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重庆的城市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重庆的城市化
摘要:从改革开放到直辖前,重庆一直处于向加速发展阶段过渡的时期,人口持续增加,经济和科技不断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全面展开,重庆城市化水平相应迅速提高。。。。
关键词:重庆城市化发展
正文:
一.重庆直辖前及直辖后十年城市化进程。
重庆是一座具有3 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它地处长江黄金水道,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条件较好,重工业发达。特别是重庆于1997年成为直辖市后,迎来了建国以来最好的发展机遇,地域面积达到8.24万平方公里(这里的“重庆”指的都是大重庆的地域范围,即40个行政区县范围),都市发达经济圈社会发展程度较高。并且目前,重庆已被确定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心,加之挟长江三峡工程,具有全国大中城市所不具备的多重优势,商机无限,发展潜力巨大。由于这些原因,重庆的城市化进程一直处于全国前列。此外,重庆作为一个具有“大城市、大农村”特色,二元经济结构明显的直辖市,其城市化进程有着自己的特色。
从改革开放到直辖前,重庆一直处于向加速发展阶段过渡的时期,人口持续增加,经济和科技不断发展。而到1997年直辖市建立以后,其面积由解放初辖1 8个区29433平方千米,扩大到辖40个区县(自治县、市)82403平方千米,面积扩大了近280倍。并且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全面展开,重庆城市化水平相应迅速提高。从1996年到2006年,重庆城市化水平由1996年的29.5%上升到2006年的46.7%,年均增长1.7个百分点;特别是2000年到2006年间,城市化率的发展速度加快,年均增长达到了1.9个百分点,比1996年到2000年年均增速快O.2个百分点(图2.6)。到2006年底都市区已达到86.8%,相当于发达国家水平。
下面分别从经济及产业的演变、人口的变化、土地利用的变化三方面来放映重庆的建辖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1.产业的演变。
一方面,GOP总量及人均GDP均不断增加。在直辖效应的带动下,重庆的发展潜力被大大激发出来。直辖十年,蕈庆GDP保持年均l0.2%高速增长。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长,重庆的产业及其结构发生快速变化,第一产业缩减、第三产业扩张,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转化。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了重庆经济实力,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奠定了物质基础。
2.人口的演变
就业结构演变与产值结构演变相互关联,随着产值结构调整.就业结构
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年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非农产业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导致劳动力逐渐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与此同时,人口的城市化率也逐年攀升。
3.土地利用的变化
截至2006年年末,重庆农用地为6941463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4.38%,这充分体现了重庆“大农村”的特色。但从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来看,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减少,建设用地增大。值得一提的是,为发展效益农业,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步伐,建立现代农业园区和基地而实行的农业结构调整及国家推行的生态退耕等因素,也导致了耕地的减少。
并结合重庆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可得出重庆市城市化具有以下特点:
1.重庆具有鲜明的“大城市、大农村”特点。重庆的都市发达经济圈社会发展程度较高,
但从全市来讲,城市化水平仍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用地占全部土地面积的比例与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都较大。与经济发展已经达到的水平相比,重庆的城市化水平虽有显著增加但仍偏低,还没有达到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平。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孕育更高的城市化水平。
2.区域发展不平衡。都市发达经济圈为地理位置相对完整,经济社会特征大体相同的主城9区,基础条件好,经济综合能力相对较好。渝西经济走廊是大、中城市连绵区和产业密集带,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进程处于加速阶段。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和资源禀赋,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较落后。
3.城市化仍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根据城市化的三阶段理论,城市化水平在30~70%左右是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的中期加速发展阶段。而当前重庆的城市化水平正处于这一区间,正迅速发展。
4.城市形象有特色,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重庆有山有水,具有其他城市不可多得的自然条件,城市风貌较好。但重庆作为年轻的直辖市,各项投资不足,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全市城市化水平。
5.难以形成城市网络。重庆地处偏远的内陆腹地,地形多山起伏大,经济资源流动困难,且周边特大、大城市数量过少,城市竞争力也远远落在东部特大城市的后面。这样就决定了重庆经济的发展将还需由中心特大城市依托铁路干线和公路干线的线辐射和以中小城市为核心的点辐射来带动现代化建设。
二.“十一五”以来城市化发展状况。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城市化建设全面进入发展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人居环境显著提升,村镇建设步伐加快,产业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添了动力。主要体现在宜居重庆建设亮点纷呈、畅通重庆建设加快推进、远郊区县城建设全面提速、产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小城镇建设势头喜人、统筹城乡发展纵深推进。
三.重庆未来城市化发展展望。
“十二五”是重庆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全面发力、阔步前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城市化迎来新一轮机遇,发展动力更强劲、空间舞台更广阔、统筹城乡结硕果的重要时期。对下一步全市城市化工作的开展,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三峡后续工作全面启动、国家中心城市和两江新区开发开放等重大历史机遇,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五个重庆”建设,优化城镇体系,合理布局城镇空间,加强分类指导,推动主城、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县城和中心镇有机衔接、互动并进,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城镇群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缩小“三个差距”,继续保持城市化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确保2015年城市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市化率达到50%的目标。要加快构建国家中心城市的体系,切实提升城乡规划水平,全力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积极推进城镇的产业优化,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加强城市化工作的领导。
重庆市城市化的总体目标是:2012年要在重点项目上突破和搭建平台,形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效机制;而到2020年,城市化建设实现全面覆盖和完善,形成良好的城市化建设管理机制。
结语: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在新一轮的城市化进程中,重庆的发展动力强劲,空间舞台广阔,所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将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化水平必将更上一层楼,城乡发展更加协调,人民必将过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