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认知的发展-信息加工理论
皮亚杰与信息加工理论在儿童认知方面的比较
皮亚杰与信息加工理论在儿童认知方面的比较10小教3班10150317 佘文婷在儿童认知的发展皮亚杰和信息理论都有各自的看法,,他们的主要目标类似,都是先对认知做自己的定义,再分析人类心智的表现和如何作用于外部世界,同时,他们也研究年龄对儿童认知的影响。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来自主体和外界的共同影响,是主体与客体共同影响的结果。
主要表现为同化和顺应。
儿童对世界的认知可以分为平面到同化到顺应再到组织。
而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像一台计算机先寻找再接受然后加工,最后变成自己的认知,作用于外部世界,,就好像儿童对于记忆的过程一样,他们先进行感觉登记,再试短时记忆,通过强化后变成长时记忆,甚至是永久的记忆。
皮亚杰主要研究儿童如何解决问题,他把儿童的认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此阶段儿童在阶段末期出现心理表征,第二个阶段是前运算阶段(2-6岁),此时儿童有心理表征,例如延迟模仿和符号游戏,但他们缺乏重要的逻辑认识形势,三座山实验表明此时的儿童自我中心突出,还有他们不能守恒。
第三个是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的思维可逆,能够去中心化,也能够使用逻辑原则。
第四个是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突出,表现为想象观众和个人神话,还能实现与可能之间的逆转,进行演绎假设,对具体现实有心理表征。
信息加工理论中,西格勒设定了一系列的规则,得出儿童随年龄发展会使用不同的规则去评定。
通过对不同年龄儿童的实验研究结果,由此对科学思维和系统认知的实质和发展做出更广泛的概括。
信息加工理论还将儿童的记忆分为不同阶段,在不同阶段儿童会用策略来记忆,通过对策略的有无及对策略的使用程度来对儿童的认知来进行分类。
皮亚杰的理论把认识论同心理学紧紧地结合,促进了科学认识论的发展,而信息加工理论及吸收了传统心理学的方法,又吸收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技术,在研究方法上有了新突破。
这是两者的优点;两者又都存在缺点,皮亚杰倾向生理,而贬低了环境,语言和教育的作用,信息加工理论把人比作计算机太过简单,不能解释人脑复杂的认知活动,缩小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而且信息加工理论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这就是我总结的皮亚杰和信息加工理论的同于不同处。
6章认知发展:皮亚杰、维果茨基及信息加工理论
3、认知图式
图式或认知结构,指思维或动 作的一种组织化的模式。个体通过 建构这样的模式,去解释一些相关 经验。
皮亚杰用图式这一术语描述我 们表征、组织和解释经验的模式或 心理结构。
皮亚维 杰杰对的运提象观算进点出图行,式了的 最即三内 常认种部 见知心 的智运来理 认算力称代活 知,感符结表动 操指号动觉经构。 作的图验作运按是:是式的图动皮包对指某式图亚含思用些又 +动、-作、图×式、÷、﹥和方式﹤面,这的些指内数部用学心来符理对号符
1、感觉运动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是皮亚杰认知发 展理论的第一个阶段,这时婴儿依 靠行为图式探索和理解周围环境。
此期的婴儿能协调感觉输入 与运动能力,形成行为图式,从而 作用并理解周围环境。
皮亚指此杰的期将是,感婴婴知儿儿运能探动够索阶协新调段的两为方种法六,个 亚阶或段以两再:种现①以有反上趣射的结活行果动为的来阶图达段式到;。一②些初级 循环较反为应简阶单段的;目③的二。级循环反应阶
智力的目标是认知境平的衡不,匹配即能思 维过程与环境之间产生促 和一进智种认力平的知衡发活展动和。 谐的关系。
皮亚杰智力观的基本假设:儿 童是一个建构者。即儿童是一个能 够作用于新的事物和事件,并以此 达到对其本质的某些理解的有机体。
[所谓建构者,是指通过对物 体和事件进行活动或操作,去发现 事物的性质,从而获得知识的个 体。]
一、皮亚杰理论的核心概念
1、发生认识论 发生认识论指的是认识发展的
实验性研究,由皮亚杰提出。
[皮亚杰所用的“发生”一词是 指“基本的发展”这一最原始的含 义。]
2、智力
皮亚杰
皮亚杰把智力定义认为为使,有一机个体人 适应环境的一种基本生的 式命内(机部即能心已,理有图知并 提出了智力互动模型。识)和外部环
4 认知发展理论-信息加工理论
1、1943年,麦克
1、人工智能用
洛奇和匹茨发表 1、1969年,人 符号逻辑的思维
1890年,詹姆 斯的《心理学 原理》对相关
了《神经系统中所 蕴涵思想的逻辑 演算》,提出M -P模型(阈值模
工智能学者明斯 基和佩帕特出版 《感知机》,指出 感知机处理能力
学习、联想记
型)。
有限。
忆的基本原理 2、赫布提出“联结 2、人工智能领
造出视知觉的脑模Βιβλιοθήκη 结构。的标志。型——感知机。
联结主义模式与基本内涵
基本含义:联结主义模式(平行分布加工、人工神经网络、亚符 号范式)通常是指“通过简单加工单元之间的联结方式进行计算 的一类模型”。(Morris,1989)基本构成单位是单元和联结。
基本内涵:联结主义认为认知是由相互联系的具有活性值的神经 单元构成的网络的动态整体活动,这种网络实现的整体状态与对 象世界的特征基本一致,联结主义网络模型中的神经节中不包含 任何信息,信息是整个交互作用的神经节的激活模式,知识信息 并不存在于特定的地点,而是存在于神经网络的连接中或权重里, 通过调整权重就可以改变网络的联结关系并进而改变网络的功能。
进行了开创性 主义”概念及赫布 域取得的研究成
研究。
学习定律。 果认为不需要考
3、鲁梅尔哈特制 虑脑功能的网络
3方重菲网2类经、、式大尔络思科1脑问不研德模9维学8科题能究提型2的获学。解成出是年本得与决果神复霍质了神人。经兴普心的1-尔莱联理工《9微8哈兰结学:平观6特德主的认行年探和出义“知分由索麦版认圣结布鲁》克了知经构加梅。”
知识存在于整个神经网络的相互联结权重之中,与此 相应,采用分布式表征的方式来加工知识,分布式表 征可以同时满足多重约束,节约大量单元,而且加工 速度也很快。
第五章、儿童认知发展-信息加工理论
• 随年龄的增长,复述的量 (7-10岁)和质(12岁)都 在发展
组织
• 随年龄的增长(9-10岁)而 逐渐学会了组织材料的策略
• 学校和家庭的作用
深加工
• 直至青少年期才会出现
5
组织
轮船;手表;钉子;外套;玻璃; 鼻子;铅笔;小狗;杯子;花朵。 餐刀;衬衫;汽车;叉子;小船; 裤子;袜子;轮船;盘子;汤匙。
年长的儿童在编码、存储和提取信息时所采用 的记忆策略上要比年幼的儿童强
年长的儿童对记忆的过程知道得更多,更丰富 的元记忆使他们能够针对认为选择最适合的策 略,还使他们注意到要认真地控制记忆的过程
总的说来,年长的儿童的知识更丰富,他们更 为丰富的知识储备提高了他们学习和记忆的能 力
8
事件记忆的发展:源头
在上床睡觉,然后,我们醒了,吃早餐。 访谈者:你们露营的时候还干了什么?你们醒了,
吃了早餐后干了些什么?
儿童:哦……,到了晚上,我们睡觉。
10
儿童如何学会解决简单的问题:学会规则
儿童在什么时候学会使用规则?
• 发现不同的那个
选择适当的规则:卡片分类任务
• 现象 • 为什么?
11
12
认 知 发 展:信息加工理论
信 息 的 存 储 和 加 工: 记忆和问题解决
概念
记忆:
• 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过程 • 短时记忆和经验记忆(策略记忆和事件记忆)
问题解决:
• 高层次的信息加工过程 • 知觉、注意和记忆的参与
记忆&问题解决:同>异
2
策略记忆的发展
概念
• 一种信息处理过程 • 有意识的 • 目的是保存和提取某些信息
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四节幼儿认知的发展认知是儿童发展的中心任务。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认知的发展就是人的信息加工系统不断改进的过程。
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占主导地位,抽象逻辑性和随意性初步发展。
幼儿大脑结构和内抑制机能的发展、言语和实践活动的发展在幼儿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教育的任务在于积极引导幼儿认知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过渡,从不随意性向随意性过渡,从而为幼儿进入学校从事正规学习做好准备。
一、记忆的发展记忆是人积累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基本手段,也是高级认知过程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根据信息论的观点,如果把人脑看做一台高效能的大型电脑的话,那么,记忆就是一个信息输入、编码、储存、检索和提取的过程。
由于活动的复杂化和言语的发展,幼儿的记忆也在不断发展。
与婴儿期相比,幼儿的信息储存容量相应增大,对信息的接收和编码方式也在不断改进,记忆的策略和元记忆初步形成。
(一)记忆容量的增加一般认为,儿童的记忆容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由于短时记忆在记忆理论和生活实践中所处的特殊地位,所以关于记忆容量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短时记忆容量的发展上。
研究表明,成人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位(组块)(Miller,1956),而7岁前儿童尚未达到这一标准。
幼儿从3岁到7岁各年龄阶段的短时记忆广度均数分别为3.91、5.14、5.69、6.10、6.09个组块(洪德厚,1984)。
尽管一些研究因实验条件不同而结果各异,但短时记忆容量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即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沈德立等人(1985)研究了幼儿不同感觉通道的记忆容量。
其中有关视觉通道记忆容量的研究,采用再认法测量幼儿对情节图片和抽象图片的再认保持量,图片是用速示器(每张图片的呈现时间为3秒)依次呈现的。
结果发现,不同年龄组幼儿对图片再认的保持量有显著差异。
小班幼儿保持量为7.47,中班幼儿的保持量为11.38,大班幼儿的保持量增至13.57。
有关听觉通道记忆容量的研究,分别采用再认法和再现法测查幼儿对播放的词汇的保持量。
第五章 信息加工理论
第三节 长时记忆
信息检索的三种方法 1,再认 再认很早就出现以及学龄前儿童的表现与成人 的接近,因此这是一个相当自发的过程而不需 要依靠长时记忆特意的搜寻. (二)回忆 乳儿就能回忆. 当要求年龄小的和大的儿童在经过相同的时间 间隔回忆信息时,年龄大的儿童能更准确和完 整地回忆.与再认相比,回忆显示出与年龄相 伴随的显著的增长性.
(二)存储方法检验的研究
许多证据与阿特金森和西夫林的存储模 型是一致的.例如,序列位置效应就支 持了这种观点. 其他的研究结果对存储模型则提出了疑 问. 感觉登录和短时记忆容量的研究存在很 大的差别,
二,加工水平模型
加工水平模型摒弃了系统容器有固定存 储量的观点.该模型认为:记忆取决于 信息加工的程度. 在信息加工水平模型中,以较浅的方式 来加工信息时,这些信息会很快衰退并 消失,相反,当信息通过意义的解释并 与已有的知识相联系时,就会保留更长 时间.
三,信息加工理论的发展
(一)凯斯的新皮亚杰学派的理论 (二)联结主义 (三)西格尔的策略选择模型
第二节 工作记忆
信息存储策略: 信息存储策略: 一,复述 :指不断地重复信息.它的发展有三 个特点: 第一,小学儿童与学龄前儿童相比开始逐渐有 效地采用复述策略. 7岁左右是儿童由不进行复述向自觉进行复述 的过渡期. 第二,随年龄增长,复述的质量不断增强,主 要表现为复述方式由被动的复述模式向主动的 复述模式转变. 第三,儿童使用复述的灵活性随年龄的增长而 不断发展.
三,精致(精加工)
通过在要记忆的材料上增加相关的信息 来达到对新材料记忆的记忆策略. 与其他策略相比,精致是一个较迟发展 的能力,一般在11岁前是很少出现的. 一旦儿童发现了这种策略技巧,他们会 发现这非常有效,而且趋向于用它来代 替其他策略.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的对比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的对比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是法国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他通过对婴儿和儿童的观察研究,总结出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而信息加工理论则是指认知心理学中的一种理论框架,描述了人类是如何处理和处理信息的。
下面将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进行比较。
一、对研究对象的不同皮亚杰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婴儿和儿童,他关注他们的认知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而信息加工理论的研究对象则更侧重于人类的信息处理过程,不仅包括婴儿和儿童,还包括成年人和老年人。
二、对认知发展的解释不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强调认知的构建过程,认为认知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适应来建构的,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认知特点和能力。
信息加工理论则更侧重于揭示认知心理过程,认为认知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多个过程,通过信息的输入、编码、存储、检索和输出等环节来实现认知。
三、对认知结构的描述不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强调认知结构的变化和演变,他提出了概念、图式和操作的概念,并认为认知结构是通过不断的平衡、适应和组织来形成的。
信息加工理论则更强调认知结构的层次和组织,认为人类的认知结构是有层次的,信息在认知结构中的流动和处理是一种串联的、分层次的过程。
四、对认知发展的动力因素的解释不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个体和环境的互动是认知发展的动力,通过适应和平衡来推动认知的发展。
他认为认知的发展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并与个体的遗传和环境的刺激有关。
信息加工理论则更强调个体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性,认为认知的发展是由个体主动地参与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所推动的,个体的学习和经验对认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在研究对象、对认知发展的解释、对认知结构的描述和对认知发展的动力因素的解释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4 认知发展理论-信息加工理论
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发展历程
启蒙阶段 开始阶段 萧条阶段 复兴阶段 鼎盛时期
1、1943年,麦克 洛奇和匹茨发表 1、1969年,人 1890年,詹姆 了《神经系统中所 工智能学者明斯 蕴涵思想的逻辑 基和佩帕特出版 斯的《心理学 演算》,提出M 《感知机》,指出 原理》对相关 -P模型(阈值模 感知机处理能力 学习、联想记 型)。 有限。 忆的基本原理 2、赫布提出“联结 2、人工智能领 进行了开创性 主义”概念及赫布 域取得的研究成 学习定律。 果认为不需要考 研究。 3、鲁梅尔哈特制 虑脑功能的网络 造出视知觉的脑模 结构。 型——感知机。
平行结构 和平行处 理机制 抵制噪声 分布式表 征
六大特征 自适应、 自学习、 自组织
很强的容 错性
连续性和 亚符号性
平行结构和平行处理机制
联结主义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简单加工单元相互联结构 成的高度平行的非线性网络,不仅如此,网络的所有 运算处理也都是同时平行进行的,在同一层次内的所 有加工单元都是同时进行操作的。 由于在隐含单元层中存有大量原型,一旦给网络输入 一个刺激,隐含层中的所有神经单元立即同时被激活, 并在储存的模型中寻找与输入数据相匹配的原型,并 快速做出反应。 同时处理信息,运算速度加快
符号加工取向 联结主义取向
把认知过程类比为计算机运算过 程,“心理活动像计算机”
把认知过程类比为神经网络的 整体活动,“心理活动像大脑”
符号加工取向
最早由奈塞提出,后来由纽厄尔和西蒙等人发展。他 们通过对人类思维的研究创立了人工智能这门新学科, 对认知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人类问题解决》一书,是这一领域的极为重要的著 作。
从符号加工到联结主义,心灵始终与身体分离。笛卡 尔的身心二元论一直主导着人们对身心关系的认识。 但具身认知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身心一体论得以 确立。具身认知通过身体的主体性来说明认知对于身 体的依赖。近年来神经科学的发展也为具身思想提供 了生理学的依据。具身认知的出现为重构认知理论提 供了新思路。
儿童发展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
髓鞘化是一种影响沿脑神经的电冲动的生 理传导过程。
智力的三种成分:操作成分、 元成分和学习成分
操作成分的目标是在任何一 个时间内产生出的行为;学 习成分的目标是产生新知识; 而元成分则是提供真正智力 的那些成分。
超常儿童之所以超常是因 为他们具有过人的学习成 分。而智力落后最关键的 弱点是对元成分的运用上, 弱智者和智力落后的儿童 非常不善于选择作什么和 如何安排事情的顺序。
1.认为思维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研究重点 放在儿童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怎样再现信息和 加工信息,以达到最终发展的目标。特别是 怎样保持这些信息,并在适当的时候转化和 综合运用它们。
2.加强变化机制的精确分析,探讨所有心理 发展的机制是如何综合在一起来促进儿童心 理的发展的,并且研究儿童在某个年龄段达
从婴儿到青少年:
是自动化的而非有意识的 是平行加工而非系列加工 概念驱动而非数据驱动 内隐知识增加 元认知技能更加复杂 长时记忆 对注意指向的更强的意识控制
Ø信息加工理论旨在确定个 体接受、使用和贮存信息 的方式。信息加工理论假 定,儿童就像计算机一样, 信息加工的容量是有限的, 而随着儿童的成长,采用 的策略也趋于复杂和成熟, 使得儿童能够更有效的加 工信息。
(一)关于儿童发展阶段
1.感知运动运算阶段:儿童的表征是感觉输入 2.表征运算阶段:儿童的表征包括了持久、具
体、内部的想象
3.逻辑运算阶段:儿童在此阶段能够再现抽象 的刺激
4.形式运算阶段:能操作更复杂的信息的转换
(二)关于儿童发展变化的机制
卡斯认为,儿童的变化是通过自动化和髓 鞘化产生的。
到某种水平而没有达到更高水平的原因。
第五章儿童认知发展:信息加工理论
第五章儿童认知发展:信息加工理论第五章儿童认知发展:信息加工理论第一节信息加工理论一、信息加工阶段1.感觉登录:即瞬时记忆或感觉贮存,是一种照相式的记忆,完全保留刺激的本来属性,保存时间很短,大约250毫秒左右。
常见的感觉记忆形式有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
2.注意3.知觉: 知觉是指对感觉刺激的觉察、识别和解释。
4、记忆第二节记忆的发展一、记忆的概念定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再现(再认和重现)。
信息加工理论对记忆的解释:记忆是人脑对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二、记忆的种类(一)根据记忆内容分1、形象记忆:以事物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2、逻辑记忆: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
3、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4、运动记忆(动作记忆):以做过的运动或实际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二)根据提取记忆信息时有无意识1、内隐记忆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个体经验自动对当前信息的吸收和整理。
可理解为无意记忆。
2、外显记忆是在有意识的控制下,个体根据需要主动地对当前信息进行记忆加工的过程。
可理解为有意记忆。
(三)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分1、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指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停止后,感觉信息并不立即消失,他还能以感觉痕迹的形式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
感觉记忆的特征时间极短(0.25-1秒);容量较大;形象鲜明;信息原始,记忆痕迹容易衰退;编码:主要依赖于信息的物理特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编码方式是图像和声像。
影响因素:模式识别;注意2.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定义: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指信息在头脑中保持2秒到1分钟的记忆。
短时记忆的特征1.保持时间为一分钟左右;2.记忆容量有限,通常为7±2个组块;3.意识清晰,操作性强,易受干扰编码: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影响因素:觉醒状态;组块;加工深度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组块(chunk)又称信息块,是指知觉体系被当作一个熟悉的单个单元的模式或顺序。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的对比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的对比:相同点:1)它们都具有明显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认为认的信息加工和思维结构,有着兼容之处2)它们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3)它们的主要目标相似,都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儿童的发展,以达到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
4)它们的试验手段相似,都是通过做实验或仔细观察儿童在一段时期内的表现来达到自己的最终目的不同点:1)皮亚杰理论主要研究儿童的推理和问题解决,对知觉,记忆,幻想等很少加以注意。
而信息加工理论则从现代信息加工观点来探讨认知活动的各个方面,如知觉,记忆,推理,评价和规则等。
因此,信息加工理论对个体思维和能力的差异更加敏感,而皮亚杰理论则更重视儿童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发展的普遍性。
2)相对而言,皮亚杰理论的内容显得较活,而信息加工理论则显得较为程序化了。
3)它们的研究方向不同,皮亚杰理论主要研究儿童如何解决问题,而信息加工理论则主要研究儿童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
2.我的看法:皮亚杰理论:优点:1)强调了儿童本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2)他将心理学的概念引到认识论中,并把认识论与心理学紧密结合起来 3)他促进了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发展,且取代了原先传统的观点。
缺点:1)皮亚杰理论虽然描述了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如何相互作用而推动了儿童认知结构的完善化,但他还是过多强调遗传的或成熟的(生物学因素)影响,而轻视教育和环境的力量,贬低了语言的作用。
2)皮亚杰用以评价思维逻辑的一些测验和实验往往是抽象的,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
3)他在思维发展研究中引进了大量的生物学,数理逻辑的语言,整个理论体系十分庞大,且文字晦涩难懂,常常造成误解。
信息加工理论:优点:1)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恢复了对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实现了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否定之否定。
2)兼收并蓄,它既吸收了传统的心理学观点,又加入了自身的观点,与时俱进。
缺点:1)信息加工研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理论指导。
2)将人的认知过程比喻为计算机对信息的处理过程,无法完全解释在人脑中发生的复杂的认知活动。
试析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试析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认知信息加工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旨在解释人类如何处理和组织信息,以及如何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认知过程,这些过程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认知系统。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1、信息的选择性感知。
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来自外部环境的大量信息,但只能注意到其中的一部分信息,因此,人们对信息的感知是有选择性的。
2、信息的编码和存储。
人们注意到信息后,会将其编码成神经电信号,再传输到大脑中进行处理和存储。
这些编码以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形式储存在大脑中。
3、信息的提取和运用。
当人们需要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时,会从大脑中提取相关信息,对其进行加工处理,最终形成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方案。
4、决策和问题解决。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决策和问题解决过程是信息加工过程的产物。
人们会从记忆中提取相关信息,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最终形成决策或解决方案。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在心理学、教育学、商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为人们提供了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的途径,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认知策略和工具。
例如,该理论可以指导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和提高效率。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心理学理论,它为我们理解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信息无处不在。
然而,每个人的信息加工倾向性都可能受到其认知需求的影响。
认知需求,或者称为认知动机,是个体对信息加工的渴望和投入程度,它影响着个体对信息的注意、理解和记忆等过程。
首先,认知需求影响个体对信息的注意。
人们通常更倾向于注意那些与他们的认知需求相关的信息。
例如,一个对体育感兴趣的人可能会更加注意到体育新闻和相关报道,而对于不感兴趣的领域,如金融或科技,他们可能就会相对忽视这些领域的信息。
因此,认知需求使个体在面对大量信息时,能够有效地过滤和选择出与自己兴趣相关的信息。
信息加工理论
有研究发现,儿童感觉记忆的能力与成人相比存在缺陷,成
人最多能记住4个几何形状,5岁儿童不能超过2个。
记忆系统的第一个成分是感觉登录,外部信息通 过感觉登记进入记忆系统。感觉登记接受大量来 自各种感觉系统的信息,并将信息保留短暂的一 段时间,一般不超过几秒钟。 感觉登记的信息只有能够引起个体注意并被及时 识别的信息,才有机会进入短时记忆。那些与长 时记忆无关或者没有受到注意的信息,由于没有 转换到短时记忆,很快就会消失。
信息加工过程
接收
存储
处理
传送
信息加工论对人脑信息加工过程的基本理解如下图:
注 意
刺 激
感觉 器官
选择信息进 行感觉登录
知觉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反应器
一、图式
图式是一个场景中典型的独特的特征或事件的程序组成。 此处的图式与皮亚杰理论中的图式(schema)不同, 它指的是一个场景中典型的特征组合或事件程序。
三、儿童记忆的发展
1、婴儿的记忆 2、记忆策略的发展 3、知识的影响 4、元记忆 5、记忆容量
一、信息加工阶段
1、感觉登录
即瞬时记忆或感觉贮存,是一种照相式的记忆,完全保留刺 激的本来属性,保存时间很短,大约250毫秒左右。 常见的感觉记忆形式有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也就是图像记 忆和声像记忆
鸟
概念的功能:
★ 有助于儿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知识。
★ 有助于儿童形成知识体系。
★ 有助于儿童更好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儿童概念的发展特征:
★ 概念的内涵逐渐与成人一致。
★ 在思维时能够更好地使用概念。
★ 能更好地用词描述概念。
四、判断
两个或更多的概念联结在一起就构成了判断(或命 题)。 如:鸽子是鸟,铅笔是文具,树是植物等。 在儿童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自然会形成判断。比如儿童 在形成鸟的概念的过程中,会将具有相同特征的这一类动物 总结起来形成鸟的概念,比如鸟有翅膀,鸟有羽毛,鸟会飞 等,这些都属于判断或命题。当然,受到语言能力发展的限 制,儿童可能还不能将其用语言或句子表述出来。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幼儿教育
形式运算阶段
?儿童在12 岁左右,开始不再依靠具体 事物来运演,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性 的材料进行逻辑运演。
?皮亚杰认为最高级的思维形式便是形式运 演。形式运算的主要特征是它们有能力处 理假设,而不只是单纯地处理客体。而且, 儿童在这时已有能力将形式与内容分开, 用运演符号来替代其它东西。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同化
?同化原本是一个生物学的概念,它是指有 机体把外部要素整合进自己结构中去的过 程。
?在认知发展理论中,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 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也就是说,个 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 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
?可见就本质而言,同化主要是指个体 对环境的作用。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具有真正的运 算性质。换言之,他们已具有运算的知 识,这种知识涉及在一定程度上作出推 论。
精品文档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已具有可逆 性和守恒性,但这种思维运演还离不开具 体事物的支持。
?例如,我们把一只足球放在一些篮球中间, 然后当着儿童的面把足球放在一些排球中 间。但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够推理,这是同 一只足球,物体不会因为改变地点而变化 大小,因此这只足球不会比在篮球中时更 大些。
精品文档
3、学习的最佳时期
?依据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最近发展区 是教学发展的最佳期限,即发展教学 最佳期限,在最佳期限内进行的教学 是促进儿童发展最佳的教学。教学应 根据最近发展区设定。
精品文档
(四)、认知发展的内化说
?维果茨基指出,人的心理发展的第一条客 观规律是:人所特有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 部自发产生的,它们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 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 与此相关的第二条客观规律是:人所特有的 的新的心理过程结构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 活动中形成,随后才可能转移至内部,成 为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结构。
儿童认知(下)信息加工理论 无意注意
第四章 儿童的认知发展(下) : 信息加工理论
无意注意原理在教学中的应用
王晓萍
目录
1 2 3 4
注意 无意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注 意(attention)
(一)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 意(attention)
特点
p 指向性——注意对象的选择性 p 集中性——心理活动停留在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和紧张度
要点: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伴随心理过程发生的, 它本身并不能单独反映对象
注意的种类
1、不随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2、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 力的注意
儿童注意的发展 大脑网状结构的成熟 注意时间的延长、范围的增加 学龄中期,儿童逐渐发展起注意的选择性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1、外因——客观刺激物的特点
2、内因——个体主观的状态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2、主体自身的因素
① 需要和兴趣
② 主体的情绪状态 ③精神状态
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无意注意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绘本的使用等。
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避免与学习无关的无关刺激引起分心 1. 课堂上偶发事件的处理
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课上偶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1)不分散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有意注意 (2)不引发学生对偶发事件的无意注意
小结
注意、无意注意的概念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பைடு நூலகம்
ᨀᨀѺ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1.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Jean Piaget)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Jean Piaget提出的。
他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通过不同的发展阶段逐渐成熟。
他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特征和思维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逐渐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
2. 社会文化理论(Lev Vygotsky)社会文化理论是俄国心理学家Lev Vygotsky提出的。
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发生的。
他强调了社会互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性,认为语言和交流是儿童内化并发展思维的关键。
他提出了“区域性发展”的概念,指出在与他人合作和接受指导的情境中,儿童能够达到比他们在独立情境下更高的认知水平。
3.信息处理理论信息处理理论强调了儿童在处理信息时使用的认知过程。
它将儿童的思维过程比作计算机的运行,将感知、存储、检索和加工信息的过程概括为不同的认知过程。
该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他们能够处理更复杂的信息和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4. 社会认知理论(Albert 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是由心理学家Albert Bandura提出的。
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受到社会经验和观察学习的影响。
他强调了模仿和观察他人行为的重要性,认为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
这些理论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框架和理念。
通过研究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发展特点,并为他们的教育和培养提供指导。
此外,这些理论还为教育者和家长提供了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和思维习惯。
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
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认知发展对于个人的成长和整个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
因此,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儿童认知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教育等。
本文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主要理论以及实践意义等方面对该领域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儿童认知发展是指儿童在认知能力方面的成长和进步。
在进入学龄期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处于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通过感知、观察、思考等活动来建构对世界的认知。
皮亚杰是儿童认知发展领域的开创者之一,他提出了儿童认知的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这些阶段对于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进程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访谈法等。
观察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儿童在日常活动中的表现,可以了解其认知水平和特点。
实验法则是通过设计实验来考察儿童的认知能力,例如反应时间实验、记忆实验等。
访谈法则是通过与儿童进行对话来获取他们的认知观点和思维方式。
这些方法的结合运用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再次,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包括感知发展理论、信息处理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
感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从感知到思维再到语言的过程,强调感知对于认知的基础作用。
信息处理理论则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强调儿童在认知活动中的注意、记忆、推理等能力。
社会文化理论则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进行的,强调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对于儿童认知的重要性。
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机制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最后,研究儿童认知发展不仅有助于科学理解儿童的认知过程,也有助于指导教育实践。
通过对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可以有效地指导教育者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同时,也有助于父母和社会更好地理解儿童的认知需求,为儿童的全面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儿童认知发展:信息加工理论
儿童认知发展:信息加工理论第一节认知单元一、图式定义:由一个场景中典型的独特的特征或事件的程序所组成。
脚本:具体事件的图式。
图式和脚本是儿童首先使用的认知单元。
二、映像映像或表象是一种感觉印象三、概念或范畴定义:对一组对象或事件的符表征。
语言——基本的符号表征形式。
符号概念随年龄变化:①定义概念的方面逐渐与大多数承认认为是关键的东西相一致;②在四位时能更有效使用符号念;③能更好地用词描述符号概念。
概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
、判断定义:两个或更多的概念被联结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判断题。
认知能力的发展儿童能完成对命题更加复杂的认知操作,把两个或几个命题协调起来解决一个问题。
第二节信息加工过程一、信息加工阶段1、感觉登陆(感觉贮存)信息加工第一步——对感觉信号的觉察。
尼赛尔——肖像式记忆:①视觉记忆;②听觉记忆。
2、注意正常环境下,我们对信息有高度的选择性。
注意的一个特征就是选择性。
,有控制的注意随着个体的发展而改善。
3、知觉定义:对感觉次级贷察觉、识别和解释。
4、短时记忆|工作记忆(暂时的、主动的、有意识的记忆)——核心加工单位受到注意并在知觉上得到解释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信息块——短时记忆的单位,指知觉体系被当作一个熟悉的单个单元的模式或顺序。
局限性:①一次所能包含的符号数量有限;②信息衰退速率快(首因效应,近因效应)5、长时记忆首因效应——长期记忆;近因效应——短时记忆。
三、短时记忆(复述、元认知、加工水平和组织起了变化)和长时记忆(几乎完全由代码的变化及提取策略的变化)的变化1、复述2、组织(即儿童把学过的材料加以序列化、模式化或范畴化的过程)3、元记忆(儿童关于记忆过程的认识);4、信息加工水平复述的类型直接影响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信息的数量。
5、提取(是探究并得到记忆中信息的能力)四、记忆测量1、再认(强)——能识别一个客体;2、重组(弱)——恢复先前看到过的客体;3、回忆(弱)——更为复杂的记忆呈现v自我回忆、检查能增加儿童会议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儿童认知的发展:信息加工理论
一、填空
1、认知单元有四类,即、、和
2、和是儿童首先使用的认知单元。
而是最小的认知单
元。
3、所做的研究显示了肖像式感觉登录的存在。
4、测量记忆最好的方法有三种:、和。
二、名词解释
1、图式:P93
2、组织:P103
3、元记忆:P104
4、元认知:P106
三、实例分析:(用所学的学前心理学理论对儿童发展的现象进行解释说明)
1、年长儿童在记忆单词表时,会将其中的一些词,如“狗、马、牛”等词组合在“动物”范畴内记忆;将“床、灯、桌椅”等词集合在“家具”范畴内记忆,而年幼儿童则不会使用。
P103-104
2、如果问幼儿:“假如你要打电话给一个朋友,有人把电话号码告诉给你了。
你立即就打电话,与喝杯饮料以后再打电话会有什么不同?”一般幼儿的回答是没有什么不同。
P104
四、问答题:
1、认知单元有哪些?P93-96
2、信息加工过程的流程或阶段是怎样的?P97-101
3、什么是元认知?元认知所涉及的儿童调解自己认知过程的能力也称执行过程,常常使用的
执行过程有哪些?P1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