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有几瓶牛奶》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有几瓶牛奶》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有几瓶牛奶》说课稿篇一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中小学数学第一册《有几瓶牛奶》。
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学法、教法、以及教学流程规范和板书设计等方面谈谈我的构思。
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中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册第七单元《加减二》第三节第一课时P79页和P80页相关练习。
《二》、教材剖析我对本课教学背景进行深入的剖析:“有几瓶牛奶”的情景活动。
“有几瓶牛奶”是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初步进行加法的计算方法,是本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也是今后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的基础前提,教材提供的主习题图是笑笑有两盒牛奶,一盒是9瓶,另一盒是5瓶的相关信息,主习题图中已经说明了数学问习题:一共有多少瓶牛奶?教材共分三次活动进行,第一次活动是根据生活情境的观察进行思考提出一个数学问习题,列出加法算式,第二次活动,呈现学生解决这一问习题的几种思考方法,例如通过摆小棒探索“9+5”进行加法的多种方法,特别是“凑成十”时,可以拆5凑9,也可以拆9凑5,“凑成十”的方法,第三次活动通过“圈一圈,算一算”两道加法算式,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或你喜爱方式来进行加法的算式计算,使学生练习参与面广,有利于学好这局部的知识。
《三》、确定目的⑴知识目的:通过问习题解决,使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
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简便性。
⑵能力目的:初步领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理解和掌握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9加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仔细学习的好习惯。
⑶情感目的: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同学合作,取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凑十法”,能够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正确表达“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与思维过程。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3《有几瓶牛奶》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3《有几瓶牛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几瓶牛奶》这一节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3页。
在这一节中,学生将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习用20以内的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进一步理解数量和数词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是一年级的新生,他们的思维方式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需要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他们对数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感知和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数的顺序和数数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数量和数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2.让学生学会用20以内的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数量和数词之间的关系,用20以内的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学生对数量和数词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如何用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和理解数的概念。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直观教具:使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牛奶瓶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知道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用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3.教学实践: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实物,感知和理解数量和数词之间的关系。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瓶牛奶》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瓶牛奶》说课稿一、说教材1.1 教材信息•书名: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课文名称:《有几瓶牛奶》1.2 教材背景《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其中一篇课文,该教材是为了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而编写的。
通过提供有趣的文字题材和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他们在数学方面的兴趣和能力。
1.3 教材目标•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数的数量、数的大小关系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他们通过阅读理解问题的含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说教学设计2.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题目中涉及的数学概念,如“几瓶牛奶”、“一瓶牛奶多少钱”的概念。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问题,分析和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其乐于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
2.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和掌握题目中的数学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问题,分析和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4 教学准备•课文教材:《有几瓶牛奶》•板书准备:写出《有几瓶牛奶》的问题和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说教学过程3.1 自由阅读教师开始课前自由阅读课文《有几瓶牛奶》,鼓励学生跟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听说能力。
3.2 导语引入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为《有几瓶牛奶》。
教师可以出示一个图示,上面有几瓶牛奶,然后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多少瓶牛奶呢?有谁能猜一猜?”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3.3 学习过程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几瓶牛奶》这篇课文,并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3.3.1 阅读理解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一遍课文,并针对课文中的问题提问学生:“小明家有几瓶牛奶?” “一瓶牛奶多少钱?” 确保学生对问题有初步的理解。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_有几瓶牛奶》说课稿(11)
《7.3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大家好!我今天要说课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7.3节《有几瓶牛奶》。
一、教材分析《有几瓶牛奶》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材通过呈现一幅情境图,让学生数一数、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加法的意义,学会用加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会正确进行计算。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呈现一幅牛奶图片,引导学生数一数有几瓶牛奶。
通过数数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观察操作学生观察情境图,发现有几瓶牛奶,并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拿出牛奶瓶子,数一数有几瓶牛奶,感受加法的意义。
3. 交流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操作结果。
引导学生用加法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如“我有3瓶牛奶,加上2瓶,一共有5瓶牛奶。
”4. 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进位加法的计算规律,如“当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大于10时,我们要向十位进1,然后再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5.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进位加法知识解决问题。
如“我有5瓶牛奶,朋友给了我3瓶,现在一共有几瓶牛奶?”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进位加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后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有几瓶牛奶》说课稿(3)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大家好!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有几瓶牛奶》。
这是一节关于初步认识数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操作能力。
一、教材分析《有几瓶牛奶》这一节课,教材通过呈现一幅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图中的牛奶瓶数。
通过观察和描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数的概念,理解数的意义。
同时,教材还设计了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描述来理解和表达事物。
同时,他们也已经接触过一些数的概念,对数有一定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认知基础,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理解数的概念,能够用数来表示图中的牛奶瓶数。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能力、描述能力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理解数的概念。
难点:学生能够用数来表示图中的牛奶瓶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我会通过出示一幅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牛奶瓶数,然后让学生尝试用数来表示图中的牛奶瓶数。
这样,学生就能够初步感受到数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我会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描述图中的牛奶瓶数。
学生可以通过数数的方式来描述牛奶瓶数。
(2)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牛奶瓶,尝试用数来表示牛奶瓶的数量。
(3)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用数来表示牛奶瓶的数量?数的概念是什么意思?(4)通过探究,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概念,能够用数来表示图中的牛奶瓶数。
3. 巩固练习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用数来表示题目中的数量。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_有几瓶牛奶》说课稿(2)
《7.3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大家好!我今天要说课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 有几瓶牛奶》。
一、教材分析《7.3 有几瓶牛奶》这一课是学生在学习了《认识数字1-5》和《认识数字6-10》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数字的意义,学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同时,这一课也是为学生后面学习加减法做铺垫。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正确地数出牛奶瓶的数量,并用数字表示。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会正确地数出牛奶瓶的数量,并用数字表示。
2. 教学难点:学生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学方法我将以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为主,结合问答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情景来导入新课。
我会拿出5瓶牛奶,问学生:“有几瓶牛奶?”让学生回答。
然后,我会继续拿出2瓶牛奶,再次问学生:“现在有几瓶牛奶?”让学生回答。
通过这个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自主探究我会给学生发放一些图片,图片上有不同数量的牛奶瓶。
我会让学生观察图片,并尝试用数字来表示牛奶瓶的数量。
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3. 小组合作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不同数量的牛奶瓶。
我会让学生用自己的数字卡片来进行小组内的交流,尝试找出每组图片上的牛奶瓶数量。
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4. 教师讲解在这个环节,我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和点评。
我会重点讲解数字的意义,以及如何用数字来表示物体的数量。
同时,我还会讲解如何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5. 巩固练习我会给学生发放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有几瓶牛奶》说课稿 (6)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有几瓶牛奶》说课稿(6)一. 教材分析《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7.3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在教材中,通过图片展示了一瓶牛奶和两瓶牛奶,要求学生根据图片进行数的加减运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他们在数的加减法运算方面还处于初步认识和理解的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操作、图片展示等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数的加减概念,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概念,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态度,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概念,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数的加减法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理解数的加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数的加减法,通过问题引导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操作材料等辅助教学,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数的加减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瓶牛奶和两瓶牛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一瓶牛奶加上两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学习10以内数的加法: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实物操作材料,将一瓶牛奶和两瓶牛奶进行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加法的过程。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1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11)一. 教材分析《7.3 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但对一些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加减法概念的理解,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操作、小组讨论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幅图片,让学生数一数图片中有几瓶牛奶,引出今天的课题。
2.新课导入:教师出示一些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数量,进一步引出10以内数的加减法。
3.教学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实际操作,解决一些简单的加减问题。
4.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6.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7.3 有几瓶牛奶》1.数的加减法2.实际操作3.小组合作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看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际操作。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有几瓶牛奶》说课稿内容(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各位老师一同研讨、一同学习。
我们本节课的教研主题是:体会算法多样化,指导优化算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72页、73页的《有几瓶牛奶》。
经过我们几位教师的研讨,对本节课的教学背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有几瓶牛奶”的情境活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也是建立位值概念的重要阶段。
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⑴根据生活情境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以供学生进行思考。
⑵呈现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种思考方法。
⑶直接对进位加法的算式进行计算,以作为巩固练习。
学好这部分知识将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20以内的数及其运算的经验,他们喜欢从身边的事例中学习数学。
通过前面的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十进制。
但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尽可能地安排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算理,优化算法。
根据我们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学生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方法,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方法的简便性。
2、在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快乐。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我们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立为:渗透转化思想,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优化算法。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有几瓶牛奶》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7.3 有几瓶牛奶》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巩固对10以内数的认识,学会用数数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数的认识,对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数数不准确、忘记数数顺序等问题。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数数的方法来确定物体的个数,能准确、快速地数出指定数量的物体。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观察、操作、交流、团队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用数数的方法确定物体的个数,能准确、快速地数出指定数量的物体。
2.教学难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熟练、准确地数数,不遗漏、不重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学习单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小猴子的牛奶”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牛奶瓶的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数数的方法确定牛奶瓶的个数。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数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交流:学生汇报探究结果,分享数数的方法和经验。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得出数数的规律。
4.游戏:“数牛奶”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数数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数数方法的掌握。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北师大_第一册_《有几瓶牛奶》说课稿
教学重点
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和进位的算理。
二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不是学生被动 的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的建构知识的过 程。故而,我主要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等形式来获得体验。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探究活动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 加法并理解算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摆小棒、 拨一拨、数一数、说一说的教学活动,让学生 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了学生发现问 题、探索问题、不断超越的创新品质。陶冶了 严谨治学的情操。
谢谢大家
你能列式解决吗?
十位 个位
十位 个位 1 4
三、巩固练习
填一填
9 + 8 = 17
1 10 7
9 + 9 = 18
1 10 8
一共有( 16 )朵。
9 + 7 = 16
1 6
10
原来有( 9 )盆花, 又搬来( 4 )盆, 一共有( 13 )盆。
9
+
4
= 13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会 了什么?
五
一共有多少瓶(9加几进位加法)
9+5=5+9=?
9+5=
1 10
4
14
注:一般是拆小数凑大数
六
本节通过一共有多少瓶牛奶的问题情境让学 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以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 的方式来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同时也丰富了学生 生活,促进了他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培 养了他们积极的情感态度,本课很好体现了“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使大部分同学都能积 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及课堂活动中去。由于缺少经 验,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有几瓶牛奶》说课稿(3)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有几瓶牛奶》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7.3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拓展。
教材以牛奶为背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他们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他们的人数概念还不够清晰,对加减法的理解也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引导,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意义,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一些简单的加减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意义,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一些简单的加减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能够将加减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际的操作来理解加减法。
3.引导发现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加减法的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牛奶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3.实例讲解: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罗湖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有几瓶牛奶》说课稿
罗湖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有几瓶牛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几瓶牛奶》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第3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数字和简单的加减法,对加减法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还对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10以内加减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操作、数学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10以内加减法。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一个加减法的运算过程,以及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练习题的正确率、学生小组合作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重点关注学生对10以内加减法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7.3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加法运算,而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运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是一年级新生,他们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能力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进位加法。
同时,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教学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9加几的进位加法概念,掌握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9加几的进位加法概念,掌握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图片、实物、操作活动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情景,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思考“9加几”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
3.讲解与演示:通过实物演示和PPT展示,讲解9加几的进位加法运算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4.练习与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进位加法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5.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课题、教学内容和关键词。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有几瓶牛奶》说课稿(9)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9)一. 教材分析《7.3 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实践与探究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数的组成,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教材以直观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感受数学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实物操作和直观的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数学概念。
同时,他们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动手能力,喜欢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和感知知识。
但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的组成,掌握加减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数数、识数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的组成,掌握加减法的意义。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操作,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数学;游戏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在游戏中轻松掌握知识;直观演示法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有几瓶牛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数数、合起来的方式,找出有几瓶牛奶。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分享探究过程,让大家共同感受数学的乐趣。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的组成,加减法的意义,以及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5.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7.3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发现9加几的进位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法运算,但对进位加法还不够熟悉。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实际操作来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
同时,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情境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进位加法的原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数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问题:“小猴买了9瓶牛奶,又买了几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答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实物模型,发现9加几的进位规律。
3.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解释进位的原理。
4.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5.应用:学生分组进行游戏,运用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成一幅图,左边是9瓶牛奶,右边是几瓶牛奶,中间用加号连接,上方写上“9+几”,下方写上“进位加法”。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有几瓶牛奶》说课稿(7)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XXX学校的教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有几瓶牛奶》。
一、教材分析《有几瓶牛奶》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材通过呈现一幅图画,让学生数一数有几瓶牛奶,然后进行相应的加减运算。
这一课内容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运算能力。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对加减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加减法的实际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 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运算能力。
五、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出示一幅图画,让学生数一数有几瓶牛奶。
引导学生发现,有的牛奶瓶子被遮挡住了,需要通过加减法来计算出总数。
2. 自主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尝试解决遮挡住的部分。
每组选择一种方法,可以是实物操作,也可以是手指操作。
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3. 小组交流让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计算过程,互相学习和借鉴。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
4. 总结提升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操作方法和计算过程,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强调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5.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可以是一些选择题、填空题或者计算题,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6.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4课时有几瓶牛奶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4课时有几瓶牛奶一. 教材分析《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的第4课时。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物品有一定的认知。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数数、认数、写数的基本能力。
但是在进行加减法计算时,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操作、数学卡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本概念:讲解加减法的意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计算过程。
3.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数数、实物操作等方法,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巩固练习:设计有趣的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5.应用拓展: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解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有几瓶牛奶》说课稿(8)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有几瓶牛奶》说课稿(8)一. 教材分析《有几瓶牛奶》这一节的内容主要涉及到数的比较大小。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比较的意义,学会使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数数、比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的比较大小可能还有一些陌生。
但是,学生已经具备了数数的能力,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来理解数的比较大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比较的意义,学会使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数、比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比较的意义,学会使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理解并掌握数的比较大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操作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的比较大小;通过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数的比较大小;通过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并掌握数的比较大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一个故事情境,让学生帮助小动物比较牛奶瓶的数量,引出本的课题。
2.新课导入:介绍比较的意义,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3.课堂讲解:通过举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的比较大小。
4.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数的比较大小。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有几瓶牛奶》说课稿篇一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有几瓶牛奶》。
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学法、教法、以及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谈谈我的构思。
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册第七单元《加减二》第三节第一课时p79页和p80页相关练习。
《二》、教材分析我对本课教学背景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几瓶牛奶”的情景活动。
“有几瓶牛奶”是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初步进行加法的计算方法,是本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也是今后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的基础前提,教材提供的主题图是笑笑有两盒牛奶,一盒是9瓶,另一盒是5瓶的相关信息,主题图中已经说明了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瓶牛奶?教材共分三次活动进行,第一次活动是根据生活情境的观察进行思考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列出加法算式,第二次活动,呈现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种思考方法,例如通过摆小棒探索“9+5”进行加法的多种方法,特别是“凑成十”时,可以拆5凑9,也可以拆9凑5,“凑成十”的方法,第三次活动通过“圈一圈,算一算”两道加法算式,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或你喜欢方式来进行加法的算式计算,使学生练习参与面广,有利于学好这部分的知识。
《三》、确定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
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简便性。
2、能力目标: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理解和掌握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9加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3、情感目标: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同学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凑十法”,能够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正确表达“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与思维过程。
二、说学情我班有65人,经过两个多月的常规培养和学习之后,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较好的学习习惯,有合作学习的意识,近段主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并且通过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等。
在一定的基础上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学习了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后,我对这节课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过独立的思考,探索,动手,互相交流的算法,体会多样性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儿童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感知生动表象以及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求知者的面前,从而使其亲自发现新知,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
在设计教学时,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儿童认识规律设置了“探索研究”的课堂教学结构,以“启发式”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以下教学策略,较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说教法和学法教法: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策略。
学法:自主探索,与同桌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的认识,我的教学思路是:老师的“教”体现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学生的“学”体现在尽量独立的进行“摆、算、说”的尝试。
在尝试中创造出“凑十法”在尝试中发现9加几的速算规律。
因此,这节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尝试、发现法”就是在尝试中有发现的方法。
五、说教学流程设计(一)、教学准备1﹑计数器,小棒2﹑自制课件(二)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米奇)你们认识它吗?今天米奇就来到我们课上和我们一起学习。
2﹑游戏。
(坐碰碰车,相碰的做加法)下面米奇请同桌的小朋友做个凑十的游戏?你是1,我是9,我们都是好朋友。
你是2,我是8,团结起来力量大。
你是3,我是7,我们从小爱学习。
你是4,我是6,说话老实不吹牛。
你是5,我是5,两数凑十不马虎。
我设计学生喜爱的游戏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表达和参与的热情。
通过“对口令”游戏复习10的组成,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为学习“凑十”法做好铺垫。
3、自主尝试,探索算法(1)谈话引入(师谈话,淘气的妈妈给淘气买了两盒牛奶,一盒有9瓶,一盒有5瓶,可是淘气的妈妈就要求他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瓶?数对了才能喝,这下可难住了淘气,小朋友你能帮一帮淘气数一数吗?根据妈妈的谈话的情景和现实生活为出发点,用贴近学习生活情境展开探索,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感受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表达和参与的热情。
师:淘气不知道两个盒子里有几瓶牛奶,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瓶,怎样解决?(师:到底有多少瓶牛奶呢?请自己动先脑想一想?如果需要,可以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或借助学生学具想一想算一算,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使学生的直观感知进一步深化,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2)探索算法四人小组,学习研究,交流方法师:你一定想出了自己的好方法,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吗?下面小组长组织,先在组内商量计算的方法,再选出代表一会儿在全班交流。
(学生在组内讨论的时候,可以选一名或几名代表,我深入到小组中,及时鼓励学生,参与学生的讨论。
)(3)全班交流成果师: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讨论的情景?你能试着说一说吗?生1:我是用小棒一个一个的数出来的1、2、3、4·14瓶,一共14瓶。
师:这样的方法你觉得对吗?谁要补充?生2:我用的是加法9+5,把9凑成10,先从5瓶里拿出1瓶和9瓶放在一起是10瓶,再加4瓶,10+4=14。
师:真了不起!这种方法你喜欢吗?板书(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生3:我也用加法,9+5,把5凑成10,从9里拿出5和5放在一起是10瓶,再加4瓶,10+4=14。
板书(看小数,分大数,凑成十,加剩数)生4:我是这样算的把9看成10,把加的结果减去1。
师:同学们真行!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生5:我和大家都不一样,是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在个位上拔9颗珠子,再在个位上拔5颗珠子,把个位上的10颗珠子表示在十位上,应在十位上拔1颗珠子,去掉个位上的10颗,个位上剩下4颗珠,也就是1个十和4个一,和起来是14。
即是9+5=14。
(以上五种方法都可以计算9加几,相对来说就是“9”添“1”凑成10,再用10和剩下的数相加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在情景教学中学生通过认真观察、独立思考有着不同的算法,展示了学生不同的认知方式。
师小结: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说一说,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在教学中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同学们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这里达到个性优化。
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1)圈一圈,算一算课本p79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说一说或摆一摆计算出得数,然后再汇报交流。
(学生在圈的时候,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如拆大数或小数等。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通过实物操作帮助理解问题。
)(2)课本p80页第1题,第2题。
(学生看图理解意图,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集中交流订正,从小就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样能准确检测出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果。
)本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检查教学目标落实情况的重要手段,这节课我为了巩固新知,深化思维,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设计如上练习,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力求面向全体学生。
5、畅谈收获,课堂总结师:通过这节课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值得我们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会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努力,在成长的道路上有更大的收获。
首先让学生畅谈收获,然后教师总结评价,提出希望,最后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关于9加几的问题。
这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再一次向学生渗透生活中有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这样,通过梳理,归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整节课的安排善始善终。
6、数学游戏搭积木(9加几)(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课堂学习形式。
让学生在游戏中轻轻松松学知识,这不正是我们的追求。
于是此环节我设计了游戏。
)师:小淘气知道同学们这么爱动脑筋,很愿意和大家交朋友,我们看看,他会带领我们到哪里去呢?(出示摆一摆、算一算,小朋友们在公园游乐场的一角玩搭积木的游戏课件。
)师:我们也像公园里的小朋友那样玩一玩、做一做吧。
学生争先恐后地来玩这种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练了9+?的进位加法,并在算题的过程中练习了自己最熟练的有关加法的计算方法,达到练习和强化的目的。
学生可以利用手中的方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摆一摆,算一算9+?,加深对计算算理的理解。
再次用游戏来激发学生,小朋友们都很乐意帮助,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和运用多种算法。
[小精7、课外作业(购买食品)师:小淘气和大家一起逛了一会儿公园,他想请大家一起到公园的小店里吃点东西,你能帮他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吗?(出示课件:食品的价钱如下,糖果6元、面包3元、果汁4元、汉堡8元、巧克力7元、鸡腿9元、可乐5元。
)(1)帮小淘气选择一个鸡腿和另一种食品并计算价钱。
(学生选择后练习9加几的计算。
)(2)自己任意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
(学生自主选择进行任意两个数的计算。
)(练习题设计生动、有趣,在愉悦的气氛中,既使知识得到了巩固,又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购买食品这一练习的设计,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五、板书设计:由于学生思维活跃、聪明、积极,经常出现一些意想不到之处,所以对本课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变化而变化的,让学生从自身的认识基础出发,主动学习。
篇二一、说教材《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
教材中所创设的情境是活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也是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第一阶段。
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根据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以供学生进行思考。
(2)呈现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种思考方法。
(3)直接对进位加法的算式进行计算,以作为巩固练习。
本课时的内容是以本册教材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及其应用为基础的,同时又为本单元20以内的进位及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上学前,大部分已经受过学前教育,有极少部分学生已经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因此这节“9+5”的课,对于这部分孩子来说是“旧”知识,但是学生会计算得数,而不知晓计算过程或算理,这是本课时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1、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通过组织摆小棒、数小棒、说一说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3、通过创设“有几瓶牛奶”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图中搜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