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高中语文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共25张ppt)
3、察邻国之政: 政治,管理
4、寡人之民不加多:更、再
5、请以战喻:请允许我;说明,打比方
6、填然鼓之:名词作动词,敲起鼓来;
7、是亦走也:这也是逃跑啊
8、则无望民之多与邻国也 通“毋”
.“五十步笑百步”已经成为人们 经常使用的成语,含义是什么?
提示: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 相同(并无本质区别),只是 情节轻或重的区别。
讨论:孟子否定了魏国及邻国之政,那么 他的理想政治—“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王道 仁 之始 政
王道 之成
不违农时(农)
不 可
胜
保护鱼类(渔) 食
按时砍伐(林)不可胜用
鼓励养蚕(纺)
繁兴六畜(牧) 生产粮食(农) 兴办教育
初步 措施
保 民
根本 教 措施
民
思考:孟子在最后一段旨在说明什么? 用了什么说理方法?
寡 人 之 于孟 国子 也
孟子的仁政思想
1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邦国的主权在民:应由百姓决定立谁为君 3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是可以不服从的 4政事以民为归宿 5用人以民意为准:选拔、杀掉某些人,应以国 人的意见为出发点,不能只听大臣、大夫之言 6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不扰民、与民同乐
7施仁政应使百姓安居乐业 8反对不义的战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例题1 1、下列有关“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
他三项的是 • A.树之以桑 • B.以五十步笑百步 • C.请以战喻 • D.愿得补黑衣之数,以为王宫
答案:D
下列画线字解例释正题确的2一项是
• A.河内凶(有战乱) •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 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
判断句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课件8寡人之于国也上课 (共23张PPT)
南宋朱熹将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四部儒家经典合为“四书”。
寡人之于学习也
• 寡人之于学习也,尽心焉而矣。物理差,则移 其心于数学,移其力于英语;化学差亦然。察同桌 之学习,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同桌之分不加少,寡 人之分不加多,何也?” • 同桌对曰:“君好睡,请以睡喻。周公召之, 昏昏欲睡,弃笔曳书而倒。或半节而后醒,或整节 而后醒。以半节笑整节,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整节耳,是亦睡也。”曰:“君如知此,则无 望分多于同桌也。”
以五十步笑百步来做比喻,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 政者没有本质区别。
第 三 部 分 : 民 加 多 。
王道之始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王道之成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讨论
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何现实意义? (古为今用)
1.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温饱”和
“教化”两部分,也就是今天的“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 2.开发自然资源,做到“不滥”、“不
竭”,是今天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概念。
小结:
课文中阐述的是“王道之始” 和“王道之成”的道理,强调:以 民为本、实行仁政是统一天下的根 本保证。孟子认为,国君如能实行 仁政,减税宽刑,不滥杀无辜,以 忠信孝悌教育百姓,就可以使天下 归心。这就是说,真正能够爱人民 的人,他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王道之果
施仁政 除虐政(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
总结孟子的仁政思想
1.合理地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无 憾”。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 课件PPT
②王如知此 如果
③夫如是,则远人不服…… 像
④则何如
跟”何”连用,怎么样
⑤纵一苇之所如
动词,去、往
“然”
①河东凶亦然
这样
②然而不王者
这样
③填然鼓之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于”
1、寡人之于国
对
2、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到
3、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比
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在
5、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跟、和
这样 却
名作动,统一天下
代词,这种事
◆要使“王道之成”,应该怎么做?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养民
谨庠序,申孝悌
教民
不王者 未之有
●发展农业生产——百姓衣帛、食肉、无饥无寒 ●兴办学校教育——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约束 通“途”, 开仓赈济 道路
4、然而不王者 名—动 统一天下
5、王无罪岁
名—动 归咎,归罪
6、谨庠序之教 形—动 认真从事
7、养生丧死无憾 形—名 生者,死者
“是”
四、一词多义
1、是社稷之臣也 这
2、是谁之过与
这
3、夫如是
这样
4、是亦走也
这
5、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这
6、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这
“如”
①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比得上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介绍 孟子,名 轲 ,字 子舆 , 战国 时邹人。
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
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人称 “亚圣”。孟
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
8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共33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
“孝”,敬爱兄长为“悌”。义:道理。 颁:通“斑“,头发花白。戴:顶着东西。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
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如
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此却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
衣,食:动词,吃穿。 黎民:百姓。 然而:这样却。 王:动词,为王。使 王,这是不曾有过的事。
孟子给梁惠王提出了哪些建议?有什么效果呢?
建议 不违农时 数罟不入 斧斤以时
效果 谷不可胜食 鱼鳖 不可胜食 材木 不可胜用
结果
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
树:名词作动词,种植。 衣:名作动,穿衣。
⑥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宾语前置:畜鸡豚狗彘。 之:助词。
豚:小猪。彘:猪。
畜:畜养。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
弃:抛弃。 曳:拖着。 走:指逃跑。 翻译:抛弃铠甲,托着兵器逃跑。
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或:有的人。 以:用,凭借,拿。 则:连词,那么。 何如:怎么样。
翻译: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止,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止。凭自己 只逃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逃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孟子在最后一段用什么说理方法?想说明什么?
狗彘食人食(贵族)
对比论证 涂有饿莩 (百姓)
天 施仁政 下
之
民
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
比喻论证 刺人而杀人归罪于武器
除暴虐
至 焉
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正确态度
不找客观原因, 而应反省自己。
孟子的思想
“仁政”思想: 1.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不扰民、与民同乐。 3.施政应使百姓安居乐业,提倡“省刑罚、 薄税敛”、“不违农时”等主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8《寡人之于国也》 (共34张PPT)
特殊句式 1.是亦走也:判断句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结构后置 句。 重点习惯句式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有的……” 2.直不百步耳 “只……罢了。” 3.是亦走也 “这是……呀。” 4.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同……有什么区别呢?”
阅读与思考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来 做个比喻:(在)咚咚地击鼓,兵器已经交锋(的时候), (有人)就丢掉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然 后停了下来,有的人的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了下来,凭借 只是逃跑了五十步来嘲笑逃跑一百步的,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只是没有一百步罢了,这也是 逃跑。” 孟子说:“大王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 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兵器
击鼓,名→动 用 喜欢 第二-四段 打比方 请允许我 衬字 拖着 逃跑 有的 才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 凭借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 只是 这 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通“毋”,不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要 罢了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先秦散文
一是以记叙历史人物思想活动、 历史事件的历史散文如《左传》等。
二是以议论和说理为主的论说 散文即先秦诸子散文如《论语》 《孟子》等。
千秋亚圣-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 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 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 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后 世将他和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故里 山东邹城
孟庙亚圣殿→
←亚圣府 孟子后裔居住的地方
孟府仪门→
孟庙康熙碑亭→
←孟母林神道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 精品教学课件PPT
民不加少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② 五十步笑百步 ③④
王道之始
斯天下之民至焉。⑤⑥⑦ 王道之成
君王的态度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王道之始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 王道之成 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宾语前置
未之有也 〖之〗,在否定句中,“之” 作动词“有”的宾语,放在 了“有”的前面。
词类活用
1.填然鼓之
(打鼓)
2.树之以桑。
(名词作动词。树:种植。)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名词作动词。衣:穿。)
4.然而不王者。 (名词作动词。王,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前一个“食”带宾语“人食”,作动词:吃。后一个“食”
有点扎心,但是事实。没有一个人的生活是容易的…熬过去! 人到中年,如在生活的激流中行走,习惯了背过身子哭,转过身子笑。
有时候,只想沉默,不是不懂,不是装清高,只是累了,不想说。 成年人的世界里,越发懂得独处,闲暇时,打开音乐,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在高低起伏的音乐声中,抱紧自己。
人活着,有时真的很累,越是外表开朗的人,内心越脆弱,越是表面看起来无所谓的人,越在意的多。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天地,你走不进来,他走不出去,于是便学会了在自己的世界里,浅笑成歌。 慢慢地学会了,苦而不言,喜而不语,因为你的不容易,别人未必能够读懂,你走的路,只是别人眼中的一处风景。 再坚强的人,也会委屈,也会难过,但是你要相信,每个人头顶上都有一片天,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阴晴圆缺。 人到中年,要学会自己去奔跑,每天睁开眼睛就面临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再苦再累都不能倒下。 张爱玲说,到了中年的男人时常会感觉孤独,因为他一睁眼全是要依靠他的人,而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中年人生,渴望有一双大的翅膀,为亲人撑起一方天空,总想给孩子一片森林,总想成为父母眼中的骄傲,总想成为朋友中的佼佼者,因而要咬紧牙关,不断的充实自己。 人到中年,看不透的人心,放不下的责任,无论深夜如何纠结,无论内心有怎样的疲惫,天亮依然去奋斗, 无论有怎样的迷茫,都不敢停下前行的脚步。 大多数人只关心你飞得高不高,又有多少人能在乎你过的累不累,朋友如雨中的伞,锦上添花的人到处都有,雪中送炭的却没几人,走了那么久,回头看看真正能在你身边的人有多少。 谁都有脆弱,谁都会有委屈,难过的时候,习惯了努力的昂起头,让脸上挂着微笑,尽量让自己的肩膀再宽厚些,让胸怀再宽广些,扛下所有的责任。 如果你没有伞。就注定要拼命的在风雨中奔跑,如果你想坚持,就要默默的承受和付出,时间将过程层层的包裹起来,沧桑久了,就会破茧成蝶,坚强的人生就是一个蜕变的过程。 村上春树说,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就不再是原来那个人。所以我相信,只有经历过磨难的人,才能变得无所畏惧,总有一天,你的坚持会让脚下的路走向开阔。 人到中年,喜而不言,痛而不语,再苦再难也要撑起一片天,好的坏的都慢慢收起,经历过,再回头,一切都算不了什么。 终有一天,你会在慢下来的时光里,喝一杯岁月的闲茶,道一声感谢自己,感谢这一路上我们都没有放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
诵千古的政事问答。
栏 目 链 接
预 习 检 测
1.注音
寡 人(guǎ ) 鱼鳖 ( biē ) . . 衣 帛( yì ) 庠 序( xiá . . nɡ) 洿 池( wū ) . 孝悌 ( tì ) .
饿莩 (piǎo) 弃甲曳 兵( yè ) 鸡豚 狗彘 (Tú ) . . . . n zhì
栏 目 链 接
预 习 检 测 ⑧民为贵,社稷次之 ________,君为轻 ________。(《孟子· 尽心上》) ⑨穷则独善其身, ____________。(《孟子· 尽心上》) 达则兼济天下 ⑩天时不如地利, ____________。(《孟子· 公孙丑》) 地利不如人和 ⑪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____________________ 。( 《孟 登泰山而小天下 子· 尽心上》) 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 __________,此之为大丈 夫。(《孟子· 滕文公》)
语文· 必修3(人教版)
第三单元
8 寡人之于国也
栏 目 链 接
课 文 导 读
1.走近作者
孟子 ( 约前 372 — 约前 289) ,名轲,字子舆。鲁国邹
(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 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较为偏激。政治 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 杨朱、墨翟,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
栏 目 链 接
预 习 检 测
③五亩之宅, ______________ ,五十者可以衣帛 树之以桑
矣;鸡豚狗彘之畜 ____________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时代背景:
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 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 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339)将首 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 盂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 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 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 吾国?”(引自《史记·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 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
4、古今异义
(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常指人或动物暴躁 ,心肠狠) (2)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再,副词/常指增加) (3)或百步而后止(有人,有时/选择连词) (4)兵刃既接(兵器/战士,士兵) (5)弃甲曳兵而走(逃跑/行走) (6)谷不可胜食也(尽/胜利) (7)数罟不入洿池(细、密/数字或者数数) (8)树之以桑(种植,动词/常指较高大的林木) (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凭借/表同意认可)
• 七十者衣 帛食肉,
• 黎民:老百姓 • 然:这样
黎民不饥
• 而:表转折, 却
不寒,然 • 王:wàng,名
而不王者, →动,为王,统一
未之有也。 天下
• 未之有也:宾
语前置句
翻译第七段
“狗彘食人 • 食:第一个为动
食而不知检,
词,吃;第二个 名词,食物
涂有饿殍而 • 检:束缚;
不知发。人 • 涂:通“途”,
• 违:违背,耽误。 • 胜:尽,完。 • 数(cù) :密。 • 罟(gǔ) :网。 • 洿(wū)池:池塘。 • 生:活着的人。 • 丧(sāng) :埋葬,办
丧事。
• 养生:供养活着的人
• 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 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 课件(共66张PPT)
用
介词
2.以时入山林
3.申之以孝悌之义 4.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以
1.请以战喻
用
介词
2.以时入山林
3.申之以孝悌之义 4.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按照
介词
以
1.请以战喻
用
介词
2.以时入山林
3.申之以孝悌之义 4.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按照
把
介词
介词
以
1.请以战喻
用
介词
2.以时入山林
3.申之以孝悌之义 4.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5)王无罪岁
名词活用作动词
(1)填然鼓之
(2)树之以桑
(3)七十者衣帛食肉
打鼓 种植
(4)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王无罪岁
名词活用作动词
(1)填然鼓之
(2)树之以桑
(3)七十者衣帛食肉
打鼓 种植 穿
(4)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王无罪岁
名词活用作动词
(1)填然鼓之
发展生产
王道之始
教养百姓
王道之成
阐 述 措 施
发展生产
王道之始
教养百姓
王道之成
不推责任
斯民至矣
《孟
子》——气势夺人的论辨文
《孟
子》——气势夺人的论辨文
1.笔锋犀利的论辨文风
“善养浩然之气”使文章有一往直前的气势; 排偶句式铺张扬厉,笔墨酣畅,而又深具逻辑 的力量。
《孟
子》——气势夺人的论辨文
助词:衬音
代词:这些
之
1.填然鼓之
2.鸡豚狗彘之畜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未之有也 5.斯天下之民至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共37张PPT)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 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 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 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 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 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 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不加少,寡人之民 样办。
不加多,何也?”
文意探讨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本段中,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 了,他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自己尽心 移其民 移其粟
民不加多
邻国无如寡人之用心 民不加少
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倍 感忧虑?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本来就比 较低下,加上各国不断的争战和统治者的 横征暴敛,造成人口减少、地广人稀,兵 员和劳动力匮乏。为达到富国强兵、开疆 拓土、问鼎天下的目的,各国诸侯的当务 之急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争夺、吸引人口, 以增加劳动力和兵员,发展生产力。基于 人口的决定性作用,梁惠王理所当然会为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忧 心忡忡。
孟子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 ☆五十步笑百步。 ☆尽信书不如无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之谓大丈夫。
孟子的思想 一 性善论 二 仁政思想 三 人格修养 四 教育思想 五 义利之辩
他决定带着学生到齐国去。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锻 炼精兵使国家更为富强的政策,对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 最后,孟子来到滕国,滕国太子对孟子的 “仁政”十 分感兴趣,于是孟子便在滕国实行他“仁政”的思想。 遗憾的是,滕国是个小国,时时有被灭亡的危险,不可 能把仁政推行天下。孟子于是到其他国家宣扬他的“仁 政”思想。 可是没有一位君主愿意实施他的政策。孟 子放弃继续宣扬仁政的念头,决心写书建立学说。
人教版2017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PPT课件)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孟
子
1.你明知,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不是每个人都有,你却劝导他们走向善良。在率众食人的战国, 面对觳觫的牛羊,你躲开了鲜血淋淋的厨房。你企图以规矩成 方圆,以六律正五音;天下正在溺水,你企图援之以手,用仁
政的药方,用与民同乐的药方医国。你“民贵君轻”的论断,你睥睨 王者的神态,惹得国君们“王顾左右而言他”,甚至到了大明一代, 朱和尚也对你的巨著大加砍削。 2.翻开《孟子》 ,面对亚圣,“不虑而知”的“良知”,“不学 而能”的“良能”,以及“善养吾浩然之气”“塞于天地之间”,使 我的思想“天人合一”。 觅他的行踪。亚圣离我很近,从一个村庄到一本书,两千余年的 儒家文明无处不打有他的烙印。 亚圣虽游历各国,但仕途坎坷,抱负难以施展,还是与弟子们著 书立说去吧。一本《孟子》 ,为中华两千年的文明画出了一根中轴线。 与亚圣交谈,仁者之仁,智者之智,像一轮太阳,照亮我的天空。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又一儒学大家。他对儒家理论的新贡献是 “性善论”。以此为理论基础,他在政治上倡导“仁政”,推行王 道,反对霸道。孟子还特别重视“民”的作用,他强调人民在封建 社会政治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
武力争霸天下 孟子生于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代,各诸侯国角逐武 力,征战不断,社会混乱,礼制崩坏,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 时,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侵凌被视为合理, 由大国以武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
大秦帝国二世而亡,数风 流人物的秦始皇是万万没有预 料到的。他的千秋帝王梦轰然 倒地,贾谊把它归纳为“不施 仁义” 。秦用取天下的办法,来 守天下;用攻天下的办法,来兔死狗烹,引起山东贵族的不满。人们压抑已久的情绪在大 泽乡如火山一样喷发出来,秦帝国如大厦在瞬间倾倒。 “仁义不施 而攻守之势异也” ,这是秦始皇之过,也是所有亡国之君之过也!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三8《寡人之于国也》课件(共28张PPT)
答案:A。
例题4
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 ②鸡豚狗彘之畜
③树之以桑
④未之有也
⑤邻国之民不加少
A、①②⑤/ ③/ ④ B、①③⑤/ ②/ ④
C、①②④/ ③⑤ D、①②⑤/ ③④
答案:A。
例题5
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 ) A、请以战喻 B、寡人之于国也 C、王无罪岁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宾语前置
未之有也 〖之〗,在否定句中,“之”作动词 “有”的宾语,放在了“有”的前面。
意动用法
王无罪岁 〖罪〗以岁为罪,认为年岁有罪过。
典型例题
➢例题1 ➢例题2 ➢例题3 ➢例题4 ➢例题5
例题1
下列有关“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 的是( )
A、树之以桑;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请以战喻; D、愿得补黑衣之数,以为王宫。 答案:D。
通假字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颁〗通“斑”。 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敛”。 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
名词活用作动词
1、填然鼓之; 〖鼓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称王;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 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 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 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对 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 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 “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例题2
下列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 (拖着)兵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优秀ppt课件完整版
表达了作者对君王的期望和寄托,希望君王能够承担起治国的重任,实
现天下太平。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对比
通过对比邻国之政和寡人之政的不同之处, 突出了作者治国的用心和成效。
排比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 感染力,使得作者的观点更加鲜明有力。
反问
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了作者对治国的重视 和责任感,同时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
其他学派观点比较分析
道家学派
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主张“道 法自然”和“无为而治”,强调
自然规律和自由发展。
墨家学派
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和 “非攻”,提倡节约、反对浪费
和战争。
法家学派
以韩非子为代表,主张“法治” 和“重刑主义”,强调法律规范 和严刑峻法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
性。
05
互动环节:课堂讨论与问题解答
维护封建制度的文化制度 ,规定不同等级的贵族在 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差异。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 仁”和“礼”,提倡“为 政以德”,注重个人修养 和品德教育。
孟子
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 主张“性善论”和“仁政 ”,强调天赋人权和民本 思想。
荀子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主张“性恶论”和“礼法 并举”,强调后天教育和 法律规范的重要性。
推动文化创新
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 代特点进行文化创新,推动中华文 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04
知识拓展:相关历史文化知识
先秦时期政治制度概述
01
02
03
分封制
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 给诸侯,建立诸侯国,以 巩固统治。
宗法制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人教版必修3
学习第一段:
黄河北部 第国一君段谦词 对于 语气词连用 这河样内凶梁,惠则王荒移曰年其:考民“察于寡河人东之到 ,于移国其也粟,于尽河心取独内焉。耳河矣东。 凶亦然。察邻国之更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
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魏国都城在大 梁,故又称梁国,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孟子的思想
宋代以后常把孔子思想与孟子思 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a、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 有不下”。
b、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尧 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c、“仁政”思想:“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南宋朱熹将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四部儒家经典合为“四 书”。
孟府
孟林亦称亚圣林,位于邹城市东北
孟 子 墓 碑
时代背景:
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 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遭 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339)将首都 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盂 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 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 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 (引自《史记·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请 孟子来魏的目的。
(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正确的措施就吉利; 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错误的措施就凶险) (2)庄稼收成不好
河东凶亦然(《寡人之于国也》) (3)凶残、残暴
攘除奸凶(《出师表》) (4)恐惧而喧嚷骚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2017高中语文—PPT课件—
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第八课《寡人之于国也》
【学习要点】1
.探究文章的内容和手法。
要学会
哟
☆课堂探讨☆
探究一下
1.孟子在文中提出了自己“王道”主张的一个方面,其具体
内容是什么?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孟子的主张有什么区别?
2.孟子在论述“王道之始”时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试站在现代社会的立场,对孟子的论述加以评析。
你知道吗?
☆课堂探讨☆
这是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和评价作者观点的题目,注意准确把握文意,评价时要有自己的观点。
做的怎样?
☆课堂探讨☆
1.“王道”是孟子仁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具体内容是:顺应农时,使民生有保障,并进而对他们实行伦理道德教育。
也可用文中的话回答。
孟子认为梁惠王没有解决人民生老病死的基本生活条件,不能使百姓“养生丧死无憾”,虽然有“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实质上与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没有区别,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这与孟子施仁政、行王道有本质的区别,相差甚远。
做的怎样?
☆课堂探讨☆
2.孟子在这里所讲的,其实和现代人关心的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是一样的。
孟子的说法本于《逸周书》“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之类,《管子》《荀子》《庄子》中也有相近的表述,可见古人已有朴素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但应该明白,古人提出这种观点,主要是为了维持生态平衡,以利于最大限度地、源源不断地获取生存资源;
而现代的环保意识,则是鉴于伴随经济快速发展而来的日趋严重的环境恶化、生态失衡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而提出的,其目的不止在于合理利用资源,更重要的是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二者出发点是不同的。
此题可由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知识评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课堂探讨☆
探究一下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你知道吗?☆课堂探讨☆
注意从选材结构方面把握。
做的怎样?
☆课堂探讨☆
(1)结构严谨。
孟子的文章从表面看,铺张扬厉,似乎散漫无纪,实则段落分明,层次井然,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分割。
这篇文章三部分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2)善用比喻。
孟子善于运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
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
•(3)气势充沛。
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
如这篇文章第三部分孟子畅谈“使民加多”的道理时,连用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灵活运用哟
☆课堂提高☆
1.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
①养生丧死无憾②不违农时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
不寒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⑤
☆课堂提高☆【答案】
B
做的怎样?
☆课堂提高☆找到窍门了吗?
【解析】试题分析:养生丧死无憾是实行仁政的开端,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是发展生产的措施。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矣是结果。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课堂提高☆2.下列对《寡人之于国也》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文中孟子在对话开始之际,一上来就针对梁惠王的错误观点直接进行反
驳,语言犀利,不留任何余地,从而占据对话的主动性。
B .孟子的文章善用排比句式,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同时也增强了论辩的效果。
C .孟子善于设喻,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把抽象道理形象化,使说理显得生动化。
D .文中末段仁政理想图景与暴政虐民情形的对比,形成极大的反差,对比之下,突出了仁政前景的美好,也突出了仁政治国的必要性。
灵活运用哟
☆课堂提高☆【答案】
A
做的怎样?
☆课堂提高☆找到窍门了吗?
【解析】
试题分析:“一上来就针对梁惠王的错误观点进行反驳,语言犀利”有误,孟子善于揣摩对方心理,欲擒故纵,采用迂回方式,因势利导。
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人教版2017高中语文—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