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养老发展考察报告

合集下载

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成功的原因济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成功的原因济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成功的原因济对我国的启示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其背后存在着一系列成功的原因。

这些原因对于我们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有着重要的启示。

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强制性。

根据新加坡《养老金制度法案》,雇主和雇员都必须每月向养老金计划缴纳一定的金额。

这种强制性的制度保证了所有人都能够参与并为自己的养老生活做好准备。

这对于我国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来说非常重要,可以避免一些人因个人原因而忽视养老保险的缴纳。

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多元化的。

新加坡的养老金计划不仅包括公共养老金,还包括了私人养老金计划。

这种多元化的制度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也减轻了公共养老金的负担。

对于我国而言,可以考虑开放和鼓励发展私人养老金计划,以提供更多选择,提高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

新加坡的养老金计划具有适当的资金投资策略。

新加坡的养老金计划通过将资金投资于各种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等,实现了长期稳定的回报。

这为养老金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来源。

对于我国来说,可以借鉴新加坡的投资策略,合理配置养老保险基金,提高资金的收益率。

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还注重了个人责任和自愿储蓄。

新加坡的居民可以自愿加入储蓄计划,通过定期储蓄为养老做准备。

这种个人责任的观念有助于提高居民对养老的意识,并在养老时享受更好的生活。

我国在推动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时,也应加强宣传,鼓励个人自愿为养老进行储蓄。

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强调了可持续发展。

政府通过不断调整养老金计划的缴纳标准和福利方案,以确保养老金制度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

这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于我国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注重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的成功得益于其强制性、多元化、适当的资金投资策略、个人责任和自愿储蓄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这些成功的原因为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包括建立强制性制度、开放私人养老保险、合理配置养老基金、加强个人责任和意识以及注重可持续发展。

新加坡考察报告4篇

新加坡考察报告4篇

新加坡考察报告4篇本文目录新加坡考察报告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教育新名词解读新加坡养老发展考察报告因为要赶路,省住建厅在金湖召开的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推进会还没结束,我们就匆匆出发了。

虽然天公不作美,但我们还是一路用足政策,加速前进,到南通已是下午两点多钟了。

首当其冲的是要填饱肚皮。

也许是在新区的缘故,我们在大街小巷跑了几大圈,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小吃店,依旧三菜一汤,与昨天在高速服务区一样的价格,四十块钱,但口味却要好多了,我和吉师傅两人很快就吃了个碗底朝天。

到指定集合地点市行政中心西北大门正好三点五十,杨治也到了,热心的工作人员迅速接下我们的行李放到去上海的大巴上。

我们直奔市政府1402会议室参加开班典礼,进门一看大家全都到齐了,西装领带一大圈人。

市委组织部和市外事办的领导也都到了。

于是赶忙签好,在自己的位子上坐了下来。

这次同行的共25个人,大都是来自市级机关和县区城建口的负责同志,也有市委党校的一名老师和几个乡镇的一把手镇长。

城管这条线除了我,还有市局的邵助理和如东城管局的徐局长。

带队团长是我们的老乡——如皋市政府万副市长。

就是我们这25个人将要在新加坡共同学习、生活8天时间。

大家在自我介绍时都感到很欣慰、很有缘分。

市委组织部范处长、朱副处长和市外事办徐副主任介绍说,这次是市委组织部精心策划的首次境外培训班。

培训内容涉及新加坡政府公共管理、城市规划与建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工业园区规划与管理、城市综合治理等课题。

时间安排得非常紧,每天上午听讲座,下午拜访新加坡的有关政府机构和社区服务中心,有时晚上还要安排活动,而留给我们的自由活动也只有半天时间。

我想,这也好。

早就听说新加坡城市管理世界一流,是最干净的城市国家,能把新加坡的管理理念、经验做法学到手,借鉴到我们海安来,以迅速地提升海安的城市品质和生产、生活环境,是我一直以来的强烈愿望。

感谢市委组织部和县委领导给我这样一个极好的机会。

中国与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的分析

中国与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的分析

中国与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的分析中国与新加坡是两个具有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国家,养老保险制度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比较和分析两国的养老保险制度。

一、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一般分为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三部分。

基本养老保险是指向符合条件的退休职工和农民工提供退休金、养老金和离退休生活津贴等保障。

这是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组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指由企业在基本养老保险基础上自主加强的养老保险。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对员工的认定,为其提供更好的保障措施。

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可以在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个人自愿选择的商业保险,主要具有可灵活选择缴费方式、保障范围和效益的特点。

二、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也称作“中央公积金制度”,是由政府领导的个人储蓄计划。

该计划鼓励个人自主储蓄以应对养老风险,并要求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强制性储蓄金。

新加坡养老金计划分为两部分:中央公积金(CPF)和私人储蓄。

CPF作为一个强制性的储蓄工具,要求雇主和雇员分别缴纳一定比例的薪金,以享有保险和养老金的保障。

私人储蓄则是个人自愿储蓄的计划,任何人都可以自愿加入。

三、两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和分析从制度本身来看,中国和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都是基于政府和个人缴纳来进行资金筹集的模式,关键在于政府和个人缴纳的比例和储蓄金的用途上。

首先,对于缴费比例方面,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要求企业和个人缴纳,而新加坡的CPF自2016年以来,对新加坡公民和持有永久居民身份的人的缴纳比例为37%。

也就是说,新加坡的政府更加强调个人肩负养老金的储蓄风险,更加鼓励个人自愿储蓄以满足养老和医疗风险。

其次,在资金用途上,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多数采用了国家对基本养老金的财政补贴方式,而新加坡的CPF则要求缴纳者自己管理资金,可以自由选择使用和投资方式。

综合来看,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更加强调个人自愿储蓄,政府主要起到监管和协调的作用;而中国则更加强调政府补贴,为缴纳者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

新加坡与智利养老保险制度比较

新加坡与智利养老保险制度比较

新加坡与智利养老保险制度比较近年来,新加坡和智利养老保险制度带动养老和经济双重发展的巨大成功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不少发展中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也纷纷效仿,掀起一股养老保险模式探索的热潮。

我国的养老保险改革正处在十字路口,同样也需要借鉴其成功经验,因而本文拟将这两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作一番比较,希望能由此得到一些启示。

一、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支柱是中央公积金制度(简称CPF),它利用一种独具特色的“储蓄基金制”即准保险方式构成新加坡的养老保险模式。

1.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演变。

这一制度最初只是一个强制性的长期储蓄养老计划,它不包括临时工及独立劳动者,其目的是保障公积金会员退休或因伤残丧失工作能力后的基本生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纯粹的帐户积累方式覆盖面窄、保障程度低的弊端日益显露,新加坡又在原有储蓄帐户制的基础上,推行了一系列的公积金计划,增加了基金的投资机会,使其发展成为一个较完整的养老保障体系。

2. 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包括养老保障计划、医疗保健计划、购房产业计划和投资教育计划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而养老保障计划则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 它由一系列围绕保障会员及家属生活这一中心的若干子计划组成,其中:(1)最低存款计划是一种基本保障,它作为公积金制度初期建立的储蓄计划的补充,旨在加强保障会员的养老金存款,以应付退休后的持久生活。

(2)公积金补充计划。

它限于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其目的是协助养老金不足的会员填补退休帐户上的存款。

(3)家庭保障计划是为会员及其家属在会员终生残废或死亡时能继续保有住屋或提供赔偿而设立的一项养老保障措施。

购房产业计划也含有养老保障的成份,它包括公共住屋计划和住宅产业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使公积金会员能用公积金存款购买建屋发展局的房屋或私人产业作为住宅,保障会员“老有所居”和以不动产抵押贷款及出售产业补充养老金。

此外,新加坡政府还进行着一个公共辅助养老金计划,其对象是贫困的老年人,提供的养老金数额很小,约为社会平均收入的12%。

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

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
因此,新加坡的养老模式属于“第二支柱”,一种强制的个人 储蓄账户式养老金计划,这与其他国家不同,他重视个人收入在时 间跨度上的再分配,积累基金需要以市场为基础,进行长期的管理 和投资,能有效地帮助个人规避政治风险。这是新加坡养老保险制 度的特色之处。
10
3 制度外的养老保障
家庭养老
社区养老
机构养老
覆盖范围
所有受雇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 2014年,会员上升到360万人
4
பைடு நூலகம் 养老金制度
财务机制
5
2 养老金制度
给付条件
6
2 养老金制度
待遇水平
7
2 养老金制度
运营管理
8
2 养老金制度
影响
9
2 养老金制度
总结
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是中央公积金制度,它利用一种 独具特色的“储蓄金制”即准保险方式构成新加坡的养老保险模式。 新加坡公积金制度是政府立法强制个人储蓄、采取完全积累模式和 集中管理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就是说, 新加坡建立的是以个人 账户为标志, 强制储蓄的保障模式。
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这三种养老模式属于“第四支 柱”——非正式的保障模式。“第四支柱”包括的范围更加广泛, 主要是家庭内部和代际间对老年人的支持,同时也包括更为广泛的 影响老年人生活水平的社会政策。
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充满人性化的养老模式和 中央公积金制度下的养老金制度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基本完善了 新加坡的养老保障体系,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
1
1
新加坡的养老保障体系
2
养老金制度
3
制度外养老保障
2
1 新加坡的养老保障体系

新加坡考察学习报告

新加坡考察学习报告

新加坡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新加坡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国家。

1965年建国,迄今只有44年的历史。

该国位于马来西亚半岛的南端,是一个赤道国家,北与马来西亚一水相隔,东、亚一水相隔,东、西两面分别与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相毗邻,由西两面分别与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相毗邻,由1个本岛和63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699.1平方公里,总人口484万,其中,新加坡公民为316万,永久居民为48万,非居民为120万,没有农业和农村人口,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000多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新加坡公民以主要种族区分:华族为272万,占74.7%;马来族为49万,占13.6%;印度族为32万,占8.9%;余者为其他种族。

这个被称为地球上的小红点的热带岛国,1959年实行内部自治,成为自治邦;1963年9月16日并入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又脱离马来西亚,正式成为独立国家。

新加坡在国土小、人口少、基本没有自然资源甚至缺乏世界上无论那个国家都拥有的‚淡水‛资源的情况下,依靠自身的努力,获得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成功发展,始终保持着国内各族人民以及本国与外来人民的团结和睦,保持着世界上最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世界最适宜居住的国家和城市之一。

曾经是第三世界的新加坡之所以能够建成一个高度和谐的文明国家,绝不仅仅因为其国家小便于管理,也绝不仅仅因为其经济富裕,重要的是因为它的目标明确和各种管理措施到位。

这对于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 新加坡社会建设的特点、特色新加坡的社会管理理念是我这次学习中触动最深的,这种全新的理念,涉及新加坡社会管理的各个领域。

新加坡政府管理的成功之处,在于其社会组织网络的全覆盖,国家理事会覆盖了残障人士、年长人士、孩童、青年与家庭的共803项计划,侧重于社会服务的专业性,分类服务、个案服务是国家理事会的工作重点。

比如:在年长者关怀服务中,有一个“个案管理服务”的专业机构,我从老师那里了解到,这个个案管理服务有各类专业人员组成,可以随时满足不同个案的服务需求,这种专业化的服务水平是我们所不能比拟的;人民协会是新加坡的一个法定机关,是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桥梁,人协经常举办对话会,解释政府政策,听取居民对政策的意见,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人协管理1600个基层组织、106个民众俱乐部、500多个居委会、100多个邻里委员和7个专业委员会,覆盖到新加坡被社会的每个角落,在民主的前提下,政府的触角延伸到每个社区;新加坡志愿者服务和慈善中心成绩斐然,义工组织横跨所有分界,服务于社会各个阶层。

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成功的原因济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成功的原因济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成功的原因济对我国的启示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自2000年开始实施,被普遍认为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制度,以下是该制度成功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普及性。

在新加坡,每个国民都必须为养老保险缴纳一定的金额,无论职业、收入高低。

这就保证了制度的公平性和普适性,确保了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相应的养老保障。

相比之下,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在覆盖面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低收入人群无法参加或参加程度较低。

新加坡的做法对我国启示是要在推行养老保险制度时注重普及性,保障每个人的基本养老权益。

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强大的资金积累能力。

新加坡将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和国家资金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养老基金。

这个基金不仅可以用于支付当前的养老保险金,还可以投资运营,增加资金积累。

这种资金积累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保证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虽然也有相应的资金积累,但目前来看还不够强大。

我们要借鉴新加坡的做法,加强养老基金的资金积累,确保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还具有灵活可调的特点。

在新加坡,根据人均工资的变化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政府可以灵活调整养老保险金的水平和领取条件。

这种灵活性可以使养老保险制度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保证养老金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在我国,由于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保险制度也需要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我们要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在制定和调整养老保险制度时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可调性。

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宣传和教育方面也做得很到位。

新加坡的政府和相关部门经常举办各种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认知和了解。

他们还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公众普及养老保险知识和养老规划方法。

这种宣传和教育工作可以增加公众的保险意识和参与度,促进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宣传和教育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需要加强相关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养老保险的认知和参与度。

新加坡优秀养老机构案例介绍

新加坡优秀养老机构案例介绍

新加坡优秀养老机构案例介绍在全球养老服务行业中,新加坡一直被誉为养老服务典范。

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体和社会福利国家,新加坡为老年人提供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包括各种养老机构和设施。

本文将介绍几个值得关注的新加坡优秀养老机构案例,以展示该国养老服务的优势和特点。

首先,我们要介绍的是昭南华人医院。

这是新加坡首家私立华人护理院,也是该国领先的养老机构之一。

昭南华人医院致力于为华人长者提供个性化、全面的养老服务。

该机构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并提供全天候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昭南华人医院的员工团队由专业的医护人员组成,通过设施和服务的不断改进,为居民提供最佳的养老体验。

第二个案例是格兰姆博济山庄。

这家老年人护理院提供综合性的养老服务,包括医护护理、康复治疗和社交活动等。

格兰姆博济山庄拥有现代化的设施和设备,不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护理,还注重居住者的福祉和社交生活。

该机构特别注重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为居民提供丰富多样的社交活动,如健身、艺术和手工艺等。

第三个案例是格兰姆博济护理学院。

该学院致力于为护理人员提供专业化的培训,以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标准。

格兰姆博济护理学院为学员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培训课程,以提高他们在养老服务方面的专业素养。

学院的教学团队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组成,他们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以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最后一个案例是新加坡长者能力提升机构。

这个机构致力于帮助老年人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该机构提供各种专业培训课程和活动,包括体育锻炼、文化艺术、技能培训等。

长者能力提升机构的活动旨在激发老年人的兴趣和潜能,提高他们的社交和认知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老年人可以保持活力,增加自信心,享受积极和有意义的生活。

总的来说,新加坡优秀的养老机构案例展示了该国在养老服务方面的成功经验。

这些机构通过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和全面的医疗护理服务,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促进了老年人的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新加坡地区养老经验总结及借鉴

新加坡地区养老经验总结及借鉴

新加坡地区养老经验总结及借鉴1、新加坡养老模式总结新加坡共有420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20%。

新加坡采取以下三种办法实现老有所养:(1)居家养老。

家庭是老年人的大本营、终身的依靠和归宿,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优秀道德传统之一是尊敬老人、孝敬父母。

新加坡政府在制定养老政策时也传承了这个美德,为了防止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家庭出现“空巢现象”,在购买组屋时制定了一个优惠政策,即对年轻人愿意和父母亲居住在一起或购买房屋与父母亲居住较近的,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可一次性减少3万新元,目的是鼓励年轻人赡养父母、照顾老人。

(2)日托养老。

对于无暇照顾在家的老年人和孩子,新加坡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三合一家庭中心”这些照顾中心将托老所和托儿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照顾了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又兼顾到乐龄人士。

有些家庭可能是每天由年轻的夫妇将老人和幼儿一起送到这里。

老少集中管理,即顺应了社会的发展需要、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增进了人际交往与沟通,防止了“代沟”的出现。

(3)机构养老。

与我国目前各类养老机构主办的老年公寓的建设运营基本一样,且分为高、中、低等不同档次的收费标准。

2、新加坡养老模式推广背景分析(1)政府政策及扶持层面:首先,新加坡将老年人照料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着眼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解决这一难题。

在制定政策的思路上,将个人、家庭、社区、国家这四个层面都纳入到了老年人照料体系的构建当中。

要求个人必须负起责任规划自己的晚年生活;家庭要成为提供照料的基础;社区要协助和支持家庭,担负起照顾老人的责任;国家提供基本框架,创造条件,帮助个人、家庭和社区各尽其责。

针对这四个层面新加坡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政策。

如,对个人,推行以房养老模式。

即:60岁以上老年人把房子抵押给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性机构,由公益性机构一次性或分期支付养老金,老人去世时产权由这个机构处分,“剩余价值”(房价减去已支付的养老金总额)交给其继承人。

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成功的原因济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成功的原因济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成功的原因济对我国的启示1. 引言1.1 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在于其在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个人和家庭负担、稳定社会政治局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为老年人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帮助他们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享受晚年生活。

养老保险制度也减轻了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压力,降低了贫困率,促进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

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还有助于稳定社会政治局势,减少社会不满情绪,维护社会稳定。

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

1.2 我国养老保险面临的挑战1. 人口老龄化问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险制度将面临更多的压力。

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养老金支出增加,而缴费人口减少,这将给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

2. 缺乏全民覆盖: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相对较窄,大部分农村居民和自由职业者等群体未能得到充分保障。

这导致一部分人在老年时面临贫困的风险。

3.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有限: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投资于国债和银行存款等传统安全性较高的投资工具,导致收益较低,难以满足养老金的增长需求。

4. 养老金水平不足:目前我国养老金水平相对较低,无法完全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这将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

面对这些挑战,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促进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实现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建立全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全民养老保险制度是新加坡成功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制度覆盖了所有居民,包括公民、永久居民和外国人,确保每个人都能在老年时享有一定的经济保障。

这种制度的建立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指导,同时也需要广大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在我国,养老保险面临的挑战主要是覆盖面不足、待遇水平较低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建立起覆盖全民的养老保险制度,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基本的养老保障。

新加坡学习考察分析报告(三组)

新加坡学习考察分析报告(三组)

新加坡学习考察报告(三组)————————————————————————————————作者:————————————————————————————————日期:赴新加坡学习考察报告根据党工委管委会安排,经选拔,由芳草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平同志带队,成都高新区“产城融合与和谐社区建设”专题培训班19名学员于8月31日至9月13日赴新加坡进行短期学习考察活动。

一、学习考察基本情况(一)前期准备为了大力提升领导骨干素质,使领导干部进一步开阔视野、创新思路、提高能力,高新区选派骨干力量到新加坡学习培训。

临行前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杨敏做了动员讲话,介绍学习考察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对这次出国培训学习的意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随后,培训班成立临时党支部,王平同志任党支部书记,郑玲、张平、牛波同志任支部委员。

班长王平同志组织明确班委会成员具体分工,建立外出请假和销假制度和分组学习讨论制。

通过周密的准备工作为培训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纪律保障和后勤保障。

(二)学习考察情况1、认真学习。

本次培训班聘请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学院、新加坡公共政策研究所、公民咨询委员会、裕廊国际等部门的教授及资深专业人士进行了9个课题的专项培训,包括新加坡的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城市规划与产业布局、智慧城市发展、产城一体化中的环境保护与循环利用、城市化过程中社区发展经验与社区志愿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机制、新加坡基层组织建设与和谐社会发展、住房与医疗、创新社会管理的成功经验、就业与劳动政策等内容。

培训班还对新加坡建屋发展局、裕廊工业园、纬壹科技城、市区重建局、养老院进行了参观考察,与新加坡制造商总会、慈善机构清一阁、飞跃家庭服务中心、职总恒习培训中心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并实地参与了民众的乐龄活动、视障人士生活体验。

整个培训活动内容充实,针对性和专业性强,节奏紧张有序,学习方式生动,理论与实践结合度高。

学员们课前积极主动思考,做好课前预习,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课堂上边听边看边想,学习笔记详尽,与讲师交流互动积极;课后分小组交流讨论热烈。

中国与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的分析

中国与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的分析

中国与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的分析
中国与新加坡都是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国家,两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也各有特点。

首先,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由企业年金、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城市居民养老保险等组成。

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广泛,纳入比较广泛,但是也存在着统筹不够、待遇偏低、投资收益率低等问题。

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尚处于初期阶段,覆盖率有限,而城市居民养老保险则存在缴费年限较长、补贴不够等问题。

企业年金则主要由企业自主实行,但由于企业普遍负担较重,普及率不高。

与之相比,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则以“三支柱”为主要体系,即以自愿储蓄为基础、对亏损作出补偿的个人储蓄计划(CPF)为第一支柱,以基于社区的社会保险为基础的中央公积金(CPF)为第二支柱,以社会援助为基础的国家基金为第三支柱。

这种制度具有财政稳定、市场化调节等特点。

其次,两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同之处也在于资金来源和投资方向的不同。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由企业和个人缴纳,国家也有资金投入,但相比之下不够充足;同时,由于资金来源的单一性,投资方向也局限在银行、证券等较为“安全”的领域。

而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则倾向于以个人为主体,通过“三支柱”的体系,让个人具有更多选择权利,个人对未来的养老金也有更多的掌控权。

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养老保险制度等方面,中国可以借鉴新加坡的经验。

例如,逐步建立以个人为中心的养老保险体系,注重创新投资方式,引导更多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等领域。

另外,加强对国家基金等支柱的投入和相关政策的完善也是很重要的。

调研报告关于新加坡

调研报告关于新加坡

调研报告关于新加坡
根据对新加坡的调研结果,以下是有关该国的一些主要发现和观察:
1. 经济状况:新加坡的经济非常发达,是一个富裕的国家。

该国的GDP增长稳定,拥有一流的金融体系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

2. 教育体系:新加坡的教育系统被普遍认为是全球最好之一。

该国的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计划(PISA)中表现出色,特别
是在数学和科学领域。

3. 多元文化: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拥有来自不同种族和宗教背景的人口。

该国重视多元文化的融合,创造了一个和谐宽容的社会氛围。

4. 环保措施:新加坡重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该国实施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致力于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碳排放。

5. 交通系统:新加坡拥有高效的交通系统,包括先进的地铁和公共巴士网络。

该国还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以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6. 政府治理:新加坡的政府被认为是高效和廉洁的。

该国的治理体系为其国家发展提供了稳定和可持续的基础。

总结起来,新加坡是一个繁荣、多元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家。

其经济状况强劲,教育体系优秀,环保措施得到重视,交通系统高效,政府治理高效廉洁。

这些因素使新加坡成为一个受人尊敬和吸引人的国家。

新加坡退休政策

新加坡退休政策

新加坡退休政策在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而生育率却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对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政府需要实施相应的退休政策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重点讨论新加坡的退休政策,分析其特点和效果,并探讨其中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一、新加坡退休政策的概述新加坡的退休政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国家养老保险制度、个人储蓄计划和雇主提供的福利。

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由中央公积金(CPF)基金管理局负责管理,旨在为新加坡公民提供退休金和医疗保险。

个人储蓄计划是一种强制性的储蓄制度,要求雇员和雇主每月缴纳一定比例的薪水到CPF基金中。

雇主在员工的退休金储蓄额外提供一定的贡献。

此外,雇主也可以提供其他福利,如企业年金计划。

二、新加坡退休政策的特点和效果1. 强制性储蓄制度:新加坡的个人储蓄计划是强制性的,雇员和雇主必须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缴纳。

这种制度确保了个人在退休后有一定的储蓄用于生活和医疗保障。

此外,强制性储蓄还可以减轻国家养老保险的财政压力,提高整个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2. 公平性和灵活性:CPF基金根据个人的收入和财务状况进行管理和投资,保证了制度的公平性。

同时,基金还提供了一些灵活的政策,如退休年龄的灵活调整、灵活领取退休金等,以满足个人不同的需求和期望。

3. 多元化的养老保障方式:除了国家养老保险制度外,新加坡也鼓励个人通过其他途径进行养老储蓄,如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或进行投资。

这种多元化的保障方式可以提高个人的退休金收入,并降低政府的财政压力。

新加坡的退休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约85%的新加坡居民达到了退休年龄,每个人都有一定的退休基金可供支配。

此外,国家养老保险制度为新加坡老年人提供了广泛的医疗保障,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三、新加坡退休政策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1. 不足的退休金收入:尽管新加坡的退休政策提供了一定的退休金收入,但对许多老年人来说,这部分收入并不足以维持他们的生活水平。

浅谈新加坡的退休养老基本政策与养老现状

浅谈新加坡的退休养老基本政策与养老现状

浅谈新加坡的退休养老基本政策与养老现状李珊陈连冬编者按:目前,在9个新加坡人中就有1位65岁以上的老年人,预计此比例到2030年将达到3:1,即每2个新加坡成年人要赡养一位老年人。

可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良好的退休金政策对个人和社会,都至关重要。

为应对这一情况,新加坡着手从多个维度全面建设老龄化社会保障网络。

其中,“严苛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可谓为老年人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经济保障。

何为CPF公积金制度说到新加坡的养老,不得不提公积金制度。

这是一个以居民个人收入为基础的强制性储蓄体系。

管理这个系统的是隶属于政府劳工部的中央公积金局,英文缩写为CPF (CENTRAL PROVIDEN FUND BOARD SINGAPORE)。

而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只要是受雇就业,都需要缴交公积金。

雇主与雇员2016年1月条例修订后所分担的每月公积金缴交比率如表1所示。

56岁以上员工公积金缴交率递减,目的是鼓励雇主雇佣年纪大的员工,帮助年长者继续就业。

同时,工作人士和他们的雇主所共同承担的公积金被指定存放在3个账户(见表2)内。

这里需要重点说明的是,自雇人士(新加坡劳动队伍中8%-10%是自雇者)年收入超过S$6,000,需填补公积金中的保健储蓄账户。

除保健储蓄账户外,可自愿按比例缴交另外两个账户(普通账户、特别账户)内的公积金。

近年,政府针对55岁至70岁的公积金存款较低的自雇公民推出了“退休户头配对填补计划”,以帮助他们积累更多公积金。

表1、雇主与雇员每月公积金缴交比率表2、公积金指定存放账户年满55岁时,上述3个账户中的普通户头(OA)和特别户头(SA)内的资金(可以提取最少5千元现金自由支配)被转入专为55岁以上者开设的退休账户(RA)。

公积金局给付的年利率也要高于55歲以下时的利率。

据了解,目前的具体利率是:公积金账户中总存款的首3万元为6%;第二个3万元为5%;其余存款为4%。

有人说,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属于雇员和雇主均摊费用的储蓄基金式自我保障模式,政府几乎不承担补贴责任。

中国与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的分析

中国与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的分析

中国与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的分析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地位。

中国和新加坡作为两个拥有不同经济和社会背景的国家,其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国与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分析,并比较两国制度的优缺点。

一、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与问题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构成。

其中,基本养老保险是最重要的一环,覆盖了绝大部分职工和城乡居民。

然而,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在城乡之间存在差异。

由于城乡居民的差异化,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尚不完善。

农村地区养老保险缴费意愿低、参保率低,导致老年人养老金待遇相对较低。

其次,中国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不平衡的待遇问题。

由于缴费年限和缴费金额的差异,不同参保者之间的养老金待遇差距较大。

有些人在退休后仍无法获得足够的养老金,导致老年贫困问题日益突出。

最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值得关注。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养老金的支付压力不断增加。

同时,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供给不足也给养老保险制度带来了挑战。

二、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与问题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以“三支柱”为基础,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员工公积金和私人养老储蓄计划。

这个制度的特点是全民参与、自愿性、个人储蓄为主,与中国的制度有所不同。

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员工公积金的设立有效解决了人们储蓄不足的问题,为老年人提供了稳定的养老金来源。

其次,私人养老储蓄计划的推行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控制权,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然而,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该制度的运营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管理和监管资源。

其次,由于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为中心,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果个人储蓄不足或者投资失败,可能导致退休后的生活不稳定。

三、中国与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中国与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在设计和运行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浅探新加坡养老方式与我国的区别

浅探新加坡养老方式与我国的区别

浅探新加坡养老方式与我国的区别摘要: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国家,其养老方式具有其独特性和特点,因此本篇论文旨在探究新加坡和我国之间在养老方式方面的区别,着重分析新加坡的养老方式,并探讨其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新加坡、养老方式、区别、借鉴。

正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严重加剧,人们对于养老方式的探讨变得越来越频繁。

新加坡作为亚洲国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其养老方式自然具有其独特性和特点。

与我国相比,新加坡的养老方式在许多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一、养老金制度的区别新加坡的养老金制度与我国不同。

新加坡设立了三个养老计划,分别是中央公积金(CPF)基金、中央提供的公共养老计划和私人保险。

此外,新加坡确立了一个“三支柱”的养老计划,即基本公共养老金、可弹性支配的辅助计划和个人储蓄计划。

这种三支柱的养老计划被认为是相对有效的,并且具有高度透明性。

而在我国,目前仍处于单一的社会保险体系之下,缺少多样化的选择。

二、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差异在社会化养老服务方面,新加坡也不同于我国。

新加坡强调家庭是养老的核心,同时也注重社区服务以及长者护理中心等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而我国的养老服务在发展方面还存在不少困境,由于长期受制于传统思维,其服务内容和质量也较低。

三、文化传统的差异新加坡和我国在文化传统方面也存在差异。

新加坡强调尊重老人,鼓励家庭团聚,对于家中老人的照顾有相对较高的社会支持。

而在我国,存在着一些传统文化因素,如父母的子女有责任照料年老的父母等。

这种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未必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有时也会造成一些矛盾。

结论:综上所述,新加坡的养老方式体现出高度的透明度、多样性与社会化服务。

虽然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当前面临着一些挑战与制约,但这种养老方式的基本特点和理念,对于我国未来的养老发展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可见,新加坡在养老方面的建设中注重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多渠道保障机制。

在家庭、社区、政府等方面设立了多项政策和计划,为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提供了全面的帮助。

通用范文(正式版)国外养老服务业发展状况与思考

通用范文(正式版)国外养老服务业发展状况与思考

国外养老服务业发展状况与思考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业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国外在养老服务业方面一直处于较为先进的地位,值得借鉴和思考。

本文将对国外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国外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多元化和个性化服务在国外,养老服务业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不仅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还提供多种多样的娱乐活动和社交机会,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

而且,根据老年人的个人喜好和健康状况,养老机构还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使得老年人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交网络。

技术和创新应用国外的养老服务业积极探索技术和创新应用,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例如,一些养老机构引入了智能监控设备和安全预警系统,帮助老年人提高安全性;还有一些养老机构开发了专门的养老服务应用程序,方便老年人随时了解并预约相关服务。

家庭和社区参与在国外,养老服务不仅局限于机构提供,也鼓励家庭和社区的参与。

一些国外国家提供了家庭护理服务,使得老年人可以在家中得到更好的照料;同时,社区也会组织各类活动和社交聚会,以帮助老年人保持社交联系。

养老产业和创业机会国外的养老服务业不仅仅是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也为产业和创业提供了机会。

一些国外国家鼓励养老产业的发展,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财务补贴。

一些创业者也看到了养老服务业的潜力,推出了一系列以老年人为目标客户的产品和服务。

国外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思考提高服务质量和人才培养要推动国内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首先要提高服务质量。

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养老服务管理经验,建立更科学的服务标准和流程。

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培养更多专业养老服务人员,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推动科技与养老服务的融合科技的发展为养老服务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可以推动科技与养老服务的融合,智能化养老设施和应用的开发可以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智能健康监测设备、智能家居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都可以应用于养老服务领域。

加强家庭和社区的养老服务资源整合在国内,家庭和社区的养老服务资源并不充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养老发展考察报告新加坡养老发展考察报告不论你在马路上行走,还是乘坐公交车,或在医院就医、超市购物、公园健身,你会发现我们周围的耄耋老人越来越多。

据了解,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己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苏州市60岁以上的老人也已达到106万,占总人口的18%;这些数字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已经(提前)进入了老龄化时代。

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美德,孝敬老人、赡养老人,切实做好为老年人服务的工作,是各级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城区工作和社区建设的实践者,这也是我时常关注社会、留心思考的一个课题。

今年五月,我有机会参加市委组织部组织的赴新加坡学习社区建设专题培训班,九天时间虽然短暂,学习的课程和内容也比较多,通过上课听讲、专人介绍和实地考察,在参观了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和建屋发展局、警察总署、惹兰勿沙市镇理事会、大巴窑镇中心、芽笼综合诊疗所、宏茂桥社区邻里警署、小印度社区、飞跃服务中心、怡安产业公司、东邻社区民众联络所等地之后,我对新加坡的基本国情、人文概况、政治经济发展历程、政府机构的设置与运作、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特别是通过多看、多听、多问,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与新加坡在社区管理方面进行了对比,感到新加坡在养老服务和管理上有许多宝贵经验和成功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新加坡养老发展的概况新加坡共有420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20%。

他们把老年人称为乐龄人士(与我国相比,这个称呼我们感到比较人性化)。

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培养全民的家庭观念,在舆论导向上不遗余力地在向人民灌输儒家思想――宣传孝道,号召全社会关爱、孝敬老年人。

每年的农历新年,新加坡都要开展敬老运动,政府官员和议员以身作则,经常到社区和自己的选区慰问老年人,在全社会树立尊重老人、关爱老人的风尚。

新加坡采取以下几种办法实现老有所养:――居家养老。

家庭是老年人的大本营、终身的依靠和归宿,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优秀道德传统之一是尊敬老人、孝敬父母。

新加坡政府在制定养老政策时也传承了这个美德,为了防止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家庭出现“空巢现象”,在购买组屋时制定了一个优惠政策,即对年轻人愿意和父母亲居住在一起或购买房屋与父母亲居住较近的,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可一次性减少3万新元,目的是鼓励年轻人赡养父母、照顾老人。

――日托养老。

对于无暇照顾在家的老年人和孩子,新加坡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三合一家庭中心”,相当于我市的一些日间托老所。

所不同的是这个照顾中心将托老所和托儿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照顾了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又兼顾到乐龄人士。

有些家庭可能是每天由年轻的夫妇将老人和幼儿一起送到这里。

老少集中管理,即顺应了社会的发展需要、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增进了人际交往与沟通,防止了“代沟”的出现。

目前我国有些地区也有类似的尝试。

――机构养老。

与我国目前各类养老机构主办的老年公寓一样,也分为高、中、低等不同档次的收费标准,这里就不再展开细说。

此外,中国人常说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笔者认为它们是互相贯通、彼此难分的。

百闻不如一见。

通过考察参观中的几个事例,也让我们亲身体验到新加坡的社区在这几个方面独树一帜的魅力:――老有所学。

1978年新加坡首创了乐龄俱乐部。

创办这类乐龄俱乐部的主要宗旨是让老年人感到:生命过了60岁,生活依然璀璨。

乐龄俱乐部经常举办卫生保健讲座、三代同堂舞蹈、集体晨运、派对、茶会、退休者座谈会等。

各类主题活动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既让老年人在这里学到知识、陶冶情操,又使老年人的生活充满朝气和乐趣。

――老有所乐。

5月10日晚上七点多,我们考察团参观了东邻社区民众联络所。

这是新加坡一个高层次的社区,络绎不绝来到社区活动的即有年长者,也有年轻人和少年儿童;既有医生、博士,也有船长、工程师等社会各界人士。

联络所是由几幢高层建筑围成半园型的房屋组成,各类活动都有固定的区域,共有陶艺室、武术馆、调酒室、健身室、练声房、烹饪室、乐队室、绘画室等等,仅武术馆的占地面积就比篮球场还要大。

每个来社区活动的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在这里找到知音。

我们来到300多平方米卡拉ok会场里,出现在大家眼前的是这样一幕场景:台上表演者放声高歌,台下观众积极互动。

参加活动的人群中绝大多数是华人,但也有不少马来人和欧美人,老年人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当得知我们是来自中国苏州的客人时,表演者立即为我们献上一曲中国民歌。

联络所活动的组织者还为我们精心准备了中文版的卡拉ok伴奏带,热情地邀请我们的团员与他们同唱一首歌。

尽管我们的肤色不同、语言有差异,但是当一个和而不同、和睦共处的国际大家庭显现在我们的面前时,竟然让我们参观团成员流连忘返了。

――老有所为。

在东邻社区民众联络所里,我们看到不少老年人的身影:有的穿梭其间维持秩序、协助开展活动,有的教授知识,或做义工布置、整理活动器械。

我们随介绍者走进品酒室时,一位年过花甲的主持人正在给学员做调酒示范,桌子上摆放着许多酒杯和颜色不同的酒。

当得知我们访问团有一位成员当天正巧是生日,热情地斟满了红葡萄酒,虽然彼此才刚刚认识,满场黑眼睛、黄皮肤、同根同族的华人拍手齐唱、真诚地祝她生日快乐!并举杯共同祝愿中新两国人民的友谊世代长存!那一份浓浓的异国社区氛围感染了我们每一名团员,那情景至今还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二、新加坡养老服务的启示新加坡,这个名字如今对于我们苏州人已经不再陌生。

在苏州工业园区学习、借鉴新加坡的十多年经验里,从各种媒体报道、文章故事中,与朋友和同事闲聊的话语间,我对新加坡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而真正感性地了解、认识她,是这次零距离的亲密接触。

置身于这个美丽、清洁的海滨国家,我深切地感到新加坡多元种族、多元语言、多元文化和谐共存,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发达与纯朴等多种因素融汇相通,从而构成了新加坡良好的人文氛围并具有独特的魅力。

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令世人瞩目成绩的同时,新加坡政府还不断加大社会事业各项建设和管理,更没有忽视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保障。

新加坡在养老方面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许多启迪。

启示之一:进一步落实养老服务事业政策,尽力完善养老服务设施。

苏州市政府已于XX年12月出台了《苏州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意见》。

这个意见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总体思路、扶持政策、相关机制和组织领导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对于服务方式多样化提出了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大力发展家政照料、医疗保健、护理康复、精神慰藉等多种服务项目,实行有偿、低偿、志愿服务,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苏州市到XX年,要全面建成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辅助,覆盖全体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苏州模式)。

其中开设老年人常见病专科和家庭病床,覆盖面达到全市老年人口的90%以上,老年人日间护理、康复床位达到5000张以上。

各类养老机构床位总量达到全市老年人口的18‰以上,城区22‰以上,具备全护理、半护理服务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总量的30%以上。

文件还从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布局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这些政策都为我市的养老服务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关键是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尽快将这些养老政策落实到位,让老年人从中得到实惠。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借鉴新加坡等国外的养老政策。

比如:一是吸收新加坡在购买房屋上兼顾养老的优惠政策;二是学习新加坡的“倒按揭”(以房养老)模式。

即:60岁以上的老年人把房子抵押给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性机构,由公益性机构一次性或分期支付养老金,老人去世时产权由这个机构处分,“剩余价值”(房价减去已支付的养老金总额)交给其继承人。

我们在制定本国的养老政策时,既要兼顾国情地学习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又要与时俱进地大胆探索。

启示之二:进一步发展养老服务“朝阳产业”,做好社会养老服务工作。

养老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它是一个带有公共性、福利性特征的领域。

要想办好养老机构,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还需要财政、税务、金融、土地、工商、规划等多方面的配合和政策扶持。

国务院办公厅于今年2月转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中特别指出,要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的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

这表明我国的养老服务业已经彻底向社会资本开放。

曾有“敢为天下先”的浙江人斥资1400万元开办了省内规模最大的民营养老院,经营了一段时间出现巨额亏损。

当其向银行融资时,却得到“养老院是非赢利性社会福利机构,既不能作抵押,也不能贷款”的答复,最终面临关门窘境。

如何开办、扶持、经营好养老机构还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多方面的探索,让经营者和受益者“双赢”。

如何做好国际养老工作的对接,也是中国面临养老服务的又一大课题。

近日,从新加坡英文《海峡时报》的报道中获悉,中国已经成为新加坡中产阶级退休后选择的定居地点之一。

中国丰富的文化生活、快速发展经济和较低的生活费用,都是新加坡人作出这项选择的原因。

据调查,愿意选择到中国过退休生活的新加坡人中,包括前银行职员、商人、专业人员和公务员等。

对新加坡的华族来说,他们选择中国作为“退休天堂”还有其它原因,包括:对中国比较有亲切感;由于外表一样,通晓华语,有共同语言,容易融入当地社会;中国不像欧洲或其它西方国家那样,他们不会受到种族歧视。

其实,不论是新加坡、台湾等东南亚一带的华人华侨,还是居住在欧美的外国人,他们都很向往古老的东方文化,喜爱“人间天堂”――苏州。

苏州凭借着紧邻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地理优势、经济的快速发展、良好的招商环境、廉价的劳动力市场、25XX年的吴文化历史,已经成为外商投资的一片热土,居住、学习的第二故乡。

做好服务外国人这篇养老大文章,让海外华侨感受到“少小离家老大还”、游子回乡的亲情和落叶归根的乡情,也是苏州各类养老机构需要考虑和实践的重要工作。

启示之三:进一步加大传统伦理道德宣传,形成重视养老良好风尚。

新加坡老年人有困难解决的途径分别是:先子女、后兄弟姐妹、再社会团体协助解决,家庭里实在有困难解决不了的,经调查核实,才由政府承担。

在中国,虽然各级政府没有明文规定家庭的'“内部事务”,但随着老年人的增多,老年人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老年人的问题解决好了,社会就安定,家庭就和睦。

在现阶段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无论是国情还是经济、观念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城市老人绝大多数还是会选择居家养老。

下世纪,许多独生子女家庭更要面临“四二一家庭”的养老严峻挑战。

1996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简称《老年法》)的正式出台,是时代的产物,对落实、巩固家庭养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