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课
《呼兰河传》导读 (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呼兰河传》导读 (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并理解《呼兰河传》所表现出的生命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2.培养学生领悟课文理念,激发学生热爱生活、锤炼意志,提高学生阅读与理解能力,尤其是对于历史故事的理解和把握;3.在阅读《呼兰河传》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4.在理解《呼兰河传》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巨大的精神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命力与自强不息的精神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故事的本质含义。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分析:1.导入采用引发学生对生命力的思考,寻找有关生命力的词语,比如坚强,努力,挑战,拼搏,抗争等。
2.呼兰河传的了解让学生了解《呼兰河传》的作者霍达,并简要介绍霍达的生平经历和成就。
3.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呼兰河传》,并通过问答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找出蕴含其中的意义和独特的精神力量。
(2)教师默读原文,并注重肢体语言、声调、语速等方面,鼓励学生模仿,体会原文的节奏感和语感。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关注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搭配,理解每个词语所表达的含义。
4.讨论(1)对于历史背景:中国近代历史所经历的动荡与苦难,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对于今天的启示?(2)对于人物造型:杨志、陶妈、奎章等人物形象,用什么词语来描绘他们的性格特点?(3)对于主题反映:人物形象所表现出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精神观,它们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5.书写针对教材中的名言警句,要求学生用不同的颜色书写,并注重体现出文本中的情感色彩和重点内容。
6.总结通过对教材的整体了解,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所表现出的核心理念进行总结,让学生真正领会到《呼兰河传》所表现出的生命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并对本人及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起到激励和引导的作用。
四、作业:1.仿写短文:以其中一个人物为写作对象,仿照呼兰河传中,自己将其人生经历和所表现出的精神特质写成一篇自传。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呼兰河传》(部编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使学生了解传主呼兰河的历史背景、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呼兰河的勇敢与智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呼兰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2. 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传主呼兰河、皇帝、大臣等,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3. 故事情节:梳理作品的故事情节,使学生把握作品的发展脉络,理解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4. 作品主题: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和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使学生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本,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呼兰河传》、相关历史资料。
2. 学具:笔记本、阅读记录表、小组讨论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呼兰河吗?它有什么特点和传说?2. 自主阅读:学生独立阅读《呼兰河传》,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4. 内容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有针对性地讲解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阅读记录表,进一步巩固对作品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呼兰河传》人物形象:呼兰河、皇帝、大臣等故事情节:发展脉络、高潮、结局主题思想:勇敢、智慧、爱国情怀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呼兰河传整书阅读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整书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整书阅读,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呼兰河传》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并能够进行深入思考和综合分析。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了解作者与作品背景学生需要了解《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和作品的背景,包括书写动机、创作背景与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读作品。
第二部分:整书阅读在整书阅读环节中,学生需要按照章节顺序逐渐阅读全书,并进行问题的解答和主题的讨论。
1. 第一章:描绘呼兰河的自然景观和居民生活,学生需要注意这些描写与作品整体主题的关联。
2. 第二章至第十章:通过阅读这些章节,学生可以了解到主人公呼兰正传从小儿到成年的成长经历,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描写。
3. 第十一章至第十五章:学生需要关注主人公的奋斗历程以及他对社会和时代的思考。
通过对这些章节的阅读,学生能够对主题和人物形象有更深入的理解。
4. 第十六章至第二十章:学生需要关注主人公因遭受不公正待遇而产生的痛苦与反抗,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揭示。
5. 第二十一章至第二十四章:学生需要关注主人公的人生转变和成长,以及对自我认识和命运的理解。
第三部分:主题分析与讨论在整书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将分小组进行主题分析和讨论。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或问题,通过书中的细节和情节进行论证,最后展示给全班。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呼兰河传》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思考。
2. 第一部分:了解作者与作品背景教师简要介绍萧红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对作者的经历和作品的背景有所了解。
3. 第二部分:整书阅读教师指导学生按照章节顺序逐渐阅读《呼兰河传》,并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和解读提示。
4. 第三部分:主题分析与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主题分析和讨论,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引导。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主题或问题进行论证,并在班级中展示。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总结整个阅读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收获。
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呼兰河传》整本导读
《呼兰河传》整本导读一、导入:每个人都有他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旷神怡的最深刻的记忆。
——冰心二、走进呼兰河1、《呼兰河传》语言特色:简单童稚、自由灵动、充满深情第三章节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一首诗,我很喜欢,我一念到第二句,“处处闻啼鸟” 那“处处”两字,我就高兴起来了。
觉得这首诗,实在是好,真好听,“处处”该多好听。
(简单自由,是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还有一首我更喜欢的:“重重叠叠上楼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为明月送将来。
”就这“几度呼童扫不开”,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念成西沥忽通扫不开。
(充满童趣,仿佛出现不知其意,跟着祖父读书的小女孩。
)越念越觉得好听,越念越有趣味。
每当客人来了,祖父总是呼我念诗的,我就总喜念这一首。
那客人不知听懂了与否,只是点头说好。
课后阅读链接: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
祖父一过八十,就死了。
(对祖父的不舍、对祖父的爱)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
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沧桑感、失落感)。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一只狗来,那么变着。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排比句,简单自由,充满画面感)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它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重复表现萧红对故乡对童年的默默深情),就记在这里了。
2、《呼兰河传》人物形象:祖父:慈祥、疼爱孙女为什么在小说第三章要写那么多与祖父相关的片段呢?表达祖父对自己的疼爱,表达她对祖父的怀念,表达她对童年的回忆。
(完整版)呼兰河转转阅读、指导、汇报课.docx
课题《呼兰河传》阅读推荐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呼兰河传》的内容提要,培养学生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2、初步了解作家萧红的故事。
3、初步品悟文章的情节。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知道《呼兰河传》的内容提要,培养学生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书本、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这本书就是《呼兰河传》。
二、出示图片(萧红),简介作者。
萧红,1911 年生于黑龙江呼兰。
著名女作家。
被誉为“ 30 年代文学洛神”。
一位传奇性人物,在极端难与坎坷中,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世俗,历经反叛、觉醒与抗争,一次次与命运搏击,一生未向命运低头。
1935 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
1936 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 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三、文章内容《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1940 年写于香港,1941 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
小说共分7 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
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萧红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
讲述了作者小时候的童年故事。
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
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 四、对《呼兰河传》的评价1、夏志清认为“《呼兰河传》的长处在于它的高度的真实感。
”并予《呼河》很高的价,称她二十世中国最秀的作家之一。
2、茅盾曾价它的成就:“它是一篇叙事,一片多彩的土画,一串凄婉的歌。
呼兰河传公开课教案
呼兰河传公开课教案教案标题:《呼兰河传》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呼兰河传》这部作品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
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准备:1. 《呼兰河传》的文本材料。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课前阅读的作品梳理。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呼兰河的图片和音乐,引起学生对呼兰河的兴趣和好奇心。
- 引发学生对于《呼兰河传》的猜测和想法。
2. 介绍《呼兰河传》(10分钟):- 通过简要的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呼兰河传》的作者、出版时间和主要内容。
- 引导学生思考该作品的重要性和影响。
3. 分析人物形象(15分钟):- 选择几个关键人物,如杨善洲、杨克明等,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和心理变化。
- 引导学生通过文本支持提取关键信息,形成对人物形象的全面理解。
4. 探讨情节发展(15分钟):-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如杨善洲的成长、家庭变迁等。
- 引导学生思考情节的发展逻辑和对人物形象的影响。
5. 总结归纳(5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回答问题:你对《呼兰河传》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有什么新的认识?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5分钟):-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以巩固对《呼兰河传》的理解。
2. 探讨主题(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呼兰河传》所揭示的主题,如家庭、生活、社会等。
-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自己认为重要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3.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15分钟):- 给学生分发几个与小说相关的阅读题目,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 在讨论答案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文本支持。
4. 创造性表达(15分钟):- 要求学生选择小说中的一个情节或人物,以写作、绘画、表演等形式进行创造性表达。
-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评价。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传统与文化背景对于文学作品的影响。
2.学习小说的基本结构和要素。
3.了解小说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4.学习阅读小说的技巧和方法。
5.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加强对人生和社会的思索和探究。
二、教学内容1.《呼兰河传》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2.小说的文学结构、语言和作品风格。
3.小说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主题。
4.阅读小说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小说的基本结构和要素,了解小说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2.理解小说的背景和历史环境,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3.加深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和思考。
四、教学方法1.课前小组讨论,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梳理小说内容,分析小说的主题和人物特点;2.课堂讲授和问答,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和理解,加强思考和交流;3.小组辩论和演讲,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话题第二步:讲解小说《呼兰河传》第三步:小组讨论,分享答案1.分小组,让每个小组阅读小说,并根据小说的结构和要素,分析小说的主题和人物特点。
2.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到其他小组,加强交流与学习效果。
第四步:小组辩论,培养批判性思维1.让小组讨论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学生需要提出不同的观点,进行深度引导和探讨。
2.进行小组辩论,孩子们对于小说文本的分析和理解,进行小组表达,讨论与其他组的阐述辩论切磋,提高思维水平。
第五步:练习与评估1.选出小说中一段文字,让学生进行朗读,评估学生语音和语调的把握。
2.评估学生的深度阅读和理解水平,听辩论表达风范,和观察学生思考与思辨能力。
六、教学体会通过本次《呼兰河传》的阅读指导课的设计,学习知识、策略、以及探究深刻的人生思考,让学生更加了解小说的基本结构和要素、学习阅读小说的技巧和方法、了解小说的背景和历史环境、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加强对人生和社会的思索和探究,建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
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03
选择合适的版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选择一个优秀的版本是阅读《呼兰河传》的重要前提。建议选择正规出
版社出版的版本,以确保文本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阅读过程中的技巧
速读与细读相结合
在阅读《呼兰河传》时,可以采用速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 法。速读可以快速了解故事情节和整体结构,细读则可以 深入体会作品的语言、情感和细节描写。
读后感分享
总结词
读后感分享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
详细描述
在读后感分享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包括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对情节的 感受等。通过分享,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分享中获得新的 启示和灵感。
03 2. 亲戚朋友
丰富了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对故事情节发展起到 推动作用。
03
主题与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呼兰河传的主题思想是反思现代文明对自然和人的影响,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和悲剧性。小说通 过描绘呼兰河畔一个小村庄的生活,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在面对命运 时的无奈和挣扎。
萧红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纠葛,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悲剧。同时, 她也表达了对自然和乡土的热爱,以及对现代文明和功利主义的批判。
角色扮演
总结词
角色扮演是一种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呼兰河传》中的人物性格和情节。
详细描述
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扮演。通过 表演,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变化以及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 演技巧和表达能力。
呼兰河传导读课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导读课教学设计一、文本解读:《呼兰河传》是萧红写于生命之尾的一部作品。
她以悲剧性的生命体验,着力于故土的景物人的书写,表达了她对呼兰河小城的追忆与怀念。
它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
她以成年人的身份追忆童年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文中充斥着两种叙事的眼光和声音。
一个是成人的视角,代表着理性与成熟的一面;另一个是儿童的视角,代表着感性与天真的一面。
两种不同视角的交织,在文中构成了不同的话语系统的对话,这是文本产生叙事张力的基础。
在成人的理性思维与儿童的感性思维的双向交织中,在热闹之景与凄凉之情的映衬中,在阴暗与明净的反复对比下,三组看似矛盾的元素在文中既相互碰撞又互相整合,给予人们无限阐释的可能性,这也是《呼兰河传》文本价值和艺术魅力之一。
二、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呼兰河传》这本书的阅读兴趣。
2.初步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对人物形象有初步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一猜。
看到同学们一张张笑脸,老师常常会想到童年的自己。
记得那个时候,我常常喜欢在熟睡的哥哥的额头画上一个大大的王字,嘴的两边还画上长长的胡须。
当哥哥睡醒时,出去玩耍,路上的旁人看到他哈哈大笑时,他才反应过来。
同学们,你们猜一猜,童年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呢?请举手告诉老师。
(学生回答)2.同学们,在你们的童年中有没有印象深刻的事情呢?也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让我们来猜一猜你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说故事,其他学生猜性格)3.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刚学过的《祖父的园子》中的小女孩吗?她是谁呢?(板书:萧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吧!(课件出示)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②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③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指名读)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小时候的萧红吗?她是个怎样的孩子呢?(板书:自由、快乐)<二>导读1.课件出示萧红图片(感动中国的作家:萧红)2.课件出示作者名片(齐读)人物:萧红,中国近现代女作家,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人。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
初级中学
一篇叙事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一串凄婉的歌谣
一段充满深情的淡然回忆 一缕无处安放的浓重乡愁
《呼兰河传》
萧红
目标
1.了解《呼兰河传》的主要内容, 领略萧红童年时期故乡的风土民情。
2.赏析人物形象,感悟萧红对国民性的 批判。
萧红(1911--2)
现代女作家,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田娣等。 黑龙江呼兰县人。 代表作:《呼兰河传》《生死场》《小城三月》 《马伯乐》等。
诗化的语言,是《呼兰河传》的魅力之一, 请大家课后细读小说,从中找出一处精彩的
片段进行赏析。
凄婉的歌谣
对国民性的批判
看客心理: 看热闹,愚昧、麻木、残忍
人们的思想认识: 婆婆给媳妇下马威、婆家打媳妇理所当
然、男人打女人……
封建礼教 封建思想
齐读 悟情
• 一段充满深情的淡然回忆 一缕无处安放的浓重乡愁
• 一篇叙事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一串凄婉的歌谣
课后作业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 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 话似的。”
关于《呼兰河传》的文体
.《呼兰河传》是长篇小说。
被视作20世纪最伟大的中文长篇小说之一, 2000年被香港《亚洲周刊》评选为20世纪中 文小说一百强之九。
诵读 尾声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
它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 却,就记在这里了。
这是怎样的故乡?
这里有两条大街,其中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
坑。
多彩的风土画
这里的人们有精神盛举:跳大神、唱秧歌、 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
五年级下册《呼兰河传》课外阅读教案(共3课时,含读前指导、读中交流、读后展示)
五年级下册《呼兰河传》课外阅读教案(共3课时,含读前指导、读中交流、读后展示)XXX《呼兰河传》作者信息:XXX(1911-1942),原名XXX,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XXX 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她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XXX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
1935年,在XXX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长篇小说《生死场》。
1936年,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XXX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2年1月22日,XXX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去世于香港。
主要内容: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XXX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XXX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
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
那是一个既僻远又热闹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禽兽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
有的说应该拆墙,有的说应该种树,但没有一个人说要填平的,尽管填坑并不难,可却没一个愿意。
第二章:写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举"——风俗民情。
又到了小城举行盛举的日子,人们有跳大神的、唱秧歌的、放河灯的、看野台子戏的、看庙会的,热闹异常。
第三、四两章写作者的幼年生活,她的慈祥的祖父以及左邻右舍。
第三章:我的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人,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所以,一天到晚,门里门外,我寸步不离他,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的动了,祖父就拉着我,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
六年级下册阅读指导课教案精编版
1.《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一、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阅读指导,让学生了解《呼兰河传》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了解这本书所描写的历史画面。
2.通过阅读指导,让学生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和人民文化生活的落后,他们过着愚昧无知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了解《呼兰河传》的主要内容和人们的愚昧无知。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寒假里,同学们已经读完了《呼兰河传》这部长篇小说,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来交流一下这本书。
2.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萧红:中国现代女小说家。
原名张乃莹。
生于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
因反抗包办婚姻,1930年离家出走。
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
1933年自费出版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
1934年与萧军一起到上海,与鲁迅交往密切。
鲁迅为她的《生死场》校阅并写序言。
1936年只身东渡日本养病。
这时期出版散文集《商市街》《桥》,短篇小说集《牛车上》等。
1937年初归国。
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和《萧红散文》。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坚持创作,出版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因病重无法回内地,次年病逝。
代表作为《生死场》和《呼兰河传》。
3.了解了萧红,我们来走进她的作品《呼兰河传》。
(1)首先我们来看这本书的第一、二两个章节。
这两个章节告诉我们什么?①同桌交流;②全班交流。
第一章节主要写了呼兰河小城的风貌;有几条街,几条巷子及巷子里人们的生活。
写的精彩的有害人的大泥坑,火烧云,卖麻花片断。
第二章主要写了呼兰河城的民风民俗: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2)第三、四章节写了什么?(萧红的童年生活)①童年生活中,给萧红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A.和祖父一起的幸福时光;B.写院子里的几户人家;②写的最精彩的是哪一个片断?(漏粉一家坏房子的描写)(3)第五章主要写了谁?写了她的什么事?A.小团圆媳妇长的是什么样子?B.她的婆婆为什么要打她?C.小团圆媳妇是怎么死的?(小团圆媳妇经历了跳大神、抽签、开水烫,最后被折磨而死。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课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阅读《呼兰河传,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2、了解作家萧红写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从中感悟作品的鲜明特点。
3、初步品味感悟文章的情节,学会欣赏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呼兰河传》是这么一部伟大的作品,我们已经初步读完,那么对文中的内容能理解吗。
下面我们来考考大家。
二、小试身手1.《呼兰河传》是着名女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A.冰心B.萧红C.鲁迅D.老舍2.不断给呼兰河小城的人们带来不便,并充满危险的是A.黑龙江B.呼兰河C.西二街D.东二街道上的大泥坑3.团圆媳妇的惨死的原因是()A.病死B.老弱C.意外死亡D.婆婆折磨而死4.作者的父祖是一个()的老人。
A.严厉B.和霭可亲C.说话不算数D.不诚实5.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多次提到“我的院子()的。
”A.非常热闹的B.异常美丽的C.很荒凉的D.幽静整洁的6.七月十五孟兰会,呼兰河上放河灯了,河灯有白菜灯,西瓜灯,还有(D)。
A、?电灯B、??华灯C、???彩灯D、?莲花灯三、说说体会你在读《呼兰河传》是是用什么方法读的,小组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2、大组汇报。
教师小结:阅读要了解作者,要了解书的写作背景。
四、说写作背景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萧红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五、总结读书的方法1、首先,读书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
2、读课外书一般都采用“默读”的方式。
默读有三个好处:一是边读边想,有利于把握文章整体内容;二是速度较快,一般默读要比朗读快一倍;三是默读不易疲劳。
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读书时随手拿一支笔,把好词句勾划下来,还可以准备一个知识积累本,以便记下有用的段落和妙词佳句。
阅读课《呼兰河传》备课教案
重点难点
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教具准备
读本、多媒体课件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一、节选《我和祖父的园子》
二、精读节选
1.自读节选,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场景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2.团圆媳妇的惨死的原因是()
A.病死B.老弱C.意外死亡D.婆婆折磨而死
3.作者的父祖是一个( )的老人。
A.严厉B.和霭可亲C.说话不算数D.不诚实
4.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多次提到“我的院子()的。”
A.非常热闹的B.异常美丽的 C.很荒凉的D.幽静整洁的
5.七月十五孟兰会,呼兰河上放河灯了,河灯有白菜灯,西瓜灯,还有()。
2.组内交流。
3.班级交流。
活动一:品味节选内容
1.自读节选,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场景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2.在小组内朗读自己感兴趣地语句,并交流感兴趣的原因。
3.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活动二:体会作者心情
1.默读节选,想一想:“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划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在小组内朗读自己感兴趣地语句,并交流感兴趣的原因。
3.一想:“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划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组内交流:读读划出的句子,交流自己的看法。
3.班级交流。
四、领悟表达特点
1.自由读节选,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1、 首先,读书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
2、读课外书一般都采用“默读”的方式。默读有三个好处:一是边读边想,有利于把握文章整体内容;二是速度较快,一般默读要比朗读快一倍;三是默读不易疲劳。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时随手拿一支笔,把好词句勾划下来,还可以准备一个知识积累本,以便记下有用的段落和妙词佳句。
(完整版)《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呼兰河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充满童趣的景物描写,以及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3、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出示曹植的《洛神赋》)同学们,都说文字能够传情达意,大家读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写的是一位女子)是呀,这的确写的是一位女子,她有羞花闭月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知道这个女子是谁吗?告诉大家这段文字出自晋朝著名诗人曹植,这个女子被人们称为“洛神"。
一日,曹植回朝拜见天子,路经洛河,见到一女子,清纯得就像是早晨刚初升的朝阳,婀娜得宛如池中亭亭玉立的荷花,简直就是一个仙子,于是就做了名篇《洛神赋》。
有这样一位女作家,被鲁迅称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洛神。
她就是《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萧红,走近她弥留之际的心灵写真-—《呼兰河传》.二、亲近文字(一)闪亮在《呼兰河传》上的光环1、萧红的好友,著名的文学家茅盾曾这样评价《呼兰河传》——这是一部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1)怎样理解茅盾的话?小组间相互讨论一下。
(2)汇报。
一部叙事诗:记叙的是萧红童年时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文中的语言像诗一样美;没有贯穿全文的情节,作者的文笔自由,像是在作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A、有这样一座灰色的城市—-呼兰河城读文后,说说萧红笔下的呼兰河城是什么样的?学生描述呼兰河城的样子。
出示背景资料:呼兰河县是东北边陲的一个小城,是一座典型的东北小村镇,周围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广阔的大平原。
二十世纪初,这里是一个相当闭塞、相当落后的地方.当南方已经掀起了辛亥革命的浪潮,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终于受到了猛烈震撼的时候,呼兰县的居民们却仍旧是因袭着封建主义的思想与习惯,过着愚昧而麻木的生活.B、小城盛举小城人都干些什么?学生自由汇报.(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看火烧云、吃瘟猪肉、救马、逛庙会、当看客)小结:小城是狭窄的,小城里的生活可也算是丰富多彩的。
阅读指导课《呼兰河传》读前指导
呼兰河的精神盛举——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逛庙会。人有病就跳大神,敲鼓、杀鸡,人们都赶来看。七月十五鬼节,呼兰河上放河灯,和尚道士在河沿上打起场子做道场。人们倾城而出到河沿上去观河灯。每当丰收或干旱不雨,就要唱台子戏来求雨或谢龙王。一到唱戏接姑娘唤女婿,热闹得很。场上打架的,吵架、调情的,看热闹的,戏不一定要看,戏场是一定要去。庙会上,人们虔诚地在爷爷庙跪神,到娘娘庙求子。庙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货物、玩具,各样好吃的。这些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并非为人而做的。
质疑文本
02
课文回顾
01
”我” : 是个天真、活泼、可爱、顽皮的孩子。一个喜好模仿,自以为正确而充满自信,情绪容易变化,注意力极易分散,把劳动当作玩耍的可爱的小女孩……
02
祖父 : 是个慈祥、和蔼可亲、脾气好的人一个勤劳,豁达、宽容,懂得尊重孩子天性的好爷爷。
03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继母冷漠,父亲专制保守,惟有祖父能给她一点温暖 · 1930年不愿包办婚姻,逃出家庭,从此再未回呼兰老家;与萧军结合后又分开;后患严重肺病,被医生误诊为喉瘤,开刀病情恶化,1942年1月22日与世长辞。 ·1934年6月因编辑进步刊物有逮捕危险而离开哈尔滨至青岛;后因青岛形势险恶奔赴上海;抗战爆发,上海成为孤岛便去香港;不久香港被日军占领,萧红被送进临时医院。
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呵的,可胡家想给她个下马威,总是无端打她,左邻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为,都说应该打。胡家就越打越凶,时间也越打越长,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洗澡时,很多人来看热闹,只见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了。 我家的亲戚有二伯,他是个老光棍,性情非常古怪,同人不大爱打腔,却喜欢同石头、麻雀、黄狗谈天。听祖父讲,有二伯三十年前就到了我家,日俄战争时,多亏有二叔在,才守住了家,他最怕人骂他“绝后”,只要听到有人这样骂他,就会伤心的大哭起来。
呼兰河传1
侯集实验小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阅读指导课备课同学们对这位女作家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出示:“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
取名“萧红”是与萧军互相配合,合起来是“小小红军”的意思。
”“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她笔锋犀利,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1942年1月22日病逝于香港,年仅32岁。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篇小说《生死场》、短篇小说集《牛车上》和散文集《旷野的呼喊》、哑剧《民族魂》、回忆录《回忆鲁迅先生》等。
”(三)、走进作品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投影出示书的封面)1、读读书名,你想了解什么呢?预设:⑴、呼兰河在哪儿?(呼兰县,旧县名。
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南部松花江畔,属哈尔滨市。
呼兰河至此入松花江。
“呼兰”满语“烟囱”的意思。
清初于河旁设防屯兵,砌有炊事取暖用烟囱,因而称为呼兰,县及河均因此而得名。
)⑵、呼兰河是什么样的?让我们看看作者对呼兰河的描写:(出示片断)“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就满地裂着口。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
……天再冷下去:水缸被冻裂了;井被冻住了;大风雪的夜里,竟会把人家的房子封住,睡了一夜,早晨起来,一推门,竟推不开门了。
”“呼兰河就是这样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么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
”“东二道街上有大泥坑一个,五六尺深。
不下雨那泥浆好像粥一样,下了雨,这泥坑就变成河了,附近的人家,就要吃它的苦头……这泥坑里边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这泥坑里边。
”(3)、作者在书中描写了什么呢?(让学生阅读内容简介)《呼兰河传》共分七章和一个尾声: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然、社会、人情风貌;第二章作者引我们进入呼兰河人们的精神世界:全身无处不哆嗦的大神,要跳到半夜时分:拥拥挤挤变得荒凉孤寂的河灯顺水而漂;野台子的戏牵动着小镇所有的人们,酿造许多或欢乐或不幸的故事……;第三、四章,写作者的幼年生活,她的慈祥的祖父以及左邻右舍;第五、六、七章分别写三个独立的故事,三个不同的生活悲剧:天真活泼的小团圆媳妇的死,孤苦无依的有二伯遭受凌辱,贫困的磨官冯歪嘴子的不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阅读《呼兰河传,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2、了解作家萧红写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从中感悟
作品的鲜明特点。
3、初步品味感悟文章的情节,学会欣赏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
《呼兰河传》是这么一部伟大的作品,我们已经初步读
完,那么对文中的内容能理解吗。
下面我们来考考大家。
二、小试身手
1.《呼兰河传》是著名女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A.冰心B.萧红C.鲁迅D.老舍
2.不断给呼兰河小城的人们带来不便,并充满危险的是A.黑龙江B.呼兰河
C.西二街D.东二街道上的大泥坑
3.团圆媳妇的惨死的原因是()
A.病死B.老弱C.意外死亡D.婆婆折磨而死
4.作者的父祖是一个()的老人。
A.严厉B.和霭可亲C.说话不算数D.不诚实
5.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多次提到“我的院子()的。
”
A.非常热闹的B.异常美丽的
C.很荒凉的D.幽静整洁的
6.七月十五孟兰会,呼兰河上放河灯了,河灯有白
菜灯,西瓜灯,还有(D)。
A、电灯
B、华灯
C、彩灯
D、莲花灯
三、说说体会
你在读《呼兰河传》是是用什么方法读的,小组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
2、大组汇报。
教师小结:阅读要了解作者,要了解书的写作背景。
四、说写作背景
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萧红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五、总结读书的方法
1、首先,读书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
2、读课外书一般都采用“默读”的方式。
默读有三个好处:一是边读边想,有利于把握文章整体内容;二是速度较快,一般默读要比朗读快一倍;三是默读不易疲劳。
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读书时随手拿一支笔,把好词句勾划下来,还可以准备一个知识积累本,以便记下有用的段落和妙词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