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财务公司信贷资产证券化(doc 7页)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分析信贷资产证券化(Credit Asset Securitization)是指商业银行将其信贷资产通过特殊的机构(专门的公司或特殊目的机构)打包并转让给投资者的过程。
通过证券化,商业银行可以将信贷风险集中程度降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减少风险集中度,使客户信贷风险和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分担更加均衡。
信贷资产证券化也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需要进行风险分析和管理。
信贷资产证券化存在的信用风险主要包括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特殊机构信用风险和投资者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将信贷资产证券化转移给特殊机构后,商业银行仍然需要承担一定的信贷风险。
特殊机构作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中介,对债务人还款能力的判断和准确性也会对证券化产品的信用风险产生影响。
投资者在购买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时,需要评估特殊机构的信用风险,并根据不同的产品性质和投资标的来确定投资风险。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分析主要包括担保品分析、债务人信用风险分析、特殊机构信用风险分析和投资者信用风险分析等。
担保品分析主要关注抵押资产的质量和流动性,以及担保品是否能够充分覆盖证券化产品的本息偿还。
债务人信用风险分析主要关注债务人的还款能力和信用记录,以评估证券化产品的违约风险。
特殊机构信用风险分析主要关注特殊机构的财务状况、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等。
投资者信用风险分析主要考察投资者的信用评级、偿债能力和投资能力等。
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时,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
商业银行应根据证券化产品的性质和风险特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并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也应加强对特殊机构的监管和监督,确保特殊机构具备充足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投资者在购买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时,也应充分了解产品的风险特征和发行机构的信用评级,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信贷资产证券化
投资银行业务与经营论文浅析我国为什么要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指导老师:专业:学号:姓名:浅析我国为什么要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一、信贷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机构,将信贷资产信托给受托机构,由受托机构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向投资机构发行受益证券,以该财产所产生的现金支付资产支持证券收益的结构性融资活动。
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积极影响在信贷资产证券化方面,不仅优质资产可以进行证券化,不良资产也可以通过证券化的手段转移风险。
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新模式。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会获得更多的市场认可。
1、解决了信贷资金长期被占用问题。
以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为例,商业银行将贷款发放给借款人,借款人在未来的年度偿还本金利息,信贷资金就被长期占用,商业银行就可能缺少再向其他借款人发放贷款的资金,于是通过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商业银行将借款人的抵押贷款转让给受托机构来获得资金,同时受托机构可以以这笔贷款的稳定的未来现金流量来发行债券等金融工具,这样就解决了了商业银行缺乏可贷资金的问题。
2、金融机构获取超额利润。
伴随着每一次的资产证券化过程,商业银行都要从中获得一部分中间业务收入。
继续上述例子来讲,该商业银行发放的信贷资金价格为7.8%,而转让价格为7%,即每一次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都可以获得75亿元*0.8%*n年的现金流入。
如果该组信贷资产为75亿元10年期抵押资产,那么商业银行就可以在未来10年内每年无风险成本占用的获得0.6亿元的利润。
如果信贷资产证券化进行了10次,那么每年将获得6亿元的利润,且不占用风险资产,不在资产负债表显现。
3、分散信用风险。
伴随着信贷资产转让出去,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就发生了转移。
借款人的信用风险由证券购买人,即证券投资人承担。
三、美国次贷危机原因分析从理论上讲,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可以无限的循环下去,这也就是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源。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问题及对策探讨论文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问题及对策探讨论文从广义上来讲,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以信贷资产作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包括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消费信贷、信用卡账款、企业贷款等信贷资产的证券化;而开行所讲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即针对企业贷款的证券化。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问题及对策探讨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全文如下:信贷资产证券化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金融工具,它具有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盘活信贷存量、分散信贷风险、推动金融市场发展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产物。
当前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势头如此迅猛,我国应在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的同时,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建立宏观监管政策,做好风险防控工作。
1、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1.1法律体系不完善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工具的创新,其交易过程涉及多个参与主体,存在的风险比一般金融工具更大,需要更加完善的监管政策来进行指导规范。
而自我国设立资产证券化试点以来,指导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多是办法、规定、通知等部门规章和规范性的文件,虽然也颁布了部分法律法规,但仍没有建立起规范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运行和流程的完善的法律体系,不利于信贷资产证券化道路的健康发展。
1.2基础资产较为单一2013年,我国发行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基础资产主要包括公司信贷资产、个人汽车抵押贷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个人消费贷款4类,发行金额占比分别为74.87%,13.18%,7.05%和4.900Ic,公司信贷资产的规模占据绝对优势,而且多为大企业贷款,中小企业贷款规模仅占比0.68%, 2014年我国资产证券化飞速发展,在产品种类上进行了创新,出现了租赁资产支持证券等新产品,但是公司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金额占比仍高达90.42%,基础资产较为单一,限制了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速度。
浅谈信贷资产证券化
浅谈信贷资产证券化文章从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产品创新的现实需求出发,简要分析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基本原理、主要风险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表达了商业银行应积极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建议。
标签:信贷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风险创新信贷资产证券化在实质上是将缺乏流动性,但能产生可预见稳定现金流的资产,经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存量资产中的收益和风险进行分割、重组,从而转换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是对被证券化的信贷资产现金流进行重点分析,着重解决被证券化的资产估价和资产的收益与风险分析。
信贷资产证券化能够带来巨大的收益,同时其风险性也相对较大。
目前信贷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风险包括资产质量风险、欺诈风险以及法律风险和销售风险等。
信贷资产证券化必对我国的商业银行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方面,它将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依赖传统的利差收益转型为获取财务收益;另一方面,必将改变我国商业银行守旧的融资模式,以吸存为主转型变为从资本市场融资为主。
基于以上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应大力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
狭义资产证券化即信贷资产证券化,这种资产证券化所需要的资产流动性相对较弱,但在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相对稳定。
通过对这些资产进行合理的结构安排,重组分割其中的收益要素、风险要素,然后转换为证券,在市场上进行流通、出售。
这种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需要建立在具有信用关系基础之上,从本质上讲,这种资产证券化是投资者将资金投给融资者,而融资者,即证券发行机构,将未来信贷资产的现金流收益权转让给投资者,从而令投资者获益,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应当是存量资产证券化。
在最开始的发展阶段,信贷资产证券化主要以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作为主要产品,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变革,各类制度的完善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所面临的问题、障碍都得以解决,其技术也臻于成熟,金融机构也不在拘泥于住房抵押贷款这一种信贷形式,而是证券化技术应用于更多信贷资产中,令证券化信贷资产更加多元化。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分析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商业银行将其信贷资产打包成证券,然后将这些证券出售给投资者的一种金融业务模式。
这种模式能够帮助商业银行获得更多的资金,同时也可以将信贷风险分散到更多的投资者当中。
信贷资产证券化也伴随着一定的信用风险,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便商业银行能够更好地管理这些风险。
一、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就是放贷。
当商业银行放贷给借款人时,将形成大量的信贷资产。
这些信贷资产会占用大量的资金,降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为了释放这些资金,商业银行可以将这些信贷资产打包成证券,然后出售给投资者。
这就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
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可以获得大量的资金,提高其流动性。
与此商业银行还可以将信贷风险分散到更多的投资者当中,降低自身的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证券化的方式获得更多的放贷机会,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
信贷资产证券化也伴随着一定的信用风险。
证券化的信贷资产可能会受到信用评级的影响,如果相关的信用评级机构将证券化的信贷资产评级下调,将导致投资者的损失。
证券化的信贷资产也可能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一旦经济不景气,证券化的信贷资产的价值就会下降,投资者也将面临损失。
1. 信用评级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时,需要将其信贷资产提交给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评级。
这需要商业银行提供信贷资产的相关信息和数据,以便评级机构对其进行评级。
评级机构会根据信贷资产的信用质量、偿债能力等因素进行评级,然后根据评级结果为证券化的信贷资产定价。
2. 经济环境分析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时,还需要对经济环境进行分析。
一方面,商业银行需要分析宏观经济环境,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前景,以便判断证券化的信贷资产的价值。
商业银行还需要对特定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分析,以避免将坏账率高的信贷资产证券化。
3. 风险控制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风险控制措施。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研究论文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研究论文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摘要:信贷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篇论文将从2000年至今,系统地总结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过程,并重点讨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1.引言信贷资产证券化指的是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通过合法手段转变为券商发行的证券,并通过市场交易进行流转的过程。
它能够疏通金融资源,在提高金融机构盈利能力的同时,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
2.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1)2000年至2008年:起步阶段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起步于2000年,当时国内金融市场较为稳定,监管政策逐渐放宽,券商开始试点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2)2008年至2012年:金融危机冲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信贷市场受到波动,市场流动性紧张,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受到严格的监管限制,发展出现了停滞。
(3)2012年至2018年:发展新阶段2012年,我国政府开始加大金融改革力度,信贷资产证券化再度受到重视。
政府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创新发展。
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逐渐恢复并稳步增长。
(4)2018年至今:风险管控的重点目前,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风险管控成为当前的重点。
信贷资产质量、信息披露、评级机构独立性等问题亟待解决。
3.存在的问题(1)信贷资产质量问题信贷资产质量是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础,但当前我国信贷资产质量不佳,不良贷款比例较高。
这给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2)信息披露不足问题目前,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信息披露不够透明,市场参与者难以了解到投资产品的真实情况。
这导致市场参与者在投资决策中面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工具的创新,信贷资产证券化成为了商业银行的一种重要手段和融资工具。
信贷资产证券化指的是商业银行将其贷款组成资产池,将这些资产转化为可流通的证券,并通过发行这些证券来实现融资和风险分散的过程。
在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模式中,银行会通过向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的方式获得收益。
然而,这种方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银行的资金来源有限,导致贷款规模受限;贷款产生的风险无法得到有效的分散。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出现,为银行解决了这些问题,并提供了更加灵活的融资方式。
首先,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提供更大规模的融资。
通过将贷款组成资产池,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发行证券来融资。
这些证券通常分为不同等级,包括优先级和次级级别。
优先级证券通常具有较低的风险和较低的利率,有吸引力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
而次级证券则承担较高的风险,但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利率,更适合那些追求高回报的投资者。
通过灵活的证券设计,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来决定发行证券的规模和类型,从而实现更大范围的融资。
其次,信贷资产证券化实现了风险的分散。
商业银行的贷款组成的资产池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可以将风险分散到不同的投资者之间。
当资产池中的贷款产生违约风险时,这一风险将被分散到持有证券的投资者中。
同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等级的证券来实现风险的优先级排序,确保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
这种分散的风险模式有效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敞口,提高了其业务的抗风险能力。
然而,信贷资产证券化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首先,商业银行需要评估和选择适合证券化的资产。
不同类型的贷款具有不同的风险特征和偿还能力,商业银行需要进行准确的风险评估和收益预测,从而选择合适的资产进行证券化。
其次,商业银行需要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投资者的需求。
证券化后的资产将在二级市场上交易,其价格将受到市场供需关系和投资者情绪的影响。
商业银行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策略,以保证证券的流动性和价值稳定。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与防范1. 引言1.1 背景介绍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银行将自身信贷资产打包成证券,然后发行给投资者。
通过这种方式,银行可以获得资金,降低信贷风险,促进信贷市场的发展。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发展还比较初级,但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它在未来有望得到更好的发展。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
在风险管理方面,银行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保障自身的利益和投资者的权益。
本文旨在剖析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特点,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及通过案例分析和监管建议来总结经验教训,为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在探讨了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的基础上,我们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监管建议,以期为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有效防范这些风险,以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透明度。
具体目的如下:1. 分析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定义与特点,深入探讨其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和影响。
2. 深入研究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可能涉及的各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分析这些风险对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影响。
3. 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包括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信息披露规范、风险定价机制等方面的建议。
4.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总结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与防范经验,为相关金融机构提供借鉴和参考。
5. 提出监管部门的建议,包括监管政策的完善、监管机制的创新等方面的建议,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效率。
2. 正文2.1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定义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银行将自身信贷资产打包成证券化产品,通过证券市场向投资者进行发行,从而实现风险分散、提高流动性和盈利能力的一种金融创新模式。
在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银行会将信贷资产打包成不同级别的证券,包括优先级证券和次级证券等,各级别证券享有不同优先权和风险水平。
2023 资产证券化 研究报告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资产支持票据的比例
2023 资产证券化研究报告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资产支持票据的比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2019 年,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监管政策逐步放松,各类主体积极参与,相关业务规模和品种种类不断丰富。
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和资产支持票据是三类比较常见的资产证券化方式,本报告将对这三类资产证券化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来看信贷资产证券化。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将金融机构资产(主要是信贷资产)通过资产支持证券的方式转变为证券,再将这些资产证券发行给投资者,以获取融资的方式。
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国内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主要方式,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
根据数据显示,在2023 年,信贷资产证券化在资产证券化市场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发行规模和种类繁多,涵盖了个人消费信贷、企业贷款、房地产抵押贷款等多个领域。
资产支持票据也是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重要品种之一。
资产支持票据是指通过将特定资产包装成票据形式,发行给投资者融资的方式。
2023 年,资产支持票据在资产证券化市场中占据一定比重,发行规模和种类丰富,涵盖了银行信贷、汽车贷款、房地产抵押贷款等多个领域。
2023 年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中,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和资产支持票据三类资产证券化方式占据较大比重。
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主要方式,发行规模和品种丰富;企业资产证券化逐渐受到市场认可,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资产支持票据在市场中占据一定比重,发行规模逐步增加。
未来,随着资产证券化市场进一步发展,这三类资产证券化方式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市场带来更多创新和机遇。
【2023 年资产证券化市场将持续繁荣,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和资产支持票据将继续成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篇示例: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三种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各类信贷资产(如信用卡账户、汽车贷款、抵押贷款等)进行捆绑打包,然后发行证券化产品。
财务管理中的资产证券化分析
财务管理中的资产证券化分析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资产证券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可以将预期收益率高、流动性好的资产打包成证券,然后销售给投资者,从而为企业融资提供新的途径。
在财务管理中,资产证券化也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有效的资产管理和财务风险控制。
本文将分析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优点和缺点,并探讨其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一、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一组资产打包成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 ABS),然后分销给投资者。
这组资产可以是贷款、租赁、应收账款等非上市证券,也可以是上市证券。
一般情况下,这组资产都是通过特殊目的公司(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的设立来实现的。
SPV是一种独立的法律实体,可以持有、管理和转让一组特定的资产,但不承担任何其他风险或责任。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流程如下:第一步,组织特殊目的公司(SPV);第二步,将一组资产转让给SPV,从而将这组资产从企业财务报表中剥离出来;第三步,SPV按照一定的比例将这组资产打包形成证券,并发行给投资者;第四步,SPV向证券持有人支付本息等所得,从而实现资产证券化的收益。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优势在于将企业负债转化为资产,并将这组资产从企业财务报表中剥离出来,从而为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
此外,资产证券化还可以提高企业的资产配置效率,降低企业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
二、资产证券化的优缺点1. 优点(1) 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资产证券化可以将企业的负债转化为资产,从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因为资产证券的风险更少、流动性更好,投资者可以更容易地接受这种证券,从而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成本。
(2)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资产证券化可以为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从而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
企业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来获得更多资金,从而加强其资本实力和竞争力。
(3) 提高财务风险管理能力资产证券化可以将特定资产剥离出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从而降低企业的风险敞口。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分析信贷资产证券化(Credit Asset Securitization)是指商业银行将自身信贷资产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品,并通过证券化市场分散信贷风险。
信用风险是信贷资产证券化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之一。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无法按照协议履行偿还义务的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中,信用风险主要体现在资产转让、信用增级和信用保证等环节上。
资产转让环节是信贷资产证券化中信用风险的关键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商业银行将自身信贷资产转让给证券化专业机构或特殊目的实体。
信用风险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上。
商业银行需要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以及还款承诺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决定是否将借款转让的依据。
如果商业银行的信用评估存在不准确或偏差,就有可能将信用状况较差的借款人的借款转让给其他投资者,从而增加了信用违约的风险。
信贷资产证券化中的信用增级环节也是一个重要的风险点。
信用增级是指通过在证券化产品中设立不同优先级的债券来分散信贷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体现在信用增级的操作上。
商业银行需要根据不同借款人的风险状况,将债权分为不同优先级的债券,并将高风险债券留在自身或转让给其他投资者。
如果商业银行在信用增级过程中没有正确评估债权的风险,将高风险债券错误地分配给低风险债券持有人,就会导致信用违约的风险。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用保证环节也是需要关注的风险点。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提供信用保证或第三方提供信用增级服务来增加证券化产品的信用等级。
如果商业银行提供的信用保证或第三方提供的信用增级服务存在问题,可能会使得信用风险无法得到有效的分散。
商业银行需要仔细评估信用保证方或信用增级服务机构的信用状况,确保其能够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时,需要充分关注信用风险。
通过加强信用评估、合理设置信用增级和选择可靠的信用保证方或信用增级服务机构,商业银行可以降低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信用风险,从而更好地分散风险、提高流动性,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与防范1. 引言1.1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概念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银行将其持有的信贷资产(如贷款、债券等)通过一定的方式和工具转化为可供投资者交易的证券产品。
这种金融创新工具的出现,旨在提高银行资金利用效率,拓宽信贷资产流动渠道,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
通过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银行可以获得资金的快速回笼和更高的融资额度,同时也可以降低自身的信贷风险。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特点包括资产流动性强、多元化投资、风险分散和提高融资效率等。
通过将信贷资产转化为证券化产品,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从而促进市场流动性的提高,降低交易成本和融资风险。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也可以实现资产负债匹配,提高资产配置效率,降低风险对冲成本,增强风险管理能力。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利用金融工具转移和分散信贷风险的重要方式,对于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改善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践中,银行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监管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同时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力度,确保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
1.2 风险的必然性风险的必然性是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由于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银行在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时面临着各种潜在的风险。
市场风险是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
市场风险包括市场价格波动、利率变动等因素对信贷资产价值的影响,可能导致资产价值的波动和损失。
信用风险是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中最为重要的风险之一。
信用风险指的是借款人无法按时履行债务义务所带来的损失,可能导致债务违约和资产损失。
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政治风险等因素也会对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生影响,增加风险暴露。
银行在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时需要认识到风险的必然性,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有效应对各种潜在风险,保障资产证券化过程的稳健和安全。
2. 正文2.1 影响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的因素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将银行的信贷资产转化为证券,并通过证券市场融资的一种金融工具。
信贷资产证券化
信贷资产证券化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4)22-0104-04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把欠流动性但有未来现金流的信贷资产经过重组形成资产池,并以此为基础发行证券。
作为解决储贷机构的流行性失衡问题的重要工具,信贷资产证券化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起源并得到快速发展。
2007年之后,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二十多年牛市的终结,次级房地产抵押贷款的违约引发的次贷危机结束了资产证券化的高速发展。
危机发生之后,很多人都把资产证券化作为引发危机的重要原因,但资产证券化在经历短暂的低潮之后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
美国官方并没有禁止资产证券化,美国财政部在递交国会的《改革美国住房融资》一文中指出“作为与银行信贷的配套措施,资产证券化应当继续在住房融资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充分肯定了资产证券化的正面作用。
一、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史中国的资产证券化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为加速海南三亚的开发,实现地产的增值,三亚市开发建设总公司发行了三亚地产投资券,通过预售地产开发后的销售权益,集资开发三亚地产。
这种形式没有特殊目的载体(SPV),也没有经过外部信用评级,但已经具备了资产证券化的雏形。
2005年,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关于“积极探索并开发资产证券化品种”的要求,同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管理办法》,标志着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端。
在2005―2008年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第一轮试点中,11家境内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了17单,总计667.8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
从2008―2011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中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暂停了四年之久。
正式的资产证券化业务虽然在2008年之后陷入停滞,但具有中国特色的“类资产证券化”创新却一直层出不穷。
特别是2010年之后,随着宏观调控紧缩的力度逐步加大以及银行资本约束的趋紧,不同类型机构通过合作进行监管套利,将信贷资产移出银行资产负债表,借此规避信贷额度管控,发展到了相当的规模。
信贷资产证券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信贷资产证券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一)交易市场分割、流动性差目前ABS和ABN在银行间市场交易,券商专项计划则在交易所上市,但整体交易冷淡,流动性不足;尽管券商体系的交易所、转让平台和柜台交易已经对ABS和ABN开放,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优质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但受制于政策障碍和监管协调不足,要实现全部资产支持证券完全跨市场流通,或延伸到柜台交易尚需时日。
(二)产品结构单一一是交易基础雷同。
在前三轮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中,基础资产均为特征相似的贷款组合,同质性高,风险状况易于判断,且无合成和再证券化产品。
二是内部增信为主。
信贷资产证券化中,主要以内部优先/劣后的分层结构和超额利差保护为主,少数有流动性储备账户等增信安排,没有复杂的衍生品结构设计;企业资产证券化除了内部增信之外,主要通过金融机构提供担保增信为主。
(三)基础资产集中度、相似度偏高一是以对公信贷资产为主。
在前三轮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24支产品中,除住房按揭2支、不良资产1支、汽车贷款1支、租赁资产1支外,其余均为对公信贷资产[1]。
企业资产证券化主要为基础设施、能源电力等应收款项目。
二是以大中型企业为主。
信贷资产证券化以大中企业贷款为主,小企业贷款由于期限短、抵押贷款占比高,信用卡贷款因涉及循环入池对会计出表有影响等技术性障碍使得证券化难度较大;企业资产证券化中,也是以基建项目或大型企业为主。
三是行业选择集中。
从具体每单证券化来看,虽具备一定的行业分散度,但从全部资产证券化汇总来看,传统行业仍然具有一定的集中度。
(一)参与主体受限一是投资主体以机构投资者为主。
尽管银行间市场投资主体已经包括了银行、保险、券商、基金、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乃至部分大型企业,但受制于市场割裂,无论银行间市场还是交易所市场,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主体仍然有限,以金融机构为主,风险分散效果仍有待提高。
二是特定目的主体受到限制。
《信托法》下,由于信托具有风险隔离和破产隔离的相对合法性,到目前为止,信贷资产证券化中的特定目的主体(SPV)全部由信托公司担任。
财务公司信贷资产证券化浅析
从财务公司的行业 定位来看 , 财务公司 即具备金融行业的服 务属性 ,也具备作为集 团总部管理职能重要组成部分的辅助管理 属性 ,从 这一定位出发 ,财务公司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集团总 部优化金融资源 以及更好 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信货资产证券化面临的风险及对应的管控措施 第一 ,信贷资产证券化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 : 1 . 来自 银行 内部 的风险 ,对银行来说 , 信贷 资产证券 化过 程 中的基础资产信用主要来 自 于资产池 的质量 ,主要体现为原始债务
研 嚣 究 稀 瓣
财务公司信贷资产证券化浅析
李 尹
京能 集 团财务 有限 公司
【 摘 要】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适当的结构化安排, 将流动性不强单能产生可预见稳定现金流的信贷资产转化
成金 融 市 场上 可以 出售及 流 动 的信 贷 资产 支持 证 券 的 活动 ,本 质 上 是将 信 贷 资产 转化 为现金 流 。本 文主要 从 信 贷 资产 证券 化 面 临的 风 险
及对应的管控措施进行分析,从而提 出财务公 司试水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建议 。
【 关键词 】 财务公司 ; 信贷 ; 资产证券化 ; 风险
一
、
财务公司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特点 和功能 ,结合 自 身 实际, 应建立针对性较强的证券化业务 内部风险管理制度,该制度应涵 盖全部业务流程与管理 , 确保将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风险管理纳 入总体风 险管理体系 ,保证 可以持续有效 的识别、计量 、监测和 控制相关风险。此外,还需要依据监管要求,确定证券化产品风 险风 险 自留比例 、完善业务 推动模式 以及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常 人或不能按时或不能对资产池进行清偿 ,使得投资者可能无法获得 态化 的基础资产 ,形成标准化的操作规则及模板并建立专业化的 约定的投资收益。例如,大量不合格的次级贷款被作为基础资产可 人员 队伍 ,提前 制定预 案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信用风 险、操作风 以说是美国次贷危机在微观层面上最直接 的原因。银行只是转移了 险和声誉风险。 该债务的信用风险 ,将其转移到了投资人 的身上 ,同时银行在收回 2 . 规避提前偿付风险与定价风险,在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 中, 现金后 ,再一次 的扩大信贷规模和投资规模更加会导致风险扩大 , 提前偿付风险贯穿始终并影 响着各方 的利益 , 所 以这就要求根据 综上所述 ,信贷资产证券化本身是为了转移风险和增强流动性 , 但 需要建立适合 自 身 证券化特点 的提前偿付风险防范措施 ,列如实 如果基础资产池本身质量不 高,反而会将风险更加集 中放大。 施买权保护等。对 于规避定价风险而言必须依赖长时期的数据积 2 . 银行 自身动机会扭曲风险 ,目前很 多研究 指出,证券化等 累 ,不断总结探索符合 自身实际的数据统计 分析模型 ,建立可以 金融创新会诱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动机扭曲 ,增大 了单个金融机构 量化的计算模型 以及无法量化 的定性分析方法。 的风 险水平 ,主要诱因包括两个方面 : 一是 资产证券化会降低银 三、财务公 司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障碍 行对发放贷款 的审核和监督的积极性 ,二是 资产证券化会引发银 为推进金融创新 ,提升中国金 融市场发展水平 ,近年来监管 行等金融机构的盲 目 风险承担。 政策 出现列较 大程度 的调整 ,为资产证券 化建 立了 良好的环境 , 3 . 提前 偿付风险,由于证券化 的特性 ,准时则是最佳 。延退 但从 目前 的情况来看 ,即使是作为信贷 资产证券化参与主体 的商 是信用风 险,而提前还款则会出现所谓 的提前偿付风 险,这种风 业银行而言 , 也并未对这些政策利好表现出热烈 的反 映,信贷资 仍属非常规业务 , 险主要体现在,提前偿还后,银行的现金流会改变,对流动性管 产证券化与银行 的存 、贷、汇等正 常业务相比, 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另外利率下降时 ,银行面临收 回现金的再投 信贷资产证券化 的发行量相对于银行业 整体 的信贷总资产而言几 资风险最后 、约定的偿还期直接影 响债券 的价格 ,提前偿还使得 乎微 不足道。这些从一定程度上也揭示 了,财务公司参与信贷 资 债券的增值空间收窄 ,价格的上涨空间变小。 产证券化依然面临着一些 障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4 . 定 价风险 ,在证券化 过程 中如何定 价是非 常重要 的环节 , 1 . 受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不断推进 的影 响,财务公司行业存 因为定价是否合理将直接决定 证券 能否成功发行 ,以及所蕴含的 贷款利差进一步收窄 。 2 . 风险 自留对资本的大量 占用 ,对于财务公司调节报表的作 风险 ,然而由于证券化本 身的复杂性和创新性 同时证券化 的信贷 资产特征 、信用增级方式 、市场利率变动等 因素使得定价方法和 用 有 限 。 过程不尽相同 ,容易导致定价风险 。 3 . 利率变动和中介费用尚存在不确定性 ,随着国家政策 的不 信贷资产证券化所涉及的贷款 5 . 操作过程 中的法律风险 、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从基础资产 断调整和市场资金面的不断变化, 的选择一直到证券化资产 予以出售 ,中间信用链条较长 ,涉及 的 利率和中间费用存在较大 的不确定性。 4 . 对融人资金投 向的风险掌控需专业化的研判。 专业机构众多 ,再加 上真实出售、信用增级 、破产隔离等一系列 5 . 是否能找到愿 意投 资财务公 司信贷资产证券化 产品的投 资 负责交易结构的设计 运用 ,必然会导致专业性契约的增多 ,如此 多的操作环节必然加大了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 者也是财务公司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一大障碍。 6 . 第三方参与机构导致的风险 、信贷资产证 券化参与主体众 多, 涉及到商业银行 、 借款人 、 特设机构 , 信用增级机构 、 受托人 、 参考文献 : 于剑波 ,信 贷资产 证券 化在 集 团财务 公 司的运 用 . 《中国证 券 投资者等多个当事人。如此多 的参与机构 ,除了操作风险增加外 , 银行也将传统融 资方式面 临的信用风险分摊到相关机构 ,同时每 期 货 》, 2 0 1 3 ( 4 ) .
集团财务公司信贷资产证券化分析
金融经济FINANCIAL AND ECONOMIC集团财务公司信贷资产证券化分析崔国营苏伊士新创建有限公司摘要:集团财务公司是我国金融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它有提供金融服务,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功能,但是近年来财务公司的融资手段逐渐难以满足公司发展的要求。
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应用拓宽了融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务公司融资压力,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介绍资产证券化业务背景,分析集团财务公司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必要性,提出其基本原理与流程,发现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挑战与障碍,总结并提出解决问题简要措施。
关键词:集团财务公司;信贷资产;资产证券化引言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起步较晚,因其具有一定优势被广泛应用在集团财务公司融资当中,该业务得以快速发展。
但是我国相关法律制度还未完善,集团财务公司在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依旧会面临一些风险,这就需要将其进行完善和改革,用以充分发挥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积极作用,促进我国金融行业领域正向发展。
一、资产证券化业务背景介绍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稳定增长、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市场改革的关键时期,要让金融行业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要进行资本市场的改革并且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范围,让金融带动调整经济结构进而实现产业转型,对金融资源优化配置,进而实现金融行业带动实体经济发展的目标。
因为当前我国整体经济运行效率较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逐渐突出,资金在不可流通区域大量沉积,部分信用贷款产生一定的违约问题,致使我国推出资产证券化。
从风险角度看,商业银行的贷款意愿减弱;从财政角度看,政府积极财政政策减少,施行财政紧缩成为银行和政府共同的决定。
因此,政府宏观调控必须考虑如何调动社会存量资金活跃性和可流动性问题。
当前全球的货币政策趋于正常态势,通过发行货币拉动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用逐步下滑,且政府以及央行暂时不会施行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可见国家大势为紧缩货币、提升利率用以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处理冗余产能。
财务公司的资产证券化与证券化产品
财务公司的资产证券化与证券化产品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与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工具和风险管理手段,逐渐受到财务公司的重视与应用。
本文将探讨财务公司的资产证券化以及与之相关的证券化产品。
一、财务公司的资产证券化概述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一定资产或收益权利通过特定法律程序转化为具有流动性的证券产品并进行融资的过程。
财务公司作为一种金融机构,其主要业务涉及贷款、租赁以及其他信贷活动,这些活动所形成的资产可以被转化为证券化产品,以实现融资和风险分散的目的。
财务公司的资产证券化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财务公司将所持有的贷款或租赁等资产进行评估和筛选,确定适合进行证券化的资产。
然后,通过将这些资产捆绑形成资产池,并由专业机构对资产池进行评级和审查,形成符合投资者需求的证券化产品。
最后,这些证券化产品可以通过发行、交易和流通等方式进入资本市场,为财务公司提供融资渠道,并让投资者可以买卖和持有这些证券化产品。
二、财务公司的证券化产品种类财务公司进行资产证券化的产品种类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资产类型和资金需求设计不同的产品。
1. 贷款证券化产品贷款证券化产品是指将财务公司持有的贷款资产通过特定的证券化结构转化为证券产品。
贷款证券化产品可以分为抵押贷款证券化和信用贷款证券化两种类型。
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将财务公司持有的抵押贷款进行证券化,形成以抵押贷款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
信用贷款证券化是指将财务公司持有的信用贷款进行证券化,形成以信用贷款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
2. 租赁证券化产品租赁证券化产品是指将财务公司持有的租赁资产通过特定的证券化结构转化为证券化产品。
财务公司租赁业务常见的资产包括汽车租赁、设备租赁等。
通过租赁证券化,财务公司可以将租赁业务所产生的未来租金现金流进行拆分,形成具有不同优先级和风险收益特征的证券化产品。
3. 其他资产证券化产品除了贷款和租赁,财务公司还可以通过证券化的方式转化其他形式的资产,如应收账款、债权、股权等。
浅析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
浅析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全面发展, 各种新型金融工具陆续面世,下面为大家介绍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具体内容请查看全文。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在金融改革形势下所探索出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
它与传统的贷款方式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银行把欠流动性但有未来现金流的信贷资产(如银行的贷款、企业的应收帐款等)经过重组形成资产池,并以此为基础发行证券。
资产证券化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金融业发展创新的一个新起点,它所带来的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但是,由于我国特殊因素的影响,资产证券化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研究。
一、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状况早在1983年我国就有人开始介绍西方的资产证券化技术,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资产证券化探索研究的热潮才开始在中国兴起。
1992年三亚地产的投资证券、走出了中国资产证券化的第一步。
1996年8月,为了建设广深珠高速公路,珠海在国外发行了2亿美元债券,这是国内第一个完全按照国际化标准运作的离岸资产证券化案例。
2000年,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成为住房贷款证券化试点单位,标志着资产证券化被政府认可。
20XX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发布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以及之后财政部颁布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计处理规定》、银监会颁布的《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为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搭建了一个基本的法律框架,为资产证券化的规范化运行创造了条件,也为今后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20XX年12月,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发行了第一期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托资产支持证券,这两个证券在市场的成功发行,标志着我国信贷产证券化工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国内信贷资产证券业务正式开展。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行,一方面丰富了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种类,开辟了商业银行批量化、市场化、标准化处置不良资产的新渠道,并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
信贷资产证券化概述
2021/4/20
本部分主要内容
1、资产证券化的起源 2、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3、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和基本原理 4、资产证券化的当事人及其职能 5、资产证券化的操作过程 6、中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 7、中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 8、对中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建议 9、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10、从2资021产/4/证20 券化看次贷危机产生的机理
2021/4/20
2、狭义的资产证券化
两大特征:
1、发行的证券是由特定资产支撑的; 2、必须涉及资产转移的设计。
2021/4/20
2、狭义的资产证券化
实质:
将原资产中的风险与收益通过结构性分 离与重组,其未来现金收益权由融资者 转让给投资者,并使其定价和重新配置 更为有效,使参与融资各方均有收益。
1、确定资产证券化目标,组成资产池
关键?
该资产具有可预测的 相对稳定的现金流 !
2021/4/20
2、组建特设信托机构,实现真实出售
SPV作为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核心机构,
发挥着“破产隔离”的重要作用 :
(1)SPV与自身破产风险的隔离; (2)SPV与发起人破产风险的隔离; (3)SPV与原始债务人的破产风险相隔离。
2021/4/20
四、资产证券化的当事人及其职能
特殊目的载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 是指购买发起人的基础资产,并依此 为基础设计、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机构。 SPV 的发行收入构成向发起人购买标的资 产的资金来源。
2021/4/20
四、资产证券化的当事人及其职能
一个核心原理:
基础资产的现金流分析,包括两方内容: 1、资产的估价; 2、 资产的风险/收益分析,其在现金流 分析中的作用是用来确定证券化资产未来 现金流的贴现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财务公司信贷资产证券化(doc 7页)财务公司信贷资产证券化浅析吴子华安力韩钢(中航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摘要:信贷资产证券化被称为“金融机构的盛宴”,其创新的业务结构,需要众多金融机构协同合作,而财务公司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其中,是本文撰写的初衷。
本文从分析财务公司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需求入手,探讨目前国内法律政策对财务公司参与此项业务的适用范围,找出财务公司开展此项业务的障碍所在,从而挖掘财务公司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可行之路。
一、财务公司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需求分析(一)财务公司信贷资产流动性的需求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内部企业,资本实力无法与社会性金融机构相比,难以满足集团企业长期、大量的资金需求,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在货币、证券市场上将信贷资产出售、流通,实现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从而加强信贷资产的流动性。
(二)财务公司信贷资产盈利性的需求财务公司信贷资产的盈利性主要体现在降低集团整体财务费用上。
由于国家贷款利率基本固定,财务公司通过打包贷款,集中销售给特定的投资者,可以获取一定利差,加速信贷资产周转速度,扩大财务公司盈利,降低集团整体财务费用。
(三)集团公司发展的需求财务公司所在集团均属于国民经济中重要支柱产业,产业集团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尤其在关键时期的发展,需要长期的、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而目前财务公司主要资金来源集中于短期、零散资金,无法满足长期的资金需求,这种贷款期限不对称的矛盾使财务公司无法参与集团建设,而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大大缓解这种矛盾。
(四)社会闲置资金的投资需求目前,我国保险基金、养老基金以及居民储蓄投资渠道狭窄,主要集中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为大量社会闲置资金提供一个新的投资渠道,促进社会资本的供需在区域上、机构间的合理配置,弥补股票市场对于资金配置不完善的局限,也为国内各种基金等长期资金提供最匹配的投资渠道。
同时,资金富余的财务公司也可以投资于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从中获取一定收益。
二、财务公司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政策分析(一)目前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相关的法律体系2001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并公布实施,其中第十五、十六条规定,“在委托人将特定资产设定为信托财产后,该特定资产可以与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固有资产实现风险隔离”,这为我国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提供了基础的法律依据。
2005年4月20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公布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明确了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本交易结构,为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具体实施奠定了基础。
随后,央行、银监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陆续制定、公布了《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规则》、《资产支持证券交易操作规则》、《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计处理规定》、《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的有关税收政策》等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法律规范性文件。
这些后续制定的法律文件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进行规范,从而使交易各方在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的每个环节时都有法可依。
上述文件共同组成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法律体系。
(二)财务公司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市场准入政策分析根据《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参与方主要有发起机构、受托机构、贷款服务机构、资金保管机构、投资机构等,在理论上,财务公司可以发起机构、贷款服务机构和投资机构的身份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
《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第二条提到“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机构”,第十一条规定“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是指通过设立特定目的信托转让信贷资产的金融机构”。
财务公司能够从事信贷业务,是银行业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符合上述作为发起人的规定。
《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贷款服务机构是接受受托机构委托,负责管理贷款的机构。
贷款服务机构可以是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
”从实际操作看,由于发起机构比较熟悉基础资产的基本情况,一般会继续担任证券化交易的服务机构,因此财务公司也符合作为服务机构的规定。
《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第四十七条规定“金融机构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银监会等监督管理机构的有关规定可以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也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和银监会等监督管理机构有关规定允许的范围内投资资产支持证券。
”因此,具有银监会批准的投资业务资格的财务公司也应当可以投资于信贷资产支持证券。
目前,我国仍处在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阶段,暂时只允许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进行信贷资产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试点。
在试点过程中,银监会将密切跟踪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情况,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应的监管制度、方法和程序,促进资产证券化业务规范健康发展,从而为我国全面推开资产证券化积极创造条件。
(三)财务公司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税收政策分析2006年2月20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明确了我国银行业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中有关印花税、营业税和所得税问题。
财务公司相关的税收政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印花税方面,财务公司作为发起机构和贷款服务机构在与受托机构签订信托合同和委托管理合同时,暂不征收印花税;财务公司作为发起机构在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与资金保管机构、证券登记托管机构等签订的其他应税合同,暂免征收印花税;财务公司作为发起机构因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而专门设立的资金账簿暂免征收印花税。
营业税方面,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财务公司作为贷款服务机构取得的服务费收入应缴纳营业税;作为投资机构买卖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取得的差价收入也应缴纳营业税。
所得税方面,财务公司作为发起机构转让信贷资产取得的收益应按规定计缴企业所得税,转让信贷资产所发生的损失可按规定扣除,赎回或置换已转让的信贷资产,应按现行企业所得税有关转让、受让资产的政策规定处理;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财务公司作为贷款服务机构取得的服务收入应按规定计缴企业所得税;财务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从信托项目分配获得的收益,在投资者环节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确认应税收入,按照企业所得税的政策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财务公司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会计处理分析2005年5月16日,财政部发布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计处理规定》(下称《规定》),分别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涉及的各主要当事人的会计处理和有关信息披露要求做出了规定,它为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多个参与机构的会计处理问题的规范扫清了障碍。
(一)财务公司作为发起机构的会计核算发起机构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起点,其会计核算应当主要关注资产证券化的信贷资产在符合何种条件时,才能从发起机构的账上和资产负债表中转出,即终止确认信贷资产,这也是《规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根据《规定》,发起机构应当首先判断信贷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是否已转移。
如果已转移,发起机构应当终止确认信贷资产,并将其账面价值与因转让而收到的对价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果仍保留,发起机构不应当终止确认信贷资产,在这种情况下,发起机构转让信贷资产收到的对价应当确认为一项负债。
发起机构在具体进行判断时,应当综合考虑所有相关因素,并充分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在发起机构仍保留部分重大风险和报酬的情况下,发起机构应当进一步判断是否能对资产证券化的信贷资产保留控制权。
如果仍保留控制权,就要视发起机构继续涉入信贷资产的程度继续确认相关资产和负债。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反映发起机构因保留对信贷资产的控制而保留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如果发起机构放弃对信贷资产的控制,就可以将其终止确认了。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关注,即发起机构是否对特定目的信托拥有控制权。
如果拥有控制权,按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应当纳入发起机构合并会计报表范围。
除上述要求外,为了充分披露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关的风险信息,发起机构应当就信贷资产证券化作出详细披露,如所转让信贷资产的账面价值、因转让信贷资产而确认资产的性质、发起机构仍保留的信贷资产所有权上风险和报酬的性质、相关负债的账面价值等。
《规定》对发起机构的信贷资产终止确认的判定条件及其会计核算做出了严格的规范,提高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表外处理的门槛,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
(二)财务公司作为贷款服务机构的会计核算财务公司作为贷款服务机构,是为信贷资产证券化负责管理贷款的机构,应当对作为信托财产的信贷资产单独设账,单独管理;按照有关贷款服务合同确认和计量服务收入。
最后,财务公司还应当定期向受托机构提供服务报告,报告作为信托财产的信贷资产信息。
(三)财务公司作为投资机构的会计核算财务公司在取得资产支持证券时,应当按实际支付价款确认“资产支持证券投资”;取得信托收益时,应当区分属于资产支持证券投资本金部分和证券投资收益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在会计期末,应当对所持有资产支持证券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发现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同时,应当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
四、财务公司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障碍分析(一)观念与认识的偏差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的新生事物,而且自出生以来业务范围狭窄,社会影响力较小,因此,社会投资者、监管机关都对财务公司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
监管部门认为财务公司缺乏雄厚的抗风险能力和丰富的金融运作经验,而社会投资者则对财务公司缺乏根本的认识,这对财务公司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从市场准入到市场推广都设置了较大的障碍。
而且,信贷资产证券化本身作为一项金融创新,短时间内还不为大众投资者所熟知,加之在运作过程存在着一定的信息不对称,因此投资者往往对此产品缺乏热情。
(二)证券化产品的信用评级有待规范由于资产证券化涉及到融资者与投资者等各方的风险与收益,因此,对证券化的资产进行信用等级评定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公正、公平的信用评级可以为资产证券化提供充分的市场信息,增加交易透明度,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资产证券化的顺利进行。
然而目前国内信用评级机构普遍规模不大,业务运作不规范,信用评估缺乏统一标准,信用评级透明度不高。
如果由这些机构承担资产证券化的信用评级业务,难以达到透明、准确、客观、公正的要求,评级结果难以得到投资认可。
而且由于财务公司的知名度有限,很大程度上需要信用增级后方可推向市场,而目前国内信用增级机构还不成熟,与专业的金融担保相比差距较大。
(三)投资需求与供给错位财务公司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必然以自身承担的信贷资产为证券化标的物,它的目的是为了节约成本、回转现金流,这种产品属性注定了它不可能提供很高的收益水平,而证券化产品的销售对象主要是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历来追求高风险高收益,往往对低收益产品兴趣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