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用鼠源性单克隆抗体中鼠源性病毒的检测
Rb Gene Protein抗体试剂说明书
Rb Gene Protein抗体试剂说明书APA111【产品名称】通用名称:Rb Gene Protein抗体试剂英文名称:Anti Human Rb Gene Protein MonoclonalAntibody【检测原理】本抗体试剂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样品组织经过抗原修复后,暴露抗原决定簇的目标靶蛋白与一抗结合,形成抗原与一抗的复合物。
然后加入HRP酶标多聚物二抗与一抗结合,最后二抗上的HRP催化DAB显色液中的H2O2分解,使联苯胺氧化变成联苯亚胺,使组织切片中抗原位点上出现棕色或棕褐色沉积物。
借助光学显微镜,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以此判定目标抗原的表达情况。
【主要组成成分】Rb Gene Protein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缓冲液。
【储存条件及有效期】本产品2~8℃储存,有效期为12个月。
采用泡沫箱加冰袋密封的运输方式,时间不大于7天,开箱温度不超过30℃,产品性能无影响。
(使用时应即拿即用,使用后立即放回冰箱。
)【适用范围】适用于人工手动操作或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自动操作。
【样本要求】新鲜活检或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的病人组织,参照病理技术规范要求取材、固定(8-24小时为宜)、脱水、石蜡包埋并制成蜡块。
建议组织切片厚度为3~5μm,室温下保存并于10天内完成实验检测以确保组织中抗原分布情况的良好重现。
【使用方法】1.准备工作:1)仪器设备:电磁炉,不锈钢高压锅,孵育盒,计时器,免疫组化笔,移液器,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光学显微镜等;2)溶液配制:PBS溶液(7.2-7.6)、抗原修复液、DAB显色液等,各溶液的配制可参见相关说明书;3)反应温度:室温(18℃~37℃);4)抗体工作液:浓缩型抗体建议稀释比例1:100-1:400(注:该稀释比例为建议参数,实际使用时会由于实验室差异而有所不同,建议客户在使用前对该浓缩抗体进行检测,以确定最佳稀释度。
);2.操作步骤:2.1.用于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1)在软件上按照推荐的染色方案设制相应的染色程序;2)将抗体工作液(浓缩液按推荐稀释比例稀释后)放至相应的机用一抗开放容器中;3)打印切片信息标签,并将贴好标签信息的载玻片载入染色机;4)准备好相关实验耗材,将实验所需试剂放至仪器对应位置,并确认所有试剂余量充足;5)点击开始,运行染色程序;详细实验操作步骤及要求请参照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操作手册。
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制的关键技术之一:抗体药物靶标筛选
白作 为 抗 体 药 物 靶 标 来研 发 抗 体 药 物 。 这 种 方 法 的缺
点 主 要 集 中在 两 方 面 :一 是 所 能 得 到 的抗 体 药 物 靶标 的 数 量 极 其 有 限 ,并 且 这 些 靶 标 都 是 十 多年 前 就 已经 发 现 的 :二 是 历 时 长 ,一 般 需 要 十 到 二 十 年 的 时 间 。 随着 人 类 基 因组 计 划 的完 成 和 蛋 白组 学 研 究 的开 展 , 发 现 的 新 基 因 和 新 蛋 白 越 来 越 多 , 人 们 从 中 看 到
克 隆 抗 体 在 疾 病 治 疗 方 面 的作 用 越 来 越 受到 人 们 的重 视 。 目前 美
国F DA 已 批 准 了 3 种 抗 体 治 疗 药 2 物 及 7 抗 体 融 合 蛋 白药 物 , 其 中 种 鼠 单 抗 3 ,嵌 合 抗 体 6 ,人 源 化 抗 体 1 种 , 人 抗 体 种 种 3 9 , 抗 体 融 合 蛋 白7 , 有 1 个 用 于 治 疗 肿 瘤 , 另 外 种 种 3
单 克 隆抗 体 药 物 引 导 了生 物 技 术 的 第 二 次 革 新 浪
了希 望 ,但 是 如 何 尽 快从 众 多 的 基 因 中挑 选 出可 用 来
中 国 医药 技术 经 济 与 管理 I2 1 . 024
4 1
国
研 发 新 药 的 基 因 , 如 何 选 择 最 佳 的 技 术 方 法 来 挑 选 这 些 基 因 ,如 何 在 基 因和 蛋 白功 能 尚 未 充 分 了解 之前 开 发 药 物 ,如 何 建 立 抗 体 药 物 靶 标 筛 选 和 抗 体 药物 筛 选 技 术 , 降 低 研 发 成 本 和 风 险 , 这 些 都 是 生 物 医 药 产 业 所 面 临 的 重 大挑 战 。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是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的生物药物,通过杂交瘤技术将鼠源单克隆抗体的可变区与人类抗体的恒定区进行交换,以减少免疫原性,提高治疗效果。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治疗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现状: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方法、成果与不足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主要包括抗体库的建立、抗体筛选和优化、以及抗体生产等多个环节。
目前,研究人员已成功建立了多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并应用于临床试验,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例如,针对肿瘤治疗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能够特异性地识别肿瘤细胞,并通过激活免疫反应来杀死肿瘤细胞。
然而,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抗体药物的免疫原性、毒副作用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研究方法: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的实验设计主要包括建立人源化抗体库、筛选和优化抗体,以及进行药效和毒理试验等。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采集和处理大量的实验数据,并进行深入的统计分析和比对,以获得抗体的最佳配对组合和最佳治疗剂量等参数。
成果和不足: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的成果与不足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针对肿瘤治疗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已经成功应用于临床试验,并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治疗领域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也在研发和试验阶段。
然而,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抗体药物的免疫原性、毒副作用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同时,抗体药物的生产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尽管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未来,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探索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和优化方法,以获得更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药物。
同时,需要加强抗体药物的工艺研究,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1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1200题型:A11.CD2分子又称为ALFA-1BLFA-2CLFA-3DICAM-1EICAM-2正确答案: B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2.T细胞共受体A包括CD3分子B包括CD28分子C参与T细胞活化信号转导D只表达于T细胞表面E包括MHC分子正确答案: C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3.以下不属于外源性抗原的主要特性的是A从细胞外部摄取B经溶酶体降解C经MHCⅠ类分子提呈D主要被CD4 T细胞识别E主要激活Th细胞应答正确答案: C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4.NK细胞所不具备的生物学功能是A非特异杀伤某些病毒感染的靶细胞B非特异杀伤肿瘤靶细胞C通过ADCC作用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D通过释放蛋白水解酶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E通过释放穿孔素杀伤肿瘤靶细胞正确答案: D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5.因研究过敏反应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是ABehringBBordetCLandsteinerDRichetEKabat正确答案: D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6.维持自身免疫耐受的机制之一是ATh1细胞缺陷B巨噬细胞功能障碍C补体系统功能不全DT和B细胞发育不全E自身反应性T、B细胞的清除正确答案: E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7.关于Rh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症,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补体参与该病的发生B分娩后72小时内给母体注射抗Rh血清,可成功预防该疾病C母亲在孕育第2胎Rh+胎儿时发生D引起溶血的抗体为新生儿体内IgM抗体E引起溶血的抗体为母体IgG抗体正确答案: D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8.Ⅲ型超敏反应又称为A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B细胞毒型超敏反应C速发型超敏反应D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E迟发型超敏反应正确答案: D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9.B1细胞接受多糖抗原刺激后,相应抗体可在A24小时之内产生B一周之内产生C72小时之内产生D96小时之内产生E48小时之内产生正确答案: E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10.初始T细胞表达的CD分子是ACD45RABCD44CCD45RODCD40ECD28正确答案: A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11.临床上可见一种慢性荨麻疹,是由体内产生的抗FcεRIα链的抗体引起的,属Ⅱ型超敏反应。
鼠源单克隆抗体技术
单克隆抗体McAb
廖振林 食品学院
单克隆抗体McAb
免疫脾细胞:处于免疫状态脾脏中B淋巴 母细胞-浆母细胞。一般取最后一次加强 免疫3天后的脾脏。
融合比例: 骨髓瘤细胞:脾细胞=1:5或1:10 融合剂:40%PEG(分子量1000-2000) 融合24小时后加HAT培养液 2周后
免疫方案也不断有所更新,如①将可溶性抗原 颗粒化或固相化,一方面增强了抗原的免疫原 性,另一方面可降低抗原的使用量。②改变抗 原注入的途径,基础免疫可直接采用脾内注射。 ③使用细胞因子作为佐剂,提高机体的免疫应 答水平,促进免疫细胞对抗原反应性。
廖振林 食品学院
单克隆抗体McAb
骨髓瘤细胞系选择要点: 稳定易培养、自身不分泌Ig、融合率高、HGPRT
骨髓瘤-骨髓瘤杂交细胞
廖振林 食品学院
单克隆抗体McAb
免疫动物
培养骨髓瘤细胞
收集致敏的B淋巴细胞 收集骨髓瘤细胞
细胞融合
HAT选择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
检测筛选阳性细胞
克隆化培养(反复3-5次)
获得稳定分泌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
McAb的制备(杂交瘤培养上清或诱生腹水)
McAb 纯化及鉴定
廖振林 食品学院
廖振林 食品学院
单克隆抗体McAb
鼠和人的单克隆抗体
抗体分泌杂交瘤是由生长是不确定的骨髓瘤细胞得到 的。一些不能分泌的骨髓瘤细胞系缺乏次黄嘌呤-鸟 嘌呤磷酸核糖基转化酶(HGPRT), 被确定作为融合配 偶。 为了选择成功的融合细胞,细胞须在一个含有次黄嘌呤, 氨基喋呤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介质中培养,这样只有 融合细胞可以增生。 噬菌体的发展加强了抗体库的筛选,从而为获得人类单 克隆抗体提供了新的手段.
鼠源单克隆抗体人源化进展
自1975年单克隆抗体杂交技术问世以来,鼠源单克隆抗体(mAb)被誉为神奇的子弹,广泛用于肿瘤检测与治疗。
然而,鼠源单抗作为异源性蛋白在人体内可诱鼠单抗人源化成为最早出现的基因工程抗体。
发抗鼠抗体的生成(HAMA),可产生毒性反应,并使mAb在体内消除加快,这严重影响了鼠单抗的治疗效果。
为解决这一难题,从80年代初期发展到现在,鼠单抗人源化经历了如下历程:恒定区人源化→可变区人源化→利用抗体库技术获得完全人源序列(如图)。
1.恒定区人源化--鼠/人嵌合抗体(chimeric antibody)由于异源性Ab的免疫反应约有90%是针对恒定区(C区),要降低mAb的抗原性,必须对Ab的恒定区进行人源化[1]。
其原理使从分泌某mAb的杂交瘤细胞基因组中分离和鉴别出重排的功能性可变区(V区)基因,经基因重组与Ig恒定区基因相拼接,插入到适宜的表达载体中,构成鼠/人嵌合的轻重链基因表达质粒,经转染骨髓瘤细胞,通过筛选即可制备出鼠/人嵌合抗体。
这种嵌合抗体同鼠源抗体比较至少有以下两个优点:首先,它可以按需要对抗体的效应基因进行选择或剪切。
例如人Ig的同种型IgG1和IgG3对介导补体依赖及细胞介导的溶解作用具备优势,因而利用该技术可以拼接不同亚类的人C区基因,来改变抗体的效应功能,使原细胞毒性较低的IgG2a和IgG2b变成细胞毒性较高的IgG1和IgG3,增强抗体的免疫治疗功能,可用来杀死肿瘤细胞。
其次,在治疗中使用人而不是鼠mAb的同种型,大大减小了鼠源mAb作为异种蛋白对人体的免疫原性,它通过避免抗同种型抗体的产生,减少了HAMA的生成。
例如,当鼠对鼠Ig互补决定区(CDR)产生免疫耐受时,用鼠抗-淋巴细胞Ab可以激发抗独特型反应,但相对那些对可变区不耐受的动物来说,该鼠的抗独特型反应被推迟并很微弱[2]。
Lobulio 对鼠/人嵌合抗体在人体内的动力学和免疫反应的研究表明,鼠/人嵌合抗体在人体内的半衰期比mAb长6倍以上。
医学检验技术 (军队文职)及答案
医学检验技术 (军队文职)⏹考生必须用现行规范的语言文字答题。
⏹作答时须保持答题卡整洁,不得破损、折皱、沾水(汗)。
⏹考试结束,考生要按照监考员的指令有序、错峰离开考场一、客观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 100分)1、用于尿糖、尿蛋白定量检查的防腐剂是A、甲醛B、甲苯C、麝香草酚D、浓盐酸E、冰乙酸【答案】B【解析】甲醛能固定细胞和管型等成分,常用于有形成分的检验;甲苯能阻止标本与空气接触,保护化学成分,常用作尿糖、尿蛋白检查的防腐剂;麝香草酚抑制细菌的生长、保护有形成分,常用于结核杆菌的检验;浓盐酸保护激素等成分,可用于17-ONCS、17-KS的检验;冰乙酸能保护5-HT、VMA。
2、粪便为果酱样,镜检红细胞满视野,少量白细胞,应注意查找A、巨噬细胞B、真菌C、癌细胞D、阿米巴滋养体E、呈鱼群穿梭样运动活泼的弧菌【答案】D 【解析】考点:粪便一般性状改变的临床意义。
[解析]阿米巴痢疾的大便性状为暗红色果酱样,红细胞多;大便镜检到巨噬细胞最常见于急性菌痢;霍乱弧菌感染大便性状为米泔水样。
3、INR作为口服抗凝剂治疗时抗凝浓度的适用范围为A、1~3B、2~4C、3~5D、2~5E、3~4【答案】B【解析】PT及INR是监测抗凝剂用量的首选指标,国人的INR值以2~3为宜,口服抗凝剂治疗时抗凝浓度的适用范围为2~4。
4、某患者血肌酐浓度为88.4μmol/L,尿肌酐浓度为4420μmol/L,24小时尿量为1584ml,则内生肌酐清除率为A、25ml/minB、50ml/minC、55ml/minD、75ml/minE、155ml/min【答案】C【解析】内生肌酐(Cr)清除率=单位时间尿中排出Cr总量/血浆Cr的浓度,由公式计算:4420μmol/L*1584ml/(24*60min*88.4μmol/L)=55ml/min。
5、导致神经末梢麻痹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是A、破伤风梭菌B、产气荚膜梭菌C、肉毒梭菌D、艰难梭菌E、霍乱弧菌【答案】C【解析】梭状芽孢杆菌属有致病性的主要有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与艰难梭菌,引起的人类疾病有破伤风、气性坏疽、食物中毒和假膜性肠炎。
简介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其人源化技术
简介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其人源化技术摘要:单克隆抗体从问世到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其中人源化抗体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鼠源性mAb由于可引起免疫反应而削弱其疗效,因而逐渐被人源化mAb所取代,甚至出现全人mAb取代人源化mAb的趋势。
本文主要介绍了全人mAb的生产方法之一,转基因小鼠技术,并对该项技术的应用作了些展望。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人源化;转基因小鼠;Cre/LoxPAbstract:After its advent, monoclonal antibody has gone an uneven way to its present wide applications in clinical practices, during which the humanized antibody set an important milestone. Murine mAbs are trended to be replaced by humanized mAbs or even human mAbs as murine mAbs’ immuno-side effects may reduce therapeutic effects. The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ansgenic mice technology as one of generating human mAbs methods as well as share some prospects.Key Words:Monoclonal Antibody(mAb); Humanization; Transgenic Mice; Cre/LoxP一、单克隆抗体背景介绍从1975年英国学者Milstein和德国学者Kohler利用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融合[1],形成了可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该细胞既能产生抗体,又可无限增殖,从而创立了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
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原理
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原理一、简介鼠源性单克隆抗体是一种能够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的蛋白质分子。
它由一种特殊的细胞线通过克隆技术生产出来,具有高度的结构稳定性和亲和性。
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二、原理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基于其结构和功能上的特点:1.特异性结合: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可以与特定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这种特异性结合是由抗体的可变区域决定的,可变区域能够识别和结合抗原的特定表位。
这使得鼠源性单克隆抗体能够用于特定抗原的检测和分离。
2.亲和力:鼠源性单克隆抗体通常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即与抗原的结合强度。
这种亲和力可以通过克隆和筛选的过程中进行优化,以选择出具有最佳结合能力的抗体。
高亲和力的鼠源性单克隆抗体能够在低浓度的抗原中快速、稳定地结合,从而提高检测和治疗的灵敏度和效果。
3.多功能性:鼠源性单克隆抗体不仅可以结合抗原,还可以激活免疫细胞,介导细胞毒性,促进细胞凋亡等。
这使得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在抗体治疗、免疫研究和癌症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三、应用领域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在以下领域有重要的应用:1.诊断和治疗: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特定抗原的检测和诊断。
例如,通过检测特定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疾病的诊断结果。
此外,鼠源性单克隆抗体还可以用于治疗。
它们可以与抗原结合并介导免疫细胞的激活,从而抑制疾病的进展。
2.药物研发: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在药物研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使用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可以快速筛选和识别潜在的药物靶点,并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此外,鼠源性单克隆抗体还可以用作药物的载体,将药物靶向到特定的组织和细胞。
3.生物学研究: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在生物学研究中广泛应用。
它们可以用于抗原的定位、蛋白质的表达与鉴定、细胞分型和分离等。
鼠源性单克隆抗体还可以用于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和免疫沉淀等实验技术。
4.癌症治疗: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在癌症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迫切需要加强鼠源性性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工作
前 , 兜发现疾病在动物问的流行。我国 目前在这 类疾病的 首
监测中 , 存在 重 大 缺 陷 : 以 鼠疫 为例 ,9' 以 来 所 发 生 的 [9 0年
征—— 以鼠类作 为主要的 宿 主。 由于啮齿 动物在 世 界上 几
乎 无处 不 在 , 类疾 病 在 自然 界 的 舒 布 极 为 广 泛 一 在 这 类 疾 这 病中 , 鼠疫 最 为 突 出 . 南 极 和 大洋 制 外 . 世 界上 各 个 大 洲 除 在
财 力 和 技术 条 件 均 有 限 的情 况 下 , 怎样 才 能 尽 快 地 改善 监 测
病也在迅速 上升 , 2 从 0世 纪 8 0年 代 年发 病不 足 L 0倒 、 到 20 00年 已超 过 20倒 - 0 。印度的苏拉特 鼠疫事件 , 最终 证实 的病_ 不过 2 0余倒 , 凡也 0 但却 造成了 l 美元 的经济损 失 7亿 钩端螺旋 体病 在我 国的流行 也非常严 重 , 曾引起过 多次重 大
式 : 当将 这 类 疾 病 的监 测 联 台 起 来 。 应 以 往 , 国 的 自然疫 源 性 疾 病 , 我 多采 取 单 病 监 测 的方 式 。
综合征 出血 热流行最为严重 的国家 之~ , 全世 界一半 以上 的 病例发生在 藕国, 这是 一种相 当难 于救治 的疾病 . 病死 率一 度非常之高 除这 些现 实的威 胁之外 , 还有一 些疾 病 , 如斑 点热和 鼠型斑 疹伤寒 , 在特殊条件下也有可 能酿成大规模 流
行。
各病的监测 网络 , 均反映 资金、 _ 凡力资源 和技术 手段远 不能 满足需要。而所有鼠源性捧染病的 监测 , 都需要捕 获鼠类标 本, 并使用 类 似的检 测技 术。若把 这 些疾 病 的监 测 联 合起 来, 争取用 同一支技术 队伍 , 获一 批 鼠类 标本 , 捕 同时对多种
人的体细胞治疗申报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人的体细胞治疗申报临床试验指导原则序言自1993年5月卫生部公布《人的体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临床研究质控要点》,体细胞治疗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很快,涌现了许多新的技术方法;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为了促进我国体细胞治疗的正常开展并利于管理,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体细胞治疗是指应用人的自体,同种异体或异种(非人体)的体细胞,经体外操作后回输(或植入)人体的治疗方法。
这种体外操作包括细胞在体外的传代、扩增、筛选以及药物或其它能改变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处理.经过体外操作后的体细胞可用于疾病的治疗,也可用于疾病的诊断或预防.体细胞治疗具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包括体内回输体外激活的单核白细胞如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或体外致敏的杀伤细胞(IVS)等等;体内移植体外加工过的骨髓细胞或造血干细胞;体内接种体外处理过的肿瘤细胞(瘤苗);体内植入经体外操作过的细胞群如肝细胞、肌细胞、胰岛细胞、软骨细胞等等。
由于体细胞治疗的最终制品不是某一种单一物质而是一类具有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其制备技术和应用方案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特殊性,固此不能象一般生物制品那样制订出适合于每一种方案的具体标准,本指导原则只提出一个共同的原则,具体的申报资料和应用方案应根据本文件加以准备、申请和实施.对每个方案的整个操作过程和最终制品必须制定并格执行(实施)标准操作程序,以确保体细胞治疗的安全、有效。
申报资料一、体细胞治疗制剂的名称、选题目的与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或生产使用情况(一)申请表(二)体细胞治疗制剂的名称及命名依据(三)选题的目的和立题依据(四)国内外有关该制剂的研究现状、生产及临床应用情况(包括专利查询情况)二、体细胞的采集、分离和检定(一)体细胞类型和供体的情况1.体细胞类型须指出细胞来源是属于自体、同种异体还是异种。
必须提供细胞的组织来源及细胞类别的确证资料,其中包括形态、生化或表面标志等。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技术路线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技术路线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技术是一种用于制备治疗性抗体的方法,其基本技术路线如下:
1. 抗原选择:选择目标抗原,即希望产生抗体针对的特定蛋白质或分子。
2. 免疫动物:给动物(通常是小鼠)注射目标抗原,以诱导免疫反应。
3. 杂交瘤技术:从免疫动物的脾脏中分离出 B 淋巴细胞,并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4. 抗体筛选:对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以找到能够产生针对目标抗原的特异性抗体的细胞株。
5. 抗体人源化: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鼠源抗体的互补决定区(CDR)移植到人源抗体的框架区,从而构建出人源化抗体。
6. 表达和纯化:将人源化抗体基因导入适当的表达系统(如哺乳动物细胞、酵母或细菌)中进行表达,并通过纯化步骤获得高纯度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7. 功能和质量评估:对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进行生物学活性、亲和力、特异性等方面的评估,以及进行质量控制和安全性测试。
8. 临床试验和批准:经过临床前研究后,将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进行临床试验,以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如果试验结果良好,该抗体可能获得监管机构的批准,用于临床治疗。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治疗性抗体能够更好地应用于人类疾病的治疗,减少了免疫原性反应的风险,并提高了抗体的治疗效果。
这一技术在肿瘤治疗、自身免疫疾病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简述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简述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单克隆抗体技术是生物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在医药研发、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前景。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选择一种特定的免疫细胞,获取它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并使其进行不限制性复制,最终获得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稳定性的单克隆抗体。
下面将详细介绍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鼠源性、嵌合型和人源性单克隆抗体技术,以及单克隆抗体生产的流程和应用。
一、鼠源性单克隆抗体鼠源性单克隆抗体是最早使用的单克隆抗体,其制备原理是将鼠类动物免疫一种抗原,收集其脾细胞,将其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产生杂交瘤细胞,然后将杂交瘤细胞单克隆化,即从杂交瘤中分离出单个克隆细胞并培养扩大。
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制备简单、产量高,但由于小鼠免疫系统与人类的巨大差异,鼠源性抗体往往容易引起免疫原性反应,从而限制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使用。
二、嵌合型单克隆抗体为了克服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局限性,研究人员提出了嵌合型单克隆抗体技术。
嵌合型单克隆抗体是由人源性的Fc区和鼠源性的可变区域组成,它可以确保高度特异性和稳定性的又可以降低免疫原性反应。
嵌合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是将人源性的IgG1的Fc片段与包含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可变区域进行基因重组,最终获得嵌合型单克隆抗体。
嵌合型单克隆抗体优点是高度特异性和稳定性、免疫原性反应小。
嵌合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较为复杂,且其效价可能比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略低。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逐渐开始研制具有人源性的单克隆抗体,其能够更加充分地体现在人体内生物学免疫动态,从而降低了潜在的体内免疫原性反应。
人源性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小鼠背景中将人源性单克隆抗体进行筛选和生产,另一种是通过人免疫系统获得人源性单克隆抗体。
人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原理与小鼠类似,但需要额外进行一系列的筛选和优化步骤,以保证细胞系的干净和稳定性。
由于人源性单克隆抗体与人体内的免疫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相似性,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极高的价值。
生物制药技术试卷
一、名词解释1.生物药物:是指以生物资源为原料或以生物技术为手段开发生产的用作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医药品。
2.基因文库:将供体生物的DNA用限制酶切成许多片段,在连接酶的作用下分别与克隆载体进行体外重组,这种含有供体生物全部不同基因的重组克隆载体的总体称供体生物的基因文库。
3.同裂酶:识别不同的核苷酸序列,但切割后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这样一类限制酶称同切口限制酶或同裂酶。
4.限制酶星活性:在标准条件下,每种限制酶都有严格的识别序列。
在非标准条件下,会导致限制酶识别序列的特异性发生改变,在DNA内产生附加切割,称限制酶的第2活性或星活性。
5.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简称PCR技术,是一种用于在体外扩增位于两段已知序列之间的DNA区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应用该技术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数百万个特异DNA序列的拷贝。
6.多克隆位点:(MCS)基因载体上由多种限制酶单一识别序列组成的序列,是插入外源目的基因DNA片段的位点。
7.McAb: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由纯一的单克隆细胞系产生的,针对一个抗原决定簇的,结构和特异性完全相同的高纯度抗体称单克隆抗体。
8.克隆化:单个细胞通过无性繁殖而获得的细胞集团的整个培养过程。
9.细胞分化:动物细胞不是靠一个细胞包办一切生理活动,各种细胞有明确的分工,相应有不同的形态。
这种随功能不同所产生的形态变化称分化。
10.外植体:植物组织培养中,进行离体无菌培养的材料,可以是器官或组织的切段、原生质体、细胞等。
11、转导:将重组噬菌体DNA包装到噬菌体头部成为有感染力的噬菌体颗粒,再以此噬菌体为运载体,将头部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
12、感受态细胞:细胞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断,并能实现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
13、回文结构:限制性酶的识别序列,如果都从5,末端向3,末端读其碱基序列,则在识别序列的两条核苷酸链中的碱基排列次序完全相同,这种结构称回文结构。
14、接触抑制:当细胞贴附在基质上分裂增殖,逐渐汇合成片时,即每个细胞相互接触时,细胞就停止增殖。
临床免疫检验中的15大干扰因素
临床免疫检验中的干扰因素内源性干扰物质1、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s,RF)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是一种抗人或动物IgG 分子Fc片段抗原决定簇的抗体,是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
RF最初由Rose等(1984年)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发现。
RA患者体内有产生RF的B细胞克隆,在变性IgG或EB病毒的直接作用下可大量合成RF。
RF主要为IgM类自身抗体,但也有IgG类、IgA类、IgD类和IgE类。
人血清中IgM、IgG型类风湿因子(RF)可以与ELISA系统中的捕获抗体及酶标记二抗的Fc段直接结合,从而导致假阳性。
类风湿因子干扰的排除(1)用F(ab)替代完整的IgG。
(2)标本用联有热变性(63°C,10min)IgG的固相吸附剂处理(将热变性IgG加入到标本稀释液中同样有效)。
(3)检测抗原时,可以用2-巯基乙醇等加入到标本稀释液中,使RF降解。
2、嗜异性抗体嗜异性抗体(Id)是由低纯度抗原引起的,又称之为对非特异性抗原产生的抗体应答。
天然的嗜异性抗体(IgG)可分为两类:一类(85%的假阳性或假增高由其引起)可结合于山羊、小鼠、大鼠、马和牛IgG的Fab区域,但不与兔IgG的Fab区结合。
另一类(15%的假阳性或假增高由其引起)可结合于小鼠、马、牛和兔IgG的FC区表位,但不与山羊和大鼠IgG的FC 区表位结合。
嗜异性抗体可通过交联固相和酶标的单抗或多抗而出现假阳性或假增高反应。
其也可造成假阴性或假降低的结果。
嗜异性抗体干扰的排除使用特异的兔F(ab’)2片段作为固相或酶标抗体。
在标本或标本稀释液中加入过量的动物Ig,封闭可能存在的嗜异性抗体。
但加入量不足或亚类不同时无效。
使用靶特异的非Ig亲和蛋白(Affibody)替代固相或酶标抗体之一。
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展示来自单个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联合文库的人IgA结合亲和蛋白,用于IgA的测定,不受异嗜性抗体的影响。
鼠单克隆抗体人源化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1997;13(1):68-72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鼠单克隆抗体人源化袁清安俞炜源黄翠芬(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071)提要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应用于临床由于HAMA反应的存在而受到阻碍。
以CDR 移植为核心,以同源分析及分子模建为辅助设计的人源化方案,已成为克服HAMA 反应的主要手段。
本文结合单克隆抗体人源化的最新进展对该领域的工作作一综述。
关键词人源化 CDR移植分子模建 HAMA 单克隆抗体抗体是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分子,在临床上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其立体结构组成与功能关系表明,不同的结构模块(CH1、CH2、CH3、VL 、VH)在空间和折叠上相对独立,对应着不同的功能。
抗体的效应功能由Fc引发,特异性和高亲和性由Fv 决定。
大量的抗体一级结构序列和越来越多的抗体立体结构数据分析表明,Fv在空间结构上十分保守,但人、鼠间有差异的框架区(FR)、空间构象及序列各由有差别的6个互补决定区(CDR)组成。
CDR上有直接的抗原接触位点,FR是Fv最主要的抗原性决定区,是引起人抗鼠抗体(HAMA)反应的主要部分,在异种间可引起抗个体型抗体。
1 鼠源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与问题以细胞融合为基础的鼠杂交瘤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大量获取高亲和性和强特异性的鼠单克隆抗体(McAb),它们在临床上有多方面的潜在应用[1]。
1.1 感染性疾病抗体提供的被动免疫,消除了病原体的致病能力: 仅仅是Fab 与抗原的结合,足以中和很多毒素与病毒的毒力;Fc与相应受体结合,可引发包括ADCC在内的诸多效应功能。
1.2 体内定位诊断同位素标记的McAb或Fab在病灶的定位造影,对确诊及手术有很大帮助,已用于心血管、原发癌及转移癌等疾病的定位诊断。
1.3 免疫调节在免疫活化方面,双特异性的抗体将效应细胞表面的信号转导分子和病变细胞表面的抗原分子交联,便可活化效应细胞,使之发挥免疫功能;在免疫抑制方面,抗受体抗体可封闭受体,阻断效应细胞活化的路径。
《中国药典》2020版—鼠源性病毒检查法国家标准修公示稿
(3)引物序列、探针序列见表1。
表18种病毒引物序列及探针序列
病毒
引物、探针序列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
病毒
上游引物:5’-CATCTGATGTAAAACCCTGCAACT-3’
下游引物:5’-TGCGCTTTTATTTGGAAATTCA-3’
鼠源性病毒检查法
4.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法
本法将提取的供试品RNA,反转录成cDNA后,或用提取的供试品DNA,针对8种外源性鼠源病毒设计特异性引物探针,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特异性扩增信号,从而测定供试品中外源性鼠源病毒核酸序列,以检查供试品的外源性鼠源病毒污染。
(1)RNA/DNA提取试剂:RNA/DNA的提取可使用酚-氯仿法、磁珠法、离心柱法等。提取试剂中应含裂解液、洗涤液、洗脱液等,按试剂说明书要求配制。
脱脚病病毒
上游引物:5’-TGACTCATTCCTGTAATACCACTTCTAATAC-3’
下游引物:5’-ACTGCTACATTTGCCTCGACAA-3’
探针:5’-(FAM)-TCCATTCCTAATCATAGTCCCGCGTGTCT-(TAMRA)-3’
仙台病毒
上游引物:5’-GAAAGAGATGGCTACATTGTT-3’
探针:5’-(FAM)-CCTCCTCAACGCCTGTGTCCACTGA-(TAMRA)-3’
出血热病毒
上游引物:5’-GTAGACTCCCTAAAGAGCTACTAT-3’
下游引物:5’-TTCATGGGCATTGATTTCCC-3’
探针:5’-(FAM)-CAACGATGGCAACTATGGAGGA-(TAMRA)-3’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论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生物工程一班生命科学学院 ***大学哈尔滨 150080)摘要:自从单克隆抗体问世至今已广泛应用与临床治疗,然而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在临床治疗中会产生人抗鼠抗体反应,从而使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受到极大限制。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抗体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源性单克隆抗体开始快速发展而逐渐代替鼠源性单克隆抗体。
本文将就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构建以及其在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人源化临床治疗Theory humanized monoclonal antibody research progress***(The 1st class of Bioengineering ,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Abstract: Since the advent of monoclonal antibod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clinical treatment, but the mouse source sex monoclonal antibodies in clinical treatment will produce people resistance to mouse antibody response, so that the rat source sex monoclonal antibody application are highly limited. Along with the geneti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ntibod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humanized sex monoclonal antibody began to rapid development and gradually replaces the rat source sex monoclonal antibody. This paper will review humanized monoclonal antibody construc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treatment in this article.Keywords: monoclonal antibody humanized clinical treatment1975年。
生物技术制药第二版课后思考题及答案(全)
生物技术制药第二版课后思考题及答案(全)1. 生物技术制药分为哪些类型?生物技术制药分为四大类:(1)应用重组DNA技术(包括基因工程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的基因重组多肽,蛋白质类治疗剂。
(2)基因药物,如基因治疗剂,基因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3)来自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天然生物药物(4)合成与部分合成的生物药物2.生物技术制药具有什么特征?(1)分子结构复杂(2)具有种属特异性(3)治疗针对性强,疗效高(4)稳定性差(5)基因稳定性(6)免疫原性(7)体内的半衰期短(8)受体效应(9)多效性(10)检验的特殊性3.生物技术制药中有哪些应用?应用主要有:(1)基因工程制药:包括基因工程药物品种的开发,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抗体,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建立新药的筛选模型,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菌种,产生新的微生物药物,基因工程技术在改进药物生产工艺中的应用,利用转基因动植物生产蛋白质类药物(2)细胞工程制药:包括单克隆抗体,动物细胞培养,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3)酶工程制药(4)发酵工程制药4.基因工程药物制造的主要程序有哪些?基因工程药物制造的主要步骤有:目的基因的克隆,构造DNA重组体,构造工程菌,目的基因的表达,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产品的检验5.影响目的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因素有哪些?(1)外源基因的计量(2)外源基因的表达效率:a、启动子的强弱b、核糖体的结合位点 c、SD序列和起始密码的间距 d、密码子组成(3)表达产物的稳定性(4)细胞的代谢付荷(5)工程菌的培养条件6.质粒不稳定分为哪两类,如何解决质粒不稳定性?质粒不稳定分为分裂分为分裂不稳定和结构不稳定。
质粒的分裂不稳定是指工程菌分裂时出现一定比例不含质粒的子代菌的现象;质粒的结构不稳定是DNA从质粒上丢失或碱基重排,缺失所致工程菌性能的改变。
提高质粒稳定性的方法如下:(1)选择合适的宿主细菌2)选择合适的载体(3)选择压力(4)分阶段控制培养(5)控制培养条件(6)固定化7.影响基因工程菌发酵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控制发酵的各种参数?影响因素:(1)培养基(2)接种量(3)温度(4)溶解氧(5)诱导时机的影响(6)诱导表达程序(7) PH值8.什么是高密度发酵?影响高密度发酵的因素有哪些?可采取哪些方法来实现高密度发酵?高密度发酵:是指培养液中工程菌的菌体浓度在50gDCW/L以上,理论上的最高值可达200gDCW/L 影响因素:(1)培养基(2)溶氧浓度(3)PH (4)温度(5)代谢副产物实现高密度发酵的方法:(1)改进发酵条件:a、培养基 b、建立流加式培养基 c、提高供养能力(2)构建出产乙酸能力低的工程菌宿主菌:a、阻断乙酸产生的主要途径 b、对碳代谢流进行分流 c、限制进入糖酵解途径的碳代谢流d、引入血红蛋白基因(3)构建蛋白水解酶活力低的工程化宿主菌9.分离纯化常用的色谱分离方法有哪些?它们的原理是什么?方法有离子交换色谱、疏水色谱、反相色谱、亲和色谱、凝胶过滤色谱及高压液相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