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初始预算赤字.即使T=G,债务将继续增加,由于政府必须借钱-债券

合集下载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第十四章习题答案解析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第十四章习题答案解析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

A.右移10亿美元;B.左移10亿美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解答:C2.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

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解答:B3.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解答:A4.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 )。

A.右移10亿美元;B.右移k乘以10亿美元;C.右移10亿美元除以k(即10÷k);D.右移k除以10亿美元(即k÷10)。

解答:C5.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解答:A6.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解答: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

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会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曼昆《宏观经济学》名校考研真题(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圣才出品】

曼昆《宏观经济学》名校考研真题(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圣才出品】

第19章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一、名词解释李嘉图等价定理(东南大学2017研;北理工2016研;北师大2013研;人行研究生部2011研;中山大学2010研;人大2006研;西安交大2006研;华中科技大学2005研)答:李嘉图等价定理是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并由新古典主义学者巴罗根据理性预期重新进行论述的一种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政府支出一定的情况下,政府采取征税或发行公债来为政府筹措资金,其效应是相同的。

李嘉图等价理论的思路是:假设政府预算在初始时是平衡的。

政府实行减税以图增加私人部门和公众的支出,扩大总需求,但减税导致财政赤字。

如果政府发行债券来弥补财政赤字,由于在未来某个时点,政府将不得不增加税收,以便支付债务和积累的利息。

具有前瞻性的消费者知道,政府今天借债意味着未来更高的税收。

用政府债务融资的减税并没有减少税收负担,它仅仅是重新安排税收的时间。

因此,这种政策不会刺激消费者更多支出。

根据这一定理,政府因减税措施而增发的公债会被人们作为未来潜在的税收考虑到整个预算约束中去,在不存在流动性约束的情况下,公债和潜在税收的现值是相等的。

这样,变化前后两种预算约束本质上是一致的,从而不会影响人们的消费和投资。

李嘉图等价定理反击了凯恩斯主义所提出的公债是非中性的,即对宏观经济是有益处的观点。

但实际上,该定理成立前提条件太苛刻,现实经济很难满足。

二、简答题1.简要解释李嘉图等价的基本逻辑及其政策含义。

(厦门大学2005研)答:(1)李嘉图等价的基本逻辑李嘉图等价是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的一种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政府支出一定的情况下,政府采取征税或发行公债来为政府筹措资金,其效应是相同的。

巴罗具体阐述了这一定理:在特定条件(例如,完备的资本市场,一次总付税,代际利他等)下,如果公众是理性预期的,对于发行债券或增加税收,政府不论采用哪种融资方式,都不会对经济的运行产生影响。

这是因为,政府发行债券融资造成的赤字会引起未来税收上升,这种上升一定会被具有完全理性的居民预期到,居民为了不使后代税负过重必然相应地调整目前的消费。

金融市场-讨论2财政赤字与利率

金融市场-讨论2财政赤字与利率

什么是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处理,所以称为财政赤字。

它反映着一国政府的收支状况。

财政赤字是财政收支未能实现平衡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世界性的财政现象。

财政赤字即预算赤字,指一国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开始之初,在编制预算时在收支安排上就有的赤字。

若实际执行结果收入大于支出,为财政盈余。

理论上说,财政收支平衡是财政的最佳情况,在现实中就是财政收支相抵或略有节余。

但是,在现实中,国家经常需要大量的财富解决大批的问题,会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

这是现在财政赤字不可避免的一个原因。

不过,这也反映出财政赤字的一定作用,即在一定限度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当居民消费不足的情况下,政府通常的做法就是加大政府投资,以拉动经济的增长,但是这绝不是长久之计。

赤字的出现有两种情况,一是有意安排,被称为“赤字财政”或“赤字预算”,它属于财政政策的一种;另一种情况,即预算并没有设计赤字,但执行到最后却出现了赤字,也就是“财政赤字”或“预算赤字”。

一国之所以会出现财政赤字,有许多原因。

有的是为了刺激经济发展而降低税率或增加政府支出,有的则因为政府管理不当,引起大量的逃税或过分浪费。

当一个国家财政赤字累积过高时,就好像一间公司背负的债务过多一样,对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对于该国货币亦属长期的利空,且日后为了要解决财政赤字只有靠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这两项措施,对于经济或社会的稳定都有不良的影响。

一国财政赤字若加大,该国货币会下跌,反之,若财政赤字缩小,表示该国经济良好,该国货币会上扬。

通常赤字增加,很容易导致通胀。

那么在通胀情况下,借款人会增发债券(通胀情况下借款人借钱是有力的)而贷出资金者会把资金更多进行事务投资而减少债券购买。

此外,如果考虑“李嘉图等价效益”由于政府近期发债最终都要依靠未来的增加税收来偿还。

当人们意识到这点也就意识到今天购买国债未必能获得收益(因为在未来政府有可能通过提高税率来偿还国债),那么人们就不会购买国债。

欧美债务危机--保障房的前年之鉴

欧美债务危机--保障房的前年之鉴
F 证 实 了这 句 古 语 。经 济 陷入 困境 ,债 务 无 力偿 还 地
退税 、贷款利息 退税 等 ,9 % 的人美 国人至少享受 了一 9 项 国家福利。尤其是在 美国面临债务 危机 ,保持 了 7 年 0 之久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 的情况下 ,这样 的福利支 出显然是美国政府的一大负担。 与美债危机相 比,欧债危机来得更猛烈。欧洲央行的
成 30 60万套保障房建设 。保障房基本上与商 品房供应量
平起平坐 大约能解决 1 亿多人的住房问题 。这样大规
这种骑 虎难 下的境况正是高福利所
下的 套 。
政 府 服 务 民众 ,为 民众 创造 更
好 的生活条件本是一桩好事 .也是 政府应尽 的职责 ,但欧美国家却陷 入 了过度高福利 的泥沼 中——难 以 自拔 。每一任总统上任时 ,为了获 得 民心 .都 以增加福利为筹码 .而 不敢压缩福利 。对于 习惯 了高福利 的民众 自然接受不 了任何 福利 下降 的举措 另一方面 ,这种高福利也
签订合同的工人必须依法给予 3 O天的带薪假 期和一年 1 4 次 的薪水 。一年休 假大约 4 月 ( 周六 日) 个 含 ,竞有 1 3 / 的时间用以休假 ,这样 的 高福利 ”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 欧美债务危机给 了我们一个警示 ,民生保 障可以 ,但脱离 社会 生产力水平 的高福利要不得。作为近年来我国最大的 民生工程——保 障房 ,顾名思义 ,也就是解决基本居住需
利房 , 使住房保障工作走入高福利的误 区。
欧美债务危机背后的高福利——失衡之下 车 受


是希腊政府不 断高筑 的债台 。希腊加入 欧盟后 ,由于借款 利 率较低 .一 口气借 了 30 亿 欧元。金融危机后 .希腊 00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7章 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圣才出品】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7章 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圣才出品】

第17章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17.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政府债务规模扩大的原因(见表17-1)★表17-1政府债务规模扩大的原因考点二:预算赤字衡量指标的问题★★1.政府预算赤字的含义政府预算赤字是政府为其运转而融资所需要发行的新债务量,等于政府支出减去政府收入。

2.政府预算赤字指标存在的问题(见表17-2)表17-2政府预算赤字指标存在的问题考点三:传统的政府债务观点(见表17-3)★★★表17-3传统的政府债务观点考点四:李嘉图学派的政府债务观点(见表17-4)★★★表17-4李嘉图学派的政府债务观点考点五:关于政府债务的其他观点★★★1.平衡预算与最优财政政策大多数经济学家反对要求政府平衡其预算的严格规定,认为应采用最优财政政策,这种政策有时可能要求预算赤字或盈余。

预算赤字或盈余的优点见表17-5。

表17-5预算赤字或盈余的优点2.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1)政府为预算赤字筹资的三种途径是:增加税收、发行债券和发行货币。

(2)当政府无法通过征收更多税收和发行债券为支出筹资时,政府就会增加货币供给,过多的货币供给会引发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最深层的原因就是政府预算赤字,它的结束依赖于财政改革(增加税收和减少财政支出)。

(3)高的债务水平也可能鼓励政府制造通货膨胀。

因为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债务的实际价值会下降。

这就是由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所引起的通常的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再分配。

3.预算赤字的国际影响(1)当预算赤字减少了国民储蓄时,往往会导致贸易赤字。

(2)预算赤字导致的高债务水平会降低投资者对本国的信心,可能引发资本外流;而且高的债务水平会降低一国在世界事务中的政治影响。

17.2课后习题详解一、概念题1.资本预算答:资本预算是一种既衡量负债又衡量资产的预算程序,它考虑到了资本的变动。

采用资本预算,净国债等于政府资产减去政府负债。

按现行的预算程序,当政府出售其资产时,预算赤字会减少。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九章概念题1、我们将本章阐述的收入决定模型叫做凯恩斯模型。

什么原因使得凯恩斯模型成为古典模型的对立面呢?在凯恩斯模型中价格水平是假定不变的,也就是说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产出由总需求唯一的决定。

而另一方面,在古典模型中,价格完全取决于充分就业下的产出水平,也就是说总供给曲线是竖直的。

而由于本章中的收入决定模型所做的假设是价格水平是固定的,与凯恩斯模型的假设相同,所以我们使用凯恩斯模型,凯恩斯模型也因此成为古典模型的对立面。

2、什么是自主性变量?在本章中,我们规定总需求中那些组成部分是自主性的?自主性变量是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东西决定。

本章中我们假设:总需求的自主性开支(autonomous spending—C*)、自主性投资(autonomous investment—I0)、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s—G0)、税收(taxes—TA)、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s—TR)、净出口(net export—NX)是自主性的。

3、根据你对于联邦政府许多部门同意并实施政策变动所需时间的了解,你能想到有关财政政策稳定经济的任何问题么?对于经济学家和政客们来说,在某一经济问题上达成共识很困难,因此一项政策的决定常常需要很长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经济很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动。

如果在经济衰退过后已经出现快速增长趋势的时候才决定好通过减税改善前一段时间的经济状况,那么,毫无疑问,这一过时的政策会导致通货膨胀,起到完全相反的作用。

4、为什么将比例税所得与福利制度等机制成为自动稳定器?选择其中一个稳定器,详细解释它如何并且为什么会影响产出波动。

自动稳定器是经济中的一种机制,它会自动减少为适应自主性需求变动所需要的产出变动量而不需要政府一步步具体地加以干预。

当自动稳定器处于适当状态时,投资需求的变动对产出的影响会变小。

这意味着自动稳定器的存在使我们期望产出波动可以比没有这些自动稳定器时的幅度减小。

西方经济学第四版完整答案高鸿业第四版课后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四版完整答案高鸿业第四版课后答案
(2)依据生命周期理论,社会保障金的一个永久性上升可以减少老年时代的后顾之忧,减少当前为退休后生活准备的储蓄,因而会增加消费。
100?501?08yisr??yr?30?1的曲线为即10510525yisr?15?由2的已知条件可得2的曲线为50yisr?15?由3的已知条件可得3的曲线为402由1和2的投资函数比较可知2的投资行为对利率更为敏感而由1和2isis的is曲线方程和比较可知2的曲线斜率绝对值要小于的曲线斜率这说dis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资对利率越敏感即越大时曲线的斜率绝对值越小is即曲线更平坦一些
(5)题目中所给的结论是不完整的,原因如下:
①名义GDP的变动由两个因素造成的: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变动,一是物品和劳务的价格的变动。由于价格变动导致的名义GDP变化并不反映实际产出的变动,故将名义GDP折算为实际GDP,通过实际GDP来比较GDP的变化.
②基期的选择不同,计算出来的实际GDP就不一样,但是GDP的变化趋势应该不变的,所以“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的说法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是不正确的。
所以,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
4.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造了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
(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
(2)可是,平均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零时,也必须消费,哪怕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
图13—2
例如,如图13-2所示,当收入低于y0时,平均消费倾向就大于1.这是因为,当收入低于y0时,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的连线与横轴所形成的夹角总大于45°,因而这时 >1。

2022年宏观经济学最新题库带答案版

2022年宏观经济学最新题库带答案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种地区)在一定期期(一般指一年)内使用生产要素生产旳所有最后产品(物品或劳务)旳市场价值。

2. 国民收入(NI):从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间接税和公司转移支付加政府补贴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期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旳总和意义上旳国民收入。

3.个人可支配收入:从个人收入中扣除向政府缴纳旳税金,即得个人可支配收入。

人们可以用来消费和储蓄旳收入。

4.国民生产总值:是一种国民概念,指一国国民所拥有旳所有生产要素在一定期期内生产旳最后产品旳市场价值。

5.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旳所有最后产品旳市场价值。

6.GDP折算指数:是名义旳GDP和实际旳GDP旳比率。

7.最后产品:在一定期期内生产旳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旳产品和劳务。

二、判断题1. 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

√2. GD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期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旳所有产品旳市场价值。

×3. 一种在日本工作旳美国公民旳收入是美国GDP旳一部分,也是日本GNP旳一部分。

×4. 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DP。

√5. 国内城乡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为43元,它是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旳收入。

√6. 四部门经济旳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M-X+Kr)。

√7. GDP折算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旳比率。

×8.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旳核心指标。

√9. 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 中。

×10. 若某公司年生产50万$旳产品,只销售掉40万$旳产品,则当年该公司所发明旳GDP为40万$。

×11. ,某出租车司机购买了一辆产于旳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旳10万¥旳购车费应计入旳GDP中。

×12. 用收入法核算GDP时,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GDP中。

宏观经济学第二版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二版习题答案

第二章习题集答案本章习题二、BBCAB1.B。

最终产品是指最终供人们使用或消费而不是为了转卖或为进一步加工所购买的商品和服务。

2.B.GDP是包括折旧的,所以其中的投资表示的是总投资而非净投资。

3.C.4.A.净投资=总投资—折旧。

5.B.第六年的名义GDP=第六年的价格×第六年的产量=2第一年的价格×1.4第一年的产量=2.8第一年的名义GDP=2.8×500=1400.三、判断题TTTTF1.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不应计入GNP。

()2.在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时,政府为公务人员加薪,应视为政府购买。

()3.用收入法计算的GNP中包括折旧,但折旧不属于要素收入。

()4.房主把房屋出租所获得的租金和自己居住所形成的虚拟租金均应计入GNP。

()5.按百分比计算,如果名义GDP上升幅度超过价格上升的幅度,则实际GDP下降。

()1.T。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所导致的价值。

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并未通过市场来销售,所以不应记入GDP. 2.T.3.T.4.T.自己房屋以虚拟租金记入GDP主要考虑的是机会成本的问题。

5.F.名义GDP上升的幅度超过价格上升的幅度,实际GDP应该是上升的。

四、简答题1.简述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额,是一个地域的概念;国内生产净值NDP是指国内生产总值扣除折旧后的余额,即NDP=GDP—折旧;而国民收入NI是指一国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从生产中所获得的全部收入,狭义NI=NDP—间接税。

个人收入PI,是指经过收入再分配后的国民收入,PI=NI-公司留存利润-公司所得税+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是指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之后的余额,即DPI=PI-个人所得税2.简述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第十二章(复习思考题含参考答案) 财政赤字与公债

第十二章(复习思考题含参考答案) 财政赤字与公债

第十二章财政赤字与公债一、重要概念1. 财政平衡与财政均衡(fiscal balance and equilibrium)财政平衡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公共收支数量基本相等关系。

财政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规模和结构保持基本平衡情况下的财政收支状况。

为了保持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特定年度的公共收支可以是平衡的,也可以是不平衡的。

在财政承受能力允许的范围内,需要的当然是财政均衡而非财政平衡。

2. 周期性赤字与结构性赤字(cyclical and structural deficit)周期性赤字是指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引起的赤字。

结构性赤字是指非周期性因素引起的财政赤字;换言之,结构性赤字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经济活动保持在某种“潜在”水平时,预算赤字依然存在的情况。

前者是经济衰退的产物,后者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结果。

3. 赤字依存度与赤字比率(deficit dependence degree and deficit ratio)赤字依存度是指财政赤字占公共总支出的比例。

赤字比率是指财政赤字占GDP的比率。

赤字依存度的高低表明的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一年),总支出中依赖赤字支出的程度,反映了财政本身状况的好坏。

赤字比率的高低表明的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反映了财政配置工具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4. 内债负担率和内债依存度(burden rate and dependence degree of internal debt)内债负担率指政府当年的未偿内债余额占GDP的比率,内债依存度指政府当年内债发行净收入占当年公共支出的比率。

前者衡量的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后者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公共支出中有多少是依赖发行公债筹措的资金。

5. 国债余额管(balance management of national debt)国债余额管理是指立法机关不具体限定中央政府当年国债发行额度,而是通过限定一个年末不得突破的国债余额上限以达到科学管理国债规模的方式。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历来数据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历来数据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概览一、概述贯穿几乎整个美国历史,联邦政府都有负债。

作为宪法通过后增强国家金融信用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计划的一部分,联邦政府承担了独立战争期间(1775-1783年)和联邦条例期间(1783-1787年)所发生的债务1[1]。

从那时起,联邦债务占国家收入的比重不断变化。

从整个历史趋势来看,战争和衰退期间,政府赤字都会增加,但随后,债务即随之下降。

例如,二战刚刚结束后,债务在经济中的比重达到峰值,但随后下降。

但是,近年来,赤字的急剧增长以及债务的相应增加,已引起人们对联邦政府财政政策长期可持续性的高度关注。

资料来源: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注:1797-1969年数据来源于国会预算办公室《长期预算展望(2009年6月)》;1970-2009年数据来源于国会预算办公室《长期预算展望(2010年6月)》;2010年数据来源于国会预算办公室《预算和经济展望:2011-2021财年》。

1929年数据为联邦债务占国民生产总1[1]亚历山大·汉米尔顿,美国首任财政部长。

美国1776年正式独立,于1783年在费城通过了第一部宪法《联邦条例》(Articles of Confederation)。

1787年9月17日《联邦宪法》获得通过,1789年3月4日该宪法正式生效,取代了《联邦条例》。

值(GNP)的比重;1930年至今数据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1797-1969年间,“年”是指日历年度;1970-2010年间,“年”是指会计年度。

图一:公众持有的联邦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1797-2010)对基础术语和概念的一致认识将有助于对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和债务的探讨和争论。

本文提供了关于联邦债务的广泛信息,包括其与预算的关系、债务所有权、债务管理以及关键政策因素等。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报告方法的差异,文中信息可能与美国政府合并财务报表存在差异。

政府合并财务报表和指南可以从如下网址获得:/financial/fy2010financialreport.html 此外,为便于参考,我们将会对相关关键词进行释义。

2016年电大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

2016年电大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

2016年电大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第一篇:2016年电大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 2016年电大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1题目: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目的:通过对比相关经济范畴,准确理解经济范畴的经济含义及深刻理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

要求:1.要求认真审题和研读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的相关内容,深刻理解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的基本原理;2.准确描述本题涉及的相关理论内容;3.阐述关系和区别要清晰并画图说明;4.字数控制在600字左右。

时间安排:完成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教学内容后实施。

解题思路: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5.分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总成本曲线(LTC)、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短期总成本曲线(STC)、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的关系;6.用脊线和生产扩展线确定最有要素投入的区别。

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答: 总产量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先分析一下总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即总产量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总产量的变化与边际产量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量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下降时,总产量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开始绝对的减少.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的增量大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素的平均产量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答:在于边际报酬递减中,随着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递减的。

曼昆《宏观经济学》教材精讲(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圣才出品】

曼昆《宏观经济学》教材精讲(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16.1 本章框架结构图16.2 重难点解读本章主要集中在有关政府债务的各种争论上,重点介绍了传统的政府债务观点和李嘉图的政府债务观点。

一、政府预算赤字衡量指标的问题政府预算赤字等于政府支出减去政府收入,它又等于为其运行筹资所需要发行的新债务量。

预算赤字的衡量指标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指标,它存在以下四个问题:1.没有对通货膨胀进行校正被衡量的赤字应该等于政府实际债务的变化而非名义债务的变化。

如果D表示年初政府积累的债务存量,π表示当年通货膨胀率,如果期末实际的债务存量不变,那么名义债务存量是D(1+π)。

Dπ表示被多估了的当年预算赤字。

2.没有用政府资产的变化来抵消政府债务的变动一种既衡量负债又衡量资产的预算程序被称为资本预算。

按照这种观点,预算赤字应当用债务变动减去资产变动。

但是,资本支出的确定、资本资产价值的评估等困难重重,因此缺乏可操作性。

3.所衡量的赤字没有包括一些重要的政府债务未计算的负债:即预算赤字会遗漏一些负债,如社会保障体系、养老金等。

4.预算赤字没有对经济周期影响进行校正赤字增加可能来自政策变动,也可能来自经济周期的变动。

对周期调整的预算赤字,有时称为充分就业预算赤字,是根据如果经济在其产出和就业的自然率水平运行时政府支出与税收收入的估算。

它反映了政策的变动,但并不反映经济周期的当前阶段的影响。

二、关于政府债务的争论1.传统的政府债务观点根据传统的政府债务观点,债务筹资下减税的直接影响是刺激了消费支出,较高的消费支出在短期和长期都会对经济产生影响。

在短期,较高的消费支出会增加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从而增加产出和就业。

同时,储蓄减少使利率上升,较高的利率抑制投资,并鼓励国外资本流入。

外汇市场上,外币供给增加,本币升值,引发贸易赤字。

在长期,减税所产生的国民储蓄减少意味着较小的资本存量和较多的国外债务,因此,产出会减少,本国债务负担加重。

总之,减税使现在一代人从更多的消费和更多的就业中受益,尽管通货膨胀也高,但子孙后代将要承担今天预算赤字的大部分负担。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第16章 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第16章  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

第16章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16.1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对国债的争论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又一争论。

传统的政府债务观点认为,政府借债减少了国民储蓄,并挤出了资本积累;李嘉图的政府债务观点认为政府债务不影响国民储蓄和资本积累。

1.预算赤字衡量指标的问题政府预算赤字等于政府支出减政府收入,它又等于政府为其运行筹资所需要发行的新债务量。

预算赤字衡量指标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指标,它存在以下四个问题:(1)一般所衡量的预算赤字并没有对通货膨胀进行校正。

被衡量的预算赤字应该等于政府实际债务的变化而非名义债务的变化。

(2)预算赤字衡量没有用政府资产的变化来抵消政府债务的变动。

为了衡量政府的总债务,应该将政府资产从政府债务中抽出来。

因此,预算赤字应该是债务的变动减去资产的变动。

(3)所衡量的赤字没有包括一些重要的政府负债。

比如,政府工作人员的养老金和累积起来的未来的社会保障津贴。

(4)预算赤字衡量没有对经济周期的影响进行修正。

充分就业预算赤字BS*:对经济周期进行了调整的预算赤字,是假设经济在其产出和就业自然率运行时对政府支出和税收收入的估算。

其计算公式为:()**=+-BS BS t Y Y式中,*Y表示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t为边际税率。

2.传统的政府债务观点(1)假设①消费者是短视和非理性的,他们不会意识到今天的减税意味着未来更重的债务负担,所以即使他们的永久收入并没有真正地增加,他们也认为是增加了。

②消费者可能面对借贷制约,预期收入比一生收入更重要。

③消费者即使意识到未来更重的债务负担,但他们可能认为这些负担不会落在他们身上,而要落在子孙后代身上,而且他们并不会给他们的孩子留下一笔遗产来抵消这些税收负担。

巴罗《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 公共债务【圣才出品】

巴罗《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 公共债务【圣才出品】

第14章公共债务一、概念题1.平衡的预算(balanced budget)答:平衡的预算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政府的收入与支出相等时的预算。

政府的财政措施,包括支出与收入两个方面。

政府支出主要是政府采购和转移性支付,具体包括国防、教育文化、公共建设、偿付公债利息等项目,收入方面主要是各种税收及公营事业盈余缴库两大项。

当收支相等时,称为预算平衡。

2.预算赤字(budget deficit)答:政府预算赤字是政府支出的货币数量大于它以税收形式所获得收入的差额,即政府进行财政预算时,预算支出和预算收入的差额。

预算盈余与预算赤字相反。

根据李嘉图等价原理,政府为了调节宏观经济而采取的财政赤字政策是无效果的,因为人们会将其作为未来潜在的税收考虑到整个预算约束中去。

3.预算盈余(budget surplus)答:预算盈余又称“预算结余”,是政府收入和税收超过包括采购商品、劳务与转移支付在内的总支出以外的部分。

预算盈余是一种预算不平衡的状态,不过它与预算赤字的不平衡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

结余表示财政宽松,赤字表示财政困难。

严格地讲,预算应是平衡的,不仅在计划中是平衡的,而且在执行中和执行后也应是平衡的。

但在某些时候,适当地使财政收入的安排大于财政支出是可以的。

这时,就会出现预算盈余。

4.公债负担(burden of the public debt)答:公债负担是指公债对储蓄和投资的不利影响,从而对一国经济未来可动用的资本存量产生了潜在的负面影响。

公债有可能产生挤出效应,从而降低私人投资,造成经济中资本存量的减少。

而资本存量的减少有可能在长期中降低经济增长率和稳态经济水平,这就是公债的负担。

5.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

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

它是利用政府预算(包括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从而达到稳定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整理(高鸿业)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整理(高鸿业)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二者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而且曲线的变动趋势相同。

(2)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赤字和政府债务》课件

《赤字和政府债务》课件
赤字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利率上升和经济不稳定。
3 减少政府信誉度
赤字较大可能降低政府信誉度,使其在借贷市场上面临更高的利率和更差的条件。
政府债务
定义:由政府发行的债 券
政府债务是指政府发行的各 种债券,如国债、地方政府 债券和企业债券。
形式:国债、地方政府 债券、企业债券等
政府债务可以通过不同形式 的债券来产生,这些债券的 性质和风险各有不同。
1 政府支出超过收入
当政府的支出超过其税收收入时,就会产生赤字。
2 经济衰退
经济衰退时,税收往往减少,而政府支出可能会增加,导致赤字扩大。
3 税收减少或免税政策
税收减少或免税政策可能导致政府的税收收入减少,赤字随之增加。
赤字的影响
1 债务增加
赤字意味着政府需要借贷,导致债务的增加。
2 扰乱经济稳定
政府如何应对
1 政府支出控制
政府可以通过控制支出, 减少赤字和债务的增长。
2 税收改革
改革税收制度,增加税收 收入,减少政府的依赖债 务。
3 经济增长
通过推动经济增长,增加 税收收入,减少赤字和债 务负担。
结论
1 赤字和政府债务对经济和政府稳定
有重要影响
赤字和政府债务不仅对财政状况产生影响, 还会对经济和政府稳定造成重要影响。
赤字和政府债务
赤字和政府债务是财政领域中重要的概念。本课件将详细介绍赤字的定义、 原因和影响,以及政府债务的形式和影响。
赤字的定义
1 定义:财政收支逆差的状况
当政府的支出超过收入时,就会形成赤字。这是一个常见的财政现象。
2 结果:政府债务增加
赤字意味着政府需要借贷来填补财政缺口,从而产生债务。
赤字的原因

10第十章赤字经济与公债

10第十章赤字经济与公债

公共经济学 第十章 赤字经济与公债
原始赤字与总赤字之间的关系 它们之间存在一种相互推动的关系。如果一国政府预算存在着
原始赤字,那么由于政府要弥补赤字而发行公债。公债额就会上 升,这又会引起政府利息支付额的上升,使总赤字额上升。总赤 字额的上升则会引起下一轮公债额的上升,从而使下一轮财政预如此 反复,一国就有可能陷入赤字的恶性循环中。
公共经济学 第十章 赤字经济与公债
原始赤字与总赤字之间的区分对于以后的分析具有两方面的意 义: • 它有助于说明公债在预算中的地位。
因为当政府面临巨额未清偿的公债时,利息的支付就会相当大。 • 它有助于分析通货膨胀税的作用。
当通货膨胀率较高,而债券利率不变时,则政府实际支出的利 息就会下降,从而减少总赤字的数额,减轻政府压力。
货币融资法和债务融资法在效应上是存在区别的,这种区别大 致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货币发行量的不同效应 如果财政是向公众借贷,则公众手里会持有更多债券,但他们 持有的高能货币数量不会变化,因为政府卖掉公债的货币最终又 会通过公共支出回到公众手里。 如果政府财政向中央银行借款或出售公债,那么公众手里的国 库券或公债数额不会发生变化,但他们持有的高能货币会增加, 原因在于财政赤字的弥补是通过中央银行增发货币实现的。
因此被称为弥补赤字的债务融资法。 高能货币:亦称货币基础,即公众持有的政府的货币性净负债。
西方国家的基础货币包括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包 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因其 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
公共经济学
第十章 赤字经济与公债
公共经济学 第十章 赤字经济与公债
三、赤字财政的两种政策选择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政府一旦在预算中出现赤字,通常

经济问题中的数学建模应用

经济问题中的数学建模应用

经济问题中的数学建模应用摘要:微分方程是一类应用十分广泛而且常见的数学模型。

它在经济学,管理学和物理学中有着重要的辅助研究作用。

在经济学中,通过数学建模把经济问题所涉及的重要特征进行合理的数学转化,即用数学语言对经济学中复杂、抽象问题进行表述,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紧密的结合起来。

关键词:微分方程数学建模逻辑斯谛方程销售曲线经济应用0 引言微分方程研究范围广、历史悠久,在牛顿和莱布尼茨创造微分和积分运算时指出了它们的互逆性,事实上这是解决了最简单的微分方程y=f(x)的求解问题。

当人们运用微分去解决经济学中的问题时,发现其对经济问题所做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严谨的、可信的,因此大量的微分方程涌现出来。

现如今微分方程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实际问题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1 逻辑斯谛方程逻辑斯谛方程是一种非线性的微分方程,它的数学模型属于一条连续的,单调递增的,单参数k为上渐近线的s型曲线。

众所周知,经济学上存在着大量的s型变化的现象,而逻辑斯谛方程是可以描述这种变化的数学模型。

其特点是一开始增长较慢,中间段增长速度较快,以后的增长速度下降并趋于稳定。

在经济学中,如果问题的基本特征是:在时间t很小时,呈指数型增长;而当t不断增大,增长速度却随之下降,且越来越接近一个确定的值时,可以考虑运用逻辑斯谛方程加以解决。

利用逻辑斯谛方程的思想可以很好地分析一些经济问题,例如新产品在市场中的发展。

根据逻辑斯谛方程,建立数学模型,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新产品的推广模型。

例如:某种新产品问世,t时刻的销量为f(t),由于产品属于新型产品,没有可替代的产品,因此t 时刻产品销售量的增长率与f(x)成正比。

同时,产品的销售量存在着一定的市场容量n,统计表明与尚未购买的此新产品的潜在客户数量n-f(x)也呈正比,于是有=kx(n-x)符合逻辑斯谛方程的模型,于是有通解=kx(n-x)。

其中k为比例系数.分离变量积分,可以解得:x(t)=当x(t*)0即销量x(t)单调增加.当x(t*)=时,=0;当x (t*)>时,0即当销售量大于需求量的一半时,产品最畅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建议:要容忍一定的通货膨胀
• 保持经济增长和财政紧缩两难选择
• 建议:保持经济增长是最终解决债务问 题的基础
通胀已经不是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
• 预计2012年年中CPI可能会回落 至3%左右,经济增速仍在逐渐 下降,但推动增长的动力仍在 ,2012年全年GDP增速有望在8% 以上
债务对于经济活动的紧缩作用正在深化
债务对于经济活动的紧缩作用正在深化
• 不要轻视债务积累的危害和对于中 国经济,特别是总需求和信贷市场 的紧缩作用,形成债务-通缩循环 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这是传统基 于货币数量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分 析框架中所缺少的东西,而且十分 遗憾的是这种分析框架还在影响着 很多人的思索
债务对于经济活动的紧缩作用正在深化
宏观债务分析方法
• 定义 • T:政府收入,G:政府支出 • T-G > 0 = 初始预算赢余;(没有考虑存量债务
的利息支付) • T-G < 0 = 初始预算赤字. • 即使T = G, 债务将继续增加,由于政府必须借
钱来支付已有债务的利息 • 定义B为债务总量,ΔB为债务增加量 • ΔB = G - T + rB • 如果T = G ,则有ΔB = rB 或 ΔB/B = r
• 西班牙现阶段债务占GDP 60%-70% ,仍处于欧洲中游水平。根据财政 可持续性分析结果显示,如果不出 现突发或系统性风险,政府债务 /GDP占比在2015年预计不会超过 90%,仍在可控范围内。
“旗星”国别风险报告---西班牙
• 随着欧洲债务危机扩散,西班牙银行 风险逐步上升,或有权益分析(CCA) 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压力测试结 果显示,西班牙银行难以抵御宏观经 济恶化,西班牙银行体系的风险对政 府债务存在潜在威胁。金融业改革融 资缺口规模巨大,政府可能采取的救 助措施会增加政府财政压力。
“旗星”国别风险报告---西班牙
• 西班牙石油资源稀缺,主要依赖进 口,其全国能源依赖度达到近85%, 因此国内经济对石油价格敏感性较 高。
• 在2012年国际油价波动不明朗的情 形下,估计西班牙的通货膨胀率将 温和上涨。根据历史经验,西班牙 经济短期对油价上涨的冲击具有一 定弹性。
“旗星”国别风险报告---西班牙
analysis)的宏观金融风险分析
“旗星”国别风险报告---意大利
• 不考虑未来发行的债务,意大利财政收支以 及GDP的平稳变化对中央政府到期债务占GDP 比例影响并不显著。意大利政府财政收支基 本平衡,但债务总量较高,同时近期到期债 务额达到2000亿欧元以上,这会使其需要发 行大量新债,在短期内将会增加债务市场的 流动性风险。由于财政收支平衡,意大利债 务总量并未出现恶化。
• 在宏观压力情景下,意大利银 行贷款违约率均达到16%,显示 意大利银行难以抵御宏观经济 恶化,有可能被下调评级,导 致流动性不佳而无法进行资金 周转,并引发债务重组等风险 。
“旗星”国别风险报告---意大利
• 2012年,欧元区的关键是在意大利, 特别是2012年的上半年
• 意大利的初始预算赢余,但债务存量 巨大
解决债务危机的条件
• 1.降低国债收益率 • 2.要有债务货币化的措施 • 3.保持经济增长 • 4.适当的财政紧缩 • 5.必要的债务重组
“旗星”国别风险报告
• “旗星”国别风险评估定量分析一个 国家的宏观经济风险,主要包括以下4 个方面
• --财政和主权债务风险评估 • --宏观金融风险评估 • --政治环境分析 • --石油价格对经济的影响
• 国内铁路建设高速发展存在的后遗症,一段时候 铁路建设资金紧张情况不断被报道,并在该行业 上市公司的财报披露中得到证实。这个问题应该 尚没有解决,只是缓解
• 除铁道建设中的债务问题之外,高速公路债务问 题,和地方政府(包括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问题 ,正是目前中国已经形成的几个债务集中的领域 。债务对于经济活动的紧缩作用正在逐步深化, 对于价格的紧缩作用也会逐步深化。债务问题的 本质是信用风险(或称违约风险)的不断积累和 放大。
“旗星”国别风险报告定量分析方法
(1)主权债务分解研究 (2)主权债务的VaR分析(风险价值) (3)主权债务的压力测试(stress testing) (4)财政风险的代际核算研究
(generational accounting) (5)中央银行支付能力及脆弱性的VaR分析 (6)银行体系风险的压力测试 (7)基于CCA (contingent claims
“旗星”国别风险报告---意大利
• 意大利银行系统整体尚处于可控状况 ,但整个系统应对市场流动性及融资 流动性均有一定风险。由于国内经济 低迷,银行盈利能力显著下降,基本 面短期对意大利银行系统修复的支持 有限。如不及时采取措施,长期继续 维持意大利银行体系稳定性将面临困 难。
“旗星”国别风险报告---意大利
• 一些国家反通货膨胀的经验都表明, 治理通货膨胀的成本(即负面效果) 是与价格指数下降的区间有关系,过 分的治理所带来的成本特别大,因此 目前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几个不利因 素在同时出现:
• 1,过分治理通货膨胀的成本 • 2,货币供应量的极低增长 • 3,债务-通缩循环的显现
债务对于经济活动的紧缩作用正在深化
“旗星”国别风险报告---意大利
• 意大利银行业的经营相对保守,资本 金尚充足,在无外部冲击情况下对政 府财政压力有限。但由于银行系统应 对外部冲击的能力显著下降,如果未 来政府国债收益率攀升,银行持有国 债贬值,以及市场信心缺乏导致银行 间流动性短缺,国内银行业可能放大 冲击效果,进一步加剧国债风险。
• 在2012年意大利大约需要借2000亿欧 元以上的新债来维持不违约,其中的 大部分将需要在上半年筹集
• 对于意大利来说降低国债收益率在短 期和长期都是关键
“旗星”国别风险报告---西班牙
• 金融危机和房地产泡沫破裂对西班牙 经济及财政形成强烈冲击后,西班牙 政府采取财政紧缩政策,效果逐步显 现,预计赤字将继续减小。政府债务 总量在2015年以前处于可控制范围, 风险价值(VaR)分析显示政府债务危 机发生可能性趋向减小。但由于近期 大量发债,短期内债务偿还压力增大 。
3
宏观债务分析方法
• 稳定债务⇒ ΔB = 0 • 即 G - T + rB = ΔB • T – G = rB • 在没有通货膨胀的环Fra bibliotek下稳定债务要求财政
的初始赢余足够支付到期债务的利息. • 但还有3个因素要考虑: • 1.GDP增长对于税基规模的影响; • 2.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可能性 • 3.违约的可能性
建基中国债券市场研讨会
2012年宏观经济分析
任若恩 北京联办旗星风险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2012,03,20
债务与宏观经济
•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本质是居民和企业的债 务失控,而2010年以来的欧债危机本质是政 府债务失控。历史显示,债务积累首先是居 民和企业,这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初期的现 象,然后这种债务积累的爆发就出现了危机 ,政府的救助将这种债务的问题转移到了政 府的资产负债表上,这就是我们今天在欧洲 和美国所看到的局面。当然在经济危机爆发 之前,欧洲和美国的财政状况就不好,其根 源是人口老龄化一类的长期因素。
“旗星”国别风险报告---西班牙
• 西班牙2月颁布储蓄银行改革法令 后,引发储蓄银行大规模融资重组 ,改革过程逐步推进,但大规模融 资缺口导致改革难度增加。维持经 济复苏态势及欧元区金融稳定政策 支持,是保证西班牙金融系统改革 顺利的基础。
• 银行体系改革成功是关键
欧洲的两难选择
• 债务货币化和对于通货膨胀的担忧两 难选择
• 虽然对于物价反弹的担忧还会持续一 段时候,但终究会被证明是一种多余 的忧虑。经济形势的发展将会证明正 确的政策选项应该是保增长。
结 语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