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学论文
作物育种学论文_对新时代育种目标策略抉择的一些思考
《作物育种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对新时代育种目标策略抉择的一些思考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年级:植保0903班学号: 2009301200722姓名:张子鹤2011-11-02对新时代育种目标策略抉择的一些思考Xxxxx(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本文通过学生对本科课程《作物育种学》的学习,以及在本科生社会实践过程中所接触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结合自己的一些观点,分别通过新时代作物育种主要目标策略的与时俱进、制定新时代作物育种策略的原则、新时代作物育种的教学实践性等三个方面,总结出一些与时代结合的作物育种目标抉择的论点。
关键词:作物育种学;目标策略;实践;农民;新时代作物育种学是以遗传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研究选育和繁育农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实验课教学不可缺少。
实验课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能够验证科学理论,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1 新时代育种主要目标策略的与时俱进《作物育种学》是一门研究选育、繁殖与农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
育种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生态环境、耕作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下,对计划选育的新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2]。
在本科教学中,作物育种的户主要目标是要求高产、优质、稳产、生育期适宜以及适合于机械化操作。
在此条主线之下,我国育种目标的改良应该与我国的社会体制建设目标与时俱进,即构思新时代作物育种目标的条件,建设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机制,开展我国专属的新农业科技革命。
1.1新时代育种主要目标策略需要因地制宜在我国,作物育种目标需要全方位的周全地理、天气、人力、气候等因素。
我国地广人稠,并且人均资源相对较少。
在不同的区域,人数分配及其不均。
比如随着全球气候的快速变暖, 极端高温出现的频率不断提高, 高温热害已经成为夏季作物生产的制约因素之一[3] 。
育种方案论文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育种方案论文# 育种方案论文## 引言育种是农作物改良的重要手段,通过人工选择和繁殖,可以获得具有优异性状的新品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育种方案的制定经历了从传统方法到现代分子育种的转变。
本文将介绍传统育种和现代分子育种的原理和方法,并提出一种结合传统和现代育种技术的综合育种方案。
## 传统育种传统育种是指以经验为基础,通过选种和杂交繁殖来改良农作物的性状。
其优点在于操作简单,成本低,适用范围广。
然而,传统育种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选择,进展缓慢;遗传背景复杂,难以解析基因底;易受环境因素干扰,遗传进展不稳定。
## 现代分子育种现代分子育种利用生物技术手段,研究和利用基因组信息,加速育种进程。
其中最常用的技术包括基因组学、遗传图谱、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转基因技术等。
现代分子育种的优点在于可以分析和利用复杂的遗传信息,快速筛选和选育目标品种。
然而,现代分子育种也存在一些争议,例如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担忧和遗传多样性的减少等。
## 综合育种方案综合育种方案旨在结合传统育种和现代分子育种的优点,以加速育种进程并提高育种效果。
以下是具体步骤和方法:### 1. 遴选目标性状首先,根据农作物的需求和市场需求,确定育种的目标性状。
这些性状可以包括抗病性、产量、品质等。
### 2. 遗传背景分析利用分子标记和遗传图谱等技术,对相关种质进行遗传背景分析。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了解目标性状的遗传基础,找到潜在的候选基因。
### 3. 基因组选择和标记辅助选择根据遗传背景分析的结果,利用基因组选择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方法,筛选和选择具有目标性状的个体。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缩小育种群体的范围,并加快选育进程。
### 4. 杂交和自交根据目标性状和选择的个体进行杂交和自交操作,获取具有目标性状的杂种和纯系。
这些杂种和纯系将用于后续的表型选择和进一步的育种。
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论文范本
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论文范本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论文范本1农学专业作物育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自从1999年大学本科开始扩招之后,学生就业方式由原来分配转为双向择业,因此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高校既要让学生抓握夯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长期以来,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受季节、学时以及实验条件的限制,不能系统地开设相关实验项目,大部分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安排几个较为简单验证性实验,学生按照教师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导致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较差。
长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往往忽略了学生积极思维和创新意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尽管经过了理论、实验、实习等教学环节,学生对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是处于混沌状态,不能很好地将育种理论与实际工作中的主要育种途径和育种全过程相结合。
针对这一现状,该校作物育种课题组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对实验和实习部分做以改革,以期望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推动的作用。
2实践教学思考与改革该校作物育种学是三年级第二学期开设的课程,这时学生已基本参与了各自的科研课题,因此课程、科研、社会三种形式有机结合,有利于将学生学习的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
另外,对育种理论的分析可知,杂交育种、杂交优势利用、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4条育种途径基本概括了主要的育种原理和方法,是普遍应用、成效显著并代表未来发展的育种途径。
前两者一般称为传统育种,后两者一般称为分子育种,后两者建立在前两者的基础上。
实践教学应该围绕以上4条育种途径安排。
2.1实验课程与农时挂钩,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用一些学生感兴趣、能够亲身体验的方法指出教学的重点,同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灵活运用,以获取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
因此我们建立了作物试验材料标本园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亲身体验、实践的环境,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植物育种学论文
课号:EO5J03A02 课程名称:阅卷教师:班级:学号:姓名:成绩:单倍体育种综述Research Of Haploid Breeding【摘要】本文介绍了单倍体育种的概念、研究现状、特点,重点介绍了单倍体产生途径、鉴定与二倍化方法,讨论了单倍体育种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以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单倍体育种产生途径应用发展前景Abstract:t he paper introduce the concept ,circumst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aploid breeding.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haploid , identification method haploid-doubling method were key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haploid techniques in haploid breeding are discussed.Key words :haploid breeding progress of haplo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rospects 0前言自Chase在1949年提出单倍体技术,即利用自然发生或人工培育的单倍体植株,经过自然或人工加倍获得双单倍体,单倍体已在植物遗传与育种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单倍体经染色体加倍获得纯合二倍体,从中选育自交系,缩短了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1],加速了育种进程,因此受到育种家们的极大重视。
1概念单倍体育种是利用各种有效方法产生单倍体后,进行染色体人工或自然加倍,使植株恢复正常育性,迅速获得稳定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单倍体是指只含一组染色体的个体、组织或细胞。
在植物的正常发育过程中,只有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大、小孢子及由其形成的雌雄配子体的细胞是单倍体。
育种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论文
育种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论文1. 概述育种技术是农业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技术,通过选育优良品种来提高农作物和农业生产的效益。
本文将介绍育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育种技术的原理育种技术的原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遗传学和选择方法。
2.1 遗传学基础遗传学是育种技术的基础,它研究遗传物质在传递和变异过程中的规律。
遗传学基础主要包括:•基因:基因是决定性状的遗传物质,它位于染色体的特定位置。
不同基因的组合决定了个体的性状。
•染色体:染色体是细胞中携带基因的结构,人类有23对染色体。
染色体的数量和结构会影响物种的遗传特性。
2.2 选择方法选择方法是育种技术中的重要一环,通过选择合适的亲本和进行杂交、筛选等操作,可以选出优良品种。
常见的选择方法包括:•杂交育种:通过不同品种之间的杂交,结合双亲优势,产生更优秀的后代。
杂交育种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抗性等性状。
•自交系育种:通过连续自交多代,保持单一基因型,可以筛选出性状稳定的品种,如纯系玉米。
•选择育种:根据性状进行筛选,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作为亲本,进行繁殖。
选择育种可以逐步改良物种的性状。
3. 育种技术的应用育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逆能力。
3.1 提高产量育种技术可以改良作物的生长特性,提高产量。
通过选择高产亲本进行杂交或选择育种,可以选育出高产的品种。
同时,对于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的适应性育种也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2 改良品质育种技术可以改良农作物的品质,包括口感、营养价值等方面。
通过选择育种和遗传改良,可以调整农作物的化学成分,提高其品质。
3.3 提高抗逆性育种技术可以增强农作物的抗逆性能,使其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条件。
通过选择具有较强抗逆性的亲本进行杂交和选择育种,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耐旱、耐寒等能力。
4. 总结育种技术是通过遗传学原理和选择方法来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的一项重要技术。
其原理涉及遗传学基础和选择方法,应用方面包括提高产量、改良品质和提高抗逆性。
育种方案论文
育种方案论文简介育种方案是农业领域中重要的工作之一。
通过育种,可以培育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一种育种方案,以及其在番茄育种中的应用。
背景番茄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广泛。
然而,番茄的抗病性、品质和产量仍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因此,开展番茄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育种目标在本育种方案中,我们的目标是培育出具有抗病性、高品质和高产量的番茄品种。
具体目标如下:1.提高番茄植株的抗病能力,降低病害发生率。
2.改善番茄果实的品质,提高口感和风味。
3.增加番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育种步骤1. 材料选择选择适应性强、抗病性好的番茄种质资源作为育种亲本。
通过收集和筛选多个种质资源,找到具备优良性状的亲本。
2. 杂交采用人工授粉的方式进行杂交,通过不同亲本的杂交组合,创造出更具优势的杂交种。
在杂交过程中,注意控制花粉的传播和保持亲本特性的稳定。
3. 繁殖通过杂交获得的种子进行繁殖,确保后代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优选生长良好的植株,扩大种子库存。
4. 选种和评价对于杂交后代进行选种和评价。
重点关注抗病性、品质和产量方面的表现,筛选出优良的品种。
5. 品种试种将优良品种进行试种,观察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和产量表现。
根据试种结果,调整和优化育种方案。
6. 品种推广经过试种阶段的筛选,选择出表现出色的品种进行推广。
向农民和种植户提供种子和育种方案,加大推广力度。
育种技术和创新在本育种方案中,我们将采用以下技术和创新措施:1.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出拥有目标性状的种子,提高育种效率和准确性。
2.作物遗传改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番茄基因进行改良,提高抗病性和品质。
3.精准灌溉和营养管理:根据土壤和环境条件调整灌溉和营养管理策略,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和品质。
成果与展望通过上述育种方案和创新措施,我们希望能够培育出具有抗病性、高品质和高产量的番茄品种。
这将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改善农民收入。
育种学的论文
山东农业大学育种学课程论文题目:分子标记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学院:农学院专业班级:农学二班学生姓名:李辰学号:20132766指导教师:郭营分子标记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李辰(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20132766)摘要:介绍了几种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总结了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态性研究、DNA 指纹库的建立、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 并对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分子标记技术;遗传育种;应用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marker technol ogy in cropbreedingLichen(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griculture Institution Tai an 271000) Abstract: introduced the princip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al kinds of molecular mark ers technology, summarized the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marker technique in plant genetic relationship and genetic polymorphism study, DNA fingerprint database establishment, gen etic map construction and molecular 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breeding, application prospec t and bisection labeling technique in the field of plant genetics and breeding were discuss ed.Key words: molecular marker technology; genetic breeding; application0前言DNA 分子标记技术产生于20 世纪70 年代, 是一种理想的遗传标记技术, 与传统的遗传标记相比,具有诸多优点: (1)不受组织类别、发育阶段等限制; (2)不受环境影响; (3)标记数量多; (4)多态性高;(5)许多标记表现为共显性; (6)简单、快速、易于自动化。
《遗传育种学》硕士论文
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克服甘薯种间五倍体杂种生殖障碍的研究小麦花药培养和游离小孢子培养的研究小麦核不育突变体SIW1-6的遗传及不育花药基因表达研究小麦Pm13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云南高产环境下籼型水稻超高产的产量及株型特性研究甘薯品种(系)的除草剂耐药性及其鉴定方法杜仲微繁殖的研究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玉米转化研究桃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论文题目:克服甘薯种间五倍体杂种生殖障碍的研究作者简介:刘长霞,女,1969年生,1996年从师于李惟基教授,于1999年7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并获农学硕士学位摘要:甘薯与源于甘薯(I. trifida (4x)的种间五倍体杂种杂交,结实率通常很低,严重影响种间五倍体杂种在甘薯育种中的应用。
为获得上述杂交的大量后代而进行的研究表明:在甘薯(种间五倍体杂种的正交组合(甘薯为母本)中,采用蒙导授粉可以克服受精前障碍而显著提高结实率;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促进花粉管生长及克服胚败育的作用较小,故改善结实性的效果不理想,但可以延长子房寿命,与蒙导受粉结合使用,能进一步提高蒙导授粉的结实率;蒙导授粉后15d的胚珠离体培养,在MS+0.5mg/L BA+0.5mg/L GA3和MS+600mg/L CH两种培养基中分别获得57.1%和75.0%的成苗率。
在反交组合中,花粉附着量和萌发量、花粉管进入花柱基部的数量都显著高于正交,结实率比正交有所提高。
将自交和互交均不结实的五倍体各系同自然开花的甘薯品种相间种植,占地约50m2,放任蜜蜂传粉,在4个五倍体无性系植株上收获杂交种子4285粒。
该方法省工省时,是在一定条件下获得种间五倍体杂种与甘薯杂交后代的有效方法。
对杂交后代进行鉴定,发现有高产的超亲品系。
关键词:甘薯;种间五倍体杂种;蒙导授粉;放任授粉;胚珠培养TOP论文题目:小麦花药培养和游离小孢子培养的研究作者简介:李光威,男,出生于1965年10月1日,籍贯:河北省景县,从师于孙宝启教授,1999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获得农学硕士学位。
作物育种学课程论文
《作物育种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叶绿体、线粒体遗传的育种利用专业年级:学号:学生姓名:成绩:任课教师:叶绿体、线粒体遗传的育种利用摘要:叶绿体与线粒体是细胞质基因的主要载体,普遍存在与所有目前已调查过的真核生物中。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体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担负着细胞的能量转换功能。
本文阐述了叶绿体、线粒体遗传在育种上的利用,对作物的各种遗传物质所产生的遗传效应进行了综述,并进一步探讨了它们在作物育种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叶绿体遗传;线粒体遗传;育种利用除了染色体DNA外,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内也存在着一些DNA分子,它们统称细胞质基因或者核外基因,也可以分别称之为线粒体基因和叶绿体基因,它们对作物的遗传与育种都有很大的影响,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1叶绿体遗传1.1叶绿体遗传概述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细胞器,是质体的一种,同时是一个半自主性细胞器,含有DNA分子,能进行自我复制。
它的双层膜结构使其与胞质分开,内有片层膜,含有叶绿素。
光合作用就是在片层膜上进行的,绝大多数的异养生物的有机物质与能量来源都是由叶绿体光合作用提供的。
大部分叶绿体的DNA都是共价闭合的双链环状分子,少数的为线状分子。
叶绿体的DNA分子一般长为120~160kb。
叶绿体中一般含有多个拷贝的DNA。
其基因组很小,同时DNA分子上存在两个反向重复的序列。
这些特点使对叶绿体基因的克隆和其他遗传学操作更加容易。
[1]1.2叶绿体遗传转化的优点和细胞核转化相比,以叶绿体为受体的基因转化具有很多独特优点:准确控制外源基因的插入位点,避免位置效应的产生,有利原核和真核外源基因的直接表达。
叶绿体基因组可处理多顺反子的能力和精确、安全、高效等特点,更利于实现多基因共同转化,且表达产物在叶绿体中可以完成二硫键交联,正确折叠等转录的修饰,使表达产物具有生物活性。
叶绿体属于母系遗传,可避免作物与作物及作物与杂草之间的杂交,避免了细胞核转化中可能造成的基因污染等环境安全隐患,消除公众对于基因污染的忧虑。
育种论文
育种专题课论文一、我国玉米育种目标育种目标是育种工作者依据生产需求,种质的状况一级技术改进的特点来制定的,这不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显示出育种工作的策略性管理艺术。
玉米是异花授粉作物,现代玉米生产上主要是利用自交系间杂种一代,因此,育种程序包含了选育自交系与组配杂交种过程。
开展育种工作时,必须从整体上考虑形成总的育种策略,并用于指导育种工作。
根据我国玉米生产和育种现状一级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我国在当前乃至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
玉米育种总的策略为:大幅度提高产量,同时改进子粒品质,增强抗性,以充分发挥玉米在食用、饲用和加工等方面多用途特点,为国内市场提供新型营养食品。
具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高产、优质、多抗普通玉米杂交的选育。
要求:新的选育杂交种比现有品种增产10%以上或产量相当,但具有特殊的优良性状,大面积单产达9000kg/以上,产量潜力12000kg/以上,子粒纯黄或纯白,品质达到食用、饲用或出口各项中的至少一项。
要抗大斑病(春玉米尤为重要),小斑病(对夏玉米应严格要求),死黑穗病,乃病毒病,不感染茎腐病。
另一类是特殊品质杂交种的选育,如高赖氨酸的总产量不低于0.4%,单产可略低于普通玉米推广杂种,不发生穗腐或粒腐病,抗大斑病和小斑病,胚乳质地最好为硬质型;高油玉米杂交种子粒中的含油量不低于7%,产量不低于普通推广种5%,抗病性同普通玉米;适时采收的普通甜玉米乳熟期子粒中的水溶性糖含量不低于8%,超甜玉米则要求达18%以上,穗长在15cm以上,分别符合制罐、速冻或鲜食的要求,单产鲜果穗11250 kg/以上;青贮和青饲玉米的绿色体产量达52.5t/以上,并且适口性较好。
此外,还应适当进行爆裂玉米、糯玉米的育种工作,以满足食品行业的需要。
同时,要开展雄性不育系的利用与鉴定工作。
二、我国大豆育种计划与育种进展“六五”以前并无全国统一的大豆育种研究计划,只有各级(中央、省、地)单位各自的计划。
据统计,全国从1923-1995年共育成651个品种。
遗传育种的原理与应用论文
遗传育种的原理与应用前言遗传育种是一种有效的植物改良方法,通过利用遗传变异和遗传交配的原理,选育出具有优异经济性状的新品种。
本文将介绍遗传育种的原理、方法和目前的应用情况。
遗传育种的原理遗传育种的原理是基于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遗传变异:每个个体的基因组存在着一定的变异,这些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遗传事件,为育种提供了丰富的遗传素材。
2. 遗传交配:通过不同个体之间的杂交,将优良的遗传性状进行组合,产生更优异的后代。
3. 选择: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出更符合要求的个体,作为下一轮杂交和选择的依据。
4. 繁殖:将选育出的优异个体大规模繁殖,以获得足够的种子或植株供应。
遗传育种的方法遗传育种的方法包括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两种。
1. 传统育种方法传统育种包括对种质资源进行收集、鉴定和筛选,通过人工杂交和选择培育具有优异性状的新品种。
(1) 种质资源收集和鉴定种质资源收集是指从自然界或人工培育的品种中,选择能够作为育种材料的植物种群,主要包括野生种群、传统品种和现代育种种质等。
鉴定是对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进行形态、生理和遗传特性的鉴定,以确定其潜在的育种价值。
(2) 杂交杂交是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亲本进行人工授粉或传粉,通过结合不同亲本的优良特性,产生新的组合。
(3) 选择选择是根据育种目标,在后代群体中进行挑选。
通常通过对性状的观测和测量,选取符合要求的个体进行繁殖。
2. 分子育种方法分子育种是利用分子遗传学知识,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一种方法。
(1) 分子标记分子标记是在基因组上具有特异性序列的DNA片段,可以用来区分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
常用的分子标记包括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RFLP)、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SR)等。
(2) QTL定位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是影响数量性状的遗传位点,通过构建分子遗传图谱,利用分子标记进行QTL定位,可以辅助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候选亲本。
作物育种学课程论文
《作物育种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叶绿体、线粒体遗传的育种利用专业年级:学号:学生姓名:成绩:任课教师:叶绿体、线粒体遗传的育种利用摘要:叶绿体与线粒体是细胞质基因的主要载体,普遍存在与所有目前已调查过的真核生物中。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体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担负着细胞的能量转换功能。
本文阐述了叶绿体、线粒体遗传在育种上的利用,对作物的各种遗传物质所产生的遗传效应进行了综述,并进一步探讨了它们在作物育种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叶绿体遗传;线粒体遗传;育种利用除了染色体DNA外,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内也存在着一些DNA分子,它们统称细胞质基因或者核外基因,也可以分别称之为线粒体基因和叶绿体基因,它们对作物的遗传与育种都有很大的影响,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1叶绿体遗传1.1叶绿体遗传概述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细胞器,是质体的一种,同时是一个半自主性细胞器,含有DNA分子,能进行自我复制。
它的双层膜结构使其与胞质分开,内有片层膜,含有叶绿素。
光合作用就是在片层膜上进行的,绝大多数的异养生物的有机物质与能量来源都是由叶绿体光合作用提供的。
大部分叶绿体的DNA都是共价闭合的双链环状分子,少数的为线状分子。
叶绿体的DNA分子一般长为120~160kb。
叶绿体中一般含有多个拷贝的DNA。
其基因组很小,同时DNA分子上存在两个反向重复的序列。
这些特点使对叶绿体基因的克隆和其他遗传学操作更加容易。
[1]1.2叶绿体遗传转化的优点和细胞核转化相比,以叶绿体为受体的基因转化具有很多独特优点:准确控制外源基因的插入位点,避免位置效应的产生,有利原核和真核外源基因的直接表达。
叶绿体基因组可处理多顺反子的能力和精确、安全、高效等特点,更利于实现多基因共同转化,且表达产物在叶绿体中可以完成二硫键交联,正确折叠等转录的修饰,使表达产物具有生物活性。
叶绿体属于母系遗传,可避免作物与作物及作物与杂草之间的杂交,避免了细胞核转化中可能造成的基因污染等环境安全隐患,消除公众对于基因污染的忧虑。
水稻生物育种毕业论文
水稻生物育种毕业论文本文将探讨水稻生物育种的发展和应用,并提出一些可能有助于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简述水稻生物育种的发展历程水稻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总量与全球粮食生产总量之比为1∶5,是人类主要的粮食来源之一。
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粮食需求的增长,水稻的育种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育种方法远不能满足当今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使用现代技术来进行水稻育种。
水稻的生物育种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当时,水稻的育种工作都是靠实验室中的染色体组装技术和批量杂交实现的,因此进展缓慢。
然而,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研究人员开始使用分子标记技术来进行水稻育种,该技术大大缩短了群体筛选和育种的时间,成为了水稻生物育种的一个重要方法。
20世纪80年代,随着对基因控制的认识不断深入,水稻育种开始采用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水稻的产生不仅可以增加水稻的耐病性和抗旱能力,还可以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因此,转基因水稻育种在当今的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水稻生物育种的应用1.水稻品种改良现代生物技术使得水稻育种比传统育种方法更加高效。
水稻的品种改良主要包括重要的性状改良,如提高产量和提高抗病性。
此外,也可以改善稻米的品质等。
2. 转基因水稻生产转基因水稻作为一种人工改造过的水稻,其本身拥有更高的耐病性、抗旱能力和增产等性质,使得其在农业生产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3.获得新的杂交种现代生物技术可以在水稻的基因组中选择优良的基因,然后在不同的亲本间进行交配,产生新的杂交种。
新品种拥有超过父本的特征,并表现出出色的生长性能,增加了水稻产量。
三、未来的研究方向尽管水稻的生物育种已经通过现代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未来的研究仍然是必要和必不可少的。
主要存在以下研究方向:1.利用分子标记图谱技术来筛选水稻种子目前,分子标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水稻育种中,但是其在进行水稻种子筛选时的应用仍然较少。
开发出有效的分子标记图谱可以更准确、更快地筛选出优良的水稻种子,有助于更快地改良品种。
育种学论文
2015-2016学年第1学期《植物育种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我国黄瓜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学院:集贤学院专业班级:集贤131班学号:******************成绩:2015 年12 月10 日我国黄瓜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黄瓜(Cucum is sativusL.)是葫芦科(Cucurbitaceae)黄瓜属(Cucum is)一年蔓生草本植物,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北部地区。
在蔬菜生产中,黄瓜是我国重要的大面积栽培蔬菜,是主要的春夏季蔬菜。
中国也是世界上黄瓜生产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国家。
1.黄瓜生产现状我国的黄瓜栽培面积已达125.3万公顷,比1980年扩大了将近3倍,几乎占全国蔬菜总面积的10%。
主要种植地区为广西、广东、江苏、甘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等地。
近年来,我国的黄瓜种植在各省越来越普遍,生产基地也越来越多,区域化种植成为趋势。
原来一些气候及地理环境不太好,种植基础比较差的地区,如甘肃、黑龙江、新疆、贵州、西藏、内蒙古等地也有大面积的黄瓜种植区,由此可见黄瓜种植发展实在迅猛。
2.我国黄瓜育种取得的进展2.1抗病育种我国黄瓜育种起步晚,基础薄弱。
黄瓜品种的选育工作始于50年代末, 60年代随着黄瓜叶部病害霜霉病、白粉病发生的日益严重开始了黄瓜的抗病育种。
曹清河等]1[将普通栽培黄瓜和酸黄瓜杂交,合成了人工异源双二倍体新种,并以此为桥梁种与普通黄瓜回交、自交,选育出黄瓜抗霜霉病异源易位系CT-01。
毛爱军等]2[对美国黄瓜抗病自交系WIS2757、津研2号自交系及其后代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这2个自交系的白粉病抗性都是由3对基因联合作用。
闫世江等]3[以4个不同耐低温的自交系为材料发现黄瓜耐寒指数与株高、节数、茎粗、干物质重等形态学性状关系密切,并且发现上述5个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
经过了数十年科研人员的努力,当前我国的黄瓜育种有了很大的进展。
2.2种质资源创新育种在搜集、整理、鉴定国内外黄瓜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创新了一大批优良育种材料。
微生物育种学课程论文
微生物诱变技术研究进展戴泽翰 08植物保护微生物1班 200830200508摘要:人工诱变微生物育种具有速度快、收效大的优点,在生产和科研中被广泛应用。
常规的微生物育种技术主要分为物理诱变、化学诱变、生物诱变三种。
今年来三种诱变育种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就三者今年来的研究进展,尤其是新技术的发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微生物;诱变育种;进展人工诱变手段诱发微生物基因突变,改变遗传结构和功能,通过筛选,从多种多样的变异菌体中筛选出产量高、性状优良的突变株,是生产和科研中微生物研究中常用的育种方法。
使用诱变育种,可以使菌株研发周期大大缩短,特别是在发酵工程育种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新诱变因子的不断发现和筛选技术的发展,微生物诱变育种技术有了长足进步。
1物理诱变技术物理诱变通常使用物理辐射中的各种射线,包括紫外线、X射线、γ射线、α射线、β射线、快中子、微波、超声波、电磁波、激光射线和宇宙射线等。
近年来,离子辐照、微波、超高压诱变育种也成为诱变育种的新方法。
1.1离子辐照诱变离子束具有高传能线性密度(Let),且在射程的末端还有尖锐的电离峰(Bragg峰)。
这使重离子能在生物介质中产生高密度的电离和激发事件,同时产生的高活度自由基造成间接损伤,从而引起较强的生理生化作用,可引起染色体的重复、易位、倒位、缺失或使DNA分子取代、补充、断裂等。
有学者(张宁等,2008)通过10k eV氮离子(N+)注入β-胡萝卜素生产菌三孢布拉霉(Blakeslea trispora)筛选得到2株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20%的高产菌株,经过多次传代试验表明该菌遗传稳定性较好,并对pH值、温度、转速等发酵条件进行初步优化,使β-胡萝卜素的产量达到2.2 g/L。
另有学者(赵南等,2010)向井冈霉素产生菌注入能量10keV、剂量15×下1013个/cm2氮离子实施诱变,再生培养后单菌落接斜面上摇床进行效价测定,筛选高产菌株。
动物育种学课程论文
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和利用关键词:家畜遗传资源保护利用意义摘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畜以肉、奶、蛋、毛、畜力和有机肥等形式为人类提供了30%~40%的需求,这些供应都来源于40多个畜禽种类中的大约4500个品种。
畜禽遗传资源是非常重要的生物资源,是我们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是关系到养殖业能够持续发展和生物物种多样性的重要问题,对于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一我国家畜遗传资源的现状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生态、气候条件多种多样,众多的民族文化及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孕育了我国丰富多彩的畜禽遗传资源。
我国丰富多彩的畜禽遗传资源。
经过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展的全国性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七五”期间经过“同种异名”归并后,确认全国拥有畜禽品种和类群(包括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及引入品种,不包括家禽中近年引入的祖代和父母代鸡、以及兔)596个,其中马66个、驴20个、黄牛(含奶牛)73个、水牛(类群)20个、牦牛5个4个、绵羊79个山羊(含奶山羊)48个、猪113个、鸡109个、鸭35个、鹅21个、火鸡3个。
首批列入《中国家畜家禽品种志》的畜禽品种就有280余个,其中包含部分培育和引入品种,这些品种、类群各有特点,特别是多产区的地理和生态条件有良好的适应性,数十年来,家畜生产性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改进,如奶牛的产奶量几乎是25年前的2倍;近十多年来商品猪的脂肪减少了30%多;肉鸡上市天数也缩短了近两周。
但是近年来相当一部分品种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
经过畜禽资源普查,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畜禽品种处于稀少和较少状态,少量的处于基本灭绝的境地。
经过多次的资源普查和综合分析,在种猪方面,根据来源、分布及其形态和性能等,我国的地方种猪主要可以分为6个类型:华北、华中、华南、西南、江海和高原型猪。
每一类型中又有许多具有独特性能的品种;在种牛方面,按牛种和生产方向可以分为6个类型:乳用牛、肉用牛、乳肉兼用牛、黄牛、水牛和牦牛;在绵羊和山羊方面,我国拥有很多世界著名的品种资源,一般根据用途将绵羊分为细毛羊、半细毛羊、粗毛羊、裘皮羊和羔皮羊,将山羊分为乳用山羊、毛用山羊、绒用山羊和皮用山羊;在家禽方面,仅列入品种志的地方品种就有鸡27个、鸭12个、鹅13个,主要有蛋用型、肉用型、兼用型、观赏型、药用型等;在马和驴品种中也有不少名贵品种。
微生物遗传育种论文
工业微生物诱变育种技术及其应用刘世双(山东农业大学)摘要诱变育种是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工业微生物育种技术。
本文综述了几种普遍和新型的物理和化学诱变育种技术及其机理和应用状况,并对这些育种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关建议。
通过对当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的分析,对未来利用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等技术进行微生物定向诱变育种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微生物;诱变育种;机制Mutation Breeding Techonologyand Its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MicroorganismLIU Shishuang(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Abstract mutition breeding is the most common breeding techonology of industrial microorganism at home and abroad untill now. this article generalize several commonly and newly physical and chemical breeding techonology and analyse some major problems,proposing related suggestions.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I give my hopes to the application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in microbial-directed mutagenesis breeding.Key words microorganism;mutition breeding;mechanism工业微生物能产生人类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药物、食品、化工产品等生物制剂,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和社会价值。
家禽育种技术论文
家禽育种技术论文家禽是指人工豢养的鸟类动物,主要为了获取其肉、卵和羽毛,也有作为其他用处。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家禽育种技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家禽育种技术论文篇一做好家畜家禽防疫工作的思考摘要:1985年,国务院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对家畜家禽防疫工作做出了明确规定,这在管理家畜家禽生产经营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保证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畜牧业家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做好家畜家禽防疫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是要做到科学管理、科学防疫,靠科学预防和消灭家畜家禽一类传染病;三是加强宣传,让人民群众掌握家畜家禽防疫知识;四是建立疫情应急机制;五是加强了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
关键词:家畜家禽;防疫工作;思考1674-0432(2011)-10-0181-11985年,国务院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对家畜家禽防疫工作做出了明确规定,应该说自从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各地在贯彻执行这部重要条例过程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许多值得推广借鉴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在管理家畜家禽生产经营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保证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畜牧业家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连年增长,如今GDP已经超过24万亿,人民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对畜牧业,家禽养殖业的需求也日益旺盛,畜牧业,家禽养殖业产品出口世界各地,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渠道。
联合国粮农组织2009年公布的统计资料:中国生猪存栏52300万头,占世界生猪存栏总数的50.9%,绵羊21900万只,占世界绵羊存栏总数的18.72%,山羊24600万只,占世界山羊存栏总数的25.14%,我国生猪、绵羊、山羊均占世界第一位,牛18900万亿头,占世界牛存栏总数的9.2%,居世界第3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种公司的现况及几点建议
我国的育种科研体制,一直沿袭着科研单位搞育种,种子公司搞经营,二者关系松散,利益分配不均,科研单位的经费由国家负担,其只注重科研成果,不注重经济效益,种子公司不给科研单位注入资金,只要有利就拿来制种,加入WTO以后,二者的松散关系是不堪一击的。
为了加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所以必须进行改革。
2011年4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全文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大幅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公共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本应该从事的是基础性的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而应用性的科研和市场开发应该由企业为主体来完成。
在美国,全社会科研投资的60%以上是由私营企业来完成的;而在中国,国家投资的比例却高达95%以上。
这样一来,这些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把本应该集中在基础性的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业务上的人力和资源中的很大一部分投入到应用性科研和市场开发上面。
这样就大大削弱了社会公共资源的专注力和公益性。
现状
河南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没有很好的农业产业做基础一个国家是不可能稳定,更谈不上经济的发展,而农业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有好的种质资源。
所以育种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
然而现状却存在很多问题如下:2品质欠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虽然用着很多品种的种子但大部分种子质不优,市场价格竞争力不强,不能满足下游加工企业要求。
就以我国小麦来说,虽然产量不算低,作为面粉来说基本满足了条件,但如果企业要深加工比如做面包,啤酒等,显然我国小麦就有些力不从心,因为我国小麦蛋白质和面筋含量与国外相比要低3——4个百分点。
这就大大降低了我国育种公司市场竞争力。
2.1育种流程不合理
诚如文章一开始所述,高校是社会共有资源,主要从事的是基础性的科研,教育。
我国现在育种体制,现有体制会使科研、育种定位不明,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体制漏洞,公为私用。
妨碍产业化形成。
根本无法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诸多问题2.2种质资源创新工作滞后,育种后劲乏力育种实践证明,优异种质的出现会带动育种的飞跃,导致一系列优良品种的诞生,所以种质创新对育种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由于我国现有育种性质导致种质创新方面与外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2.3品质测试手段落后
仅靠“手摸、眼观、牙咬”等很难了解品种的内在品质。
这就很大程度制约了育种的发展,为了提高品测质试效率,近年来许多国家致力于测试仪器和方法的改进.使之向更加微量、快速、准确、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所以为了迎接挑战必须改变现,以下是我对加快育种公司发展,提高我国育种公司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2育种目标:育种以高产、稳产、优质、多抗,没有明显的缺陷等性状为目标。
1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不再依赖高校等其他外来科研单位,在公司成立专门的育种部门,引进新的人才,加大资金注入力度,做好调研,将本地区情况搞清楚,研制出具有针对性的品种,供产销一条龙服务,尽量减少跨部门间效率损失,推广育繁一体化。
2提供专门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指导农民正确的栽培方法,众所周知种子品质再好没有正确栽培方式,产量是不会高的,根据种子它的需求是不同的,要指导农民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施肥,正确的灌溉。
只有产量高了农民才会再一次购买公司的种子。
积累大量稳定的客户公司才能稳步增长,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
反观现在育种的公司,都是销售后就不知所踪,更谈不上售后知道了。
以上两条只是在政策和服务上的作为一个种子公司要做的,要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只有繁育出高产优质的种子,这才是根本。
以下要谈的两方面是育种方向和育种技术,把握了育种方向,在应用正确育种技术自然就能培育出优良种子资源。
3育种目标要有针对性,选育的品种要适合当地的种植习惯。
众所周知,东北广大地区的种植习惯一直是以稀植、高秆、大穗品种为主,而沿海地区及内蒙古地区,低秆抗倒性好的品种受到欢迎;我国中部夏播地区也是以低秆、密植型玉米品种为主导,想要在中部地区占领市场,选育新品种时必须制定矮秆、密植的育种目标。
但总体要求都是高产、稳产、优质、多抗。
4育种技术方面
由于我们只是在课本上大致学了一些育种方式,可是没有实践做基础,也不知道它们的可行性,所以这里就简要写一下。
相信大家都知道杂交育种,遗传差异是产生杂种优势的基础。
在一定的范围内,双亲的遗传差异越大,优势也越强,所以要选择性状互补的双亲配组。
另外选择择配合力好的亲本配组,配合力是指1个亲本与其他若干品种(系)杂交,遗传给下一代的性状的平均表现。
只有配合力好的亲本才有可能选配出强优势杂新组合。
还有其它的一些技术比如:生物技术在育种的应用,单倍体育种等,还有外国的先进技术应该积极的引进,虚心学习。
在这里就不再一一叙述,公司应该尝试以下,寻找合适的育种方式,培育优良的种子资源。
小结
本文简要叙述了我国育种公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还有几点相关建议。
要想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墨守陈规是不行的,要抓住机遇,不断变革,迎接每一次挑战。
相信我国的种子公司会越来越好,在世界上拥有自己的地位。