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桂林市中山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庸中学2018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庸中学2018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庸中学2018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殊途同归”。

“同归”是指两派都致力于A.武力推翻清朝统治B.结束君主制度建立共和政体C.推进民主政治进程D.进行社会革命消除贫富悬殊参考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通过和平的改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而革命派主张通过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所以两者都主张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从而推动中国的民主政治进程,故C正确;ABD都是革命派的主张,故AB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共同点,两者都主张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只是方式有所区别。

2. 中国古代科技主要限于农业水利工程、时令、气象科技等,其他如机械、纺织、印刷等也有所发展,但都未能推动古代科技向近代转化。

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A.儒学长期处于正统地位B.中国传统文化关注重点是人际与社会的和谐C.中国推行闭关锁国政策D.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参考答案:D【详解】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主要是和农业、手工业有关,由于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使得古代科技向近代转化缺乏动力。

故答案为D项。

其他三项对科技发展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不符合题干中“主要原因”的要求,排除A、B、C项。

3. 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A.绝对肯定西方文化的进步性B.深入研究并传播马克思主义C.传播了资产阶级天赋人权思想D.较为彻底地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参考答案:D4. 关于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改革都顺应了时代潮流,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要B.与革命不同,改革是温和的,不会发生新旧势力你死我活的激烈斗争C.与革命相同,改革也是牵引人类社会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重要动因D.成功的改革通常由统治者“自上而下”发动,和“自下而上”的呼声与支持无关参考答案:C5. 《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

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1.战国时期,士已逐渐转变为社会上的一个阶层。

这个阶层成为上(统治者、官吏和剥削者)与下(被统治者、民、被剥削者)交流、转换的中间地带。

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加速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

材料中社会新阶层的出现A.满足统治阶级需要B.加重下层民众负担C.推动社会转型发展D.激化已有社会矛盾【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

材料中“这个阶层成为上(统治者、官吏和剥削者)与下(被统治者、民、被剥削者)交流、转换的中间地带”表明士阶层的出现同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都有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中“与下(被统治者、民、被剥削者)交流、转换”不等于加重下层民众负担,故B项错误;材料中“战国时期,士已逐渐转变为社会上的一个阶层”“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加速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表明社会新阶层的出现是社会转型的产物,“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表明商业中产阶级的出现推动了古希腊社会转型发展,故C项正确;“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表明社会新阶层的出现推动社会转型发展,是解决而非简单激化已有社会矛盾,故D项错误。

2.据《唐会要》载:“贞观年间,皇子李恪因为打猎时踩坏了庄稼,遭侍御史刘范弹劾。

据此推断当时A.中央监察机构职能增加B.御史监察受到皇权的庇护C.司法制度逐渐发展完善D.监察不回避贵族统治集团【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材料中“遭侍御史刘范弹劾”中仅涉及御史弹劾权,未体现监察职能的增加,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皇权对御史监察权的庇护,故B项错误;材料仅仅涉及李恪遭到弹劾,没有涉及如何处理,因此与司法制度无关,故C项错误;李恪作为皇子,受到弹劾说明御史的弹劾不回避贵族集团,故D项正确。

3.隋唐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据毛汉光统计,当时以科举出身者而言,69%为士族,13%为小姓,寒门占18%。

广西桂林中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广西桂林中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2012-2013学年度广西桂林中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 D B D A C A D B B D A C D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 A C B D B C B A C A B B二、非选择题(第26题30分,第27题20分,共50分)26.(1)春秋生产力的进步,私田越来越多,井田制难以维持。

管仲实行“相地而衰征”,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调动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土地的积极性。

(4分)(2)春秋时期土地所有制逐步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

(2分)(2)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

(2分)原因:“利其田宅”(给三晋之人土地和住宅,免除他们三人代人服兵役的劳役),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4分)结果: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

(2分)(3)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以专心应敌于外。

(4分)(4)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

(6分)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

(6分)27.(1)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规律。

引起国内政治、经济危机。

(4分)(2)新经济政策。

目的是恢复经济,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

(4分)(3)首先发展轻工业,然后发展重工业。

这是因为,发展轻工业所需资金较少,易于获得利润,并能为重工业积累资金。

(3分)苏联应首先发展重工业。

因为当时苏联维面临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和战争威胁,必须首先发展重工业以保卫国家。

(3分)(4)造成轻工业生产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货币不稳定。

(3分)必须保证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有比例地平稳地发展,才能为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广西桂林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广西桂林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广西桂林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单项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30题,共计45分)1.历史的推论离不开对史料的正确解读。

下列史料的解读不符合史实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A选项是引用《三字经》中对周代的叙述,可以看出西周的历史时间长,文化相对平稳;B 选项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将进酒》,体现出浪漫主义情怀;C选项体现出的是斯多亚学派主张人生而平等的思想;D选项错误,雪莱是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故本题选择D选项。

2.春秋晚期,孔子(前55l~前479年)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在道德而不在政治,主张以周礼为手段重建社会秩序;以冉求等代表的事功派认为政治应高于道德,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这表明A. 不同政见的争论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容B. 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影响了儒学的发展C. 儒家与法家的争鸣导致了儒家学派分化D. 儒家学派开始主动借鉴其他学派的思想【答案】B【解析】由“春秋晚期,孔子(前55l~前479年)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结合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分裂的形式可以看出政治形势影响了儒学的发展,故本题答案选B项;A 项错误,丰富儒学的内容主要是指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选,题干中没有体现法家;D错误,题干中没有体现借鉴其他学派的思想。

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答案

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答案

安义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西方学者把秦始皇统一中国至清朝的二千多年,称为中华帝国时期。

西方这样称呼古代中国的主要因素是A.多民族国家统一的需求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答案及解析: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一直沿用到清朝,所以西方称古代中国为中华帝国,故B正确;西方称呼古代中国为中华帝国,与多民族国家统一的需求无关,排除A;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废除分封制度,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但与西方称呼古代中国为中华帝国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D。

2.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通老百姓。

但“百姓”原指贵族阶级,后来随着“百姓”地位的降低,才和“黎民”一起成为一般平民的统称。

以下关于“百姓”词义的变化,认识正确的是A.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反映了土地私有制产生,宗法制遭到破坏B.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隋唐时期,反映了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推行C.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两宋时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扩大D.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近代以后,反映了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答案及解析:A【详解】在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地位的降低是因为生产力发展促使井田制瓦解,私有土地产生后,分封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消失,宗法制遭到破坏,故A项正确。

材料内容反映了血缘宗法贵族制瓦解的表现,其他三项的变化都在这个之后,故B、C和D项错误。

3.票拟作为内阁的一项基本职权,皇帝可以干预,但不能废除;皇帝可以改票,但他在形式上还是要尊重内阁票拟……内阁常常在与皇帝意见不一时,有一票、再二票三票,乃至四五票,而不是皇帝亲自票拟批出。

以下内容与材料符合的是A.内阁是明太祖基于政务繁冗而设B.票拟并不是一纸空文,对谕旨形成有约束力C.内阁是皇帝的顾问与决策机构D.内阁取得了与前代宰相同等的权力答案及解析:B【详解】“内阁常常在与皇帝意见不一时,有一票、再二票三票,乃至四五票,而不是皇帝亲自票拟批出”说明内阁的票拟权并不是形同虚设,对于皇帝的谕旨有一定的约束力,B正确;内阁是明成祖时期设立,A错误;内阁参与决策,没有决策权,C错误;内阁并不是等同于宰相,D错误。

广西桂林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

广西桂林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

-下学期桂林中学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题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1至6页,答题卷7至8页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中国政府将清明节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清明节原本是A.岁时农事节日B.纪念庆贺节日C.宗教祭祀节日 D.西方传统节日2、《尚书·汤誓》中的“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反映的是A.夏朝人民对启“家天下”的不满B.夏朝民众对桀统治的愤恨C.商朝夏姓对纣王残暴统治的诅咒D.西周“国人暴动”的口号3、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刘姮,为避帝讳改名为嫦娥这件事情反映出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4、下列关于春秋争霸战争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打击奴隶制,推广封建制 B.“尊王攘夷”,维护周王室的统治C.春秋无义战,阻碍社会进步 D.争夺土地人口的兼并战争5、据《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反映了古代统治者有在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据此判断,中秋节祭月的典礼可能起源于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C.唐宋时期D.清时时期6、在下列甲骨文字中描述分封制度的是A.四手共抬一B.巡行于通卫以保卫城邑之安全C.阡陌纵横之农田D.执干戈以卫社稷7、以下表述能反映夏、商、西周时期社会面貌的是①国家机构初具规模②金属农具普遍使用③建立邮驿传递制度④被称为“青铜时代”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8、商鞅变法中提到:“户有二丁以上不分者,倍者赋“该措施的目的是A.践行“小国寡民”思想B.扶植新兴地主成长C.鼓励按军功授爵位D.鼓励发展小农经济9、提倡大丈夫气节,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格和“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精神的是A.法家B.道家C.儒家D.兵家10、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具体指A.诸子百家争鸣B.商人地垃提高C.私田大量开垦D.诸侯重视教育1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12、1964年西安市三桥镇出土的“高奴禾石铜权”上有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此可能得出的历史信息不包括A.制定法律,以法治国B.赢政确立了皇帝称号C.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灭六国统一全国D.秦统一了度量衡13、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下诏“使黔首自实田”,强调“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鼓励“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这些法令A.刺激了小农经济的产生B.奠定了秦朝统一的法律基础C.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D.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14、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权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A.郡国并行制度B.中外朝制度C.刺史制度D.郡县制15、“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再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段言论产生的背景是A.战国时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B.秦朝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C.汉武帝时打击诸侯王割据势力D.东汉时王充对神学展开了深刻的批判16、“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对于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A.东汉察举制度的流弊,推荐出来的文人及武将多不适任B.秀才们不知诗书,武将们胆怯如鸡C.汉代的科举考试不能选拔优秀的人才D.孝廉们为老人在别处准备了很好的居所17、《资治通鉴》记载,西汉时期匈奴“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然尚贪乐关市(边境贸易),嗜汉财物,汉亦关市不绝,以中其意”下列对这一现象理解不准确的是A.保持经济交流符合汉匈两族人民的利益B.战争没能阻断民族间的经济交流C.匈奴接受了汉朝先进的生产方式D.匈奴对汉朝物产有较大需求18、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张骞在公元前127年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这一观点说明A.当时中国处在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B.欧洲和中亚各国普遍希望与中国广泛交流C.开拓了当时中国人的视野,加强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关注D.张骞通西域刺激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活动19、道教东汉时在民间兴起,东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官方的保护和扶植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①以阴阳五行解释治国之道②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③吸收等级观念建立神仙体系④宣扬散财救穷、自食其力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列科技成就中,对人类文明进程影响最大的是A.张衡制作地动仪B.蔡伦改进造纸术C.华佗发明麻沸散D.西汉编定《黄帝内经》21、东晋元兴年间(402—404)楚帝(桓玄)下令说:“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据此能够得出的认识有①东晋时期,我国发明了造纸术②桓玄之令客观上促进了造纸业的发展③当时造纸业发达,造纸技术有了进步④当时纸张的使用比较普遍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那时,货币流通量较小,有些地方“多以盐、米、布交通,俱不全钱”而与北方相比,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比较活跃,主要是由于A.南方社会环境比较稳定B.南方有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C.统治者重视发展商业D.南方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2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24、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区域分布逐渐趋向合理,其表现有①从江东扩展到长江流域和闽江流域②南北经济趋向平衡③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得到开发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5、《魏书食货志》载:“魏初至于太和,钱货无所流通,高祖(元宏)始诏天下用焉”对反映的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A.鲜卑从孝文帝改革后进入封建社会B. 北魏政府不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C. 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萎缩,北魏一度有所发展D.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缓慢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材料解析题(26题14分,27题22分,28题14分,共50分)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夫商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材料三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材料四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于孝公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其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1)根据材料一提炼出最能反映商鞅变法促进社会转型的语句(2分)(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商鞅变法的积极影响(6分)(3)举例说明材料一和材料四分别从哪些角度来批评商鞅及其变法措施的?(6分)27、(2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阅读以下三则材料BC(1)以上三则材料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用字母表示)请阐述你的理由(8分)(2)在探究活动中,分组讨论是重要的环节,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甲组给出的结论是“战乱与灾难”;乙组给出的结论是“进步与发展”如果你是此次讨论的参与者,你是如何吸收融合两组的观点的?请用史实说明(14分)管仲对(齐桓公)曰:“……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试诸壤土,则甲兵大定。

广西桂林中学18-19学度高二上年中--历史

广西桂林中学18-19学度高二上年中--历史

广西桂林中学18-19学度高二上年中--历史高二文科班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以下商品在欧洲市场的大量销售,能反映出“商业革命”的是〔〕A.中国茶叶B.美洲烟草C.英国呢绒D.中国丝绸2.有学者指出:“现在《美国遗产词典》将‘科学’定义为‘对自然现象的观看、鉴定、描述、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从本质上来说,这确实是伽利略的方法。

”对该学者这种说法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我们今天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仍然难以超越伽利略B.自从有了伽利略,人类就开始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研究C.伽利略的贡献在于开创了现代科学研究的差不多方法D.伽利略差不多给“科学”下了精确的定义3.“1607年,100多名男子乘三艘帆船从大不列颠启航,远涉重洋,登上大西洋彼岸,从此,这片土地开始在剑与火中孕育一种崭新的文明。

”这100多名男子来到了〔〕A.印度B.北美C.中国D.澳大利亚4.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为西欧各国的进展带来了机遇。

相对其他国家而言,英国在哪一方面更加顺应了经济进展的趋势〔〕A.开展殖民扩张与掠夺B.开展圈地运动C.开展海外贸易D.积极进展工商业5.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

”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表达了〔〕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6.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政治特征是〔〕A.推翻君主专制制度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向法治化国家过渡D.完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7.英国某次科技革命普遍出现了一种“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表达在〔〕A.棉纺织业B.交通运输业C.毛纺织业D.蒸汽机的发明8.史学界认为:“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

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测评考试·历史·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测评考试·历史·答案

秘密★启用前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测评考试试题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5BCDBA6~10CDAAC11~15DCDAC16~20BABBC非选择题(共60分)选修Ⅰ:21.(15分)(1)秦国相对落后;战国群雄争斗激烈;秦孝公立志图强;各国纷纷变法。

(8分)(2)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强化了秦国的中央集权;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7分)22.(15分)(1)问题:崇洋媚外;脱离国情;表面化。

(4分,答出两点即可)危害:影响了明治维新的正常发展;不利于日本民族文化的保存与发展。

(4分)(2)有识之士的推动;政府的重视;经费充足;西方文明的影响。

(7分,答出三点即可)23.(15分)(1)被动改革;仿照西方的司法制度;司法制度法律化;司法分权。

(7分,答出三点即可)(2)基本宣告了中国古代传统司法制度的终结;为近代独立司法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有利于推动中国法制的近代化;有利于缩小中西司法制度之间的差距;是清末新政的一部分,带有局限性。

(8分,答出四点即可)24.(15分)(1)原有的价格体系僵化,违背价值规律;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人民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8分)(2)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价格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7分)选修Ⅲ:21.(15分)(1)中立政策的破产;英、法、美等协约国的拉拢;美国参战改变战争形势;维护国家主权与利益的需要;段祺瑞政府想借参战之机扩充实力;日本的推动。

(8分,答出四点即可)(2)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力量;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便于争取到外交话语权;对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壮大了皖系军阀的实力,加剧了军阀之间的争斗。

(7分,答出三点即可)22.(15分)(1)人们对和平的向往;有识之士的推动;英美等国的尝试;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大力推动。

2018-2019学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48.0分)1.墨家认为“天”与“鬼”是箝制人们行为的外在力量,能帮助天下安定,必须服从;丧、葬、音乐不利于积累财富与繁庶人口,这些礼乐制度必须废除。

这反映出()A. 儒学无法适应社会需要B. 墨家思想具有实用色彩C. 墨学在争鸣中发展完善D. 墨家对儒家思想的扬弃2.北宋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

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

”这一做法()A. 有利于中央决策的制度化B. 意在避免唐末五代藩镇之弊C. 促成了宋代大一统的局面D. 推动宋代科举制发展到顶峰3.据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统计,1889年“内地铁货出洋以锅为大宗,其往新加坡、新旧金山等处,由佛山贩去者约五十余万口,由汕头贩去者约三十余万口,由廉州运往越南者四万余口”。

这些数据说明晚清()A. 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 洋务派积极开办民用企业C. 炼铁技术超越西方水平D. 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4.1905年至武昌起义期间,孙中山多次在宣言、誓表、军约等文件中沿用明末以来民间秘密会社中“天运”纪年的办法,以此暗示自己具有“天命预兆”。

这一做法()A. 表明孙中山封建残余思想严重B. 是团结各反清力量的策略之举C. 意图用各种方式宣传革命思想D. 佐证了“天运”纪年法是正统5.通过对比图1《东汉十四州示意图》与图2《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我们可推知()A.汉唐间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B.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C. 唐中央对吐蕃实施了有效管理D. 汉唐间中央开始直接管理地方6.如图为珍藏于故宫的清代《雍正行乐图》,图中的雍正穿洋装戴假发,却手持钢叉,深入虎穴,真是勇猛无双。

这一作品()A. 反映出清初社会生活风尚的重大转变B. 体现了统治者对外来文化的开放态度C. 具有鲜明的西方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格D. 表明清政府长期实行海禁政策的终结7.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分析道,小农经济在中国广泛存在和发展,而且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在中国的矛盾斗争和连绵不断的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使得红色政权的存在获得了缝隙,革命的发展大有回旋余地。

广西桂林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广西桂林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广西桂林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又认为“是故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该学派是A.墨家B.儒家C.法家D.道家2.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观《隋炀帝文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大臣魏征解释道:“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

”唐初即制定崇儒的基本国策,以儒家的礼、义、廉、耻、仁、爱来教育百姓。

此事反映了A.个人修养影响君主政治作为 B.唐朝恢复儒家思想正统地位C.大臣魏征左右基本国策制定 D.贞观之治取决于崇儒的思想3.秦始皇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查;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

这种人才选拔标准变化的原因是A.法家思想的兴衰 B.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C.统治者个人喜好 D.儒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4.明朝洪武二十四年,设都给事中六人,分吏、户、礼、工、刑、兵六科,每科一人,这就是六科制度。

六科官职品级虽低,然职权很高,可参与“廷议”“廷推”,可参与朝廷大政方针的制定,可反对皇帝的意旨。

由此可见,六科制度A.削弱了皇帝的实权 B.有利于权力的制衡C.有助于朝政的改善 D.奠定内阁制的基础5.“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其中经的地位较高。

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

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

2018-2019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荔浦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荔浦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荔浦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明末方以智《物理小识》卷七说:“煤则各处有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可五日不绝火,煎矿煮石,殊为省力。

”材料中“礁”作为冶铁燃料始于()A.汉 B.北宋 C.南宋D.明参考答案:C2. 魏源的《海国图志》说:“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

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

……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

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

”这表明《海国图志》()A.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C.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D.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参考答案:D思想解放的潮流。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

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等信息可以看出,《海国图志》介绍了西方的机器生产和先进的技术,这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故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3. 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

”司马光的说法()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 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参考答案:C4. 下列作品主要体现“现实主义”风格的是()①《诗经》②杜甫的《石壕吏》③拜伦的《唐璜》④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参考答案:考点:现实主义文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掌握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代表作.解答:①《诗经》是现实主义风格;②杜甫的《石壕吏》是现实主义风格;③拜伦的《唐璜》是浪漫主义风格;④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是现实主义风格.故选B.【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做.5. 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引起了各国君主的极度恐慌。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庸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庸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庸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有一学者指出,“乙未以后,北洋新军肇建,维新运动大起,革命运动亦萌芽于海外,而戊戌、庚子之变继起于中枢”,中国政局这一系列巨变都与某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这一历史事件应是:A.八国联军侵华B.洋务运动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中日甲午战争参考答案:D2. 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构成了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

其中包括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一国两制”④村民民主自治制度⑤政治协商制度A.①②④B.②③C.①②⑤D.①③④参考答案:C3. 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因坚定不移地同罗马教会作斗争,被罗马教会视为异端并处以火刑。

但在此之前,马丁·路德同样反对罗马教皇却免遭其难。

马丁·路德免遭其难的主要原因在于:A.反对赎罪券得到教会人士的同情B.向罗马教皇忏悔而获得最终宽恕C.主张教随国定得到世俗权力的支持D.创立路德教派扩大了天主教会影响参考答案:C4. 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B.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参考答案:D5. 商鞅变法时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这表明商鞅变法A.要取消贵族特权B.模糊了社会等级界限C.使贵族体制发生转变D.以废除奴隶制为重要目的参考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

根据材料信息“明尊卑爵秩等级”可知,商鞅强化了贵族的等级特权,A项错误;由材料信息“臣妾衣服以家次”可知,商鞅用服饰的式样色彩来区分社会等级,B项错误;由材料信息“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可知,商鞅实行军功爵制,鼓励军功,这就废除了“世卿世禄制”,从而在贵族的认定上发生了改变,C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对奴隶制的废除,D项错误。

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完全中学高二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

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完全中学高二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

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完全中学高二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

”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重任人唯德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参考答案:B2. 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指出:“……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甘蔗和香料园;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菜园。

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

”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成为“世界工厂”B.国际分工明确合理C.殖民体系最终形成D.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参考答案:A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英国成为力量强大的工业国,它在亚、非、拉许多国家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由材料可知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故A正确;材料中“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洲门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甘蔗和香料园”,体现了英国对落后国家和殖民地进行残酷的剥削,造成那些国家和地区的落后,说明国际分工并不合理,故B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材料中并看不出来,故C错误;材料主要意思是世界很多地方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D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3.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A.教会是否腐败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秀峰区中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秀峰区中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4。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 宗法制度的瓦解
B. 分封制度的崩溃
C。 等级制度的颠覆
D。 礼乐制度的破坏
【答案】D
【解析】
依据“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结合所学可知,周礼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材料中诸侯墓出现九鼎,说明春秋时期礼乐制度的破坏,故D项正确;宗法制度注重血缘关系,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B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表述不准确,应排除.
桂林市中山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二年级历史
(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00分)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单项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钱穆先生认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据此,下列“现实”与“制度变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9.郑骞在《宋代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定位》中说:“唐宋两朝,是中国过去文化的中坚部分……上古以至中古,文化的各方面都到唐宋作结束。就像一个大湖。上游的水,都注入这个湖;下游的水,也都是由这个湖流出去的。”这表明唐宋文化
A。 集合起前代文化精华
B. 居于文化轴心的地位
C. 引领着后代文化变革
D。 具有融会贯通的特征
D. 传统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答案】A
【解析】
题干说的是清代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在竞争中出现了分化,有些人因为在竞争中出于不利地位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而另外一些人则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成为“家有荔枝干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这里的沦为雇工和雇工经营反映的是在农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中后期已经产生于手工业领域,故选A;题干体现的是农业种植领域的变化,没有体现商业,故B错误;上述材料体现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但没有体现技术改进,故C不符合材料原意;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之后开始解体,故D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2.目前发现的古莎草纸实物,最早能追溯到5100年前。古埃及人将这种特产出口到古希腊等地中海地区,甚至遥远的欧洲内陆和西亚地区。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古埃及()
A.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贡献B.致力于推动书写文字的普及
C.印刷技术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D.推动了区域文明的初步形成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埃及。古代埃及人用莎草制作纸张,并出口到世界其他地区,促进了古代世界的文化发展和贸易往来,体现古埃及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贡献,A项正确;古埃及出口莎草纸是为了发展贸易,而非文化普及,排除B项;莎草纸属于书写材料,而非印刷技术,排除C项;文明的形成发展有赖于经济文化发展,区域文明形成有赖于区域内国家和地区的文明发展,仅凭古代埃及或莎草纸不足以推动区域文明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
C.面对的史学传统不同D.史学素养存在高低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史》著书于罗马早期阶段,受希腊文化影响较大,因此作者将罗马民族的起源与特洛伊战争中的希腊英雄相联系。随着罗马帝国的建立,国力强盛且疆域辽阔,因此《罗马建城以来的历史》着重颂扬罗马祖先的辉煌业绩为主题。综上所述,这两位史学家的观点存在差异主要是因为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A项正确;两位史学家的观点存在差异主要是因为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材料未涉及二人的史学研究方法,排除B项;两位史学家的观点存在差异主要是因为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面对的史学传统不同”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两位史学家的观点存在差异主要是因为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材料未体现二人史学素养存在高低,排除D项。故选A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林市中山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二年级历史(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单项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钱穆先生认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据此,下列“现实”与“制度变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 西周灭亡——秦朝郡县制B. 秦朝灭亡——汉初郡国并行制C. 藩镇割据——唐朝三省六部制D. 丞相擅权——明朝内阁制2.中国在春秋以前没有大型水利工程。

从春秋末期开始出现了大型水利工程,至战国出现了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高潮。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 铁制工具的使用B. 社会局面的稳定C. 水利技术的提高D. 小农经济的发展3.韩非子说:“臣尽全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

君臣之际,计数之所出也。

”指出君臣之间不过是买卖、交易、互相算计的关系。

这一现象反映出A. 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B. 君臣之间的关系毫无诚信可言C. 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D. 儒家伦理道德正统地位的确立4.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

这反映了A. 宗法制度的瓦解B. 分封制度的崩溃C. 等级制度的颠覆D. 礼乐制度的破坏5.“城市”一词是近代才使用的,中国古代典籍则较少将城与市连在一起用。

杜甫在《征夫》一诗中云:“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

”这里的城市,未必是现代城市的含义,可以说有城而少市,毋宁称城邑或城堡。

这段材料反映了当时的“城市”A. “城”与“市”完全分离B. 偏重于政治军事功能C. 商业活动受到了限制严格D. 经济功能在不断削弱6.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A. 大一统的时代背景B. 多元化的创作风格C. 理性化的思想诉求D. 世俗化的发展趋势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这种“爆炸性影响”主要是指A. 使世界由隔绝走向联系B. 加速了生产方式的变革C. 使其成为世界贸易中心D. 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8.宋明家具设计扬弃了隋唐壮美华丽的审美走向,崇尚简约内敛,讲求秩序和稳定,体现出一种工整而规范的美。

上述家具设计的价值取向折射出宋明A.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B. 儒学思想社会化趋向C. 商品经济繁荣发展D. 经世致用观念的影响9.郑骞在《宋代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定位》中说:“唐宋两朝,是中国过去文化的中坚部分……上古以至中古,文化的各方面都到唐宋作结束。

就像一个大湖。

上游的水,都注入这个湖;下游的水,也都是由这个湖流出去的。

”这表明唐宋文化A. 集合起前代文化精华B. 居于文化轴心的地位C. 引领着后代文化变革D. 具有融会贯通的特征10.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

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

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

这反映了A. 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B. 天朝观念已被摒弃C. 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D. 洋务运动成为共识11.清代康乾时,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在“东家夸三月之青,西家矜四月之红,各以其先熟及美种为尚”的相互竞争下,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干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

这表明当时广东地区A. 新的经济因素向农业领域扩散B. 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C. 农产品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D. 传统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12.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B. 《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C. 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D. 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13.19世纪的蚌埠仅是个隶属于凤阳的偏远小镇,虽每逢集市,偶尔也有出售树木或木制家具的,但无人开设木行;1911年津浦铁路修成后,蚌埠一跃成为皖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当地的木竹商号鳞次栉比,成为著名的木竹集散地。

这最能说明A. 便利的交通是推动近代化的重要因素B. 当地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C. 交通的发展促进了蚌埠自然经济的迅速解体D. 木竹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当地的近代化14.20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的代表作,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这幅作品呈现了书的名字——《天演论》,却不是《女诫》或《烈女传》等女学教材。

这种情况表明A. 新式的学堂教育发展迅速B. 上海成为女性解放的中心C. 女性读书开始为人们接受D. 民族危机冲击着传统观念15.20世纪20年代,随着“国学”复兴,“国医”、“国术”、“国画”、“国乐”、“国剧”等原本属于民间的艺术,经各界努力,并由政府批准,也先后兴盛起来。

这反映了A. 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B. 外来文化刺激民族文化的发展C. 政府利用国学来构建意识形态D. 近代艺术由世俗逐步走向高雅16.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

”材料表明孙中山A. 调整了国民革命策略B. 认可苏联的革命道路C. 采用中共的革命纲领D. 抛弃了民主革命立场17.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

材料表明A. 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 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D. 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18.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指出,去年国有企业首钢创利润4.1亿,交国家2.862亿元后,在当年新增利润中拿的太多。

首钢领导则认为,企业去年上交利润又递增了6%,不应该“只知取蛋,不想养鸡”。

材料说明当时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急需A. 政企分开,建立企业承包责任制B. 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C. 搞活企业,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D. 释放活力,取消计划管理体制19.古代雅典10所高级法院,平均每所500名陪审法官由抽签方法选出(另有100名候补)陪审员在开庭时听取原告、被告和证人的口供,当他们弄清案情时,陪审员投票判决,相互之间事先不做商议。

这一制度A. 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B. 杜绝陪审法官徇私枉法的危险C. 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正性D. 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20.《十二铜表法》的排列顺序是,前面为诉讼程序法,后面为人法和物法。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则把作为主法的人法和物法排列在前,而把作为助法的诉讼程序法排列在后。

这一变化反映出A. 贵族与平民之间矛盾的缓和B. 罗马法的形式主义特征C. 罗马商品货币经济获得发展D. 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21.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这种主张否定了当时盛行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

这反映了A. 重视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B. 人类自我关怀的人文精神C. 雅典的民主缺乏道德基础D. 罗马法尚处于习惯法阶段22.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匹。

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A.受到商业革命的影响B. 受到价格革命的影响C. 意大利经济发展缓慢D. 英法重视技术的革新23.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认为,“联邦宪法之所以优越,主要原因在于立法者们……敢于要求人们节制自由,因为他们真诚地不想使自由破灭。

”这一立法思想主要体现于1787年美国宪法A.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B. 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民直接选出C.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制衡D. 建立联邦国家并保持各州的独立性24.从1871年到“一战”前,英国颁行过一系列社会政策,其中有:承认工会合法地位,取消对其活动的限制,禁止强迫工会贴偿企业主因罢工所受损失,承认劳资双方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建立由中央到地方的调解劳资纠纷的专门机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工党政府注重维护工人阶级利益B. 经济发展推动民主制度日益完善C. 英国已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 英国开始“福利国家”制度建设25.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年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 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26.美国学者狄克逊•韦克特在《大萧条时代》一书中评价道:“在新政的这段蜜月期里,总统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双方也许都有少许的不理性,相信对方是绝对可靠的。

但话说回来,这毕竟是超越逻辑的。

”这里“爱情婚配”体现“新政”A. 违背自由主义经济理念B. 站在了垄断资本家的对立面C. 维护了广大劳工的权利D. 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的经验27.根据美国官方统计,美国战后部分经济危机情况如下表:危机起迄年月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失业人数最高点(%)物价消费变化(%)1957.3~1958.4 13.5 508 4.21960.2~1961.2 8.6 500 1.6A. 相对战前而言,危机持续的时间略长B. 与20世纪30年代危机表现形式相同C. 强制缩减生产规模与社会消费相适应D. 运用新技术成为解决危机的重要手段28.下面图表是八十年代英国不同收入的四口之家税前税后收入变化表(1983/84年度)(单位:月收入(四口之家)50.00 80.00 100.00 130.00 200.00儿童津贴13.00 13.00 13.00 13.00 13.00房屋津贴22.55 17.60 13.89 8.29 0.00家庭收入补助22.50 7.50 0.00 0.00 0.00学校免费午餐 5.00 5.00 0.00 0.00 0.00纳税0.00 -7.88 -13.88 -19.88 -43.83国民保险-4.50 -7.20 -9.00 -10.80 -18.00实际收入108.55 108.00 104.01 110.61 151.12 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A. 英国政府成功解决了贫富分化的问题B. 英国政府背负了极其沉重的财政赤字C. 每个家庭均衡地享受着福利制度带来的利益D. 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容易引起新的社会不公29.19世纪60年代,法国开始实行改革,例如议员可得到请愿权利,官方“公报”公布议会辩论记录,废除禁止工人罢工和结社的法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