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民航空管自动转报系统设备配置规范(试行)

合集下载

民航空管系统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管理规定

民航空管系统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管理规定

民航空管系统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民航空管系统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以下简称“设备”)的管理,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设备使用年限指设备投入使用到退役所经历的时间。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民航空管系统各级空管单位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维修及保养工作。

第二章设备使用年限及更新计划第四条设备运行维护和管理单位必须按照《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运行、维护规程》(以下简称《规程》)、《通信导航监视设备值班管理规定(试行)》等要求,做好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有关工作,使设备达到规定的使用年限。

(一)甚高频通信设备、高频通信设备、语音通信交换系统、仪表着陆系统、全向信标、测距设备、无方向性信标、雷达(包括SSR、PSR、SMR)、自动化系统、程控交换机和记录仪使用年限不少于15年。

(二)数据通信网的硬件设备使用年限不少于10年,卫星网的基带硬件设备使用年限不少于15年,室外单元设备使用年限不少于12年。

(三)自动转报系统设备的使用年限不少于10年。

第五条在设备达到使用年限之前应提前启动设备更新改造项目,以保证设备能够提供连续可靠的服务。

(一)甚高频通信设备、高频通信设备、语音通信交换系统等单点通信设备,仪表着陆系统、全向信标、测距设备、无方向性信标等导航设备,雷达、自动化系统、程控交换机和记录仪应在投入使用第13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

(二)数据通信网的硬件设备应在投入使用第7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自动转报系统应在投入使用第8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卫星网的基带硬件设备应在投入使用第12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室外单元设备应在投入使用第9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

第六条涉及计算机系统和软件系统的设备(如自动化系统、自动转报系统、语音通信交换系统、数据通信网和卫星网网控系统等),在设备达到使用年限之前,应根据业务和功能需要及时进行软件升级。

第七条自动化系统可根据硬件设备市场变化及备件存储情况,每六至八年对系统硬件进行更新。

民航空管系统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管理规定

民航空管系统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管理规定

民航空管系统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民航空管系统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以下简称“设备”)的管理,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设备使用年限指设备投入使用到退役所经历的时间。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民航空管系统各级空管单位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维修及保养工作。

第二章设备使用年限及更新计划第四条设备运行维护和管理单位必须按照《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运行、维护规程》(以下简称《规程》)、《通信导航监视设备值班管理规定(试行)》等要求,做好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有关工作,使设备达到规定的使用年限。

(一)甚高频通信设备、高频通信设备、语音通信交换系统、仪表着陆系统、全向信标、测距设备、无方向性信标、雷达(包括SSR、PSR、SMR)、自动化系统、程控交换机和记录仪使用年限不少于15年。

(二)数据通信网的硬件设备使用年限不少于10年,卫星网的基带硬件设备使用年限不少于15年,室外单元设备使用年限不少于12年。

(三)自动转报系统设备的使用年限不少于10年。

第五条在设备达到使用年限之前应提前启动设备更新改造项目,以保证设备能够提供连续可靠的服务。

(一)甚高频通信设备、高频通信设备、语音通信交换系统等单点通信设备,仪表着陆系统、全向信标、测距设备、无方向性信标等导航设备,雷达、自动化系统、程控交换机和记录仪应在投入使用第13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

(二)数据通信网的硬件设备应在投入使用第7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自动转报系统应在投入使用第8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卫星网的基带硬件设备应在投入使用第12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室外单元设备应在投入使用第9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

第六条涉及计算机系统和软件系统的设备(如自动化系统、自动转报系统、语音通信交换系统、数据通信网和卫星网网控系统等),在设备达到使用年限之前,应根据业务和功能需要及时进行软件升级。

第七条自动化系统可根据硬件设备市场变化及备件存储情况,每六至八年对系统硬件进行更新。

民航空管通信导航监视设施设备供配电配置指导材料

民航空管通信导航监视设施设备供配电配置指导材料

信息通告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编号:IB-TM-2015-005下发日期:2015年12月25日民航空管通信导航监视设施设备供配电配置指导材料民航空管通信导航监视设施设备供配电配置指导材料1 总则1.1 目的为规范民航空管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供配电系统和设备电源接入的相关技术工作,制定本指导材料。

1.2 适用范围本指导材料适用于空管系统和地方机场运行保障单位的管制中心(包括区域管制中心、终端管制中心、进近管制中心等)、航管楼、塔台、雷达站、VHF遥控台、导航台等设施相关供配电和电源接入的工程建设与运行保障。

1.3 编写依据《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则》(CCAR-115TM-R1)《中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CCAR-93TM-R2)《民用航空机场塔台空中交通管制设备配置规范》(MH/T4005-1997)《民用航空导航台站建设指导材料》(IB-TM-2010-0004)2 定义及要求2.1供电系统供电系统通常包括高压、低压供电系统。

高压供电系统一般包括高压配电和降压变压器等设备。

低压供电系统一般包括低压开关柜、配电柜,以及与之相连接的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UPS)、直流供电系统、柴油发电机组等设备。

2.2 供电负荷保障等级2.2.1 空管通信导航监视设施设备负荷保障等级分为空管一级供电保障和空管二级供电保障。

2.2.2 空管一级供电保障是指从两个稳定可靠的独立电源分别引入一路供电专线(该市电进线在前一级变电站为不同的线路),每一路供电容量均需满足台站所有负荷需求,且留有冗余。

处于机场地区的设备台站一般采用空管一级供电,并由机场地区的变电站供电。

2.2.3 空管二级供电保障是指从一个稳定可靠的独立电源引入一路供电线路,该稳定可靠的电源可从两个以上独立电源构成的稳定可靠的供电环网引接,该路供电容量均需满足台站所有负荷需求,且留有冗余。

民航有线通信中自动转报系统的应用

民航有线通信中自动转报系统的应用

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 信 息 技 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民航通信技术得到了较大的进步,尤其是在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等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

电报的通信已经广泛采用自动转报系统。

D D N网就属于自动转报系统的一种类型。

DDN技术以其独特的优点,适用于长时间有大量数据传送的场合,有益于民航电报网的传递。

1 民航通信技术中自动转报系统的发展现状中国民航自动转报网是根据I C A O、A F T N和S I T A通信网的相关标准建设的,已服务覆盖境内所有民用和军民合用机场。

在当前发展中,民航自动转报网是在民航数据信息通信网和地区空管局数据网为基本数据来源,通过民航卫星网为传输中介,实现自动转报各网络体系之间的数据的基本结构。

通过拓扑结构的角度来分析,该体系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利用X.25的SV C方式来实现总局和管理局之间网状结构互联;二、三层次则是通过异步方式将空管站和航空公司形成的树型网络结构实现互联。

当前的民航体系发展速度非常迅速,A T M网和K U卫星都得到了升级和改造,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内部专用卫星体系和地面网络体系,有效的实现了民航体系中的各转报系统信息传输自动化。

2 自动转报系统中的互联方案分析借鉴于民航现有的行政机构而形成的自动转报体系,既能够有效的转报各系统的数据信息,同时还较好的融入了管理模式,为行政结构的变化做好准备,并对其预留技术方案。

在民航转报系统中,DM HS是主要的产品,具备异步互联的特征,同时具有X.25、FR和IP三种接口实现转报系统互联。

具体分析有如下几点。

第一,异步互联的转报系统方式。

在民航转报系统中一般需用的联接方式是直接链接,不仅需要占据多个物理端口,而且其通信的速度和传输的可靠性都比较低,由于需要同时租用和维护多条通信新路,所以成本比较高,经济性差。

但是异步互联是民航发展以来比较传统和成熟的信息传输方式,加上具有较强的兼容性,所以可以作为较可靠的备用方案。

现代民航空管设备保障体系

现代民航空管设备保障体系

现代民航空管设备保障体系摘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是社会经济文明建设的两大支柱,民用航空运输业在这种社会环境氛围中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升级,尤其是在民航空管保障设施体系方面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革新大大降低了雷电等自然现象对民航监视设备的影响和破坏,保障了民航在飞行作业过程中的通信及时性和安全防护性,为行业发展和运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支撑。

另外由于自动相关监视、VoIP等管制手段的普遍应用,民航空管设备必须与时俱进实时更新,以降低故障概率,提高精准度,避免由于信息干扰、电子干扰、以及雷电干扰等各类外部情况导致突发状况的发生,稳定作业风险,提高民航安全保障。

关键词:民航空管通信、导航、监视系统、保障体系前言空中管制包括空中交通指挥以及空中流量情报报告、搜寻救援。

通过合理建设民航空管设备保障体系能够有效提高航空安全性、维护必要的飞行秩序、保障空中安全和空域利用率,确保民航飞机安全有序的飞行,一旦遇到突发状况可以第一时间应对风险。

民航空管设备就是为了保障空管部门有效完成空中管制而安装运行的一系列设备设施,包括导航设备、监视设备、通信设备、气象设备、地面情报服务系统等等。

通过利用这些设备实现通讯、导航、监控、预警等功能,实现对航空活动的监视指挥和管理,保证飞行目标始终在预定线路上进行飞行作业,服从不同管理区对飞行的要求和指挥。

1、保障设备系统传统的民航空管技术设备保障体系主要包括通信、导航、监视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多数管理条规和操作规则都是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展开和细化的。

空中交通管制作为民航线路作业的重要保障系统,不但要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更要时刻关注民航作业的真实需求,在保障安全设备的同时提升民航作业的便民性。

随着科技发展的进步,现有的空管设备保障体系逐渐得到完善,从原有的三个部分的基础上新增了气象设备系统和附属系统两个部分,用来处理雷电风雨等恶劣天气或者其他突发事件发生时产生的信息传递和应急处理,因此现有的保障设备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1通信设备通信设备包括甚高频、高频的地空/空地通信和卫星通信、数据链处理系统、语音交换通信系统、记录分析系统、集群通信和自动转报/航空信息处理等多项设备。

空管自动转报系统的运行风险评估及对策

空管自动转报系统的运行风险评估及对策

空管自动转报系统的运行风险评估及对策摘要:随着航空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空管自动转报系统逐渐成为了现代化空中交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其使用的普及,相关的运行风险也逐渐浮现出来。

本文主要对空管自动转报系统的运行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空管自动转报系统;运行;风险评估;对策引言随着航空业的迅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提升,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已经逐渐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其中,空管自动转报系统作为现代化空中交通管理的核心之一,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随着空管自动转报系统的普及,系统运行风险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1 空管自动转报系统的组成目前吉林分局主要使用的是 DMHS(-H、-V)自动转报系统,该系统专门针对中国民航通信系统的特点,并依据《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 10 及国际航空电信协会 SITA 的电报处理程序标准而提出,它通过采用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自动转报系统,实现空管部门、机场、航空公司的 AFTN/SITA 电报数据自动交换,具有运行稳定、处理能力强、支持同步/异步及多种通信规程接入的特点。

其核心原理为“存储转发,逐级发送”。

采用X.25、FR、异步等传输方式。

主要包含的硬件设备为:服务器、核心交换机、异步单元、帧中继单元、切换器以及协议转换器和用户终端。

设备结构采用双网、双机热备模式,这种双冗余技术可以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以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业务传输功能正常。

服务器装载linux redhat操作系统,其中DMHS-H系统采用BS架构使用oracle 11g数据库;DMHS-V系统采用CS架构使用gbase数据库。

民航电报网是北京电信公司网控中心为核心节点,全国共分一级、二级、三级节点三个层次,总体上成星状分布。

一级节点主要包含全国七大地区空管局,采用主用民航通信网 TDM 核心网、备用 KU 卫星网互为热备的方式进行传输。

二级节点则是各个地区空管局所辖区域内的重要空管分局和空管站组成。

2024年一级建造师之一建民航机场工程实务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4年一级建造师之一建民航机场工程实务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4年一级建造师之一建民航机场工程实务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180题)1、半刚性基层的养护时间不得低于()d。

A. 5B. 7C. 10D. 12【答案】 B2、安装视频监控设备时,下列做法中()是正确的。

A.搬动摄像机时应打开镜头盖B.摄像机应正对外窗安装C.摄像机可背对外窗安装D.安装前云台与摄像机应分开【答案】 C3、机场中风斗的标志采用色带形式,色带由橙色与(??)相间的颜色组成。

A.白色B.蓝色C.绿色D.红色【答案】 A4、假设快速出口滑行道与跑道交叉角为α,α可以取为()。

A. 35°>α>15°B. 45°≥α≥25。

C. 50°≥α≥25°D. 55°≥α≥25°【答案】 B5、民用机场首要功能是()。

A.供飞机停驻B.保障飞机安全有序的起降C.为飞机上下客货做好准备工作D.为客货改变交通方式做好组织工作【答案】 B6、单模光纤的特点是()。

A.模间色散大B.适于长距离信号传输C.可传输数字信号的频率低D.可传导多种模式的光【答案】 B7、在某飞行区进行土方作业过程中,挖方区的工作程序为()面层压实。

A.清除腐殖土—挖运土—平整B.挖运土—清除腐殖土—平整C.挖运土—平整—清除腐殖土D.平整—清除腐殖土—挖运土【答案】 A8、当测距仪与仪表着陆系统配合使用时,测距仪可以替代()。

A.航向信标B.下滑信标C.指点信标D.全向信标【答案】 C9、挖方区的施工程序为()。

A.清除腐殖土一挖运土一平整(精细找平)一面层压实B.清除腐殖土一平整(精细找平)一挖运土一面层压实C.清除腐殖土一挖运土一面层压实一平整(精细找平)D.清除腐殖土一平整(精细找平)一面层压实一挖运土【答案】 A10、标志线复划时,必须与原线重合,横向允许偏差为()。

A.0~+3mmB.0~+5mmC.0~+8mmD.0~+10mm【答案】 D11、大型民用机场飞行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是以()处为圆心、以12km为半径、从地表向上的两个圆柱形所限定的空间范围。

民航空管系统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管理规定

民航空管系统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管理规定

民航空管系统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管理规定民航空管系统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系统通信、导航、监控设备(以下简称设备)的管理,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设备使用年限指设备投入使用到退役所经历的时间。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民航空管系统各级空管单位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维修及保养工作。

第二章设备使用寿命及更新计划第四条设备运行维护和管理单位必须按照《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运行、维护规程》(以下简称《规程》)、《通信导航监视设备值班管理规定(试行)》等要求,做好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有关工作,使设备达到规定的使用年限。

(一) VHF通信设备、HF通信设备、语音通信交换系统、仪表着陆系统、全向信标、测距设备、无向信标、雷达(包括ssr、psr、smr)、自动化系统、程控交换机和记录仪使用年限不少15年后。

(二)数据通信网的硬件设备使用年限不少于10年,卫星网基带硬件设备使用寿命不低于15年,室外机设备使用寿命不低于12年。

(三)自动转报系统设备的使用年限不少于10年。

第五条在设备达到使用年限之前应提前启动设备更新改造项目,以保证设备能够提供连续可靠的服务。

(一) VHF通信设备、HF通信设备、语音通信交换系统等单点通信设备、仪表着陆系统、全向信标、测距设备、无向信标等导航设备、雷达、自动化系统、,程控开关、记录仪投入使用后第13年开始更新改造项目。

(二)数据通信网的硬件设备应在投入使用第7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自动转报系统应在投入使用第8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卫星网的基带硬件设备应在投入使用第12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室外单元设备应在投入使用第9年启动更新改造项目。

第六条涉及计算机系统和软件系统的设备(如自动化系统、自动传输系统、语音通信交换系统、数据通信网络、卫星网络控制系统等),在设备达到使用寿命前,应根据业务和功能需要及时升级软件。

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许可目录 第一部分:许可类...

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许可目录 第一部分:许可类...

注:“包含要素”为厂商提交申请时申请表中必须明确的内容。
包含要素
天线型号 旋转铰链型号 询问模式 询问模式 天线型号 旋转铰链型号 波段
地面站设备型号
地面站设备型号
监视数据源类型 操作系统 主要功能模块 数据链模式 数据链模式 地面站设备型号 地面站设备型号 监视数据源类型 操作系统 主要功能模块
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许可目录
仪表着陆系统
SELEX SISTEMI INTEGRATI INC. 13
仪表着陆系统
14 上海埃威航空电子有限公司 15 上海埃威航空电子有限公司
无方向性信标 无方向性信标
设备型号
许可证类型
VRB-52D S4000 DVOR432 Model 1150A DVOR LDB102 FSD40-45 DME415 DME435 Model 1118A DME Model 1119A DME
使用许可证 2015.4.8 Z-C-VH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S4200-RS
使用许可证 2015.5.16 Z-C-VHF-D100-SELEX
使用许可证 2016.1.7
临时使用许
可证
2013.1.7
使用许可证 2016.1.7
Z-C-VHF-GK415-BECKER L-C-VHF-TG460-BECKER Z-C-VHF-TG560-BECKER
监视类 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地面站设备 监视类 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 (ADS-B) 监视类 契约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ADS-C)
适用于民用航空机场或航路的监视。 适用于民用航空机场或航路的监视。 适用于民用航空机场或航路的监视。
监视类 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系统(ATCAS)适用于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指挥和管理

关于民航自动转报系统干线电路故障的案例分析

关于民航自动转报系统干线电路故障的案例分析
KTA(在电话网上)
34 端口 9.
6 K 73 端口 9.
6K
96 端口 9.
6K
ZPPP ZBBB
KPA
KPB(在 C 卫星上)
(在 ATM 网上) ZUUU 主用电路
51 端口 9.
6K
35 端口 9.
6K
对 于 ZPPP-ZBBB 的 干 线 电 路,依 据 可 靠 性、
稳定性和 速 率,须 与 对 端 运 维 人 员 协 商,择 优 选 用
2
0
1
4(
Z
2)
3
6-4
1.
[
张晓辉,
李小奇 .
市政工程旧海关桥拆
6] 吴发展,
]
:
除方案比选[
河南科技,
J.
2
0
2
1(
2
0)
9
5-9
7.
· 112 ·
[
李小奇,
赵虎 .
市政工程旧海关桥拆除
7] 吴发展,
:
技术 [
J]
.施 工 技 术,
2
0
2
1,
5
0(
S
2)
12
北京 电 路 的 流 量 告 警 门 限 设 置 为 2
0 mi
n内超过
5
0
0 份电报 才 告 警。 本 次 事 件 经 过 1
1 mi
n才达到
告警门限。调查组在查看端口流量时发现正常情况
下一个小时接收 电 报 没 有 超 过 4
0
0 份,建 议 将 告 警
门限下调至一个合理的数值,
有利于缩短发现时间,
的乱报 来 源。 从 调 查 分 析 看,

民航有线通信技术的自动转报系统应用

民航有线通信技术的自动转报系统应用

民航有线通信技术的自动转报系统应用提纲:一、民航有线通信技术自动转报系统介绍二、自动转报系统的技术架构三、自动转报系统在民航领域的应用优势四、自动转报系统的建设与运营管理五、自动转报系统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一、民航有线通信技术自动转报系统介绍民航有线通信技术自动转报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信息传输系统,为民航业提供了快速、安全、可靠、高效的通信服务。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自动传输各种操作、指令、状况、数据等信息,并实现远程监管、控制与管理。

该系统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民航业的通信质量及效率,能够加速决策、提升安全性,满足民航业对信息传递的诸多要求。

二、自动转报系统的技术架构自动转报系统的技术架构主要包括硬件部分及软件部分两大组成部分。

硬件部分包括计算机、通信线路、通信设备、传感器、采集卡、I/O控制卡、功率控制器、防雷器、电源管理器等多个部件。

软件部分包括数据采集软件、数据分析软件、数据存储软件、数据更新软件、数据传输软件、用户管理软件、管理员软件等,包括底层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中间件等。

这些部分相内衔接,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三、自动转报系统在民航领域的应用优势1. 实现信息自动化传输,可快速、安全、准确地进行运行控制和管理;2. 支持多媒体通信,对不同类型的数据传输、接收好友,使得通信更全面、高效;3. 可以随意进行信息的组合、分析与统计分析,可以随时掌握当前状态,并且短时间内便可响应问题;4. 可以大规模实现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更方便快捷。

四、自动转报系统的建设与运营管理自动转报系统的建设流程主要包括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实施、系统测试、数据迁移、系统运行等几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配置硬件和软件设备,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运营管理的主要工作包括系统运行与维护、随时更新功能,以及安全与保密措施的制定和执行。

同时,进行管理分析和数据处理工作。

五、自动转报系统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自动转报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系统数据整合性、互操作性和通用性,使其能够适应多种不同行业的需求;2. 加强系统对新技术、新模式的探索,摸索出更为精准的信息处理、分析和应用方法;3. 加强系统信息的保密性、可靠性及防护措施,确保数据安全和数据隐私。

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中国民航总局令第111号

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中国民航总局令第111号

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正文:---------------------------------------------------------------------------------------------------------------------------------------------------- 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2002年7月2日中国民航总局令第111号公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飞行安全,加强对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三条、第八十四条和第八十七条,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以下简称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或者设备)生产厂家申办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临时使用许可证(以下简称临时使用许可证)和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许可证(以下简称使用许可证),适用本办法。

购置或者使用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提供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服务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是指提供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服务的设备,包括甚高频通信、高频通信、集群通信、卫星通信导航监视、话音交换、记录仪、数据通信、自动转报、电传终端、无线电监测、全向信标、测距仪、无方向信标、指点信标、航管一次雷达、航管二次雷达、场面监视雷达、精密进近雷达设备和仪表着陆系统、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系统以及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以下简称民航总局空管局)指定的提供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服务的其他设备。

本条前款所称提供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服务的其他设备由民航总局空管局定期公布。

第四条民航总局空管局对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使用许可实施统一管理。

临时使用许可证和使用许可证的颁发和注销由民航总局空管局定期公布。

第五条中国境内提供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服务的单位不得使用未取得临时使用许可证或者使用许可证的设备提供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服务。

自动转报系统在民航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自动转报系统在民航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116交通与物流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中国航班科技与发展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HINA FLIGHTS自动转报系统在民航系统中的应用分析冯骁驰|民航山西空管分局摘要:民用航空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组成之一,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向前发展,我国的民航事业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民航体系中,空中交通管理的重要职责便是保障航班的飞行安全和飞行秩序,而想要实现良好的正常率和完好率就必须保障有效的信息沟通,如此通信系统便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我国民航体系中的通信系统以自动转报系统为核心,相关的通信工作需要在该系统中实现必要信息实时传递。

本文将针对民航体系中的自动转报系统进行分析。

关键词:民航;通信;自动转报系统自动转报系统作为民航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就是有效将航班信息准确无误的在各单位间交流传递,并进行储存备份。

在民航飞行过程中为了确保飞行安全和秩序,需要为每一架航班提供接收、转发、存储报文信息的服务,我国目前使用的自动转报系统为DMHS 系列,该系列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系统兼容性好,未来升级空间大等优点,系统符合国际民用航空公约以及中国民用航空通信业务规程。

下面我们就针对自动转报系统在民航通信领域中的现状、自动转报系统的优势以及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1 自动转报系统在民航通信领域的现状当前我们在民航通信系统中,自动转报系统可以为各空管分局(站)提供相关实时信息,而实现这一功能是要依托于ATM 网、华北语音网以及民航卫星网这三大系统。

当前我国自动转报系统的技术成熟度逐步提升,我国已经研发了多种类型的自动转报系统,各类自动转报系统均具有优秀性能,可实现多种通信需求,使我国的民航安全性显著加强,民航系统工作效率获得提升。

在航班飞行全过程中,各类信息的获取储存以及转发是保障航班安全的重要基础。

随着我国自动转报系统技术逐渐成熟,我国的民航通信技术水平获得了大幅提升,民航飞行安全性得到提升[1]。

064民航空管自动转报系统设备配置规范(试行)

064民航空管自动转报系统设备配置规范(试行)

064民航空管自动转报系统设备配置规范(试行)民航空管自动转报系统设备配置规范(试行)民航局空中交通管理局二〇〇九年一月目次前言 (2)1 范围 (3)2 引用标准和文件 (3)3 组成 (3)4 分类配置要求 (3)前言本规范依据《中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4444《空中交通服务及航空规则》及ICAO《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0《航空电信》、《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则》(民航总局第5号令)等有关标准和建议,并结合中国民用航空的实际而制定。

本规范的制定将为空中交通管理自动转报系统设备配置提供依据,为空中交通管理自动转报系统提供统一的设备配置规范。

本规范实施之日起,相关机场和空管系统建设中涉及空管自动转报系统设计、设备配备等应采用本规范。

本规范由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提出并负责解释。

1.范围本文档规范了民用航空空管系统使用的自动转报系统设备的设备配置最低要求。

本文档中对管制机构的划分仅适用于设备配置。

本规范适用于民用航空管制业务的设备配置。

2.术语和定义ICAO《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0《航空电信》(第III卷)中已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自动转报系统(ATS Message Handling System)负责处理(存储、转发、查询、统计、监控等)AFTN电报和SITA电报的系统,应用于民航的地面通信服务中,是地面通信网络中的核心系统。

处理系统:(Handling System)在自动转报系统中承担电报的处理和存储的系统。

通信系统(Sub-Communication System)在自动转报系统中提供可以接入的接口和协议,承担电报的接收和发送的系统。

同步接口(Synchronization interface)采用同步传输方式的通信接口。

在统一的时钟信号控制下,以同步字符作为开始,将字符一个接一个的通过同步接口传输。

异步接口(Asynchronism interface)采用异步传输方式的通信接口。

空管自动转报系统的运行风险评估及措施探析

空管自动转报系统的运行风险评估及措施探析

53Internet Technology互联网+技术一、引言空管自动转报系统承担着为本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单位传递关于航班飞行动态信息的重任,可以为民航航班飞行安全提供保障。

近几年,随着各地区航班量的持续高速增长,空管自动转报系统承担的运行压力不断增大。

特别是电报绝对数量的飞速增加,对空管自动转报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干线带宽容量均提出了挑战。

因此,评估空管自动转报系统的运行风险并寻求针对性处理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空管自动转报系统的组成根据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关于航空固定电信网以及国际航空电信协会关于通信的相关规定,可知:空管自动转报系统包括传输网络、转报机、用户线路、用户终端几个部分。

其中传输网络特指由分组交换组网、帧中继、KU 波段卫星通信网络、民航C 波段、地区空管局复用器数据网组成的传输网络,负责连接自动转报系统各节点并实现电子报文的高速传输。

转报机又可称之为自动转报服务器,位于通信机房内,包括异步控制器、前置处理机、电报处理机(超级终端)、网络交换机、线路备份切换器等几个部分。

其中异步控制器负责转报机终端异步串行数据的处理;数据集中器负责输入输出数据分配与主备机切换;前置处理机负责以太网数据帧判定以及异步串行数据流转换;电报处理机负责系统网络控制、数据存储与同步、界面管理等;网络交换机负责交换以太网中数据帧;线路备份切换器负责快速切换收发线路[1]。

用户线路负责连接上级自动转报系统、下级自动转报系统,并将系统与同步单元、异步单元、机架通信设备相连接。

用户终端包括空管分局所在地区的终端、空管分局下属航站的异地终端,主要为气象、机场等用户单位。

三、空管自动转报系统的运行风险评估(一)人员操作风险空管自动转报系统日常运行维护多由内部人员负责,相关人员业务开展经验、技术能力以及责任意识均对系统运行安全性造成了影响。

同时空管管理者对空管自动转报系统的运行风险评估及措施探析摘要:空管自动转报系统是负责存储、查询、转发、监控、统计民航业务报文的系统,也是空管地面通信网络的核心模块。

空管标准体系表

空管标准体系表

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
标准体系表
(指导性材料)
民航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
二OO五年六月
前言
随着民航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空管法规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同时空管领域各种新技术广泛应用,原空管标准体系已不能适应空管技术发展的需要。

为此,民航总局空管局组织修订了《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标准体系表》。

本次修订主要是将原标准体系中涵盖的规章、规定等管理性的内容,纳入到空管法规体系中;同时增加了空管自动化、信息化等新技术方面的标准项目。

《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标准体系表》是民用航空标准体系表的一部分,总体上按照空中交通管理专业领域划设,提出了标准的结构、层次及标准明细表,每一层次中的标准均为并列关系,不具有先后顺序。

本体系表包括空管系统现有、应有和预计建立的技术标准。

欢迎社会各界参与民航空管系统的标准化建设,对本体系表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通知民航总局空管局,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

第一部分:空中交通管理标准子体系结构图
第二部分:空中交通管理标准子体系明细表
*标注为已立项项目,目前正在编制中。

民航自动转报系统异步业务接入方法分析

民航自动转报系统异步业务接入方法分析

民航自动转报系统异步业务接入方法分析摘要:自动转报系统对民航的单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系统可以为民航各工作部门提供生产、运行、管理方面的数据信息进行统一处理和传输,还可以交换各种通信服务节点系统。

伴随着民航企业的不断发展,使用自动转报系统的用户越来越多,异步传输数据信息的方法具有简单、高效的优势,本文针对民航自动转报系统介绍进行分析,继而分析民航自动转报系统异步业务接入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民航;自动转报系统;异步业务引言:自动转报系统是民航通信系统中网络节点中重要组成部分,在民航各工作部门数据信息共享的过程中,自动转报系统扮演重要角色。

伴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民航企业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继而使用自动转报系统的用户也有所增加,因此,对民航自动转报系统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民航相关部门应该重视起来。

1.民航自动转报系统介绍民航自动转报系统是民航数据通信中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为民航各工作部门提供有效服务,对数据信息的共享也有一定作用。

中国民航自动转报系统是利用通信网和地区管理局数据网以及民航使用的卫星网络进行信息传输,继而实现全自动转报系统的有序运行。

现阶段,网络空间已经有将近300套自动转报系统,并且各项自动转报系统的服务器已经可以处理近3000套的电报终端,网络覆盖率可以供给境内所有居民和军事化机场使用。

自动转报系统是将机场的各个工作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连接,是电报信息的交换中心。

同时该系统还是本地数据信息管理局电报交换中心,本地数据信息和其他城市电报信息传输的枢纽中心,能够为民航的飞行安全提供重要保障,提高民航的基本服务管理水平,保证空中管理部门和民航公司进行有效传递信息,自动转报系统对民航飞行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民航自动转报系统发送数据信息方式,采用的是“存储转发,逐级发送”方式,这两种传送数据信息的方式是民航转报系统的工作核心,在进行逐级发送的过程中,全国民航按照地域主要分为三个网络节点,继而实现上星型和树型以及网状型的网络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航空管自动转报系统设备配置规范
(试行)
民航局空中交通管理局
二〇〇九年一月
目 次
前言 (2)
1 范围 (3)
2 引用标准和文件 (3)
3 组成 (3)
4 分类配置要求 (3)
前言
本规范依据《中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4444《空中交通服务及航空规则》及ICAO《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0《航空电信》、《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则》(民航总局第5号令)等有关标准和建议,并结合中国民用航空的实际而制定。

本规范的制定将为空中交通管理自动转报系统设备配置提供依据,为空中交通管理自动转报系统提供统一的设备配置规范。

本规范实施之日起,相关机场和空管系统建设中涉及空管自动转报系统设计、设备配备等应采用本规范。

本规范由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提出并负责解释。

1.范围
本文档规范了民用航空空管系统使用的自动转报系统设备的设备配置最低要求。

本文档中对管制机构的划分仅适用于设备配置。

本规范适用于民用航空管制业务的设备配置。

2.术语和定义
ICAO《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0《航空电信》(第III卷)中已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自动转报系统(ATS Message Handling System)
负责处理(存储、转发、查询、统计、监控等)AFTN电报和SITA电报的系统,应用于民航的地面通信服务中,是地面通信网络中的核心系统。

处理系统:(Handling System)
在自动转报系统中承担电报的处理和存储的系统。

通信系统(Sub-Communication System)
在自动转报系统中提供可以接入的接口和协议,承担电报的接收和发送的系统。

同步接口(Synchronization interface)
采用同步传输方式的通信接口。

在统一的时钟信号控制下,以同步字符作为开始,将字符一个接一个的通过同步接口传输。

异步接口(Asynchronism interface)
采用异步传输方式的通信接口。

按比特划分为小组独立发送,发送方可以在任何时间发送这些比特组,而不需要同步时钟的控制。

转报终端:(AFTN End System)
是自动转报系统中的客户端。

负责向转报系统发送电报,同时接收和处理转报系统转发的电报。

中继传输:(Communication Backbone Network)
连接各级自动转报系统,组成民航专用的地面网络。

负责自动转报系统间的通信连接。

一类转报节点
网络控制中心、地区空管局级、自动转报处理的转报节点,或连续2年年电报收发量大于2500万份的大型机场转报节点。

二类转报节点
空管分局(站)自动转报系统,或连续2年年电报收发数量超过250万份的机场转报节点。

三类转报节点
航站或连续2年年电报收发数量低于250万份的机场自动转报节点。

3.组成
自动转报系统由处理系统、通信系统、传输系统和管理系统组成。

4.分类配置要求
4.1.转报节点
自动转报节点按空管行政划分和转报业务量划分为一类转报节点、二类转报节点和三类转报节点。

4.1.1. 一类转报节点
4.1.1.1.配置要求
转报节点配置主备两套完全独立的自动转报系统,主备转报系统应具备相同配
置的处理系统和通信系统,主备转报系统路由表满足自动同步和快速切换要求,
切换时间少于5分钟;
4.1.1.2.自动转报系统
4.1.1.2.1.处理系统
处理系统配备两台互为热备份的企业级服务器和存储系统。

服务器满足硬盘、风
扇、内存、电源等部件热插拔要求,具备GPS时钟信号接收能力。

4.1.1.2.1.1.处理能力要求:
遵循《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十和B类服务参考手册标准;
满足AFTN和SITA电报格式要求,符合AIDC电报标准要求;
转报路由表容量不小于5000条记录;
高峰小时处理能力不小于5万,每天电报处理能力不小于80万份,转报系统内
电报储存时间不小于1个月。

4.1.1.2.2.通信系统
4.1.1.2.2.1.内部交换网络应满足与处理系统、同步接口设备、异步接口实现冗余连接。

4.1.1.2.2.2.端口配置要求:
同步接口:同步接口设备应冗余配置,每台设备至少提供2个标准X.25或者帧
中继类型同步接口。

满足32路同步用户接入要求;
异步接口:系统提供96个标准的RS232或者双流环的异步接口,满足96路异
步用户接入要求;
以太网接口:系统提供标准以太网端口,满足32路IP用户的接入要求。

4.1.1.2.2.3.可扩展性:
可以通过增加硬件设备,扩展系统的接入能力,提高用户数;
可以根据需要接入同步网络的个数和协议类型,增加同步接口设备的配置。

4.1.1.3.中继传输
与上级节点至少保证2路可靠路由。

条件许可的地方可以通过采用卫星线路、
不同电信运营商、不同光纤管孔等方式,考虑第三条传输路由。

4.1.1.4.管理系统
4.1.1.4.1.设备配置:
至少配置三台管理终端。

4.1.1.4.2.功能要求:
具备监控整体转报系统和参数在线配置的能力;
具备统计、记录系统流量和用户管理功能。

4.1.2. 二类转报节点
4.1.2.1.1.配置要求
节点配置主备两套自动转报系统;
主备转报系统应具备相同配置的处理系统和通信系统,主备系统满足快速切换
要求切换时间少于5分钟;
4.1.2.2.自动转报系统
4.1.2.2.1.处理系统
每个处理系统配备两台互为热备份的企业级服务器,服务器满足硬盘、风扇、内
存、电源等部件热插拔要求,具备GPS时钟信号接收能力。

4.1.2.2.1.1.处理能力要求:
遵循《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十和B类服务参考手册标准;
满足AFTN和SITA电报格式要求,符合AIDC电报标准要求;
转报路由表容量不小于2000条记录;
高峰小时处理能力不小于2万,每天电报处理能力不小于20万份,转报系统内
电报储存时间不小于1个月。

4.1.2.2.2.通信系统
4.1.2.2.2.1.端口配置要求:
同步接口:同步接口设备应冗余配置,每台设备至少提供2个标准X.25或者帧
中继类型同步接口。

满足16路同步用户接入要求;
异步接口:系统提供64个标准的RS232或者双流环的异步接口,满足64路异
步用户接入要求;
以太网接口:系统提供标准以太网端口,满足16路IP用户的接入要求。

4.1.2.2.2.2.可扩展性
可以通过增加硬件设备,扩展系统的接入能力,提高用户数;
可以根据需要接入同步网络的个数和协议类型,增加同步接口设备的配置。

4.1.2.3.中继传输
与上级节点至少保证2路可靠路由。

条件许可的地方可以通过采用卫星线路、
不同电信运营商、不同光纤管孔等方式,考虑第三条传输路由。

4.1.2.4.管理系统
4.1.2.4.1.设备配置:
至少配置三台管理终端。

4.1.2.4.2.功能要求:
具备监控整体转报系统和参数在线配置的能力;
具备统计、记录系统流量和用户管理功能。

4.1.3. 三类转报节点
4.1.3.1.1.配置要求
转报节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配备自动转报系统或自动转报终端。

4.1.3.2.自动转报系统
4.1.3.2.1.处理系统:
4.1.3.2.1.1.处理能力要求:
遵循《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十和B类服务参考手册标准;
满足AFTN和SITA电报格式要求,符合AIDC电报标准要求;
转报路由表容量不小于1000条记录;
高峰小时处理能力不小于1万,每天电报处理能力不小于5万份,转报系统内
电报储存时间不小于1个月。

4.1.3.2.2.通信系统
4.1.3.2.2.1.端口配置要求:
异步接口:系统提供16个标准的RS232或者双流环的异步接口,满足16路异
步用户接入要求;
以太网接口:系统提供标准以太网端口,满足8路IP用户的接入要求。

4.1.3.2.2.2.可扩展性
可以通过增加硬件设备,扩展系统的接入能力,提高用户数;
可以根据需要接入同步网络的个数和协议类型,增加同步接口设备的配置。

4.1.3.3.中继传输
至少保证可靠的传输路由,条件许可的地方可以一路采用地面线路,另一路采
用卫星线路;
4.1.3.4.管理系统
4.1.3.4.1.功能要求:
具备监控整体转报系统和参数在线配置的能力;
具备统计、记录系统流量和用户管理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