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20口技练习题及答案
2019-2020年七年级《第20课 口技》练习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第20课口技》练习新人教版1、归纳文章的主旨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2、文多处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课文三次描述听众的反应:一是“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
二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正坐”与“伸颈”“侧目”对照。
“稍稍”是“逐渐”“渐渐”的意思,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
三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
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3、口技艺人表演了哪些场景:梦中惊醒、渐人梦乡、火场百象。
哪个是表演高潮:火场百象。
4、由一个字统领了全文:善5、文章首尾都交代了“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起到什么作用?从侧面表现表演者口技的不凡,烘托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6、文章对口技艺人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办法,说出文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翻译吗?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翻译: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眼旁视,微露笑容,默默赞叹,认为好极了。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翻译:客人们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坐端正了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翻译:在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慌失色,离开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腿哆嗦发抖,几乎想要抢先逃跑了。
7、本人之所以把表演写得这么传神,全在于作者的文字功底,他不但有具体细致的声音模拟,还有对声音的概括介绍。
你能把概括描写的句子找出来并翻译吗?一时齐发,众妙毕备翻译:时候一齐发出,各种声音都摹仿得极像凡所应有,无所不有翻译: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这样写作起到了什么作用?更加生动地体现了口技表演者的技艺高超8、表现人们在火场中惊恐万状的句子是: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口技测试题及答案

口技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口技表演中常见的表现形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模仿动物叫声B. 模仿乐器声音C. 模仿自然现象D. 模仿机器运转声2. 口技表演中,以下哪个不是必要的表演工具?A. 口琴B. 口哨C. 声带D. 麦克风3. 口技表演中,模仿声音的技巧主要包括什么?A. 声音的高低变化B. 声音的强弱变化C. 声音的长短变化D. 所有以上选项4. 下列哪个不是口技表演中常见的动物声音?A. 狗吠B. 鸟鸣C. 马嘶D. 火车鸣笛5. 口技表演者在表演时,通常需要具备哪些能力?A. 良好的记忆力B. 灵活的舌头控制能力C. 敏锐的听觉分辨能力D. 所有以上选项6. 口技表演中,模仿乐器声音时,以下哪个乐器的声音最难模仿?A. 钢琴B. 小提琴C. 长笛D. 吉他7. 口技表演中,模仿自然现象的声音,以下哪个是常见的?A. 雨声B. 雷声C. 风声D. 所有以上选项8. 在口技表演中,以下哪个是表演者需要避免的?A. 声音的连贯性B. 声音的清晰度C. 声音的单调性D. 声音的多样性9. 口技表演者在模仿声音时,通常需要注意哪些方面?A. 声音的逼真度B. 声音的节奏感C. 声音的情感表达D. 所有以上选项10. 口技表演中,以下哪个是表演者可以利用的技巧?A. 利用口腔的形状变化B. 利用呼吸的控制C. 利用声音的回声效果D. 所有以上选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口技表演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________来模仿各种声音。
2. 在口技表演中,表演者可以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来控制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3. 口技表演者在表演时,需要具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能力。
4. 口技表演中,模仿动物叫声是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例如________、________等。
5. 口技表演者在模仿乐器声音时,需要掌握________、________等技巧。
《口技》练习题及答案

《口技》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口技》一文中,描述了口技表演者模仿了哪些声音?A. 鸟鸣声B. 犬吠声C. 马嘶声D. 所有以上2. 口技表演者在表演时,观众的反应是什么?A. 惊讶B. 赞叹C. 哄笑D. 无动于衷3. 口技表演者在表演中使用了哪些技巧?A. 模仿动物声音B. 模仿自然声音C. 模仿人声D. 所有以上二、填空题4. 《口技》一文中,口技表演者首先模仿了________的声音,接着模仿了________的声音,最后模仿了________的声音。
5. 口技表演者在表演时,观众的反应是________,这表明了口技表演者的技艺非常高超。
三、简答题6. 请简述《口技》一文中口技表演者表演的三个阶段。
7. 根据《口技》一文,分析口技表演者表演技艺的特点。
四、论述题8. 论述《口技》一文所体现的古代口技艺术的魅力及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五、翻译题9. 将以下句子翻译成英文:“口技表演者以其精湛的技艺,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六、判断题10. 根据《口技》一文,口技表演者在表演时,观众最初是哄笑的,后来转变为赞叹。
()答案:一、1. D 2. B 3. D二、4. 鸟鸣,犬吠,马嘶 5. 赞叹三、6. 口技表演者首先模仿鸟鸣声,接着模仿犬吠声,最后模仿马嘶声,每个阶段都引起了观众的不同反应。
7. 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能够惟妙惟肖地模仿各种声音,使观众如临其境,展现了口技艺术的独特魅力。
四、8. 口技艺术的魅力在于其能够通过声音的模仿,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使观众感受到声音的魔力。
在当代社会,口技艺术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也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五、9. The ventriloquist won rounds of applause from the audience with his exquisite skills.六、10. ×(观众最初是惊讶的,后来转变为赞叹的)。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口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口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口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20.口技第一部分1、《口技》的作者是朝的,这篇文章节选自朝编选的笔记小说。
2、课文对声音的描述可谓惟妙惟肖:⑴描述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惊醒之后,各种声音有。
⑵描述突遭大火时“百千齐作”的声音有。
3、课文中有三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⑴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⑵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⑶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京中有善口技者(善:)⑵会宾客大宴(会:)⑶施八尺屏障(施:)⑷众宾团坐(团:)⑸妇拍而呜之(呜:)⑹奋袖出臂(奋:)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几:)5、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有何作用?6、文中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精湛的一个词是。
7、下列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A、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B、善:京中有善口技者择其善者而从之C、毕:众妙毕备群响毕绝D、坐:满坐寂然口技人坐屏障中8、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B、本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C、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正面描写。
D、文章结尾处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9、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时间词语:表示突然发生:表示同时发生:表示相继发生: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10、翻译下列句子:⑴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⑵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⑶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口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20.口技第一部分1、《口技》的作者是朝的,这篇文章节选自朝编选的笔记小说。
《口技》习题(有答案)

《口技》习题词一.重点词翻译1.会宾客大宴()2. 施八尺屏障()3. 众宾团坐()4. 少顷()5. 妇抚儿乳()6. 絮絮不止()7. 一时齐发()8. 众妙毕备()9. 宾客意少舒()10.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11. 不能名其一处也()12. 几欲先走()二.通假字1.坐通三.一词多义1. 坐:众宾团坐( )2. 妙:众妙毕备()满坐寂然( ) 以为妙绝()3. 指:手有百指()4. 绝:以为妙绝()不能指其一端()群响毕绝()四.古今异义字五.词类活用句重点句翻译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理解1文中“众妙毕备”的“毕”字与下列词语中的哪个“毕”字意思一致—()A毕业典礼B毕生精力C丑态毕露2“不能名其一处”的“名”与下列词语的哪个“名”意思相同()A莫名其妙B至理名言C有名无实《口技》答案词一.1适逢,正赶上2设置,安放3相聚而坐4一会儿5喂奶6连续不断地说话7. 同时8.全、都9. 稍微10.夹杂11.说出12.几乎二.1.座三.1.坐下;同“座”,座位 2. 妙处; 好 3. 手指;指出 4. 极;停止四1只;但是2渐渐;稍微3跑;步行4即使;虽然5适逢;会议五1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2. 名词活用为动词,说出 3. 名词活用为动词,喂奶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妙处句1宾客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2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任何一种声音。
理解1 c2 a。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课口技同步练习及阅读题答案课后作业题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课(口技)同步练习及阅读题答案课后作业题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课(口技)同步练习及阅读题答案课后作业题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并说明。
(加油干!)大宴()_____________ 哗()_____________ 叱()_____________齁()声____________ 中间()力拉________ 几()欲__________2.指出以下各句中“之”字的用法。
A.于厅事之东北角______________B.而呜之______________C.久之,目似瞑______________D.医之好治______________3.下面各句中都有一个词活用为另一种词性的词,例如: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等,请指出并说明。
A.京中有善口技者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B.妇抚儿乳______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C.妇手拍儿声____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D.不能名其一处也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4. 5.辨析以下表示时刻的词语,将它们别离填在横线上。
(警惕哟!)A.少顷B.既而C.是时D.一时E.未几F.忽G.俄而H.突然(1)表示突然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同时发生:____________(3)表示接踵发生:____________(4)表示在特定的时刻内发生:____________ (5)表示过了很短时刻就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写几个摹拟声音的词语。
7.明白得填空。
A.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口技》精练精析(含答案)

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会.宾客大宴( )(2)施.八尺屏障( )(3)众宾团.坐( )(4)其夫呓语..( )(5)众妙毕.备( )(6)宾客意少舒.( )(7)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8)奋.袖出臂( )2.对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俄而..(同一时候)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B.未几..(不久),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C.少顷..(一会儿),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D.当是时..(这时候),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译文:(2)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译文:(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译文:(4)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译文: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中/有善口技者B.口技人坐/屏障中C.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D.妇/拍儿/亦渐拍渐止5.按要求默写句子。
(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 。
(2)文中以排比的句式,合写五种声音,表现一家四口在静夜喧闹的句子是:,,,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二、课内阅读(2013·上海中考)阅读开头至“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完成6~8题。
6.上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是。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文:8.不能体现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项是( )A.表演者使用的道具很少。
B.观众的孩子被吓得大哭。
C.表演者模仿各种声音惟妙惟肖。
D.观众听得入迷,默默赞叹。
三、美文品析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甲】《口技》2~4段。
【乙】乔山人善琴徐珂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
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
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
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
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
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
”款扉⑤扣之。
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
七年级语文下册20《口技》同步练习(基础能力)(含解析)新人教版

20 口技同步练习(基础+能力)练基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会宾客大宴 ( )(2)施八尺屏障 ( )(3)众宾团坐 ( )(4)其夫呓语 ( )(5)众妙毕备 ( )(6)宾客意少舒 ( )(7)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8)奋袖出臂 ( )答案:(1)适逢,正赶上 (2)设置,安放 (3)围绕 (4)说梦话 (5)全、都 (6)伸展、松弛 (7)夹杂 (8)扬起、举起2.选出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会宾客大宴(举行宴会)几欲先走(逃跑)B.侧目(偏着头看) 宾客意少舒(不多)C.指其一端(一种) 曳屋许许声(拉)D.几欲先走(几乎) 一抚尺而已(罢了)【解析】选B。
“少”的意思是“稍微”。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习题(附答案)

口技习题(附答案)20《口技》复习学案主备人:桑雪莹审核:七年级语文组课型:复习时间:复习目标:1、能流利背诵全文2、能解释文中重点字词,会翻译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3、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技巧,会理解课外文言文的大意,并对课文言文进行比较理解。
第一部分:一、本文选自《》,这本书是朝的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本文的作者是朝的。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1.屏.障() 2.呓.语() 3.齁.声()4.曳.屋许.许声()() 5.几.欲先走()三、解释加点的词1亰中有善.口技者() 2 会.宾客大宴()3 少顷..()4施.八尺屏障()5众宾团坐....() 6 但闻()7无敢哗.者()8欠身..()9呓语..()10妇抚.儿乳.()()11絮絮..不止()12夫叱.大儿()13一时..齐发()14众妙.毕备..()()()15侧目....()16默叹()17齁.声起()18盆器倾.侧.()19意少舒...()()()20中间.()21曳.屋()22虽.人有百手()23指其一端.()24不能名.其一处()25奋.袖出臂()26几.欲先走()四、指出下列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及词性。
1 众妙.毕备以为妙.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宾客意少.舒___________________ 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满坐.寂然坐.屏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手有百指.指.其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恰当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解释词语。
(既而俄而少顷一时未几)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2.(),儿醒,大啼。
3.当是时,妇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齐发,众妙毕备。
4.()夫齁声起,妇拍儿变渐拍渐止。
5.()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口技》练习(含答案)1

《口技》练习(含答案)
一、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1.便有妇人惊觉欠伸()A.jué B.jiào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A.jiān B.jiàn
3.宾客意少舒()A.shǎo B.shāo 4.曳屋许许声()A.xǔ B.hǔ
5.两股战战,几欲先走()A.jǐ B.jī 6.夫齁声起()A.hān B.hōu
7.夫叱大儿声()A.chì B.chī 8.满坐宾客无不伸颈()A.jìng A.jǐng
9.曳屋许许声()A.yè B.zhuài 10.盆器倾侧()A.qǐng B.qīng
答案:1、A 2、B 3、A 4、B 5、B 6、B 7、A 8、
A 9、A 10、B
二、下边对句子划线中的词的解释,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改正过来,写在括号内。
1.虽(虽然)人有百手()2.会(适逢)宾客大宴(举行宴会)()
3.但(但是)闻屏障中抚尺一下()4.两股(大腿)
战战()
5.不能名(说出)其一处()6.几欲先走(行走)()
7.当是(这)时,妇手拍儿声()8.妇抚儿乳(吃奶)()
9.中间(其中)力拉崩倒之声()10.京中有善(擅长)口技者()
答案:1、(即使)2、(√ )3、(只)4、(√ )
5、(√ )
6、(逃跑)
7、(√ )
8、(喂奶)
9、(夹杂)10、(√ )
三、根据课文填空。
1、《口技》的是朝的,这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口技》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

第四单元20课《口技》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A.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B.京中有善.口技者择其善.者而从之C.众妙毕.备群响毕.绝D.满坐.寂然口技人坐.屏障中答案:C解析:A.名渊,手指/动词,指明。
B.动词,擅长/名词,长处,优点。
C.都是“全、都”的意思。
D.名词,通“座”/动词,坐。
点评:考查实词,从句子结构出发便能辨别一个词的词性,通过词性来推导词义就简单多了。
2.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B.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绝:断绝,消失C. 群响毕绝毕:消失D.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微:隐约的答案:C解析:C项中毕的意思“全,都”。
点评:考查实词,功夫在积累,记住常用实词的词义。
3.与“于厅事之东北角”中“于”意思一样的一项是( )A.贤于材人远矣 B.于舅家见之C.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者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答案:B解析:例句中“于”是在的意思,A项“于”解释为“比”;C项是被动句,“于”在这里是“被”的意思;D项“于”应解释为“到”,与B 项相同。
点评:考查虚词,“于”包含“在”“比”“被”等义,将这些义项带到句子中去理解就可以作出判断了。
4、下面对把握诗歌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B.本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C.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正面描写。
D.文章结尾处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答案:C解析: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侧面描写。
点评:分清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描写观众属于侧面烘托,而对表演者的描写才是正面描写。
5.下列没有歧义的句子是()A.我看见他高兴得跳起来。
B.身体瘦弱的水生的祖父已经70多岁了,但仍然要照料农田里的事。
C.从这件平凡的小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人格的伟大。
七年级语文20口技练习题及答案

口技【语言积累】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是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2俄而百千人大呼;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千齐作。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下列各句中“坐”的含义。
1满坐寂然《口技》____________ 2到则披草而坐《始得西山宴游记》3但坐观罗敷《陌上桑》_________4这座大楼是坐北朝南的__________3、说出下列各句中“于是”的含义。
1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口技》__________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___3游于是乎始《始得西山宴游记》______________4吾祖死于是《捕蛇者说》_________________5大家一鼓励;我于是恢复了信心___________4、“不能名其一处也”中的“名”是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在这里是“说出”的意思;你知道文言文中还有哪些词类活用现象吗;并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理解】5、翻译文言文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信”和“达”;也就是准确和通顺。
说说你对下列各句的理解。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2020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口技》同步练习附答案

20.口技第一部分1、《口技》的作者是朝的,这篇文章节选自朝编选的笔记小说。
2、课文对声音的描述可谓惟妙惟肖:⑴描述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惊醒之后,各种声音有。
⑵描述突遭大火时“百千齐作”的声音有。
3、课文中有三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⑴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⑵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⑶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京中有善口技者(善:)⑵会宾客大宴(会:)⑶施八尺屏障(施:)⑷众宾团坐(团:)⑸妇拍而呜之(呜:)⑹奋袖出臂(奋:)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几:)5、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有何作用?6、文中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精湛的一个词是。
7、下列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A、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B、善:京中有善口技者择其善者而从之C、毕:众妙毕备群响毕绝D、坐:满坐寂然口技人坐屏障中8、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B、本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C、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正面描写。
D、文章结尾处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9、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时间词语:表示突然发生:表示同时发生:表示相继发生: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10、翻译下列句子:⑴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⑵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⑶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第二部分:(一)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口技》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口技》同步练习及答案20.口技【积累·感知】一.解释加点的字1 施八尺屏障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3.宾客意稍舒4.曳屋许许声5.众宾团坐6.妇抚儿乳7.变色离席8.妇拍而呜之二.辨析加点字的含义1.妙众妙毕备以为妙绝2.乳妇抚儿乳儿含乳啼3.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4.绝以为妙绝群响毕绝三.解释加点字的古今含义1.虽人有百手古:________今:________2.不能名其一处也古:________今:________3.两股战战古:________今:________4.几乎先走古:________今:________四.补充被省略的量词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两()儿百千()犬百()舌百()口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2.文中首尾两次清楚地交代极其简单的道具,其用意是什么?3.全文是如何以“善”字统领全文的?【体验·探究】六.课内语段阅读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给加点字注音犬吠____几欲先走____2.释词间____奋____俄而____战战____3.理解填空文段中描写火烧之声的句子是___。
众人灭火之声的句子是___。
这两类声音是同时发出的,从文中“__”一词可以看出。
4.“无不变色离席”中的“离席”与“几欲先走”为什么不矛盾?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5.找出文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是什么?6.用“‖”划分层次,并说明理由。
【实践·拓展】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丁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她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又将鼓捶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
语文第20课《口技》精题精练

语文第20课《口技》精题精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说明。
(加油干!)大宴()_____________ 哗()_____________ 叱()_____________齁()声____________ 中间()力拉________ 几()欲__________2.指出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
A.于厅事之东北角______________B.而呜之______________C.久之,目似瞑______________D.医之好治______________3.下面各句中都有一个词活用为另一种词性的词,例如: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等,请指出并说明。
A.京中有善口技者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B.妇抚儿乳______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C.妇手拍儿声____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D.不能名其一处也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4. 5.辨析下列表示时刻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
(小心哟!)A.少顷B.既而C.是时D.一时E.未几F.忽G.俄而H.突然(1)表示突然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示同时发生:____________(3)表示相继发生:____________(4)表示在特定的时刻内发生:____________(5)表示过了专门短时刻就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写几个摹拟声音的词语。
7.明白得填空。
A.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本文是以______________为序,分别记叙了口技表演者在表演前的______________及表演立即开始时的情形,表演者的______________和听众的______________,表演终止时的情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技【语言积累】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是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2俄而百千人大呼,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千齐作。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下列各句中“坐”的含义。
1满坐寂然《口技》____________ 2到则披草而坐《始得西山宴游记》3但坐观罗敷《陌上桑》_________4这座大楼是坐北朝南的__________3、说出下列各句中“于是”的含义。
1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口技》__________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___3游于是乎始《始得西山宴游记》______________4吾祖死于是《捕蛇者说》_________________5大家一鼓励,我于是恢复了信心___________4、“不能名其一处也”中的“名”是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在这里是“说出”的意思,你知道文言文中还有哪些词类活用现象吗,并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理解】5、翻译文言文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信”和“达”,也就是准确和通顺。
说说你对下列各句的理解。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4、“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阅读下面一则材料,用第二人称作主语,写出晏子的弦外之音。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景公喜爱打猎,因而派烛邹专门为他养鹰。
一天,烛邹不小心让鹰飞跑了一只,景公恼怒极了,下令要把烛邹推出去斩首,他的相国晏子是我国古代善于辞令的大政治家,他立即走上前去对景公说:“且慢,烛邹有之大罪状,让我把他的罪状”公布于众后再杀吧。
“景公表示同意,晏子就指着烛邹的鼻子数落道:“烛邹!你为国君养鸟去让鸟飞跑了,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你使国君为了鸟的缘故而杀人,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你使得天下诸候还以为国君重鸟而轻人,这是你的第三大罪状。
烛邹的罪状公布完了,请下令杀了他吧。
”1晏子的弦外之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2说说晏子这样讽刺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指出各句中“闹”的意义。
1这里闹得很,无法看书2孙悟空大闹天宫3你不要再闹情绪了4前些日子,这里闹水灾5一定要把问题闹清楚6过去结婚时,许多人喜欢闹洞房【语言运用】9、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10月16日“神州5号”飞船发射成功,消息传来,全国人民欢欣鼓舞。
B、登上长城,清风徐来,我顿感心旷神怡。
C、乌云滚滚,幕天席地,暴风雨就要来了!D、朱老师没有偏见,对基础差的同学也一视同仁。
1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①近年来,网络游戏异军突起,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新宠,其特有的互动性、仿真性和竞技性,使人一旦沉迷其中,便难以自拔。
②未成年人整日沉溺于网络游戏A,已经成为令学校和家长担忧的社会问题。
③据专家介绍,长期使用互联网可导致心理疾病,患者过度沉溺于网上游戏B,而忽视了现实生活的存在。
④初时只是精神依赖,渴望上网,继而发展到躯体依赖,情绪低落、头昏眼花、食欲不振……等C,引发各种疾病。
⑤目前,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本来就缺乏与他人沟通的机会,即使再沉迷于网络游戏D,更会减少和妨碍与人交流。
⑥不健康的游戏还会引发青少年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犯罪。
⑦迷恋于网络游戏的孩子普遍学习成绩下降E,个别孩子甚至为了玩游戏旷课、逃学。
(1)文中第_______句话应该调到第_______句的后面。
(2)上文中划线的5个句子需要修改,请在下面横线上修改。
(删、改、调,不改变原意)A. B.C.D. E.11、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据《工人日报》报道,在辽宁抚顺市育才小学,今年初实行了一种新的学业评价形式——年级积分制。
省市教育部门专家评价,此项改革推进了素质教育。
据了解,这一即将在该地推开的学业评价方法,强调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
这套方法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分成自学收集、质疑能力、实践操作、成功展示、学科检测等5个部分,每一部分积3分;五年级增加一项“评比”,六年级增加一项“毕业答辩”。
学生在学习中按照这些内容逐渐积累分数,到毕业时,积分达到90分以上者被评为“世纪挑战者”,75分以上者为“希望之星”,60分以上者为合格。
据介绍,这套“年级积分制”的学生评价方法使小学生摆脱了对书本的过分依赖、对分数的过分追逐,注重了对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把学生从“死读书”的围城中解放了出来。
请概括这则新闻的要旨(不超过16个字)12、参考例句,展开想象,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两句。
例句:缤纷的世界上,真的就是这样——不是所有的花,都开在美丽的春天;不是所有的果,都结在金色的秋季;不是所有的歌,都唱在温馨的时刻。
不是,都;不是都。
13、根据规定的情境,以“绿”为重点扩展一段话。
(不少于30字)情境:初春,公园里。
14、填人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我独自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
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
①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上②连平常我最喜欢听的鸟鸣声“光棍好过”,也听而不闻了③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A、③①④②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②D、③④①②【综合实践】15、李明与成城两人参加了“彩虹杯”作文竞赛,成城的作品《失败的背后》获得了一等奖,李明心中不悦,成城了解后,该对他说些什么呢?(不超过60字)16、读下面这则短文,按要求作答。
商家厂家为钓人们胃口,可谓煞费心机。
东边是有杯无患,西边是鸡不可失。
这儿是钙世无双,那儿是百礼挑一。
餐巾纸爱不湿手,赛车场骑乐无穷。
啊,默默无蚊者,只能是百衣百顺,牙口无炎者,为的是肠治久安。
今日随心所浴,明天饮以为荣,真可谓商机不可失,你方唱罢我登场。
1把错用的成语圈出来,并加上序号,分别说明这些成语是作的哪类商品广告。
②正确的成语是17、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拟一条标语。
人类的生存史、发展史、文明史,首先是根据地球上的淡水分布图而写的。
当今,全世界每天排放的工业污水达2至3立方千米,按此速度推算,到了下世纪中叶,人类将无洁水可汲。
标语:18、读下面的对话,回答问题。
[某班会]老师:今天班会内容是讨论当班干部是否影响学习?甲:我认为当班干部不影响学习,理由是: 乙:我不同意你的看法:甲: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我认为当班干部首先要有奉献精神,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如果总考虑影响个人学习就太狭隘了。
丙:你少唱高调,站着说话不腰疼。
老师:这是班会,允许发表不同看法,但要注意发言的1把甲、乙及老师要说的话补充完整。
2这段对话里,有几种观点?你的观点是什么?并简要说说理由,不要重复别人的话。
19、你认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最精彩的片段在哪里,说说为什么精彩。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据乾隆《晋江县志》卷一说:“林嗣环字起八,由安溪徙晋江。
”又据乾隆《泉州府志选举志》称:“林嗣环,崇祯十五年壬午科(1642年)举人,顺治六年已丑科(1649年)进士。
”他官至广东海南副使,驻琼州。
《县志》称他:“有风裁,在任多惠政。
以拒琼帅府(琼州驻军统帅)执戮番舶之议,尚、耿二潘(清朝派去统治广东一带的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共嗾帅劾之,被逮问。
慷慨力陈潘兵不法事,由是调耿藩于闽,嗣环落职。
”罢官之后,因原籍福建已是耿精忠的辖地,为防备耿的报复打击,他不敢回家,就“寓西湖,日倘徉湖山诗酒间”。
因他对海南岛人民有善政,“卒,琼人设主祖包拯祠中”以纪念他。
林嗣环的著作有《铁崖文集》《海渔篇》《南纪略》和《荔枝话》等书。
《荔枝话》署名“晋林嗣环铁崖著,”可知他又号铁崖。
林嗣环颇关心生产,《荔枝话》记载明末清初闽南荔枝的品种、生产和供销情况。
2、创作背景《口技》一文选自清代张潮所辑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多系浙江人士的文章。
林嗣环以福建人的撰述杂于其间,可推想《口技》是他流寓杭州时所作,时间应在清康熙初年,即17世纪70年代前后。
《口技》一文,原是作为林嗣环的《秋声诗》的序言。
作者曾说:“嘻,若而入者,可谓善画声矣!遂录其语以为《秋声》序。
”原意是借口技艺人的“善画声”,说明《秋声诗》亦是“善画声”的诗作。
而所谓“善画”,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善于绘声绘色地作描写。
他的《秋声诗》如何,且不去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