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怎样让“球”动起来》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怎样让“球”动起来》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怎样让“球”动起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体运动》,详细内容围绕“球”的动起来,通过实践操作,探索球体运动的规律和方式。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球体运动的基本方式,了解球在不同情况下的运动状态。

2.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让球动起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球体运动的规律,通过操作让球动起来。

重点:掌握球体运动的基本方式,培养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球类、斜坡、小车、绳子等。

学具:每组一份小球、斜坡、小车、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各种球类,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2. 例题讲解:教师展示小球在不同情况下的运动,如滚动、抛接、弹跳等,讲解球体运动的基本方式。

3.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球类,尝试让球动起来。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球体运动的方法。

5. 拓展延伸:教师出示斜坡、小车、绳子等,引导幼儿尝试用这些物品让球动起来。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怎样让“球”动起来》2. 板书内容:球体运动基本方式:滚动、抛接、弹跳实践操作:斜坡、小车、绳子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尝试用家里的物品让球动起来,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我用一个纸箱做成斜坡,小球可以滚动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球体运动的基本方式,培养了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实践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球体运动的领域,如球类运动、游戏等,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球体运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衔接。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针对性突破。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怎样让球动起来》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怎样让球动起来》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怎样让球动起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幼儿学习到以下内容:1.探究物体运动的规律;2.发现物体相互作用的影响;3.认识运动的轨迹;4.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物体运动的规律;2.物体相互作用的影响;3.运动的轨迹。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运用感官认识物体运动的规律,发现物体相互作用的影响和运动的轨迹。

2.教学难点:使幼儿认识到运动的轨迹受物体自身属性和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活动引导法:通过引导幼儿参加游戏和实验,激发幼儿探究运动规律的兴趣;2.观察法:将不同形态的球进行运动展示,引导幼儿注意球的运动轨迹;3.探究法:通过实验,引导幼儿探究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用一句应用性较强的体验来引发幼儿们探究“怎样让球动起来?”的好奇心。

如:“小朋友们,我们常常玩的足球为什么要踢起来才能动呢?”2. 感性认识环节(20分钟)带领孩子们做两个小实验:•实验一:在一张斜面上,将不同形态的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等)放在不同位置,在斜面上让它们自滑,观察球的运动情况;•实验二:在一条滑道上,让两个球同时下滑(一般球和沙袋球),观察球的运动情况。

引导幼儿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物体在不同位置、不同物体相互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3. 归纳环节(10分钟)引导幼儿们回忆实验过程,并从实验中出物体运动的规律,物体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及运动的轨迹。

4. 应用环节(15分钟)这一环节主要是进行游戏,让幼儿亲身参与。

细节展示如下:•以一人手里的球为元素,让幼儿分为两排排成梯子状站立,将球从最上端向下顺序传递(类似接力),以此练习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放置三个不同颜色的桶,让幼儿将相应颜色的球尽可能快地扔到相应的桶中,以此练习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精确度。

5. 结束环节(5分钟)引导幼儿们回忆本次课堂内容,重点强调运动的轨迹和物体相互作用对运动的影响。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怎样让球动起来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怎样让球动起来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怎样让球动起来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怎样让球动起来,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一活动可促进儿童运动能力、观察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考虑到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生理特征,这一活动不能过于复杂。

教学过程应当结合游戏体验和实物操作,使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并掌握“球”这一物体的基本特性,同时培养他们探究、观察、提问并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1. 教学内容通过对“球”的材料属性、形状特点、辨认方法、滚动轨迹等方面的学习,引导幼儿探究“球”的基本特性,并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

2. 教学目标1.认识并了解球体的基本特性,包括形状、材料、颜色等方面的基本特征。

2.能够通过实物操作,探究球体的滚动轨迹以及与其他物体的相互作用关系。

3.培养幼儿探究、观察、提问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4.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1. 球体基本特性的学习活动准备教师首先通过幻灯片展示或图片手稿等形式,引导幼儿了解球体的基本特性,包括形状、材料、颜色等方面的基本特征。

活动内容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玩“找球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寻找和比较不同的球体。

2.教师利用球体实物展示和手模等形式,让幼儿认识和感知不同材质、大小、颜色等方面的球体。

3.教师指导幼儿对球体进行分类,让幼儿体验分类的乐趣。

活动反思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执行,幼儿基本掌握了球体基本的形状特点、材料属性和颜色区分能力,同时对球体的分类和归纳等认知能力有了初步的发展。

2. 球体滚动轨迹的探究活动准备教师提前准备一些球体,可以是各种形状、大小、材质的球体,同时准备一些滑道、桶等辅助工具。

活动内容1.教师介绍球体的滚动轨迹,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猜测不同的球体滚动后会呈现出什么样的轨迹。

2.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实物操作,探究不同球体的滚动轨迹,观察和记录自己的发现。

《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案通用

《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案通用

《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与生活》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内容主要围绕力的作用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展开,重点探讨如何通过力的作用使小球动起来。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力的概念、认识不同类型的力、掌握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在小球运动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理解力的作用效果,能分辨不同类型的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小球动起来。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以及力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力的概念,学会运用力的知识使小球动起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球、弹簧秤、斜面、滑轮、绳子、磁铁等。

2. 学具:每组一个弹簧秤、小球、绳子、斜面。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小球在不同情况下的运动,如静止、滚动、抛出等,引导学生思考小球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 知识讲解:a. 讲解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力的定义和作用。

b. 讲解不同类型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c.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如加速、减速、改变方向等。

3.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运用力的知识使小球动起来。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运用力的知识使小球动起来。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2. 力的作用效果。

3. 小球运动状态的改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力的知识,设计一个实验,使小球从斜面顶端滚到斜面底端。

2. 答案:实验方案包括斜面的角度、小球的初始位置、施加的力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力的概念和作用,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设计实验,使小球动起来。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力的方向和大小掌握不够准确,需要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力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投篮、踢足球等。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案通用

《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案通用

《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怎样让小球动起来》这一主题展开,教学内容涉及物理学科中的力学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力的定义、作用与反作用力、摩擦力的概念、运动与力的关系,以及简单机械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力的基本概念,能描述力的作用和反作用现象。

2. 学习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能分析小球运动中摩擦力的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简单机械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实验让小球动起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作用原理,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设计并实施实验使小球动起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球、斜面、弹簧、测力计、滑轮组、教学课件。

学具:直尺、铅笔、橡皮、白纸、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方式让小球动起来的实例,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小球运动背后的原理。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力的定义、作用与反作用力,结合摩擦力的概念,阐述运动与力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小球在斜面上下滑动的例子,讲解摩擦力对小球运动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设计实验,使小球在水平面上动起来。

学生可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讨论与展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分享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力的定义与作用2. 摩擦力的影响3. 实验设计思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实验,使小球在水平面上动起来,并解释实验现象。

答案:实验设计合理,能正确解释实验现象。

2. 作业题目:分析小球在不同材质表面摩擦力的大小,探讨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答案: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密切,摩擦力越大,物体运动越困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和摩擦力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实验设计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小摩擦力,让小球更容易动起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1、怎样让小球动起来5篇

11、怎样让小球动起来5篇

11、怎样让小球动起来5篇第一篇:11、怎样让小球动起来11、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设想出多种使物体运动起来的方案及改变物体运动方向的方法。

2、能够用实验证实自己的设想。

3、能够正确描述实验中产生的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由静止转为运动。

2、能辨别出物体的运动主要是由哪种力作用的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愿意想出使物体运动起来的多种方法。

2、能够与其他小组交流假设和实验方法,并找出最好的方法。

STSE目标:能联系生活实际,举出更多的力使物体运动发生改变的例子。

教学重点:设计更多种使小球动起来的方案。

教学难点:找出物体的运动是由哪种力作用的结果。

教学用具:乒乓球、铁球、玻璃球、细线、挡板、磁铁、橡皮筋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大家平时喜欢玩球吗?(喜欢)不过我们平常只能在课外或体育课玩,如果今天的科学课请大家玩玩小球怎么样?(好)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乒乓球,老师把这个乒乓球放在桌上),观察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静止的)(板书:静止)这节课我们玩的是怎样让静止的小球运动起来。

(板书课题:怎样让小球动起来)二、呈现新课1、指导学生想办法让小球动起来(1)师:你有办法让小球动起来吗?先自己想想,你有几种方法让小球动起来,然后和同组的同学交流,把你们组的方案记录下来。

学生分组猜想并完成记录。

(2)各组派代表说本组的猜想方案,其他组的适当补充。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不少,那么这些办法是不是真的都能让小球动起来呢?赶快亲自验证吧!(3)实验验证指名读实验要求:①先让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再让它动起来。

②注意观察小球是怎样动的。

③把观察到的现象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并记录在表格中。

④思考是什么力让小球动起来的,并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合作实验,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展示(5)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推力能让小球动起来拉力能让小球动起来……推力、拉力……都是力,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说,力能让小球动起来。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怎样让球动起来》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怎样让球动起来》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怎样让球动起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趣味科学探索》第四章《物体的运动》,详细内容围绕“怎样让球动起来”,探讨简单力学原理,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理解力的作用及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使球动起来的基本方法,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合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引导幼儿通过实践,理解力的作用,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力的作用,掌握使球动起来的方法。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球、小车、绳子、斜面、吹风机等。

学具:小球、小车、绳子、斜面、吹风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静止的小球,邀请一位幼儿上台尝试让球动起来。

通过这个实践情景,引发幼儿对物体运动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0分钟)(1)用手推:用手给球施加力,使球滚动。

(2)用风吹:用吹风机给球施加力,使球飘动。

(3)用斜面:将球放在斜面上,利用重力使球滚动。

(4)用绳子拉:将绳子系在球上,用力拉绳子使球滚动。

3. 随堂练习(10分钟)4. 小结与分享(5分钟)5. 知识拓展(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怎样让球动起来》2. 内容:(1)用手推(2)用风吹(3)用斜面(4)用绳子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尝试用今天学到的四种方法让球动起来,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2. 答案:(1)用手推:球会向前滚动。

(2)用风吹:球会飘动。

(3)用斜面:球会从斜面高处滚到低处。

(4)用绳子拉:球会沿绳子方向滚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使球动起来的方法,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其他物体运动的方法,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教师可以关注幼儿在实践过程中的合作与表达,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024年《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案通用

2024年《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案通用

2024年《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与生活》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力的作用”展开,探讨如何通过力的作用让小球动起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力的概念、分类以及作用效果,学会运用力使小球产生运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效果,能够运用力使小球产生运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效果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车、小球、弹簧测力计、斜面、滑轮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小车、小球、斜面、滑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演示如何用力推动小球,让学生观察小球的运动状态。

2. 例题讲解:(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分类: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 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重力、弹力、摩擦力都是力的分类;③力只能使物体产生形变,不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运用力使小球产生运动。

4.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力使小球动起来?6. 学生实践:每组运用所掌握的方法,使小球产生运动。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效果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作用效果:使物体产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力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效果。

(2)举例说明如何用力使小球产生运动。

2. 答案:(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024年《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案通用

2024年《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案通用

2024年《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通用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一节《力的作用与运动》,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探讨力的作用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及其在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生活中与力相关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分类及其在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难点:如何将力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球、斜面、弹簧秤、磁铁、细线等。

2. 学具:每组一套上述教具,以及测量工具(如刻度尺、计时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演示:用弹簧秤拉小球,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小球运动状态的变化。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球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力的概念、分类(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分析各种力在小球运动中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不同的力(如推、拉、摩擦等)使小球运动,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拓展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与力相关的问题。

5. 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反馈学习收获。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分类2. 力在小球运动中的作用3. 实验结果及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力的概念及其分类。

2. 答案: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并分析生活中的力学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中力的概念、分类及其在小球运动中的作用。

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及答案。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怎样让球动起来》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怎样让球动起来》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怎样让球动起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体运动》,详细内容为“怎样让球动起来”。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球的不同运动形式,探索如何使球动起来。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球可以滚动、弹跳等运动形式。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探索欲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观察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球的不同运动形式。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让球动起来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等)、斜坡、小车、弹簧等。

学具:每组一份球、斜坡、小车、弹簧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球,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引导幼儿关注球的运动。

2. 探索球的不同运动形式(10分钟)a. 教师操作示范,让球进行滚动、弹跳等运动。

b. 幼儿分组操作,观察并记录球的不同运动形式。

3. 怎样让球动起来(10分钟)a.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让球动起来。

b. 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如何用斜坡、小车、弹簧等让球动起来。

5. 随堂练习(5分钟)a.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运用所学方法让球动起来。

b. 幼儿分组操作,实践如何让球动起来。

a. 教师邀请各组幼儿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心得。

b.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球的运动形式:滚动、弹跳等。

2. 让球动起来的方法:斜坡、小车、弹簧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让球动起来,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球的运动形式表现出浓厚兴趣,但在操作过程中,部分幼儿对让球动起来的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探索其他物体的运动形式,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探索球的不同运动形式的操作与观察6. 例题讲解的针对性7.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设定重点:球的不同运动形式的认知与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怎样让“球”动起来》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怎样让“球”动起来》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怎样让“球”动起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怎样让‘球’动起来”。

通过让幼儿观察和操作不同材质的球,探索球动起来的方法和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球的种类和特点,知道球可以通过滚动、弹跳等方式动起来。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球动起来的基本方法,如滚动、弹跳等。

难点:引导幼儿理解不同材质的球动起来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材质的球(如篮球、足球、乒乓球、塑料球等)、斜坡、弹簧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球,让幼儿观察、触摸,引导幼儿说出球的名称和特点。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球是怎样动起来的吗?”2. 例题讲解(1)教师演示球滚动、弹跳等动起来的方法,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原理。

(2)教师讲解不同材质的球动起来的原理,如篮球靠弹性、乒乓球靠风力等。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球,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让球动起来。

(2)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4. 创作环节(1)幼儿用画纸、画笔、剪刀等学具,创作一幅关于球动起来的画。

(2)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球的动起来方法和原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怎样让“球”动起来》2. 内容:(1)球的种类:篮球、足球、乒乓球、塑料球等(2)球动起来的方法:滚动、弹跳等(3)不同材质的球动起来原理:弹性、风力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和家人一起找一找家里的球,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让球动起来,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创作等环节,让幼儿掌握了球动起来的方法和原理,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怎样让球动起来》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怎样让球动起来》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怎样让球动起来》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位置和形状,掌握可以让球动起来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位置和形状。

2. 学习可以让球动起来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并找到让球动起来的方法。

2. 学生能够理解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位置和形状。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球、绳子、坡道、磁铁、陀螺仪等。

2. 实验准备:扎成球的绳子,制作坡道。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你们都玩过什么能让球动起来的游戏?有哪些方法可以让球动起来?2. 实践观察(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组发放各种实验材料,让学生观察和实践。

(1)第一组:用手推动球,观察球的运动情况。

(2)第二组:用绳子拉动球,观察球的运动情况。

(3)第三组:将球放在坡道上,观察球的运动情况。

(4)第四组:用磁铁吸引球,观察球的运动情况。

(5)第五组:用陀螺仪推动球,观察球的运动情况。

3. 讨论总结(10分钟)让各组的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同方法让球动起来的过程。

引导学生总结发现: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位置和形状。

4. 知识点讲解(10分钟)通过展示实验和讨论的结果,讲解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球的位置和形状。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不同的方法,球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5. 小结巩固(5分钟)请学生把刚才学过的内容进行总结: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位置和形状,有哪些方法可以让球动起来?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位置和形状。

通过观察和实践,学生也能掌握一些让球动起来的方法。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学生仅仅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观察和实践,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和研究。

《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案

《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案

《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八章《简单机械》第三节《力的作用与运动》,主要详细内容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的介绍,重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分析,以及如何利用力使小球运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掌握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力的作用原理,如何运用力使小球运动。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车、小球、斜面、滑轮、绳子、图钉、磁铁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小车、小球、斜面、滑轮、绳子、图钉、磁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小球在不同情况下的运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小球动起来。

2. 知识讲解:(1) 介绍牛顿第一定律。

(2) 分析重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作用。

(3) 讲解如何利用力使小球运动。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力使小球运动。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小球动起来。

5. 小组讨论:讨论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六、板书设计1. 牛顿第一定律2. 常见力的分析3. 力的作用使小球运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力的知识,设计一个实验让小球动起来。

2. 答案: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实验,无统一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作用和小球的运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实践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力的方向和大小控制不准确等,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如何让自行车行驶得更远、更快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原理,如何运用力使小球运动。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3. 作业设计:运用力的知识,设计一个实验让小球动起来。

《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学设计

《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学设计

《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学设计《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学设计《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能设想出多种使物体运动起来的方案及改变物体运动方向的方法。

2.能够用实验证实自己的设想。

3.能够正确描述实验中产生的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重点:能说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由静止转为运动。

难点:能辨别出物体的运动主要是由哪种力(如风力、水力、重力、弹力等)作用的结果。

教具:小球教学过程:一、让小球动起来1.以2人小组或一人单独进行。

活动时间约为20分钟。

可以按照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交流、思考与结沦的过程进行探究。

2.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探究过的各种力,然后提问:你能用几种方法让小球动起来,又能用几种方法改变小球运动的方向?引起学生思考。

3.猜想与设计。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想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小球动起来,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并与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比—比谁想的方法多而奇特。

教材中第37页的图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些思路,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办法,利用各种力使小球动起来。

从而体验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分组实验。

教师提示学生,在球体上添加别的物品(如插进一枚大头针等),可以改变底面的形状(如改为斜面、挖一个小坑、放一个挡板等)。

要求学生把实验的力法、现象、结果记录下来内容方案实验什么力让小球动起来改变运动小球的方向5.交流评价。

实验结束后,分组交流各自的做法及观察到的现象,计出采用方法最多而奇特的小组。

鼓励学生在讨论时用到风力、弹力、重力、引力等术语。

6.思考与结论。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是什么力使小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的?并把结论写在教材的横线上。

图中的物体是在什么力的作用下开始运动的?1.建议2—3人一组,活动时间为20分钟。

2.活动可分三步进行:(1)教师出示观察问题:图中的物体各是什么,是在什么力的作用下开始运动的?物体运动需要的力与什么有关?要求学生进行观察思考。

(2)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物体是在什么力的作用下开始运动。

科学《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学反思

科学《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学反思

科学《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学反思下面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科学《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学反思(共含12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怎样让小球动起来》科学教学反思《怎样让小球动起来》科学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营造一个情趣盎然的课堂学习环境,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探索科学知识。

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小学生好动、好想、好问、好说、好比的心理特点,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怎样让小球动起来》一课时,在课前我在网上找了很多小球动起来的精彩的动画,上课时,我首先用电脑出示了小球运动的动画,让学生尽情感受小球动起来的精彩的画面,然后对学生说:“现在,大家的桌上静静的躺着很多的.球宝宝,它们也非常渴望感受一下动起来的快乐,谁能想办法帮助他们呢?”于是组织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和前面所学知识想出了许多的办法,都非常信心十足,跃跃欲试,于是我又鼓励他们亲自动手进行实践,课堂气氛异常激烈,我就趁热打铁,因势利导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动手尝试、不断改进、寻求答案,让学生在“玩”中体会到力能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的道理。

这样,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参与了教学活动,并在参与中出色的完成了“探索”任务篇2:四年级上册科学《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学反思四年级上册科学《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学反思这一教学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用学生平时爱玩的小球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他们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活动中去。

第二环节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一环节又分为三部分:第一,怎样让小球动起来。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设计方案,并根据方案进行实验操作,不过多地限制学生,放开教师的束缚让学生自由探究获得知识,享受探究过程的乐趣,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团队意识和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意识。

中班科学《公开课怎样让球动起来》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公开课怎样让球动起来》教案反思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孩子们对今天学习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但同时,我也意识到仍有个别孩子对某些概念理解不够透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举例:在讲解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时,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小组讨论,让学生观察球在不同力的作用下(如轻推、重击)的运动变化,强调力的大小和方向对运动状态的影响。
2.教学难点
-力的概念抽象化:对于中班学生来说,力的概念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力的无形和作用方式。
-实验操作技巧: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可能遇到操作上的困难,如如何准确地施加力、使用工具等。
首先,通过导入环节的问题,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与课程相关的事例,这说明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联系实际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多地运用这种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孩子们对力的概念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讲解过程中,我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实例,帮助他们理解力的作用。但考虑到孩子们的认知水平,我觉得还可以进一步简化语言,用更直观的方式展示力的作用,以便让他们更容易理解。
中班科学《公开课怎样让球动起来》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探索运动》章节,主要围绕“怎样让球动起来”的主题展开。内容包括:
1.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各种球类运动,了解球的运动特点。
2.探索让球动起来的不同方法,如用手抛、用脚踢、借助工具等。
3.学习力的概念,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作为一个引导者,让孩子们自主思考、分析问题。这种教学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热烈的讨论。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采用这种方式,鼓励孩子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怎样让球动起来》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怎样让球动起来》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怎样让球动起来》教学目标:1.让幼儿探索不同方法让球动起来。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教学准备:1.教具:大小不同的球、滑梯、斜坡、绳子、小车等。

2.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安全的户外场地。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球,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球的特点。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球是怎样动起来的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一下。

”二、探索活动1.分组讨论(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怎样让球动起来呢?请每组讨论一下。

”2.实践操作(1)教师为每组提供不同的材料,如滑梯、斜坡、绳子、小车等。

(2)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让球动起来。

(3)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幼儿的操作情况和合作意识。

(1)教师邀请每组分享操作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三、深入探索1.教师出示一个新的问题:“你们知道球在不同材质的表面上滚动速度一样吗?我们来试试看。

”2.教师为幼儿提供不同材质的表面,如木板、地毯、沙子等。

3.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球在不同材质表面上滚动的速度。

四、拓展活动1.教师出示一个新的问题:“你们还能想到其他让球动起来的方法吗?”2.幼儿自由发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让球动起来。

3.教师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创意和发现。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3.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教学延伸:1.在家中,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进行类似的活动,探索更多让球动起来的方法。

2.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户外活动,让幼儿在户外环境中继续探索球的运动规律。

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探索活动1.分组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球放在斜坡上会怎样?放在平地上呢?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试试?”(2)幼儿分组讨论,教师倾听并适时引导:“你们组的想法很有创意,我们可以试试看。

中班科学公开课怎样让球动起来精品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公开课怎样让球动起来精品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公开课怎样让球动起来精品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物体运动》,主要详细内容为让球动起来各种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和发现,使他们在愉快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和掌握让球动起来基本方法。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成果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让球动起来科学原理。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大小、材质球,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一些辅助工具,如绳子、木棒、斜面等。

2. 学具:每组一份球和辅助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给孩子们展示一个小球,问他们:“你们知道这个小球为什会动?”引导幼儿思考并发表自己看法。

2. 例题讲解我通过实际操作,向孩子们展示让球动起来几种方法,如用手拍打、用脚踢、借助斜面滚动等,并解释相应科学原理。

3. 随堂练习孩子们分为小组,每组挑选一个球和辅助工具,尝试让球动起来。

我在一旁观察,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 小组分享六、板书设计1. 课程怎样让球动起来2. 主要内容:拍打踢滚动借助斜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索更多让球动起来方法,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用风扇吹动球、用气球推动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课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引导幼儿探索更多让球动起来方法时,我发现部分孩子思考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引导和启发。

2. 拓展延伸:在今后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有趣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他们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加强与家长互动,让家长参与孩子学习过程,共同促进孩子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需要我重点关注。

是教学内容选择与呈现,是教学过程中互动与引导,以及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怎样让球动起来》含反思word版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怎样让球动起来》含反思word版

幼儿园是孩子接触学校启蒙教育的最早阶段,教育内容的趣味性非常重要,既要有趣又要能够传达一些道理,培养孩子的各项基础能力。

幼儿园阶段最常用的资料是幼儿园教案,一般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过程、提问互动环节、活动反思等内容,帮助幼儿园教师梳理安排好每次的课堂环节。

好的教案设计能让孩子们积极参与,掌握知识技能。

为大家整理了幼儿园一些优质的教案案例,方便大家使用学习。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怎样让球动起来》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活动目标:1、能积极尝试,创造性的想出多种让球动起来的方法。

2、能大胆的交流自己的想法。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二、活动准备:刺猬球若干;辅助材料(盆子、书、垫板、夹子、勺子、泡沫、小棒等)三、活动过程:1、引发兴趣。

(出示一只刺猬。

)这只刺猬球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实录:A、圆圆的,像大西瓜。

B、有点像点心店里做的大馒头。

C、像一个圆圆的山洞。

D、像转动的汽车轮子。

E、像一只只蜂巢。

F、还像天挂的月亮。

评析:在幼儿的生活中,像球一样圆溜溜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因此,幼儿的想象空间很大,他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充分满足了他们想象表达、大胆创造的愿望。

2、猜测"当球动起来"的方法。

引导语:这只小刺猬球一动也不动,如果不用手来帮忙,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刺猬球动起来呢(1)幼儿猜测(2)幼儿交流自己的猜测、想法。

实录:幼1:我可以用嘴吹。

幼2:我可以用头顶。

幼3:我想用手拍桌子。

幼4:我想用脚踢。

……评析:虽然是猜测,幼儿的想法并不一定正确,但我们关注的是发散幼儿的思维,让幼儿敢于想象,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3、验证想法。

幼儿人手一只刺猬球,进行验证。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1)观察每个幼儿的实验操作情况。

(2)询问个别幼儿的想法。

4、交流讨论。

请幼儿大胆的表示、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冃标:能设想出多种使物体运动起来的方案及改变物体运动方向的方法。

能够用实验证实自己的设想。

能够正确描述实验中产生的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想出使物体运动起来的多种方法。

3、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由静止转为运动。

能辨别出物体的运动主要是由哪种力作用的结果。

教学重点:设计更多种使小球动起来的方案。

教学难点:找出物体的运动是由哪种力作用的结果。

教学用具:图片、乒乓球等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提问:同学们,请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力?
(推力、拉力、扭力、弹力、磁力、静电引力、浮力、地球引力、压力、摩擦力)
二、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乒乓球)
2、讲述:老师把这个乒乓球放在桌而上,观察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静止的)
(运动的)
3、你能让它动起来吗?学生回答
让小球动起来的方法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研究怎样让静止的乒乓球动起來。

(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教师:你到底你想出多少种方法让小球动起来呢?把你想到的方法填写到表格里。

(1)学生交流(学生回答,)
(学生的办法:)
教师:这些方法到底能不能使小球动起来呢?我们需要怎么办?
学生:实验
教师:接下来同学们就从你们想到的方法中选几个,便于操作的,进行实验。

实验之前老师有提示。

(4)、提问:小球为什么由静止变为运动了?(受到了力的作用)
2、指导学生想办法改变小球的运动方向
(1)、讲述:刚才,我们只是让小球运动起来了,现在我们不但要让小球运动起来,还要改变它的运动方向。

(教师示意:改变运动方向)
(2)、学生活动,教师引导。

(3)、提问:小球同样受到了什么作用?(力的作用)
3、小结:这说明了什么?
(讲述并板书: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由静止变为运动。


4、指导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1)、讲述:看图,
(2)、提问
(3)、提问:谁还能举个类似的例子?
(游泳圈的使用,利用了水的浮力。


5、指导学生学习物体运动的基本方式
(1)、讲述:请阅读科学在线,思考物体运动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学生阅读)
(2)、提问:物体运动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平动、转动、震动)
(3)、讲述:下面结合插图来理解这三种运动方式。

请看第一幅图,你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运动器材?(体育广场)
这属于那一种运动方式?(转动)
请看第二幅图,
请看第三幅图,小朋友们在干什么?(推桌子)这屈于那一种运动方式?(平动)(4)、提问:(出示关于三种运动方式的图片)老师这由一幅图,看看它们都属于那一种运动方式?
行驶的卡车:车身平动、车轮转动。

转动的风车:转动。

敲击后的鼓而,鼓面上有豆粒:震动。

钟摆的摆动:震动。

(5)提问:谁还能举几个例子?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营造一个情趣盎然的课堂学习环境,可以引导学主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探索科学知识。

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小学生好动、好想、好问、好说、好比的心理特点,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怎样让小球动起来》一课时,我利用提问的方式导入如何让静止的兵乓球运动起来。

让学生想办法,并亲自演示,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浓厚。

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和前面所学知识想出了许多的办法,都非常信心十足,跃跃欲试,于是我乂鼓励他们亲自动手进行实践,课堂气氛界常激烈,我就趁热打铁,因势利导地组织和引导学牛进行观察、动手尝试、不断改进、寻求答案,让学牛在“玩”中体会到力能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的道理。

这样,学牛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参与了教学活动,并在参与中出色的完成了“探索”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