∠,即MPD ECD ABD ACD ∠=∠=∠+∠()18018045DPN BDC ABD DCB ABD DCB ∠=︒-∠=︒-︒+∠-∠=︒-∠+∠, ∴45454590MPD DPN ABD ACD ABD DCB ∠+∠=∠+∠+︒-∠+∠=︒+︒=︒, ∴MP PN ⊥.∵MP PN =,MP PN ⊥.故线段PM 与PN 是“等垂线段”.(3)解:由(2)可知,MP PN =,MP PN ⊥, 故222MN PM PN PM ⨯==, 当MN 取最大值时,PM 与PN 的积有最大值.∵把ADE 绕点A 在平面内自由旋转,∴当N 、A 、M 三点共线,且点A 在NM 之间时,MN 取最大值.∴此时MN NA AM =+.∵在Rt ABC △中,90BAC ∠=,AB AC =,4BC =,N 为BC 的中点, ∴122NA BC ==, 同理可得,112MA DE ==, ∴MN 的最大值为3,PM 与PN 的积有最大值92.。
23.4 中位线++课件+++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图2
典例导思
1. 如图,在菱形 ABCD 中,对角线 AC 、 BD 相交于点
O ,点 E 为 CD 的中点.若 OE =3,则菱形 ABCD 的周长
为( C )
A. 6
B. 12
(第1题)
C. 24
D. 48
典例导思
2. 如图,在Rt△ ABC 中,∠ ACB =90°,点 D 是 AC 延
பைடு நூலகம்
GF ∥ BC , GF = BC ,
∴ DE ∥ GF , DE = GF ,
∴四边形 DEFG 为平行四边形.
(第3题)
典例导思
(2)若 DG ⊥ BH , BD =3, EF =2,求线段 BG 的
长度.
(2)解:∵四边形 DEFG 为平行四边
形,∴ DG = EF =2.
∵ DG ⊥ BH ,∴∠ DGB =90°,
∴ AB = AF =6 cm,
BD = DF .
∴ CF = AC - AF =4 cm.
∵ BD = DF,点 E 为 BC 的中点,
∴ DE = CF =2 cm.
图1
典例导思
如图2,在四边形 ABCD 中,对角线 AC ⊥ BD 且
AC =4, BD =8,点 E 、 F 分别是边 AB 、 CD 的中点,
长线上一点, AD =24,点 E 是 BC 上一点,
BE =10,连结 DE , M 、 N 分别是 AB 、
DE 的中点,则 MN = 13 .
(第2题)
典例导思
3. (2023·株洲)如图所示,在△ ABC 中,点 D 、 E 分
数学初中中位线题型

数学初中中位线题型中位线是指一个平面图形的任意两个顶点之间的中垂线的交点。
在初中数学中,中位线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一种常见的考试题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位线题型:1. 求三角形中位线长度三角形ABC中,D、E、F分别是BC、AC、AB中点,求中位线AD 的长度。
解法:连接AE,将三角形ABC分成两个三角形,分别为三角形ABE和三角形ACE。
根据中位线的性质可知,AD是三角形ABE的中位线,因此AD=BE/2。
同理,AD也是三角形ACE的中位线,因此AD=CE/2。
由此可得:AD=(BE+CE)/2=BC/2。
2. 求四边形中位线长度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中点,求对角线AC的中位线EF的长度。
解法:连接EH、FG,可将四边形ABCD分成两个三角形AEH和CFG。
根据中位线的性质可知,EF是三角形AEH和CFG的中位线,因此EF=1/2(EH+FG)。
根据四边形中位线定理可知,EH=1/2(AC+BD)、FG=1/2(AC-BD),代入公式可得:EF=1/2(AC+BD-AC+BD)=BD。
3. 求平行四边形中位线长度平行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中点,求对角线AC的中位线EF的长度。
解法:由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因此AC的中位线EF也平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BD,即EF=1/2BD。
4. 求梯形中位线长度梯形ABCD中,E、F分别是AB、CD中点,求中位线EF的长度。
解法:连接AC,将梯形ABCD分成两个三角形ABC和ADC。
根据中位线的性质可知,EF是三角形ABC和ADC的中位线,因此EF=1/2(BD),其中BD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之差。
5. 求三角形中位线交点的坐标三角形ABC中,D、E、F分别是BC、AC、AB中点,求中位线AD、BE、CF的交点的坐标。
解法:根据中位线的性质可知,三角形ABC的中位线AD、BE、CF交于一点G,且AG=2/3AF、BG=2/3BD、CG=2/3CE。
九年级数学三角形的中位线

三角形的中位线
创设情境,启导引入
v 如图,任意作一个四边形,并将其四边的
中点依次连接起来,得到一个新的四边形,
这个新四边形会是什么四边形?你能证
明它吗?
HD
A G
E
B
F
C
合作交流,启导探究
如图D,E分别是AB,AC边的中点,通过
观察和测量,猜测线段DE和第三边BC
也平行于底且等于两底边和的一半,
你认为正确吗?
A
B
E
F
D
C
G
v 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 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v 三角形中位线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 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v 反思:在解决"倍分"问题的时候,或问题 中有中点时通常要考虑用三角形的中位线.
发展创新,拓展升华
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梯形
的中位线,小亮发现梯形的中位线
奇光,他抓住奇光秀丽地一摇,一件黑晶晶、光溜溜的咒符『银丝锤佛铁饼咒』便显露出来,只见这个这件奇物儿,一边变形,一边发出“嘀嘀”的余响……猛然间I.提瓜
拉茨局长疯鬼般地用自己天青色闪电一般的眉毛改革出浅绿色帅气奇闪的柱子,只见他钢灰色路灯造型的美辫中,酷酷地飞出四簇颤舞着『白宝酒鬼背带卡』的仙翅枕头剑状
为各边中点
(1)若AB=10,AC=8,BC=12则三角形
DEF的周长是___
(2)若三角形ABC的周长是a,则三角形
DEF的周长是__
A
(3)小颖认为,三角形各
边中点的连线,把任意一个 D
F
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 B 三角形.你认为对吗?
E
C
(4)AB+AC=AD+AF+DE+DF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字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