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源性抗体
Rb Gene Protein抗体试剂说明书
![Rb Gene Protein抗体试剂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70f9a02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94.png)
Rb Gene Protein抗体试剂说明书APA111【产品名称】通用名称:Rb Gene Protein抗体试剂英文名称:Anti Human Rb Gene Protein MonoclonalAntibody【检测原理】本抗体试剂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样品组织经过抗原修复后,暴露抗原决定簇的目标靶蛋白与一抗结合,形成抗原与一抗的复合物。
然后加入HRP酶标多聚物二抗与一抗结合,最后二抗上的HRP催化DAB显色液中的H2O2分解,使联苯胺氧化变成联苯亚胺,使组织切片中抗原位点上出现棕色或棕褐色沉积物。
借助光学显微镜,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以此判定目标抗原的表达情况。
【主要组成成分】Rb Gene Protein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缓冲液。
【储存条件及有效期】本产品2~8℃储存,有效期为12个月。
采用泡沫箱加冰袋密封的运输方式,时间不大于7天,开箱温度不超过30℃,产品性能无影响。
(使用时应即拿即用,使用后立即放回冰箱。
)【适用范围】适用于人工手动操作或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自动操作。
【样本要求】新鲜活检或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的病人组织,参照病理技术规范要求取材、固定(8-24小时为宜)、脱水、石蜡包埋并制成蜡块。
建议组织切片厚度为3~5μm,室温下保存并于10天内完成实验检测以确保组织中抗原分布情况的良好重现。
【使用方法】1.准备工作:1)仪器设备:电磁炉,不锈钢高压锅,孵育盒,计时器,免疫组化笔,移液器,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光学显微镜等;2)溶液配制:PBS溶液(7.2-7.6)、抗原修复液、DAB显色液等,各溶液的配制可参见相关说明书;3)反应温度:室温(18℃~37℃);4)抗体工作液:浓缩型抗体建议稀释比例1:100-1:400(注:该稀释比例为建议参数,实际使用时会由于实验室差异而有所不同,建议客户在使用前对该浓缩抗体进行检测,以确定最佳稀释度。
);2.操作步骤:2.1.用于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1)在软件上按照推荐的染色方案设制相应的染色程序;2)将抗体工作液(浓缩液按推荐稀释比例稀释后)放至相应的机用一抗开放容器中;3)打印切片信息标签,并将贴好标签信息的载玻片载入染色机;4)准备好相关实验耗材,将实验所需试剂放至仪器对应位置,并确认所有试剂余量充足;5)点击开始,运行染色程序;详细实验操作步骤及要求请参照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操作手册。
简介鼠源单克隆抗体
![简介鼠源单克隆抗体](https://img.taocdn.com/s3/m/d2e2e3fc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52.png)
张明刚3090101659简介鼠源单克隆抗体众所周知,抗体是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才在世界上通用的词,本质是与相应抗原特异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而能与抗体特异结合的物质叫做抗原!一、鼠源单克隆抗体的产生历史1、需要证明每种B细胞只能产生单一的抗体2、提取并体外培养骨髓瘤细胞3、解决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问题4、如何筛选融合成功的骨髓杂交瘤细胞5、骨髓杂交瘤细胞的体外或体内培养早在1847年,Bence Jones在骨髓瘤患者尿中发现了本周氏蛋白,后被证明是均一的抗体轻链,而生物体产生抗体的基本特点是多样性及不均质性,因而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对这一现象一直没有很合理的解释。
1957年Burnet 提出了抗体产生的细胞系选择学说,认为每个B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且它以独特的受体形式在细胞表面,只与特定的抗原决定簇结合。
后被证明是对的。
后来1965年Sachs等人成功的诱导出骨髓瘤细胞,并且在体外培养成功。
1957年冈田等人用高浓度的仙台病毒是小鼠细胞发生融合。
1975年Kao和Chayluk 提出用聚乙二醇作为融合剂,80年代发现啦电融合技术,解决啦细胞融合问题。
因为细胞融合存在存在A-A、B-B、A-B三中融合方式。
因而如何筛选A-B方式便极为重要。
1964年Littlefiled 创建了融合细胞的筛选方法。
利用两种不同生化缺陷的双亲进行杂交,借助于含有次黄嘌呤、甲氨蝶呤、胸腺嘧啶核苷的HAT选择性培养基选择出了所需杂交细胞。
在这些理论基础上Kohler和Milstein 发表了《分泌特异性抗体融合细胞的持续培养》这篇文章,提出用仙台病毒使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融合产生的杂交瘤细胞,既具有骨髓瘤细胞永生的特性和脾细胞产生抗羊红细胞抗体的能力。
这一工作为后来制备单抗提供了依据,也标志着单克隆抗体的产生!二、鼠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融合前的准备工作2、融合3、融合后的管理(一)融合前的准备工作(1)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培养材料的制备、组织培养用水(去离子水)、培养基(高糖DEME、RPMI-1640两种培养基)、血清(常用胎牛血清)、抗生素(2)小鼠免疫用特定的抗原来刺激小鼠,第一次免疫往往产生多价的低亲和力的IgM,随着多次免疫产生了主要为二价的IgG.。
单克隆抗体在人体内应用
![单克隆抗体在人体内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499fac3f90f76c661371a79.png)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 具有:能够得到完全人源性Ab、分离抗体速度快、简单易
行等优点。
单克隆抗体在人体内的应用
转基因小鼠技术
单克隆抗体在人体内的应用
几种已被批准上市的McAb药物
Rituxan ( Rituximab,Mabthera,利妥昔单抗 ),Genentech公司生产,商品 名为美罗华。是1997年第一个被美国FDA批准用于人肿瘤治疗的基因工程 1997年FDA批准Zenapax(daclizumab,PDL公司生产)上市。它是靶向为 抗体,最初被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总有效率达60%,现在正在探 CD25 抗原的人源化单抗,是第 个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免疫抑制剂,能有 1986 年美国 FDA批准抗CD3鼠单抗1 OKT3 上市,改善了许多肾移植病人的存活。 索用于治疗抗体病相关淋巴瘤和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效减缓器官移植所引起的免疫反应
HGPRT-
单克隆抗体在人体内的应用
HAT培养基
单克隆抗体在人体内的应用
单克隆抗体在人体内的应用
鼠源性单抗应用于人体时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将诱发产生 人抗鼠抗体( human anti-mouse
antibody, HAMA ) 反应; 鼠源性单抗通常不能有效地激活人体的免疫反
应,如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CDC)作用 及 抗体依
鼠源单抗人源化 鼠源单抗人源化经历了如下历程:
恒定区人源化 可变区人源化 利用抗体库技术获得完全人源序列
单克隆抗体在人体内的应用
鼠源单抗人源化
1. 恒定区人源化——鼠/人 嵌合抗体 (chimeric antibody)
由于异源性McAb的免疫反应约有90%是针对 恒定区(C区),要降低McAb 的抗原性,必须对它的恒定区进行 人源化 。其原理是从分泌某McAb的杂交
从鼠源到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及改造策略的研究进展
![从鼠源到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及改造策略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5ff7823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59.png)
从鼠源到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及改造策略的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单克隆抗体是生物制药领域研究和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单克隆抗体具有地耐药性、高效性、专一性等多种优越特性而受到各界关注,随着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不断出现,对其稳定性和亲和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项目从全人源单克隆技术出发,探讨其改造策略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关键字:鼠源,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是一种由人类通过采用各种化学技术或者人工方式制备,由单一b 受体细胞的单克隆抗体细胞产生的一种抗体。
其高度均一,且仅针对某一特定受体抗原上的表位。
单克隆免疫抗体的制备方法主要具有产物纯度高、交叉免疫反应少、制备时间和成本低、结构均一、特异性强等特点,其主要生物学机理功能主要特点是与抗原分子结合后不能产生间接免疫受体分子或直接阻断配体。
当前已有40多种单抗体克隆免疫抗体被广泛用于自身自体免疫功能性疾病、肿瘤和器官移植等各个方面,效果显著。
1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自从1975年,KOHLER等人通过杂交瘤技术成功获得了具有抗原特异性的鼠源性单克隆抗体,从而开启了单克隆抗体开发的新纪元。
随着多年发展,单克隆抗体已经成为人们疾病诊治的重要工具。
而鼠源性抗体来源于小鼠,在对人体使用时,存在着诸多缺陷,为解决此类问题,全人源单克隆抗体被提出,是未来单克隆抗体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有以下几种:1.1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噬菌体抗体库技术至1990年成功实施以来,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该领域应用最广的制备技术之一。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应用原理是使用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将人体抗体编码的基因序列通过技术进行扩增,然后将抗体的基因序列插入到噬菌体中的适当位置,并通过建立一个噬菌体抗体库,让人体抗体和另一个噬菌体外壳上的蛋白进行相融,将两者互相融合的蛋白质形式展示在噬菌体的表面。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将通过构建好的抗体库与抗原进行结合,并通过抗原与抗体的差异性相互结合的基因组原理,通过筛选,挑出一种能与目的抗原进行结合的噬菌体,在通过噬菌体基因测序,得到一种新的基因序列,并将其通过基因组技术应用于全人源抗体中。
鼠源单克隆抗体人源化进展
![鼠源单克隆抗体人源化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d6bc4f628ea81c759f57817.png)
自1975年单克隆抗体杂交技术问世以来,鼠源单克隆抗体(mAb)被誉为神奇的子弹,广泛用于肿瘤检测与治疗。
然而,鼠源单抗作为异源性蛋白在人体内可诱鼠单抗人源化成为最早出现的基因工程抗体。
发抗鼠抗体的生成(HAMA),可产生毒性反应,并使mAb在体内消除加快,这严重影响了鼠单抗的治疗效果。
为解决这一难题,从80年代初期发展到现在,鼠单抗人源化经历了如下历程:恒定区人源化→可变区人源化→利用抗体库技术获得完全人源序列(如图)。
1.恒定区人源化--鼠/人嵌合抗体(chimeric antibody)由于异源性Ab的免疫反应约有90%是针对恒定区(C区),要降低mAb的抗原性,必须对Ab的恒定区进行人源化[1]。
其原理使从分泌某mAb的杂交瘤细胞基因组中分离和鉴别出重排的功能性可变区(V区)基因,经基因重组与Ig恒定区基因相拼接,插入到适宜的表达载体中,构成鼠/人嵌合的轻重链基因表达质粒,经转染骨髓瘤细胞,通过筛选即可制备出鼠/人嵌合抗体。
这种嵌合抗体同鼠源抗体比较至少有以下两个优点:首先,它可以按需要对抗体的效应基因进行选择或剪切。
例如人Ig的同种型IgG1和IgG3对介导补体依赖及细胞介导的溶解作用具备优势,因而利用该技术可以拼接不同亚类的人C区基因,来改变抗体的效应功能,使原细胞毒性较低的IgG2a和IgG2b变成细胞毒性较高的IgG1和IgG3,增强抗体的免疫治疗功能,可用来杀死肿瘤细胞。
其次,在治疗中使用人而不是鼠mAb的同种型,大大减小了鼠源mAb作为异种蛋白对人体的免疫原性,它通过避免抗同种型抗体的产生,减少了HAMA的生成。
例如,当鼠对鼠Ig互补决定区(CDR)产生免疫耐受时,用鼠抗-淋巴细胞Ab可以激发抗独特型反应,但相对那些对可变区不耐受的动物来说,该鼠的抗独特型反应被推迟并很微弱[2]。
Lobulio 对鼠/人嵌合抗体在人体内的动力学和免疫反应的研究表明,鼠/人嵌合抗体在人体内的半衰期比mAb长6倍以上。
鼠源抗体的人源化设计
![鼠源抗体的人源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52b5d7948d7c1c708a1456a.png)
鼠源抗体的人源化设计前言 (1)方法 (2)结果与讨论 (3)鼠源抗体筛选人源框架 (3)人源化抗体CDR的改造 (4)结论 (6)附录 (6)参考文献 (7)前言第一个人用抗体药物来自鼠源抗体,直到现在鼠源抗体仍然是抗体药物的一大来源[Pogson et al.,2016]。
由于鼠源抗体的免疫原性,一般会对其作人源化处理。
目前最通用的方法是将鼠抗的CDR序列移植到人源框架上[Hwang et al., 2005]。
通常CDR移植后的人源化抗体与抗原的亲和力会减弱,如何保持人源化抗体的亲和力是目前最大的技术瓶颈。
通过高通量的筛选方法可以得到适合CDR移植的人源框架,但是这种实验方法周期长,价格昂贵[Townsend et al.,2015]。
为了快速筛选出适合的人源框架,研究者利用序列比对和结构模拟的方法筛选出适合的人源框架,然后通过实验验证抗体与抗原的亲和力,减少了实验工作量,节约了成本和时间,未来会成为具有潜力的抗体人源化设计方法[Kurella et al., 2014;Choi et al.,2015;Choi et al.,2016]。
本文采用自主开发的抗体人源化设计程序,对已知的鼠源抗体进行人源化设计,结果表明计算的方法可以筛选出序列同源性靠后但是亲和力更高的人源化框架。
方法抗体阻断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受体和配体结构已知(图1)。
配体与抗体结合的区域重叠在受体和配体结合的区域(图2),所以鼠源的抗体可以有效阻断受体和配体的相互作用[Apgar et al.,2016]。
通过鼠源抗体的人源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抗体的免疫原性。
首先使用鼠源抗体(PDBID为5F3B)的序列在人源框架库中搜索排名靠前的序列作为候选序列,然后将人源序列同源建模到鼠源抗体的骨架上,保留鼠源CDR的序列,然后计算同源模型的能量,判断人源化抗体的稳定性。
人源化CDR突变体采用相同的策略,不同之处在于替换鼠源CDR 序列为突变体序列,并且保留抗原的结构。
鼠源抗体人源化基本流程
![鼠源抗体人源化基本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eda96a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19.png)
鼠源抗体人源化基本流程1.引言抗体是一类免疫球蛋白,具有识别和结合抗原的能力,广泛应用于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中。
然而,鼠源抗体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免疫原性反应和免疫复合物形成。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源化抗体的研究和开发成为热门领域之一。
本文将介绍鼠源抗体人源化的基本流程。
2.鼠源抗体人源化流程概述鼠源抗体人源化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2.1鼠源抗体选择首先,选择具有特定结合特异性的鼠源抗体作为起点抗体。
这些鼠源抗体通常是通过对抗原免疫小鼠,然后采集小鼠的脾细胞,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的。
2.2人源抗体基因的构建为了实现鼠源抗体人源化,需要构建包含人源抗体基因的表达载体。
通常,将包含鼠源抗体的变异型重链和轻链基因分别与人源抗体F c区的基因连锁,形成完整的人源抗体基因。
2.3表达载体的转染和表达将构建好的人源抗体基因载体导入哺乳细胞表达系统,例如细胞株C H O或HE K293中。
通过转染技术,将表达载体转入这些细胞中,以实现人源抗体的表达。
2.4筛选和鉴定通过对转染细胞进行筛选,筛选出高表达人源抗体的细胞株。
然后,对所得到的人源抗体进行鉴定,包括抗原结合亲和力的测定和功能验证等。
3.鼠源抗体人源化基本流程详述3.1鼠源抗体选择在鼠源抗体人源化的流程中,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鼠源抗体作为起点。
选择的抗体应具有高特异性和亲和力,并且针对所需的靶标抗原。
这可以通过EL IS A、免疫组化等技术进行初步筛选。
3.2人源抗体基因的构建选定鼠源抗体后,需要构建人源抗体基因。
基本流程包括以下步骤:-3.2.1分离鼠源抗体基因:通过提取小鼠脾细胞中的DN A,通过PC R扩增鼠源抗体的变异型重链和轻链基因。
-3.2.2构建人源抗体基因:将鼠源抗体基因与人源抗体F c区的基因进行连接,形成完整的人源抗体基因。
连接可以通过D NA连接酶或重组酶进行。
3.3表达载体的转染和表达构建好的人源抗体基因载体需要通过转染技术导入表达系统中。
人鼠嵌合抗体的实验方案
![人鼠嵌合抗体的实验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fcbc55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60.png)
人鼠嵌合抗体的实验方案概述人鼠嵌合抗体是一种由人类和小鼠的基因序列构建而成的抗体,具有更好的兼容性和更强的亲和力。
本文将介绍人鼠嵌合抗体的实验方案,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如何制备和应用这种抗体。
实验材料和设备1.鼠源性抗体:可以根据实验需要选择目标抗原的鼠源性抗体。
2.人源性抗体:选择与鼠抗体相应的人源性抗体。
3.PC R引物:用于扩增鼠和人源性抗体的基因序列。
4.载体:提供基因组合和表达的载体。
5.细菌:用于负责抗体基因的表达和生产。
实验步骤步骤一:基因扩增1.从鼠源性抗体和人源性抗体中提取基因组DN A。
2.设计合适的P CR引物,用于扩增鼠源性抗体的可变区和人源性抗体的框架区。
3.进行PC R反应,得到鼠源性抗体的可变区和人源性抗体的框架区。
步骤二:基因重组1.将鼠源性抗体的可变区和人源性抗体的框架区进行酶切。
2.使用连接酶将两个片段连接起来,形成人鼠嵌合抗体的基因序列。
步骤三:载体构建1.将人鼠嵌合抗体的基因序列插入选择的载体中。
2.转化合适的细菌菌株,如大肠杆菌,用于基因的表达和生产。
步骤四:抗体表达1.需要选择适当的表达条件,例如温度、培养基、诱导剂等。
2.培养细菌并收集细菌培养液。
3.通过亲和层析等方法纯化抗体。
数据分析和结果通过实验可以获得人鼠嵌合抗体,并进行最终的纯化。
可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 LIS A)等技术来评估抗体的兼容性和亲和力。
此外,可以通过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验证人鼠嵌合抗体的生物学活性和疗效。
结论人鼠嵌合抗体的实验方案详细介绍了制备和应用这种抗体的步骤。
这种抗体具有更好的兼容性和亲和力,适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治疗。
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我们可以成功制备和应用人鼠嵌合抗体来解决相关的科学问题。
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原理
![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c35a75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1.png)
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原理一、简介鼠源性单克隆抗体是一种能够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的蛋白质分子。
它由一种特殊的细胞线通过克隆技术生产出来,具有高度的结构稳定性和亲和性。
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二、原理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基于其结构和功能上的特点:1.特异性结合: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可以与特定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这种特异性结合是由抗体的可变区域决定的,可变区域能够识别和结合抗原的特定表位。
这使得鼠源性单克隆抗体能够用于特定抗原的检测和分离。
2.亲和力:鼠源性单克隆抗体通常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即与抗原的结合强度。
这种亲和力可以通过克隆和筛选的过程中进行优化,以选择出具有最佳结合能力的抗体。
高亲和力的鼠源性单克隆抗体能够在低浓度的抗原中快速、稳定地结合,从而提高检测和治疗的灵敏度和效果。
3.多功能性:鼠源性单克隆抗体不仅可以结合抗原,还可以激活免疫细胞,介导细胞毒性,促进细胞凋亡等。
这使得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在抗体治疗、免疫研究和癌症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三、应用领域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在以下领域有重要的应用:1.诊断和治疗: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特定抗原的检测和诊断。
例如,通过检测特定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疾病的诊断结果。
此外,鼠源性单克隆抗体还可以用于治疗。
它们可以与抗原结合并介导免疫细胞的激活,从而抑制疾病的进展。
2.药物研发: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在药物研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使用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可以快速筛选和识别潜在的药物靶点,并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此外,鼠源性单克隆抗体还可以用作药物的载体,将药物靶向到特定的组织和细胞。
3.生物学研究: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在生物学研究中广泛应用。
它们可以用于抗原的定位、蛋白质的表达与鉴定、细胞分型和分离等。
鼠源性单克隆抗体还可以用于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和免疫沉淀等实验技术。
4.癌症治疗: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在癌症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抗体药物教材讲解
![抗体药物教材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aa538c4c84868762caaed5ea.png)
抗体药物山东大学药学院韩秋菊张建第一部分概述随着免疫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抗体药物经历了鼠源单抗、嵌合单抗、人源化抗体到全人源化抗体的发展阶段,成为生物技术医药发展的重要领域。
目前,抗体药物以其高特异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成为全球药品市场上炙手可热的药品。
据报道,目前全球销售额居前10位的药品中,抗体药物占6种,其在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反应、感染性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第二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一、抗体的基本概念(一)抗体(Antibody, Ab)在人和动物体内,由于抗原或半抗原入侵刺激机体而在B细胞中产生的免疫球蛋白,能可逆的、以非共价特异性地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体,具有免疫功能。
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存在于呼吸道粘膜液、肠粘膜液、唾液以及乳汁等体液中。
抗体与不同的抗原结合往往出现不同的反应,因而常给抗体以不同的名称,如凝集素、沉淀素、抗毒素、溶血素、溶菌素等。
(二)抗原(antigen,Ag)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引起抗体生成,并能与抗体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三)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指具有抗体(Ab)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分子相似的球蛋白。
抗体与免疫球蛋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免疫球蛋白是结构与化学的概念,包括的内容更广泛,而抗体是生物学功能的概念,与抗原是相对的。
图1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关系二、抗体的组成和结构(一)抗体的组成抗体组成较为复杂,是由成千上万、多种多样的免疫球蛋白(Ig)组成,这些Ig分子在形状、大小、结构以及氨基酸组成和排列上,既相似又有差别,具有与抗原决定簇相对应的结合部位。
抗体的本质是一种蛋白质,具有本身的氨基酸组成、排列和立体结构,对异种动物来说,它又是抗原。
抗体由四条多肽链组成,包括两条相同的长链叫重链(H),两条相同的短链叫轻链(L),其形状似“Y”,链间由二硫键和非共价键链接,每条重链和轻链分为氨基端(N)和羧基端(C)。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及其发展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及其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81a9b80bceb19e8b8f6bad6.png)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及其发展摘要:1975 年德国学者Kohler 和英国学者Milstein 发明了杂交瘤技术。
他们成功地将骨髓瘤细胞和产生抗体的B 淋巴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这种合成的杂交瘤细胞稳定、有致瘤性、能产生抗体,其分泌的抗体是由识别一种抗原决定簇的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均一性抗体,故称之为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
自从鼠源单抗之后,单抗历经了鼠源性抗体、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人源性抗体4 个发展阶段。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已日益普及,单抗理论几乎应用到生物学研究的每一个区域。
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发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应用、发展趋势一、单克隆抗体的应用自1975年Kohler和Milstein报道,通过细胞融合建立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技术以来,这个最基础的具有开创性的理论在生物科学的基础研究以及医学,预防医学,农业科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实践,充分显示它对生命科学各领域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由于单抗有着免疫血清或抗体无法比拟的优点,迄今全世界已研制成数以千计的单抗,有的已投入市场,有的正在进行应用考核和深入观察。
1.1 单抗在诊断学中的应用单抗应用最广泛的是诊断,主要用于病原诊断,病理诊断和生理诊断,随着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的研究进展,人类对感染性和寄生虫性疾病有了新的认识,一个病原体存在着许多性质不同的抗原,在同一抗原上,又可能存在许多性质不同的属,种,群,型特异性抗原,采用杂交瘤技术,可以获得识别不同抗原或抗原决定簇的单抗,从而可以对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同时可以用于调查疾病流行情况,流行毒株或虫株的分类鉴定,为病原的防疫治疗提供资料。
目前应用单抗诊断试剂诊断的人,畜禽,植物等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病已上百种,其中乙肝,狂犬病,乙型脑炎等人兽共患病三十余种;鸡新城疫,马立克,猪瘟等畜禽病二十余种;植物病毒病十余种;人,畜禽细菌病二十余种,弓形虫、疟疾、旋毛虫等寄生虫病三十余种.另外,单抗还成功应用于含量极微的激素、细菌毒素、神经递质和肿瘤细胞抗原的诊断。
鼠源单克隆抗体制备通用技术要求
![鼠源单克隆抗体制备通用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8fefbabfb52acfc789ebc9e2.png)
鼠源单克隆抗体制备通用技术要求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reparation of mouse monoclonal antibody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技术要求 (1)5 人员要求 (4)6 设施设备与生产环境 (5)7 生产和质量控制 (5)8 抗体制品的检验要求 (7)鼠源单克隆抗体制备通用技术要求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鼠源单克隆抗体(以下简称“鼠单抗”)制备的技术要求、人员要求、设施设备与生产环境、生产和质量控制、抗体制品的检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鼠源单克隆抗体制品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对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4925 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T 25915.1-2010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第1部分空气洁净度等级GB 51110 洁净厂房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骨髓瘤细胞B-淋巴浆细胞系统恶性增殖所致一种肿瘤。
3.2抗原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的物质。
3.3杂交瘤细胞用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而成的细胞。
3.4饲养细胞帮助其它活的细胞在体外细胞培养中生存与繁殖的细胞。
3.5腹水将稳定分泌单抗的细胞株,通过扩大培养,接种于BALB/C小鼠腹腔内,使其以腹水瘤形式在小鼠腹腔内增殖,从而得到大量含有单抗的腹腔积液。
4 技术要求4.1 制备流程4.1.1 鼠单抗制备流程见图1。
4.1.2 图1中骨髓瘤细胞培养、骨髓瘤细胞筛选、细胞融合、HAT选择性培养的制备过程应在洁净室内完成。
4.1.3 4.1.2条中的洁净室空气洁净度等级应符合GB/T 25915.1-2010中ISO7级的要求。
简述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简述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39b1470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1.png)
简述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单克隆抗体技术是生物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在医药研发、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前景。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选择一种特定的免疫细胞,获取它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并使其进行不限制性复制,最终获得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稳定性的单克隆抗体。
下面将详细介绍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鼠源性、嵌合型和人源性单克隆抗体技术,以及单克隆抗体生产的流程和应用。
一、鼠源性单克隆抗体鼠源性单克隆抗体是最早使用的单克隆抗体,其制备原理是将鼠类动物免疫一种抗原,收集其脾细胞,将其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产生杂交瘤细胞,然后将杂交瘤细胞单克隆化,即从杂交瘤中分离出单个克隆细胞并培养扩大。
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制备简单、产量高,但由于小鼠免疫系统与人类的巨大差异,鼠源性抗体往往容易引起免疫原性反应,从而限制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使用。
二、嵌合型单克隆抗体为了克服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局限性,研究人员提出了嵌合型单克隆抗体技术。
嵌合型单克隆抗体是由人源性的Fc区和鼠源性的可变区域组成,它可以确保高度特异性和稳定性的又可以降低免疫原性反应。
嵌合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是将人源性的IgG1的Fc片段与包含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可变区域进行基因重组,最终获得嵌合型单克隆抗体。
嵌合型单克隆抗体优点是高度特异性和稳定性、免疫原性反应小。
嵌合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较为复杂,且其效价可能比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略低。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逐渐开始研制具有人源性的单克隆抗体,其能够更加充分地体现在人体内生物学免疫动态,从而降低了潜在的体内免疫原性反应。
人源性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小鼠背景中将人源性单克隆抗体进行筛选和生产,另一种是通过人免疫系统获得人源性单克隆抗体。
人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原理与小鼠类似,但需要额外进行一系列的筛选和优化步骤,以保证细胞系的干净和稳定性。
由于人源性单克隆抗体与人体内的免疫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相似性,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极高的价值。
鼠源抗体恒定区序列
![鼠源抗体恒定区序列](https://img.taocdn.com/s3/m/ec65ac2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6.png)
鼠源抗体恒定区序列鼠源抗体恒定区是指在鼠源抗体分子结构中具有高度保守性的区域。
它包含了抗体分子的重链和轻链部分,其中的氨基酸序列在不同的抗体分子中保持基本不变。
抗体分子是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种蛋白质,能够特异性地与抗原结合并发挥各种免疫功能。
在哺乳动物中,免疫系统能够产生多种类型的抗体,包括IgG、IgM、IgA、IgD和IgE等。
不同类型的抗体具有不同的功能与免疫效果。
抗体分子的结构主要由两类多肽链组成,包括两条相互交织的重链和两条轻链。
每条重链由一条恒定区和一条可变区组成,恒定区通过两个跨膜二硫键连接形成抗体分子的骨架。
每条轻链也由一条恒定区和一条可变区组成,轻链通过一个二硫键与重链相连。
鼠源抗体恒定区的序列与结构在物种间存在差异,因此鼠源抗体恒定区的序列才是制备鼠源抗体的关键。
一般来说,鼠源抗体恒定区的序列在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间具有高度的保守性,这为制备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的鼠源抗体提供了基础。
根据研究发现,鼠源抗体恒定区的序列主要位于重链的Fc区域和轻链的CL区域。
Fc区域是抗体分子中与Fc受体结合的部分,它能够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状态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CL区域是轻链中的一个常见部分,参与抗原结合位点的形成。
在鼠源抗体恒定区的序列中,一般有20-25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在不同的鼠源抗体中具有高度保守性。
鼠源抗体恒定区的序列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鼠源抗体恒定区的序列能够调节抗体的亲和力、特异性和稳定性。
改变鼠源抗体恒定区的序列可以影响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力和特异性,从而影响抗体的效果。
在研究和应用领域中,制备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的鼠源抗体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人员通常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来改变鼠源抗体恒定区的序列,以增强抗体的亲和力和特异性。
这些改变可以直接影响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力和特异性,从而提高抗体的效果。
总结起来,鼠源抗体恒定区是鼠源抗体分子中具有高度保守性的区域。
它的序列在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间具有高度的保守性,这为制备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的鼠源抗体提供了基础。
鼠源抗体恒定区序列
![鼠源抗体恒定区序列](https://img.taocdn.com/s3/m/d64b960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c0.png)
鼠源抗体恒定区序列摘要:一、引言二、鼠源抗体恒定区序列概述1.结构特点2.功能作用三、鼠源抗体恒定区序列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1.免疫学研究2.药物研发3.疾病诊断与治疗四、鼠源抗体恒定区序列的研究方法与技术1.基因工程技术2.蛋白质工程技术3.生物信息学分析五、展望与挑战六、总结正文:一、引言鼠源抗体作为重要的生物药物和研究工具,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鼠源抗体恒定区序列的研究对于抗体的制备、优化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概述鼠源抗体恒定区序列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作用,并探讨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其研究方法与技术。
二、鼠源抗体恒定区序列概述1.结构特点鼠源抗体恒定区序列(IgG)分为CH1、CH2、CH3和CH4四个区域。
这些区域在抗体分子中具有保守性,参与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激活补体、介导细胞毒作用等生物学功能。
2.功能作用鼠源抗体恒定区序列在抗体分子的功能发挥中起到关键作用。
例如,CH2区域与抗原结合,启动免疫反应;CH3区域有助于抗体分子在体内的分布和清除;CH4区域参与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作用(ADCC)。
三、鼠源抗体恒定区序列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1.免疫学研究鼠源抗体恒定区序列在免疫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通过研究抗体恒定区序列的结构与功能,可以揭示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为疫苗设计和免疫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2.药物研发抗体药物作为新型治疗手段,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鼠源抗体恒定区序列的研究有助于优化抗体药物的设计,提高药物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3.疾病诊断与治疗鼠源抗体恒定区序列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制备针对特定病原体或肿瘤抗原的抗体,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
四、鼠源抗体恒定区序列的研究方法与技术1.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可用于制备含有特定鼠源抗体恒定区序列的转基因动物或细胞系,为抗体研究提供原料。
2.蛋白质工程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可以用于改造鼠源抗体恒定区序列,从而实现对抗体功能的精确调控。
人抗鼠抗体临界值
![人抗鼠抗体临界值](https://img.taocdn.com/s3/m/eb1f8c5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ee.png)
人抗鼠抗体临界值摘要:一、人抗鼠抗体概述二、人抗鼠抗体临界值的意义三、人抗鼠抗体临界值的测定方法四、人抗鼠抗体临界值的应用五、注意事项正文:【一、人抗鼠抗体概述】人抗鼠抗体,简称HAMA,是指人体内产生的针对鼠源性抗体的免疫反应。
在生物医学研究、药物开发和免疫治疗等领域,鼠源性抗体因其高度的同源性和特异性而成为重要的研究和治疗工具。
然而,由于人鼠免疫系统的差异,使用鼠源性抗体可能会引发人体对人抗鼠抗体的产生。
【二、人抗鼠抗体临界值的意义】人抗鼠抗体临界值是指在实验或临床检测中,区分正常免疫反应与不良反应的界限。
当人抗鼠抗体水平超过临界值时,可能表明患者对鼠源性抗体产生了不良反应,如过敏、输液反应等。
因此,了解和掌握人抗鼠抗体临界值对于评估患者的风险和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三、人抗鼠抗体临界值的测定方法】人抗鼠抗体临界值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组化法、放射免疫测定法等。
其中,ELISA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成为临床检测和人抗鼠抗体临界值评估的首选方法。
【四、人抗鼠抗体临界值的应用】1.监测药物安全性: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过程中,通过检测人抗鼠抗体临界值,有助于评估患者对鼠源性抗体的不良反应风险。
2.指导治疗方案:对于已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通过测定人抗鼠抗体临界值,可协助临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如更换非鼠源性抗体药物、减量等。
3.评估免疫治疗效果:在免疫治疗过程中,监测人抗鼠抗体临界值的变化,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患者预后。
【五、注意事项】1.测定人抗鼠抗体临界值时,应选择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检测,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2.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过程中,密切关注人抗鼠抗体临界值的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3.针对人抗鼠抗体临界值较高的患者,加强临床监测和护理,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鼠源性抗体
![鼠源性抗体](https://img.taocdn.com/s3/m/9aded86ae45c3b3567ec8bd4.png)
计算等分子工程学手段改造编码 Fc 片段的DNA。 ✓ 糖基化改造通常是通过改造产生抗体的细胞系或者酵母来实现。
四、单克隆抗体的最新进展
A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y Targeting 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Iction and Viral Spread InVitro and InVivo
三、
抗体-药物共轭体
双特异性抗体 Text
域抗体
单克隆抗体药 物领域
三功能抗体 Text Fc 片段工程抗体 Text
域抗体( domain antibodies,DAbs)
一直到 1989 年,所有的抗体被认为都是由两个重 链和两条轻链组成,两条重链通过二硫键共价连接, 重链由 1 个可变区VH 和 3 个恒定区 CH1 和 CH2 和 CH3 组成,轻链由一个可变区VL和恒定区组成CL, 并且与重链的 CH1 区非共价连接。1989 年,一种新 型抗体首先在单峰骆驼的血清中被发现鉴定,后来在 骆驼家族所有其他种群中都有发现。这种抗体不包含 轻链,重链中不含有 CH1 区。直到今天,这种重链 抗体 的进化优势都不是很清楚,然而仅由重链抗体 的一个重链可变区组成的单域抗体,其广泛的适用性 已经被迅速认可,由于其晶体结构直径 2.5 nm、长4
结果表明: Using in vitro cell culture and human liver-chimeric mouse models,we show that a human mAb targeting the HCV coreceptor SR-BI completely prevents infection and intrahepatic spread of multiple HCV genotype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源化抗体
由于嵌合抗体异源性仍然很大,因此需要对鼠源抗体进行人源 化改造,进一步人源化的方法很多,主要是重构抗体和表面重塑 技术。
➢ 重 构 抗 体 就 是 互 补 决 定 区 (e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CDR)移植,将鼠抗体的CDR移植到人抗体的相应部位。 这样人源化程度可达90%以上,目前该方法是人源化单抗最常用、 最基本的方
基因工程抗体
用一种包含多种抗原 决定簇的抗原免疫动 物,可刺激机体多个 B细胞克隆产生针对 多种抗原表位的不同 抗体,所获得的免疫 血清实际上是含有多 种抗体的混合物。
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 的单克隆抗体及其衍 生物,由一个识别一 种抗原表位的 B 细胞 克隆产生的同源抗体 。
以基因工程技术等 高新生物技术为平 台,制备的生物药 物总称 。
三功能抗体( trifunctional antibodies,TriomAb)
三功能抗体除具有两个不同抗原结合位点,还 具有完整的 Fc 片段,其两个抗原通常是 T 细胞上 的CD3 和肿瘤细胞上的抗原,这使它成为双特异性 单克隆抗体的一种。
Fc 工程抗体( Fc-engineered antibodies)
简单来说,双特异性抗体就是可以与两个不同抗原靶点特异性结 合的抗体融合体。
早期对 BsAb 的研究侧重于将一个特异性抗原与效应细胞连接起 来,例如,一个 BsAb 既特异性地与肿瘤细胞上抗原结合,同时 又与 T 细胞上 CD3 抗原或者 NK 细胞上的 CD16 抗原结合,这 样 BsAb 交叉连接了肿瘤细胞与效应细胞,同时激活了效应细胞。
我们现在所称的抗体药物或单克隆抗体药物其实就是单克隆抗体和基因 工程抗体的统称,其中主要为基因工程抗体。
鼠源性单抗
嵌合抗体
二、单克隆抗体的发展
人源化抗体
人源性抗体
鼠源性抗体
从超免疫的供体中即抗原免疫的小鼠获取脾细胞,再与骨髓瘤 细胞融合,最后对单个细胞进行克隆,培养出能分泌单抗的克隆 细胞。
嵌合抗体
制药(硕)班 潘婷婷 2012207354
1 抗体的分类 2 单克隆抗体的发展 3 单克隆抗体药物研究领域 4 单克隆抗体药物最新进展
抗体是机体对抗原刺激发生反应,由浆细胞产 生的一种免疫球蛋白。它能特异性地识别相应的抗 原物质并与之反应。抗体药物就其发展历程及制备 技术可分为三类:
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
它是由一个合成接头共价连接一个单克隆抗体与一个细胞 毒类化学物质构成,这样 ADC 就融合了单克隆抗体对肿瘤相 关抗原的高度特异性和小分子毒性物质对肿瘤相关抗原的毒性 效应,加强毒性物质对肿瘤细胞攻击效率的同时,避免了化学 疗法中毒性物质对正常的组织细胞非特异性杀伤而引起的不良 反应。
双特异性抗体( bispecific antibodies,BsAb)
最近一个新概念的 BsAb 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它同时结合一 种疾病相关的两个靶抗原,这样BsAb 可以与相同疾病发生途径中 的不同靶点抗原结合,阻滞和中和作用都增强了,而且可以阻断 单抗药物单一靶点疗法中出现的代偿现象。
BsAb 还可以与同一个靶抗原的不同抗原决定簇结合,不仅使亲和 力加强,而且加强了抗体依赖的效应作用如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 用和 / 或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
三、
抗体-药物共轭体
双特异性抗体 Text
域抗体
单克隆抗体药 物领域
三功能抗体 T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t Fc 片段工程抗体 Text
域抗体( domain antibodies,DAbs)
一直到 1989 年,所有的抗体被认为都是由两个重 链和两条轻链组成,两条重链通过二硫键共价连接, 重链由 1 个可变区VH 和 3 个恒定区 CH1 和 CH2 和 CH3 组成,轻链由一个可变区VL和恒定区组成CL, 并且与重链的 CH1 区非共价连接。1989 年,一种新 型抗体首先在单峰骆驼的血清中被发现鉴定,后来在 骆驼家族所有其他种群中都有发现。这种抗体不包含 轻链,重链中不含有 CH1 区。直到今天,这种重链 抗体 的进化优势都不是很清楚,然而仅由重链抗体 的一个重链可变区组成的单域抗体,其广泛的适用性 已经被迅速认可,由于其晶体结构直径 2.5 nm、长4
➢ 表 面 重 塑 技 术 即 将 鼠 抗 体 框 架 区 表 面 氨 基 酸 的 残 基 (surface amino acid residues,SAR)进行人源化改造。该方法是仅替换 与人抗体SAR差别明显的区域,在维持抗体活性并兼顾减少异源 性基础上选用与人抗体表面残基相似的氨基酸替换。
人源性抗体
现在有两种改造 Fc 片段的方法: 基因改造和糖基化改造。 ✓ 基因改造主要是通过丙氨酸扫描、定向突变、基于结构的系统
计算等分子工程学手段改造编码 Fc 片段的DNA。 ✓ 糖基化改造通常是通过改造产生抗体的细胞系或者酵母来实现。
四、单克隆抗体的最新进展
A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y Targeting 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I Precludes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and Viral Spread InVitro and InVivo
虽然人源化抗体解决了鼠抗体的免疫原性等问题,但生产 人源化抗体仍有很大的困难;人源化过程需大量繁复、昂贵 的电脑模拟,需取代不同的氨基酸以恢复选择性和亲和力, 工作量非常大,并且它总还含有少量鼠源性成分。完全的人 源性抗体才是用于治疗的理想抗体,
目前它主要通过3种途径来研制: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核
糖体展示技术和转基因小鼠制备人源性抗体。
nm,因此又被称为纳米抗体。
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对这种抗体药物的理解,也 发现了这种小分子抗体的很多优点: ① 具有高亲和性 ② 能够识别普通抗体不能识别或不能接近的抗原 ③ 在严苛的环境下非常稳定 ④ 容易形成聚体形式 ⑤ 易表达
抗体-药物共轭体( antibody drug-conjugates,AD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