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联系观的运用(整理精校版)
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
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
联系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辩证唯物主义
的一个基本原理。联系观强调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没有孤立的事物存在。联系观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没有孤立的、静止的事物存在。联系观是辩证唯物主
义的一个基本原理,是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之一。联系观的基本原理
和方法论对于我们正确看待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
联系观的基本原理是指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这是联系观的核心内容,也是联系观的基本原理。一切事物都是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没有孤立的事物存在。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作
用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多方面的。在这种联系和作用中,事物
不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且相互制约、相互转化。这种联系和
作用是深刻的、复杂的,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联系观的方法论是指我们认识事物和改造事物的方法。联系观
的方法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以全面发
展为目标,以实践检验为标准,以科学精神为态度,以人民利益为
出发点,以解放思想为前提,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文明和谐为追
求的一种认识和改造事物的方法。联系观的方法论要求我们从事物的内在联系和作用出发,全面、系统地认识事物,正确地处理事物之间的矛盾和关系,积极地改造事物,促进事物的全面发展。
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对我们正确看待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联系观的原理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没有孤立的事物存在。联系观的方法论告诉我们要从事物的内在联系和作用出发,全面、系统地认识事物,正确地处理事物之间的矛盾和关系,积极地改造事物,促进事物的全面发展。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是我们正确看待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武器。
议论文写作辩证思维(整理精校版)
议论文写作辩证思维
作文辅导
0311 2111
::
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联系观的运用
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能力是一种重要的、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锐利武器,是一种真正的“聪明术”。历史上许多被称为天才的卓越人物,往往具有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不管他们是否自觉地意识到)。卢那察尔斯基在分析诗人海涅的聪明机智时说,他能够“从现象上、表面上只有矛盾的地方看到统一,又从仿佛基本上统一的地方看到差异。”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卢梭,他的平等学说,贯穿着矛盾的辩证法,为恩格斯所赞赏。雨果在谈到莎士比亚的天才时说:“天才与凡人不同的一点,便是一切天才都具有双重的返光。”所谓“双重返光”,从实质上来说,正是指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马克思说,莎士比亚的作品特点之一就是“崇高与卑下、可怕与可笑、英雄与丑角的奇妙的混合”。这里所说的“奇妙的混合”,正是指对立的统一。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先生的杂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杂文,尤其是后期杂文表现出对事物的深刻的洞察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得力于辩证思维的能力。辩证思维是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要在科学研究中避免具体方法运用上的片面性,掌握辩证思维是非常必要的。许多世界著名的企业家、管理理论家都认识到辩证思维的作用。美国的杜拉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谈到,管理者的良好决策不是从众口一词中得来,而应以互相冲突的意见为基础。所以听取相反的意见,是正确决策的第一原则。彼德斯和沃特曼在《美国62家优秀工商企业的最佳管理经验》一书中在第四章开头就这样写道:“第一流的智慧,是把相反的事物保持在同一个功能体内的能力。”当代科学之林迅速崛起的方法论学科——系统论,其核心思想是强调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系统论的创立者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明确承认,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他的理论先驱。
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
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
联系观是一种重要的认识方法,它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
本原则之一。联系观强调的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强
调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对于我
们正确认识世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来详
细了解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
联系观的原理主要包括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和辩证法。对立
统一是联系观的核心原理,它指出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所有事物都是由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构成的,而这两个对立的方面
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否定之否定是联系观的发
展规律,它指出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线性发展,而是螺旋式上升
的过程。辩证法是联系观的方法论,它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
中要善于分析事物的矛盾运动,善于辨证地看待问题。
联系观的方法论主要包括全面性、历史性和发展性。全面性要
求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要全面地看待事物的各个方面,不能片
面地看待问题。历史性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要善于把握事
物的历史发展轨迹,善于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发展性要求我
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善于从发展的
角度去看待问题。
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把握事物发展
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善于运用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善于
分析事物的矛盾运动,善于辨证地看待问题,善于全面地看待事物
的各个方面,善于把握事物的历史发展轨迹,善于把握事物的发展
趋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事业发展。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是我们正
联系观的方法论意义
联系观的方法论意义
联系观,即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可变性。因此,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
1.联系的观点
①定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②定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普遍联系的原理
(1)联系是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性。
①内部联系:每一具体事物都是由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统一整体。
②外部联系:每一事物都与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③整体联系: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中的一
普遍联系的原理是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观点“协调发
展”的哲学基础。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地处理和协调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的关系,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正是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具体体现。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
第一篇: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
篇一:联系的观点
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大角度题目——联系观点(6点),从大角度先入手,遵循三步走原则。
例1:此题注意:①联系的普遍性——通用答案,先写;②多样性运用的第一种情况。(12分)循环经济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有着广阔的领域和深远的意义。目前,在农村运用最典型的就是农村沼气,将人与畜禽粪便、农业的废弃物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清洁能源。沼气的残留物——沼液可以代替农药,沼渣可以代替化肥,是广大农村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的?答案: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农业废弃物、沼气、新能源、可代替化肥和农药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4分)②联系是多样的、有条件的。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对农业的废弃物,我们既要看到其有害方面,也要看到其有益方面,才能变废为宝,使资③系统优化法要求我们把握系统内部有序性、结构性,从而达到功能最优化。
循环经济中的各个要素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4分)例
2、此题注意:①联系的普遍性——通用、先写;②客观性方法论有2个—第一种运用情况;
③多样性运用的第二种情况
(2009·广东单科·40(1)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生活和哲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
联系观(思维导图)
整体与部分
(1)整体: [世界观]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 变化会影响部分。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达到整体功能大于 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部分: [世界观]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②部分处于被支配 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③关键部分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两者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
联系观 (把握世界的规律)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哲学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辩证法、形而上学
基本观点
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观点看问题
对立焦点和根本分歧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世界是 普遍联系的
多样性
1.[世界观]:联系具有多样性(直接\间接、内部\外部、本质\非本质、必然\偶然联系) 2.[方法论]:①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 (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与发展观在申论大作文中的应用——以2020年国考和各地省考申论大作文为例
SECRETARY ’S
COMPANION
2021年第7期
秘书之友
□姜德照
唯物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具有普遍联系(联系观)和永恒发展(发展观)两大基本特征,要求我们运用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来看世界。申论大作文是申论考试的重点内容和关键部分,正常情况下,基本都采用议论文体裁,但这种申论考试的议论文与考生中学阶段学习的议论文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必须“接地气”,也就是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在此基础上,再以辩证的眼光来对问题加以分析和论证。纵观2020年国考和各地省考的部分申论大作文,这种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贯穿申论大作文核心的题型相对较多,本文拟分别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联系观在申论大作文写作中的应用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由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原理所构成。这三大原理在2020年国考与各地省考申论大作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必须引起考生重视。
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的应用。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其中不存在任何孤立的事物,普遍联系让整个世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特点。根据这一原理,我们看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而不可孤立地看待任何事物。这一原理体现在2020年山西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省级卷)中,该试卷的问题四是:给定资料5中画线部分提到,“人与城市互相依赖着,每一方都使另一方丰满有据。”请根据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40分)要求:⑴自选角度,立意明确;⑵内容全面,结构完整;⑶思路清晰,语言流畅;⑷总字数1000-1200字。
高考作文:议论文素材的有效运用“四法”——联想、概括、逻辑、过渡
高考作文:议论文素材的有效运用“四法”——联想、概括、逻辑、过渡【编者按】
写议论文时,对于素材,倘若仅靠死记硬背而不懂得运用,最后只能是事倍功半。古今中外的素材浩如烟海,我们要注重对素材的整理与转换,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以无招胜有招。
我们考试时,常常有这样一个感受:考前自己看过的几则素材、几篇范文,考试时我们大多会用到;考试结束后,我们就会为自己“猜中”作文题而兴奋不已。其实,这就是联想的结果。不同的考生在考前阅读不同的素材,考试时却能将其运用到同一个题目的写作中;而有的考生可以将同一则素材运用到不同题目的写作中。可见,对素材进行有效联想、多角度分析,是运用素材行之有效的方法。
当然,要想写好议论文,还需要我们平时多阅读,多概括,讲逻辑,重过渡,以提升文章的思想内涵。
01善于联想
杨绛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想象,经验好比黑暗里点上的火,想象是这个火所发的光;没有火就没有光,但光照所及,远远超过火点儿的大小。”想象或联想对于作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联想时,选取的事例要经典,尽量不要写我的邻居、我的同学、我的朋友等常见的生活事例,也不需要进行细节描写。分析素材时,更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不要自说自话。对熟悉的素材,不仅可以从正面论证,还可以进行反面论证,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说“但是”,多方面、多层次地对素材分析论证。
比如《乡土中国》中有一句话:“一个老农看见蚂蚁在搬家了,会忙着去田里开沟,他熟悉蚂蚁搬家的意义。”这句话好像无关紧要,但如果我们善于联想,就能写出一个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的议论文片段——
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汇编
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汇编
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一:概括
[训练讲话]
“概括”一词的英文为“generalization”,“普遍性”一词在英文为“generality”。这两个词在英文中是同一语根,意味着“概括”与“普遍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概括”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一是指“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一是指“简明扼要”。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概括是“在思想中从某类事物个别,少数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推广到某类事物的全体对象都具有这种属性。”所以概括是形成普遍性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普遍性认识有可能是关于事物的表面特征的,也可能是关于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比如“不长羽毛的,两脚动物”这是关于人的表面特征概括:“能借助于语言进行抽象思维,会劳动的动物”则是关于人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关于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概括,有助于我们形成事物的概念和规律性的认识,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关于事物本质特征的概括必须借助于抽象。所谓抽象,就是在分析、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把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本身,以及事物的其他属性分离开来,并把本质特征提到首要的地位加以认识。例如,我们对人进行分析、综合和比较,从颜色上看,有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等等;从个头上看,有大个、小个、中等个等;从性别上看,有男人、女人等。这些都是关于人的个别属性。而各种人的共同具有的本质属性,则是“能够借助于语言进行思维,会劳动”。把这一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叫做“抽象”,把这一特征推广到所有的“人”当中去,这就是关于人的本质特征的概括。
概括,根据所依据的材料的多少,可以分为整体性概括,外推性概括和典型性概括。整体性概括是在对某类事物所有个体的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概括,这种概括正如《现代汉语词典》的义项之一所说的,是指把这类事物的共同点归结在一起。要形成这种概括,必须借助于“完全归纳法。”所谓外推性概括,是指由某类事物中部分事物具有某种属性推广到某类全体事物都具有这种属性。典型性概括是依据对某类事物中的典型性事物的认识而上升为普遍性认识的概括。“外推性概括”和“典型性概括”需要借助于“不完全归纳法。”关于归纳法,下面将有专门介绍。
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
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
联系观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它强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通过观察和思考,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规律,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和推动发展。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对于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我们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
首先,联系观的原理包括整体性原理、辩证性原理和历史性原理。整体性原理
强调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整体对部分的制约和调控作用,要善于从整体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问题。辩证性原理强调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对立,强调辩证思维和辩证方法,要善于从矛盾的角度去认识和处理问题。历史性原理强调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强调历史的渊源和发展的规律,要善于从历史的角度去把握和把握问题。
其次,联系观的方法论包括系统分析方法、比较研究方法和历史分析方法。系
统分析方法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和动态性,要善于从系统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比如要善于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去理解和处理问题。比较研究方法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要善于从比较的角度去研究和发现问题,比如要善于从跨国、跨文化的比较去认识和处理问题。历史分析方法强调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要善于从历史的角度去研究和认识问题,比如要善于从历史的渊源和发展的规律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科学研究中,联系观
的原理和方法论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发现和解释事物之间的联系规律,推动科学的发展。在经济建设中,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有助于政府更好地制定政策和规划,推动经济的发展。在社会管理中,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有助于领导干部更好地把握和处理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
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
联系观是一种思维方法论,用于发现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它基于系统论的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联系观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联系观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2. 环境是事物联系的背景:联系观强调事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环境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背景,事物的变化往往是由环境的变化引起的。
3. 当前事物与历史事物的联系:联系观认为当前的事物不仅与其外部环境有关联,还与历史事物有联系,过去的事物对当前事物产生了影响和制约。
4. 成体系的联系:联系观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不是凌乱无序的,而是有一定规律和结构的,事物之间形成了一种体系。
联系观的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辩证思维:联系观强调采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即看问题要全面、综合、多角度,避免片面和偏激的观点。
2. 综合分析:联系观倡导综合分析的方法,把事物的各个方面、各个要素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3. 系统思维:联系观要求采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即将事物看作一个系统,探寻其中的内部联系和相互作用。
4. 沟通与交流:联系观认为沟通与交流是发现和建立事物联系的重要途径,通
过与他人的交流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观点,从而更好地进行联系观。
总的来说,联系观强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通过辩证思维、综合分析、系统思维和沟通交流等方法,来发现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事物。
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
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
联系观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它在哲学、科学、管理学等领域都有
着广泛的应用。联系观的核心理念是认识事物要从整体和联系的角度来考察,而不是孤立地看待问题。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从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入手,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联系观的原理主要包括整体性原理、辩证性原理和历史性原理。首先,整体性
原理强调事物的本质是由其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所决定的,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要素。其次,辩证性原理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统一和斗争的统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最后,历史性原理指出事物的发展是有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的,不能脱离历史来看待问题。联系观的原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本质。
联系观的方法论主要包括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和历史思维。系统思维要求我们
把握事物的整体结构和内部联系,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辩证思维要求我们善于分析事物的矛盾和发展规律,从矛盾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历史思维要求我们把握事物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联系观的方法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事物,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哲学领域,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理解人生具有重要的
意义。我们可以通过联系观的思维方式,更加全面地认识世界,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本质。在科学领域,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对于我们研究自然规律和解决科学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可以通过联系观的思维方式,更加深入地理解自然规律,更好地解决科学问题。在管理学领域,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对于我们分析组织结构和解决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我们可以通过联系观的思维方式,更加全面地认识组织结构,更好地解决管理问题。
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
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
联系观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它在认识世界、解决问题、推动事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联系观强调整体性思维。联系观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不存在孤立的个体或单一的因果关系。因此,我们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重整体性思维,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避免片面性和局部性的思维。
其次,联系观强调系统性思维。联系观认为事物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的,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因此,我们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重系统性思维,把握事物的整体结构和内部关系,避免片面性和零散性的思维。
再次,联系观强调辩证思维。联系观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统一体,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因此,我们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重辩证思维,把握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变化规律,避免机械性和片面性的思维。
最后,联系观强调实践性思维。联系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和检验的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
我们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重实践性思维,结合实际情况,寻
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总之,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面、系统、
辩证、实践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它对于我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推动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我们要不断强化联
系观的思维方式,不断提高联系观的方法论水平,不断运用联系观
的原理和方法论,不断推动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
高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工作效益。
[精品资源]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联系观的运用(整理精校版)
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联系观的运用
作文辅导
0128 0611
:
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联系观的运用
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能力是一种重要的、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锐利武器,是一种真正的“聪明术”。历史上许多被称为天才的卓越人物,往往具有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不管他们是否自觉地意识到)。卢那察尔斯基在分析诗人海涅的聪明机智时说,他能够“从现象上、表面上只有矛盾的地方看到统一,又从仿佛基本上统一的地方看到差异。”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卢梭,他的平等学说,贯穿着矛盾的辩证法,为恩格斯所赞赏。雨果在谈到莎士比亚的天才时说:“天才与凡人不同的一点,便是一切天才都具有双重的返光。”所谓“双重返光”,从实质上来说,正是指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马克思说,莎士比亚的作品特点之一就是“崇高与卑下、可怕与可笑、英雄与丑角的奇妙的混合”。这里所说的“奇妙的混合”,正是指对立的统一。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先生的杂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杂文,尤其是后期杂文表现出对事物的深刻的洞察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得力于辩证思维的能力。辩证思维是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要在科学研究中避免具体方法运用上的片面性,掌握辩证思维是非常必要的。许多世界著名的企业家、管理理论家都认识到辩证思维的作用。美国的杜拉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谈到,管理者的良好决策不是从众口一词中得来,而应以互相冲突的意见为基础。所以听取相反的意见,是正确决策的第一原则。彼德斯和沃特曼在《美国62家优秀工商企业的最佳管理经验》一书中在第四章开头就这样写道:“第一流的智慧,是把相反的事物保持在同一个功能体内的能力。”当代科学之林迅速崛起的方法论学科——系统论,其核心思想是强调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系统论的创立者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明确承认,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他的理论先驱。
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
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
联系观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它指导我们在观察事物时,要
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深入理解事物的本
质和规律。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对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我将从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两个方
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联系观的原理是什么?联系观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整体性和相对性。整体性是指我们在观察事物时要把握事物的整体,而不是片面地看待事物的某一方面。相对性是指我们要把事物
放在相对的环境中来观察,要看到事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联
系观的原理告诉我们,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我们不能孤
立地看待事物,而是要把事物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中来观察。
其次,联系观的方法论是怎样的?联系观的方法论主要包括两
个方面,即比较分析和综合把握。比较分析是指我们在观察事物时
要善于进行比较和分析,要找出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
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综合把握是指我们要把握事物的全貌和内在
联系,要善于将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从而全面地理解事物
的规律和特点。联系观的方法论告诉我们,要善于比较和综合,要
善于从整体和相对的角度来观察事物。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呢?首先,我们要善于从整体和相对的角度来观察问题,要善于发现事
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其次,我们要善于比较和分析,要
善于将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分析。通过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
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可以更全面地把握问题
的全貌和内在联系。
总之,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对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
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
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
联系观是一种重要的认识方法,它是指在认识一个事物时,不是孤立地看待它,而是把它和其他事物联系起来,从而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它。联系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之一。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联系观的原理是指在认识事物时,要把它和其他事物联系起来,把它放在它所
处的整体中去看待,不是孤立地看待它。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们都是整体的一部分,都受到整体的制约和影响。因此,要正确认识事物,就必须把它和其他事物联系起来,把它放在整体中去看待,从而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它。这就是联系观的原理。
联系观的方法论是指在实际认识过程中,要运用联系观的原理,正确处理事物
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事物。具体来说,联系观的方法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善于从整体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任何一个事物都是整体的一部分,都
受到整体的制约和影响。因此,要正确认识事物,就必须把它放在整体中去看待,善于从整体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从而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它。
其次,要善于从相对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相对的,都是和其
他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此,要正确认识事物,就必须善于从相对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善于把它和其他事物联系起来,从而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它。
再次,要善于从发展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都是在不断向前推进的。因此,要正确认识事物,就必须善于从发展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善于把它放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去看待,从而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联系观的运用
作文辅导
0511 08:29
::
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联系观的运用
辩证思维能力是一种重要的、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锐利武器,是一种真正的“聪明术”。历史上许多被称为天才的卓越人物,往往具有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不管他们是否自觉地意识到)。卢那察尔斯基在分析诗人海涅的聪明机智时说,他能够“从现象上、表面上只有矛盾的地方看到统一,又从仿佛基本上统一的地方看到差异。”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卢梭,他的平等学说,贯穿着矛盾的辩证法,为恩格斯所赞赏。雨果在谈到莎士比亚的天才时说:“天才与凡人不同的一点,便是一切天才都具有双重的返光。”所谓“双重返光”,从实质上来说,正是指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马克思说,莎士比亚的作品特点之一就是“崇高与卑下、可怕与可笑、英雄与丑角的奇妙的混合”。这里所说的“奇妙的混合”,正是指对立的统一。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先生的杂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杂文,尤其是后期杂文表现出对事物的深刻的洞察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得力于辩证思维的能力。辩证思维是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要在科学研究中避免具体方法运用上的片面性,掌握辩证思维是非常必要的。许多世界著名的企业家、管理理论家都认识到辩证思维的作用。美国的杜拉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谈到,管理者的良好决策不是从众口一词中得来,而应以互相冲突的意见为基础。所以听取相反的意见,是正确决策的第一原则。彼德斯和沃特曼在《美国62家优秀工商企业的最佳管理经验》一书中在第四章开头就这样写道:“第一流的智慧,是把相反的事物保持在同一个功能体内的能力。”当代科学之林迅速崛起的方法论学科——系统论,其核心思想是强调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系统论的创立者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明确承认,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他的理论先驱。
根据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林崇德的研究,“辩证思维可以使人全面地、动态地看问题,使人能越出日常经验的狭隘界限,因此它在思维品质的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思维品质、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从我们同学议论文写作的现状来看,不少同学思路闭塞,无法展开议论,议论文写作往往求助于“打补钉”——抄录几段事例作论据,或者只会“贴标签”——对具体材料用一两句话作断定了事。即使展开一些分析、议论,往往也免不了以偏概全,无限上纲。这当中的主要原因便是缺少辩证思维能力。而在事实上,从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看,高中学生处于思维活动的初步成熟期,思维的批判性、独立性逐渐增强。从客观条件上看,高中
学生的生活面更为广阔,学习的内容更为深刻系统,为思维发展提供了知识基础。利用这些条件,进行辩证思维训练,是完全可能的。
进行辩证思维训练,首先要学习、领会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对立统一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具体概念、矛盾判断和辩证推理。
联系观的运用
[训练讲话]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所谓联系,指的是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其中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根据联系的观点,在观察思考问题时,我们必须坚持“整体论”、“系统论”的观点。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不了解整体,就不能清晰地把握整体。把部分从整体中分离出来单独加以研究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不能像形而上学那样,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如,评价一个同学,应当从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考虑,而不能只考虑其中的某些方面。
根据联系的观点,在观察思考问题时,我们还必须坚持“条件论”。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都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产生、发展、以至消亡。斯大林说过:“一切以条件、地点、时间为转移。”比如,一个企业要发展生产,同时还必须考虑所处的具体环境、外界条件、市场供求等等。
联系的观点作为一般的哲学原理,可以构成演绎推理的前提,帮助我们形成论点、论证论点。《从伐树种菇所想到的》一文中指出这样一个事实:福建省尤溪县香菇生产规模越来越大,香菇的生产给农民打开了一扇“致富”之门。与此相关联的是,随着香菇生产的扩大,碎木屑的需要量不断增加,大片的阔叶林被砍伐了,甚至被砍伐殆尽。如何看待这一事实?写道:“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香菇的生产也不例外,最起码必须具备生产香菇的原料。这样,作为香菇生产基本原料之一的阔叶林,自然就与香菇生产结下了不解之缘:要大量生产香菇,就必须要采伐大片阔叶林,从而影响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于是分析了单方面扩大香菇生产的严重后果,并且指出:“经济要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产业结构。香菇的生产也好,阔叶林的生产也好,都是这个产业结构中的一部分,作为这个产业结构的领导者,就必须认真调查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措施作出统一的规划。”
一些看法、做法之所以是错误的,从根本上说,往往是由于用片面的、孤立的眼光看问题,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可以有助于揭示那些错误的看法、做法的思想根源。一篇文章《也谈末代皇帝和胡适》,其中提到有人因为梁启
超曾“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张”而称之为“封建余孽”,指出,这种提法欠公允。虽说梁启超曾经追随过袁世凯,甚至做过一些错事,但是当他看穿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险恶用心,在对袁进行劝阻遭到拒绝之后,他一反拥袁的立场,积极投身反袁运动中。最后他又帮助蔡锷潜回云南,举起讨袁义旗,终于使袁世凯倒台。而有人所以犯“将以前和全人一笔抹煞”这种毛病,正是由于陈腐的形而上学观念“像幽灵一样在人们的头脑里转悠”。
联系的观点还要求我们联系具体的环境、条件评价人物或某种言论。比如对历史人物及其言论,就应当用历史的眼光进行分析、评价。邓拓在《不要秘诀的秘诀》一文中,引用了南宋陈善《扪心新话》中的一段文字,接着便具体分析:“用现在的眼光读这段文字,也许觉得他的见解很平常。然而,我们要知道,陈善是南宋淳熙年间即公元12世纪后半期的人。在那个时候他就能提出这样鲜明的主张,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
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多方面的探求、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此之前我们所介绍的概念分析、特征分析、数量分析、因果分析以及比较的方法,实际上都是探求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在议论文写作中,这些方法对于我们打开思路,丰富对事物的认识,有着极大的作用。
[例文评析]
“温柔”小议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观后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播放之后,我曾作了一些粗浅的调查,发现许多人都喜欢薛宝钗,而认为林黛玉是“小鸡肚肠”不可捉摸。翻开《红楼梦》,我们也可以看到:刚进贾府时的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就是宝玉、黛玉对她的宽容忍让和俨然似长辈般的关怀也不得不颔首叹服。历来的红评中,厚薛薄林的更是不少,不说别的,脂砚斋的评论中就有这样明显的倾向。
薛宝钗作为封建淑女的典型形象,得到这么多人的赞扬,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就当今读者来说,很可能是被她温柔的性格所迷惑,而不能认识其思想本质。于是乎,薛宝钗似乎深得男士们的青睐,成为女士模仿的对象。那么,我们到底当如何看待这温柔的性格呢?
请允许我们对此作一番历史的考察。在《红楼梦》中,与宝钗相类似那位“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的秦可卿被贾母视为“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再有那“枉自温柔和顺”的袭人,远不如晴雯之高洁傲气,却能换得“宝二姨娘”的地位;美誉著于史册的努尔哈赤的妻子孝慈高皇后,《清史稿》对她的评价是“庄敬聪慧,同气婉顺,端庄贤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