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XXX

XXXXX中学

【课程来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标要求】

1.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2.讲述戚继光抗倭事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教材分析】

本课所讲的是明朝的对外关系,是在前一课的基础上进行的,又独立成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的对外关系既有友好往来也有冲突抵抗,同时也使学生对明朝的政治和对外交往有了整体认识。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知识储备少,理解能力弱,但他们思维活跃,自我表现欲强烈,所以我将从基础知识,兴趣入手,通过观看视频、图片欣赏、人物体验等方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与戚继光抗倭的性质;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居住权的史实。

2.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戚继光抗倭路线图》培养学生借助地图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3.领略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带来不便。教师可展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结合地图展示相关地点、路线和“西洋”的概念,使学生形成时空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郑和下西洋》视频。

导入语:600多年前,郑和和他的船队以当时世界无法想象的气势,浩浩荡荡,七下西洋,创造了人类航海史上的奇迹。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追寻历史的踪迹,重返那段波澜壮阔的航海时代。(展示课题)

二、展示课程提纲和学习目标

1.课程提纲

(1)海航扬国威——郑和下西洋

(2)海战捍主权——戚继光抗倭

(3)海殇留余恨——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2.学习目标

三、课程主体

(一)第一篇章:海航扬国威——郑和下西洋

1.人物介绍——郑和

请同学们依据P70“人物扫描”,完成以下“郑和的自述”。

吾本姓,名,小名(或三保),族,(籍贯)人是也。12岁时被明军掳进皇宫当了太监,后得燕王垂青,随主出生

入死。待我王继任大统,即为明成祖,赐吾“”姓,改名。

吾皇胸怀天下,欲将恩泽遍布四海,乃命和逐浪,壮我国威,广结天下,终不辱使命,无憾此生!

2.解释“西洋”的概念:展示地图,引导学生说出“西洋”的概念,并指出西洋的位置,使学生形成时空概念,并学会识图。

3.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

(1)学生自主阅读P70第1段黑体字

(2)教师展示2则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并总结原因。

材料1: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结论: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补充:引导学生复习宋朝时发明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及造船业发达等知识。

材料2:成祖疑惠帝(注:建文帝朱允炆)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明史·郑和传》

结论:主要目的①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政治目的)补充:②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经济目的)

教师指出:郑和航海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4.郑和下西洋的概况

(1)展示自学提纲,由学生阅读P71文字,勾划出相应的内容。学生自学后补

(2)小组活动——新闻发布会

永乐五年(1407年),郑和和他的船队历尽艰险,载誉而归,完成了首次航行。回国后,他受到明成祖的热烈欢迎,群臣们也很好奇,想知道这两年来,郑和与他的团队都经历了什么,有哪些奇闻异事?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郑和决定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

请大家小组合作讨论,模拟这次新闻发布会。

活动方案:

①学生先在组内进行角色分配(1人扮演郑和,其他组员扮演记者)。

②讨论时间:3分钟。③讨论完毕后进行展示。

(3)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介绍郑和下西洋所经路线。通过系列图片的展示,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规模之大、技术之强、范围之广。

5.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1)播放视频,感受郑和下西洋意义之深远,然后请学生根据个人理解总结意义。

(2)齐读黑板上展示的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①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②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③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3)插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视频,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坚持和平、合作、友谊、开放的原则,这正是秉承了郑和下西洋所宣扬的和平交往的精神。古老的还是丝绸之路正在焕发着新的生机。

教师过渡语:郑和曾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明朝中后期,国力减弱,海防松弛,郑和的话不幸应验了。(二)第二篇章海战悍主权——戚继光抗倭

1.抗倭背景

(1)什么是“倭寇”?

学生浏览P72,完成填空。

倭寇:日本的一些和组成武装集团。

(2)什么是倭患?

,(时期)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勾结,不断武装抢劫我国沿海地区。时称“”

通过图片和文字材料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倭患”。

2.认识抗倭英雄戚继光

展示人物卡片,学生补充戚继光人物卡片上缺失的内容。

3.抗倭过程和结果

展示地图讲解过程和结果。

(1)经过:浙江台州九战九捷,然后进入广东、福建地区抗倭。

(2)结果: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4.抗倭胜利的原因。

(1)观看视频《鸳鸯阵》

(2)同桌讨论(老师展示提示卡:人心向背、军队、策略、指挥)

(3)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归纳:

a.“人心向背”:是反侵略正义战争,得到人民的支持。

b.军队:纪律严明,战斗英勇,同时军民配合,同仇敌忾;

c.策略: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d.戚继光: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5.评价抗倭战争和抗倭英雄

(1)抗倭性质: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2)评价戚继光:伟大的民族英雄。

补充:戚继光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感受戚继光的抱负和情怀。

教师过渡语:虽然戚继光很快荡平了倭寇的袭扰,但终究难掩明王朝日益衰落的气象。16世纪中期,明王朝的统治已是江河日下,不复昔日繁华。而此时的欧洲国家却迎来了大航海时代,海洋成了冒险家的乐园,也成为殖民者攫取财富的通道。中国不幸成为殖民者垂涎的目标。

(三)第三篇章海之殇——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展示《七子之歌》歌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并思考:

(1)Macau指哪里?

(2)Macau是怎样一步步离开母亲怀抱的?

(3)“妈港”是什么时候回归的?

(4)Macau的回归说明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