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数学模拟题的过程与方法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面试数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数学面试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结合实际教学情境,阐述如何有效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并举例说明。
第二题题目:请你谈谈如何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初中生进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三题题目:在教授“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这一课时,你计划如何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函数图像的变换规律?第四题题目描述:假设你是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一次课堂上,你发现一个学生(小王)在课堂上频繁走动,甚至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
课后,小王向你解释说,他是因为数学题目理解困难,感到焦虑,所以才会走动。
针对这种情况,你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处理?第五题题目:请结合具体案例,谈谈你对“数学教育中的启发式教学”的理解,并简要阐述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启发式教学。
第六题题目:请结合初中数学学科的特点,谈谈您对如何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看法。
第七题题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因为成绩不佳或性格内向等原因,在课堂上表现得不积极,甚至逃避参与课堂活动。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你将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课堂参与度?第八题题目:请阐述在教授初中生几何证明题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举例说明如何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第九题题目:请你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能力。
第十题题目:在面对班级中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时,你会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帮助他们提高数学成绩,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背景:假设你是一名即将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生,你被要求准备一个适合初中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课教案。
该课程的主题是“整数的加减法”,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并能熟练运用到实际计算中。
题目要求:请你设计一个45分钟的教学活动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导入、新授、练习、总结)、作业布置等内容,并说明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面试数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数学面试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结合具体案例,谈谈你对“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解,并简要阐述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这一理念。
第二题题目:假设你是一位即将入职的初中数学教师,你所在的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甚至有的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
作为班主任和数学教师,你将如何激发这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第三题题目:请谈谈你对“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的理解,并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四题题目:请结合您所教授的数学课程,谈谈您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设计,并举例说明。
第五题题目:作为数学教师,如何有效地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第六题题目: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你如何应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畏难情绪”?请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第七题题目:请谈谈您对“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描述一次您组织探究式学习活动的案例。
第八题题目:请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谈谈你对“情境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理解和应用。
第九题题目:假设你是一位即将担任初中数学教师的应聘者,请谈谈你对“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理解,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说明你的教学策略。
第十题题目:请谈谈你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看法,并结合具体案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要求: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份详细的教案。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及其图像的绘制方法。
•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教材章节:《数学》七年级下册第X章第二节“一次函数”•教学重点:一次函数的概念;y=kx+b形式中k与b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给定条件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利用坐标系正确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
如何编制初中数学测试试卷
如何编制初中数学测试试卷试卷编制的具体要求( 1 )试卷考查的覆盖面要广。
考查点分布合理,考查的内容有充足的代表性,考查各部分知识和各层次水平的试题数量要符合双向细目表的规定。
( 2 )试卷中各道试题均要有相对的独立性。
要尽量减少知识点的重复出现,这样也能够避免试题之间存有互相提示的作用。
任意试题的表述及准确解答不要构成对其它试题准确解答的提示,任意试题的准确解答不能以其它某一试题准确解答为前提。
试题之间如果互相不独立,存有互相提示关系,那么对于应试水平较强,又能够注意到试题间的这种提示关系的学生就比较有利,这样就降低了试题的测量效果。
( 3 )试卷中试题的排放要合理。
同种类型试题之前应扼要说明该类试题的解答要求,使学生明确干什么,怎么干,答案以什么形式出现。
试题的排列顺序最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避免把繁、难题目排在前面,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大,影响水平的发挥。
( 4 )试卷的分量要适当。
要让学生有较充裕的时间来完成试题的解答,并留有检查的时间,使学生不至于因时间不够造成思想紧张、笔误、书写不规范等。
对组好的试卷实行审查、修改和调整,直到满意为止。
(一)学习研究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确定考试目标平时的章节单元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命题时,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标准》中的阶段性要求,明确考试的目的、考试的对象。
必要时还可阅读相关的参考资料及试卷,还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命题时,要认真学习研究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依据《课程标准》制订的,要通过研究考试大纲明确《课程标准》对初中毕业生的终结性要求,明确考试的目的、考试的性质、考试的对象。
考试目标是试卷编制的出发点和归宿 , 具有导向和制约功能。
它能够根据教学目标 , 结合不同的测试目的、内容范围、时间限制加以确定。
考试目标包括考试内容、考查目的和各种量化指标 ( 例如 , 试卷难度系数、考试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等 ) 。
小学数学毕业模拟题及答案(附命题说明)命题意图分析说明表
√ 稍难题 容易题
8 把 4∶0.8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
是( )。
2
9 爸爸说:“我的年龄比小明的 4 倍多 3。” 小
明说:“我今年 a 岁。”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 2
示爸爸的年龄是(
);如果小明
今年 8 岁,那么爸爸今年(
)岁。
10 用一根长 30 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长
与宽的比是 3:2,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宽是 2
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与发展;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简单应用,努力创造探索思考的机会与空间;重视考查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考查学生提
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获取数学信息、认识数学对象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关注在学习数学
的活动过程中认识数学,掌握数学基本方法的能力;同时在试题创新上有所作为,既有意使用各种传统题型,又适当采用新颖的题型。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page精品文档题题题目试题项号小学数学协作命题意图分析说明表来源本册或本学段对应的教学目标分值题型参知识能力点情感点等命题者蔡慧若张鸿森考创小学数学六年级识理分运评记解析用价说明下册作一12010年十一黄金周福建莆田湄洲岛旅2创作游景点共接待游客158600人次把这个数改填空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是万人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万人
张彩票一定会中奖。
1
1 三
甲乙两个数都被遮住了部分,甲:5□ 1 □□ 乙:9□□.□,那么甲( )乙。
填空 填空
创作 创作
例的量 会化简比和求比值 能用字母表示数
√
容易题
√ 容易题
填空 创作 理解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
√ 较难题
判断
创作
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了解负数的意义,会大小比较。 √
蒙特卡罗方法的基本思想与解题步骤
1 蒙特卡罗方法的基本思想与解题步骤蒙特卡罗方法也称随机模拟法、随机抽样技术或统计试验法,其基本思想是:为了求解数学、物理、工程技术或生产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首先建立一个与求解有关的概率模型或随机过程,使它的参数等于所求问题的解,然后通过对模型或过程的观察或抽样试验来计算所求参数的统计特征,最后给出所求解的近似值。
概率统计是蒙特卡罗方法的理论基础,其基本手段是随机抽样或随机变量抽样,对于那些难以进行的或条件不满足的试验而言,是一种极好的替代方法。
蒙特卡罗方法可以解决随机性问题和确定性问题,求解确定性问题的基本步骤如下:(1)建立一个与求解有关的概率模型,使求解为所构建模型的概率分布或数学期望;(2)对模型进行随机抽样观察,即产生随机变量;(3)用算术平均数作为所求解的近似平均值,给出所求解的统计估计值的方差或标准差,即解的精度。
2 伪随机数的产生利用蒙特卡罗方法以模拟一个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随机变量,因此随机数的产生非常重要。
在计算机上的产生随机数的方法有三类:(1)把已有的随机数表输入机器;(2)用物理方法产生真正的随机数;(3)用数学方法产生伪随机数。
利用数学方法产生随机数具有占有内存小,产生速度快,便于重复,不受计算机条件限制等优点,因而被大量使用。
因利用数学方法产生的随机数是根据确定的递推公式计算的,存在周期现象,不满足真正随机数的要求,这种随机数称为伪随机数。
在实际应用中,只要伪随机数能通过一系列统计检验,我们还是可以把它当做“真正”的随机数来应用。
产生随机数的数学方法,最常应用的有:同余法。
其中,剩同余法和混合同余法能够产生周期长且统计性质优的数值序列,因而应用也最广。
平方取中法。
当位数较少时,产生的伪随机数领导于零的较多,位数越来越多时,偏于零的就会越来越少。
易位指令加法。
方法简便,速度较快,其所产生的随机数随机性一般较好,但周期不定,且通常很短;随着初选值的不同,所产生的随机数序列长度也有很大差异。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数学模拟题31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数学模拟题31一、单项选择题1. 设f(x)为连续函数,且则F'(x)=______。
A.B.C.D.正确答案:A[解析] 由变上限积分求导公式得,。
故本题选A。
2. 设函数f(x)满足f"(x)-5f'(x)+6f(x)=0,若f(x0)>0,f'(x0)=0,则______。
A.f(x)在点x0处取得极大值B.f(x)在点x0的某个邻域内单调增加C.f(x)在点x0处取得极小值D.f(x)在点x0的某个邻域内单调减少正确答案:A[解析] 因为f'(x0)=0,f(x0)>0,所以f"(x0)=-6f(x0)<0,则f(x)在x=x0处取得极大值。
故本题选A。
3. 设二次型f(x1,x2,x3)=2+3+3+2ax2x3正定,则数a的取值应满足______。
A.a>9B.-3<a<3C.3≤a≤9D.a≤-3正确答案:B[解析] 因为二次型正定,所以A是正定矩阵,则A的所有顺序主子式应都大于0,即有,可得a的取值范围是-3<a<3。
故本题选B。
4. 设A为n阶方阵,r(A)=3<n,则在A的n个行向量中______。
A.任意3个行向量都是极大线性无关组B.至少有3个非零行向量C.必有4个行向量线性无关D.每个行向量可由其余n-1个行向量线性表出正确答案:B[解析] 任意3个线性无关的行向量都是行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A项错误;极大线性无关组中不能有零向量,因为r(A)=3,所以至少有3个非零向量,B项正确;若有4个行向量线性无关则Ka)≥4,与题设矛盾,C项错误;对角矩阵的第一行不能被其余三行线性表示,D项错误。
故本题选B。
5. 将yOz平面上的曲线z=e y(y>0)绕z轴旋转一周,所得旋转曲面方程是______。
A.B.C.D.正确答案:D[解析] yOz平面上的曲线f(y,z)绕z轴旋转—周,所得旋转曲面方程为。
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步骤
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步骤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简介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方法,可用于研究复杂系统的行为和性能。
初中数学竞赛应对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竞赛应对技巧数学竞赛是检验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初中数学竞赛更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挖掘数学潜能的重要途径。
为了帮助学生在初中数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应对初中数学竞赛的技巧。
一、了解竞赛特点,明确考查方向初中数学竞赛主要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竞赛中,学生需要熟练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如代数、几何、概率等;2.数学逻辑思维,如归纳总结、推理证明等;3.空间想象能力,如立体几何、平面几何等;4.数学创新意识,如数学建模、数学探究等。
了解竞赛特点,有助于学生在备考过程中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二、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1.细心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避免因粗心大意导致失分;2.分析题目,找出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理清解题思路;3.运用合适的解题方法,注重数学公式、定理的灵活运用;4.检查答案,确保解题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三、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1.强化训练,提高解题熟练度;2.做好时间规划,合理分配解题时间,避免因时间不足导致题目无法完成;3.培养题目分析能力,快速找出解题关键点;4.注重基础,提高基本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积极参加模拟竞赛,提高应试能力1.参加学校组织的模拟竞赛,熟悉竞赛环境和流程;2.分析模拟竞赛中的错误,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学习方法;3.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培训班,提高专业指导;4.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五、注重创新能力培养1.参与数学课题研究,锻炼数学探究能力;2.多做创新性数学题,培养数学建模能力;3.参加数学竞赛研讨会,拓宽视野,激发创新思维;4.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要想在初中数学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学生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较高的解题速度和准确性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初中数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初中数学教师招聘试卷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2 分)1 、“数学是一种文化体系。
”这是数学家( ) 于 1981 年提出的。
A 、华罗庚 B、柯朗 C 怀尔德 D、J.G.Glimm2 、“指导学生如何学?”这句话表明数学教学设计应以( )为中心。
A、学生B、教材C、教师D、师生3、现实中传递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如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预测天气情况的“降雨概率”、表示空气污染程度的“空气指数”、表示儿童智能状况的“智商”等,这表数学术语日趋( ) 明A 、人本化 B、生活化 C 、科学化 D、社会化a 当 a>0 时;4 、a=|a|={ a 当 a=0 时;这体现数学( )思想方法a 当 a<时;A、分类B、对比C、概括D、化归5、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长的一半。
其判断形式是( )A、全称肯定判断(SAP)B、全称否定判断(SEP)C、特称肯定判断(SIP)D、特称否定判断(SOP)6、数学测验卷的编制步骤一般为( )A 、制定命题原则,明确测验目的,编拟双向细目表,精选试题。
B 、明确测验目的,制定命题原则,精选试题,编拟双向细目表。
C 明确测验目的,编拟双向细目表,精选试题,制定命题原则。
C 、确测验目的,制定命题原则,编拟双向细目表,精选试题。
二、填空题(每格 2 分,共 44 分)7、在 20 世纪,数学学习理论经历了从行为主义向的发展历程。
8 、 2001 年 7 月,教育部颁发了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试行 ) 》而研制的,这是我国数学教育史上的划时代大事。
9、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体现基础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①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② ;③。
10 、建构主义数学学习观认为:“数学学习是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的过程。
”11、“数学活动”的数学教学观认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
12、数学新教材实现从学科中心向促进的价值取向。
建模与仿真的方法
建模建立概念关系、数学或计算机模型的过程,又称模型化,就是为了理解事物而对事物做出的一种抽象,是对事物的一种描述系统的因果关系或相互关系的过程都属于建模,所以实现这一过程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仿真利用模型复现实际系统中发生的本质过程,并通过对系统模型的实验来研究存在的或设计中的系统,又称模拟.即模型随时间变化的实现方法。
这里所指的模型包括物理的和数学的,静态的和动态的,连续的和离散的各种模型.广义而言, 仿真是采用建模和物理的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映射、描述和复现。
建模与仿真的方法:1时间序列预测法时间序列预测法就是通过编制和分析时间序列,根据时间序列所反映出来的发展过程、方向和趋势,进行类推或延伸,借以预测下一段时间或以后若干年内可能达到的水平。
其内容包括:收集与整理某种社会现象的历史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检查鉴别,排成数列;分析时间数列,从中寻找该社会现象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得出一定的模式;以此模式去预测该社会现象将来的情况。
2定性仿真方法基于建立模型框架,对于参数采取定性处理(从一定性的约束集和一个初始状态出发预测系统未来行为)的方法.3归纳推理方法基于黑箱概念,假设对系统结构一无所知,只从系统的行为一级进行建模与仿真,根据系统观测数据,生成系统定性行为模型,用于预测系统行为.4系统动力学方法基于信息反馈及系统稳定性的概念,认为物理系统中的动力学性质及反馈控制过程在复杂系统中同样存在。
系统动力学仿真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系统的变化趋势,而不注重数据的精确性.5频域建模方法频域建模方法就是从s域的传递函数G(s),根据相似原理得到与它匹配的z域传递函数G(z),从而导出其差分模型。
6图解建模图解建模法是一种采用点和线组成的、用以描述系统的图形或称图的建模方法。
图模型属于结构模型,可以用于描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大量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
在建模中采用图论作为工具。
按图的性质进行分析,为研究各种系统特别是复杂系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试题的模拟题
试题的模拟题
在备考考试时,做一些模拟题是很有必要的。
模拟题能够帮助我们熟悉考试题型,锻炼解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做模拟题的建议。
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模拟题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所要备考的考试科目和难度水平,选择相应的模拟题进行练习。
可以选择一些官方出品的模拟题,也可以选择一些知名培训机构的模拟题。
其次,在做模拟题时,需要模拟真实考试环境。
可以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按照考试规定的时间限制来完成模拟题。
这样可以更好地检验自己的考试能力,也能够提高应试效率。
另外,在做模拟题时,要注意细节。
可以在做完模拟题之后,仔细检查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是否存在错别字或语法错误。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改正,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最后,做模拟题是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
通过不断地做模拟题,我们可以熟悉考试题型,掌握解题技巧,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只有经过反复练习,我们才能在真正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总的来说,做模拟题是备考考试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模拟题的练习,我们可以全面提高自己的考试能力,为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大家在备考过程中能够认真对待模拟题,取得理想的成绩。
高中数学写卷子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写卷子教案模板
教案名称:高中数学期末模拟卷
教学目标:检测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提高数学
解题能力。
教学内容:涵盖本学期所学内容的综合考察。
教学方法:考查、解答、分析。
教学过程:
1. 审题:让学生仔细阅读试卷,了解试卷结构和每道题目的要求,提醒学生注意时间分配。
2. 解答:学生按照考试要求逐题解答,注重思路清晰、步骤正确。
3. 时间控制:设置合理的考试时间,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效率。
4. 批改:老师对学生的试卷进行批改,通过检查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答案,评估学生的数学
能力和掌握程度。
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试卷成绩和解题过程,评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
的教学提供参考。
补充说明:在分析试卷结果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针对性地进行重点
知识点的复习和讲解,帮助学生弥补不足,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初中数学教学的情景模拟设计(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数学教学的情景模拟设计第一篇范文:初中数学教学的情景模拟设计在教育领域,情景模拟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的情景模拟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讨初中数学教学的情景模拟设计。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数与代数:包括有理数、整式、分式、方程、不等式等,注重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几何:包括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注重图形的性质和几何关系的运用。
3.统计与概率: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表示等,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和分析能力。
4.综合与应用: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3.课堂讲解:教师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具,讲解数学知识,注重启发学生思考。
4.课堂练习: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6.总结提升:教师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7.课后作业:教师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与程度、思维品质、合作精神等。
2.终结性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包括知识掌握程度、技能水平、情感态度等。
3.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发现自身不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数学模拟讲课
高中数学模拟讲课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次教学任务是基于高中数学课程,进行模拟讲课的活动。
通过模拟讲课,旨在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他们的表达、逻辑思维以及教学演示能力。
教学内容涉及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公式、定理及其应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活动的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基本的数学概念、运算方法和逻辑推理能力。
然而,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仍有待提高,特别是在数学思维的拓展、问题解决策略的运用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
此外,学生在教学演示方面的经验相对不足,需要通过模拟讲课的形式来锻炼和提升。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公式、定理,能够熟练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数学解题策略和方法,提高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3)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教学演示,提高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
(4)能够运用数学软件或工具辅助学习,提高数学建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模拟讲课,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4)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价值,培养实用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提高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力。
(4)通过模拟讲课,让学生体验到教师职业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敬业精神。
(5)倡导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6)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勇于挑战、积极进取的态度,形成乐观、坚韧的品格。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师:哪位同学来填表?生1:填好表格中的数据.师:你怎么算出来的?生1:路程=速度时间师:用含t的式子表示s生1:s=60t师:观察谁在变,谁没变?生1:路程s、时间t在变,速度没变.师: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问题二:每张电影票的售价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三场电影票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若设一场电影售出票x 张,票房收入为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师:某同学你来解答生2:早场票房收入为10150=1500日场票房收入为10205=2050晚场票房收入为10310=3100y=10x师:观察谁在变,谁没变?生2:xy在变,票价为10元没变师:票房收入随售出票数的变化而变化.问题三: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挂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长原长为10cm,每1千克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含重物质量x(kg)的式子表示受力后的弹簧长度L(cm)?师:某同学你来解答生3:L=10+0.5x.师:怎么考虑的?生3:每1千克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挂重物质量xkg,受力后的弹簧长度0.5x,弹簧长原长为10cm,所以受力后的弹簧长度L=10+0.5x.师:非常好,那么谁在变化?学生齐答:x、L在变.问题四:要画一个面积为10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当圆的面积为20时呢?怎样用含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的半径r呢?(过程略)问题五:用10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试改变长方形的长度,观察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长方形的长度值,计算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设长方形的边长为x米,面积为S平方米,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S?(过程略)教师根据得出的关系式归纳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1)请简要评析该教学过程的特点.(2)如果你是该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变量的相关概念?(3)通过上述教学过程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应注意什么?六、教学设计题(共1题,每题30分,共30分)17.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关于分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要求是:分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是分式通分、约分的根据,引导学生准确地找到公因式和公分母,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恒等变形.完成下列要求:(1)结合上述教学要求,请设计分式的基本性质起始课的教学目标;(2)结合上述教学要求,请设计分式的基本性质起始课的教学重难点;(3)结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和教学建议,写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得出分式基本性质的教学设计,分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分式基本性质是重点.【参考答案】12.【参考答案】(1)重视促进空间观念发展的课程内容.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等都是重视学生空间观念很好的素材,尤其是图形的投影内容的安排,其核心目标也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促进空间观念发展的教学策略.现实情境和学生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如生活经验的回忆与再现、实物观察与描述、拼接与画图、折纸与展开、分析与推理等.它包括: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3)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观察和想象、操作与分析.13.【参考答案】(1)目的性,要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练习,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练习.(2)层次性,练习的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单一到综合,要有一定的坡度.多层训练有利于暴露差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3)多样性,练习的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发展,要加强知识的应用性和开放性,培养灵活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反馈调节性,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练习的情况,适当调整练习.(5)要有弹性,分量要适中,做到质、量兼顾;能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收获;无论做什么练习都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三、解答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0分)14.【答案】(1)-1;(2)不能对角化.四、论述题(共1题,每题15分,共15分)15.【答案】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到位、得体,放弃师道尊严,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师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如何转变:一、确立开放整合的课程观,从传统的课程传递者向课程整合者转变.二、确立互动交往的教学观,从传统的教师主角向现代的师生双主体交往转变.新一轮课程改革把改变师生关系成为其题中之义,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成为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应打破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以平等的身份去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确立发展为本的学生观,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现代的学生发展促进者转变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是教育学中一个古老的、也是永恒的主题.总的来讲,新课程要求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亲历体验,在主动探究、亲历过程中感受、体验知识的生成,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的目的.因此,改变传统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课题.教师要及早转变观念,在教学实践中着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并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合作探究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未来人生的可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五、案例分析题(共1题,每题20分,共20分)16.【参考答案】(1)一、缺少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验的过程,比如问题三、四、五.二、这种问答式的讲课方式,表面上看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对答如流,没有任何障碍,但结果学生是否掌握了问题所在,学生的思维是否被激起?本应是学生发现的现象、能够提出的问题、可以总结的规律,只是让个别的学生来说、甚至是教师包办代替讲出来.得变量、常量概念时,怕学生不理解又在反复重复已得到的规律.三、由于一直是教师在领着学生走,所以学生数学思考的时间不充分,一些在思维方面的问题没有暴露出来.比如说,问题四中半径与面积的关系表述,实际中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示不出来或表示错误;问题三中受力后的弹簧长度是否可以任意伸长等.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四、教师课堂问题的设置价值不大,仅仅为本课服务,教师没有真正理解编者的意图.以上五个问题是教材提供的素材,五个问题中都含有变量之间的的单值对应关系,通过讨论这些问题,不仅可以引出变量与常量的概念,而且也为后面引出变量间的单值对应关系进而学习函数的定义、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作了铺垫.变量之间的的单值对应关系,包括变量的取值限制教师没有讲出来.(2)1.对于问题一和问题二的解决学生们有知识基础,可以自行解决,所以教学中,呈现问题一和问题二安排学生独立完成.之后追问:根据自己的解题过程,你有什么发现?能归纳一下吗?归纳:①有两个量在变化,有不变的量(数值).②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随着在变化.③当一个量取一个确定的值时,另一个量的值随之确定.④当两个变化的量中一个量的值确定了,它就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2.问题三对于部分学生在理解上稍有困难,教师可以借助于实物演示,有条件的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实物操作,在教师的指导下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这样学生在动手实验的基础上,发现受力后的弹簧长度L=10+0.5x.此时教师可以追问:在问题一和问题二中的发现还有吗?有新发现吗?意在得出重量m的质量应该有限制,原因是弹簧的受力是有限度的.3.有了问题三的探索过程,问题五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独立完成.验证发现、得到新发现.4.可以尝试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编一道题,加强对所总结的理解.(3)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在日常的教学中,一是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二是我们教师往往放手不够,包代替过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的问题、解决的问题,往往是教师引导学生去说、甚至是教师呈现出来.六、教学设计题(共1题,每题30分,共30分)17.【参考答案】(1)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熟练的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它来进行分式的约分和通分.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分式通分和约分的过程,掌握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简单恒等变形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较分数与分式的基本性质,体会类比思想方法,通过分数与分式的联系与区别的教学,使学生体会普遍联系的观点.(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式的基本性质及简单运用教学难点: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恒等变形.(3)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四、小结作业小结: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分式通分,是让原来分式的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适当的整式,根据分式基本性质,通分前后分式的值没有改变.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从而确定各分式的分子、分母要乘以什么样的适当整式,才能化成同一分母.确定公分母的方法,通常是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做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作业:学习分式的性质,找到书上的一些知识并对其进行约分和通分。
模拟试题怎么考试好过
模拟试题怎么考试好过模拟试题是检验学生学习水平和复习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参加模拟试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及时调整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考试好过模拟试题呢?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充分准备在参加模拟试题之前,学生应该充分准备。
首先要熟悉考试科目的内容范围和考试形式,了解试卷结构和题型。
其次要有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制定每天的学习任务和时间安排,保证每个知识点都有复习到。
另外,要做好心理准备,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考试,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二、认真答题在考试过程中,要认真审题,理清思路,准确把握题意。
对于选择题要仔细阅读每个选项,找出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对于主观题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展现自己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
同时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和完整性,书写要工整,逻辑要清晰,避免出现错误或遗漏。
三、合理利用时间在考试过程中,要合理分配时间,掌握答题的节奏。
可以按照试卷的难易程度和分值大小来制定答题顺序,先做易的题目,争取先拿到一些分数,增强信心;再做难的题目,认真思考,尽量得分。
同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不要在一道题上花费过多时间,导致其他题目无法完成。
四、扎实基础考试好过模拟试题需要扎实的基础。
平时要多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升,注重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做到知识点牢固,能够熟练运用。
只有基础扎实,才能在考试中灵活应对,做到举一反三,取得好成绩。
总之,考试好过模拟试题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下足功夫,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才能在考试中有更好的发挥。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各位同学考试顺利,取得好成绩!。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解析技巧与应试经验分享与备考要点及应用方法总结与巩固练习题目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解析技巧与应试经验分享与备考要点及应用方法总结与巩固练习题目数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在五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中,学生们接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和技巧。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数学期末考试,本文将分享一些解析技巧、应试经验以及备考要点,并提供一些巩固练习题目。
一、解析技巧1. 仔细阅读题目:在做数学题时,一定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清楚题目要求。
有时候题目中会有一些关键信息,如果没有读懂这些信息很容易做错。
2. 列式解答: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目,可以采用列式解答的方法来解决。
通过列出等式或者不等式,可以清晰地表达问题,更好地理解解题思路。
3. 做图解题:对于几何类的题目,可以运用画图的方法来解答。
画图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和推理解题过程。
4. 尝试不同的方法:当遇到一道难题时,可以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发现其他方法更加简便或者更易理解,从而解决问题。
二、应试经验分享1. 熟悉考试试卷结构:在备考过程中,要熟悉考试试卷的结构,包括题型、分值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备考重点和时间分配。
2. 掌握公式和定理:五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中有很多公式和定理需要记忆。
在备考过程中,要多加强对这些公式和定理的复习和掌握,以便在考试中灵活运用。
3. 多做模拟试卷:做一些模拟试卷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和应试技巧。
通过对模拟试卷的分析和总结,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4. 注重细节:在解答数学题时,要注意细节。
一些小的计算错误或者漏算可能会导致整个问题的错误。
所以,在考试过程中应该仔细检查答案,确保准确无误。
三、备考要点及应用方法总结1. 理解概念:要全面理解五年级上册数学的各个概念,包括数的大小比较、分数计算、面积体积等。
只有真正理解了概念才能更好地运用到解题过程中。
2. 理清解题步骤:不同的题目可能需要不同的解题步骤,要学会根据题目的要求,有条理地进行解答。
这需要通过多做题目来培养和提高。
小学数学第三次作业编制数学纸笔测试题目
小学数学第三次作业——编制数学纸笔测试题目敦化九小管艳华问题(一)经过对所提供的两套期末纸笔测验纸卷的分析,个人认为第一套试卷存在以下不足:1.小数知识所占比例过大,涉及小数的内容占到21分,而小数知识并不是本学期的重要知识点。
2.乘除法检测内容过少,乘除法的计算是四年级的两大单元内容,是四年级的重点内容。
3.出题不够全面,没有统计和数学广角的相关检测。
4.求平均数的内容以应用题的形式出现,偏离了检测重点,求平均数是三年级所学内容。
5.脱式计算题分值过高,在教材中并没有出现有关脱式计算的知识点。
经过对第二套纸笔测验纸卷的分析,个人认为这套试卷存在以下优点:1.填空题侧重基础,而且检测全面。
既检测了多位数的内容,又考察了有关角的认识的知识,还涉及到了解决实际问题。
2.选择题较灵活,涉及内容不重复,而且均是本学期的知识点。
3.操作题考察了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能抓住垂直与平行这个知识点进行检测,考察了学生的能力。
4.计算题类型较多,包括了口算,竖式计算和脱式计算,考察了学生的过程与方法。
5.解决问题的设计紧紧围绕本学期知识点,特别考察了有关速度.时间.路程的重要知识点。
整体来说,这套试题考察内容较全面,较注重基础,难易适度,能根据教学要求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既考察了知识与技能,又检验了过程与方法。
以上是本人对这两套试题的粗浅见解,有不足之处,恳请指导教师给予指导。
问题(二)结合所教的年级任选内容开发5道既考察知识与技能,又考查过程与方法的题目,并阐明题目的考察点以及适用的年级。
题目1:詹斯把相同大小的小正方体堆积到一起,最后堆成共有5层,每层含10个正方体的堆,问这堆小正方体共有多少个?A 5个B 15个C 30个D 50个答案:D[考察点以及适用的年级]:这个题目涉及到“乘法”的概念,它不是简单的计算,而是把5×10=50融入一个受孩子们喜爱的情境——摆积木,这个情境是孩子们进一步理解乘法含义的基础与原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制数学模拟题的过程说明与常用方法介绍现在距中考满打满算不到3个月了,如何做好中考复习工作,各人有各自的想法,但进行模拟考试,好像必不可少,那么模拟卷从那里来?当然我们可以拿别人已经编制好的试卷来直接使用,而不管效果如何,但作为教师,尤其是一名毕业班教师,必须具备命题基本功.1、在扩充的内容中寻求新的生长点:2、对保留的内容确定新的标高;3、在原有命题模式上推出新的结构;4、以数学思想方法为核心设计新的情境;5、以能力考查为目标创造新的题型。
编制一份含金量高的试卷,从大的方面讲,需要我们把握课程标准、考试纲要上的要求,需要确定试卷的整体结构与各知识点的比重,要制作《考点知识双向细目表》等,这些说起来就比较长,做起来也比较麻烦,很耽误时间,我们往往不愿意去做.但我们注意到:多年来,我省中考数学试题,一直突出对四基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展潜能,题型结构稳定,因此,为了减少工作量,我们可以类比着近年我省中考试卷的模式和样板去把握总体结构来命题.下面我主要结合近几年编制模拟试卷的一些体会,介绍编制数学题常见方法和过程,供参考.一、命题过程说明命题不外乎改编陈题和原创新题.(一)一道陈题的改编过程习惯上把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习题和其它各类书刊上已有的题目等称为陈题.改编陈题,实际上就是对原有题目进行加工、改造、深化.1.陈题原貌如图,已知Rt △ABC 中,∠ACB=90°,∠B=30°,AC=2,作△ABC 的高CD ,作△CDB 的高DC 1,作△DC 1B 的高C 1D 1,……,就这样无限作下去,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______.2.前期思考此题背景是相似三角形中的基本图形——母子三角形.通过解答不难发现本题主要考查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但已知部分和求解过程都涉及无限,解答中还需应用整体思想.若直接使用此题,学生可能不知从何处下笔而无法准确解答,从而就有得分率低,区分度不高,起不到考查目的的问题.因此我想:在原题题干不动的情况下,通过设计有梯度的几个问题,并将原问作为最后一问,使大部分同学能够解答前面的问题,并且通过解答前面的问题对求最后结论有一定的提示引导作用,使之成为入口宽、有梯度、有区分度的考题.因此,初步打算将试题改编为一道解答题,第一问不涉及无限,只考查对图形的认识----入口问题;第二问涉及到无限,并且第一问的解答对其有提示作用----铺垫问题;第三问即为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3.编拟试题有了上面的想法,联系原题解答过程中的第一步,第一问可以有多种问法,比如:①求△ACD 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比;②求△CDC 1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比、……,但这两种问法都过于直白,而且对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没有直接的提示作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又是要我们考虑的问题,对,我们可以综合这两问,设置第一问为求△ACD 的面积与△CDC 1的面积比.考虑到数学语言的简洁性,可将第一问表述为:⑴若记△ACD 的面积为S △ACD ,△CDC 1的面积为S △CD C1,求S △ACD ︰S △CD C1;对于此问,只要学生对相似三角形中的基本图形有认识,会证△ACD ∽△CDC 1,并且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等性质,都可以完整解答.注意到整个三角形被分成了无限个阴影三角形和无限个无影三角形,而第一问对无限没有涉及,学生要想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仍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在第二问中来引导学生把握无限呢?对第二问可以是:①求无影三角形与阴影三角形的面积比;②求出阴影部分面积占整个三角形面积的比……,等.想一想不难发现,第二种问法与“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大同小异,并不能体现梯度,所以将求无影三角形与阴影三角形的面积比作为第二问,并用简洁的数学语言表述如下:⑵若记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黑,剩余部分的面积为S 白,求S 白︰S 黑.要正确解答此问,只要运用类比方法得到无限组相邻的无影三角形与阴影三角形的面积比,再运用等比性质即可求出S 白︰S 黑.有了上面的入口问题和铺垫问题,将“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作为第⑶问就顺理成章了.4.最后定稿基于以上修改想法,编拟出的试题可定稿如下:如图,已知Rt △ABC 中,∠ACB=90°,∠B=30°,AC=2,作△ABC 的高CD ,作△CDB 的高DC 1,作△DC 1B 的高C 1D 1,…,就这样无限作下去.(1)若记△ACD 的面积为S △ACD ,△CDC 1的面积为S △CD C1,求S △ACD ︰S △CD C1;(2)若记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黑,剩余部分的面积为S 白,求S 白︰S 黑.(3)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反思:上面只对问题进行了改编,本题还可对题干作适当变动,比如将AC=2,修改为BC=.(二)一道原创题的命制过程从某种角度讲,原创数学试题的新颖性对考生是一种难度,但能真正考查出考生的学习潜能和个性品质状况,而对命题者来说,更是命题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2011年在给《数学周报》命制模拟题时,根据模拟题考点需要,需要命制一道考查函数知识的题,当然我可以找来一道中考题进行改编.但我想到了一句话,改变了我,使我有了进行原创的想法.1.素材说明我想到在刚工作时,遇到的一件事,说的是:某次数学考试,由于没有控制好试卷难度,使得考试成绩普遍偏低,我和同组老师交流时,一位老师开玩笑地给我提出一个方案:采用将每人分数先开方再乘以10的方法来记学生的成绩,这样就可保证考36分的人就达到及格(那时,满分为100分).大家可以发现,这个分数转换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纪录成绩,还能保证0分转换后仍为0分,100分转换后仍为100分.其中蕴含着函数的单调性以及函数值域知识. 对,何不运用此素材编一道函数题呢?2.初拟试题素材有了,但要与初中函数联系编题,还有一定难度.因为直接设原分数为x ,转换后的分数为y ,列出的函数是x y 10=,它并不是初中学习过的函数.但注意到,将其两边平方,整理可得21001y x =,因此,如果将处理后的分数作为自变量,原分数作为应变量就可以将其编制成一到考查二次函数知识的应用题.有了上面的想法,考虑与函数的最值联系,经思考润色,试题初拟如下:某次数学考试,因试卷难度大而导致成绩普遍很差,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采用将每人分数先开方再乘以10的方法.如36分的人计算方法是10×36=60,即经过这样处理后就达到及格分,比原来高了24分.请问多少分的人经过处理后加分最多?问题设置为“问多少分的人经过处理后加分最多”,主要是为求所列二次函数的最值时,可以相应考查配方或顶点坐标公式等知识.3.分析提升显然,这样的题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为:第一、以分数转换为背景,有过于强调分数的嫌疑,与义务教育目标不符,应该避免;第二、安徽省中考数学分值是150分,而所命的题中,是100分,与现实不符;第三、学生解答此题,很容易将原分数作为自变量,而不知将处理后的分数作为自变量,也可能不会将增加的分数作为应变量,解答时可能无法下手.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对于第一条,因为本题立意是考查函数知识,所以不如直接将分数转换问题修改为数字转换问题,并将转换要求直接在题干中反映.如是,将题干修改为:现想将0~n的正数转换成比原数不小的新数,且0转换以后仍是0,n转换以后仍为n.对于第二条和第三条,可以通过设置问题串来解决.初拟的试题只设一问,也浪费的素材,可以通过增加问题,来发挥素材的价值.考虑原始素材和上面思考,第⑴问就直接用素材中的转换方法,让学生验证是否符合转换要求.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干,同时为后面的问题作铺垫.如是,将第一问设置为:⑴若n=100,一位同学将原数先开方再乘以10的方法来确定新数,请你验证这种方法是否符合要求;第⑵问不能再用问题(1)的问法(若n=150,一位同学将原数先开方再乘以10的方法来确定新数,请你验证这种方法是否符合要求),为了使问题串逐步推进,层次分明,有梯度,不如将第二问让学生设计一种符合要求的转换方法.如是,将第二问设置为:⑵若n=150,请你写出一种转换的方法,使转换后的新数也符合题目所给的转换要求.(不必证明),此种问法,有一定的开放性,答案不唯一.初拟试题中的设问,没有给出变量,学生可能难以想到,为了降低难度,可将变量在题中给出.有此想法后将最后一问设置为:⑶一个爱动脑筋的同学发现:不同的正数经过⑴的方法处理后增加的数不一样多.若设经过⑴中的方法处理后的数为x,增加的数为y,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多大的数经过这种方法转换后增加最多?4.尘埃落定基于以上想法,编拟出的试题定稿如下:现想将0~n的正数转换成比原数不小的新数,且0转换以后仍是0,n转换以后仍为n.⑴若n=100,一位同学将原数先开方再乘以10的方法来确定新数,请你验证这种方法是否符合要求;⑵若n=150,请你写出一种转换的方法,使转换后的新数也符合题目所给的转换要求.(不必证明)⑶一个爱动脑筋的同学发现:不同的正数经过⑴的方法处理后增加的数不一样多.若设经过⑴中的方法处理后的数为x,增加的数为y,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多大的数经过这种方法转换后增加最多?以上是我对命制题目的回忆,由于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加之我表达能力有限,不能完整反映命制过程.二、命题方法介绍下面分如何“改编陈题”,如何“新编原创”两个方面归纳常见的命题的方法.(一)改编陈题推陈出新如果每道试题都是原创题当然不错,但这对命题者的要求实在太高.而用陈题考查学生的水平,显然不能做到公平与公正,效度难以保证.因此对待陈题,尽量进行改编,加入新的元素使之有新意;注意针对性,使之符合新的评价理念.陈题的来源主要是教材中的习题、思考题,以及往年的中考题.它们是命题的“零投资”资源库.这些题都是经过专家多次打磨、筛选后的精品,自身蕴藏着丰富的潜在功能,有待我们把握立意,探其源,究其变,创造性使用这些资源,由此构选出大同小异或面目全非的新题.1.修改数据或变换背景“修改数据”就是保持原题的原文或原意,仅把有关数据进行更换,“变换背景”就是用等价的说法对背景稍做改动,它们是一种“偷梁换柱”式的做法. 通过改动数据或变换背景,使之更符合现在的情况.例1.电信局的维修工甲、乙两人要到40千米远的地方抢修线路.甲骑摩托车先行,乙开抢修车载着所需材料后出发.⑴若抢修车迟出发20分钟,抢修车的速度是摩托车的1.5倍,且甲、乙两人同时到达,求摩托车的速度;⑵若摩托车的速度是45千米/小时,抢修车的速度是60千米/小时,且乙不能比甲晚到,则乙最多能比甲迟出发多长时间?本题改编自2009年厦门市中考题22题.原题是:供电局的电力维修工甲、乙两人要到45千米远的A地进行电力抢修.甲骑摩托车先行,t(t≥0)小时后乙开抢修车载着所需材料出发.⑴若3t (小时),抢修车的速度是摩托车的1.5倍,且甲、乙两人同时到达,求摩托车的8速度;⑵若摩托车的速度是45千米/小时,抢修车的速度是60千米/小时,且乙不能比甲晚到则t的最大值是多少?改编时注意到原题中变量t可有可无,因此将原题中的变量t删去;其次修改抢修车迟出发的时间,使之更符合人们表达习惯,为了保持所求摩托车的速度仍和原题所求摩托车的速度相同,同时修改抢修地与出发地间的距离.例2.如图,⊙O的直径AB为8,弦CD⊥AB,垂足是E,∠B=22.5°,CD的长为( ).A.24 D.82 B.4 C.2原题:2014北京中考题第7题如图,⊙O的直径垂直于弦CD,垂足是E,∠A=22.5°,OC=4,CD的长为( ).A.24 D.82 B.4 C.22.选用高中适合初中学生解答的问题现在,新课程对内容采取循环安排,在高中的数学中,常常包含着一些初中的内容.如果我们注意对高中数学或其他学科中的一些符合初中毕业生解答的习题进行变形、简化、特殊化、具体化,就可以编拟出用初中知识或方法来解决的数学问题,有的甚至可以直接选用.例3.为了解学生身高情况,某校以10%的比例对全校700名学生按性别进行分层抽样调查,测得身高情况的统计图如下:⑴估计该校男生的人数;⑵估计该校学生身高在170~185cm之间的概率.这是一道综合考查统计与概率知识的问题,来源于2010陕西高考理科第19题.原题的第(Ⅰ)问即上述第⑴问,可以用初中所学统计中的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答;原题的第(Ⅱ)问即上述第⑵问,可以用初中所学的概率知识解答.原题的第(Ⅲ)问如下:(Ⅲ)从样本中身高在165~180cm 之间的女生中任选2人,求至少有1人身高在170~180cm 之间的概率.解答需要排列组合知识,初中学生没有学过,所以选用时,将此问删去.例4.(2014课标全国Ⅰ文改编)如图,网格纸的各小格都是正方形,粗实线画出的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是( ).A.三棱柱B.三棱锥C.四棱柱D.四棱锥例5.(江西2014高三大联考改编)右图是某驾照培训机构仿照2008年北京申奥标志设计的路考的行使路线,即从A 点出发沿曲线段B →曲线段C →曲线段D ,最后到达E.某观察者站在M 点处观察练车场上匀速行驶的小车P 的运动情况,设观察者从点A 开始随车子运动变化的视角θ=∠AMP ,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θ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3.改变题型对题型进行切换,以吻合考查意图,此类问题一般是把解答题改为填空题、选择题或开放题等,进行切换时,往往需要考虑条件的必要性.例4.如图,抛物线a x x y +-=2522与x 轴正半轴交于A 、B 两点(A 在B的左边),与y 轴正半轴交于C ,则B 点坐标可能是( ). A.(41,0) B.(4,0) C.(1,0) D.(33,0) 本题的原题是一道解答题:如图,抛物线a x x y +-=2522与x 轴正半轴交于A 、B 两点(A 在B 的左边),与y 轴正半轴交于C ,且∠OCA=∠OBC ,求B 点坐标.解答原题可以得到B 点坐标是B(1,0).但解答过程涉及二次函数、相似三角形以及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等知识.不但偏难,而且解答所涉及的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是的初中的选学内容,所以此题作为一道模拟题不合适.那么如何修改呢? 进一步思考发现,此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85 x ,如图.利用对称性知,原点O 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的横坐标应为45,因此B 点的横坐标应介于85和45之间,于是,就有将其修改为选择题的想法,通过列出四个选项,使其中一个选项的坐标为(1,0),另外三个选项的横坐标处于85~45之外,这样就避免了使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来解答的超标问题.同时删去题干中解答时不需要的条件∠OCA=∠OBC.为了使问题严密,将“则B 点坐标是”改为“则B 点坐标可能是”.4.更换条件或结论或具体化把数学题中的条件或结论变更、或将条件与结论交换(转换为原命题的逆命题)等方式,也可打造出新题.例5.如图,在Rt△ABC 中,∠C=90°,AC=8,BC=6,点D 在AB 上,作DE⊥AC 于E ,DF⊥BC 于F ,当D 从A 点向B 点移动的过程中,矩形DECF的最大面积是( ). A.247 B.57649 C.12 D.24 原题是:如图Rt△ABC 中,∠C=90°,AC=8,BC=6,D 在AB 上,作DE⊥AC 于E ,DF⊥BC 于F ,当D 从A 点向B 点移动的过程中,矩形DECF 的面积的变化情况是( ).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 原题的结论是问矩形DECF 的面积的变化情况的,解答时无需动笔,只要根据经验即可判断出应选C.思维的含量比较低,如是随手将结论修改为求矩形DECF 的最大面积.本题还可修改为问“周长的变化情况是( )”.它们虽都是更换结论编题,但改为问周长的变化情况,答案就变成“B.逐渐变小”. 解答时如果不思考,易受面积变化情况的影响而选错.这样有利于打破学生思维定势,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5.纵向增设梯度问题对有一定难度的题,为了低起点、高落点,通过增设有梯度的问题,兼顾各水平学生.也可对条件、结论甚至图形充分挖掘编题.例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A(3,4),B(4,3)两点.⑴现添加一个点C(1,0),求经过A 、B 、C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⑵任意添加一点C ,是否经过A 、B 、C 三点都可以确定一条抛物线?如果不能,请给出一个点C的坐标,求经过这三点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你添加的点的坐标.⑶A、B两点可能在一条双曲线上吗?如果能,请求出双曲线的解析式,如果不能,说明理由?本题的原题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A(3,4),B(4,3)两点.⑴再添加一点C,求出经过A、B、C三点的函数关系式;⑵反思第⑴小题,考虑有没有更简捷的解法?如果有,请写出来;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原问题的设置有一定的开放性,问题设置的起点是防止思维定势,即一般都会想到经过A、B、C三点的二次函数,实际上题目并没有明确所求一定是二次函数.我在改编时,主要考虑做到目标明确,因此将其直接编制为考查初中所学的三种函数的问题.6.横向联系适当组合采用适当组合将几个相关的概念、运算、结论或图形等有机地组合起来可以构造新的命题,或把一个命题分解成几个相关命题以产生新命题.例7.已知△ABC和△A′B′C′中,AB=A′B′=16cm,BC=B′C′=10cm,∠A=∠A′=30°,如果△ABC和△A′B′C′不全等,则它们的面积之差是_____cm2.我们知道,满足“边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可能全等,也可能不全等,当满足“边边角”的两个三角形不全等时,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就相差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于是就编制出此题.例8.已知矩形ABCD中,AB=4cm,BC=6cm.⑴分别取AD、AB、BC、CD的中点E、F、G、H,连接EF、FG、GH、HE,如图⑴,则四边形EFGH是菱形,求菱形EFGH的面积;⑵请你在图⑵和图⑶中分别画出一个菱形(不必证明).要求:面积比⑴中的菱形面积大,并计算所画菱形的面积.本题由以下两题组合改编而成.原题1:如图,矩形ABCD中,E、F、G、H分别是AD、AB、BC、CD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菱形.原题2:如图,矩形ABCD中,AB=4,BC=6,E、F分别是AD、BC上的点,四边形EBFD是菱形,求菱形的面积.原题1中的菱形面积等于矩形的一半. 原题2中的菱形面积大于矩形的一半.因此联系这两题就编出例11这道有一定思维含量,考查特殊四边形知识的问题.以上方法均立足于原有题,分类并非是逻辑分类,它们彼此融合.限于水平,归纳出上述六种改编数学题的方法.实际上改编题的方法应该很多,关键是注意变化,编出新意.(二)利用素材进行原创编拟原创题往往需要经过反复推敲才能完成,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需要编题者做一个有心人,处处留心,处处关注,要能抓住瞬间即逝的想法,并用数学的眼光,看待所见、所闻、所思,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做到以一定的数学知识为背景,选择合适的题型,编制出数学题.1.从背景方面考虑进行原创我们可以从社会热点、日常生活提炼与数学有关的内容,将其作为命题的素材. 需要注意的是以现实为背景编制原创题时,所取的背景一定要真实,所给数据一定要准确.例1.前几年房价上涨过快、近期上涨放缓编制方程题例2.会徽图案的设计考查对称.各类会徽的设计往往可以看作一个精美的几何图形,其设计通常要用到旋转、平移、轴对称、中心对称、相似等一些图形变换的方式.命题时可以用会徽图案,考查对对称图形的认识.2.从知识方面考虑进行原创有时为了试卷的知识分布,需要考查某个知识点而编制相应的试题.例3.合肥市2014年第一季度实现生产总值1063.8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是______.本题以我市2014年第一季度生产总值为背景,为考察科学记数法而设计的.例4.如图所示,有一高脚杯,杯子的造形曲线为抛物线,其中N为顶点,AM=BM,今于杯内装水,若水面宽度AB=10cm时,水面高度MN=10cm;当水面宽度CD=6cm时,求水面高度NP为多少cm?这是为了考查二次函数知识,参照抛物线桥梁问题,编制的.3.从题型方面考虑进行原创数学题有各种各样的题型,除了一般所说得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外,还有一些其它的分类方法,如信息迁移题、图表信息题、阅读理解题、开放探索Array题、方案设计题、动手操作题等等.有时为了需要必须编制相应的题型,尤其是考纲中列举的新题型.例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E,F,G,H分别是各边AB,BC,CD,DA的中点,由下列条件中的某一个就能推出四边形EFGH是菱形的是__________(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都填写在横线上).⑴AC⊥BD;⑵AC=BD;⑶AD=BC;⑷∠ADC=∠BCD.安徽省考纲中从2007年新增了一类多选填空题(第14题5分),本题是为配合此类题题而编制的.4.综合考虑进行原创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进行原创题的编制.对于大的解答题的编制,需要命题者要有敏锐的触角和洞察全局的思维.例6.(上面的案例2)本题是受近30年前的一句笑话的提示,结合现实,命制的考查代数式知识、函数基本知识(函数种变量对应关系、函数的单调性、函数值域)、二次函数知识的问题.从理论上讲,命题应该是有法可循的,这里所说的方法就是编题技巧.但要真正编出一道好题,常常是随着讨论、研究的深入而产生,需要经过反复琢磨、多次修改才能最后敲定.罗增儒教授在他的《数学解题学引论》中指出:“编拟数学题需要深厚的知识功底,良好的思维素质和熟练的编题技巧.有时候,创造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困难”.这就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多思考,加强解题研究,掌握编题技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行创新,命制出好题.2015.3.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