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与尼采》读后感
《尼采传》读书心得800字
《尼采传》读书心得800字自由在经历了又一个个性受制约的学期后,孙悟空这个形象完全激发了我内心潜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向往——对彻底的自由的向往。
孙悟空破土而出,“不受麒麟辖,不受凤凰管,又不受人间王位所拘束”,闯龙宫,闹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
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争也都是为了自由。
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我一种寻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
总之,我觉得现代人对于自己的生存状态,尤其是精神方面较为安于现状,缺乏一种开拓进取,寻找更大自由的精神。
在尼采眼里,当女人爱上一个重要人物,便往往像要独占。
她恨不得将他锁起来,倘若不是被她的虚荣心劝阻的话,虚荣心希望他在别人面前也显得重要;少女往往想依靠她们的青春美丽享福终生,但是从本质上看来,她们的所求与妓女无异、毫无二致,只是她们比妓女更为精明也更不实诚罢了;有一些女人你如果在她们身上仔细寻找的话,你会发现她们没有内心,只是纯粹的面具,她们像鬼魂一样,永不满足;女人习惯于发现别人的伤口,但她们会深深地刺入那伤口,而男人看见伤口则会生出一种宽容、和解的心情。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
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
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
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复活》是托尔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罗曼·罗兰所说:“妻子、儿女、朋友、敌人都没有理解他,都认为他是堂·吉诃德,因为他们都看不见他与之斗争的那个敌人,其实这个敌人就是他自己。
关于尼采的读书报告
关于尼采的读书报告10哲学张玉 2010424033 最初接触尼采,是从他那奇特的“上帝死了”的观点开始的。
他的经历和他的性格都引起了我的兴趣。
后来听说二战时希特勒他们种种残暴的行径都是以尼采的思想为理论基础基础,又感到震惊。
因为我还没听说过有哪一位哲学家的思想是讲残暴,好战的的,一定是那些残暴的政治家利用了哲学家尼采的思想,为他们做思想辩护。
那么他们又是利用的尼采什么思想呢?这又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在大一那年就已经读过尼采的几页东西,但不深入,也就是看看某位哲学家对尼采经历、思想的解读,现在早就没有印象了。
再一次读尼采,先找了他很有名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看了三五页,实在不知道他在讲什么,又找了一本《尼采的自我哲学》是解读类的,居然还是看不明白。
先后有找了尼采自己的著作和其他人写尼采的书,大部分还是搞不懂他在讲什么。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对尼采的认识加深了,虽然是有限的。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中对尼采只有十六页的介绍评价,比叔本华的多一倍左右,可能由于之前的碰壁,当读到“我讨厌尼采,是因为他喜欢冥思苦想,因为他把自负升格为一种义务,因为他最钦佩的人是一些征服者,这些人的光荣就在于有叫人死掉的聪明”这一句时,感觉说得太对了而有些欣喜。
我很想高声骂尼采“你这个疯子”。
忽然想不如就写批判尼采的东西,这样不也来的痛快。
但是还没有认识这个人就开始对这位伟大的哲学家进行批判,怎么说又有点不自量力的感觉。
但看到杜丽燕著的《尼采传》时,感觉认识到了一个真实、丰富的尼采形象。
这本书讲的深入浅出,比较符合我的理解层次。
因此我就基于这本书的内容,再加上尼采自著的部分作品,主要是《看哪这人》,进行我的读书报告。
如果想知道尼采是个怎样的人,当然要看看尼采对自己的评价。
《看哪这人》是尼采的自传,写于1888年,这是他清醒的最后一年。
他之所以写这一部书是因为“我总觉得有必要说明我是什么人……因为我是如此如此的一个人,可别把我同他人混为一谈!”这是他在序言中所表明的。
尼采传读后感-评价-评论
尼采传读后感-评价-评论尼采传读后感-评价-评论尼采传读后感_评价_评论作者:(法)丹尼尔哈列维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时间:2004-1-1原价:29.80元当当网最低价格:14.00元卓越网最低价格:元尼采传(法)丹尼尔哈列维内容简介: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尼采是最不能忽略的人物,也是最富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由于观点和立场不同,人们对他毁誉不一,对他的思想作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
不仅如此,尼采的思想由于采取了独特、强劲、充满隐喻和矛盾、甚至是"疯癫"的独白形式,因此还常常遭到误解,以致有人说,"尼采的生平和著作是近代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受到最严重曲解的现象"。
那么,尼采到底是一个会么样的人?他的思想为什么会遭到人们的普遍误解呢?本书作者通过对尼采和亲友们的大量往来信件以及回忆的勾沉,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听从内心召唤的真正思想者特立独行的一生。
本书成于1909年,距尼采去世不足10年,所依从的大多为第一手资料,是一本较为权威的尼采传记。
读者对尼采传(法)丹尼尔哈列维的最新评论,评价,读后感:当当网用户Manaka:惭愧,书买回来四五天了,一直没看。
简单翻翻,译文还好了。
另,选择的尼采侧面像乍一看上去,有点儿像爱因斯坦^_^ 当当网用户落英缓缓:翻译做的很一般不过书的质量很好当当网用户玛莉梦菲:掩上书卷,让我长长叹息的是尼采这位一代巨匠竟然目光卓著如斯,重估一切价值的呼喊仍萦绕在耳边,现今的.世界已再掀波澜。
现代社会构建的经济大厦正岌岌可危,传统的经济理论面临现实的拷问。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来看,它们是以金钱价值为基准的理性社会,以繁复的法律制度来约束个人,这样的制度促使人行事以金钱为标准,享受着或为享受金钱构筑的满足而生活。
那么人类社会真的只能是这样吗?让人心有不甘,人类社会的衡量标准应该是多元的,财富也不仅仅是金钱这一点,是打破旧的标准,重估一切价值的时候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取得了经济上的腾飞,但是很多方面在走发达国家的老路,我们在发展理论更多的只是抄袭,缺少新的理论来破解旧的矛盾与问题,比如说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的矛盾,基础设施建设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始终未获得预先的防范与事中的干预,更多时候是在亡羊补牢。
《尼采》读后感
《尼采》读后感尼采,这个名字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
他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被誉为“哲学之父”。
他的思想深刻而独特,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读完他的著作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思想力量和思想深度。
尼采的思想是如此的前卫和激进,他对传统的哲学观念进行了颠覆和批判。
他提出了“超人”(Ubermensch)的概念,认为人类应该超越传统的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
这种观念在当时是极具冲击性的,但却引发了无数人的思考和讨论。
在尼采的著作中,我感受到了他对人类精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个体的自由和创造力,而不是被束缚于传统的道德规范和宗教信仰中。
他主张要“活出自己的生命”,不受任何外界的限制和约束。
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尼采的思想虽然激进,但却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人类命运的担忧。
他关注人类的精神健康和文化传统,认为人类应该追求真理和美好的生活。
他反对虚无主义和消极的生活态度,主张要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勇敢地面对现实的种种困境。
在尼采的著作中,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他不仅有着深刻的思想和见解,还具有卓越的文学才华和表达能力。
他的文字充满了激情和力量,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他的思想虽然激进,但却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人类命运的担忧。
读完《尼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尼采的思想力量和思想深度。
他的思想虽然激进,但却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人类命运的担忧。
他的思想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愿我们能够从尼采的思想中汲取力量,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
萨特与尼采哲学思想之异同
[ 摘 要 ] 在尼采和萨特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总体上的一致性 ,尼采和萨特都是激烈的无神论者 ,他们直面宇
宙没有内在意义或目的的事实 , 而不像其他一些思想家试图用谈论绝对精神或绝对存在来代替基督教神学死了的
上帝 。然而 ,萨特与尼采相比却是一位既不那么彻底也对生活更少肯定的思想家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 ,他是那么地
强调自由 , 却拒绝给予意识以能力去克服成为自在自为这一不能满足的渴望 , 并不对自己反对自然和生成的柏拉图
式的偏见提出疑问 。当萨特说意识是虚无或一种缺失 , 是存在中不能填满的黑洞时 , 尼采却把人的存在与积极性和
富足联系在一起 ,并且他完全抛弃了柏拉图的世界观和一切形而上学形式的悲观主义 。
[ 关键词 ] 萨特 ;尼采 ;权力意志 ;柏拉图主义 ;悲观主义
当我们尝试着对价值的终极来源进行比较深入的 解释的时候 , 萨特和尼采的关系就变得不这么简单 了 。尼采认为一个国家或个人的善与恶的观念诉说着 “他们的权力意志的声音”。对于萨特而言 , 我们接受 或假定的价值是我们实现合理的存在和变成自在自为 的基础工程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 ,这两位思想家都把人 看作浮士德式的奋斗者 , 但把萨特和尼采一样看作为 一个权力意志的支持者则是不恰当的 。
我读尼采
我读尼采尼采,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都很陌生。
不过熟悉欧洲哲学史和宗教史的人,一定会很了解这位“开启了一个新时代”的世纪伟人。
甚至是一些曾经沉沦、颓废的人,也有可能被尼采所激励,重新燃起对于生命的火焰。
第一次接触尼采,仅仅是因为喜欢哲学。
而相比于政治书上唯物得不行的马克思主义,似乎那些玄而又玄的唯心主义者更令我喜爱。
譬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和庄子,思想随性而自由浪漫,生活洒脱而不拘小节,不与世俗相往来,只为冥想通天地。
他们因超凡的悟性,体会到了世界变幻的最大道理——道。
以不变应万变,这种略带消极的处世哲学,对于忙忙碌碌的现代人来说,可以算是一大精神上的消遣。
不过,在老子和庄子的时代,并没有什么人创造世界的学说,自然也就没有对某一种被神化了的近似于人的形象的崇拜。
他们身处于自然,头顶天,脚踩地,自在得很。
而在欧洲,特别是中世纪的欧洲,上帝耶稣就是世界的主宰,人们生活的意义只有赎罪,以求来生免受苦难的折磨。
千百年来生活在基督教统治下的欧洲人,除了极少数勇敢的科学家以外,绝大多数人还是坚信上帝的存在的。
他们每个星期虔诚地做着礼拜,即使被压迫也浑然不觉。
他们崇拜上帝,相信上帝能主导一切。
而这种围绕着上帝而展开的哲学,即“虚无主义”,是极消极的,压抑人性,使人不为自己,而为了不知从哪里来的罪名而活。
因此,对比起中国道教的空灵和洒脱、自由和随性,基督教在尼采出现之前,都像是欧洲人头上的乌云,令人恐惧,挥之不去。
尼采精辟地认识到了基督教“吃人”的本质,即便它在被创造出来时是因为人类为了帮“生存”寻找一种意义。
在尼采之前,另一位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也对虚无主义也有深刻的认识。
可是,叔本华深陷于其中,并没有摧毁虚无主义,反而成了悲观主义的鼻祖——“人生就是在无聊和痛苦中徘徊的”。
尼采则不同。
他敢于挑战世俗的观念,敢于挑战上帝,为了开发人类的潜能而倾尽一生的精力。
尼采说,在人类诞生之初,由于认知能力的缺陷,对于“超自然力量”(比如闪电等)无法理解,于是把这些超自然力量赋予了人形的上帝。
生命的哲学尼采传读后感
生命的哲学尼采传读后感尼采是一位颇具争议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在19世纪末的德国对于西方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深刻地思考了生命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试图探索人类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我通过阅读《尼采传》这本书,对尼采的思想和他对生命的哲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一些思考。
在尼采看来,生命的意义并非来自于宗教或者道德准则的规定,而是要通过个体的自我发现和创造去寻找。
他批判了传统的道德观念,主张人类应当追求自我实现和个体权利的解放。
他提出的“超人”概念代表了他对于人类潜能的极度肯定和追求,认为每个人都可以超越自己的现实境遇,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生命价值。
尼采的思想给予了我很多启示。
首先,他让我意识到人类应当有勇气去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和欲望。
他鼓励人们敢于追求自己的激情和热爱,并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不被传统观念所束缚。
尼采的超人理念告诉我,如果我们敢于超越自我,超越常规,我们可以成为自己生命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其次,尼采的思想还提醒我要珍惜每一刻的存在。
他强调个体的存在是独特而珍贵的,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发现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去体验生命的丰富与多样。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功利导向中,人们往往追逐物质的满足和外在的成功,而忽视了内心的追求和精神的探索。
尼采的思想提醒我们要回归内心,去寻找我们真正渴望的东西,活出真实的自己。
尼采的哲学也让我反思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对于个体自由发展的限制。
他批判了道德的虚伪和人为的束缚,在他看来,道德应当是建立在个体的意愿和创造力之上的,而不是一种对个体压迫的工具。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判断,并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去决定什么是对的和错的。
当然,这也要求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意识到我们的选择会对他人产生影响。
通过阅读尼采的传记,我不仅对于尼采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于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尼采在书中所表达的对于自由、勇气和个体价值的追求在我看来是非常有启发性的。
《尼采传》读书心得300字
《尼采传》读书心得300字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个自诩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必须修读的。
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剑影,勾心斗角,爱恨缠绵,都不适合此时阅读,于是再次翻开了《西游记》,进入了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受和启示。
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语言;有人干脆把它当作道德修养小说或政治寓言。
但在我看来,它什么都不是,它只是“游戏之作”,是一个单纯的神话世界。
我在读这本小说时常常有一种共鸣感,想必这是我内心深处对于自由的欲望在呼喊吧!八百里水泊梁山,英雄聚义;众豪杰一百单八,替天行道。
——这就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用毕生精力写就的旷世奇书《水浒传》。
巴金在回忆自己写下这些文字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熟悉我所描写的人物和生活,因为我在那样的家庭里度过了我最初的十九年的岁月,那些人都是我当时朝夕相见的,也是我所爱过和我所恨过的。
然而我并不是写我自己家庭的历史,我写了一般的官僚地主家庭的历史。
我写梅,写瑞珏,写鸣凤,我心里充满了同情和悲愤。
我庆幸我把自己的感情放进了我的小说,我代那许多做了不必要的牺牲的年轻女人叫出了一声:冤枉!我真不忍挖开我的回忆的坟墓,那里面不知道埋葬了多少令人伤心断肠的痛史。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
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
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
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无聊在家便随手翻了本书看,随手拿的是水浒传,却一下被吸引住了。
《尼采传》读书心得500字
《尼采传》读书心得500字
强力意志就是生命意志,是人类活动的一切源泉.然而它所追求的不是生命自身的意志,而是使生命得以超越自身的潜在力量,正是这种对于意志的渴望,表现出了生命那种永不停息的本性.尼采把它称为:永不枯竭的生命意志.
强者必须像武士与征服者那样活着,把骄傲,享乐与对征服的酷爱采纳为三重根本德行.没有什么是真实的,一切都是允许的.武士应该成为更为伟大的武士,变得强大是他们只应习得并致用的规那么,从而强者最终会变成超人,这样的超人式的强者早已跃出了自己的时代,并通过自身的消失在永恒轮回中再次被创造出来.
尼采要建立新的哲学,将生命意志置于理性之上的哲学,非理性的哲学.作为对理性提出了挑战,他提出了强力意志说.用强力意志取代上帝的地位(在尼采看来,上帝死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地位.强力意志说的核心是肯定生命,肯定人生.强力意志不是世俗的权势,它是一种本能的,自发的,非理性的力量.它决定生命的本质,决定着人生的意义. 尼采比拟了强力意志和理性的不同特性,理性的特性是:冷静,精确,逻辑,生硬,节欲;强力意志的特性是:激情,欲望,狂放,活泼,争斗.。
尼采读后感10篇
尼采读后感10篇《尼采》是一本由周国平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30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尼采》读后感(一):深入浅出~!!当时买书的时候也只是突然对尼采起来兴趣。
在校图书馆看过一点原著之后觉得还是很难理解,所以就选了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的作家,通过他来间接地了解尼采。
书中对尼采的生平也做了介绍,对于理解尼采的一些想法很有帮助。
文中所述及的内容也有作者自身参与的部分。
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去看原著了,不过周国平确实写得深入浅出。
《尼采》读后感(二):我找到了尼采,尼采发现了我。
尼采的伟大在于用一行文字,写出了别人十行文字表达的意思,甚至是十行也写不出的。
二十一世纪之初,读这位十九世纪末的是人哲学家的文字,依旧真实,倍感亲切。
感叹他的伟大,但也知道自己无法承受成为天才的孤独。
重估一切价值,是一句摄人心魄的至理之言。
无法再去深思,否则会被真实伤害,还是选择欺骗,给自己的人生一个审美的解释,试图去超越自我,诗意的栖居在这个时空坐标中。
《尼采》读后感(三):生命的觉悟尼采说人的本质就是不确定性和可塑性!我想这种特性可以使你达到任何高度和直接变成不是人(没有思考,没有目的,活着只是因为你拥有生命,而并不是因为你才活下来了)!是不是我们从生下来就是幸运儿,我们有机会给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貌似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也是经过层层筛选,我们筛选来之前都是万里挑一的优秀者,都是在那头经过很严格的测试和训练被认为有资格来到这世上去创造属于你自己的东西,不过来到世上之后有去创造的,但大部分是在沉沦的,因为世上影响你的因素太多,以致你不好抉择或者干脆放弃抉择,尼采口中的自我实验者大概就是这样吧!你自己就是你创造的最伟大的艺术品,等你回到那头时考官会给你个成绩,对你这次艺术创作之旅来个评价...《尼采》读后感(四):为什么我读尼采这本书是很久之前读的,但是现在仍心有戚戚,决定写点东西。
尼采读后感读书笔记
尼采1、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2、我感到难过,不是因为你欺骗了我,而是因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
3、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4、那些不能杀死我们的,使我们更强大。
5、那些听不见音乐的人认为那些跳舞的人疯了。
6、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是虚无的。
人的情况和树相同。
它愈想开向高处和明亮处,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处,向深处,向恶---千万不要忘记。
我们飞翔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7、人的精神有三种境界:骆驼、狮子和婴儿。
第一境界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第二境界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第三境界婴儿,这是一种“我是”的状态,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
8、与怪物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怪物。
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善恶的彼岸》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 这句话出自尼采的《善恶的彼岸》9、白昼的光,如何能够了解夜晚黑暗的深度呢?10、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所有真理都是弯曲的,时间本身就是一个圆圈 --尼采11、所谓高贵的灵魂,即对自己怀有敬畏之心。
《善恶的彼岸》12、没有可怕的深度,就没有美丽的水面。
《尼采遗稿选》13、信仰就是不想知道真相是什么。
14、人类的生命,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为永恒!15、假使有神,我怎能忍受我不是那神,所以没有神!16、理想主义者是不可救药的:如果他被扔出了他的天堂,他会再制造出一个理想的地狱。
17、世界弥漫着焦躁不安的气息,因为每一个人都急于从自己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不合时宜的考察》18、常常谈论自己的人,往往只是为了隐藏自己。
《善恶的彼岸》19、无需时刻保持敏感,迟钝有时即为美德。
人间智慧必在某处汇合——斯坦哈特的《尼采》读后感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内容填空及答案(A4打印版)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还来就菊花。
2.赤橙黄绿青蓝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视死忽如归。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乌蒙磅礴走泥丸。
5.《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接受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个片断。
6.《穷人》的作者是(_____)国的(______),他的代表作有(____)、(____),文章表现了渔夫和桑娜(____)的高尚品质。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经过前半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__________的桑娜夫妇,_______的老支书,__________的狼牙山五壮士,__________的郝副营长;我们随着作者的如花妙笔,参观了__________的草原,观看了__________的开国大典,见到了__________的丁香花……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三军过后尽开颜。
4.《丁香结》一文从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描写了丁香花,表达了作者的生活______态度。
三、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是英国著名作家________的代表作品。
小说按照鲁滨逊历险的______顺序记叙,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情,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骑鹅旅行记(节选)》是一篇_____,课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由于之前经常欺负捉弄家里的动物,现在被动物们反击,最后_____________的故事。
读尼采有感
读尼采有感
哲学的使命是向人的内心投一束光,促使每个人去发现他的真实的“自我”,去独立的探寻他的生活意义。
一个精神贫乏,缺乏独特个性的人,当然不会遭受精神上的危机的折磨。
可是,对于一个精神需求很高的人来说,危机,即供求关系的某种脱节,却是不可避免的。
他太挑剔了,世上不乏友谊爱和事业,但不是他要的那一种,他的精神仍然感到饥饿。
这样的人,必须自己来为自己创造精神的食物。
难道人生是一番消遣,或是一场按部就班的戏剧吗?在身体追求物质和欲望,意志追求金钱和名利时,心灵却是无家可归的可怜的流浪儿。
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
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夭亡。
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独创和个性因你是个独特的生命。
孤独的形成。
人需要留一些时间给自己独处的机会,不然容易被嘈杂缤纷的世界所迷惑束缚。
只要内心坚定纯洁,又怎么会被外界所动呢?
人和个人之间的巨大差距迫使我孤独,我需要孤独,向往孤独。
有时觉得,在人群中比独自一人更加孤独。
孤独使我看清自己,回到自己,孤独使我远离世俗的影响,保存独立的个性,孤独使我更加真实地活着,呼吸自由的空气,享受纯洁的完整的自己。
而不被外界世俗和功利污染,分割,撕碎和迷失。
哲学问题:萨特如何诠释尼采哲学?
哲学问题:萨特如何诠释尼采哲学?尼采认为:“存在是虚构的,唯有生成才是真实绝对的。
” 尼采作为西方哲学的先驱,其思想为萨特的存在主义奠定了基础。
(一)虚无主义虚无主义在西方哲学史上可谓是一个哲学母题。
1799年雅各比致哲学家费希特的信中,第一次使用了现代意义上的“虚无主义”一词。
雅各比站在对启蒙过度推崇的否定立场,认为过分理智会消解掉至高的神圣的价值体系,使得人变得空洞,无价值也就意味着无信仰。
但在尼采那里,虚无主义又进一步地被作为反抗传统神学的工具,借以宣传人的理智。
尼采在1882年问世的《快乐的科学》一书中,首次喊出“上帝已死”,为的就是肯定人的存在而拒绝一切虚无的幻象。
萨特的虚无论深受尼采“上帝之死”哲学观的影响,是其虚无论的深化。
萨特认为,“在上帝已死的时代,人具有了绝对自由而成为自由的人。
” 萨特在肯定了尼采对外部有神论打破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思考,人的自由最终是被自我规定的。
但在上帝已死的时候,人似乎“无法用任何方式说明自我的行为是正当合理的”。
在此基础上萨特将其个体存在主义进行深化,提出了“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其反对孔德的那种以人类为崇拜对象的人道主义,但同时也承认: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是受限制的,是需要承担责任并做出选择的。
“人道主义”即是人与世界相协和的趋善的产物。
我们将萨特的虚无主义与尼采的虚无观相区分,大致可以归为以下两点:1、世界的虚无主义向个体虚无主义的过渡萨特的虚无主义与尼采虚无论的范畴不同。
萨特强调从个体世界出发,人可以对外部一切事物进行虚无化,而尼采强调的是外部客观准则的不可靠性。
在尼采这里,“虚无主义”被界定为社会层面规定的超验价值的坍塌。
尼采的虚无主义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将当时那个时代的社会价值标准“上帝”作为批判对象。
在确立“人之主体性”的这一西方哲学史进程中,尼采无疑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萨特的虚无观建立在尼采无神论的基础之上,否决了外在束缚的条框,声称人应该真正地活出个体的世界。
《尼采传》读书心得600字
《尼采传》读书心得600字在尼采看来,一切物种都早已超越本身以上,难道人类要做巨浪中的退潮?人是一条不洁的河流,个体应当成为大海,方能容纳一条不洁的河而不受其污。
那大海的形态便是超人,能拒绝一切庸者的污垢。
超人的精神和心灵都处于自由的状态,他的头颅是其内心之肺腑。
从云端降下沉重的雨点,那伴随而来的雷电正是超人的化身(尼采认为,超人还未真实地存在于世间)。
《西游记》中的四个主人公给我截然不同的印象。
唐僧是一个老实憨厚的和尚,往往被妖精骗得团团转,还要怪罪自己的徒弟,正是因为他太菩萨心肠,所以屡屡被捉。
而孙悟空则是一个活泼好动,沉不住气的猴子。
他武艺精通,为保唐僧西天取经,费尽心思,忠心耿耿。
猪八戒好吃懒做,贪图美色,但有时也懂得知错就改,关键时刻能奋手相救。
沙僧则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虽然在队伍中很不起眼,挑着担子,但是往往在关键时刻起着重要作用。
在成长过程中,无数本书滋养着我,伴我度过漫漫长途。
我对书如鱼和水,紧紧系在一起不可分开。
臧克家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当一本书真正住进你的心里,你就会有这种感触。
令我最佩服的就是作者在描写两方交战时的高超技巧。
就拿杨志和索超在大名府的那场比武来说吧。
不谈两人的盔甲武器,也不谈双方打斗的场面,单是两人的马,作者就写得活灵活现。
索超的马“色按庚辛,仿佛南山白额虎;毛堆腻粉,如同北海玉麒麟。
”而杨志的马“骏分火焰,尾摆朝霞,浑身乱扫胭脂,两耳对攒红叶。
”作者观察细致入微,虽然在这里只用了比喻的手法,但在描写杨志的马时却用了四种不同的物来比喻马全身不同的红,使人觉得可信、真实,足可见作者技巧的巧妙。
然而,人生来的使命便是去争做超人呢?在尼采眼里,普通人都是粗制滥造的产品,而超人则是理所当然的统治世界的“高等者”。
他是英雄,不是通常所称道的英雄人物。
那种人凭借强力,在虚荣或个人野心的驱策下,能为人类酿造巨大的灾害。
这里指的只不过是“人类的忠仆”,只因为具有伟大的品格;他伟大是因为能倾心为公众服务!可悲的是,林冲看不穿,只是一味地忍气吞声、自欺欺人。
萨特与尼采读后感
萨特与尼采读后感尼采和萨特是两位极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他们的思想深刻地触动了许多人的内心世界。
通过阅读他们的著作,我对他们的思想和观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我看来,尼采和萨特的哲学思想都具有独特的魅力,激励着我思考生活的意义和目的。
尼采的哲学思想着眼于个体的超越和个体的解放。
他强调个体的力量和创造性,认为只有通过个体的自我发展和超越,人类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尼采主张摒弃传统的道德观念,反对凡俗的道德约束,他认为人应该追求自我实现,追求真理,追求美。
尼采的思想具有极大的独创性和开创性,他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著作为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尼采的思想引起了我对人类自由意志的思考。
他认为人类是自由的,可以超越传统的道德标准,超越常规的规范,在自我的实现中找到与生俱来的本真和力量。
这个观点给予了我深刻的启示。
在传统的社会观念中,人们常常受到各种外界的限制和束缚,而尼采主张人们应该追求真理和美,追求个体的独立和发展。
这种观点为我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让我能够更加独立地思考问题,更加自信地实现自我。
与尼采强调个体力量和自由相比,萨特的哲学思想更加关注社会和政治问题。
他认为人只能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才能发现自我,并实现自我。
对萨特来说,人的存在先于本质,个体应该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来决定自己的本质和价值。
人的自由选择决定了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我深深地被萨特的思想所触动。
他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等著作揭示了人类的责任和存在的意义。
他强调个体的力量和选择,认为每个人都有义务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意义和价值。
这种观点给予了我更加深刻的人生指引。
在社会中,我们常常被各种压力和需求所束缚,而萨特的思想提醒着我们要保持独立的思考能力和选择的自由。
只有通过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行动,我们才能真正地实现自我,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尼采和萨特的哲学思想都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思想启发了我对个体力量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通过深入研读他们的著作,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能力,只有通过选择和行动,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找到与生俱来的本真和力量。
《尼采诗集》读后感
《尼采诗集》读后感
《尼采诗集》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尼采诗集》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尼采先生的一生如此精彩,也如此坎坷不平,遭遇过非人的待遇的他,写下了不少诗歌。
他的每一诗都那么飘然生动,如同生活在他的世界之中一般,我留恋于那梦幻般的画面,尽量渗透其中的哲理。
《归乡》中的一句:“当钟声悠悠回响,我不禁悄悄思忖:我们全体都滚滚,奔向永恒的家乡……”调子是多么忧伤啊,思念家乡的他,恨不得像黄河那般的速度回家。
“整块木头制成的敌意,胜过胶合起来的友谊!”短短两句,也是两行的格行,构思巧妙,语言质朴,意味深长。
多一个敌人不如多一个朋友,路上我们每时每刻都有朋友的陪伴,人生离不开友谊它是构成一生的丝绸,那样珍贵。
骄傲使人落后,自负的人离成功太远。
所谓“不要把自己吹的太大,小针一刺就会是你爆炸。
”你太傲慢,谁会愿意和你站在一快?你说这是你的性子,那我要说:“如果你不改,你的世界不为你而存在!”
尼采的一句话应了我的心声:向上攀登的'人——理应受赞扬!然而他随时都在下降!远离成功的人,却真正在上升。
是啊,我们多少希望受到他人的赞扬,那样我们的自尊心就得到满足,便会感到自豪与快乐。
可每一次赞扬都会使我们自负的心里提高一层。
宁静的大街,我们会思绪万分。
当幽光拉出了影子,我们在黑夜就不必害怕了,因为有一位和我们举止相同的伙伴陪着自己。
我们要像尼采先生一样,用笔记下我们自己的历程。
尼采的哲学思想读后感
尼采的哲学思想读后感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是19世纪末德国重要哲学家,他受生存竞争学说的某些影响,把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发展为权力意志,并提出了超人的理论,从而赋予唯意志论以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内容。
在哲学上,尼采成了德国狄尔泰的生命哲学和施本格勒的历史哲学的先驱,并对实用主义、存在主义等20世纪西方重要的哲学流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尼采哲学的精髓即是重估一切价值,其意志是压倒一切的。
第一次接触到尼采是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在我的印象中,尼采是一位自诩“太阳”的充满傲气的狂人。
对于他的哲学,总是无法理解。
但是通过阅读后,才发现尼采的哲学让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的看法对待人生。
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言:“人们总认为尼采是宣扬法西斯、超人、权力意识等,把他归为强权政治与种族主义,认为是一个政治狂人,但实际上他所关注的并不是政治问题而是人生问题,所有我们当作的政治问题都是他对人生问题的解释。
所以我觉得尼采是一个真诚的思考人生的哲学家,他所思考的高度几乎无人能及。
”尼采的著作中很多地方后面都有着权力意志的踪影。
他说,哲学就是这种暴虐的冲动本身,就是神圣的权力意志,“创造世界”的意志,探求第一原因的意志。
他还把生命也联系进去,说“生命首先力求释放自身的力量——生命本身就是权力和意志”。
尼采说:“一切情绪都是强力意志的发展”。
如果要问这什么是强力意志?尼采就会答道,强力意志就是原始的情绪。
情绪是意志的形式。
而意志就是情绪。
这好像有点循环解释的味道。
他一会说意志是情绪,然而有时候又说是激情,感情等等。
或许对于尼采而言,它们的本质的基础都是强力意志。
如果用希特勒的例子说明一下会好理解一点。
希特勒等法西斯分子他们要权力和强权,开始也是用很情绪化的语言,激发人们的某种感情或激情。
法西斯分子他们的行为为什么那么疯狂,我觉得用尼采的这种思想可以解释。
人毕竟是很容易情绪化的动物。
尼采最重要的意义还不在于学理的探讨,而在于精神的示范。
我始终记着他在投身哲学之初的一句话:“哲学家不仅是一个大思想家,而且也是一个真实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萨特与尼采》读后感]一、人生的悲剧性萨特和尼采都深深看破了人生的真相:人生是无意义的,人生是悲剧性的,《萨特与尼采》读后感。
尼采认为,欲望无边却无法满足,生命的本质就是痛苦。
(这一点和叔本华认识一致)。
萨特认为,存在是虚无的,现实是恶心的,人正是在不是其所是和是其所不是的状态中生存着。
其所是是过去带给我们的不可变的本质,其所不是是将来我们还没有形成的本质,人就是否定着过去及被将来所否定的现在,而现在是双重的否定。
人的自由正在于这双重否定之中,由于人生是一个不断自身否定的过程,所以现在的我们,什么也不是。
人的存在是由自为的存在介乎自在的存在之间的。
自为的存在是人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像液体,自在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世界的存在,像固体;而实在的存在就是固体与液体的混合体,一种半流质、半透明、粘滞的存在,像黏液一样的让人看着恶心的东西。
人的存在就像一个洞,洞中是虚无的,可这虚无要洞壁的存在来证明其存在。
人的存在除了自我意识,还有靠他人的存在来印证。
人与人之间可能有暂时的共在(我理解为共同利益),但由于人本质上是自由的,所以人的根本关系是冲突,而人又无法离开他人而存在,因此悲剧不可避免,永恒存在。
二、既然人生是悲剧的,我们是否就悲观等死呢?萨特和尼采都否定了消极的人生观,都不相信上帝和理性的存在。
他们清楚地看清了人生的悲剧本质,但并没有被这悲剧吓倒,而是各自提出了解决方案。
尼采的解决方案是,用日神精神尤其是酒神精神来疗救人生的苦痛。
日神像迷梦,让人沉醉在美妙的幻想中忘记痛苦;酒神像迷醉,让人们在生命的狂欢中忘却苦难的真相。
就像选择记忆一样,我们应有意识地麻醉麻醉自己,如果纠缠于痛苦中不能自拔,那就会走向叔本华式的虚无主义。
所以他提倡强力意志,提倡超人,人应该爆发出生命的活力和激情,爱我所爱,做我所做,赢取我所想得到的一切。
萨特的解决方案是,存在先于本质。
我们的出生是一个偶然,这个偶然导致了我们存在。
可我们的本质却是由我们在生命旅途中不断地选择、奋斗而决定的,这种决定本质的过程,会持续一生,直到生命终止,我们的本质才最后盖棺论定。
所以,你必须做一个主动积极的人,不断地选择--是做英雄还是做懦夫;不断地行动--为你选择的后果承担责任。
人不是被上帝造就的,人就是这样被自己造就的。
三、人是自由的几乎所有的西方人生哲学,都涉及到自由的话题。
尼采和萨特都认为,人是自由的。
但两人的认识并不一样。
尼采的自由来自于自我超越以及对悲剧人生的超越。
尼采把悲剧人生看作了审美人生,痛并快乐着,更让我们彻骨地感受到快乐难得和壮观。
人生既然是一出悲剧,那就把它当作悲剧来演吧,演得轰轰烈烈,威武雄壮。
在人生悲剧中,我们自己就是悲剧英雄,我们也要欢欣鼓舞地演这悲剧,从自身的痛苦乃至毁灭中体会生命的伟大和骄傲。
萨特说人是自由的,这并不是说人就可以为所欲为,而是说人可以有所不为,读后感《《萨特与尼采》读后感》。
拒绝,也是一种自由的权力。
人有选择不做什么的权利,这是绝对的,在这个意义上说人是自由的。
而人选择做什么的权利,是相对的,因为别人也是自由的,这样人就和他人永远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所以说他人即地狱。
比如,你可以拒绝一次约会,享有这样的自由;但你不能选择跟一个不爱你的人结婚,因为人家不答应,你就无法享有这样的自由。
萨特鄙弃那种人生的逃兵,鄙弃不自由者。
当人意识到自己是自由的,神就无法控制他们了。
萨特憎恶悔恨,因为悔恨是一种自欺。
这是意识到了自由而又不敢去正视它,认识了而不行动,行动了又不敢承担后果,这是懦夫的表现。
自欺是不真诚的,真诚是的确不知道真相,或根据自己明白把握的真相行事。
自欺则总是使事情处在若明若暗、不明不白的摸棱两可的状态,在必须作出的选择面前不选择,将选择不断往后推而不能勇敢面对,这是一种最不负责任的状态。
四、伟大而真诚的友谊还有一个共同地地方,就是他们都曾得到过真挚的、刻骨铭心的友谊,然后,又失去它。
尼采终身未婚,最后在极度孤独中达到疯狂。
他曾和歌剧家瓦格纳是最好的朋友,尼采有很高的古典音乐造诣,自己写了很多曲子,也是很出色的诗人,写了几百首涵义隽永的诗歌。
他特别欣赏和推崇瓦格纳的歌剧,瓦格纳也非常赞赏尼采
的思想和才华,两人成为至交。
瓦格纳家的房子专门有两间是留给尼采住的。
可是,后来,尼采从瓦格纳的行为中嗅出了他极其厌恶的那种哗众取宠的戏子味,从瓦格纳作品中发现了违背古希腊精神的现代颓废现象,写了《人性,太人性了》,直接批评瓦格纳的艺术,两人从此决裂。
然而,他终生怀念这段友情,直到他神志清醒的最后一刻,他仍表示,他与瓦格纳的交往是这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幸遇。
然而,他的真诚不允许他无视两人思想的分歧,因为哲学家首先必须是一个真实的人。
他不能背叛自己,哪怕一无所有,再次面临可怕的孤独的荒漠。
萨特虽然也没有结婚,但比尼采幸运多了,有西蒙。
波娃这样的红颜知己终身相伴,两人都是存在主义者,他们希望能做到真正出于自由地一起生活,过一种真正道德的生活,不愿意他们的关系中夹杂任何外在约束成分,所以他们比婚姻证明的夫妻关系更真诚。
萨特也是真诚的人,他和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加缪曾是知己好友,可后来因为两人在暴力革命、斯大林主义的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两人决裂。
加缪不幸车祸身亡时,萨特非常痛心,并对加缪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五、总结尼采哲学和萨特的存在主义很像:两者都是行动的哲学,都是积极的人生观。
尼采和萨特的伟大不仅在于发现人生的真相,更在于面对真相的勇气。
尼采说:我们爱生命,并非因为我们习惯生命,而是因为我们习惯于爱。
对生命的爱,就是人生的魅力所在。
苦中作乐,昂奋地面对挫折,不屈服于任何挑战,扎根于现实世界而不去寻求虚幻的彼岸世界的幸福,就是人生的精神武器。
两位大师,像初升朝阳一般,驱散了萦绕心底的迷雾般的孤独、恐惧、迷惘。
是啊,生命是一种必须不断自我超越的东西,必须从高于自身的东西那里去寻求自身的意义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