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和文学作品
电影与文学的交叉与融合

电影与文学的交叉与融合电影和文学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二者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却是常见的现象。
无论是将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还是以电影为灵感创作文学作品,都展示了电影与文学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相影响。
本文将探讨电影与文学的交叉与融合,并分析这种关系对两者的创作与表达的影响。
首先,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是最为常见的融合形式之一。
许多经典文学作品,例如《哈利·波特》、《魔戒》、《红楼梦》等,都被改编成了大银幕上的电影。
通过将文学作品转化为电影,观众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方式感受故事,进一步加深对原著故事的理解与体验。
然而,文学到电影的改编也面临着挑战。
电影媒介与文字的表达方式截然不同,如何将原著中的情节、人物和内涵完整地呈现在电影中是一项技术与艺术的挑战。
因此,对于文学作品的改编而言,导演的理解和创造力至关重要。
他们需要将文字的魅力转换为镜头语言,并且在改编中保持原作的情感和主题。
另一方面,电影也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作家通过观看电影获得灵感,电影中的画面和场景可以激发他们对故事、人物和情感的创造。
例如,知名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失落的荣光》中,就有许多关于电影的描写,他用电影作为一种隐喻,来探讨个人记忆、历史和身份等主题。
电影还可以影响作家的叙事风格和写作技巧。
正如导演通过镜头语言来诉说故事一样,作家可以借鉴电影中的叙事手法,例如快速剪辑、视觉效果和非线性叙事,来丰富自己的写作风格。
除此之外,电影和文学的交叉与融合还表现在两者在主题和情感表达上的相互影响。
电影作为一种视听媒介,能够通过画面、音乐和演员的表演来传达情感和主题。
而文学作品则通过文字的力量来描绘情感和反映社会问题。
电影改编的文学作品常常通过影像媒介的力量进一步加深了故事中角色的情感体验和社会问题的呈现。
相反,通过借鉴文学中的表达方式,电影也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复杂情感。
例如,塞缪尔·贝克特的剧作《等待戈多》被改编成了电影,导演通过情节的压缩和演员的表演,将贝克特式的幽默和绝望呈现得淋漓尽致。
文学与电影的关系有哪些?

文学与电影的关系有哪些?
文学和电影作为两种具有艺术性和文化性质的文体,不可避免
地存在着交叉和互动。
它们不仅可以彼此借鉴,而且可以产生新的
艺术表现形式。
首先,文学对电影创作具有很大的影响。
许多电影都是取材于
文学作品,如《流浪地球》就是根据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在电影创作中,文学为导演们提供了作品的基本思想、情感和结构,对于电影的创作起到了很大的启发与借鉴作用。
其次,电影也对文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很多文学作品改编自
电影,如奥斯卡•王尔德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就是在电影
《横版画家》的启发下创作的。
此外,电影还为文学提供了广泛的
市场和读者,许多文学作品也是在电影上映后被更多人关注和阅读的。
最后,文学与电影之间也有许多共通之处,如创作手法、表现
方式等。
在主题和意境上,也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
很多电影也是
通过文学作品的改编,将经典的文学作品呈现给观众,用电影的形式重新体现出它们的文化价值。
综上所述,文学和电影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是它们相互借鉴、互相影响,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
对文学和电影之间的关系解读

对文学和电影之间的关系解读文学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文学作品可以被改编成电影,而电影也可以成为文学作品的灵感来源。
本文将探讨文学和电影之间的关系,并解读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首先,文学作品可以被改编成电影。
很多优秀的电影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如《傲慢与偏见》、《追风筝的人》、《霸王别姬》等等。
这些电影保留了原著的情节、情感和人物设定,同时将它们还原成影像语言,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从这个角度来看,电影是文学的又一种表现形式,它可以把原著中的文字转化为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使得观众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和细节。
其次,电影也可以成为文学作品的灵感来源。
很多作家都从电影中获得了创作灵感,比如作家温弗瑞·沃尔斯从电影《渴望》中得到了写作灵感,写出了著名的小说《春天来了》。
电影以其独特的影像语言和情感表达方式吸引着众多文学家,他们从中获取创作的灵感和启示,将电影中的情感和思想灌输到文学作品中,创造出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
此外,文学和电影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借鉴的现象。
电影受到文学的影响,汲取文学中的经验和思想,而文学也可以受到电影中的观念和表现形式的启发。
文学作品往往以文字为载体,需要读者通过阅读来理解作品中的情节和思想,而电影则是以影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既可以传达深刻的内心感受,又可以呈现出作品中的场景和人物,这使得两者能够互相学习和借鉴,为彼此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资源。
总的来说,文学和电影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之间有着各自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语言形式。
但是文学和电影又互相影响、相互借鉴,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和艺术形态。
无论是将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还是通过电影得到文学的灵感,这些现象都展现出了文学和电影之间不可替代的关系。
现代文学名著与电影对比分析

现代文学名著与电影对比分析《现代文学名著与电影对比分析》现代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而电影则是现代人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还能深入探讨文学与电影之间的互动关系。
本文将重点对比分析现代文学名著与其改编电影之间的异同,探讨电影如何体现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点。
一、背景与情节的呈现现代文学名著通常以特定的历史背景为依托,通过独特的情节和人物刻画传达作家的思想观点。
相比之下,电影的表现形式更加直观和立体。
电影通过丰富的视听效果,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情节呈现给观众,使观众更容易融入到故事之中。
例如,《杀死一只知更鸟》这部小说通过人物的回忆来展现当时种族歧视的社会背景,而电影则通过色彩、服装等元素直观地展示出了当时的环境和氛围。
二、人物形象的表现现代文学名著常常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细腻描写来展现作家的独到见解,并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传递作家的思想。
电影则通过演员的表演和导演的镜头语言来展现人物形象。
电影的特点是影像化和真实化,演员的表演和导演的指导将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例如,《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中的伊丽莎白·本内特,通过她独立、聪明、有主见的性格,展现了女性追求自由与尊严的精神内核。
而电影版的伊丽莎白则通过演员的表演和导演的镜头语言,将这一形象更加真实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三、主题思想的诠释现代文学名著往往以特定主题为核心,通过情节和人物的塑造展现作家的思想。
电影则通过视觉和声音的呈现来诠释主题思想。
电影在表现主题思想时,可以运用音乐、色彩、摄影等手法来加强情感的共鸣。
例如,《1984》这部小说以反乌托邦为主题,通过对虚构国家的描绘,揭示了权力腐败和思想控制的恐怖。
而电影版的《1984》通过导演运用阴郁的色调和紧张的音乐,将这一主题思想更加直观地传达给观众。
四、艺术形式的呈现现代文学名著常常通过文字的艺术表达来打动读者,而电影则通过影像的艺术表达来吸引观众。
电影与文学的异同和互补

电影与文学的异同和互补电影和文学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各自体现了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
两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诸多差异,但二者之间的互补,却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来看电影和文学的异同。
从创作对象来看,文学作品更偏向于文字的表达,是一种为了传递思想和情感而创作的艺术形式。
而电影则是依靠声音、画面、表演、音乐等多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运用,以更直观、更丰富的形式展现故事和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电影和文学的叙事方式也有很大区别,文学作品通过语言的表达,让读者可以自由地想象出书中的场景和情节;而电影则是凭借图像语言、声音及其他艺术手段,把观众直接带入影片中,通过多个层面的表达来传递情感。
然而,尽管二者有很多方面的不同,但它们的互补性也非常突出。
电影与文学作品合作,往往能创造出更加优秀的艺术品。
例如,现在常见的一种电影形式——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电影,就是电影与文学的结合。
这种影片依据小说或短篇故事改编而成,并结合电影语言进行创作。
这类影片不仅保留了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更为观众呈现了更加真实、更具感染力的故事和情感。
电影与文学的交互融合,也给当代文化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和表现手法。
随着数码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影又开始更加注重叙事手法的多样化与创新。
而一些小说和诗歌作品的文字影像化,也让文学创作形式更加开放、多元化。
总的来说,电影和文学各自有着独特的魅力,电影中的场面和音乐,可以直接引起观众的强烈情感和感受;文学则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两者的结合,既能打破传统的艺术形式束缚,也能创造出更加完美的艺术品。
我们相信,在这种互补和融合的过程中,电影和文学都将会在创作与表现层面上,更加深化和丰富。
除了上述的互补,电影和文学还有一些其他的共同之处。
首先,它们都可以表达各种感情和思想,包括爱、生死、友谊、家庭等等,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电影,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其次,它们都具有审美的意义,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反思。
推荐的经典文学与影视作品

推荐的文学与影视作品一、现代经典文学作品鲁迅: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郭沫假设:诗集《女神》;茅盾:小说《子夜》;巴金:小说《家》、《寒夜》,散文集《随想录》;老舍: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离婚》,话剧《茶馆》;曹禺: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沈从文: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钱钟书: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丁玲: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杂文《三八节有感》;萧红: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张爱玲: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张恨水〔通俗文学大师〕:小说《啼笑因缘》、《金粉世家》、《春明外史》;林语堂:小说《京华烟云》,散文集《人生的盛宴》、《孔子的智慧》;孙犁:小说散文集《荷花淀》,小说《铁木前传》;二、当代优秀文学作品罗广斌、杨益言:小说《红岩》;曲波:小说《林海雪原》;欧阳山:小说《三家巷》;姚雪垠:小说《李自成》〔获茅盾文学奖〕;梁斌:小说《红旗谱》;杜鹏程:小说《保卫延安》;柳青:小说《创业史》;李准:小说《黄河东流去》〔获茅盾文学奖〕;傅雷:书信集《傅雷家书》;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琼瑶:小说《一帘幽梦》、《烟雨蒙蒙》、《还珠格格》;王蒙: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路遥:小说《人生》、《平凡的世界》〔获茅盾文学奖〕;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岁寒三友》;张贤亮:小说《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张承志:小说《北方的河》、《心灵史》,散文《荒芜英雄路》;贾平凹:小说《急躁》、《废都》、《思念狼》、《秦腔》〔获茅盾文学奖〕,散文集《月迹》、《商州三录》;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檀香刑》、《丰乳肥臀》;池莉:小说《烦恼人生》、《不谈爱情》、《你是一条河》;方方:小说《风景》、《桃花灿烂》、《祖父在父亲心中》;张洁: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沉重的翅膀》〔获茅盾文学奖〕、《无字》〔获茅盾文学奖〕,长篇散文《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去了》;铁凝:小说《玫瑰门》、《麦秸垛》、《无雨之城》、《永远有多远》〔获鲁迅文学奖〕,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鲁迅文学奖〕;王安忆:小说《雨,沙沙沙》、《小城之恋》等“三恋”、《叔叔的故事》、《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霍达: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被冰心誉为“奇书”,获茅盾文学奖〕;迟子建:小说《雾月牛栏》〔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学奖〕、《额尔古纳河右岸》〔获茅盾文学奖〕、《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获鲁迅文学奖〕,散文《光明在低头的一瞬》〔获冰心散文奖〕刘恒:小说《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叶兆言: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艳歌》、“夜泊秦淮”系列小说;刘震云:小说《单位》、《官人》、《一地鸡毛》、《温故一九四二》;余华: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许三观卖血记》、《活着》、《兄弟》;苏童:小说《妻妾成群》、《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离婚指南》、《米》;毕飞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获鲁迅文学奖〕、《玉米》〔获鲁迅文学奖〕、《推拿》〔获茅盾文学奖〕;邱华栋:小说《教授》、《夜晚的诺言》、小说集《都市新人类》;刘庆邦:小说《平原上的歌谣》、《远方的诗意》,短篇小说集《梅妞放羊》、短篇小说《鞋》〔获鲁迅文学奖〕;周大新:小说《走出盆地》、《第二十幕》、《汉家女》、《伏牛》;阎连科:小说《风雅颂》、《受活》〔获老舍文学奖〕、《年月日》〔获鲁迅文学奖〕;李佩甫:小说《羊的门》、《李氏家族第十七代玄孙》、《学习微笑》;凌力:小说《少年天子》〔获茅盾文学奖〕;陈忠实:小说《白鹿原》〔获茅盾文学奖〕;阿来:小说《格萨尔王》、《尘埃落定》〔获茅盾文学奖〕;张平:小说《抉择》〔获茅盾文学奖〕;柳建伟:小说《英雄时代》〔获茅盾文学奖〕;宗璞:小说《红豆》、《东藏记》〔获茅盾文学奖〕;徐祥贵:小说《历史的天空》〔获茅盾文学奖〕;熊召政:小说《张居正》〔获茅盾文学奖〕;二月河:小说《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王朔:小说《空中小姐》、《顽主》、《过把瘾就死》;王小波:小说《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霜冷长河》、《千年一叹》;韩寒:小说《三重门》;郭敬明:小说《幻城》;张悦然:小说《陶之陨》;〔注:以上的作品有的是单独成书,有的编在了作家的文集或选集中〕三、由文学作品改编的优秀影视剧1、《大话西游》《武林外传》〔此系列影视剧是当下时髦的后现代文化现象的典型代表。
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电影与文学的关系电影与文学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两大形式,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互借鉴、交流、影响。
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通过影像、声音等方式来讲述故事,而文学则是通过文字来表达情感、描绘场景。
两者虽然形式不同,但都是人类表达情感、思想的重要方式,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
电影与文学在题材选择上常常有所相似。
许多经典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比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查尔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等,这些作品被搬上银幕后,通过影像的方式更加生动地展现了原著中的情节、人物和场景,吸引了更多的观众。
同时,一些电影的成功也会激发文学作品的创作灵感,比如《霸王别姬》、《红楼梦》等,这些影片通过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电影和文学在叙事结构上也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都需要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线索,有起有伏、有高潮有低谷,通过主线和支线的交织来展现故事的发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在这个过程中,文学作品和电影都需要借助于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手法来吸引读者或观众,让他们产生共鸣,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冲击。
因此,电影和文学在叙事方面的相互借鉴、学习是非常常见的。
电影和文学在情感表达上也有着共通之处。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都是通过人物的情感、内心世界来传递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让读者或观众在情感共鸣中感受到作品的魅力。
电影通过演员的表演、音乐的配合等方式来表达情感,而文学则通过文字的描写、对话的呈现等手法来传递情感。
在这个过程中,电影和文学都需要借助于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真实的人物塑造来打动观众,让他们在作品中找到共鸣和启示。
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相互借鉴、影响、交流,共同构成了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在题材选择、叙事结构还是情感表达上,电影和文学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都是人类表达情感、思想的重要渠道。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电影与文学之间的关系,让它们在不断的互动中创造出更多的精彩作品,为人类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电影与文学比较

电影与文学比较教案一、引言电影与文学都是表达人类情感、思想和价值观的艺术形式。
它们有着相似的创作元素和表现手法,但又各自独特。
比较电影和文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两者之间的关系,拓展视野,提高审美素养。
本教案将以主题"电影与文学比较"为核心,通过多种角度展开论述。
二、角度一: 表现手法的差异1. 文字与视觉表达:文学通过文字来描绘情节、人物和场景,要求读者通过想象力来创造形象。
而电影则通过镜头、画面、色彩等来直接呈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给观众以直观的感受。
2. 时间和空间表达:文学可以通过描写和叙述来展现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而电影则可以通过剪辑、转场等手法来实现。
比如,文学可以用长篇描写来展开一个事件,而电影则可以通过镜头跟随来表现。
3. 视角选择:文学作品通常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而电影可以通过摄像机的不同视角来展示故事中的不同人物或事件。
三、角度二: 影响力和传播性1. 受众群体:文学作品通常需要读者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时间,受众范围相对有限。
而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娱乐形式,更容易触达广大的观众群体。
2. 传播途径: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出版、网络等方式传播,但传播速度相对较慢。
而电影则可以通过影院、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迅速传播,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
四、角度三: 创作过程的异同1. 文学创作:作家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创造力,需要通过想象力、笔触和语言技巧来构建故事,塑造人物形象。
2. 电影创作:电影导演需要通过剧本、摄影、音乐等多个方面的合作来实现创作目标,需要更多的合作和协调。
五、角度四: 内容的选择与呈现1. 梦幻与现实:电影作为一种视觉媒介,更容易呈现梦幻、奇幻的场景和情节,可以通过特殊效果来打造出更具艺术感的画面。
而文学则更擅长描绘细腻的情感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2. 个人与普遍:电影通常通过具体的人物和故事来探讨普遍的主题,更加注重观众的共鸣。
而文学则更注重反映个人的情感和体验,通过独特的视角来传达作者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集的资料至少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书名;作者生平;所处环境与成文风格及他们的相互作用;作品梗概;中心思想;社会意义;风格流派及艺术成就;人物关系图;主人公人物形象分析;段落赏析;名词妙句摘抄;与此有关的电影电视剧话剧的影视信息及对比评价
第一部分:中国文学
呐喊
野草
雨天的书
新月诗选
家
雷雨
骆驼祥子
边城
呼兰河传
围城
传奇
十四行诗
穆旦诗全集
茶馆
朦胧诗选
天下第一楼
.红高粱家族
海子诗全编
在细雨中呼喊
白鹿原
平凡的世界
穆斯林的葬礼
尘埃落定
芙蓉镇
长恨歌
蛙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秦腔
第二部分:外国文学
莫泊桑中篇小说选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茨威格中篇小说选
堂吉诃德
哈姆雷特
歌德谈话录
普希金抒情诗选
巴黎圣母院
九三年
匹克威克外传
复活
樱桃园
我们
城堡
推销员之死
老人与海
等待戈多
金蔷薇
第二十二条军规
雪国
包法利夫人
红与黑
猎人笔记
第三部分:中国话剧
一只马蜂
获虎之夜
名优之死
关汉卿
雷雨
日出
北京人
原野
家
上海屋檐下
芳草天涯
屈原
蔡文姬
茶馆
战斗里成长
第四部分:中国戏曲-古典小说窦娥冤
救风尘
西厢记
裴少俊墙头马上
汉宫秋
陈州粜米
秋胡戏妻
沙门岛张生煮海
赵氏孤儿
倩女离魂
醒世恒言
镜花缘
说岳全传
梁山泊李逵负荆
临江驿潇湘雨夜
荆钗记
刘知远白兔记
拜月亭
琵琶记
好逑传
封神榜
初刻拍案惊奇
第五部分:外国戏剧
匹克梅梁
鳏夫的房产
玩偶之家
群鬼
朱丽小姐
温德米尔德夫人的扇子
三姊妹
万尼亚舅舅
天边外
榆树下的欲望
鸟
孪生兄弟
第十二夜
威尼斯商人
阿伽门农
俄狄浦斯王
美狄亚
哈姆雷特
奥赛罗
李尔王
麦克白
1.看一遍
2.在网上搜寻相关资料,如时光网,豆瓣的评论或介绍,加深了解
3.再看一遍
4.找高潮或特色段落拉片,仔细看
5.下载相应的导演的资料研究风格
6.完整地看第3遍,看哪些地方体现了导演的一贯的风格
7.搜寻导演其他片子进行对比
8.搜寻同类型或同题材的进行对比
9.下载该电影影评,不少于10篇
10.把所有资料汇总打印交给老师审阅等待下一步包装
1.天使爱美丽
2.放牛班的春天
3.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4.生死朗读
5.怦然心动
6.失恋33天
7.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8.不能说的秘密
9.山楂树之恋
10.情书
11.暹罗之恋
12.初恋这件小事
13.假如爱有天意
14.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15.恋空
16.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17.雏菊
18.海洋天堂
19.千与千寻
20.天空之城
21.罗马假日
22.最好的时光
23.当幸福来敲门
24.三傻大闹宝莱坞
25.李米的猜想
26.这个杀手不太冷
27.两小无猜
28.色戒
29.饮食男女
30.四月物语
31.电影往事
32.苏州河
33.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34.十七岁的单车
35.活着
36.阳光灿烂的日子
37.鬼子来了
38.蓝色大门
39.卡萨布兰卡
40.偷自行车的人
41.罗生门
42.飞越疯人院
43.出租车司机
44.现代启示录
45十诫
46肖申克的救赎
47秋天的童话
48天堂电影院
49一条安达鲁狗
50海上钢琴师
51毕业生
52低俗小说
53.剪刀手爱德华
54.罗拉快跑
55.钢的琴
56.桃姐
57.蓝莓之夜
58.罗拉快跑
59.最好的时光
60.辛德勒的名单
61.黑暗中的舞者
62我的父亲母亲
63.霸王别姬
64.拯救大兵瑞恩
65红河谷
66.谁陷害了兔子罗杰
67.黑炮事件
68苏州河
69.寻枪
70.可可西里
71.太阳照常升起
72阳光灿烂的日子73洗澡
74孔雀
75立春
76教父
77美国丽人
78.卡萨布兰卡
79公民凯恩
80刺激1995
81广岛之恋
82四百击
83游戏规则
84鸟人
85猜火车
86美国往事
87八部半
88铁皮鼓
89战舰波将金
90两生花
91无主之地
92 全金属外壳
93闪灵
94发条橙
95小鞋子
96花样年华
97苦月亮
98欲望号街车
99《蓝》《白》《红》100 榴莲飘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