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咏物诗鉴赏64页PPT
合集下载
咏物诗(完整精华版) ppt课件
真国色
ppt课件
23
3、分析手法
①反衬手法的运用。 写芍药的“无格”,芙蕖
的“少情”,来反衬牡丹的高 贵富丽,令人喜爱。
ppt课件
24
3、分析手法
②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唯有牡丹真国色”这句话用比 喻的手法,从正面描写牡丹。“国 色”,诗人把牡丹比喻为国中最美丽 的女子,写出了牡丹的姿色远在其他 诸花之上。突出牡丹的高贵富丽。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pp,t课件
8
燕子: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 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ppt课件
9
4、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 力量 深邃 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 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历史
发展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
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东风:春天 美好
• 而象征侧重于象征客体和象征意义之间的相关联系,它 们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相似点,而且这种相关联系是靠联 想去寻找的。
• B、比喻是一种形象化手法,即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 化深奥为浅显,化陌生为熟悉,化平俗为生动。
• 而象征却恰恰相反,它是一种含蓄化手法,即把具体而 形象的事物含蓄化,使其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含义。
本诗表面写雁,实际写人。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象征手法。表面写雁,实为写人,即把
逃避回鹘南侵的边民写作四散的早雁。
高考复习咏物诗鉴赏指导PPT (共21张PPT)
答案:第一问两个要点。①赞扬的理由是,
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 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②批评的理由 是,石曼卿《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 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3个要点。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 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 ②“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 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③“认桃无绿 叶,辩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 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 的精神品格。
例题:
阅读下面诗,回答问题:
马诗(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金络脑,指马披上威武的鞍具。 (1)这首诗中的“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诗人通过咏马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1)这首诗刻画了渴望披上威武的鞍具, 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的马的形象。 (2)抒发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感 慨。
1.C
巩固练习: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04年全国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 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 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 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 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 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 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 慨。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 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鸡无意绪,鸣噪 自纷纷。 (1)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 “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 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 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杜诗,其“诗眼”和 “诗骨”分别是什么? (2)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 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
高考复习咏物言志诗的鉴赏PPT[优秀课件资料]
《蝉》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蝉喻作者自己。前四句写蝉的 艰难处境:由于自命高洁,总是食不果腹;虽然竭尽全 力地叫,也是白费精神,得不到同情。这实际是说诗人 自己。下面四句则直抒胸臆。三联上句说自己官位低微, 无所归依;下句说田园都荒芜了,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 透出要辞官归隐的心意。尾联又把自己的命运和蝉联系 起来,从蝉的叫声得到警示,醒悟到自己和蝉一样清苦。 作者是怀着崇敬和同情的心情写蝉的,用蝉来警戒自己, 要像蝉那样保持清高和廉洁,即使政治环境恶劣,也永 远不变初衷。
2. 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 现了_喜_悦_、_赞_赏___ 的态度,后者表现了 ___贬_斥_、_嘲_讽__ 的态度。
3.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 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 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
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姻娜多姿联想到 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 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 保持自己的节操。
1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5分)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 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 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 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 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 的高尚节操;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平淡闲适、不慕富 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 气节。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观察角度的不 同,即使写同一事物,他们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 达出不同的感情来。当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诗人 明确意识的寄托。但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 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透过 所咏之物,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 或隐含生活的道理。这就是我们在读解时要细加领悟的。
高考语文复习:咏物诗鉴赏课件
万物皆有品,寄寓世间情 ——托咏物言志(咏物)诗鉴赏
学习目标
探究托物言志诗的题材特征、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 掌握托物言志诗的解题思路,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何为托物言志诗?
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 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 者思想感情,寄寓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托物言志是一种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就是诗人 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 中,即物与志的结合。
B.文似看山不喜平,此诗运用转笔形成了诗意的转折,其色调也
从明朗转为黯淡。
C“C蟠.杜据甫亦借高物大抒”怀是,形用容柏衰树时的之“柏蟠,据“亦得高地大””“之蟠姿据隐”喻承了“当千时年藩根镇”, 的此 隐龙柏喻盘不家虎是 国踞所 衰之出 落势非。。地,也不是生长浅薄,却变得枝枯叶燥,了无生机, D全D诗.此通诗过情描感写复“杂病而柏深”沉之,形既象有、对际现遇实抒的写不人满之,命也运有、对感未慨来,的咏希物望抒, 可怀谓,沉表郁达顿盛挫衰。无常的感慨。没有对未来的希望。
C.“客从何乡来”两句,诗人由病柏而想到故乡,感抒发慨了盛思衰乡无之常情。
D.这首诗在结尾两句抒发胸臆,表达了世事无常、难以意料的感慨。
B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A“.诗病人柏善”用—比—兴抒手写法人,之此命诗运中、的感病慨柏,与咏刘物禹抒锡怀“,病情树感前深头沉万。木春” 有相刘同禹的锡寄—托—。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乐观的襟怀。
病柏由盛而衰的变化,象征了唐朝从强盛到衰落的沧桑 巨变;丹凤哀鸣,象征了正直之人被摈斥在外;鸱鸮意 满,象征了奸佞小人盘踞于朝中。诗人借助这些意象表
达了对国运时局的忧虑。
C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学习目标
探究托物言志诗的题材特征、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 掌握托物言志诗的解题思路,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何为托物言志诗?
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 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 者思想感情,寄寓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托物言志是一种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就是诗人 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 中,即物与志的结合。
B.文似看山不喜平,此诗运用转笔形成了诗意的转折,其色调也
从明朗转为黯淡。
C“C蟠.杜据甫亦借高物大抒”怀是,形用容柏衰树时的之“柏蟠,据“亦得高地大””“之蟠姿据隐”喻承了“当千时年藩根镇”, 的此 隐龙柏喻盘不家虎是 国踞所 衰之出 落势非。。地,也不是生长浅薄,却变得枝枯叶燥,了无生机, D全D诗.此通诗过情描感写复“杂病而柏深”沉之,形既象有、对际现遇实抒的写不人满之,命也运有、对感未慨来,的咏希物望抒, 可怀谓,沉表郁达顿盛挫衰。无常的感慨。没有对未来的希望。
C.“客从何乡来”两句,诗人由病柏而想到故乡,感抒发慨了盛思衰乡无之常情。
D.这首诗在结尾两句抒发胸臆,表达了世事无常、难以意料的感慨。
B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A“.诗病人柏善”用—比—兴抒手写法人,之此命诗运中、的感病慨柏,与咏刘物禹抒锡怀“,病情树感前深头沉万。木春” 有相刘同禹的锡寄—托—。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乐观的襟怀。
病柏由盛而衰的变化,象征了唐朝从强盛到衰落的沧桑 巨变;丹凤哀鸣,象征了正直之人被摈斥在外;鸱鸮意 满,象征了奸佞小人盘踞于朝中。诗人借助这些意象表
达了对国运时局的忧虑。
C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一草一叶总关情——咏物诗鉴赏ppt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 2分 )
• 颔联描绘了长于山野、色泽清淡、 香气浓郁;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 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的清高的 野菊形象。
•三、常见的题型
(一)物象型
问:诗中的物象具有什么特征 (品格)?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形 象?
•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卜算子· 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 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 香如故。
注:陆游生活在宋金交战的时代,他力主抗战,却遭到投 降派的排挤。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
【唐】骆宾王 《咏蝉》
• • • • • • • •
【元】王冕 《墨梅》 【明】于谦 《石灰吟》 【宋】王安石 《梅花》 【清】郑燮《竹石》 【唐】李贺 《马诗》 【唐】贺知章《咏柳》 【唐】骆宾王 《咏鹅》 【唐】杜甫 《严郑公宅同咏祝竹》
•二、题目的特点
• 1.直接以物象为题 • 2.咏(题、赞、惜等)+物象
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
• •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 【注】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闲居江宁。此诗写 于他晚年闲居之时。陂,水池。 • 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步骤 一) 。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 “成尘 ”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 强调( 步骤二) ,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 想而献 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步骤三) 。
《咏物诗鉴赏》---(共64张)PPT课件
.
4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 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形式标志
以物象为题,如《小松》、《子规》
咏(题、赠、赞)+物象,如《咏 梅》、《赏牡丹》
.
5
猜猜下面诗歌的所咏何物。
(一)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鹦鹉
(二)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注解等。
.
19
画 菊 郑思肖(南宋)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花开不并百花丛,
待到秋来九月八,
独立疏篱趣未穷。
我花开后百花杀。
宁可枝头抱香死,
冲天香阵透长安,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元兵南下,郑思肖 上疏直谏,痛陈抗敌 之策,被拒不纳。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 急; 爱读书,参加进士考试, 不中。
【注】① 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 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1、形象特点: 栖高饮露、生性高洁、声音远播。
2、所言之志:
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3、手法: 托物言志 象征
借蝉声远传无需借秋风的特点,道出了立身品格高洁的 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 出对高洁自守品格的热情赞颂和对才华的高度自信。
.
17
物的 由小到大,不被人注意,但 特点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2句)
《小松》
以小松喻人,出 情与 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
自小刺头深草里,志 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咏物诗课件
墨梅
画眉鸟
(宋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小松
(元)王冕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唐)杜荀鹤
交流共享正当时——归纳咏物诗的特点
1、标题标志:①以物象为题;
②咏(题、赠)+物象 2、物的特点:描摹外形、色泽、特征、 生长环境等。 3、内容特点: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 品质;或表达自己对 生活的 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4、常用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对比、 烘托、比喻、拟人等
如何鉴赏咏物诗
1、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 在品性。(形似) 2、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 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神似) 3、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 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
掀起你的盖头来—明确概念
请你用“通过写 的 特点, 表达了抒情主人公 的思想感情”的 格式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交流共享正当时——归纳咏物诗的特点
咏物诗的特点有哪些?
1、标题标志: 2、物的特点:
3、内容特点:
4、常用手法:
孰与高下一试之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 郑思肖是宋末诗人,有浓厚的民族意识。
此诗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答题表述语言提示
这首诗运用了 手法,描绘(刻 画)了 的特点(形象),结合诗句进 行分析,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